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5: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控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务控制

篇(1)

一、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核心的观点,无疑会使财务管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财务人员不再仅属于账房先生之类的的管家。但是在理论上把财务决策摆放在财务管理体系、职能的首要地位,我们认为可能违背了财务管理最本质的含义,不利于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对财务管理的实践难以发挥最有效的指导作用。原因有二:第一,财务决策特别是最有效的长期财务决策,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这种决策规划的权力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仅仅属于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包括年度财务预算的审批权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事前”财务管理权限基本上属于出资者,决不属于只是执行性的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的层次上,后两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事中”阶段。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经营者和财务经理者的基本职责是落实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才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因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具体经营管理问题主要涉及经营者,具体财务管理肯定与首席财务长联系在一起;第二,从决策的概念上分析,决策就是决断,尽管任何决策也都是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分析比较、择优的过程,但是,如果把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或职能规定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的话,作为财务管理核心人物的财务经理,核心部门的财务部门会经常处于“待业”或“关门”的状态。因为一个企业的投资、融资和分配决策,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企业错综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毕竟属于偶尔事件,更多属于非程序化决策。从现实分析,经营者更多是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细化了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手段,均衡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完成财务决策、财务预算事宜。比如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间的签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企业财务学主要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财务控制的任务是就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

二、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的安排;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转移价格、资金融通的策略;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是指对企业采购、生产、营销、融资、投资、成本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执掌,如是单人单岗处理业务更需要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这种对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企业保安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制度、预算和目标。可以成为企业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企业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

(一)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

如前所述,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这个中间地带,它联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利益,同时防止所有者的干预,监控着经营者的行为。而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社会化的标志是外部独立董事的介入,专业化的象征是专业委员会的形成与运作。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组织管理其庞大机构的基本原则是政策制定与执行控制分开,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相结合。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只有最根本性的问题,如经营范围、产品方向、生产规模、投资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目标、重要职员任免等,方提交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委员会讨论。董事会下设六个委员会:经营委员会、任免委员会、分红和酬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人数不多,一般由董事组成,一个董事可参加若干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执行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的任务是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面领导,掌握财务以外的各项决策和指挥。但它不从事日常业务经营活动方面的具体执行工作,而是由它责成企业有关部门去完成。财务委员会独揽公司财务大权,批准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本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决定公司高级职员的薪金,审查批准执行委员会提出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方案,负责筹措资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的经济效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算进行审查,负责制定股利分配方案。经营委员会主要是代表董事了解和检查公司的营业情况。任免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高级领导备用人员的提名。分红和酬偿委员会主要是决定高级职员的薪金及每年应得的酬偿。关系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公司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二)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从理论上分析,授权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是指企业内部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政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一般授权在企业大量存在。特别授权是指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这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例如,授权购买一件重要设备、授权降价出售商品等都是特别授权的事例。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三)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西方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在以新兴铸管、宝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都实践着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控制机制。我们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一个是公司法,另一个是公司章程,再一个就是公司预算。其中公司预算正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可以说,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公司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四)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单位或分、子公司的现金收入,统一现金收入;统一拨付(贷款)各成员或公司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或集团的资金需要;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企业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财务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绩评价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财务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地循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而业绩评价既是本次财务管理循环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动态评价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工作业绩状况即时确认、处理,它属于事中控制;综合评价则是在期末对于各预算执行主体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其评价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起点和下期预算的终点,主要涉及企业整体效益的评价及奖惩分配的问题。

篇(2)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

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在出资者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产生的,为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手段。这种财务控制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功能效应,是集团总部为实现财务资源配置的秩序性与高效率而对子公司实施的统一财务政策与监管活动。本文分析目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就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提出几点建议。

1.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失控的现象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集团总部对集团财务资源的一体化整合、协调以及督导、监控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预算制度形同虚设。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预算控制相对薄弱,预算往往流于形式。一些企业集团即使制定了预算,也缺少对预算实施过程的监控,甚至部分企业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

(2)资金管理散乱,使用效率低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很多企业集团试图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但因缺乏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作支撑,无法解决成员企业资金严重沉淀与闲置、不能将资金集中投放于优势领域等问题。

(3)财务人员受制于子、分公司行政领导,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目前许多集团公司所委派会计主管的人事关系、工资报酬、职称评定都由所在单位决定,这些会计主管在日常会计工作和财务监督控制中往往无法保持原则性、独立性,甚至与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共同实施财务欺诈行为,共同应对集团公司的监督检查,导致财务收支审查监督失效。

(4)控制、监督、考核不力。由于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易受利益驱使,这使集团企业财务控制中普遍存在“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的现象,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审计人员多数时候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导致财务管理失控、无序和混乱。

(5)财务控制缺乏全过程性和一体性。目前部分企业集团未能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财务工作全过程的控制机制。

(6)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机构设置不规范。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机构通常合而为一。这种机构设置的弊端较多:财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所有者,其具体运作和操纵的对象是企业的内部事项;而会计的服务对象失去业内、外部利益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

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失控的原因

2.1过度分权导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失控。企业集团财;控制从总体上要解决的问题,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集团既应是一个协调、互动、高效的组织,这样才能发挥规模效压和协同效应:同时,还应是一个遵循法律上的相对独立性的直接面对市场、创造宽松氛围以对于创新的组织。在任伺一币情况下,企业集田都是在控制与自由的两难中寻求工种集权上分权酌平衡,都需要考虑“有控制的分权”这一原则。而我国企业集团生成的过程往往不是缘于市场的自然选择,大多是通过联合、兼并或行政命令等形式组建的,集团组织形式松散

成员企业彼此间缺乏凝聚力,“子不认母”、“母不识子”、“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反映到现实中,集团内部的管理权限分散于各子公司,子公司在人、财、物、供、产、销等方面有充分的决定权。因此,他们大多从本位利益出发安排财务张动,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而导孰资金管理分散。资金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等问题,过度分权导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失控。

2.2有效的财务控制模式还没有形成。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内部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致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2.3管理的观念、技术手段和方式无法适应企业集团实桶财务控制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经营的跨国化,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恭相关信息作支撑,而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支持。是无法做到的。

3.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3.1建立并完善财务控制体系。建立并完善财务控制体系是有效实施财务控制的基础,应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及生的财务控制。

3.2实行预算控制,建立财务信息网络系统。预算控制指企业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对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以实现其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集团可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等进行预算控制。

3.3加强责任人员管理,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应加强对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内部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杜绝个别负责人独断专行、胡作非为;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限过大或集体;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

3.4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加强资金控制。为促使集团内部资金合理流动,发挥资金的整体教益,企业集团可设立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是集团母子公司实施资金控制的重要保障,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可以统一筹资、融资、调剂资金,统一办理结算业务;有偿使用资金,使企业各个环节的资金都能得到最佳利用;通过内部挖掘,解决资金供应紧张的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5实施内外部审计,加强审计控制。企业集团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子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发挥内部管理强有力的控制监督作用。重点应对子公司重大投资项目、财务收支情况等的真实性,及资产能否保值增值等资本运作有效性进行审计。同时,与内部审计相比,外部审计相对比较客观,审计结果可信度较高,且外部审计人员富有经验,更为专业,更能为企业集团提供内部控制的改善建议。因此,企业集团还应通过审计机构对其子公司进行外部审计。

3.6分设财务、会计机构。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企业集团的财务与会计机构理应分设。凡涉及资金计划、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方面的业务,应由财务部门负责;凡涉及经济信息处理、指标核算、分析、考核、审计等方面的业务,由会计部门负责。集团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后,应建立相应的互通信息的有效渠道。财务管理部门应以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为主要依据进行决策,其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财务管理过程和分析结果应及时向其他部门通报,以满足有关部门的管理需要,并进行监督。上述两个机构应平行设置,共同隶属于企业最高管理层。集团下属各子公司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自主决定财会机构的设置,不必要求每个子公司都设立与集团对口的财会机构,但应按不同的上下沟通渠道向集团对口提供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财会信息。

篇(3)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中式财务控制;分权式财务控制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基本理论

1.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含义和内容

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控制的定义,结合企业集团的特征,可以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定义为:在出资者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产生的,为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手段。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主要是指集团母公司对其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从实质上来说对企业中利益相关的组织、人员行为的控制,来协调各方的目标,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主要内容包括:资本控制、目标管理、组织控制、人员控制、制度控制、监督激励和业绩评价等方面。他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完整体系。

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特征

财务控制的联结点是委托关系;财务控制目标是集团整体利益下的多层目标;财务控制主体是以出资人利益为主导的多元主体;财务控制客体是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的综合。

3.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制是明确集团各财务层次的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控制权限,大体分为三种类型:集权制、分权制和集权分权融合制。集权控制模式即企业集团的财权几乎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实行严格的集中控制与统一管理,子公司只享有很少的财务决策权。分权控制模式即子公司享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活动以原则上的间接控制为主。集权分权融合控制模式即母公司实行财务集权控制的范围仅限于对集团产生重大影响的子公司或交易事项,其他事项给予子公司适当的权利,在母公司统一调控与指导下,实行财务分权控制。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和分权的缺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许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制所追求的模式。

二、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必要性

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在我国更具现实必要性,不仅仅是因为我国部分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系统严重缺失,管理水平和效益显著削弱,更重要的是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加强财务控制不管是对单个企业集团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1.实现企业集团理财目标的需要

企业集团的理财目标是集团价值最大化,但由于其下属成员公司有自己一定的决策权,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往往会做出与集团总体目标不一致的举动。为克服这一现象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必须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使得成员企业确定理财目标时考虑集团的整体利益,协调好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冲突,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

2.顺利实施集团战略决策的需要

集团资源与市场优势的生成,来自共同利益目标下聚合运行的协同性与有序性,集团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离不开集团成员的配合与努力,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能够引导成员企业服从集团总体战略决策的需要,顾全大局,并确保比要的财力支持。

3.消除母子公司信息差距的需要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母公司处于信息劣势,子公司处于优势。这种不对称的存在会使子公司出于眼前局部利益的追求扭曲上传到母公司的财务信息,误导整个集团的经营决策。因此,母公司必须加强财务控制,通过制定完整的财务信息标准制定,规范子公司财务,确保母公司能在准确的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并协助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取得双赢。

4.防范集团财务风险的需要

在财务实践中,企业集团依靠其在市场上的整体实力,能够对子公司的对外信贷提供担保或统一借贷资金给子公司,并负责统一偿还。众多的子公司贷款,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集团存在更多的现实与潜在的财务风险。预防控制财务风险也因此成为集团总部的重要职责,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无疑是防范和化解集团财务风险的有力手段。

三、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措施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集团都严重缺失系统的集团财务控制体系,在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着众多问题。为降低和规避企业集团运行的风险,实现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企业集团的竞争力,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1.创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良好的环境基础

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财务控制有效运行的环境基础,是决定企业绩效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对现代企业集团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有利于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能够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财务控制创造良好的制定基础,提高企业财务的效率和效益,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同时,强有力的财务控制又反作用于公司治理,能够促进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两者的互动中,寻求理想的联结带和交叉点,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2.建立健全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保障制度

企业集团要实行财务上的控制,必须要有配套的制度保障。首先建立董事会制度,在董事会下分设各类专门委员会,董事会可以将一部分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交给各类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强化董事会对财务的约束和控制。这样,在保证企业集团权威的同时,实现集团与子公司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使集团总部做出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其次采用财务总监委派制和财务人员资格管理制。集团公司可以委派相应的财务总监到子公司,以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委派的财务总监,应组织和控制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加强预算控制,审核财务报告及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定期向总部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情况。母公司还应对子公司财务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

3.以财务预算为重点构建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实行全面预算控制

财务预算控制,是以期望利润为目标、以资金流量为纽带、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以责任报告信息为基础的一整套财务指标的组合。财务预算一旦确定,且层层分解下去,具体落实为责任预算时,便具有强制的约束效力,给子公司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各方的责权关系,便于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评价、调整。同时要想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还必须对整个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安排,因此,可以作为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利益的重要机制,预算完成情况又可以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

4.运用计算机技术结合财务报告构建财务信息控制系统

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的沟通,关系到整个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要确保实现集团的财务目标,必须对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做出实时有效的集中和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财务电算化提供了可能,为提高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创造了现实条件。应该在集团内部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所有业务信息都统一集中于计算机网络上,集团公司可以随时获得各成员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零距离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5.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财务监督控制系统

通过定期和可不定期的财务检查与考核,了解各子公司对公司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等,奖惩分明,体现公平和效率原则,提高子公司的积极性,又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发挥内部管理强有力的监督控制作用。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操作性强的实践问题,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究竟采取怎样的对策有效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各个企业集团应该针对集团内部具体情况,寻求最适合的方案策略。

参考文献:

[1]饶庆林 黄小勇: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探析.财会研究,2008年第9期.

[2]祈广亚:关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09年1月总第66期.

篇(4)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成为企业集团治理的核心。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行为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出售等形式搞活国有小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升企业实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起了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的企业集团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重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重塑集团财务控制的必要性

1、重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企业集团是由众多成员单位所组成,由于各成员单位的局部利益目标与整体利益目标很难完全协调一致,集团在收入增长率、资产增值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使得集团企业出现了整体化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会计信息失真以及盈利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企业集团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强化基础管理与资金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与控制,以确保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2、重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资产重组的要求

随着企业资产重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集团范围内组建了若干子企业,原来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财务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原有的以经营者个人素质为主的管理控制体系也不能适应企业集团管理需求。如果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较为薄弱,会造成财务工作滞后,不利于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集团需要强化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以提高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

3、重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

在现代企业集团的运营中,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由于经营者追求的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一些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有时会做出损害所有者权益事情或决策,如有些经营者私挪公款来炒股,有些在办理一些项目时捞取回扣等,因此,有必要强化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和相关信息使用者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内涵

1、财务控制的概念

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它运用特定的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规范化的控制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财务控制的总目标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制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财务控制目标,实现企业集团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要实施到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企业集团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必须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法律尚不明确或界线不清的,加以明确界线和细化。二是重要性原则。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要抓住财务运行过程中的关节点实施有的放矢的控制,不能代替或干扰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按照重要性的基本要求,调动母子公司的积极性。三是界定约束原则。企业集团对各个层级的子公司要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四是成本效益原则。控制的目的是提高效益,财务控制在把握合法性、重要性、界定约束原则的同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五是激励原则。任何规章制度,办法都必须依赖具体人员来实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控制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设计控制系统也必须遵循激励原则,以促进和鼓励企业围绕集团整体目标运行。

3、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控制主要是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财务管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

三、重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实践思考

1、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结构

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完善的企业集团治理机制是任何管理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重塑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需要有完善的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机构的保证。财务组织机构是财务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根据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以集团公司财务机构为一级核算单位、各下属子公司为二级核算单位的两级财务管理体系,二级核算单位要严格服从一级的管理和指导。子公司应在母公司财务部的指导下,合理设置各财务岗位。合理有效的财务组织结构,可以使财务控制体系得以高效运行,实现集团财务控制就必须有严格的财权控制。为了达到财务控制的目的,母公司可以凭借对原始资本的控制力,将子公司的重大财权集中到母公司,并把母公司的财务管理权力渗透和延伸到子公司,从而有效保证集团公司的决策在子公司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实现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目标。

2、建立健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有效措施,是监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严格执行、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力量。科学合理地组织内部审计,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评审,提高审计效率,判断识别潜在的隐性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提醒监督经营者正确履行职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促进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一是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模式。集团公司可以设置总审计师为“龙头”,以集团总部独立审计处为“中心”,在分公司和子公司设立兼职机构的网络体系,独立进行内审工作。二是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子公司的一些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对外合作项目、联营合同等进行单项审计;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审查和评价子公司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监督和完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财务控制中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这种管理方法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方法,既是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又是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预算编制应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预算内容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各子公司按要求完成预算方案,经本级领导班子审核同意后,报集团公司汇总分析,经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这样既考虑了子公司的意见,又有利于集团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使子公司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互相配合和协调,减少摩擦、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有效地监控与考核,有利于收入提升及成本节约。

4、建立企业集团网络系统

以财务权力和责任为核心的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业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建立统一财务会计制度,也是企业集团公司实行科学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建立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下属子公司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分析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比较其经营成果,从而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的有序运行。母公司还应根据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制定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子公司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提高各子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母公司财务主管可以随时调用、查询任何一个子公司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规范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

5、推动企业集团财务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集团财务文化建设,使财务文化铭刻在企业集团财务人员的心灵上,内化为财务人员的品质。通过领导垂范,把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的价值规范作为集团文化建设的窗口之一,实践财务管理文化的价值观念,成为财务人员的表率;通过有效传播,使财务人员熟知企业集团财务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其参与财务文化建设的热情,让集团非财务人员和社会成员了解,获得其对财务系统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各种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来规范财务文化建设,使财务文化建设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彭海颖:略论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8).

[2] 汤谷良: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M].北京北影出版社,2003.

[3] 李淑红:试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6(1).

篇(5)

关键词:财务控制;COSO理论;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85-04

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各国经济都有所好转,但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的控制,资产保值和增值控制等。国美事件也引起学界和社会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入讨论,帮助公司达到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控制的研究目的

P.T.Menzies在1986年提出了财务控制的概念,他认为,财务控制的作用就是协助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做正确的事,它的目标首先在于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使管理更有效;其次财务控制的目的还在于可以了解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偏差,然后采取正确的行动来纠正偏差,必要的时候需要修改计划来达到目标。而且他还提出了财务控制的两种手段:预算控制和成本控制。

在中国企业要协调好不同产权主体财务目标取向的差异性,整合好企业产权多元化基础上内部多重财务控制主体等问题,需要尽快构建一种适合产权多元化的财务控制机制。

二、中国公司财务控制现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国内对财务控制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财务控制环境欠佳。(1)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财务核算环节的资金实收、实付等事项只是业务收付类业务事项在财务数据中的一种体现,这些业务起不到实际控制风险的作用,影响了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2)部分基层单位的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许多公司的各基层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其对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缺失情况比较严重。由于人员管理权限、监控手段等原因,只能实现间接的、事后的监控,无法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控制效果。

2.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有的企业由于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造成了资产负债比率高,财务风险大。另外,大部分子公司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借入资金往往不向总部报批,使财务风险控制存在很大难度,公司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其原因有:(1)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大多数公司所制定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是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缺乏对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制度的完善。(2)缺少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当公司在经历了风险冲击之后,由于缺少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不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弱化和模糊责任恶化了企业管理;企业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滞后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

3.财务活动控制力较弱。(1)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资金控制分散的情况,责任中心对现金管理不够严格。对现有的资金缺乏投资方向或战略储备,造成资金闲置和浪费;而在资金支付结算程序中,对其审批不能完全按照制度和计划执行。虽然建立了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但部分责任中心仍然存在账外资金循环现象。(2)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而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导致预算执行的灵活性相对较差。由于部分单位的具体预算指标是由单位负责人制定,使得财务预算缺乏科学性,给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多不可预测的风险。(3)财务控制实施过程存在漏洞。已有的财务控制措施主要是财务工作中的岗位分设、职责牵制以及财务授权审批制度等基本的财务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既不利于控制的细化执行,也没有形成制度之间的协调综合控制作用,存在着控制分散、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4.财务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和沟通存在于所有企业的活动之中,许多公司只有会计部门,没有财务管理部门,有的负责人也错误的认为会计就是财务,应由会计部门负责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事项等业务由会计部门承担。而这些业务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大,所采用的方法也特殊,其结果就是既影响财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度,同时也为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基于财务收支需要和业绩的需要而虚构会计信息提供可乘之机,无法从系统的角度对整个公司进行财务控制。

5.财务监控系统不完善。(1)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只对经理负责,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受主观意愿影响相对较强,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本单位财务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不利于公司整体的财务控制制度的贯彻。(2)业绩考核体系不全面。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考核的都是单位负责人的当年效益,这样容易造成公司的所属单位只顾当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容易使企业负责人产生短期经营行为,也可能使业绩考核指标失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财务控制体系的改进建议

COSO模型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和监督这五个方面。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框架”后,理论界开始倾向利用COSO框架对财务控制进行研究,史蒂文・J.鲁特(2004)的《超越COSO》提出严格的框架体系使公司的执行官和领导者将财务控制职能转化为有价值的战略工具,这在平衡公司各种力量以提高业绩方面尤为突出。

财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与运行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公司整体内部控制体制的规划和运转,最终的执行效果也同样受到内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必须同时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几个方面,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上均处于良好的状态,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造成控制活动效果的下降甚至无效。

(一)改善公司的财务控制环境

公司治理结构是财务控制最重要的控制环境,为财务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制度基础。公司财务控制制度的改进就应以完善股东大会、总经理、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等自上而下、从外到里的全覆盖式连贯一体的监督链,对不良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实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衔接的指导思想为中心,为在财务职能部门中进行相应的改进。

1.明确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集团公司可采取向下属单位派出财务总监,构建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部是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的,难以承担对领导层和对各部门的控制职能。可按企业与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之间的隶属关系、管理权限、逐级委派各级财务总监。此外,公司还应建立与其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如对委派财务总监的资格确认、业绩考核、奖惩、报告、述职、培训以及轮换制度等,以保证顺利实施。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委派制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对加强企业财务监管,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了会计服务功能和目标责任制管理。(1)明确财务人员职责权限,强化委派管理。对委派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其职责、权限及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正确履行职责。(2)实行量化考核制,严格业绩考评。由委派单位和受派单位共同进行考核,以委派机构为主。

3.加强财务机构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财务的职能是与资金的筹措、使用和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相联系的,作为企业服务子系统的会计和作为支持子系统的财务有其各自职能领域,如果人为地将其放于一个机构中合并执行,显然是有悖于科学管理理论。应在下属企业财务机构推广二元制,明确二者的职能。

(二)改进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指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过程。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风险,改进其评估体系主要是改进其内部和外部风险评估。

1.改进公司的内部风险评估。针对公司日常财务风险,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风险评估管理目标。风险评估管理的前提是设立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2)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各业务单位中选择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员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必要时还应聘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专家,由其对公司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提出风险分析报告。(3)对重要业务流程实行全面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应当以一种系统方法来进行,以确保组织的所有主要活动及其风险都被囊括进来,并进行有效的分类。风险数据库是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更是评估控制活动的起点。对已经识别的风险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目的是确定内控评估重要性的优先次序。

2.改进公司的外部风险评估。公司的外部风险主要有外部审计风险和涉税风险,有必要加强管理和防范。(1)涉税风险。应规范其下属各单位涉税工作。以明确职责、规范操作等为重点内容。严格按照各单位当地税务部门各项规定按期申报纳税,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沟通,定期对报税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掌握当地税务政策的变化并向公司反馈,配合公司财务处做好各项税务管理工作。(2)外部审计风险。公司接受外部审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财务基础控制活动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公司内控中心应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内部控制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管理,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强化公司的财务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在财务控制活动中,我们主要对财务预算、决策及企业资产的控制制度进行分析,掌握企业日常财务活动控制的状况,将其产生的数据与预测的数据相对比分析偏差,并将结果进行反馈,最终提出对公司控制活动的改进建议。

1.加强财务预算控制。如何突破现有的管理制度,排除阻力,实施全新预算管理模式,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总体思路是:改进预算制度的长期目标是创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与公司整体财务管理和经营目标相结合的预算制度,应覆盖并连接预算过程的各个层面。

2.强化资产控制。(1)加强资金控制。通过对大多数公司的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应当减少其资金归集次数和加强安全保障。其主要内容有:设置资金清算账户,加强资金管理。确定一家银行为资金清算银行,各基层单位只能在当地银行开立一个支出账户,用于各项业务的支出;不再开立收入账户,原有收入账户全部撤销,所开立的账户纳入公司网上银行系统。规范岗位制约,加强资金安全保障。对于在资金收付操作环节的人为风险,应通过严格结算程序、加强岗位制约来控制。(2)强化固定资产控制。固定资产规模大,特别是大型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布局分散,固定资产的核算容易出现偏差,为加强固定资产的控制应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及集中采购评审委员会,在各业务部门中选择相关责任人组成管理及集中采购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各项管理决策及集中采购方案的审批,并指导各相关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

3.严格控制财务决策。企业的财务决策主要是指对投资的决策,可采用投资责任制。(1)组建项目责任小组,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具体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洽谈、实施以及全过程的控制工作。(2)目的跟踪监控。投资发展部应对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跟踪监控,对每一投资项目建立档案,深入项目单位了解进展、协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3)目的考核。责任公司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的经济指标为参考依据对其进行考核。项目建成竣工或投产运营后,公司将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或聘请社会专业机构进行专项投资项目审计。

(四)加强财务控制信息沟通

信息控制主要在其对财务报告和财务网络的控制。公司规模大、层次多,要想了解整个集团的状况并据以做出影响集团命运的决策单凭会计核算软件是不够的,系统高效的应用ERP,使集团管理层方便获得各成员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能使公司很好把握对信息交流的应用控制、运行控制和管理控制。

1.加快信息与沟通的渠道建设。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上建立整个公司范围内的信息适时传递系统。加速ERP系统的应用进程,应充分利用ERP系统建立产成品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并能及时提供销售分公司及生产分公司需要的相关数据。进一步推进公司内部所有的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的集中管理。

2.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控制制度。在企业集团层面上建立一个可靠的信息控制系统,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包括以电子形式存储和使用的数据系统,且必须受到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这个内控系统需要充分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性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实现财务、资产、人力资源、采购、统计信息系统统一到操作层面。

(五)完善公司的财务控制监督系统

财务控制制度实现了对公司的监督,其主要形式是内部审计,其职能应侧重在提高风险管理和流程控制方面,并且以一种有远见的方式充当公司咨询顾问的角色,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方法,针对历史数据。虽然很多公司设了审计处,但其方法仍拘泥于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完善财务控制监督系统的具体内容:(1)加强财务运行中的监督机制。根据岗位分离、内部牵制等原则对不同环节间的制约监督有许多明确的规定,应通过制度规范执行,确保相应的制约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加强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对照,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如资金控制中对未达账项的管理,异常的成本支出,这些情况在会计核算环节无法及时发现,而在资金控制环节发现后,需要及时与会计核算情况核实,调整不真实的会计处理修正会计信息。财务部门应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检查制度,杜绝在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缺陷。(2)定期评价财务控制结果。评估前明确工作目的、拟定评估内容和具体工作计划,评估过程中注意时效性和评估人的独立性等因素,通过评估反映公司财务控制的情况,发现控制缺陷。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明确无误的控制目标为方向,以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为前提,以完善的财务控制系统为平台,通过合理有效的控制程序和方法来实现对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

财务控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问题,面对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必然处于变化之中。从战略目标出发构建的财务控制体系也要相应调整,还需运用先进的财务控制手段,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加强财务控制,促进控制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P.T.Menzies.Financial Control as an Aid to Management.Managementt Decision.1986.

[2]Spreadsheets and Sarbanes Oxley:Regulations,Risks,and Control Frameworks.Dr.Raymond R.Panko 2003.

[3]史蒂文・J.鲁特.超越COSO[M].刘霄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篇(6)

一、对内部财务控制定义的理解

笔者认为,内部财务控制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活动。本文对内部财务控制定义的界定有如下特点:

1.明确了内部财务控制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内部财务控制是控制论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其理论依据是控制论,而非《会计辞海》、《新会计大辞典》中狭义的政策、制度和计划。认识到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主观的政策法规,而是将研究基石提升到基础经济学理论的高度。

2.对内部财务控制概念进行了抽象概括。笔者认为,对任何一个概念的定义,只有强调其质的规定性,才能揭示其与其他概念的区别。本文对内部财务控制概念的定义,正是摆脱了仅对现象进行表述的模式,抓住了“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进而真正把握这个概念,充分研究它的内涵及外延。

3.有助于对内部财务控制本质的理解。笔者认为,内部财务控制的本质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控制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追根究底是源于控制论对实践的指导。本文对内部财务控制定义的阐述正是强调了这一点,因而有助于对其本质的把握。

4.内部财务控制具有目的性,是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依照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但其本身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5.内部财务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而是散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连串控制行为。并且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为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而存在。

6.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所有的内部财务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企业内部会因此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会计控制、财务监督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会计控制与财务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又称内部控制系统,在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拟订的题为《内部控制、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公正执业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此定义强调,内部控制不局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方面,而且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财务控制、定期报告、统计分析、培训计划和内部审计等,以及属于其他领域的经营活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颁布的《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将内部控制按其特点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种,如下所示:

1.会计控制,即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记录可靠性或与此直接相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

2.管理控制,即企业为了帮助经理人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持续达到企业预期目标而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如计划控制、财务控制、新产品开发控制等。

笔者认为,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会计控制、管理控制、财务控制都旨在使企业的财务系统能有效运转,实现其目的,但从定义、涵盖的内容、范围来看,三者存在着明显差异。

(1)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并列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控制的目的不同。会计控制是对以提供客观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控制是与保证经营决策、方针的贯彻执行,促进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实现有关的控制。

(2)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有机结合的,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会计控制一般对财务记录产生直接影响,管理控制通常对财务记录产生间接影响,因而管理控制就可以在会计控制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偏差纠正和协调控制;同时,会计控制也可以利用管理控制反馈的信息来评判会计控制的适当性。

(3)财务控制是管理控制的一部分。管理控制的实质是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本身就涵盖了财务控制的理论依据和目的。因而将财务控制归入管理控制是比较恰当的,既不会割裂两者的联系,又不至于混淆两者的差别。

(二)财务控制与财务监督的关系

笔者认为,控制是事物(系统)本身可以进行的活动,即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行为;监督虽然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之分,但其本意是外力对某一事物的制约或约束。基于此,笔者认为财务监督是指相对于企业之外的主体,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管理活动。而财务控制是指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控制活动。

通过对两者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具有相互协调的一面,但它们各司其职,互有分工,又存在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主体不同。财务控制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相关者,如董事会、经营者和基层单位(如车间);而财务监督的主体一般是企业外部的相关者,如国家审计机关、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主要代表着一种社会公正。

2.依据不同。财务控制的依据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预算指标;而财务监督的依据则主要是以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等为准绳。

3.内容不同。财务控制的内容是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相关的,包括筹资、投资、耗资、收益、分配等;而财务监督的内容则主要针对企业的劳动耗费、财务收支、财务成果的实现及分配是否合理合法,如对企业资产、成本费用、资金筹集与使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有效性、股利分配、净资产增减变动等活动及其结果的监督。

4.目的不同。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与计划、预算指标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而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与国家财务法规、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相比较,是否存在不合法、不合规现象。

三、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表述: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内容有资产、权益、收益、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对于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比较集中的观点是: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②以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为核心。而笔者主张以内部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其理由如下:

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企业财务学主要从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内部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起来共同追求企业的财务目标。所以,将内部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对决策层(出资者)和执行层(经营者)都是可行的。

就出资者而言,其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的最大化,必须使成本与财务收益均衡,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是经营者,通过内部财务控制来防止他们偷懒、不负责任、偏离出资者既定财务目标和以不正当手段从公司中获取财富等;就经营者而言,内部财务控制的重点应建立在围绕保证出资者财务目标实现上的内部财务控制措施,诸如财务短期预算控制,资金流量与存量的控制等。

(二)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实现的保证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促使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要保证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同时,企业财务计划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做出的,由于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因此,企业财务计划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一切,往往要在财务活动的控制过程中才能发现,要通过对财务活动的控制,才能得到调整。因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积极、可靠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内部财务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中,如果仅限于确定合理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而对实施预算的行动不加控制,预定的财务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和规划措施,而财务控制则是对这些规划加以落实。没有控制,任何预测、决策和预算都是徒劳无益的。

(三)内部财务控制在实践中的作用

篇(7)

财务控制必须借助价值控制的手段来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务预算,而财务预算所包含的各项指标都是以价值形式来反映的。财务控制以价值控制为手段,可以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同度量,有利于进行对比、分析和考核。

财务控制的基础是进行财务控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组织保证

控制必然涉及控制主体和被控制对象。就控制主体而言,应围绕财务控制建立有效的组织保证。如为了确定财务预算,应建立相应的决策和预算编制机构;为了组织和实施日常财务控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仲裁机构;为了便于与评预算的执行结果应建立相应的考评机构等等。就被控制的对象而言,应本着有利于将财务预算分解落实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和各岗位的原则,建立各种执行预算的责任中心,使各责任中心对分解的预算指标既能控制,又能承担完成责任。

(二)制度保证

健全、完善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企业的资金只有在各个运行环节上得到合理控制,才能防止被恶意占用或无意滥用,从而为资金的有效使用提供制度条件。所以,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控制的首要工作。一个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货币资金及相关业务的控制制度;(2)企业资产管理和处置的控制制度;(3)投融资风险控制制度;(4)企业绩效考评制度;(5)企业内部监控制度等。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三)预算目标

财务控制应以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为依据,面向各个企业的财务预算是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依据。财务预算应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使之成为控制各责任中心经济活动的依据。若财务预算所确定的财务严重偏离实际,财务控制就无法达到预算的目的。企业的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不仅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依据,而且还为企业资金的获取和配置提供导向。

(四)会计信息

无论什么控制都离不开真实、准确的信息,财务控制也必须以会计信息为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财务预算总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通过企业的汇总会计核算资料予以反映,透过这些会计资料可以了解分析企业财务预算总目标的执行情况,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

②各责任中心以及各岗位的预算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通过各自的会计核算资料予以反映,透过这些会计资料可以了解、分析各责任中心以至各岗位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将其作为各责任以及各岗位改进工作的依据和考核工作业绩的依据。

(五)信息反馈系统

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要确保财务预算的贯彻实施,必须对各责任中心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反馈系统。

(六)奖罚制度

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否则,即使有符合实际的财务预算,也会因为财务控制的软化而得不到贯彻落实。

二、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一)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其目的是为了进行协调与管理,而有效的协调与管理是不能通过人制来实现的,必须依靠法制来完成。就企业的财务控制而言,就是必须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完成的,而不是靠人的权力。内控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之间协调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目的是保护企业的财产保值和增值,检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

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建立后的内控制度必须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这样的内控制度才能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二)创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强调“软控制”的重要性。

即强调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诚信、价值观等的无形影响。企业文化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表现出来的有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

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还必须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因为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它奠定组织的风纪和结构,并且涉及到所有活动的核心人,特别是人的控制觉悟。

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激励与诱导机制,精神指导,个人能力,管理哲学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

欲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首先管理层必须要让企业的每一个组成人员都能够明确内控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其次高级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的态度必须一定要积极主动;第三,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能力与责任要相匹配。

(三)建立反映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要确保财务预算的贯彻落实,就必须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执行偏差。为此,就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

①它不仅能自下而上反馈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也能自上而下传递调整预算偏差的要求。

②它既要求信息传递及时、快捷,也要求确保查管的信息真实、可靠,并配备相应的信息审查机构,制定相应的责任制。

(四)制定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

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奖罚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目标,充分体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原则。

奖罚制度的执行依赖于考评机制,考评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奖罚制度的效力。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就必须有严格的考评机制,严格的考评机制包括建立考评机构,确定考评程序,审查考评数据,依据制度考评和执行考评结果等一系列事务。奖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奖罚的方式、方法不能太单一,可以是及时奖罚,也可以是期间奖罚,也可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及时奖罚就是在财务控制过程中随时考核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当即奖罚;而期间奖罚则是在一个时期终了时(如一个季度,一个年度),全面考核评比,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

(五)正确处理好各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

财务控制不仅仅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级组织机构,只是由于各自承担的责任不同,所尽的义务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涉及到某一具体责任的承担问题时,各组织机构之间极易产生矛盾。因此,正确处理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财务部门是财务控制工作的主导和核心,正确处理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责无旁贷。首先应广泛地进行宣传和讲解,使其他各部门、各责任中心能够深刻领会预算目标,充分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避免相互侵占,相互推委现象。其次在内部各组织机构之间产生矛盾时,财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进行协调与协商,尽最大努力地去解决矛盾。第三、财务部门要想真正担当起控制与协调的重任,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十分关键。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

总的来说,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其目的都是为便于贯彻和落实财务预算,实现预算目标。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不断探索和创新。

三、改革企业现行的财务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