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3: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暑急救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范围与依据
1、范围
本预案针对在建工程可能出现的中暑事件,适用于工程项目部的所有人员。
2、依据
依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等制定。
3、事件发生的条件及严重程度
3.1 事件发生的条件
在工程项目暑期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在高温炎热环境中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发生中暑事件。
3.2事件的严重程度
中暑事件属工程施工的二级事件,一旦发生,报应急总指挥批准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应急救援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自救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以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原则。
3、任何个人都有义务参加或者配合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救援体系
1、应急组织体系
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架图【略】
2、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2.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 总工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各队(班组)负责人及司机等人组成
2.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2.1所有施工现场操作和协调,包括与指挥中心的协调。
2.2.2 现场事故评估。
2.2.3 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2.2.4 控制紧急情况和应急专项资金的落实。
2.2.5 做好与各公共救援部门的联系,及对外信息的。
3、应急工作小组及职责
3.1 现场伤员营救组的职能与职责
3.1.1现场进行中暑人员必要的急救及做好其他人员的保护措施;
3.2 保卫疏导组的职能和职责
3.2.1 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
3.2.2疏散场区内外人员撤出危险地带。
3.3 后勤供应组的职能及职责
3.3.1 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3.3.2提供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防护;
3.3.3 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3.3.4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并及时输送后勤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四、联络方式
1、应急救援有关电话:
项 目 部: 电话***********
医疗急救中心:电话***********
**市(县)人民医院: 电话***********
2、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五、预防措施
1、暑期施工必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采用上午早上班、早下班,下午晚上班、晚下班的方法,避开中午炎热高温时段。让施工人员尽量不要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不间断作业,根据条件在作业场所增设遮荫设施。
2、施工现场设休息棚、饮水点,保证茶水供应,安排人员将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品送到作业现场。
3、及时发放防暑降温药品。
4、高温时段发现有身体感觉不适的作业职、民工,及时按防暑降温知识急救方法治理或请医生诊治。
5、食堂暑期必须采购符合卫生标准的新鲜蔬菜、食品,严禁购买和食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饮料。
六、处置措施
当有人员发生中暑时,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需要时拨打电话请求救助。(急救中心电话:120,市(县)人民医院电话:***********)。
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对中暑人员进行如下救助措施:
1、立即将患者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休息。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患者的衣服,如果衣服己经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净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空调,以尽快散热。并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
3、尽快用物理方法降温,使体温下降到38度以下。
4、如果患者意识清醒,或者经过降温外理后意识清醒,可以给患者服用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食物或饮料,还可以服用霍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昏迷者可针刺人中、十宣穴等人体穴位,严重患者须迅速送往医院进行处理。临床上中医刮痧、拔罐和“抓筋”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各项目部现场一旦发生职、民工中暑,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要将具体情况上报项目部相关部门,以便采取妥善措施。现场不能盲目施救,除上述基本的救助外,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就医条件,果断采取急救措施。要索取施工所在地途径最近医院的值班电话。应急组长不在,由副组长负责,发现作业职工中暑或食物中毒时可采取非常措施和有效办法,尽量防止事态扩大。
七、应急物资配置
本专项应急预案配置的物资、装备有:急救药箱一个(内配人丹、十滴水、风油精、霍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降温药品),担架一副。存放安全监察部,管理责任人:***,联系电话:***********。应急车辆:车辆一辆。停放于项目部办公区院内,车辆管理责任人:***,联系电话:***********。
八、防暑降温知识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2、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4、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中暑以后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如
如何防止中暑: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1点至15点时在烈日工作,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上班,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应备的药物:
霍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暑症片等,这些都有降暑解毒之功效。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以及用、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的作用。须注意的是霍香正气水与十滴水两种药须分开,不能冒然替用。前者主要擅长治疗夏季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治疗范围较广泛。既可治疗夏秋各种感冒及肠胃炎等,亦可用于中暑引起的胃肠不适。而十滴水仅用于中暑症,即暑热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一药主治风寒湿之邪所致疾病,一药主治暑热湿之邪所致疾病,两者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应对症选用,不可冒然替用。
自制豆浆:
夏季良饮是热茶,豆浆解暑又降火,介绍一种自制豆浆:百合莲子浆。用料:百合10克,莲子肉10克,银耳10克,绿豆45克, 冰糖或蜂蜜适量。制法:将百合干和莲子用温水泡至发软,将银耳发开,洗净摘成小朵,将绿豆浸泡充分,与百合、莲子、银耳清洗干净,一起放入豆浆机。十几分钟后百合莲子豆浆就做好了,然后根据个人喜好加糖或蜂蜜。
防暑保健措施:
(1)对暑期出勤工作的生产人员提供必要的含盐或含酸饮料;
Q1:为什么秋后还会发生中暑?
A1:立秋后高温还可能延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蓄积过多,引起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产生一系列中暑症状。
Q2:中暑后有哪些症状表现?
A2: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
Q3:中暑分为几类?
A3: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以出现混合型。重症中暑可导致死亡。
Q4:重症中暑有哪些表现?
A4:热射病主要表现为:因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产生高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盐,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好发于四肢肌肉,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Q5:一旦发生中暑该如何急救?
A5:出现中暑症状时,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
2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3如果体温升高,可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的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
4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院救治。
Q6:预防中暑的有效办法有哪些?
A6: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
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经常处于空调环境中,每天应抽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
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孕产妇、婴幼儿等人群,在高温天气尽可能减少外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Q7:天气凉快,宝宝还要防中暑吗?
A7:如果家中有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虽然夏天过后天气逐渐凉快,但依然要预防宝宝中暑,尤其是冬春季,由于过度包裹,宝宝也会中暑,不过冬春中暑更准确地叫法是婴儿捂热综合征。
Q8:什么是婴儿捂热综合征?
A8: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是指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引起的一种急症。
Q9:婴儿捂热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和危害?
A9:出现捂热综合征的婴儿往往会出现大汗淋漓、高热、面色苍白或灰白,继而呼吸加快、口唇发绀。如果不及时处理,患儿很快会神志不清、双眼凝视、四肢僵直,并发抽搐,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昏迷、持续抽搐等症状。
出现捂热综合征的婴儿,严重者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婴儿会很快休克,甚至死亡。侥幸存活的患儿,也可能遗留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聋哑、癫痫等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
Q10:如何防治婴儿捂热综合征?
A10:一旦发现婴儿患病,降温退热是急救的基本措施。
1立即让患儿离开热环境,移至空气新鲜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迅速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浴等;
2切勿擅自使用发汗药物,以免出汗过多加重虚脱;
3在降温过程中,患儿可能还会大量出汗,可用干毛巾随时擦拭;
高温、高湿、无风是主因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是人体在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机体散热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在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或环境中,中暑的病人会明显增多。中暑还与空气湿度有关,如果湿度过大,即使气温不到35℃,也会发生中暑。所以,夏天人们不要在太阳底下暴晒,并采取科学的防暑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即使呆在空调房间里也会中暑,这可能与房间不通风并频繁出入空调房间有关。
中暑可分为三类――
当心致命性中暑:热射病
中暑可分为三类。
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其次是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还伴有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轻度中暑者经过治疗后,一般在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第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等症状,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暑天还须当心一种致命性中暑――热射病,与普通中暑相比,热射病多发生于干热的天气。虽然因热射病而导致的死亡是极端病例,但近年来热射病的发生几率确实升高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热射病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送医治疗。此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哮喘、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呼吸衰竭等。热射病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人体器官在正常的温度下才能够正常运转,这与体内各种酶的生物活性及机体代谢有关,过高的体温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工作环境不良,进而引发器官衰竭,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夏季高温天气,老年人和户外工作者是热射病的高发人群。
中暑急救记住“四字诀”――
搬、擦、服、掐
当身边有人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尽快用“四字诀”进行救治。
1.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解开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并用扇子或电扇为其扇风。
2.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为患者擦身,也可将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放在患者的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以帮助患者散热。
3.服。及时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每年一到夏季,溺水、中暑、虫蛇咬伤、烧烫伤等意外伤害屡见不鲜,有人甚至因此失去宝贵的生命。防患于未然是关键,但意外伤害难免发生的,一旦发生正确及时的救护,则是减少伤害、挽救生命的重要举措。
溺水急救:心肺复苏是关键
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往往表现为口唇青紫、神志不清,此时应将其放在坚实的地面上,将溺水者的头偏向一侧,便于进入体内的水从口鼻中顺位流出,并迅速清除口腔、鼻咽部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
过去,民间急救溺水者时,往往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先压挤腹部进行控水,这种做法目前认为是错误的。因为在溺水的最初数分钟内,伤者的喉头痉挛导致声门关闭,水不会经过咽喉部进到肺内。也就是说此时肺内并没有什么水。如果因为控水反而会耽误了及早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降低了抢救的成功率。
施救人员应迅速判断伤者的意识反应和呼吸,如果已经没有任何反应,没有呼吸,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术中,胸外心脏按压的准确位置应该是两连线的中间点,而非左侧心脏处,如果实施不准确可能会压断肋骨,甚至可能戳穿肺部,引起更大伤害。心脏按压的方法是一只手的掌根放在伤者胸骨和两连线的交点上,紧贴伤者胸壁,另一只手重叠在第一只手上,以身体的重力垂直按压,使伤者胸廓下陷4~5厘米,按压频率约每分钟100次。一般来说,心脏按压3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式吹2次气。
烫伤急救四字诀:冲脱盖送
在各类烧烫伤中,以热液烫伤最为常见。发生热液烫伤后,一般采取“冲脱盖送”的处理方式。
一冲将烧烫伤的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轻轻冲或浸泡10—30分钟。冷水可将烧烫伤部位的余热迅速散去,以降低对深部组织的伤害。如果疼痛持续较重,可延长冲浸的时间,如果没有冷水,可用无害冷液体代替。一般的自来水中细菌含量很少,可应急使用。如果没有自来水,井水河水也可。
二脱在充分的冲洗或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千万不要强行剥去衣物,以免弄破水泡。因为水泡表皮在烧烫伤早期有保护创面的作用,能够减轻疼痛,减少渗出。由于烧伤后,该部位及邻近部位会肿胀,要在伤处尚未肿胀前把戒指、手表、皮带、鞋子或其他紧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体肿胀后无法去除而造成血运不畅,出现更严重的损伤。
三盖用干净的床单或纱布覆盖。盖前可在创面上涂抹湿润烧伤膏(厚度薄于1毫米)、烧烫伤膏等。但注意不要在伤部涂抹醋、酱油、食油、牙膏、肥皂、草灰等,以避免污染创面,为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四送立即送往正规的医院诊治。除面积较小的烧伤可以自行处理外,其他情况最好尽快送往附近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中署急救四字诀:搬擦服掐
中暑早期如能及时救治,很快就会恢复。比如出现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体温不超过37.5°C,这是中暑前期的表现,要引起警惕;而轻度中暑,则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如果中暑特别严重,则表现为高热、神志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猝死。当身边人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尽快用“四字诀”进行救治。
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解开其衣领裤带,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服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应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即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患者时,可用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毒虫咬伤急救攻略
夏日正是各种毒虫的活跃期。人们衣衫单薄,去野外游玩或探险时,万一不慎被蜈蚣、蝎子、蜜蜂、黄蜂、毒蛇等咬伤,可采用下列方法急救。
蜈蚣咬伤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可立即用5%~10%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如在野外可用鲜蒲公英或鱼腥草嚼碎或捣烂后外敷伤口。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
蝎子蜇伤若四肢被蜇伤,要用鞋带、布条等绑扎伤口近心端肢体,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拔出毒钩,将明矾研碎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伤口上,必要时请医生切开伤口,抽取毒汁。被蜇伤的患者应多喝开水,以利毒液尽早排出。
黄蜂蜇伤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用酸性液体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部并口服蛇药解毒,可止痛消肿。黄蜂毒性较大,蜂毒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经急救后,应及早送医院,以防意外。
毒蛇咬伤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蛇毒一般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1.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黏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出体外。
2.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3.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4.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或“++”形,使毒液流出,也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出毒液。切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5.药物治疗。常用的有上海蛇药、南通蛇药等,还可选用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叶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内服及外敷。激素、利尿剂及支持疗法有辅助疗效。
食物中毒急救:催吐、导泻、解毒
赤日炎炎的夏季,瓜果、肉类及海鲜产品等易发生腐败变质,故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如果家中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时,首先立即大量饮水,对毒素进行稀释。此外,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催吐如果进食后2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可使用催吐的方法。①最快最简便的方法,是病人自己用中指、食指刺激咽后壁,促使发生呕吐。或用鹅毛,或用扎上棉花的筷子等刺激咽后壁,引发呕吐,直至呕吐物呈苦味黏液为止。②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稀释,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水冲服。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变质污染的食物时间较长,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对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关键词:南充市;居民;急救知识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居民掌握一定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在医护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有效的利用“黄金四分钟”抢救患者可效的减少致畸,致残,致亡率。生命系于千发,第一时间为伤病者提供有效救护就是我们自己。赢得时间意味着留住生命,为解南充市不同人群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寻求普及南充市居民现场急救知识的有效途径,为开展居民急救宣传教育提出建议,提高公众的应急能力。于2012年10至2013年4月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于2012年10月12日至2012年10月25日分别在白塔公园,白湖公园,模范街,文化路,涪江路5个方向对南充市762名居民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年龄在14岁—65岁之间。共收回问卷747张,废卷15张,回收率为98%。被调查者中女性363人占总人数的48.6%,男性384人占总人数的51.4%。14—20岁195人占总人数的26.1%,21—30岁297人占总人数的39.8%,31—40岁102人占总人数的13.7%,41—50岁75人占总人数的10.0%,51—60岁60人占总人数的8.0%,61—65岁18人占总人数的2.4%。学生264人占总人数的35.3%,自由职业者162人占总人数21.7%,教师48人占总人数的6.4%,职员51人占总人数的6.8%,医务相关工作者27人占总人数的3.6%,其它126人占总人数的16.9%。(其它为务农,个体,工人,服务类)
(二)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抽取南充市14—65岁居民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
二、结果
(一)急救基本知识
1、居民对基本急救措施如检查脉搏,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的掌握偏低。尤其是对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专业知识要求高的急救措施掌握度特别低。详见表1.
2、居民对常见急救知识的掌握较低。其中对中暑,燃气泄露与中毒的急救方法掌握较为乐观。对流鼻血,低血糖的急救方法掌握低。详见表2.
(二)分析与对策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南充市居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度偏低,不容乐观。居民掌握的急救知识甚少,难以应对生活中突发的急症。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3.3%的居民身边存在着因急救措施不到位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情况,由此可见宣传普及急救知识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南充市居民对人工呼吸、检查脉搏、胸外心脏按压、心脏复苏的掌握偏低,特别是胸外心脏按压和心肺复苏极低。对基础急救知识如中暑,燃气泄露与中毒,发热、猫狗咬伤的掌握情况较为乐观;对流鼻血、哮喘、冠心病的掌握偏低。在生活中,居民总是应用一些自认为合理,代代积累下来的土办法,殊不知这些是不科学的更是盲目的,使病情更加严重。若居民能够有效的利用“黄金4分钟”在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采取有效地救治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致残、致畸、致亡率。其中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据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家庭常备急救物品与药品不全面。特别是无菌纱布、生理盐水、血压计、止泻药的具备很缺乏。结果显示居民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书本和生活经验获得。为普急救知识提高居民的应急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能够充分的激发市民们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能有效的利用我们身边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乡镇卫生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职能。不论文化程度的高低、年龄的大小居民均能够参与。
2、免费专业培训 因无经济的压力居民会踊跃的参与其中,且经过培训居民能够获得较为专业的急救知识。可分地区选取一部分进行培训,然后再由此部分人向周围的人传授急救知识。
3、建立有关急救知识的报刊专栏 在每个村、每个社区建立有关急救知识的展览墙。此办法不需消耗过多的财力物力但能后有效方便的使人们获得急救知识。
参考文献:
[1] 李树林,刘保持,李莉.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2] 上海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救护手册[M].上海:上海大学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 郑霄阳.生活急救妙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
[4] 潘义民,李春盛.常见急症的家庭救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0.
[5] 张军根,王红.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0).
[6] 王坤,刘兰秋,王亚乐.试论公众现场急救[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报).2008(00).
近日连续高温天气给项目在建工程带来新“烤”验,项目持续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改善施工环境,给奋战在高温烈日下的一线员工送去防暑降温药品、绿豆汤、老冰棍等物资。为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项目部将持续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安全防范措施,及时高温天气信息到各作业班组。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对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环境作业的人员调整作业岗位;二是合理制定、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三是做好防止高温中暑应急准备工作。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高温防护和中暑急救宣传教育,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加强高温天气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原材料的存放管理,严禁各种原材料外露暴晒,确保夏季高温季节施工安全、质量可控。
通过开展“为一线工友送清凉”活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了实处,向不畏酷暑、一如既往坚守工作岗位的一线员工致敬,极大鼓舞了一线员工的工作士气。截至目前,本项目所有在建工程都在安全、快速推进。
2、一旦中暑后,最终要的是先把晕倒的人赶紧搬离炎热地带,最好是搬到树荫下或者是通风干爽凉快的地方,但是尽量不要直接搬到空调房,然后让患者平躺,解开衣服,如果衣服湿透了,那么要及时的更换。
3、安顿好后,给患者的头部放一条冷的毛巾,然后用湿毛巾擦拭全身,同时用扇子或者小风扇进行物理的降温。
4、除了给患者降温,与此同时应该注意要给患者进行一定量的补水。
5、要密切观察晕倒的患者是否存在呼吸的异常,如果呼吸停止,那么要及时的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