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本科论文

财务本科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3: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本科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务本科论文

篇(1)

参考文献:

[1]梁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加强财务管理措施[J].现代商业,2012,16(35):102-103.

[2]邢平涛.企业财务管理常遇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13(10):96-97.

[3]王冬妍.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8(21):213-214.

[4]郭海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27):63-64.

[5]何学松.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5(29):176-177.

参考文献

[1]刘建荣.智慧云商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挑战与融合[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

[2]张云华.企业社会责任与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博弈——基于腾讯与360纷争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25).

[3]张湘凌.传统财务管理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研究对比

[J].现代经济信息,2011(21).

[4]段清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J].信息系统工程,2010(04).

[5]陈文军,陈翔鸥.引起传统财务管理变革的六大因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参考文献:

[1]刘岳华,魏蓉,杨仁良,张根红,李圣,肖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调研分析[J].会计研究,2013,10:5158+97

[2]邱兆学.基于人本财务视角的传统财务管理误区诊断与财务本质属性回归[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09:105109

[3]耿永强.企业柔性财务管理中柔性资本结构方法探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0:283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2]卫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5(1):57-58.

[3]汤炎非,谢达理.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探索[J].经济研究参考,2013(17):71-74.

篇(2)

一、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与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为了生存与发展,将有更多的中企参与国际经营,也有更多的外企走进中国,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税收竞争问题。这些新问题都要求高等财经院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规格要与这一变化相适应。比如,为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强有全局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使国内企业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税收竞争,应该加大了解国际惯例、掌握国际规则的国际税务人才的培养力度等。

(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能力应与之相适应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经济步入了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的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成为我国新时期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高校的税务专业不仅要为社会经济化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提供足够数量的税务专业人才,而且应使培养模式、能力与不断深化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相一致。为此,在专业方向上应该进一步加大适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注意强化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内容等应做新的改革

信息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技术基础。近年来,教育网络、网上课程、教学课件、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税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信息网络丰富了教学内容,放大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也给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内容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手段不能只停留在以往的单一地依靠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拓展渠道,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加快更新,借助于网络资源不断补充完善教学内容。

(四)市场对税务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对税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税务部门对税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减少趋势。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外资企业都迫切需要税务方面的专门人才来处理其涉外税收事务和与其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其它税收事务,进行依法纳税和税收筹划,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同时,社会中介机构对税务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海关、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在办理经济案件中,对精通税收及其相关业务的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増多。市场需求的这一变化,要求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适时地转向,由过去以为国家培养税务干部为主转为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涉税服务、税收筹划人才。

二、本科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人才培养层次的目标定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阶段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生目前己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精英人才的培养则可以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税务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税务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职业岗位目标定位

税务专业恢复之后,由于一些高校在思想观念上还不够成熟,还未能从市场需求角度考虑税务专业的办学思路,将税务专业人才职业主要定位于“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事税务管理和企业、事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以及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职业定位较为广泛,也超越了本科层次的水平。因为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难以满足高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税务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税收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及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根据这一职业定位,税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工商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中介机构、政府或非盈利机构从事纳税事务、税收管理的实际工作。

(三)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目标定位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同时也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即“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一体化人才。依据这一理念,税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必须是在该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专长,具有处理涉税事务、控制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专门能力。因此,税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税务专业人才在复杂的税收环境中从事税收活动应具备的税收理论基础专业知识要求以及税收专业技能。税务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出其专业特点,包括税收原理、中国税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纳税会计、税务、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都应体现在专业课程中。

(四)人才素质能力的目标定位面对税收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税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从整体要求看,本科税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等完善人格,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较强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具有能胜任财税工作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身心健康能全面和谐发展的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备税收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各级税务部门、税务中介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

新形势下,税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进一步优化,应立足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上。新的课程体系可以设计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专业课程和实验教学课的设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体设计上,应重点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每门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多维度上的整合。强调各门课的相互协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在专业课和相关学科课程设置上,体现明显的专业特色和实务性课程的特点,创建一些适应时展的新型课程。专业必修课设置上应本着兼顾理论课和实务课的原则,课程应包括:税收原理、中国税收、税务管理、纳税筹划、国际税收等。专业选修课应突出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可以分为理论类和应用类两大模块,理论类课程的设置更加注意与国际接轨,同时强调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如外国税制课程的设计,应用类课程包括纳税程序实务、税务实务、纳税会计实务、税收征管信息化等。同时,在专题性质课程的设置上应强调前沿性。

(二)创新税务人才培养模式

要以社会需求和人才自身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为原则,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为实现途径,创立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基础厚、口径宽、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音实验室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突出特色,应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教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学习效果考核方式上应有所创新。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论文形式、案例分析报告等,即使采取闭卷考试的课程,也要増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情况等,合理评估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杜绝考核成绩的投机性和偶然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从业务部门选拔具有高学历、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做教师;二是选拔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实践部门脱产实习或挂职锻炼,提高业务能力;三是聘请实际部门富有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做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讲座。

(五)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及技能训练,加强实验室建设

篇(3)

本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在当前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有着较大的影响价值。本文就主要针对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特色展开了探究,并分析了知识管理发展的趋势,进而总结得出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开始出现,这一经济形势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强调的主要观点就是利益竞争创新,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够符合新经济时代的具体要求,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色

1.测量知识本身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人脑的研究属于自然活动的范围,在服务上以及在创新上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实物。所以,知识也就是一种服务的来源,但是其并不是指代的服务自身。经济活动的开展究竟是对服务本身的测量还是对知识的测量,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的测量知识本身就有重叠性的特征。

2.生产单元的线性已改变

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这一经济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换,使得生产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生产者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很多的生产者已经在概念上无法进行类别的划分。

3.原本外部环境的改变依旧持续改变中

过去的经济模式在长期的使用中,也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好的影响,过去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的经济发送站,而如今的知识经济模式则对传统的经济模式不好的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使得环境得以有效的改善,并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管理的趋势

1.重视知识管理的哲学面向

现今的知识管理多数存在于期刊书籍的管理中,而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报道却并不一致,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统一,由于管理所发挥作用的不同,使得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也不相同,由于个人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认识,使得知识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一般而言,可以将管理哲学作为知识管理探讨的基础,这样比较容易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窥探以及掌控。知识管理强调的重点内容就是创新,但是知识管理也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创新无法顺利的开展。针对不同的组织来说,由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操纵的不一致,使得知识管理在广泛实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因此,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广泛实行的时候,就要求组织成员能够明确了解到创新环境的需求,深入了解哲学,依据哲学就可以将一些繁杂的问题进一步理清。

2.强调创新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建立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应该逐渐向着强调创新价值和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前提下,注重对价值实施创造,将能力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充分的体现出组织的价值,根据相应的结果来判定个人的价值。相关的文献中也指出了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激励特征就是使得能力产生的关键,就本质上来说,能力与资源价值都是不可测量的数值。由于能力与资源价值均具有不可测量性,那么如果一个公司要凸显其能力,将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那么针对公司所具有的能力进行提升,大力支持资源的转换,就可以使得组织中存在的一些本质上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人力资源核心可以与人力单位产量保持一致,并且使得组织更加具有创新性。组织将能力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会重点强调技术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所以,只有充分的发挥出组织的能力,有效的实施创新,并重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就能够使得组织实现高效的发展。

3.确立中阶主管的组织地位

知识管理所强调的主观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相关的组织中,需要对创新管理的职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落实,使得中介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管理的职能。而知识管理的这一发展趋势则有效的证明了知识管理融合哲学的重要性,在对组织理论结构进行强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进行反省工作,确保中阶主管组织所占的地位。知识管理重视创新价值的体现,而推动创新得以开展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知识漩涡。在组织中,知识管理主要是靠中阶管理者进行管理。就相关的人员所提出的观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中阶管理方式相较于过去的管理模式来说,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自下而上的管理。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国际探讨的主要问题。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的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组织结构都实现了有效的转变,而就以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策略,同时也需要依据不同的员工自身特色和文化差异来进行管理方案的构建。就以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个人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其主要构建于对组织层次之上。组织层次的界定,可以被看做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观构架。由此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所占的地位逐渐提高,并渐渐的发展为主流趋势。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更好的凸显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国家的文化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认可。

2.对于多元化管理的反思

在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念头也逐渐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就衍生出了多元化管理。这种多元化管理是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到今天,都原发的发展潜能则需要进一步的由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挖掘,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在多元化管理的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可以被理解为:在工作多元化的基础上,有效的对组织进行转变。通常来说,以大的层面来说,多元化主要是通过中下阶层来进行体现。而就小层面来讲,多元化则多体现于少数群体以及种族阶层中。上级对下级有着一定的管理落差,多元化管理使得女性群体与少数群体在管理上不具备突出性。多元化管理中,以弱势群体为主导,而其所造成的优点一方面帮助组织厘清、保护、探究与转变价值和实务,并且促进组织绩效;另一方面则培育帮助增进公共利益。

3.管理哲学与人文精神反思

目前与知识经济相关的若干科技业,大都以代工(OEM)为主,若无法研发、创新,则我国的知识经济依旧依附在美国的价值底下,代工是无奈甚至是长期科技发展的麻药,专利数量是假象而非科技实力,较之加州硅谷的技术高门坎进入障碍与创新能力,目前仍居劣势,发展若要稳固与持续,恐怕仍须回归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而学术研究伦理的建立亦为根本之道,扭转社会风气与提升研究水平,知识分子将任重而道远!犹有甚者,网络上的活动一旦普及,并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后,新经济与新社会也随之成形;但生活的考验与人文的变迁才开始运作,统合趋势与人文抗争并存的辩证逻辑,将是新社会演进的路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凸显,该经济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下,知识管理更加强调追寻,更加注重创新,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注重对竞争模式的创建,实现思维的无国界交流,就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着人文精神转变,是人类生存本质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孟宪平.以人为本:改革的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吕福新.新经济时代对企业家的挑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3]彭雅.论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价值观的变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1).

[4](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MeinolfDierkes)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本刊总目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2).

[6]潘连乡,叶传财,韦凯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02)

本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经济管理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管理型人才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运用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来管理企业,可以大大地减少企业项目投资的盲目性,因此经济管理人才也日益受到企业的热捧。高校作为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基础深厚和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必须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采取创新性的改革策略。文章简要介绍了高校经济管理教学的主要特点,具体指出了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所采取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经济管理教学;特点;存在问题;改革策略

济管理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当前市场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与理论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对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目前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以真正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经济时展需要,具有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综合性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一、高校教育特点以及经济管理教学的特点

高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社会所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的就是培养出具备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校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本科教育与传统的高中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别,高中教育注重基础性知识教学,教学课时和教学科目都比较固定;本科教育的教学课程数量居多但学习时间较少,学习内容更加宽泛和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第二,高中教育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应试能力考核,而本科教育则更加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经济管理教学的特点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针对性。经济管理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的经济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要求,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具体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对比所学的经济原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参与性。高校的经济管理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注重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和观点加以分析,在相互的讨论过程中开拓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实践性。经济管理教学旨在培养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性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别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验操作,同时也特别注重学生在毕业后对经济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学生管理经验的积累。

二、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在实际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会进行处理。但是目前高校的经济管理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高校目前的经济管理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存在课程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会采取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由于过分放大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容易降低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学习兴趣。很多经济管理的任课教师对学科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科学,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容易忽略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比较少,从而导致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2.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实践基地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应用性比较强,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配套教学硬件设施和实践基地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硬件设施配备和实践基地建设严重不足。在经济管理课程上需要针对教学案例播放某些视频,但是由于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多媒体设备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加直观和形象地了解到教学内容。此外,很多高校仍然存在着教育实践基地发展滞后的问题。由于学生会在经济管理的实际课堂中学到如市场营销、生产运作以及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在实践中真正地加以演练,那么学生就很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由于学生实习的地点多为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等经济相关单位,而专业所涉及的岗位也包含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比较核心的部门,因此多半不愿接收在校大学生的实习,因此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和实践基地缺乏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实践性教学程度重视不足。很多高校由于受到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育经费不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上还没有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实践性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首先,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收获较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上的很多实践课程都停留在了形式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其次,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理论加上实践举例的方式,缺乏一些实践环节的安排,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经济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不经过实践平台上的操作练习,是根本无法累积到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战经验的,如果学生不能够自己操作所学的理论知识,那么一旦学生遇到了实际问题就会出现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最后,经济管理所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宽泛,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行业领域相关知识非常多,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过多地关注了书本教材上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对实际前沿的实践理论脉络无法从整体上清晰地把握,因此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三、高校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经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结合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本身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教学改革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

1.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要想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将实际的课程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将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来。首先,一定要对整个经济管理专业进行合理化的归类和划分,准确定位经济管理的专业特点,包括其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其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育的意义并能够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优势,真正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充分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分阶段性地开展教学,并灵活而及时地进行教学时间上的安排和调整,突出环节中的重点。最后,课程本身要有一套科学而完整的考核标准,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考核成绩中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程度和真实的评估情况,以便日后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

2.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由于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长期得不到重视,而实践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可以利用模拟教学的形式,如运用ERP沙盘模拟形式开展经济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机会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其次,安排学生到社会企业的实习,制定系统的实习指导方案,包括常见问题解决办法等。还可以鼓励广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经济管理的真实理解,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建立多种模式并用的实践教育平台,鼓励学生运用自身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推进创业实践。通过高校、政府以及企业等三方面的协调管理,搭建完善的创业平台,可以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最后,还可以依托于一些课外科技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技能,利用一些如竞赛等渠道有效地提高实践效果,如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班、创业研讨会、创业俱乐部等,还可以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举办一些挑战赛,如电子商务大赛、商务公关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物流设计大赛、股市期货模拟大赛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操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相较一些如土木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性比较突出的专业而言,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性不是很强,但是其实际的覆盖范围相对比较广泛,毕业生在毕业后的择业方向更是多样,因此对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实际的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并且要注重整个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全面,要适当地进行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法的介绍,要让学生能够脱离书本上的纯理论知识,多了解一些社会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背景知识。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特别是要结合当前最新的发展形势,介绍一些经济管理理论的新情况,如增加一些对大型复杂项目管理理论的讲解,最好是能够借助一些真实性的案例,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管理性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广泛从事于财政、税收、金融、贸易等经济部门,也会有很多人在大中小企业担任经济相关的管理工作,因而其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某些不足的地方,因此需要在相关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革性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平.经济管理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180

[2]欧阳胜.基于微信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践论[J].信息化建设,2015,05:75-76

[3]刘芳.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0:187-188

[4]欧阳胜.高校电子商务在线教学设计的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377-378

[5]林云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4,09:108-110

篇(4)

分析了战略管理与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相互关系,以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为例,通过总结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指导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明确项目战略管理是提升示范校项目管理能力,提高项目建设水平的可行路径,最后提出中职学校实施项目战略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战略管理;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连续启动并实施了国家、省市两级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在完成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基础上,于2014年6月启动了《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与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即天津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校项目”)。学校认真总结国家级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建设经验,根据本次建设项目特点,尝试应用战略管理理论指导项目建设全过程,高水平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本文将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系统总结学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战略管理指导示范校项目概述

战略管理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一词是1972年由美国战略管理鼻祖伊戈尔•安索夫在其论文《战略管理思想》中首次提出的,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一书在当时管理界带来巨大影响,并逐渐在企业界、经济界的管理实践中推行应用起来。“战略管理”泛指企业或社会组织根据其使命或任务,结合其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确定战略目标,同时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进行系统的谋划和行动设计,并组织内部力量加以实施和进行过程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由于战略管理理论具有很好适用性和实效性,该理论随时展产生了多种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并广泛应用于管理实践。

(一)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1.战略管理内涵

从战略管理操作层面来讲,战略管理就是企业或社会组织为完成设立的远景目标,把它作为一个包括战略分析、规划、实施、评估和控制等过程在内的整体加以管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化管理流程。战略管理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系统性、竞争性六大主要特征。

2.战略管理基本路径

战略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战略管理基本路径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保障等四个重要环节。它是实现战略管理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正确处理各环节间辩证关系决定着战略管理的最终成败。其中,战略分析是战略管理的基础,它决定了战略规划制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灵魂,它完成了建设蓝图的绘制,形成人们共同努力追求的愿景;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把战略规划具体实现的工作过程,它决定了战略目标能否有效实现;战略保障是战略管理的支撑,是战略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它保障了战略目标的如期达成。战略管理的过程就是各战略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成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表明,战略规划固然重要,战略实施同样重要。一个良好的战略规划是战略成功的前提,有效的战略实施才是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

(二)示范校建设项目概况

天津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是“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围绕本市优势产业发展和重点发展领域,调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服务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的重点建设项目。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围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服务于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十三五”发展建设夯实基础”的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从2014年6月开始启动示范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分两个部分同时进行。第一部分建设期从2014年6月—2015年12月,项目资金总额342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提升与专业布局调整”“四大重点专业建设”“学生管理与德育”“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项目于2015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已圆满完成市教委项目验收。第二部分是学校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2015年9月在原项目基础上增补的“学生宿舍加固及消防改造项目”,获追加建设资金900万元,已于2016年4月底开工建设,2016年9月完工交付使用。至此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全部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极大改善,示范校建设成果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学生及家长充分肯定,为学校“十三五”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战略管理在示范校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1.战略管理是指导学校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的有益尝试

示范校项目建设时间长、投资金额大、建设内容涉及学校工作方方面面,要把每一个看似独立的子项目系统集约成为一个服务于学校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就需要有一个宏观而又思路清晰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作引领,有一个“从解决局部、短期问题的战术管理层面升华成实现宏观、长远目标的战略管理层面”的过程作支撑。项目建设过程不单单是完成既定建设任务的过程,更是学校管理更新理念、走向科学化管理,带领全体教工共同走向一个美好目标和愿景的过程。

2.战略管理是指导项目建设实践工作的有效工具

学校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分阶段开展工作。在认真分析天津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区域经济重点发展产业、学生求学需求和外部市场竞争形势等学校外部生存发展环境的同时,结合自身存在的优势与短板、发展需要与局部瓶颈等内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客观分析、综合判断,通过群策群力制定学校项目建设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使每个教工都知道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通过全面动员、目标分解、组织设置、机制建立、资源配置、制度保证、情况反馈、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系统化战略管理手段,使战略规划转变为具体的战略实施行动,有效地组织实施。

3.战略管理是指导项目建设过程规范有序的重要手段

学校现代化管理时代是战略管理、执行管理的时代,规范严谨的项目建设工作程序是做好项目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遵循战略管理基本路径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保证,是确保项目建设在合法合规、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基于战略管理的示范校项目建设例析

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是一种有别于企业完全自主管理的特殊管理主体,这种特殊性主要由表现在项目战略规划要在中职教育宏观发展要求和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所辖范围内进行。为此,学校在制定项目战略管理框架之前,认真学习领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天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天津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相关文件,深入分析学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项目战略管理框架,遵循项目战略管理四大重要环节制定项目建设方案,确保项目建设在符合政策要求的范围内按项目战略管理路径有效实施。

(一)项目战略分析

项目战略分析是指在制定项目战略规划之前,对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可持续发展需求做出的客观分析,是确定项目建设目标,确保项目建设科学性、可行性的第一步。既要眼睛向外看宏观政策和市场格局的变化,更要眼睛向内、结合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分析学校项目建设基础和需求。

1.学校外部环境条件

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天津市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职教育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优化中职教育环境,为我市中职教育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中职教育要自觉服务于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瞄准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加速专业开发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支持天津市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天津市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教育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能力和教育质量,努力办成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2.学校内部建设基础

第一轻工业学校建于1958年,办学时间较长,教学积淀深厚,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13年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办学理念、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在重点专业建设上,围绕天津市支柱产业优先建设现代制造业专业群,完成了机械机电、电气控制和食品生物三大类三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专业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学校依托行业企业办学,突出专业特色,聘请食品行业焙烤大师入校讲学,通过创建“大师工作室”引领专业发展,凸显了职业教育特色,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通过国家示范3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对学校其他三大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了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学校主要在红桥区、河北区两个校区办学,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学校专业布局混乱,六大类15个专业随历史形成分散在两校区,专业建设缺乏系统性。二是校区育人功能设计缺乏整体性,勤俭道校区校舍安全隐患亟待解决,两校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三是专业建设与发展不均衡,特色专业建设亟待加强。四是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单一,校企深度合作有待加强。五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六是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亟待加强等。通过对学校内外部环境优势、劣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战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战略规划方案也逐渐清晰。

(二)项目战略规划

项目战略规划是在项目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内容的系统谋划和方案制定,是项目建设方案的核心,对项目建设成败起关键作用。

1.建设思路

本次项目建设尝试并坚持用战略管理理论指导实践,遵循项目战略管理基本路径,以项目战略规划的建设内容为核心,落实具体战略实施步骤,确保战略保障措施及时到位,有效推动整体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2.建设目标

学校拟通过本项目建设“实现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服务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十三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的总体目标。项目战略规划将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确定建设内容。

3.建设内容

按照天津市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要求,围绕学校本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从六个方面科学规划、系统制定项目战略规划,涵盖6个一级项目、13个二级项目和98八个具体建设内容。在项目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学校统筹考虑各级项目中建设内容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共同构建一个以“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核心的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例如,在汽车维修、物联网、电子商务和美术设计等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校内视频公开课”建设,并实现校内网上运行,在丰富专业课教学形式和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和电子商务专业“引企入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不仅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让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市场,为培养和造就满足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丰富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社会服务的能力;校园环境改造提升在消除校舍安全隐患,丰富校园教育功能,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愉悦了教师和学生身心,激发了学生爱校护校的意识,营造出积极健康、文明绿色的学习生活氛围,大大地提升了学校环境育人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双师型”和“信息化能力提升”展开,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综合素质需要,更激发了教师自尊自强、必学争先的干劲,在教师中形成了主动参与、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项目战略实施

项目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项目战略实施以下四个部分。

1.管理机制建设

组建学校项目分级管理责任体系,为项目建设提供人力支撑。校长对示范校项目战略管理负总责,负责组织项目战略分析与规划,督导与检查项目战略规划实施,参与项目建设成果评价;副校长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战略规划,按职务分工对口管理相应子项目建设内容;中层干部在分管副校长带领下具体组织部门教师共同完成建设内容,并定期接受督导检查和建设内容验收。

2.过程管理驱动

加强项目战略实施的过程性管理,建立自下而上的三级驱动项目建设督导检查制度。一级是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定期检查各级项目建设内容完成进度和建设成效;建立部门间协商交流机制,协调项目建设中工作交叉环节;及时收集并向校长反馈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校准确了解并控制项目建设进度,适时适度调整完善项目战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确保整体建设目标如期实现。二级是子项目分管副校长负责规范并指导所辖建设项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进度,定期在校长办公会上通报建设情况,反馈发现问题。三级是学校领导班子定期总结研究项目建设情况,针对出现问题及时拿出解决方案并请专家参与论证,尽快确定调整规划方案。

3.应急事件处理

学校对于在项目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因客观条件或形势要求变化,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要有心理准备并积极稳妥加以处理。要充分发挥项目建设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作用,及时向专家通报项目建设情况并就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征询解决意见,同时在充分论证项目战略规划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基础上,要认真履行项目建设内容变更或新增审批程序,确保项目建设成果的实效性和项目建设程序的规范性。

4.分期成果考核

为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保质保量推进,学校建立项目建设定期督导检查评价反馈机制。由学校示范校项目战略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项目建设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并授权项目建设办公室结合每月项目建设督导检查结果进行分季度总结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学校学期和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实行绩效考核,切实起到督促与激励作用,确保示范校建设项目按项目战略规划如期完成。

(四)项目战略保障

项目战略保障是项目战略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由学校领导班子全体组成的示范校建设项目战略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监督指导;成立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管理、推进、协调和反馈工作;成立由高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组建的示范校建设项目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对项目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建议并指导建设实施;成立由财务、纪检等部门组建的示范校建设项目督查工作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保证项目建设运行程序和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2.资金保障

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资金投入3420万元,后追加新增学生宿舍楼加固改造项目建设资金900万元,合计4320万元。其中,天津市财政拨款3300万元,主管单位及学校自筹1020万元。学校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并落实项目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编制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和落实方案;积极争取主管单位财政支持,保证项目资金全额如期到位;监控项目资金规范合理和建设效果评价。

3.制度保障

为确保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方案按计划有效、规范实施,按照市财政、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设备采购管理办法》《一轻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文件,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有效地做好项目建设,为项目战略管理全面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战略管理应用于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启示

(一)领导的治校理念与战略规划要高度匹配

作为项目战略管理主体的校长对项目战略规划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如果校长将治校理念与战略规划密切结合,把握项目全面建设的逻辑起点,充分调动人力和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制定并实施项目战略规划,就能达成项目预期建设目标,有效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单独成立战略规划制定小组,没有充分吸收和发展校长的治校理念就制定战略规划,则在项目战略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协调性矛盾,影响项目建设效果。因此,项目战略规划的制定既要体现学校领导班子的核心意志,也要注意吸纳校长的治校理念,并争取最广泛教工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战略规划的宏伟蓝图。

(二)战略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督导检查至关重要

人们往往在项目战略管理中只注重战略规划的制定而忽视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督导检查,直到临近项目验收期才突击完成项目建设内容,最终影响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战略管理过程中实施督导检查要坚持及时性、合作性和反馈调整原则。实践证明,项目战略管理中的过程性督导检查是高质量完成项目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

(三)正确处理好项目战略规划与调整或增补项目的关系

一经审批通过的项目战略规划就具有了严肃性,原则上不予修改。但在项目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因外部客观条件变化或工作重心调整,需要对原有项目建设内容进行调整或增补,此时一定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遵循兼容性原则,即确保调整或增补项目与项目战略规划建设思路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增补项目与项目战略规划建设项目具有同根性,可以将调整或追加项目并归为项目战略规划建设项目的下属项目,集中人力和资源优势,提高或保证项目的高品质完成。

总之,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职学校通过项目建设加速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进一步开放教育管理思想,通过项目建设探索学校未来战略管理发展之路,是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

作者:褚建伟 单位: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12-19.

[2]刘经南.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战略与管理特色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3):18-21.

[3]刘志峰.职业院校战略管理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14.

[4]王华,张向力,尹玉玲.高职院校战略管理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70-71.

[5]韩骅.校长与教育家:治校理念与治校权[J].高等教育研究,2002(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