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4: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工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职高专;微课;实训教学;化工分析技术
1 前言
近几年,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使得高校学生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的越来越多,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电子产品的使用丰富了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紧接着,大家又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着信息的快速传播,而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些的到来给传统的互联网带来了冲击,也给我们的教育领域带来了影响。2004年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提出“微课”。2011年我国的专家学者陆续开始对微课展开了研究,使得人们对微课有全面、深刻的认识[1-2]。“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教学视频为载体,教师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3]。它具有主体鲜明、短小精悍、情景真实、资源多样、使用方便、应用面广、高度聚焦、交互性强、半结构化、动态生成等特点[4]。本文将以化工分析技术实训教学为例,探讨微课在高职高专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微课在化工分析技术实训教学中的选题背景
化工分析技术是高职高专化工工艺类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化学分析法(四大滴定)和仪器分析法(精密仪器设备)对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形态、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检测,从而指导化工生产过程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分析工作者所必需的知识规范和岗位技能,能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监测、质检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
化工分析技术实训又是深化和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训任务的实施,我们发现很多问题:一是学生课前没有充分预习;仅凭课堂短短的20分钟的讲解很难掌握实训目的、原理及仪器的操作步骤,也就达不到快速独立自主的完成实训任务。二是学生实验进程难以把控;在中学阶段学习过化学基础实验的学生,实训课上动手操作能力较好,出现问题就会及时与教师交流,实训任务完成的较快,而没有基础的学生实训课上不知所措,动手操作能力差,实训中出现问题还怕问教师,这样就会导致实训任务完成不了,长期这样下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实训中教师要督促学生抓紧实验、维持课堂秩序、记录学生实验表现,很难做到一对一辅导。三是学生课后缺乏实训反思 ;整个实训结束后,学生需要上交实训报告,实训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训掌握程度,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实训课后,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反思今天实训有哪些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有哪些做的不错值得保留。
针对上述化工分析技术实训中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在化工分析技术实训课上引入微课教学资源,来提高化工分析技术实训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这门实训课程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但要理解和掌握实训目地及原理,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能力。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弥补高职高专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化工分析技术实训教学中有必要引入微课。
3微课在高职高专化工分析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化工分析技术实训中常用的仪器设备之一就是电子天平,我们主要以电子天平的使用为题来进行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探究
(1)“电子天平的使用”实训设计思路
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基础化学的基础上,第二学期进行化工分析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电子天平是精确称量的仪器,对物质进行精确称量又是化工分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的工作之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教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实验演示教学法,边演示边讲解,演示电子天平的操作步骤,讲解及分析电子天平的作用原理和三种称量方法,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使用电子天平的操作技能和电子天平实操的考核要点及注意事项;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操作和知识内容的讲解,利于学生边学习边体会,实操又可以加深我们学生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
(2)“电子天平的使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电子天平的使用”微课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视频的拍摄、微课的编辑几步最终形成8分钟的微课,具体如下:
①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以图片的形式导入:“食醋酸度的测定、牛奶中钙含量的测定、自来水硬度的测定过程中都离不开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仪器--电子天平”。这种生活中的例子,更能够拉近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
②以PPt的形式并配有优美的音乐,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引入新课提纲:a了解电子天平的构造b学习常用的称量方法c掌握减量法的操作方法,教师讲解语言要充满激情并具有感染力,这样的方式改变了原来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③通过Flas展示,让学生了解电子天平的构造,用时1分30秒,然后通过ppt形式,讲解三种常用的称量方法。
④接着进行视频演示电子天平的使用,用字幕和语音提示总结性内容和关键步骤,让学生学会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并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步骤。
⑤实践操作环节,任务:减量称量法称取0.2-0.3克的试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真正学会使用电子天平
⑥教学总结,通过问题思考的形式进行教学总结,使学生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这也是我们师生互动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验证我们学生学习电子天平的掌握程度,而且通过提问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电子天平的使用的知识。
(3)“电子天平的使用”微课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实训开始前:将制作好的微课在实训前一周下发给学生,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和学习。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到本次实训目的、原理、仪器等;从视频资料中清楚的看到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步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实训讲解:我们本节实训课的题目是“电子天平的使用与操作练习”,学生已经观看了“电子天平的使用”微视频,那么今天我们主要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学习基本知识点,着重讲解重难点。
实训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学生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实训结束:实训结束后,学生在实训室完成数据处理和结果讨论,课后再去观看微课视频,有助于学生总结本次实训中的不足,实训后我得到了什么,哪些我都掌握了,哪些还不会,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明显的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的制作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脉络,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微课的共享是教师间教学经验的交流的过程,微课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节约教师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课后知识的巩固的过程。微课在高职高专化工分析技术实训教学中已经发挥了它的优越性,随着实践的深入,我相信微课在这门实训课程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对我们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拓展。目前,“微课”作为现代社会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训教学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需要在微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3] 吴秉键.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4]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6]尤洁,王倩雯,宋飞飞.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7):61-64 .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化工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36-01
随着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以培养这类人才为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管理,其中的化工实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这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1],对于学生的技能提升至关重要。但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与实际需求有很大差别,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化工实训技能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多数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自制能力差,缺乏学习激情,厌倦理论课程,上课不认真听讲,在化工实训操作过程中对实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操作间抱着玩闹的心态,实训操作与理论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动手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2)师资力量欠缺。随着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实的问题是授课教师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无法适应职业院校的发展。与此同时,很多教师缺乏化工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化工实训。很多学校缺少双师型教师,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实施教学工作,很多课程的讲授都是纸上谈兵,无法满足实训课程的需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化工实训基地设施不完善。由于化工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化工设备庞大等一系列原因,致使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面临重重困难,很多学校化工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场地有限,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使得实训工作受阻。在很多情况下,实训教学的授课实行分组教学,每组学生人数过多,只能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学生观看操作过程,导致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过少,教学质量较差。
(4)实践机会过少。一方面,由于学校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的限制,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很少;另一方面,由于化工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很多企业不允许在校学生动手操作,也有的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无法看到具体的实施细节,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实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实训技能的措施
(1)创新教学方法。化工类课程通常比较枯燥,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实训课程精心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整合和衔接,建立动态模型,增加实例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给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做出总结,教师进行最后的归纳和点评。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搬到实训室,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训操作,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实训操作的机会。在实训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处理方案,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其中。
(3)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学生,在新式教学模式的倡导下,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化工实训教学成果,所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引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并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让教师走进企业,深入内部了解生产流程及相关设备和技术,通过实践弥补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丰富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以便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授课。加强化工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实施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实训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完备的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才能有效地开展实训课程。近年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急剧增加,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2],以期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同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为学生实训课程的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4)增加顶岗实习机会。改变传统单一的生产实习和参观实习,直接参与生产任务,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3],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处理生产管理等实际问题时综合技能的提升,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结语
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提出高职院校学生需要高素质的化工实训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这需要社会、学校、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使学生尽快地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化工实训技能,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全良,王筠.化工实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J].科技视野,2014(1):67.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改革顶岗实训
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通常将顶岗实训当做最终阶段的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在顶岗实训期间,学生将进入企业,按照岗位的具体工作来安排任务,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操作技能等,还能够学习组织管理的知识以及安全生产的知识,由此,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顶岗实训期间,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将实训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企业也可在学生顶岗实训期间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挑选一些优秀的人才直接进入企业。对于学生来说,在实训期间,能够学习到实际操作技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能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学校可安排学生参观化肥以及炼油等企业,充分了解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此外学校还可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对当地的化工行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等情况,随后学校可按照学生提供的调查报告选择合作企业,采用集中或者分散等形式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学习,实训结束后,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通过顶岗实训,学生就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
2改革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目前都参照行动导向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各个院校均以此为基础,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将课程细化,对一些专业知识与技能重新分配,以此形成适合的课程体系。在构件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从当地化工行业的热点出发,按照化工行业的发展特点来安排教学的内容,以此提升化工行业的生存力与竞争力。如今,就业形式较为严峻,高职院校在调整化工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当与市场形式相结合,按照行业需求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例如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化工专业就针对目前本市化工行业的发展对课程进行调整,当化工专业对于电镀等方面的需求量较高时,课程体系就可适当地增加电化学等方面的课程,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学生经过学习后再进入岗位,就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会产生脱节的现象。
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学习结束后,学校应当以岗位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几方面为主,以完成实训项目过程性考核为重,以实训的结果为辅。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当包括操作流程以及原理与技能等方面,而对于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考核通常包括合作态度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此外,企业也可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如此便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也能够为下一次实训提供一定的参考。今后,学校还可按照化工行业的变化对考核的项目进行调整,建立起符合化工行业特点的评价标准。可将评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以及不及格等几个标准。优秀的标准为:学生完成了所有的任务,能够熟练的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展业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从正确的角度出发,分析与计算结果正确且合理等;良好的评分标准为:学生按时完成了任务,能够较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及格的评分标准为:学生未按时完成任务,对本专业的概念或技能掌握不够深入,无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经过评分就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以此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4实训课程与实际相联系
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从实际产品的合成方面出发,在产品合成加工的过程中创造教学情境,尽量营造出真实的岗位环境。在教学情境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实训的重点,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动手,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例如,教师以合成肥皂为例,从准备原材料,到皂基的合成,再到皂基分析、融化与加香,最终成型并包装,整个工艺流程都可作为模式生产的实训项目,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负责不同的工艺流程,操作结束后还可调换工作内容,每个工艺流程在实训中都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可指出学生对应的生产岗位与技术分别有哪些,随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在实践中,学生需要主动地思考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现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还可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合作的意识。通过此次实训,学生不仅能够在模式实训中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够锻炼自身的合作意识与安全意识等,体验到工作的乐趣。此外,学生还可通过实训重新构建自身拥有的知识与能力,为将来走向岗位奠定基础。
5结束语
通过对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进行教学该改革,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学校可从改革顶岗实训、改革课程结构、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实训课程与实际相联系几方面出发,按照化工专业的就业现状以及发展现状对课程结构或者实训项目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锻炼,毕业后也能够快速的融入社会,为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精馏;实训教学;任务驱动
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所以,实训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对高职课程实施、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精馏操作单元是化工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单元过程之一,也是化工企业应用最广泛的单元过程之一,熟练地掌握其操作方法是化工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一、精馏实训的特点
1.工程背景较强
在化学工业中,物质的分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精馏则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精馏塔是化工厂的关键设备,它的操作直接影响整个工厂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利润,广泛用于化工、石油、石油化工、动力、冶金等工业部门,特别是在石油炼制和产品加工提纯工艺中,更是占有重要地位。可见,精馏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对于化工及相关专业开设相关精馏单元过程的实训是必不可少的。
2.仿真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化工仿真实训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的操作控制环境,为实习受训人员提供安全、经济的离线训练条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精馏塔仿真实训,主要包括精馏塔的冷态开车、正常停车、事故处理等过程的操作技能的培训。
学生可以在仿真系统中反复进行装置的开车、停车、正常操作等训练,还可以进行事故的设置与处理、工艺指标的调整等训练。学生可以从屏幕上感受到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的变化情况,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真系统具有实际装置无法实现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时交互性等功能特点。因此,它是职业技能培训的理想平台。
3.现场精馏装置动手操作
学生除了通过仿真练习操作之外,还可以通过现场精馏装置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近距离观察和操作,可以让学生了解精馏塔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可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比如,学生可以观察到液泛、气沫夹带等现象,了解回流比的改变对产品浓度的影响。
4.注重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以小见大,及时捕捉或提出实际工程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是建立工程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1]实际工程问题可以在实训讲解时提出,也可以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提出,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后,独立提出解决方法。如在精馏操作中,出现漏液现象应该如何排除?精馏塔出现液泛现象该怎么办?如何提高塔顶馏出液浓度?要求学生能根据精馏分离的物料性能和分离的工艺要求,对指定的精馏装置进行开车、停车操作,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节和优化从而稳定整个操作的处理过程,能根据获取的各种操作数据正确判断精馏操作的发展趋势。在精馏过程出现故障时,能根据仪表显示的参数及时做出判断,并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选择消除故障的正确操作措施。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精馏的认识,这样逐步地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剖析原因,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二、实训教学的实施
1.布置预习任务
指导教师实训前要布置好实训任务,提出具体要求:(1)让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a、熟悉精馏流程及精馏塔的结构;b、掌握精馏塔的操作;c、分离酒精水溶液。(2)让学生自主熟悉现场装置,自己讲解整个装置及各部分的作用,并绘制出流程图。(3)复习操作原理,让学生明白操作原理以便更好地实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传热设备,并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实训教师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
2.任务驱动法教学
实训开始,以提问形式让学生熟悉现场装置的名称、作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摸索工艺流程。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有针对的讲解,然后给学生下达任务。
本实训任务为操作精馏塔来分离提纯13%~15%乙醇水溶液,使其产品纯度在90%之上。这一大任务里再分为下面几个小任务:一、全回流操作稳定并测试数据;二、部分回流操作稳定并测试数据,然后是每个小任务又分为下面几个小部分。(1)熟悉工艺流程,了解各部分功能;(2)会开车、停车操作;(3)会正确记录数据;(4)仪表会调试;(5)会判断系统稳定性;(6)产品的质量能够达到分离指标要求。
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逐步摸索装置和设备,然后提出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整个过程采用讨论形式,当最后达成一致后,让学生动手完成此项目,并在学生解决任务的时候从旁辅助。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实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投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助。这样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人做多人看的现象,有助于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任务驱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用“任务”来控制课堂教学的程序,用“任务”来管理教学活动,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团队协作
在实验场所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服务者。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突破难点(如全回流如何向部分回流跨度),完成学习任务。在尊重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情况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我们将根据精馏实训平台特点,给每个组分配一个大任务,然后学生自己考虑把任务再具体分解给每一个成员(如有的同学负责取样分析样品,有的同学负责控制现场的阀门,有的同学负责监控参数的变化,有的同学负责操作)。这样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人做多人看的现象,还有助于培养团队内部的协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三、实训效果的检查
实训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规范实训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训教学质量。首先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等实训教学文件。实训考核重操作。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问答,另一部分是操作题目。前者强调学生专业知识根基,后者强调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解决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精馏单元过程实训中科学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所学的精馏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了学生处理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Abstract: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s the strong quality assuran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for the training base of food major in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around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food major in this colleg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training base basic situation, main features and problems of food major in backbone and demonst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aims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training bas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61-02
0 引言
为了学习借鉴全国同类院校先进的办学经验,扎实推进本院食品大类专业开放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项目组通过参观、访问、座谈、网上调研等形式,对全国食品专业的实训基地(室)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到了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实训基地的闪光点,同时,也发现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共性问题。
1 基本情况
1.1 专业开设情况
在200所国家骨干和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有近30家学校开办的专业与食品大类专业相关或部分相关,其中,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特色较为明显。
1.2 实地考察实训室建设情况(表1)
2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特色
从调研的情况看,全国各院校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均注意融入了较为深厚的职业职场氛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2.1 生产性实训场所建设力度加大
比如: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果酒、啤酒、黄酒、烘焙、纯净水等生产线;加入生产元素的院校还有天津职业大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2.2 校企共建、共赢模式鲜明
比如: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以技术入股与企业合作建立生物制药企业、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沙湘贵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合作形式注册成立“湖南湘贵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校中厂),形成年产7000吨苹果醋饮料灌装生产能力。类似的还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烟台职业技术学院等。
2.3 实训室建设理念明晰
比如:南京化工职院的“三维四层”的实训体系建设理念,三维:“素养维、技能维、技术维”;四层:项目化实训室、综合化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型顶岗基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中心各类实训室分别按生产流程、工艺流程、技术流程来规划和布局;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按“设备生产化、训练岗位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开放化”的原则,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使实训中心成为学院的教学园、学生的创业园、企业的创新园、教师的科技园、社会的培训园等。
2.4 仿真与全真结合
比如:南京化工职院的化工仿真实训室,还有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等。
3 实训基地存在的普遍问题
3.1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室)流于形式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却比较冷淡。虽说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有了校企共建的实训室,但是大部分是企业挂名,并没有实质性的合作。
3.2 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存在不明晰特点
通过调研,部分高职院校提出在建设实训基地时,过于追求生产化,忽略或轻视了教学功能,使得一些设备只能用来做观摩,因为其运行成本太高。
3.3 实训基地建设“各自为政”,缺乏共享性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基本是“各自为政”、“小而全”的独立建设,导致在同一区域内同类专业实训基地重复建设,特别是一些生产性的实训基地,由于建设之初生产功能过强、生产能力过大,一所学校使用率就非常低,大量的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4 总结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应充分考虑人的培养,要以教学为目的,充分融入企业岗位元素。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制度和具体方案的指引,出台更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政策。同时,企业应有人才战略的长远规划和承担提升人口素质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校企深度合作才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水根.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高职教育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校园跟岗
一、学院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注重课程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内容。笔者学院于2012年在电子工程系开设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每年招生80人。专业发展紧跟东莞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对接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标准,重点培养符合智能楼宇、智能工厂和大型社区智能设备维护和管理需要的建筑智能化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学科多、应用技术广和产品繁杂,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很高。学院为此专业建设了电子技能实训室、电工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组态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等电子工程系各专业共享的基础实验实训室。专业实训室的规划建设获得学院全面支持,建筑智能化综合实训室获2014年中央财政第四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资助160万,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训室获2013年东莞市财政资助263万。专业实训室实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独立性、联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系统应用,满足实践教学、职业训导、应用开发、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需求。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师结构合理,“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适中,专任教师有6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兼职教师有3人,具有智能楼宇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7人、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2人,皆获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考评资格。
虽然专业的各项教学条件能满足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需求,但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仅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不够,达不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校外跟岗实习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批掌握本专业技术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不再欢迎没有掌握专业关键技能的实习生或技术不熟练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满足校外跟岗实习企业的要求,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与岗位相适应,让学生顺利地开展校外跟岗实习以及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笔者学院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在校园跟岗工作的新课程,在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建设与实践
1.校园资源整合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也受地域和资源等的限制,与专业对口并能全面让学生体现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作岗位的企业并不多,能够接收非毕业班的学生以低门槛的要求进行有偿报酬跟岗实习的企业更加少之又少。幸运的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g与校园内日常工作和生活联系紧密,而笔者学院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信息化院校,具有面积大、类型多、智能化水平高的特点,涉及建筑、电气自动控制、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方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的应用比比皆是。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的优势,通过优化整合学校资源,拓宽实践条件的建设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多方联合组建成利益共同体,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园内搭建工学结合的学习平台,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2.课程设置
校园跟岗课程侧重共性职业技能,理论以够用为度,要求学生在校内相关部门跟岗,跟岗的部门包括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保卫处、实训中心、电子工程系等。学生在第二个学期进行分组分岗位,在第三个学期开展课程(见表1),工作任务包括建筑、电气、通信网络、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检测、维护和管理(见表2)。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按时间上岗工作,共需完成52学时,实现上岗即上课、上课即上岗。任课老师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组成,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为所在部门的职员,主要负责工作任务的规划和分配,以及按工作时间对学生进行考勤。专业老师主要负责按学生的工作时间表进行检查监督,与学生交流、总结。课程考核由专业老师和跟岗部门的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考核者即修满此门课程的学分。
3.课程实践
校园跟岗课程融合了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校内相关部门分时间分任务进行跟岗。在后勤管理处、产业中心,由于学生不具备电工上岗证,不能安排现场作业,主要负责全校建筑的水电运行监测与控制以及建筑失修情况记录、协助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图绘制、招投标文件管理、现场施工检查等。在教育技术中心,学生主要负责全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固定电话等的维护和管理,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保卫处,学生主要负责全校的门禁、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校园广播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协助校园安保人员调取录像资料,对基本的设备或线路突发问题进行检修等。在实训中心和电子工程系,学生主要负责实训室和实训耗材管理,对基本的实训设备故障进行检修等。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专业老师、跟岗部门指导老师三方共同完成校园跟岗课程检查登记表,如表3所示,重点记录工作过程中相应专业问题、学生及部门反馈的问题等,对一些典型的现场问题附上照片和相关过程记录资料。要求学生针对实习情况填写相应专业问题的认识和收获,老师及时批阅。专业老师在这些过程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建筑智能化校园跟岗指导书》,指导书分三个部分:熟悉环境、融入岗位,熟悉业务、提升技能,熟悉岗位、探索经管,为课程提供指导、规范、借鉴参考,让学生互动沟通。
校园跟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的,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中所分配的工作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基本工作技能。专业老师全程指导学生的校园跟岗过程,帮助学生使用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使知识系统获编排更新,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专业老师全面深入指导,学生在不同岗位会遇到不同困难,师生共同总结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处理问题的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获得提升。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获得提高,而且在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可持续发展上奠定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校园跟岗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习能力目标明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课程的建设时间较短,在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方面还不完善。能力较强的学生对重复性劳动容易感到厌倦,需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指导方法,如拟以技术方向分为若干模块,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解决岗位定选、岗位轮换机制和各跟岗部门的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关键词:岗位导向;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1.对课程创新的认识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区别于学历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一度比较强调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岗位导向”,在订单班中尤为明显。我校化工专业结合新疆化工大发展的优势,大量的与企业开展订单教育,开发了部分“岗位导向”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岗位导向”课程设置,其积极意义在于岗位技能强,特别是学生毕业后的“首岗”技能,学生直接上岗适应期短,受企业欢迎,但是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反馈角度看,也存在着学生素质不够全面的现象,“岗位导向”的课程设置,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岗位技能”与“终身发展”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这就要回到,什么是职业教育?什么是技术教育?两个概念的内涵都相当丰富,从简单的直观的角度来理解,技术教育侧重于专一性、岗位性的特点,而职业教育应该具有全面性、发展性的特点,目标指向人的一生。学校教育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让学生带走什么?”在建设国家示范校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更显得重要。因为“示范”包含着质量、榜样、创新的全面要求。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恰当选择自主发展的课程,是职业教育所必须做到的。 课程是专业的灵魂。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
2.课程内容的开发
课程开发是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础上进行的,不能脱离整体要求。我们对新疆境内近十家以上的大型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化工操作人员的岗位能力进行了分析,基于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将化工操作人员从事的岗位工作,分为物料准备装置运行装置维护支持装置异况处理质量检测HSEQ管理7大工作领域,30个工作任务,凝炼出156项职业能力。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它们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程。课程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方向模块(订单模块),专业方向课程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岗位导向”课程开发,而专业核心课程要结合岗位能力需求以项目导向方式来开发,同时必须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及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国内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都开设有《化工单元过程》或《化工原理》课程,但课时量较少,以理论教学为主,讲求理论的系统性和计算,理论与实践脱离,同学们学完后不懂得如何去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现代化工企业需要大批掌握化工工艺生产操作又懂系统维护、工况分析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了本课程的开发,八名来自企业的专家和专业教师对化工企业运行员岗位进行分析,得出该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而列出该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知识要求。有专家提出要把单元操作与设备系统维护放在一起开展教学,用更为完整的项目来带动教学。该提议得到企业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因此课程组决定将单元操作与设备维护融于一门课程之中构成《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维护》这门课,将过去的《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装置运行》三门课程的内容融合在了一起。
在完成岗位能力分析后,课程组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组的成员查阅了大量文献,到企业考察生产流程,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完成了《化工单元操作与维护》课程的整体设计和部分教材的编写。课程中,单元操作与设备维护知识被运用到六个实际生产项目之中,每个项目都以产品为载体,学生在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工作任务的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实现学生认知、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上升。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带动下完成训练项目,使学生在实战中训练操作能力,并获取相关的必备知识。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的课时数从《化工单元过程与操作》的160课时逐渐提高到《化工单元操作与维护》的280课时,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技能熟练,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综合发展,
3.课程教学方法的突破点
以课程中的“精馏”项目为例,重构后的课程从七个方面挑战传统教学模式:
一是打破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授课顺序,同学们可以直接按仿真操作指南,进行精馏的开车,出现一系列错误学生开始质疑时,引入精馏的简单原理,再实践。
二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工作,学生在掌握了精馏仿真操作后,分组进入实验室,老师简单介绍流程和阀门位置后,开始进行乙醇水的分离,同学们先分组制定方案,查阅资料,然后讨论,期间可以请教老师,当方案合理时,开始上装置操作。
三是竞赛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目前90后的职校学生普遍没有自主学习意识,但有极强的表现欲,因此竞赛可以使他们超常努力,课堂中可以经常设竞赛项目,精馏在操作结束时,安排竞赛,把优秀的选手推荐为学校大赛的种子选手
四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中实践课由实习指导教师来上,理论课教师只上理论课。开始有些教师不敢上实操和仿真课,但我们只给了一年的时间培训锻炼,所有教师都已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五是考核方法改革,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四部分:即职业道德、工作过程质量、实训项目报告、 操作质量。其中:
(1)职业道德:在课程总成绩中倒扣分 0~50 分。包括遵纪守时、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爱护公物等方面。由教师评定。
(2)工作过程质量:包括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和课堂交流讨论表现。
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占30%,考核内容包括实训前的准备情况、开停车方案的制定、操作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由教师和小组内成员根据标准评定,小组内成员互评占 30%,教师评分占70%。
课堂交流讨论表现:占30%,包括获取信息、语言表达、自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由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组成,项目汇报时根据标准进行评价,互评占 30%,教师评价占70%。
(3)实训项目技术报告:占10%,每小组提交技术报告。报告格式按要求撰写,写作符合规范。由教师评分。
(4)操作质量:占30%,按岗位操作规程,对每次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分。操作质量的评分由教师评分。
六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留给学生知识拓展的内容。在精馏项目教学中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必须有学生拓展的内容。如精馏项目,塔的设计就是拓展的内容,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完成的可以加分。
七是创新课程必须有实训作为支撑,《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维护》课程建设有1300平方米工厂化的单元实训车间,仿真机房工位数150个,配备单元操作仿真软件,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工位齐全,完全满足学生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大部分在实训场所完成。
4.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突破
创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必须能够驾驭课堂,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这对于老教师可能能做到,但对于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欠缺难于把握。在我校化工专业教师年龄梯队中,年轻教师占多数,如何能让改革的思想成果贯彻和实施,我们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和部分年轻教师对《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维护》进行了全程288堂课的课程设计,包括教案、典型任务的选取、教学案例资源、PPT、习题、竞赛方案、阅读材料等,边设计,边研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极大的更新,由开始的排斥接受积极参与,使教学改革得以实施。
5.创新课程的建设效果
通过本门课程设计和实践,为今后化工专业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由于创新课程的实施,我专业学生在历次疆内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代表新疆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二、三等奖
(2)由于创新课程的实施,企业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企业举办技能大赛,为企业培训人数每年达3000人
(3)学校成为全疆煤化工师资培训基地,并举办全疆化工技能大赛,为新疆煤化工石油化工的发展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国际视野之德国
[2]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