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3: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一般是指学习者掌握或具备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技能。最早对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布鲁纳。,布鲁纳在上个世纪60年代,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理解掌握各类知识、完成各类作业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当前,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我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应当充分认识到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

1、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的意义

第一,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对小学语文学习策略优化,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对小学语文学习策略优化,还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关注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并加强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指导,在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第二,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技巧和能力

首先,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掌握、形成学习语文的技巧和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掌握并生成科学高效的语文学习策略,进而使小学生学会学习,为小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基础和保障。

其次,对小学语文学习策略优化,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注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能力培养,而且也会促进教师重视教学设计和实施,采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方式。

2、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的相关对策

第一,不断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意识

首先,教师应首先协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确立适合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使小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的性质、特点及其性质、要求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采取一定的办法去解决语文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另外,教师还应当督促对学生对自身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的评估调节。最终使学生及时掌握自身的语文的学习情况,并能够发现自身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有目标。

第二,积极开展小学语文学习策略指导

首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是小学生在动态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逐渐形成的静态知识,不但可以被学生掌握,而且也可以迁移的,因此,积极开展小学语文学习策略指导不能脱离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学习策略的指导应当重点关注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什么、何时学、为何学、如何学等方面。

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小学生需要教师的语文学习策略指导。教师的指导在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水平。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等方法,就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教与学的积极互动,不断地获得、积累知识,总结和提炼学习经验,归纳学习策略和方法,最终使小学生形成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策略。

第三,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首先,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水平的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其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仅仅是学习策略的具体执行的活动,而要使小学生自觉地有计划地执行这种活动,先决条件就是小学生要对语文学习中的各种因素有所认识和体验。因此,提高小学生语文策略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元认知水平。

其次,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提问和准指导小学生及时发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做出相应调节,从而减少语文学习过程的盲目性和冲动性,提高了语文学习过程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

第四,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首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当控制作业的难度,使习题、作业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同时,为了培养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小学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建立学生作业档案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用“先扶后放”的原则,使他们建立自学的意向,养成自学习惯,强化自我体验。

其次,要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拟定预习提纲来明确预习任务,提高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效果。同时,带着问题预习有一定的指向性,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把预习引向自学,以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蒯超英.《学习策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112.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06-307.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7.

声 明

兹证明《财富时代》2014年第3期152页刊发文章《试论现代企业营销中网络广告的演进》作者:耿欣,单位应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6414)

特此证明

篇(2)

现在“独二代”已经开始步入学校进行学习,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出现,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在家长的照顾下长大,没有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任何事物都是家长进行安排。所以,在学习上他们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尤其是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语文的学习是要求学生进行自己理解和自己领悟的学科。

关键词:

独二代;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独二代”是现在一个新兴的名词,就是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来进行管理,尤其是现在父母的工作比较繁忙,孩子都是由老人带大的,老人对孩子多少有些溺爱,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成长,导致他们对自己的约束能力以及管控能力非常地低,所以,本文就培养“独二代”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来进行研究。

一、“独二代”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现在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是某一个阶段的事情,更多的是持续的一个重要过程。那么我们在进行儿童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自我进行学习管理的能力,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时候,能够有计划地来进行学习。因为知识的学习是无限的,所以,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当他们长大,要学习的知识就会不断地进行增长,老师和家长也不能经常地督促他们进行学习,不能总规定他们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的科目,那么他们就会没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这样他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感觉手忙脚乱,学习的知识也没有系统性,只能是囫囵吞枣地学习,那么学习效率低下就可想而知了,浪费了学习时间,还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因为语文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比较繁复,而且要掌握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只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讲解,不能进行深入的训练,很多东西就要学生在课下来进行自我练习。现在“独二代”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能力都很差,他们在学生上对自己没有一个较为严格的要求,在生活上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尽快适应今后的社会竞争,同时对他们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独二代”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措施

1.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科目,就要让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兴趣。我们就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不是说所有的科目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我们不但要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要教会学生自己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针对语文科目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学习法让学生自己来进行阅读,在故事情景的推动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地提高。

2.培养学生的计划学习能力学生要想有好的学习效率就要有一定计划,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制订学习计划,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进度及学习的时间。学生开始时是不会进行自我掌控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计划,每堂课有多少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学生在有了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规划,老师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检查学生学习计划,也可以规定学生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的练习,规定每天朗读课文多久,但是什么时间来实施要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规划。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就会自己知道哪些地方是需要不断来进行调整的。

3.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我们进行完计划培养以后,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很多学生计划做得很好,但是根本不去实行,就是一纸空文,悬挂在墙上,没有任何用处。我们要使学生养成制订计划就去完成的习惯,在制订学习计划以后,我们可以让家长来帮助监督计划的实施。语文学习在很多方面需要孩子自觉,比如说生字生词的理解,如果在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就会影响听课进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但可以在学习上对学生有所帮助,在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养成言必出、行必果的习惯。现在“独二代”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很差,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给学生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自己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管理。老师可以和家长开展多少方式的配合,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计划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洪明.我国少年儿童自我管理状况及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04):3—5.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51-01

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自主学习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放在首位,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探索以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而且富有强烈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进行自主性教学时,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专业和综合素质的建设,而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思维潜力,加强自律性和约束能力的培养,形成一种新型的自主学习课堂。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小学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需要加强教学目标、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自主学习的课堂,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转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与学生间存在平等的关系,促进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学习。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掌握,首先要根据自学目标、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再通过查阅资料、读文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研讨问题,最后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问题。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主角,学习方式也丰富多采。小学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需要加强教学目标、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自主学习的课堂,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转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组织的作用,与学生间存在平等的关系,促进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学习。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掌握,首先要提出合理的问题,其次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自主完成。小学语文的学习,作为一种教育主题,需要在问题探究中进行充分的讨论,促进整个班级的互动讨论,从而对结论达成共识性的理解。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有序思维能力的锻炼,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多使用一些教学工具书和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中做到温故知新,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2.增强学生的自律性

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管理能力不足,在自主学习中容易出现懈怠的情况。所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习习惯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小学生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其心理年龄完善的时期,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处于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年龄和教学内容上有差别,需要因材施教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性。语文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阅读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健全。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要求下需要加强学习目标、意义以及方法的探究,形成一种学习上的自我约束,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再依靠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可以进行自主完成学业。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而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学生必须自己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基础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计划的制定需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在自律性的要求下加强自我约束力。

3.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进行自主探究和选择

语文是一种重要的日常交际工具,所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体验性、差异性以及相对独立性等特征。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坚持学生的自我选择性,在探索学习中加强对信息的选择。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知识需要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不断升华

自己的知识内容,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在语文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才能加强学生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学生对自己选择的知识才会加深记忆。

对于自主学习的探究,可以采用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设计多功能的课件,也便于相关资料的收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的生动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便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重要或是感兴趣的相关内容进行阅读,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且,图文并茂的方式,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的语文自主学习中,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进行课件的制作和讲解,例如《桂花雨》这篇文章,学生自觉学习本课的生字,在了解文章大意后,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再带着问题进行默读,对文中的相关情景进行模拟,讨论桂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体会作者的感情。而且,在课后进行知识拓展,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画出自己童年的美好图景,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下,我国逐步加强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应用。由于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是个长远的过程,而且与课堂教学模式密切相关,不仅要求教师加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也促进学生养成自我约束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红静.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1)

[2]冯秀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青春岁月.2010(22)

[3]陈宏.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

篇(4)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心自信心;阅读积累

小学六年级面临着小升初,随着小学最后一个学段的结束,小学语文学习的深度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既要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顺利升入初中,也要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语文是三大主科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学生的重视程度还可以,而教师的责任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谈谈怎样教好小学六年级语文。

一、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兴趣培养,也就忽略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短文,或者要求学生以记日记的方式来完成一次简短的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来提高写作热情。或者教师可以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联系到一起,让学生通过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如,诗歌朗诵、画画等。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在审美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道德素养和情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情因素,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提高学习兴趣和情操。

二、用爱心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升初中的压力,教师营造出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放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并且愿意和教师沟通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于提问,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他们的朋友,和她们站在同一立场上。

三、增强学习自信心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生趋于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在逐渐成熟,心理发育也应得到重视,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充分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内容丰富,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应更加注重知识的充分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涉猎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积累知识,将优美的词句摘抄、积累下来,应用于以后的写作或者生活中,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做好阅读积累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其他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整合学生所接触和学习的知识,不断地进行阅读和写作锻炼,让学生通过不断地积累诗词或者名句,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虽然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但是通过学生不断的积累,聚少成多,必然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来写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主,去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课外读物的涉猎。

总之,教学方式方法是根据学生为中心来设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始终要坚信教师应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篇(5)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再次审视思考的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反思能指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调节,并且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对语文解题思路进行整理。

小学学生已经开始产生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的能力,但是有些学生不知道怎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了一点知识内容后就以为自己会了,不求深入理解而急于做题,导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清,这些学生都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逐渐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重大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反思能力的策略

1.预习反思:在课前预先布置任务或发下下一节的学案,要求学生提前看一遍课本和学案,在看的过程中要反思这节课主要在讲什么内容,重、难点在哪,有哪些新出现的词汇和句子,要学习这些内容需要以前的哪些知识作为基础,学习本节课需要掌握多少生词汇,通过预习发现的不明白的地方在哪等等。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预习反思训练就会逐步建立起反思的好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也能提前使学生知道要在哪些地方注意理解,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2.课堂反思: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状态,并且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堂思维活跃的语文课比单纯的气氛活跃课更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到课文《猫的故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遇到的猫,进行思考,思考猫的样子和特征,或者回想生活中猫的故事,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在分析完课文后,还要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事物的入手点在哪,怎样一步步确定怎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3.解题反思: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点内容后就喜欢做题,做完题后又局限于这一道题目的掌握上,很少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反思,结果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又很难寻找解题思路了,这可以通过做完题后进行反思总结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来得以解决。例如造句题用“不仅……还”造句,学生可以先自己造一个句子,然后教师给学生进行批阅后,还要让学生反思造句的方法,首先明确不仅还之间的关系,如何造句子才能准确,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看一看这类题目所采用的语文思维方式。

4.小结反思: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小结可以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重点,整理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小结也可以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得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水平得到了提升。

5.作业反思:作业中的题目都是老师精心挑选的典型例题,通过这些题目一是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二是它能反映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在批阅以后会总结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讲解,通过作业的做与讲就能使学生巩固正确的理解,改正错误的思路。另一方面,作业要限时来做,在规定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作业能体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与反应速度。

6.建立错题本:错题本是用来记录学生错题的,其中需要对该错题进行总结,找出当时错误的思考方法,然后仔细分析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与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不断总结改正,才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对于整理的错题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按错误类型再次整理,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效果。要发挥错题本的作用,还要经常翻看错题本,经常警示自己,自己才不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篇(6)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兴趣;养成;有效途径;措施

我们知道,要读书,读好书,经常读书会给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乐趣,带来丰富的知识,让小学生在读书中学习到知识,在读书中不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将读书中获取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全面的提升自身素质,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效。

一、现阶段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现状

我们知道,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05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基本上都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同时,从小家长就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甚至是胎教,许多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有了大量的读物,而且是电子读物。这样孩子虽然接受教育早,丰富了知识,但是在进入学校后,往往因为过早知道一些知识,而不重视学习,尤其是阅读方面。从小读书,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走马观花读书,读书效果不明显,加上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老师读书的要求置若罔闻,从内心不当一回事。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现在的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就导致现在的小学生读书能力差,读书效果不明显,也谈不上有读书的兴趣,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成绩,成为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因此,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刻不容缓。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重要性是多方面的。首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学生阅读的质量,而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又与其阅读能力息息相关,而阅读能力是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对于小学生成绩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不断提升阅读能力,才能保证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再次,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于养成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好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小学生能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少走弯路,更好更快的发展。最后,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降低了老师的教学工作量,老师能够更多的将精力放在教学的其他方面,比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备课,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充电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这样对老师的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生良好阅读兴趣与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1.学校应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我们经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影响有多大,因此,要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学校就必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小学生在大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爱上阅读。

而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进行精心的布置,可以在学校的大厅、走廊、楼道、教师、食堂等地方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走到哪都能感受到关于阅读方面的信息。另外可以在每个年级组织相关的读书兴趣小组,同时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让学生在有阅读冲动后能够及时进行阅读,打好相关的硬件基础。另外,学校和老师应该多举行和阅读有关的比赛,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关的荣誉和物质奖励,颁发奖状和奖励图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并积极的参加到阅读行列中,带动更多的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在学校形成一股读书的风气,从而养成阅读习惯。

2.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养成学生阅读习惯。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孩子压力大、负担重,一点不假,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寄予很大的希望,除了正常的上学时间,剩余的时间大都被一些兴趣班所占据,别说玩耍,就连平常阅读的时间都没有。经常见一些小学生在公交车上写作业,甚至写着写着睡着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应该合理。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例如有些学生比较安静,能静下心来读书,那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家进行相关的阅读学习计划;有些家长没有过多的时间在家监督孩子学习,那么老师就尽可能在学校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学习,回家后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同时还要让学生将一些空余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可以在饭后进行十分钟阅读,在大课间进行十分钟阅读,积少成多,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可谓一举两得。

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首先要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向,一方面,课外阅读相对于书本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广,学生更愿意进行课外的阅读。可以在进行课内学习的时候,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以课内带动课外,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关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学习到更多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例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将一些自己认为不错的段落或者对话抄送下来,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每个人同大家进行分享,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还能在不经意间提高了鉴赏和写作能力。

4.将相关的科学技术应用到阅读学习中,让阅读更快乐。现在的社会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时候,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一些科学技术应用到阅读学习中去,让学生阅读更加轻松和愉快。比如,日常的阅读,更多是进行文字的阅读,很多时候,学生感受不到文章中相关场景,如果在集体阅读课的时候,配备相关的影音设备,在学生阅读到相关的文章时候,对于有些故事情节可以通过一些视频来向学生进行全方位展示,更利于阅读理解。如读《三毛流浪记》时,可能学生感觉不到三毛有多可怜,但是通过相关的电影和视频片段,可以直接感受到三毛所处的环境和凄惨的经历,让阅读更有效,让阅读更容易,让阅读更快乐。

四、小结

总之,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就应该从小学生阅读现状出发,了解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在学校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老师能够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让学生们快乐阅读,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林进强.读书与积累――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05期

篇(7)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国内外教育对自主学习已有大量研究,其中美国学者齐莫曼在20世纪90年代,对各学派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将自主学习理论推向了新高度。他提出当学生的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做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本次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两千年前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做基础,有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就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这样的概括:当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接受教学信息。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

2.2 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仅有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因此而减弱。因而语文教学还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教育不应是仅给学生一条鱼,而是要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学生 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需要教师必须的指导,然而教师的指导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中体验,才能内化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指导学生学法的前提是要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提供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去运用方法,创造方法。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

2.2.1 认同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传统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是由国家、教师来确定的。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备课,备课形成的教案第一项内容中,就是教学目标要求,这些目标要求,是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来的。应该说,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侧重考虑的是国家的要求。至于学生,是无权参与目标制定的,有的只是被动接受这些目标。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学习的欲望,失掉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怎样才能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呢?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制定教学目标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如一位教师引导二年级学生,认同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学习目标,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上课后,教师对学生说,课前我查阅到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想介绍给大家,可资料中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这就影响了我的介绍,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吧!有的学生说,拼读字上的拼音不就认识了吗?教师将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放到大屏幕上,结果,字上未注意。有的同学说,猜读。但发现一句中就有好几个字不认识无法猜读。有的同学说问字典老师,可有的同学说,我们只会用音序查字法查,但那是只知道字间,不了解字义,不会写这个字的时候用的查字法。在这样的讨论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部首查字法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其意义,因而认同目标,产生了内在动机。二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水平,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目标空间。

2.2.2 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提高选择方法的能力。一是科学性。指符合思维规律。二是目的性。指学习方法指向一定目标,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手段。三是程序性。指学习方法是否具有科学而有效的步骤。四是实践性。指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效地重复使用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五是功效性。指正确的学习方法必然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六是独立性。指学习方法能个体化,被每个学习者个体独立地使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

一是示范点拨。指教师给学生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教师就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呈现给学生,行间字旁标画了不同的符号,如在行下画直线,表示值得注意,画曲线表示重要,在旁边画“×”表示错误,画“?”表示疑问,画“!”表示赞同,在空白处写了自己的理解,并就自己读过的书所标画的内容进行解释,还可以介绍一下这样读书的好处。

二是领悟自得。指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法的目的。

三是交流中获得。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学生交流时闪光点,引导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如《第一场雪》一课的教学,让学生交流对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的认识时,有位学生说:“这场雪真是太大了,人们都能听到‘籁簌’的声音。昨天,我们这儿也下了一场大雪,大家都说这场雪是罕见的大雪。

2.2.3 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传统课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而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就学习内容和自身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2.2.4 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应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但传统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管理的状态,管理的缰绳被教师牢牢掌握着。这样的状况,学生不会有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不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很难实现自主学习。

因而,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课堂管理权独握的做法,还需要注意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课堂。如过去所有教学内容都由教师组织学,可变化为有些可由学生组织学,如低年级读生字词小学生可以领读、检查读,有些内容的学习,可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要求进行学习,如限定时间、限定行为等,以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2.2.5 学习结果自我反馈,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传统教学中的总结,都有教师来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把这一环节让学生来做,就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能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反思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2.3 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习惯是个性心理中的个性意识倾向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增长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的培养,语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