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5: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

篇(1)

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过程

1.实验教学的情境创设阶段。

数学情境设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适合做数学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二是情境创设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做出创新、发现的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依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情境创设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能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2.实验教学的主题确定和研究步骤阶段。

主题的确定和研究步骤基本特征是让学生明晰研究目的要求,主题的确定和研究步骤要达到明确研究的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步骤,是情境创设阶段的延伸和扩展。

3.实验教学的探索性试验阶段。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就是探索性试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相应实验。让学生在获得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的同时,能清晰描述问题为主要目的和基本特征。在数学实验课中。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合作者与咨询者,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去,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取得突破。

4.发现规律并提出猜想阶段。

数学实验课的这一阶段是教学中的。是教学实验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基本特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这一阶段必须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来获得新的信息。

5.猜想的论证与数学化。

猜想的论证与数学化主要特征是以学生能够表现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提出猜想后,并不等于实验结束,更需要通过演绎的推理来验证猜想,因此数学实验课的学生猜想的论证与数学化是得到正确结论、完成数学实验的关键步骤,其论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严格论证猜想或举反例否定猜想。从而获得可信的数学结论。

6.交流与分享阶段。

数学实验课的交流与分享是数学实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交流包括师生交流、同学交流、人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过程交流和成果展示。在展示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的方式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认知和情感得到提升。数学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将实验结果的理论推理过程形成实验报告,以文本方式等方式存档。

二、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发展性评价

1.初中数学实验有利促进学生理解概念。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达到了让学生认识问题由感性升华到理性,对学生形成教学理解概念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初中数学实验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性质上是一种“过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但囊括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同时还包含着学生的思维过程演变。这种模式突破了在传统的数学,教师对数学原理的教学直接展示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来龙去脉的缺陷,有利于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

3.初中数学实验课有利于学生探究数学规律能力的提高。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通常教师要设计参与性好。探究性强的课题进行教学,教师设计好教学过程,通过数学实验这一形式。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有兴趣自己探究,发现知识,探究数学规律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4.初中数学实验课有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实验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际的变化,来发现规律,从而获得解题途径。

篇(2)

关键字 分层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分层教学法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次教学法是义务教育日常教学中的一种重要且实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突出。

1.分层教学法基本概念

分层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并结合不同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差异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多层次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差别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分层教学法与非分层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分层次教学法实际上是对非层次教学法的延伸和改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非层次教学方式不论是教师的备授课、作业和辅导,还是考查、考试和评价,基本上都是统一标准,很少注意并照顾到基础或能力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与非分层教学法相比较,它们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不同:目标不同;方式不同;过程不同;效果不同。

3.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分层次教学法需要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前期准备活动,无论是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还是从分层到分层目标、再到教师备课,其工作都具有系统性。任何一个地方可能存在的不足都有导致实验的失败的可能,严重时还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实验的抵触情绪。因此,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用心去做。

(1)保持沟通。教师与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应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向学校相关领导递交一份“关于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实验的报告”,该报告应详细阐述开展分层次教学法的目的、意义、教学主要步骤及可能达到的实验效果,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详细的解决预案,从而确保实验正常有序进行;其次,还要将详细的意见征求书发给每位学生,让其带回家给家长看,意见征求书中同样也对分层次教学法的目的、意义、教学步骤及可能达到的实验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家长关心的热点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主要是阐明分层次教育方式与非层次教育方式的重要区别,指出分层次教育法可解决当前尖子生觉得老师讲的慢、教的简单的问题。

(2)开展心理教育。在经过和学校、家长的沟通之后,实验将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与辅导;二是重点强调层级的变动性,即要强调学生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后,可以进入到更高的层级进行学习;三是突出教学的实验性并淡化层级性,希望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层级不要过分认真和计较;四是层级划分深入具体,并为不同层级取不同的名称或代号。

(3)确定层次。这个步骤是整个实验的关键性一步,学生分层工作的正常开展不仅有利于前两个步骤所存在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对后面工作的开展甚至对于分层教学法的全面实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确定各层次目标体系。在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划分之后,我们应着手制定与学生层级相对应的目标体系,这里之所以说是一个目标体系,是因为对每一个层级的学生,我们都有一套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提问、作业、考评、考试等因素的教学模式,每一层的学生对应的每一个因素都应有一个相对具体的目标。综上,我们将每一层学生要达到的标准综合起来称为目标体系。

(5)做好备课准备。教课准备工作,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分层次教学方法的教学下,我们应加倍重视备课的作用。学生被分成了不同的层级,使得不同层级所对应着的教学目标体系有所差异,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备不同的课,从而使得平常的单一备课方式转变为多层次备课方式。

(6)层次变动方式。学生的层次会随着时间和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而发生变动,所以在我们设置的六个层次中的前两个层次初始是没有学生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自己有直观的认识,那就是自己距离优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努力。

(7)构建学习小组。当前多数教师都比较注重在分层的基础上构建学习小组。这是因为如果在学生之间仅仅是简单的划分层次,只是横向的对学生进行分割,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的学习,但并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是不同层级学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将心理辅导与教育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进行,但这只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主流,因此我们需要在分层之后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能进行学习交流和相互帮助的平台,所以学习小组就应运而生了。

在经过以上七个准备步骤之后,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步骤和具体操作方案就基本完成了。

二、总结

初中数学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当前初中学生客观存在的素质差异,使得初中数学教育遇到了困难,而分层教育法正好能解决其困难。所以,本文对分层教育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概念及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以期其能对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模式

“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在现代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哲学指导下,以初中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基本思想为目标,形成相对稳定的、循环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四个环节:(1)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激起学生的己有经验和对新知识的求知欲;(2)师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在个人的经验中各自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3)对各个方案进行交流、比较、讨论,给出相对合理的结论;(4)对上述结论进行检验、反思,进一步观察是否包含新的问题,从而在结论中提出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1、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宗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涵其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作为中学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责任,要教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然后经过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现代数学教学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关注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思维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在初中流行的“教师讲学生练、一切为了考试”的单调重复的教学方式,正在一天天地消蚀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即使教师有时意识到要用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教学过程,往往也是由教师单方面提出问题,问题的产生也缺乏特定情境(尤其是学生熟悉的情境)的烘托和激发,学生依然是木然地对待问题。因而,我在实践中尝试探索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始终贯穿“情境—问题—讨论—反思”这几个基本要素和环节,其主旨在于:创造性地体现数学新教材内涵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基;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求知: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经常不断的思考、讨论和交流中,在迎接智慧挑战、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与乐趣,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提供多层次选择和发展空间;构建学生必须的共同基础,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2、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设置问题情境一提出数学问题一思考、讨论、交流一得出结论、反思提高”。设置问题情境是教学的前提;目的是在情境中产生围绕教学目标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将带领师生开展思考、探究等教学活动;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思想,基本达成共识,得到相对合理的结论;对结论进行检验、反思;对已经解决的问题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提取其中包含的数学信息作为新的数学情境,进一步反思、质疑又提出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就这样不断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相互依赖,每一环节都为后一环节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而后一环节又将教学活动推向新的阶段。

3、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特征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具有问题性、探究性、循环性和开放性特点。首先,带有较强的问题性。设置情境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创设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能适当地提出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具有明显的探究性。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仅要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书本上的问题,更要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从问题出发,经过思考、讨论与合作交流,主动提取数学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探讨并检验问题的结论。因此,该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体现着明显的探究性。第三,具有循环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设置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反思提高”。在最后一个环节“反思”阶段进行讨论,仍然可以提出新的有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接着便开始了又一个新的“问题、讨论、反思”环节,将教学活动推向更高阶段。在最后可以以“讨论”环节结束,也可以以“问题”环节结束,还可以以“反思”环节结束,下节课应从后面的相应坏节开始。所以,这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相互依赖、不断延伸,形成循环形式。第四,具有开放性。本模式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学生主体层面看,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作导向,但由于学生的个人兴趣、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差异,对情境中呈现的数学信息的识别和分析的角度也不同。因而,学生提出的问题会灵活多样,甚至会提出超前的、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从教师主导层面看,每堂课的结构和形式因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情况而不断变化;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因课堂的生成而需要适当调整。所以,一节课可以以提出问题、讨论、或者反思后带来的新的数学问题等任何一个环节结束,下次课当然以后面的相应环节开始。这样使本教学模式从内容到形式均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9。

篇(4)

关键词:新视野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身体的血压、汽车行驶的累计公里数、买东西时找钱等等。同样,数学也是初中生将来走上社会必须掌握的学科。财务出各种报表离不开数学,工程师设计大楼运用各种力学数据也离不开数学,天文工作者研究天体运行规律更离不开数学的各种公式,各种伟大的发明创造无一能离开数学。所以,初中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尤为重要。我们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实现新视野课改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一、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数学一年级第一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圆柱、棱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等。学生用的铅笔可以概括两种形状即圆柱和棱柱。正方体和长方体就更常见了,肥皂、手机、书本、柜子等。在学习图形时不妨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学生可以观察这些图形有几个面,每个面又是什么图形。比较每个图形之间的区别,对着实物,不用凭空想象,更容易理解。在讲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时,不妨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图形。图形这节课要完全凭借空间思维想象理解,抽象、晦涩,老师又无法用语言描述。通过亲手实践,学生可以看到面组合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展开又可以看到立体图形是怎样展开成面的。通过这样动手制作,学生对图形的分解、合成必定印象深刻,还可以学到举一反三的方法。七年级下册中生活中的对称轴更是来源于生活,许多高楼大厦、古建筑都是对称的。还有蝴蝶、青蛙的身体等也是对称的。将生活中的实物应用于教学,学生直观感受后更容易消化吸收。

二、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在下面听。讲者认真,听者却未必能听得进去,左耳进右耳出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初中生处于叛逆期,有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是常有的事。怎样杜绝这种现象呢?老师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提前预习,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小组内选派人去讲台上讲课。显然给别人讲明白要比自己学会更难,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讲课这种形式,能让学生充分重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开动脑筋,主动学习,主要请教。小组内也可以形成赶、帮、比、超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设计开放性试题,采用开放的学习评价

在新视野课改下,教师要全面启迪学生的智力潜力,采用开放动态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尝试多采用操作题、口试题、课题报告等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手段。这种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再惧怕当众讲话,被提问时大脑也不会一片空白。这样,在遇到大型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怯场,也不会发挥失常。布置的作业,老师也要精心挑选。选择既能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的知识,又能检查学习效果,还能提高认知能力的题型。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解答题、探索题。老师在批改时要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找出学生是在哪一步出错的,从而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这样就可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讲解。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对于图形教学优势尤为突出。圆柱体、圆锥体都可以用多媒体进行三维动态观察,任意旋转,学生想看哪个面都可以。学生可以充分感受点、面、线之间的关系。平面旋转一周可以形成圆柱,几个面组合到一起,不同的方式可以形成棱柱、正方体、长方体。再如,初一上册第五章是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要求学生既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又要有逻辑思维能力。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打折销售、相遇和追击等。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商场买商品的情景,既能帮助学生分析了题意,又生动形象。追击和相遇的问题,也可以用动画演示。如龟兔赛跑,乌龟在前面以一定的速度爬,兔子在后面以更快的速度跑,两者距离越来越近,直到兔子追上乌龟那一刻动画停止。动画生动地演示了追击的过程,学生从动画中就可以形成解题思路。等腰三角形对折,找中位线、平面图形的镶嵌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表示出来。多媒体教学应用于数学,大大提高了数学的学习效率。

教书育人,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渴望被尊重和理解。老师要一改“高高在上”的形象,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因材施教。运用上述几种方法,实现新视野课改下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更容易了。

篇(5)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数学;辅助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正一步步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开始重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数学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如数形结合的特点,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运动与变化的本质以及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如能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为抽象的问题提供直观的背景,使复杂的“数”通过“形”来表示,为数学活动提供探索的平台,为建构新的数学教学观提供技术支持,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入传统的教学中去,必将对初中数学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 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的情境,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声像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为随后的数学教学工作做好铺设。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凭教师的口头说教和呆板板书已很难令学生产生深刻的悬疑性、惊诧性和疑虑性,也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要谈什么共鸣了。而多媒体技术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可以创设出更生动逼真接近生活的情境,使原本抽象、空洞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变得有形有实,真实可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源动力。兴趣是力求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由有趣乐趣志趣逐级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符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因此,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这个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传递他们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多的聪明才智。

2 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数学教学化静为动,变繁

为简,让学生真实感知数学知识

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皮亚杰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指出:“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传统的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繁复的几何概念真正地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技术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

例如,在八年级“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将两个完全重合的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个固定,另一个绕着它们对角线的交点旋转180°,在屏幕上,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旋转的过程,旋转后的结果是完全重合的边、角,从而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特征。通过多媒体展示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并且学生了解了知识形成过程,揭示了规律,并理解其本质属性。

函数图象也是一个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在学生充分列表,画图,对函数图象有一个初步了解后,笔者通过几何画板再把相应图象展示出来,并给学生提出一个课后思考的问题:三次函数,四次函数,甚至n次函数又是什么图形呢?提供两个解决办法给学生参考:一是列表、描点、画图,另一个就是用几何画板来探索。刚一下课,学生就在教室里的电脑上迫不及待地进行探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抽象知识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 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提高

课堂学习效率

突破教学重、难点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正处于过渡阶段,即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态演示过程,降低抽象思维坡度,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九年级“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教学中,两圆半径与圆心距在不同位置下的关系,可以将两圆分别设置成红、蓝两色,造成鲜明的视觉效果;同时,将大、小圆分别设置为定圆和动圆,两圆外离时小圆向大圆运动并插入声音:我来啦!当两圆有一个和两个公共点时,分别插入一声和两声金属撞击声当;当小圆进入大圆内时,插入声音:“噢!噢!我进来啦。”同时用几何画板做成可拖动的圆心使圆移动,并在旁边显示出两圆半径、圆心距的动态变化值的课件演示。一方面学生可以动态观察两圆由远到近的位置变化和公共点的多少,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从显示的数值得出不同位置下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关系,特别是两圆相交时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关系。以往在粉笔加黑板的条件下,不少学生难以理解R-r<d<R+r,而通过这种多重感官的刺激,数形结合的动态演示,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就掌握了。多媒体课件教学进入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的理解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概率统计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两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教师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立体几何的理解可以借用中学立体几何画板中的范例,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大大加快他们的理解速度。对概率统计,笔者选择各种相关的Excel等软件,重复多次实验,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4 应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边讲边板书,对课堂进度没有什么影响。但有的问题字数很多,若教师在课堂上抄题,则会浪费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比如应用性的问题、探究类的问题,字数往往上百个。在使用多媒体后,学生能迅速进入读题的阶段。还有在做计算类的巩固练习时,题目多,但简单,要求学生尽快解决。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教师不可能写一道,学生做一道,这样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避免了抄题这个环节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学生,学生也少了一些开小差的机会。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无形中教师在课堂上就加快了讲课进度,增加了讲题密度,增大了课堂容量。

篇(6)

【关键词】探究 创设情境 循序渐进 乐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36-01

数学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地归纳知识,并应用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自主性、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本质特征是应用创新。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成为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笔者认为开展探究式学习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中的探究意识和策略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比老师的讲授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更能充分展现出同学们各方面的智力特长,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探究中获取的新知识与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处理信息。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探究、体验探究,在探究中改善他们的探究学习策略,提高自身学会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数学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但也不忽视教师教的作用。相反,在探究中把教学策略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上,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有效而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增进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数学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适时给予评价。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需要向学生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的,同时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精彩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身临其境,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不等式及其解集》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了《买门票》配有动画配音的情境:扬州瘦西湖外,七年级某班有37人来游园,售票处贴了一张告示,票价10元/人,40人及以上9元/人。看来人多可以优惠,班长向售票处走去,数学课代表也赶紧向前说,“我们买40张”,马上就有同学说,“我们37人却要买40张票,算的什么账啊”,而老师却直夸数学课代表精明,这是为什么?这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得他们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推动完成了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探究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生得到结论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和总结,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三、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数学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是教师指导过度,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是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盲目无序,从而无法达成探究的目的。因此要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摸索出的看法是:首先学生要有探究问题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其次是学生要有探究问题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广阔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有一种强烈去学习的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三是在内容上,问题设计要具有探究价值,能让学生探究可以操作。第四是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可探究类的问题。第五是在教学方法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形散而神不散”,不断聚散交换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这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本,让学生“简阅课本”“查找资料”“自制模型”等,将课堂上探究的内容延伸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试写“探究报告”和“数学日记”等。促使他们认真操作,思考并总结,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充实课外活动 ,体验探究式学习的乐趣

篇(7)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__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三,20__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__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文秘站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