时间:2022-06-16 15:05: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园林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园林是一门以规划设计学、建筑工程、花卉树木学、美学等为基础,设计生态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领域的专业。作为一个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以实践为中心,注重发展,采取符合国家园林建设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模式,努力为园林行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思路3。正确的培养模式应该是以实践为中心点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建立实践教学的系统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实践教学。并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措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园林专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先后7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和发展几乎是每一次修订的主题。以实践为中心,构建基本课程教学体系,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基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结合学分制,在课程体系方面,完善和改进了“平台+模块”教学模式。学生一、二年级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开始专业化方向培养,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大特色模块。首先,将基础课比重从过去的419%提高到5304%,专业课比重由10%调整至1348%,使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其次,压缩了总课时数,把专业课教学时数由2600学时压缩到2432学时;再次,减少必修课教学时数,增加选修课数量,由17门增至25门以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选择机会。此外,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加大,由以前的2397%增加到3213%;降低了理论教学环节的比重,由7603%降低到67.87%。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改革实习方式和内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完成实践教学的基础,有了稳定、开放的专业实验室就能为学生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3。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院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校内实验室建设上。按照课程的性质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调整,成立了园林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先后改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花卉树木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园林建筑与工程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园林画室等。更新了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学院所有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并配备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指导工作。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独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这一做法深受学生好评,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参与科研实践的兴趣,对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稳定的校内外实践训练基地是建立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完成实践教学的良好条件。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考虑到扩大招生规模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多个园林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学院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密切与园林企业和事业单位合作。使人才培养与生产有机结合,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园林企业事业单位的先进技术装备,丰富学生实践实训内容,强化学生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先后在张家口小五台山风景管理局、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沧州园林局、宁夏、河北高邑金色世纪农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0多个单位建立了校外三结合基地。根据园林单位提出的生产任务,每年派出学生实践小组到三结合基地从事生产研究、解决生产问题。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际的机会,同时,有效的促进了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实训能力的不断提高。
3.改革教学实验实习环节
教学实验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首先改革了实验课教学。大多数课程减少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例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杂交育种实验,把实验课时合理安排在长达1年的整个植物生长周期里。学生独立设计实验、选择亲本、采集花粉、去雄、套袋、杂交、栽培管理、种子采收等,直到获得杂交后代。整个实验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改革教学实习环节,园林专业的教学实习将原来的1名课程单独分散实习转变为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学院园林专业的综合教学实习主要有2次:第一次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以花卉学、树木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为主要实习内容,时间为2周,实习地点在上海、苏州、杭州;第二次安排在第七学期,内容为多门课程的综合性实习,时间1周,地点在承德、北京。教学实习由单一课程的1名教师指导转变为多门课程的多名教师综合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邀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园林专家参与指导教学实习。学生可以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汲取众家之长,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成长,实习效果好。
(三)探索“订单式培养”途径
按照用人单位要求选拔学生,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学习期间,学生除了参加日常学校规定的学习之外,专业教师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给学生“开小灶”、“吃偏饭”学生在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用人单位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技能培训,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指导,并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结束后,学生留在用人单位工作,从而实现单位用人、学校育人与学生就业相结合,达到3方共赢。2004—2011年,唐山豪门园林有限公司、天津创世园林规划设计公司、河北九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以“订单式培养”方式,共接收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百余名,多数同学在用人单位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单位领导与同事的好评与肯定。
三、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成效
1.以学生创新中心为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园林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近几年,园林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有12名同学在全国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9名同学在省级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27名同学在市、校级各类科技作品等比赛获奖。2010年,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2011年中国西安世博园唐山展区景观设计大赛”,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创作奖15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2012年,学院马春阳同学被评为2013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3名同学被评为2013届“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
2.以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参与规划设计,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教师承担的30余项科研课题,学生从规划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全方位实践锻炼,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学院共承担“小五台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保定市园林普查”“河北农业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唐山市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藁城市万亩科技生态园区规划设计”等各类横向课题30余项。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3。
3.以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为平台,组织学生申报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近些年,学院组织学生申报由保定市团委和学校团委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10余项,并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和总结,有3篇论文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其中,2名同学的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通过这项活动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
4.以学生社会实践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和民众关心的热点调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为提高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民生的能力,在暑期组织了社会实践小分队,从山区到农村服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单位调查、了解,开展宣传。2010年,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黄骅市开展了“低碳环保,青年共建绿色家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学生为纪念第30个世界粮食日这一特殊节日,于10月10日一10月16曰举办了爱粮节粮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其中,有2支实习小分队先后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实践小分队。
四、结语
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垂枝植物以其枝条自然下垂、婀娜多姿而备受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内垂枝植物以杨柳科柳属植物居多,有垂柳、金丝垂柳、垂枝金花柳、垂枝银芽柳等;其次是蔷薇科李属植物,有垂枝梅、垂枝樱、垂枝桃、垂枝杏、垂枝海棠等;再次是槐属植物,有龙爪槐、金叶垂槐等;松柏科也出现了垂枝铅笔柏、垂枝圆柏等垂枝品种:其它科属常见的的垂枝植物还有龙爪榆、垂枝桑、垂枝桦、细叶鸡爪槭、垂枝黄栌、垂枝紫叶水青冈等,它们大多是园林树种在长期栽培中选育出来的变种和变型。
垂枝植物种类繁多,姿态各异,通过叶、花、果在形态、色彩、芳香、质感等方面的特点,表现出各种自然美,其婀娜的形态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杨柳岸,晓风残月”、“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等经典名句被传唱至今。垂枝植物最明显的观赏特征是其所有枝条自然下垂,形成伞形或蘑菇状树冠来展示其优美的形态姿,如垂枝樱花和垂枝槐的树形呈伞状、垂枝圆柏的树形呈蘑菇状、垂柳的枝条犹如瀑布、垂枝榆和垂枝桑的树冠则像少女的长发、龙游梅枝条自然扭曲如游龙。微风吹过,垂枝植物细长的枝条随风摇曳,宛如绿色瀑布倾泻,用来装饰园林水景,别有一番风味,如垂枝梅枝条下垂,花开时朵朵向下,宛若向水面探身弄影,用来装饰园林水景,无风时神采飘逸,起风则和风拂拂,姿态动人。垂枝植物一般在春季或夏季开花,花色多样,有红色、白色、粉红色、黄色、浅蓝色等。其叶色也很丰富,如垂枝鸡爪械叶片常年呈红色,垂枝黄栌春、夏叶色翠绿,秋天满树红叶。
垂枝植物的应用要根据环境特点、绿化功能要求,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物候变化、观赏特点等选用适宜的类型和具体种类,一般来说,其在园林造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形式。
一、水边种植
古人即喜在水边种植垂枝植物,柳水景观、梅(垂枝梅)水景观都是江南古典园林常见的手法。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最具有代表性,其水岸边处处可见垂柳,树姿与水体相互掩映,虚实相应,灵动、隽逸,令人浮想联翩,既深化和丰富了植物景观的内容,又提高了园林审美情趣。可用于水边种植的垂枝类型树种有:垂枝梅、垂柳、绦柳等。
二、行道树
大部分垂枝植物耐修剪,适应性广,抗性强,种植于公路、园路两旁做行道树时,其细长柔软的枝条向下悬垂,偶尔随风摆动,使人备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可作为行道树的有垂枝柳、垂枝桃、垂枝南洋杉、垂枝桦、垂枝槐等。
三、园景树
很多垂枝植物不但树形优美,而且花色艳丽,果实亦玲珑可观,如垂枝宁夏枸杞,秋季红果成熟,高悬枝间,恰似红灯点点,可作为重要的园景树。垂枝植物中常用作园景树的树种有垂枝雪松、垂枝槐、垂枝榆、垂枝榕、垂枝樱花等,孤植、片植、群植均可。
四、护坡、堡坎绿化
护坡与堡坎绿化是城市立体绿化,特别是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的山地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这些特殊地段,可选用垂枝植物用以护坡美化。
五、山石绿化
掇山置石是园林工程的重要内容。而垂枝植物往往用来给山石作为背景,或半抱山石,或是在山石脚下点缀,生动活泼,更富自然情趣。如昆明世博园吉林白山天池园入口景石旁丛植雅型垂枝榆,构成优美、自然的景观画面。可以用于山石绿化的垂枝植物有垂枝梅、垂枝鸡爪槭、垂枝石松等,梅石相配尤为刚劲简洁,石因梅而活,梅因石更艳。
六、大量片植或群植
【论文关键词】长效型;混合花境;应用;闵行体育公园;上海
我国花境设计从30多年前引入后才逐渐展开,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采用了英国风景园林的设计手法[1]。随着人们对保护和构建生态环境及植物多样性越来越重视,花境设计逐步被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但总体来说,花境在我国的发展仍较为缓慢,设计理论和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植物种类比较单一、缺少动态上的季相变化设计和竖向上的立面设计等[2]。随着花卉品种的不断丰富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花境将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城市空间,以适应时展的需求。而花境的长效性势必成为花境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花境及其种类
1.1花境简介
在国内传统花卉学中,花境定义为:模拟自然界林缘地带各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3]。其以宿根花卉、花灌木为主,经过艺术提炼而设计成宽窄不一的曲线或直线式的自然式花带,表现花卉自然散布生长的景观,归纳园林花境的营建要素不外乎2个方面:一是植物材料的选择以多年生球宿根花卉、花灌木等观花植物为主,表现植物的自然美和群体美;二是植物配置以自然式的带状或自然斑驳状布置为主,突出自然式的植物景观特色,而这正与
3长效型混合花境的应用
3.1长效型混合花境
长效型混合花境的概念是在四季花境与混合花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强调花境的长效性,包括植物群落稳定、植物品种长命和观赏效果长期3个方面,以改变现有花境大多冬季苍白、延续性差、2~3年即需调整、4~5年就要推倒重建的传统观念,实现花境自然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对植物要求更为严格、养护管理更为粗放、观赏周期更为持久的多年生花境[7]。wwW.133229.cOM长效型混合花境概念的提出切实解决了花境设计、选材、养护及观赏效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收集。
3.2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花境设计
闵行体育公园花境地点选择在体育公园2号门游船码头广场西北侧欧洲林缓坡上,原来为退化的花境。此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紧挨一级游览线路,是往来游客的必经之路。因有一定的坡度,视野开阔,从多个角度均可观赏。
3.2.1设计原则。精选小乔木、花灌木,设计相对稳定的构架,多年生植物则为生长强健、成熟可靠、观赏效果好的种类,木本与草本合理而美观地搭配在一起组成典型的混合花境,期望达到整体花境数年内生长良好、只需微调的目的。
选择以生长速度缓慢、自然生长形态良好的植物为主,不用生长较快的蔓性植物和自播种类,基本不用整形树,无需精细养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护用工。观赏性质多样化,观花、观叶、观果、观干、观形一应齐全。最大程度兼顾四季景观,重点观赏季节为4月至10月底,冬季依然有景可赏。栽植时充分考虑为植物今后生长留有空间,前景、中景花境块面之间留白。
3.2.2设计手法灵活,制作工艺注重变化。布局上沿着从总体到局部的思路组织植物群落,注重构图均衡。为确保花境的长效性,增加运用常绿植物的比例。常绿与落叶比例为7∶3左右,2类植物块面间隔出现。即使寒冬季节,整体上依然有相当的绿量。选用较大比例的常绿及半常绿品种球根、宿根花卉;对冬季地上部分枯萎的宿根花卉则采用套种方法来解决冬季萧条问题,如密枝天门冬套种中华景天,红运萱草套种黄花石蒜,紫娇花套种红花石蒜、矮麦冬等。
主体植物群落之间选用外观特征明显的竖向线条状植物品种,让其在长条形花境中重复出现,形成美观而明快的韵律感与节奏感,如红瑞木、金枝槐、丛生紫玉兰、火星花、毛地黄、飞燕草等。
树种选择上着重选用自然成型或生长缓慢的品种,如厚皮香、直立冬青、日本红枫、花叶胡颓子、小丑火棘、滨柃等,既能节约养护用工,又能保持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节约重建资金。即时效果和长期效果并重,将适当比例的一二年生草花种植在中前部实现即时效果,将花期长的植株、较高的多年生花卉种植在中后部,为今后观赏效果打下伏笔,如千屈菜、松果菊、花叶美人蕉、毛核木等。新老品种有机结合,比例恰当,适当使用一些最新推出来的上好品种,如密实卫矛、蓝叶忍冬、奥运火炬、南非葵等。
3.2.3植物材料丰富。植物材料选择注重群落结构的组织、层次与色彩,开花季节的相对集中又兼顾连续性,营造花境特有的繁花似锦、变幻无穷的景象。具体植物选择以宿根、球根花卉为主体,同时配置一些小乔木、花灌木以及少量的一、二年生草花。主要的背景木本植物材料有:日本红枫、羽毛枫、紫玉兰、金枝槐、红瑞木、桂花、茶花树、杜鹃花、蓝叶忍冬、金边胡颓子、厚皮香、红叶石楠、千头柏、郁李、寿星桃等。种在背景位置作伏笔的长效型球根、宿根植物有花叶美人蕉、蛇果菊、千屈菜、醉鱼草、梳黄菊、旱伞草等。中景木本构架植物有地中海荚蒾、滨柃、小丑火棘、小叶枸骨、杜鹃、春云实、花叶香桃木、金叶大花六道木、红花继木、南天竹、直立冬青、银姬小腊、矮紫薇、菱叶绣线菊、南非葵等。
中景草本构架植物有迷迭香、棕红苔草、细叶针茅等。种在中景部位的多年生球根、宿根花卉有百子莲、大花萱草、石蒜、紫娇花、常绿鸢尾、韭兰、玉簪、紫萼、火星花、火炬花、金叶苔草、山桃草、黄金菊、法国薰衣草、大花金鸡菊、天堂之门金鸡菊等。用作前景挡脚植物的有丛生福禄考、千叶蓍、中华景天、胭脂红景天、金叶络石、密枝天门冬、金叶佛甲草、矮麦冬等。
3.2.4兼顾四时效果。花境最佳观赏期为春、夏、秋3季,冬季花境一般处于休眠期,开花植物较少,多年生花卉为主的花境常出现相对萧条的景象,这也是多数花境明显的不足之处。
为了兼顾长效型混合花境的四时效果,该花境除了增加常绿植物比例、选用多种冬季观茎植物、冬季地上部分枯萎的宿根花卉采用套种方法外,配置点缀部分一、二年生草花,比例为花境总面积的8%左右。
春花品种主要有大花飞燕草、大花耧斗菜、毛地黄、南非万寿菊、勋章菊等;夏花品种主要有半支莲、天人菊、堆心菊、醉蝶花;秋花品种主要有波斯菊、醉蝶花、观赏谷子等;冬花品种主要有角堇、三色堇、大花三色堇、羽衣甘蓝等。
4小结
长效型混合花境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同时又可节省园林施工养护成本,十分符合自然生态的原则,具有大力推广价值。
5参考文献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
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
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
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2.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
第一,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园林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加入行业协会,贴近生产一线,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题得以完成,又使学生体会了科学思想,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第三,增强教师国际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东北农业大学70%的园林专业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是仅仅开设了一门校级双语课程和一个省级双语教学项目,双语教学的潜力有待挖掘。应该通过邀请国外优秀的园林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招收国际留学生,以提高专业的国际化层次。第四,通过制定一课多师、一师多课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将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师既有科研任务,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兼顾。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优秀研究生能够更早地参与教学实践,为培养后备教师奠定基础。第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适当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来鼓励青年教师更专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3.广开渠道,吸引优秀工程人才来校兼职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54-02
3DMAX全名为3D Studio max,中文意思为三维设计的最高级工作室(软件)。是Discreet公司开发的(后被Autodesk公司合并)基于PC系统的三维渲染和制作软件。3D Studio MAX课程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动漫制作等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目前3DMAX在高校相关专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对于规划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本课程着眼于3D Studio MAX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介绍,从应用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三维实体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和三维漫游动画设计的原理。通过各种案例的教学来全面系统介绍:二维图形、三维实体、放样建模方法;二维图形、三维实体的编辑方法;材质编辑与贴图方法;相机、灯光和园林环境效果表现方法;建筑表现图设计方法。本文将结合在园林和城市规划专业3DMAX教学中的实际,来探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同的问题,因此对学生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在掌握三维图形制作软件3D Studio MAX的基本功能、三维图形建模和三维漫游动画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要具备操作和使用3D Studio MAX进行三维图形建模的基本技能,要能熟练地运用3D Studio MAX进行规划设计的效果图和鸟瞰图的绘制,能掌握电脑绘制园林效果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效果图或者是鸟瞰图的绘制,因此本门课程对学生来说极其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提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结合上机操作作业来进行。理论课与上机操作课存在很长的时间差,因此对学生迅速掌握基本的技能很不利。且传统的理论课堂以3DMAX基础知识和书本上的少数案例为教学内容,不具有创新性,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开发自己的潜能,不可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2)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以往的教学方法多以书本上的案例为主,以书本为纲,没有偏向实际的应用方向,学生上机仍然以书本为上机指导,与实际案例一定程度上脱节,讲述不够深入。且理论课上教师多采用原有的“满堂灌”的模式,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试验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没有耐心听下去而是在下面自己看书或者是干别的。因此对于这种传统的理论课的讲解方式需要从根本上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呆板。传统的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比较呆板,不利于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像3D这样的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而不是像传统课程那样以理论为主,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显得过时,必须针对学生提出一种适合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这样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使得学生会注重个人动手能力的培养。(4)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学生可能会觉得3D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不需要有太多的创新技能的培养,因此这种想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且随着大学生教育的扩招,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呈现出了整体下滑的趋势,更不要谈总体的创新意识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向学生阐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们意识到今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课堂上曾经没有遇到过的图纸的绘制,因此向学生们灌输这种意识是老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同步。传统的教学学时为理论课和实验学时各占一半,分别为24学时左右(各个院校会有差别)。最大的弊端是理论课与实验课(上机操作课)分开上,这样学生在理论课上听到的实际操作技法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实践操作验证,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建议在原有的学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时用于学生创新性实验,主要通过上机操作的方式来学习。理论课与实践课改在机房上,老师边讲学生边操作,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也就是说理论课上带有实验课(上机操作课)的性质,达到理论与实践同步的目的。
2.让学生走上讲台,提高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始终如一地进行满堂灌输式教学。给学生布置课外创新作业,去图书馆找感兴趣的3D教科书,学习理论课堂上老师没讲过的东西,包括一些动画或者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教材上没有接触过的模型或知识点,然后给学生一次或二次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讲台上把自己课外学习的东西来和大家交流分享,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只推荐几个课外花时间比较多的,东西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上去讲。
3.加强实验环节,增设创新性实验。原有的3DMAX实验仅能满足学生学习教材上的几个案例,时间也不是很充足,为此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实验环节:一是增加实验学时,原有的实验学时仅能满足学生做教材上的几个上机操作实验,因此应当适当增加实验学时以用于学生的创新性实验。二是增设创新性实验内容,在现有的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新性的实验,比如让学生根据现场建筑照片在3DMAX中将建筑模型建好,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或让学生根据自己曾经设计的平面图作业绘制效果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
4.走出校门与相关设计公司合作。积极地与相关设计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一是可以请公司的资深设计师来学校讲课讲授一些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些设计师都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会对学生的学习提出非常有力的帮助与指导。二是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的设计公司学习或者以实习的方式去接触实际的东西,让学生早点接触到实际的案例,并从实际的案例中学习到在学校书本中学习不到的绘图技巧。从学校就开始培养学生解决书本上没有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公司中可以早日体会到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和竞争意识。
5.改革考核方式,建立新的考评制度。传统的考试方式为理论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实验成绩只占30%,这样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且不利于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把考核方式改变为平时实验包括各种基础性及创新性实验占50%,并且在创新性实验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在总成绩上给予适当加分的奖励。期末考试改为上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占50%。在这样一种新的考核方式的激励下学生能极大地提高自身学习和创新的热情。
3DMAX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本人结合所在学校园林与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上相关的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期待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与同行的教学专家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景海峰.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和建议[J].黑龙江教育,2008,(7、8):84-85.
[2]冯瑶,黄宝贞,张琦.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90-191.
关键词:园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096-03
在经济新常态下,围绕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海南吹响了农业绿色崛起的号角,将发挥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优势和21世纪海南丝绸之路战略节点的区位优势,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热带特色为主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城市化建设和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以花卉、果蔬、草坪等园艺产业已成为海南优势经济产业。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作为海南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核心基地,本着服务海南的旅游、热带、特区等特色,传承办学历史悠久的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新海南大学的精神,秉承“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校训,根据海南园艺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企事业单位对园艺人才的新需求,基于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目的的原则,对我院园艺专业师生进行相关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找出了现有教学体系的不足,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了相关改进,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园艺人才,为海南园艺产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 园艺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园艺专业(草坪科学与工程方向)依托原“两院”的传统和精神,设立于2010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备果、蔬、花、牧、林、草等植物栽培管理、园林绿化施工养护、花卉营销与审美鉴赏等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在农林部门、农业开发区、风景区、高尔夫球场、运动场等部门从事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绿化施工与养护、休闲农业、花艺环境设计、草坪生产与贸易、人工草地栽培、草坪建植与管理、高尔夫球场规划设计管理和现代农业、农场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大园艺综合性新型农业专才。开设课程涉及草业科学、果树学、花卉学、蔬菜学、土壤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工程建造、国际园艺研究进展(专业英语)等。
2 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2.1 课程种类过多,涉及范围过广 在调研过程中,学生提出现在所学的课程科目过多,涉及范围太广,分配到每门科目的教学课时数短,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本门课程进行全方面讲解,只能找重点进行教授,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对此课程经行全面了解,只能掌握重点甚至是略懂皮毛,造成了学生各种课程都有涉猎,但又都只通不精的普遍现象。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迷茫感,使其无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详细的知识系统,只能够有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并且没有一个核心领域可以做到学的精、记的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发展[1]。
2.2 实践教学过程的相对缺乏 《植物学》《果树学》《观赏树木学》《蔬菜学》《种子种苗学》等课程实践课时数相对较短。目前所设课时数只能够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个大体了解,例如树木学实践环节,学生普遍反映通过短暂的实践课学习,只能泛泛了解树木的名称,但对于其他相关方面的了解较少。并且认识树木过程也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告诉学生一种植物的名称,学生记一种,无法做到学生对不认识的树木进行自行查阅学习,从而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打压了W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教学内容有限,并且部分课程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实践过程不能根据当地教学条件及地域、季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灵活的调整。同时,教学基地的建设及完善进程亟待加快,以便促进实践教学的具体开展,推动教学进程,利于学生的不断学习及发展。
2.3 课程内容的重复 目前一些设定课程的内容出现部分知识点重复现象,如《草坪保护学》《高尔夫球场草坪》《高尔夫球场环境保护概论》《草坪工程》课程对于草坪内容的讲解出现部分重叠,导致学生一个知识点可能要重复学习多次,浪费时间、经历及师资。
2.4 课程安排的开课学期不合理 学生反映某些课程的开课学期安排的不合理,尤其是大四学年的一些专业课程建议安排在大三学年进行学习。鉴于大三学年课程安排较为稀疏,所以很多学生在这一年里会产生迷茫感,虽然有较多的自我学习发展空间,但普遍出现学生无法较好把握,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从而虚度光阴的不良现象。而大四一年要开展毕业论文,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若还要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则二者较难兼顾,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设计中[2]。此外,由于本专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为获得较为精确的实验数据,可靠的实验结论,提高论文的质量,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筹备,所以不应再在其中增加其他课程的学习。
3 教学体系的改进思考
3.1 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总体上分为三大模块:(1)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2)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计算机基础;(3)实践环节公共基础课,如课程设计。公共课虽然不一定与所学专业有直接的联系,但它是培养学生掌握全面性知识、开展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学校在公共课程的设置中应相应增加语言类课程,例如应增加大学语文课程。学生通过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其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今后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又可增加学生对汉语的深入学习,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建议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既可作为高中与大学的一个衔接,又可为学生接下来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2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是依据不同专业所设置的为专业必修课打基础的课程,这一部分的开课时间建议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学科基础课的设置的目的是在公共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学校在学科基础课的设置中应相应减少高等数学的课时数,增加生物统计学的课时数。生物统计学是数学在农科方面的具体应用,与本专业息息相关,应用性更强,但目前所设置的课时数不足以满足学生全面了解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的需求,不能将其与专业相对接,使本门课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较为全面的、牢固的知识,以至于陷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境地。其次,由于现代园艺不断向信息化、技术化方向的发展,本专业需要大量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高科技型人才,因此这就体现了计算机课程设置的重要性[3]。除了目前所设置的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以及公共课程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这三门课之外,建议增加一门计算机在园艺专业上的应用的课程,使计算机与园艺专业有更好的对接,也使得课程的设置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符合现代园艺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现状。
3.3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部分,是整个教学课程设置的重心部分,其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此部分课程的不足在上文中有所提及,即部分课程内容冗余,出现不同程度的知识点重复。建议把《草坪保护学》《草坪排灌水学》合二为一,将《高尔夫球场草坪》《高尔夫球场环境保护概论》《草坪工程》合为一门课程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再进行知识点的细化,这样既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同时可将知识点进行串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亦避免了时间、精力及师资的浪费。
3.4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培养学生对园艺不同方向兴趣的课程,此课程建议设立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涉及的方面包罗万象,如关于园林设计、鲜切花栽培与管理、果蔬贮藏等。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同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利于今后的就业及创业。
3.5 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应该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植物学课程实习应分三步进行: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园参观,认识校园植物。校园拥有上千种植物,是一个很好的植物学习场所,掌握校园植物的名称及特点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其次,学生应去植物园进行学习参观,这是对知识点进行补充的过程。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霸王岭等地区的野外实习,既可进行知识点的复习概括,又可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做到温故知新。“三步走”的计划将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植物学知识点,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良好的对接。《观赏园艺综合实习》课程的开展可放置于大三学年。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园艺工作园的参观及考察[4]。学生在与基层人员的讨论交流中了解现代园艺的发展情况、人员的需求状况,同时了解如何更好地将所学所想付诸于实践,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具体开展形式可采用“大组套小组”,分组分工的形式[6]。每个小组5~6人,专门负责实习内容的其中一项,进行组间的学习、讨论、整理及总结,最后进行大组之间的成果分享讨论。这样,既可以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集思广益,实现“1+1>2”的效果。
4 结语
以上对于教学体系改良的建议及意见是基于海南当地现代园艺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并结合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现有教学体系现状进行调研及分析讨论得出,以期能对现有园艺专业课程有一个进一步的优化,为培养掌握牢固理论知识及很好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高精尖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应根据海南当地教学条件及现代园艺专业企业用人需求,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总体上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授课方式。理论课的教授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小班教学,使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而进行相应辅导,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夯实基础,从而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实践课的教授以组为单位,采用进入实践基地及农场进行实践学习的方法。授课方式为教师进行统一操作讲解,班级成员以组为单位,首先进行组内的探讨学习,然后进行各组间的讨论及评比,让学生在实践、交流及竞争中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把握,以期培养更加适应当代园艺产业技术领域岗位需求,能够掌握牢固理知识及很好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高精尖人才;培养具有较强创业精神及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的学习及就业、创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霞,柴明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43-46.
[2]黄科,何,,等.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2(9):173-174.
[3]杨芩,李性苑,刘伦沛,等.“实用技能型卓越园艺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4(12):196-198.
[4]周静波,张鑫,罗劲松.对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3):44-46.
历史城区作为与人类互动最为频繁、生活最为贴近的文化成果,城区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再现的空间环境总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着,并随着人类的技术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的发展及价值观念的转变,迫使要不断创造出新的拥有环境整体美、群体精神价值美和文化艺术内涵美的城市空间。中心廊道景观轴,正是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这种强烈需求下应运而生,并且演变为城市中最有魅力的户外空间。本文基于绿化设计和空间设计的研究层面之上,通过对沈阳市“盛京都城”中心廊道夏季热环境的调研与实测,提出了廊道设计应关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沈阳市“盛京都城”绿色廊道夏季存在的问题
沈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气候特点分明。全年气温保持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年平均气温6.2~9.7℃,自1951年有完整的记录以来,沈阳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95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2.9℃(2001年1月15日);之前沈阳还观测到39.3℃(1920年)的高温,和-33.1℃(1950年)的低温。
(1)夏季温度过高
中心廊道位于历史城区中心区域,对于疏导调节城市交通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热岛效应的影响,加之大量的车流人流使得人为排热量增加,所以中心廊道的温度在夏季比较高。
(2)夏季湿度偏低
由于中心廊道夏季温度高,廊道表面水分蒸腾快;加之廊道大量使用非透水性硬质地面材料,绿化的缺失及缺少透水性地面材料,使得廊道下垫面湿度降低,从而使得空气湿度也降低
(3)“城市风”作用较小
由于受到热岛现象的作用,导致夏季风向不稳定、不均衡、不定向等现象,削弱了风力降温的作用。
2 热环境实例测试
2.1 测试地点、时间及过程
本次测试地点所处空间范围是盛京都城中心廊道―南北通天街(如图2-1),测试仪器采用温湿度记录仪。测试时间:20013年8月4日 ――2013年8月6日。测试点布置见图(2-2)。
2-1通天街位置示意图 2-2测试点空间分布图
2.2中心廊道测试结果与分析
(1)温度分析
测试点一温度变化图
测试点二温度变化图
测试点三温度变化图
从测试的温度曲线图来看,三个测试点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为一测试点最高温度可达 37.8℃,最低温度28.3℃。二测试点最高温度可达 38.7℃,最低温度28.9℃。三测试点最高温度可达 37.5℃,最低温度29.1℃。测试点一和测试点三绿化相比测试点二较多,故其温度比一三测试点较高。所以,一定的绿化可以改善环境的温度。
(2)湿度分析
测试点一湿度变化图
测试点二湿度变化图
测试点三湿度变化图
从测试的湿度曲线图来看,三个测试点的最高湿度和最低湿度分别为一测试点最高湿度可达 62.1%,最低湿度34.8%。二测试点最高湿度可达 56.8%,最低湿度30.1%。三测试点最高湿度可达61.4%,最低湿度38.2%。测试点一和测试点三绿化相比测试点二较多,故其湿度比一三测试点较低。所以,一定的绿化可以改善环境的湿度。
3 廊道热环境改善对策
3.1 注重环境的整体设计
(1)空间环境
中心廊道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在其多样性的空间构成要素中,合理安排影响热环境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路网结构的走向影响气流的流向,开放空间的围合程度影响了通风,地面高低的变化可以改变阴影和光照,地面材料的属性可以调节空气温湿度,建筑墙面会将太阳辐射反射到空气中。只有将这些基本要素与改善热环境融合到一起考虑,才能创造处舒适的人居环境。
(2)心理环境
通过人在视觉上的反差及其行为心里的作用,对廊道上的景观构成元素加以改进或削弱。利用交叉空间的融合、借景、强调等手法,增强空间的流动性,加强空间的通透感,具有左右有局,以小见大的视觉感受;在空间维度比例上,适时加强高度比,同时加强构筑建筑元素与景观小品之间的尺度关系,得到尺度变化的感受,加强各元素的尺度感,弱化人自身比例;利用颜色的对比度、虚实感较多使用偏亮的冷色调,使人在色彩上产生错觉,在空间上产生延伸的视觉效果。各元素之间合理的构成对于降低夏季廊道的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引导风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2 选择合适的铺地材料
(1)减少材料蓄热
铺装材料的选择应按照空间环境的使用特点、面积、使用功能以及造价来选择适宜的材料。应采用接近自然的铺装材料,创造良好的户外空间环境。
(2)注意与软式铺地的结合
硬质铺装与草坪、灌木、树木的有机组合、相互穿插,可避免铺地过于呆滞,在地面景观上形成生动、自然、丰富的构成效果。同时,也可减少太阳对廊道的辐射热。
(3)降低硬质铺装率,加强自然绿化
调查中显示,颜色相对深的硬质铺地对空气温度的增加作用明显,同时也使得空气中湿度含量大大降低,因此,缩减硬质铺地的面积有利于改善夏季廊道的空气温湿度。
3.3 加强立体的绿化配置
在廊道立体空间进行立体绿化穿插绿化设计,即可以通过遮荫蔽日来调节温度;又可以通过生物方式(叶面蒸腾)使环境温度降低,夏季的强烈日照得到减弱。绿地尤其是在荫蔽下的绿地对于改善环境的温湿度有良好的效果。
(1)地面绿化
保证绿化覆盖率不少于廊道面积的25% ~30%,是改善廊道热环境的基本条件。同时,在草地、灌木、乔木互相穿插布局的作用下,应当尽量多种植高大的乔木。使其充分发挥隔声、吸尘、保湿、降温等特征从而改善廊道环境。
(2)垂直绿化
通过建筑立面、阳台、屋顶、篱架及其它建筑组成构建进行立体绿化是改善廊道热环境的有效途径,可利用具有吸附、缠绕、卷须、蔓生等攀缘特性的植物绿化建筑立面或早结构外侧种植花木,良好的立体绿化能改善温度在7℃左右。
3.4 营造持续的生态环境
历史城区四季特征明显,气候变化显著。因此,夏季的遮阴纳凉和冬季的御寒成为创造适宜人居环境的主要需求。由于廊道的生态效益主要由其上的植物质量、多少而决定,因此在廊道的景观绿化结构上应全面考虑园林绿化构成及种植配比,增加绿化率;同时体现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扩大植物种类选用的范围,力求景观生态型植物配置形式,强调文脉、生态、景观、功能相
参考文献
(1)沈阳地区适宜性绿色公共建筑技术应用策略――以辽宁省环保科学园为例.学位论文.沈阳建筑大学.2013.作者:王筱茜
(2)城市广场热环境的现场实测与分析.学术期刊《建筑科学》2005年4期.作者:霍小平 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