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5: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

篇(1)

关键词:互联网+;研究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形势下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背景介绍

2014年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推进孵化平台升级,大力扶持创新产业。随着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加快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大力扶植创新创业产业,以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在政府支持的新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正式告别了“独角戏”时代,形成政府依托高校智力支持、高校依靠政府政策保障的新局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形态在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的推动下不断演变,催生了出“互联网+”这一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经济形态打破地域限制,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经济活动,这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可以说,随着“互联网+”的内涵不断丰富,技术手段日趋完善,互联网平台无疑将成为研究生创业的一大助力。

研究生作为国家高学历人才,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大部分研究生在求学阶段就已经拥有研究成果或专利,这些研究成果或专利应及时转化为产品,进一步体现其价值。同时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他们创业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还可以为他们带来社会人脉和资源。因而研究生凭借自身智力优势、整合导师和自身社会资源、依靠自身努力进行自主创业,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创业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应该得到学校和导师的重视。而如何帮助研究生解决创业中碰到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这正是研究生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目前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创业教育未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

创业理论学习为创业实践提供专业知识储备,创业实践是创业理论学习的成果展示,二者缺一不可。在研究生创业教育中,若忽视创业知识理论学习,会导致创业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创业过程中频走弯路;若忽视创业实践,会使创业者只会“纸上谈兵”。有的学校把创业教育简单地与创业技能培训画等号,忽视了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的学校在培养过程中,照搬专业课学习模式,通过单独开设几门创业理论课程,学生通过考核,就算完成了研究生创业教育工作;有的高校错误理解创业实践的含义,把创业实践看做是创业活动竞赛或者创业讲座,仅仅重视活动的参与度,而轻视参与作品的质量和水平。这些错误的理解都反映了高校在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中未能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

2.研究生创业教育未紧跟“互联网+”的步伐

在实际教育中,教育者落后的教育理念使得研究生创业教育未紧跟“互联网+”的步伐。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体现在理论学习方式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远程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拥有丰富创业经历的导师可通过MOOC平台,讲授创业知识、分享创业经历,为创业者提供高质量的创业理论。但如今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学习方式还仅仅以本校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互联网远程学习的便捷性和及时性。在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中,聘请的任课老师大多是本校教师,他们几乎没有创业经历,这使得他们用大量的课时照本宣科地讲授创业的基本知识,这样沉闷的课堂很难激发研究生创业的灵感。

第二,体现在日常教育上。研究生创业日常教育是通过校园文化点滴渗透的作用,诱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塑造创业精神,一步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从而正确地指导他们的创业行为。换句话说,创业精神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育者不能妄想通过几堂课、几次竞赛就能帮助创业者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而现今高校在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并未将研究生创业教育与研究生专业教育相融合,贯穿到研究生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导致部分研究生创I者忽视了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性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

3.导师重视学生理论学习、轻视指导社会实践现象突出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主要承担研究生的学习培养工作。这就出现了导师重视学生理论学习、轻视指导社会实践的现象。导师为了完成培养目标,会要求研究生做学术汇报,定期向其反映理论学习情况,重点关注其研究成果的进展情况,但对其实习和就业情况关心甚少。甚至有的导师为完成科研项目,强制要求研究生留在实验室做实验,并限制他们外出实习。

4.研究生教育中各学科学生间交流机会较少

成功的创业离不开优秀的创业团队,而优秀的创业团队离不开多样化的人才,这就体现了团队人才结构多元化的优势。也就是说创业团队不仅需要专业人才,还需要人才专业结构的多样化。但团队的集结不能等同于活动的分组,真正创业团队的成员必须是兴趣相投、志向一致,这就离不开各学科学生间的交流。但由于研究生培养中重视专业教育,各专业都有固定的实验室、上课地点和上课时间。教育过程中缺少交流的平台,使得各学科学生间的交流机会较少。

三、新形势下研究生创业教育培养的新思路

篇(2)

心理咨询中心与大学和学院社区的关系

根据组织的结构和学校的特点不同,咨询服务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也不同。一般说来,咨询中心从行政上归属于学生事务部,被视为学生服务系统中有价值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咨询中心要在管理上保持中立。如果它与注册、行为指导管理、教学或者其他行政部门有关系,就会严重限制咨询中心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不保持中立,就可能会阻止学生寻求帮助,因为他们会担心他们暴露的信息将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咨询师必须建立和扩展机构与社区的网络关系,应该与校园或社区医疗服务部门以及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立稳定的工作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提供医疗服务或者住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专家应该与教师和行政管理者协同工作,以促进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心理和情绪多方面的发展。

咨询中心的角色和功能

大学和学院中的咨询中心扮演着三个基本角色。最基本的角色是对经历个人适应或心理问题需要职业关注的学生提供咨询和治疗服务;第二是预防的角色,辅助学生树立教育和生活的目标以及掌握实现目标的技能;最后是为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校园环境作贡献。

心理咨询中心必须包括一系列的活动才有可能符合资格鉴定标准。只局限于学业指导、做诊断、指导项目和学业技能训练的咨询中心是不符合鉴定标准的。符合资格的心理咨询中心除包括上述活动,还必须提供下列项目:

(1)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以满足正经历心理与行为困难的学生多样的需求;

(2)直接提供危机干预和紧急服务,或者与校园内及附近区域的其他资源合作管理;

(3)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

(4)协调大学社区的各个部门,使大学的环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智力上、情绪上及身体发展上获益;

(5)改善服务有效性的研究和评估服务;

(6)为员工、实习人员、实习学生和学校社区的其他人员提供培训、职业化发展或继续教育。

伦理标准

职业伦理实践形成了咨询中心的核心。坚持伦理标准和遵守咨询中心管理的相关法律是非常复杂和重要的任务,理解伦理原则和相关的个案和法律是基本要求。心理咨询中心应该是合法咨询的场所,所有人员都要对法律问题非常清晰。

从业者必须严格坚持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心理咨询和发展学会、美国大学个人学会、加拿大心理学会、社会工作者国家学会的伦理标准守则。工作人员应该和这些标准一致,决不可以消减和违反从业者的伦理规则和权利。具体如下:

(1)仔细挑选从业者,并依相关机构和程序的要求来训练。咨询关系的保密本质必须和职业伦理标准以及当地的、本州的及联邦的指南相一致。一般说来,来访者信息应该只能在来访者的要求或同意下散发出去,而且来访者应该完全地了解将被散发出去的信息的意义。适当的信息应该有选择地被散发,而且只能散发给有资质的人员。有限的保密的情况(包括观察、录音和录像的相关规定)需要清晰明白地告知当事人,并且只有在进行了仔细小心的职业思考后才能实施。

(2)当来访者的情况清晰表明对个人或其他人很危险时,咨询服务专业人员必须采取合理的行动,包括通知相关的部门或和其他专业人员商讨。在这些情况下,咨询中心专业人员必须认识到现有的伦理原则、相关的情形和当地的心理健康指南,保证保密的有限性。咨询中心应该提供一个手写的声明给来访者,这个手写的声明描述了保密的有限性,一般包括但不仅限于虐待孩子、个案处于危险之中。

(3)准备、使用和解释心理测验的操作者坚持职业标准。

(4)以人为被试的研究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5)根据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必须系统地记录个案资料。记录必须包括初始评估信息、个案记录和最后的总结。

(6)咨询师在个案的暴露和机构的记录上要符合职业标准、大学指南以及相关法律。

(7)咨询记录必须被限制保管在咨询中心。在咨询记录要与其他官员或部门人员分享前必须要有个案的同意书。

(8)员工必须了解和明白相关的法律。

咨询中心人事标准

1.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或治疗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人员至少要有咨询员教育、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社会工作者领域的硕士学位。

(1)研究生实习期的学生和受训者在咨询中心工作时,他们的工作必须按受训的职业要求和州法律接受近距离的督导。

(2)资深人员应为受训者提供进行必要商讨的资源。资深人员应该在心理药理学、心理评估、个案管理和项目发展等方面为受训者提供帮助。精神病学、药物依赖、学、法律、职业信息等方面的专家对咨询中心的员工来说也是重要的专家资源。

2.大学里的专业人员

持有相关最终学位的专业人员应该和大学的其他职工拥有一样的权利,包括代表大学管理实体的任期和机会,拥有休假、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培训的权利。

3.资格与胜任

(1)咨询中心主任应具备的资历和能力:

一是中心主任应该具有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员教育或其他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二是主任必须经历实习过程,他最好在大学的实习期里接受过有关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的督导。

三是在成为主任之前,他必须有至少三年的作为咨询中心员工的工作经验,这个咨询中心至少要有临床或管理督导能力。

四是主任应该了解和把握大学社区的心理健康问题;主任应该有和咨询中心的员工、同事、管理者、职工、大学员工和学生有效交流的技能,并获得他们的尊重。

五是主任应该在他两年任命期间,持有州执照,注册或证书。

(2)咨询中心主任的责任:

一是全面管理和协调整个咨询中心的资源和活动,包括咨询、心理治疗、宣传教育、商讨和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活动。主任要和员工共同遵守和发展咨询中心服务操作流程。

二是协调、招募、训练、督导、发展职业的和非职业的评估,支持员工。

三是协调和管理预算、提交每年的工作报告、撰写中心需要和大学社区心理健康需要的报告和文件。

四是承担为大学社区提供危机干预、咨询、治疗、宣传活动、商讨服务的责任。

五是参与大学政策的制定和项目发展;代表中心和大学对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作反应,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六是管理咨询中心的工作程序,提高咨询与治疗服务的质量。

(3)咨询中心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资历和能力:

一是专业人员应该有博士学位。最低的资格应该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是专业人员必须学习过相当于研究生水平的适当的课程,如心理评估、人格理论、变态心理学或心理病理学、人类发展、学习理论、咨询理论和其他相应的科目。

三是作为学位要求的一部分,专业人员必须经历有督导的实习阶段或临床安置实习环节。

四是博士学位人员必须有咨询者教育、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而且应该在他们的专业特长内持有工作执照或证书。非博士学位人员应该有资格认证。

五是专业人员必须了解发展、商讨、宣传活动的原则以及青少年和成人的发展理论;并且能够理解在多元社会文化氛围中的人。

六是专业人员应该具备与学生、教工和管理者有效沟通和促进人际关系的个人能力。

七是当专业人员承担对其他准专业人员或研究生训练者的临床督导工作时,这个专业人员必须拥有博士学位或拥有相应的硕士学位和培训其他专业人员的经验。

八是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如果专业人员不能达到以上要求,资格委员会将考虑修改现行标准,以便适应个别情况。

(4)咨询中心专业人员的责任:

一是提供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评估和危机干预的服务。

二是设计和实施发展性促进学生成长的宣传活动。

三是应大学社区中的学生群体、职工和员工的要求提供商讨服务。

四是参与研究和服务评估活动。

五是对准专业同行和研究生水平培训者提供必要的训练和督导。

六是其他的工作,如为中心提供服务,承担机构的学术研究使命等(如教学、委员会工作和学术或管理部门的联系、参与大学项目的发展等)。

相关的其他指南

1.专业发展

在职期间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是有效咨询的基本要求。从业者应该能够获得适当假期和职业发展的经费支持。

(1)从业者必须持会员身份加入适当的专业组织。

(2)从业者应该参加相关的校园学术讨论会和当地的、地区的和国家的专业发展会议。

(3)鼓励和支持从业者在他们尊重的当地和国家机构中担任领导角色。

(4)咨询中心应该坚持连续的在职培训项目,主要内容是督导和商讨。年轻从业者应该有机会从资深从业者那里获得继续督导和商讨的机会。还有,在职培训应该面向所有员工,包括个案展示、研究报告、问题讨论等等。

(5)鼓励从业者参加与他们的专业相关的学校活动。

2.从业者实践

从业者应该在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性取向或身体等方面没有偏见。咨询中心在雇用人员时应始终坚持机会平等原则并采取与之相一致的行为方式。

3.员工人数

建议根据学生注册人数、咨询服务需要和从业者的多样化来决定员工拥有量,以确保来访者都能被接待。一般有以下标准:

(1)至少要保持最低比例:1个专职专业人员对1000到1500个学生。根据提供的服务和能服务学生的其他校园机构来决定具体人数。

(2)必须具备适当的辅助人员,所有的接待员都有责任,秘书的责任对一个有效运作的咨询中心来说是必要的。

(3)心理咨询中心专职专业人员人数不得少于两人。

4.办公条件

咨询中心的服务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无论何时,咨询中心应该与管理办公室、校园警察和违纪处理办公室的角色区分开来。

(1)应该为每个专业人员和实习期的实习人员提供独立的隔音办公室。

(2)咨询中心应该有计算机和其他适当的设备来支持记录保持、研究和发表活动。还应该有媒体展示的技术资源和治疗的附属设备。

(3)咨询中心应该有一个接待区,提供一个舒服和私人的等待区域。

(4)咨询中心应该有一个集中的办公管理区域,所有的来访者记录应该保持在安全锁好的卷柜里。

(5)咨询中心应该有图书馆资源,包括适当的专业杂志和书籍。

(6)咨询中心应该有职业的生涯发展图书馆,以支持生涯咨询服务。

(7)咨询中心应该有适合个人和小组测验的区域。

篇(3)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

一、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010年4月《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定办法(试行)》(教育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同年5月教育部再次下文《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通过以上文件可见国家对创业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2012年8月教育部下达《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该文件认为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目标。2015年全国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创新”这个词出现了38词,位列第一,“创客”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重庆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创业教育,根据2013届重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重庆市2013年高校自主创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5%,其中研究生占3.4%,本科生占76.9%,专科生占19.7%。文学和工学类研究生创业比较较高,艺术学类本科生创业毕业较高,电子信息大类专科生创业比例较高。

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载体

(一)创业教育的现状。

根据2014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年终就业方案数据显示,院校2014届毕业生创业人数121人,占毕业生人数的3.9%,根据2015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初次就业率就业方案数据显示,2015届毕业生创业人数5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2%,学生创办微型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54家,未注册12家。目前学生对于创业的激情很高,但是缺乏创新性,不能够正确区分“创业”、“创新”和“创意”,对创业精神理解不到位。

(二)创业意识的培养。

目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开设的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SYB创业培训班等,ERP沙盘模拟实训课仅仅开设在经济与贸易学院大三年级。目前学校每年开设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沙龙数十场,平均每一个月一场,但是这个数量明显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创业需求,且能够请到的讲座老师一般都是理论派的教师,或者是刚刚开设企业成功的企业家,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代表的官员派,要么是理论派,要么是实践派,没有理论派和实践派结合的专家。

(三)创业氛围的营造。

目前学校拥有SYB培训师2人次,创业指导师6人次,并先后派3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学校每年投入10万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创业教育,但是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大约为16600余人,这么多学生的需求,教师人数和教师素质、教学课程量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从2012年到2015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共组织近5000人次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各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创业大赛,学校曾两次获得省部级“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我校麦藕动漫创业团队在2012年8月在台湾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自主命题组团体一等奖,2014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三等奖。

三、对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总结

(一)转变教育理念,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为鼓励我校大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在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习。“翻转课堂”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通过学生自学获得知识,老师只是协助同学完成。创业教育是一门新型课程,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类似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何在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进行“翻转课堂”的创业教育,是今后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目前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解决,一是把创业课程改成小班制教学,课堂人数控制在80人左右,这样上课的老师能够更好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创业知识,该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三年级。二是把创业课程改成公共选修课,针对选择该课程的学生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因为这一部分学生才是真正想创业的学生。三是把创业课程改成网学课程,这样可以不拘泥于当前学校教室教师不足的局面,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课程的学习。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

目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创业师资主要由SYB培训师、创业指导师、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师、辅导员等组成,SYB培训师并未在我校进行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其他的创业教师都基本上是兼职构成。所以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学校成立创业课程教研室,把全校所有的创业课程纳入该教研室,教研室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设计。二是SYB培训师、创业指导师、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师、辅导员这几类教师不能进行通篇的创业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每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板块的教学方式,这个教师就专门针对这一个板块进行教学活动。

(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性。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关心创业基地建设、师资的建设外,更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新生入学后就开始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能力,拓展和保持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让它成为创业教育的铺垫。二是在大二期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刻理解思维的过程,参观学校的孵化基地、合川当地的创业园等,掌握一些基本的创业思维方式和技巧。三是让学生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开始尝试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担任团队的领导者,去相关的公司实习或见习,了解创业的过程。

四、结语

创业教育是21世纪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不能无目的性、无系统性,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方式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需要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门特殊的教育,通过文化、创业榜样、创业实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要特别重视质量和影响力,制定创业教育相关的服务、保障和激励措施等,加强创业理论研究和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以创新意识带动创业意识,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学生创业,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基地条件和环境,优化创业资源,着力提供一个多功能创业平台。在基地运行初步成功的基础上,投资建设大学生创业大厦,形成一个综合型大学生创业就业综合孵化区,提高创业项目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收益性,打造示范性创业基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基地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大力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部授予徐州创业园“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N].中国教育报,2010,4,27.

篇(4)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和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不断更新和优化,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教育模式,该模式将终身教育作为基本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引领,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融通。经过近40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做得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内涵解析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促进学生就业与发展。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澳大利亚未来繁荣与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和生产能力密切相关”,提出“澳大利亚享有持续的低膨胀增长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建设一支高技能队伍”。研究预测,2006-2016年期间,澳大利亚将有250万人获得职业教育与资格培训,其中约170万人获得三级以上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因此,澳大利亚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高水平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职业培训的技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各行业协会根据市场所需求的能力制定出各行业的国家能力标准;职业培训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对学生的职业培训考核结果只有“Competent(有能力)”或“Not Yet Competent(无能力)”两种,职业资格的认定以各行业能力标准为准绳。

 

2.以行业技能委员会为主导,开发职业教育培训包

 

培训包由澳大利亚国家行业技能委员会统一制定并颁布,培训包是对从业者的技能进行认证和评估,其目的在于界定从业者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但并不规定从业者接受培训的形式。培训包包含国家认证部分和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又称非国家认证部分。国家认证部分包括“能力标准”、“职业资格”和“评估准则”,这是各州必须遵守的全国统一标准。辅助材料包含“学习策略”、“评估材料”和“专业发展材料”等,各地方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和安排。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培养岗位适应性人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是在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共同作用下,实施校企培养或学校和多企业结合的培养,即按照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由TAFE学院和企业共同确定对学生的培养模式。TAFE学院一般都设有董事会和行业咨询委员会。董事会起到联系学校与企业的纽带作用,其作用是把握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方向和制定相关政策。部分学校成立了有关行业委员会,学校同这些组织商定开展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模式。各别学校还设有校企协调员,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产业信息、促进校企合作、联络企业参与培训项目。

 

4.以职业资质获取为手段,实施开放式培养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在建立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国家资格证书制度,实现了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很好的衔接。现行的澳大利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AQF)如下表,有12级资格证书,主要包括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三类。其中证书分四级,一级和二级属于入门级的证书,获得此类证书的人员可申请相关行业的初级工作;三级证书则属于较高级的证书,获得此类证书的人员可申请从事相关行业的中级管理者;四级证书则可从事经理级别的管理。文凭和高级文凭需要在获得四级证书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即可获得,其从事的是更高级的管理工作。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规定,各级证书必须具有前后衔接性,即获得高级别的证书须先取得低级别的证书。

 

学生可以从高中二、三级开始同时进入TAFE学院学习,高中毕业时除了获得高中教育证书外,还可以获得某个职业的一级或二级证书。学生还可以在TAFE学院获得职业文凭后,直接进入大学本科二年级或三年级进行学习,学分互认。另外大学本科毕业生也可以进入TAFE学院学习,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研究生毕业也可以进入TAFE学院,学习6个月的课程,即可获得相应证书。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TAFE学院的招生不分职前职后,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学历层次,鼓励人们多次学习、不断学习,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终身教育模式。澳大利亚学生学习方法是开放的,到TAFE学院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全日或半日、函授或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只要通过考试评估,就可以获得证书和文凭。

 

5.以技能考核为中心,开展多样化考核

 

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环节选择多种合适的方法。主要的考评方法有观察、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及其他。被评价者的证据是多样化的,主要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和辅助补充证据。直接证据是指在规定情境中的职场表现,即对其是否准确无误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评价,如:餐饮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酒店、餐饮店或餐饮实习操作室等制作食品,等等。间接证据是指当无法对被评价者完成的实际任务加以观察时所用到的由被评价者提供的“证据”,如参与项目工作、完成评价者委派的任务后的工作报告或调查报告、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及事件的模拟情况的处理。辅助补充证据是指评价者查阅第三方证据以了解其职业能力,如根据学生过去学习时获得的证书或所留下的证据提供的职业表现报告。只要被评价者能够提供上述这些证据,即可通过考核拿到专业资格证书。

 

此外,考核方式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先前学习认可(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RPL)机制。RPL是一种对个人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所获得的技能与知识予以认定的机制,如先期的学习成绩以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都可通过认定并折算为学习时间,从而可减少后续学习年限。

 

二、启示

 

1.围绕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以能力为本位,加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以企业和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为根本,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到培养学生从事某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只有围绕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才能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真正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2)以行业为主导,促进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澳大利亚的TAFE 课程体系具有多元化课程开发主体,不仅有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政府官员、教育专家、课程教师等参与,家长及学生也是开发的主体之一。我们应以此为参考,有效地确保开发建设的课程在满足企业与行业需求的同时,能够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三方满意。

 

(3)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不断调整课程设置。贴近社会经济生活来发展职业教育,使课程设置与经济发展同步,这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2.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开放式教学观

 

(1)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和助手的理念,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互动式课堂,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走进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亲自体验和动手操作。因此,我们要改革创新实训形式,确保实训项目的实操性和时效性。

 

3.推进考核方式多样化,采用综合评价方式

 

(1)对学生的评价中要努力寻求新方式,每一次考核或测试都能够尽可能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可采用问答、实际操作、社会调查、创新设计、操作体验报告、参与群体活动、实习及综合毕业实践报告等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考核评价方法。

 

(2)积极合理的利用实训基地或企业作为评价场所,用工作现场考核替代传统的考场考试,让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人员参与到考核中来,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表现来考核学生的能力。

 

(3)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测评,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采用,如行为观察、成长记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并将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其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高。

 

4.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

 

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早已突破了学历教育的范围,运用终身教育的理论,融合学历教育和培训,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的界限,将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我们要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扩展高职教育的概念范畴,把生产一线人员、下岗工人、待就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高职教育相结合,使高职院校成为社会人员终生学习的场所。在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同时,逐步完善中职、高职和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衔接。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变革的阶段,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通过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分析,可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探索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篇(5)

1图书馆员专业化实现途径

1.1专业课程认证

目前,取得高等院校图书馆和信息专业学位或文凭已成为进入澳大利亚图书馆与信息行业从事专业工作的入职资格。ALIA作为全国性行业标准组织,负责对大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认证。目前有10所大学提供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认证课程,有17所职业技术学院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层次认证课程。ALIA课程认证与会员类别相关联。已学完认证课程并取得学位或文凭,同时符合ALIA章程的入会申请者可直接获得专业会员资格,其中学士学位、研究生文凭或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获得馆员会员资格,职业技术教育文凭获得者可获得图书馆管理员会员资格。上述两种会员资格通常作为从事图书馆和信息专业工作的必备条件。

1.1.1认证目标2013年ALIA的课程认证综述表明,课程认证的目的是促使图书馆与信息专业教育提高质量,确保学生能体验到高水准的课程,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并帮助用户提高信息素养[2]。为使未来的专业人员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责,专业教育必须使学生具备以下素质:掌握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和捍卫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的伦理价值;理解用户信息需求和动态的信息环境特点;理解本行业对国家的重要性,为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注重专业研究、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3]。

1.1.2认证原则与标准课程认证关注的重点是确保课程质量以及课程与当前和未来专业实践的相关性。认证要求:课程包含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科目,以确保最高标准的专业实践;课程项目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配备了数量充足的合格教师和优良的设施设备,制定了质量控制政策;通过课程项目与本行业之间的协商机制,使课程获得来自行业的建议和支持;鼓励和促进教师与本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交换;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作为审查依据的认证标准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课程计划:课程目标、入学要求、学生支持。(2)课程内容:科目设置、课程实施、学习活动。(3)学生考评:作业、实习、学前资历认可。(4)师资力量:教师数量和专业水平、授课资格、交流与进修。(5)资源配备:设施和设备、信息与通信技术、图书馆与信息资源。(6)质量保障:设立课程咨询委员会、开展课程评估。(7)政策机制:课程对学校战略重点的体现、教师科学研究支持[5]。

1.1.3认证方法与流程申请课程认证的学校需要提交回应上述标准的文件,并通过由教育机构相关人员、ALIA教育项目负责人和本行业从业人员组成的考察小组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审查,审查结束后ALIA将考察报告提交给该校以正式确认认证结果。课程认证一般为每五年一次,为确保长期质量,已获认证的课程项目还需通过提交“年度课程报告”的方式接受监测。所有认证和监测过程都由ALIA记录在案,有据可查。获准认证的课程会在ALIA网站上进行公布,并与提供课程的学校链接,以供有意注册的学生和有意招聘雇员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选择参考。具体认证流程为:学校提出认证申请ALIA向学校发送文件,包括认证指南和调查问卷确定考察小组成员学校返回调查问卷和有关文件考察小组成员审阅文件向学校发送认证考察计划实地考察形成考察报告向考察小组成员发送报告初稿以供审阅和修改向学校发送报告初稿以供事实核查向ALIA理事会提交正式报告向学校提交正式报告和理事会认证决定。

1.2职业资格认证

1.2.1认证条件与方法“职业发展计划”是ALIA开展的一项鼓励专业人员参加学习活动以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进而获得职业发展的项目[6]。参与该项目满一年并符合相关条件,馆员或图书馆管理员会员即可将会员类别升级为“注册专业人员”,满三年并符合相关条件,即可获得“注册馆员”或“注册图书馆管理员”专业资格。参与该项目的会员需制订计划并参加相关学习活动以获得规定积分、记录和总结活动情况,并接受抽查。ALIA每年随机抽取10%的参与会员,对其持续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审查,以确保参与会员遵守计划并随时保持记录。

1.2.2学习活动类型职业发展计划采取了计分方式,会员可通过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获得相应积分,每种活动都标明了具体得分。主要活动类型包括:(1)ALIA职业发展工具包:利用该工具包制订参加活动计划,并对完成计划情况进行自我评估;(2)短期课程学习:课程由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或ALIA培训项目提供;(3)ALIA任职:担任ALIA理事会或各委员会成员、各分支机构负责人等;(4)非正式学习活动:包括研讨会、讲座、自学、远程/网上学习、工作场所学习等;(5)主持与报告:担任各种研讨会、讲座、培训课程、报告会的主持人或主讲人;(6)专业阅读:阅读专业期刊、专著及其他媒体出版物。ALIA通过网站提供了大量电子版的各种专业读物,如期刊、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标准、指南等;(7)专业写作:在专业期刊上、参与编写专业教材或专著、撰写工作报告和项目报告等;(8)岗位交换:暂时借调到另一部门或机构,从事不同于原岗位的工作;(9)高等教育课程学习:选修单独科目或学习完整课程;(10)专业研究:承担基于工作实践的研究项目。

1.3职业教育培训为使专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ALIA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机构、教育机构、有关专家学者等合作,通过开办培训课程、讲座、研讨会等方式,为专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和知识交流平台。所有课程都可以计入“职业发展计划”积分,一些课程甚至可以计入正式大学课程学分。许多课程都采用了自学的方式,以适应当今繁忙的工作生活节奏,所有课程都可进行网上注册。ALIA通过网站对即将开办的课程进行预告,介绍课程主题、授课时间、授课方式、授课对象与目标、课程内容、主讲人介绍、注册信息、可获得的“职业发展计划”积分等信息。课程内容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图书馆与信息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又有其他学科知识;既有现场培训,又有网上授课或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在线交流。

2启示与借鉴

2.1行业协会的作用ALIA在从业人员专业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一方面,作为制定和维护行业入职标准的专业机构,行业协会通过课程认证的方式保证了专业教育的高质量,使教育机构能够培育出合格的毕业生,规范了从业标准,在入职资格的环节上起到了“把关”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活动,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员持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使专业人员提高了专业素质,拓展了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本行业提供了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下持续发展的动力,提升了行业的专业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

2.2体制改革与创新目前我国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还是以学会系统为主,各级学会在从业人员专业化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开展专业培训、举办专业会议、组织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等。但学会属于学术性团体,由于受体制、机构性质等因素限制,还难以充分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如专业人员职称评定等工作目前主要还是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主持实施,而专业课程认证、从业标准制定等活动也尚未开展,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在这一领域还可以大有作为。目前,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主管部门和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可以利用这一良好契机,推进图书馆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将学术性行业管理组织向行业协会的方向过渡、重组、转制,下放政府管理权限,强化行业自主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组织在从业人员专业化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建设。

2.3专业化目标与要求明确的专业化目标与要求是实现从业人员专业化的前提条件。ALIA制定并向全行业和社会公布了相关政策声明,以实现行业目标为目的,对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与技能、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应该达到的专业水准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成为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的基准。目前,我国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在这方面尚未制定具体政策或提出明确要求,但从业人员专业化问题已颇受关注,如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就以“馆员的力量”为征文主题,有多个分主题涉及馆员专业化问题。中国图书馆学会可以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展开进一步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当前行业发展需求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图书馆员专业化目标与要求,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原则性的指导。

2.4专业教育与认证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是从源头上保证从业人员专业化的重要途径,课程认证就是有效的实施方式。对我国图书馆行业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来说,专业课程认证都是一个新领域,可以学习国外行业协会已取得的丰富经验。ALIA课程认证政策完善,目标明确,标准详尽,程序规范,可以为将来条件成熟时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为目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教育机制、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

2.5职业资格评定目前我国与国外图书馆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类似的是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评定制度,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可向国外行业协会借鉴之处。ALIA职业资格认证在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法上呈现出以下特点:激励机制、动态化管理、注重实效、灵活性、个性化、可操作性强等。ALIA十分重视专业人员的持续专业学习和技能发展,要求他们在参与职业发展计划期间不断进取,增长知识,提升技能,这就确保了整个行业始终处于更新、提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状态,而这正是职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的。同时学习活动类型既灵活多样又与实际工作相关,避免了单一化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等弊端,可供参与者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积分制”也使计划的实施更为简明清晰,便于操作。这些制度和措施为我国图书馆行业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篇(6)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

一、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受区位、经济的限制,发展速度比较慢。

1.学校定位

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设置,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设置专业,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在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中,部分学校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去发展此专业,定位不准确,这造成很多地方院校培养出的播音主持人才竞争力不足。

2.课程设置

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更新的速度很慢,多年没有更新调整,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课程设置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

3.师资力量

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城市吸引力不足,给人才引进带来障碍,造成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匮乏。

(1)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规模急速扩张,而师资并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院校为了教学的需要,培养选拔了一些非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播音主持教学,比如一些表演教师、中文教师被短期培训后,承担播音主持教学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是从长远看,非专业出身的教师比例不宜过大,培养一支专业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2)有播音主持行业从业经历的教师偏少。很多教师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了学校工作,没有从业经历,缺乏第一线的实践经验。

(3)缺乏专业带头人。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起步较晚,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太合理,缺乏高职称、高素质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

1.部分院校改革意识不强,人才培养方案陈旧

很多院校的市场意识不强,没有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对传媒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能与时俱M,人才培养方案比较陈旧,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的要求。

2.实践条件不足

很多地级城市往往只有一家广播电视台,提供的实习机会比较少,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利。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投入比较大的专业,需要提供完善的实训条件,相关的录音、录像设备,一定数量的演播室都是必需的。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由于投入经费不足,实验实训条件亟待改善。

3.教学改革的能力偏弱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缜密的教学改革研究。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都是近几年创办的,相关的教学研究起步较晚,教学改革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加快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数量庞大的地方本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承担着培养大批传媒人才的重任,加快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1.适应全媒体时代,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步融合,全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播音主持人才。很多地方本科高校因为所处的城市限制,在接受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案方面迟缓了一些。要适应新的媒体生态,就要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内容,加大实践类课程比重,增强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2.应对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

现在,全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院校比较多,仅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院校就有20多所。在这些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地处非中心城市,升本时间也不是很长。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都瞄准央视和地方卫视,这也是不现实的。作为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找好自身定位非常重要。培养的人才一方面要瞄准中小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小型传媒公司、互联网行业等,也要拓宽培养渠道,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许多和语言传播有关的岗位,如导游、讲解员、少儿口才教师、配音演员等,都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方向,都是大有可为的岗位。

3.引入项目教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部分播音主持专业引入了项目课程的训练。所谓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要求加强与工作岗位的衔接,直接与媒体和传媒公司合作,打通人才培养通道,让学生参与合作媒体的实际工作,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比如媒体和传媒公司的一些配音、主持、制作等工作,可以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来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对企业来说,也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制作成本。

4.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以前播音主持专业在创业教育这一块的教学设计上是一片空白,就业指导类课程也很少涉及这一内容。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后,很多行业都加大了创新创业的工作力度。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的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也要主动适应国家的战略布局,加快实施创业教育,让一部分有创业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在学校层面,可以成立创业学院,加强创业教育,给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设备等,引导学生合理创业。在教学环节上,也要增加创业教育板块,让学生了解创业需要的素养,比如传媒行业创业特点,微小企业的管理,财务知识的储备等,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5.加强专业教师与传媒一线的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要办好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不少地方本科院校都提供了较高的人才待遇,也看到了人才对于专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引进的同时,还要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力度,比如选派一些教师到媒体和传媒公司挂职锻炼,增强教师与传媒行业一线的联系,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媒体素养。

我们正处在媒体技术剧烈变革的时代,社会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担负着培养大批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传媒人才的重任。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高素质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洁.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探讨[J].青年记者,2012(23).

[2]郑勇,张阳.浅析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思考[J].新华文摘,2013(4).

篇(7)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设计 过程管理 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是对高校本科生4年学习效果的检查[1-2]。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大学生可以对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梳理,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3]。对于工科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需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采用书本所学原理、公式、方法,将复杂多因素的现实案例合理简化为具备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这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学习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团队意识和学术交流能力。

1 毕业设计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终成果体现,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兵场,不仅是对本科学习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手段,也为进入工作环境做好铺垫,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毕业设计有别于普通专业课,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而是要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需要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通过主动把握事物的规律来研究问题,去突破、创新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大学生的培养更多的着重于综合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吸收和运用,难以达到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则体现了学生主动开展科学研究,接受科学训练,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一项真正的科研工作,体现在科学问题的提出,文献资料的搜集,明确的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科研成果的撰写以及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这些工作在毕业设计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过程之后,能够学习到科学研究的开展方法,树立起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1.3 提高大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毕业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最终成稿的文章字数一般都在15000字以上。如此大篇幅的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在开始阶段根本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要求组织材料,分析数据,谋篇布局,讲求条理,以达到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论文写作训练,可以很好的锻炼大学生的论文布局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文风和学风,为进入工作单位,完成有水平、有深度的工作报告,打下深厚的基础。

2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和实战练兵,然而,这一过程没有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存在,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招聘面试,研究生复试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参与了毕业设计,无论结果好坏,最终都会顺利毕业。惯性思维将毕业设计当作一门基础课学习,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基础及专业课知识,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应该是知识的运用和思考,更应该强调自己的动手和动脑。如果仅仅将毕业设计当作是一门课程,只在最后几周集中突击,其最终完成质量可想而知,甚至还不如一门基础理论课。

2.2 选题范围缺乏创新性

毕业设计是对4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考量和应用。对大多数学校而言,每年的毕业设计都在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教师的指导内容和学生的选题范围多年不变,惯用的选题范围对应课本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本身也无可厚非。可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需求日新月异,再以10年前的毕业设计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偏离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一边是大量的未就业学生,一边是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选题范围缺乏创新性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一直处于10年之前的水平,没有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脚步,更无法在科技领域创新突破,引领世界潮流。

2.3 学生缺乏系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具备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系统的进行科学阐述,达到基本具备将实际工程或社会问题转化为有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论证、求解。相比较于他们之前所碰到的单一数学难题,已经属于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于课堂教学,缺乏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即使教师布置了小论文,学生大多在网上查资料东拼西凑,敷衍了事,教师对小论文的批阅不够深入,也没有针对学生论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意见反馈,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提高。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成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瓶颈。

3 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3.1 从思想上加强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宣传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学生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就难以达到学科的培养要求,这也使得他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碰到难题之后不能深入思考,缺乏钻研的动力和耐心。毕业设计重要性的宣传不仅针对学生,同样也需要提高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教师需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碰到的难题悉心指导,对毕业设计进度和成果有效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优秀毕业生。

3.2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是关系该实践教学环节能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选题应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对选题范围精心设计,严格把关,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差异性指导。在时间上也应该严格控制,一般选题在第7学期末或第8学期初开始,但是许多学校在这期间需要组织学生现场实习,占据了部分时间,如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量,最终难免仓促收尾,效果欠佳。

3.3 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检验学生本科四年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无论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碰到新问题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进行团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应当培养小团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每一个课题小组在兴趣和课题方向上有相似之处,通过团队互助的形式,使得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最终获得的成果方面均有突破,每一个学生均能体现自己的团队价值,并获得团队其它成员的认可。通过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使得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的团队运营模式,增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3.4 建立激励奖惩制度

一份质量合格的毕业设计,绝不是在短时间内拼凑出来的,这需要严格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对毕业设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对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为毕业设计有序的进行提供保障。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在对学生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老师的管理,要仔细考察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对其指导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另外,对毕业设计做的好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奖励,而对于不能满足毕业设计要求的最终成果,应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形成在毕业设计开展阶段的优良学风和传统,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阶段就不抱有侥幸心理。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在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对本科期间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考察,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此,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学生解决系统复杂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占扎君,刘文洪,单伟光,等. 教师与研究生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