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师教学

高校教师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3 03:35: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教师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教师教学

篇(1)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终身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是“人们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培养的总和”,涵盖“教育的一切方面”。我国20世纪末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面建成我国终身教育发展体系。这不仅为高校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广大高校教师要顺应学习化社会建设的潮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坚持终身接受教育,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以此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将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文章从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谈起,结合自身经验对影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期对广大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所助益。

一、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终身教育理念是由保罗•朗格让于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并非是存在于人类某个成长阶段的特定学习行为,而是贯穿人一生的、经常性的知识与技能获取活动。高校教师作为整个社会教育的中坚力量,理应成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典范,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一,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求。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高校陆续扩大招生规模,高等院校毛入学率从最初的不足10%迅速提升到将近40%,基本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高等院校的生源属性、招生规模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不断满足大众知识与技能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应对学生多层次化带来的挑战。可以说,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是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第二,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课堂、网络公开课、网络资源共享、手机学习终端等教学新手段层出不穷,高科技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最高层级,应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适应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和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这对作为高校教学中坚力量的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终身教育培训中去,与时俱进地掌握新技术、新科技,以此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科技获取知识、改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引导其他层次教育实现现代化改革目标。第三,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将我国高等教育推向了国际市场,这既为高等院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容、手段均未实现国际化,这使得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一情况下,提升国际化人才培2016年3月上养质量的重任就落到了高校教师身上。高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并将自身能力的提升转化为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加速高等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的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二、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1.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

终身教育思想为高校教育带了新的变革,教师已然成为高校教育的主力军。但是,教师个人知识储备量却未能跟上终身教育发展的步伐,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使得教师难以厚积薄发,直接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越全面、越充分,在教学时就越能加速学生的智力开发,其教学能力也越会得到快速提升;而知识储备缺乏,则会使得教学过程捉襟见肘,不仅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教师传授知识的效率与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在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精,还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满足终身教育理念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2.专业发展停滞不前,能力提升遭遇“瓶颈期”。

终身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保持稳步提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初期发展较快,几年之后教学能力提升容易遭遇“瓶颈期”,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甚至产生“滑坡”。进入“瓶颈期”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很难再得到提升,容易阻碍高校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学校因素

1.学校重外部引进,轻内部培养。

为弥补教师队伍断层以及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高校开始有计划地从校外引进优秀教师。这种做法固然可取,但在执行中存在严重的“重外部引进,轻内部培养”的倾向。高校热衷于引进校外高学历、高职称的毕业生或在职人员,对于外部引进人员“一掷千金”。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对现有在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精力上还是财力上都明显投入不足。这样始终无法打造出一支真正适合本校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教学能力也无法满足终身教育的要求。

2.考核制度欠合理,评价方式不完善。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地发展,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能力,才能紧跟终身教育以及时展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在科研理论以及实际教学经验上存有很大的不平衡,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内部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以及评价方式,在进行职称评定以及绩效考核的时候往往“重科研、轻教学”,主要依据教师上课量以及的多少来进行评定,而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这种片面化的考核制度使得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却不重视自身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更违背了终身教育理念的初衷。

3.欠缺能力助长机制,能力提升没保障。

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与提升既依赖于内在需求,又深受外部环境影响。其中,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是最为关键的外部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能力助长机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得不到切实保障,具体表现在高校教师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过场秀”,高校内部的师资培训沦为职称评定的“加油站”,本应用作开展科研以及实践教学的教研室“徒有虚名”,而各种教学优秀奖、示范课、先进奖等的评比颁发也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在这些影响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自然会遭遇种种障碍。

三、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自主发展: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

1.终身学习:

能力提升的基础。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首要途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罗•朗格让曾经提出,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最大特征之一。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更应该将终身学习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凭借不断拓宽、加深的知识来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引导学生的终身学习。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终身学习内容既包括不同学科知识以及教育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学习。首先,高校教师要将教学能力的提升与终身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的动力和自主学习精神,不仅要熟知本专业的最新知识以及发展动态,还要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更加符合人民教师这一身份的同时,为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是高校知识的拥有者和创作者,终身学习是高校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在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2.反思经验:

能力提升的关键。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之所以遭遇“瓶颈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教师没有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尤其是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教师更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主要思考对象,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终身性的自省、自责、自励,以一种自我考察的途径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师经验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调节反思,这三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实现:一是教学反思日记,及时对教学能力培养进度以及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二是观摩教学,在观察中反思自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是讨论教学,展开头脑风暴,在反思中创新思维理念;四是开展行动研究,用实际行动验证反思结果。高校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反思方式,并且终身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使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立足学校: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良好平台

1.成立“教学发展中心”,培养常规教学能力。

终身教育理念指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高校要高度重视在校教师的终身学习以及教学能力培养。为此,我国高校可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培养制度,在学校内部建立“教学发展中心”,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分为不同的部分,从不同的方面给予指导,以更加有效地提升高校教师的常规教学能力。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第一,组织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教研以及备课活动,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经验,以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高校教师研究意识的提升。第二,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磨课”,即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活动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以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最具智慧的教学风格。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认知到教学理念与学生知识获得之间的差异,从而不断探究并改进新的教学方案。第三,给予教师自由思想的空间。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多倾听教师的想法,给予教师自由思想以及创新的空间,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2.构建绩效考核制度,加大教学比重。

针对目前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以引导高校教师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这与终身教育倡导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具体来说,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大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比重,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操作能力。二是考核内容要全面,包括具体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长、教学质量、理论教学、实践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要综合校方、院方、学生、同事多方面的意见给予考核评定,避免采用主观的定量评价体系,尽可能采用质性研讨方式进行教学评定。三是将绩效考核制度同教师聘用、晋升、职位以及待遇等联系起来,奖励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以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燃起高校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激情和斗志。

3.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师资培训环节。

终身教育理念指出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以及组织进修的方式来提高培训质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层次教学水平的高校教师和实际情况,高校可设置各种短期、长期的师资培训班,既要有全日制的,也要有非全日制的,在主抓校内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校外进修,还要将脱产学习与业余时间培训、系统学习与专项研究等结合起来,以拓宽培训的各种渠道,并且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环节。例如,设置“高校教师发展培训联合会”,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完整而又先进开放的教师培训网络;提供一定的科研奖金以及学术休假,从物质上鼓励教师走出自我、创新自我、完善自我。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与推进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的阶段,并为社会发展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而要想进一步培养出我国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必须从个人以及学校双角度出发,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准、高标准的高校教师队伍,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法)保罗•朗格让.终身教育导论[M].滕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余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2(7).

[4]谈传生,丁丹.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成人教育模式转型发展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朱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4(2).

[6]时伟.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大学教学学术性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8(7).

篇(2)

1.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每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按照教学规范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高校教师目前现状是:只注重授课、不注重育人、与学生交流沟通少,这样就造成学生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随即产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方法不得当。

高校教学与中学大有不同,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更接近成年人,自主性、独立性更强一些,学习的自觉性、创新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教学思想陈旧,缺少教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和研究,不去学习启发式和研讨式等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当然就会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一些现代的教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学已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校教师虽然已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但不能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很好地相结合,于是,造成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取代一切课堂的教学形式,缺乏或没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得师生间缺少基本的交流互动,结果出现了另类的教学失误。

3.教学文件有待继续完善。

教学文件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必备的文字材料。包括:授课计划、实训计划、教案、讲义、教学日志、授课总结等。其中,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是教学文件的核心。一份完整、规范、科学的教案应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时间分配、课堂组织、板书设计、案例分析、课件应用以及课后小结等诸方面。由于部分高校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教案中存在格式不规范、内容缺失,甚至没有教案等问题。

4.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教学基本功中教学语言尤为重要,它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并有其规定的内容内涵和规范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对象、教学目的等灵活调整运用教学语言,要求熟练、生动、严谨、科学,并具有启发性、研讨性,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等。由于大多数高校教师没有专门学习过教育学等教育类专业课程,很难准确把握教学语言,普遍存在教学语言不够简练、语速过快、缺少过渡与衔接、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导致学生思路跟不上、上课兴趣不浓、教学效果较差等结果。

5.基本板书技能薄弱。

教学板书是传统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即使现在,高校教育观念有了深刻变革,教育技术有了大幅进步,教学板书在教学中仍占用重要地位。因为,板书能够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将其作为课堂笔记,并与课本形成一套系统的书面资料。而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板书基本技能普遍比较薄弱,甚至存在提纲式板书、无板书等现象,结果造成学生无课堂笔记等一系列后果。

6.教学组织不够科学合理。

教学组织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分析等方面,是一项综合的教学技能,需要教师进行长期深入的实践和研究。而那些未经专业训练的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学习。否则,就会造成无章法、不规范、效果差的教学组织。

7.主动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教师实践教学工作中已经意识到了基本教学素质不够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但缺乏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尤其缺乏向专家型教师和有经验老教师沟通学习,不能主动观摩授课、交流教学经验,没有形成良性的教研氛围。

二、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改进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是为师之本,教育之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以身示范,自觉维护教师形象,用自己特有的高尚情操和学识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树立教师新形象。

2.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的职业准入机制。

高校应严格施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逐渐完善建设“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教学工作。

3.加强岗前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

高校应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严把高校教师的准入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师教学技能低的问题。应对那些将要从事高校教师职业的毕业生进行职前培训,重点讲授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学技能学,并安排课堂教学等实习内容,只有取得职业需求的证书之后,才有资格担任高校教师。并且,这种培训机制应由国家、省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和监管,可以指定现有的师范类高校承担这项继续教育任务。

4.积极开展示范教学等教研活动。

教学技能除了可以通过专门培训获得外,日常的教学实践积累也是很重要的途径。那些名师、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娴熟,理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以通过示范教学、观摩教学、名师做讲座等方法和方式,将多年积累的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传授给青年教师。

5.加强教学技能检查、评比和比赛。

为使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各高校应经常开展教学技能检查、评比和比赛。许多高校实行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期初检查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准备,期中检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秩序和状况,期末检查教学总结、考试考核等情况。通过检查评比,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尤其是教师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另外,一些高校还经常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值得其他高校推广借鉴。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质量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恰当的组织和实施教学,以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也是其任教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技能的高低反映了教师驾驭教育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水平,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一、研究综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着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了研究。严先元于2007年出版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一书,从“教学设计的技能”、“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等层面详细解读了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1];高红、周增桓、文民刚等人撰写了“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2];陈旭、李雪梅、韩红艳等撰写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论文,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课堂教学技能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师教学技能的结构模式[3];张芹于2009编著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一书,该书以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密切联系并反映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汲取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的新成果,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着重阐释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与技巧[4]。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欲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应用教育学理论,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然而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对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及其培训方法等尚无系统研究。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包含基本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技能两个层面。

(一)基本教学技能

所谓基本教学技能是指高效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素质和能力。是所有高校教师均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其内容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案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这些内容在逻辑上是密切相关,层层递进的(如图1.1所示)。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执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合理的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自如的组织和驾驭课堂教学,将相关知识顺畅的传递给学生;教学研究能力则是更高的境界,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进行专业知识、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图1.1 基本教学技能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二)专业教学技能

专业教学技能是在基本技能基础上的升华。是指高校教师将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应用技巧及前沿理论,以科学合理的渠道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由教师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从业经验等因素决定)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能力。专业不同,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差迥异。如语言类专业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和灵活运用教学场景,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体语言,巧妙灵活的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直观的实验轻松传递给学生;而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则更强调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对本学科前沿理论的感知和驾驭能力……

三、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情况,自2010年3月至9月,笔者用近六个月的时间对辽宁省的15所高校(其中,211院校3所,国有普通高校9所,民营高校3所)的教师技能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其中,教师450分,学生2550份。回收率100%)。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15所学校中,有12所学校(占被调查总数的80%)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技能培训计划和教师技能考核机制。在对教师和学生的随机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占被调查学校的60%)学校对教师教学技能没有规范的要求,甚至有一部分年轻教师不清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根据调查情况,可将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大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教师教学技能普遍重视不足

实践证明,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个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思维敏捷的教者,因具有良好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将会轻松的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不仅是事倍功半,而且还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但就调查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学技能普遍重视不够。被调查的15所学校中,有12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80%)从教师的录用、上岗,到后续的执业过程中均缺少系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计划;有47.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学技能和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好专业知识;有56.6%的被调查学生不了解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技能,35.4%的学生认为高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高校应更重视教师的专业功底和知识结构,而不必像中小学那样强调教学技能。

(二)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技能考核体系

从调查情况看(详见表3.1),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技能考核体系,直接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的教学质量。

表3.1 高校教学技能考核体系建立情况统计表

教学技能考核情况 有健全的考评体系 有简单的评价方法 无任何评价措施

被调查高校(所) 3 7 5

由表3.1可见,在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只有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20%)建立了较系统的教师教学技能考评体系;有7所学校(约占被调查学校的47%)只有简单的评价方法,无健全的评价体系;另外5所学校(约占被调查学校的33%)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无任何评价措施。

(三)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不健全

就调查情况看,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教师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机制(详见表3.2)。

表3.2 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情况统计表

教学技能培训情况 有健全的培训机制 有简单的岗前培训制度 无任何培训计划

被调查高校(所) 3 9 3

由表3.2不难发现,在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只有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20%)建立了较系统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该3所学校有较完善的岗前培训制度和执业中的定期培训机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大多数学校(约占被调查学校的60%)只有简单的岗前培训制度,缺少更关键的执业中定期培训机制。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技能随教学对象的变化而与时俱进;而另外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20%)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无任何培训计划。致使教师教学技能停滞不前,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教学需要。

四、结论

综上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一)大部分高校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先天不足

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师源于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均未经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系统学习,对高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先天不足,其自身能力很难满足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需求。

(二)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后天培训和考评机制不健全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和相应的考核体系,此现状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引起高校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严先元.教师的教学技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4.

[2]高红,周增桓,等.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6:100-101.

[3]陈旭,李雪梅,韩红艳.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06:23.

[4]张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4.

篇(4)

关键词 高校 课堂 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Art Analysis

FAN Hua[1], SU Bo[2], YANG Sufei[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Abstract The situation of teaching in college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singleness of teaching method, bor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hysteresis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has restricted th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art. In the end we come up with some soluti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hope that one day it will contribute to somebody`s research.

Key words college; class; teaching art

大学老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执行者,其教学方式和手法直接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的情况却是,往往是具有高学位,基础专业知识非常牢固的教师却不能够在教学上像其学习阶段那样崭露头角,外化的表现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低下,教学的质量很差。这一问题逐渐引起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怎样通过教师课堂上教学的艺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成为了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作为教师对教学艺术的看法。

1 高校教学艺术的现状

1.1 教学手法单一,缺乏多样化

高校课堂教学的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教学手法的单一化。此种毛病具体可分为所谓的教学“中心化”,“呆板化”以及“形式化”。即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讲台上还是采取过去的照本宣科的手法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而并非对于知识的探求精神为最终目的。严重依赖于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冰冷陌生的计算机课件代替热情跳跃的黑板板书文字也是造成教学课堂实效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没有得到完全的激发和挖掘。学生在学业上的创造性得不到有效的示范,思想也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培养出来的学生完全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

1.2 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启发性

在教学的内容上,本来高校的老师应该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专业知识的规律性。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教师大多都热衷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很少有人将时间花费在怎样备课,怎样设计一个好的教学内容上,这就导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将信息不经过整理,直接大量地抛给学生,学生面对这些海量的信息时,由于没有学习上的经验,面对问题时,根本不会有效地去处理,学习进度的安排通常表现为随心所欲,没有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这样就更谈不上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了。

1.3 教学设计滞后,缺乏创新性

要想取得高校教学的实效,单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追求美好的事物和美感往往是大学生的本能所在。在教学中,掺杂有一定美感的教学设计是现实的教学所必要的。但是现状却是老师在教学上总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来办事,一套教案常常是数十年不变,无论是在知识的更新上,抑或幻灯片风格的美化上都停滞不前。这给学生勇于追求和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种时代感不明显的教学设计严重地拖了高水平教学的后腿。

2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构建

2.1 教学的精心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也要下足功夫。美化课件的风格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在课件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直接采用模板填充教学内容的方法。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将书本上静止的工艺流程图以动态化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在课件中,或者对于文字部分设计出比较好的动态效果,这些都是充满现代气息,当前大学生都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这样下来的效果比起单纯的文字板书的效果要好得多,后者直接给人一种压迫感,而不是学习上的轻松感。其次,教学上也要做到独具匠心。就像诗中有“诗眼”,文章有“文眼”一样,在教学的形式上,我们也要力求打造出一定的“教学之眼”,这个“教学之眼”指的就是学生是否喜欢高校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能否在一节课中有所收获。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学设计尽最大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其转移到教学的内容上来。将重点知识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发掘出来,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使得学生以最少的投入而获取最大的回报。

2.2 教学手法的更新

教学手法上的更新是破解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难题的有力手段。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摆脱呆板、单一化的教学手法。实行多元化的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融入到教学的大环境中是很有必要的。故而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比如,将自身当成即兴表演的演员,而将学生当作观众。老师在台下精心准备,台上精力高度集中,近乎忘我地表演,表演中迭起,不时与台下的“观众”之间进行互动,这样下来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除了“语言表演”之外,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该比较丰富。如果老师在台上讲课时一动不动,一节课下来总是以同一个站姿保持在同一个位置,那么学生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讲解专业课知识期间随时随地进行手势的变换,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姿势的调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2.3 教学内容

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实践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少的。但是学生的实践经历少并不能够成为教学内容上脱离实践教学的借口。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并不表明教师的实践能力也有同样的问题。在教学的内容上增添一些教师亲身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直接经验进行转换,将其转为学生乐于接受的间接经验。避免空谈大道理,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来分析一个问题所产生的根源所在。比如,在有关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上,老师可以举出当年自己上大学的亲身经历,讲述出那些无法通过书本知识来表达的内容。这样做使得学生摆脱了书本上文字的束缚,加上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更加努力地汲取其中的知识。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艺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抓住现代高校教学课堂中的教学特点,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去提升。另外,我们也要尽可能地为教学艺术的开展提供尽可能便利的条件。只有这样,高校中老师的教学艺术才可以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杨永刚.浅谈高校新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151-153.

[2] 马飞.如何当好一名高校教师[J].中国冶金教育,2006(4):34-36.

篇(5)

(1、3.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2.长春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教师教学发展是国家、学校和个人多方面的综合需要。当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存在培养制度存在缺陷、评价导向存在误差和发展模式异化等问题,需要从政策导向、制度建设、平台搭建等三个维度进行强化,从而加快教师教学发展的步伐,以满足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发展策略;人才培养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89—02

收稿日期:2014—09—27

作者简介:姚丽晶(1981—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人事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师资管理。

姜振全(1975— ),男,辽宁丹东人。长春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事管理。

徐玲(1981—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农业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教学研究。

教师教学发展主要是指教师围绕教学设计、授课技巧、考核评价等环节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过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教学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坚持教学发展。

一、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意义

(一)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健全以教授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制,实行专家为主的同行评议制度,建立学术激励的长效机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有效性最终要看其是否能够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教学发展可以使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教师的深度参与。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方案设计、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使高等教育发展取得实效。

(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未来与发展。高等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师资队伍的竞争,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教师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学习、勤奋钻研、坚持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能否持续提升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促进、不断转化的过程,“教”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教学发展可以将“教”与“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职业充满活力。

(三)体现教师的社会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需要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其社会属性表明他们具有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愿望,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成为被他人尊重、受学生爱戴的示范性人物。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仅履行了学高当师、身正为范的光荣使命,还充分彰显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园丁精神。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学生的尊敬,能够在专业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让教师感到非常幸福。教师教学发展可以满足其体现社会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需要,在不断追求个人进步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会逐步提升,职业理想和价值理念也将得到彰显。

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培养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大学教师的师范院校。高校在遴选教师时比较关注专业背景、学历学位、毕业院校、科研能力等方面。很多新教师没有师范教育学习经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教学法训练,不懂得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更不能科学规范地组织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根本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高等教育教学的需要,职后教育和培训亟待加强。

(二)教师的评价导向存在偏差

重科研、轻教学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题申请、职称评聘等竞争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普遍感觉到科研能力和水平受到的重视程度更大些。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非常出色,讲授的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在竞争中并没有体现出优势。有些科研能力非常强的教师即使教学效果比较差,仍然能够在学校占据重要位置,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大学教师的评价导向存在偏差,科研项目级别、科研经费数量、sci论文多少仍然是衡量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这种评价机制抑制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促使他们将精力转移到科研方面,导致教师教学发展遭遇困境。

(三)教师的职后发展模式异化

多数高校对于教师的职后发展非常重视,鼓励教师攻读学位、进修培训、参加会议、交流学习,侧重于教师学科知识的丰富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尽管有些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但这种教师职后发展模式的异化不仅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还影响了其教学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策略

如何推进教师教学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培养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政策引导、健全制度、搭建平台等三个维度进行强化。

(一)政策引导,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师教学发展要想取得明显的效果,首先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只有领导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教师才能感受到教学的重要性。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将其贯穿于工作始终,一切工作都围绕教学开展,一切工作都服务于教学;各项资源优先投入教学,提高一线教师的地位,让广大师生感受到教学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师只有潜心教学、乐于教学,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倾注更多的精力,才能产生自我发展、追求进步的愿望。因此,学校管理部门要制定明确的政策,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容动摇,使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二)健全制度,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教师评价在教师发展中发挥着杠杆的功能,健全和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引导教师处理好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高校要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项目遴选中加大对教学水平的要求,强化教学成果的地位,建立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之间的对等关系。对于教学质量好、教学效果明显、教学成果多、备受学生好评的一线教师,学校要在物质上给予奖励,在精神上进行宣传,在项目建设和经费投入上给予倾斜;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工作氛围的和谐,以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发展热情。同时,学校要以竞争为动力,打破平均主义,完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教师创造健康、和谐、有利于教学名师脱颖而出的工作氛围。

(三)搭建平台,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根据不同教师群体的特点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突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属性和教师个人的特点,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咨询服务。通过开展主题研讨、教学沙龙、讲座报告、观摩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师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使教师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找寻到教学的精神家园,明确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

教师教学发展不是短期行为,它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教师要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念,坚持不懈,不断学习,加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处于持续提升的过程。高等学校的教师培养部门要与时俱进,结合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主动调整培养模式,为教师教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章建丽.中美大学教师发展内涵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4).

[2]吴振利.格里斯之“大学教师发展”六变化述评[J].江苏高教,2009(11).

[3]饶从满.教师发展若干基本问题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4).

篇(6)

论文摘要:体态语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作用及形式很有独特性。得体生动的体态语弥补了师生交流的不足,同时也呈现各个教师独特的个性魅力。灵活、合理、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不仅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促进师生交流,教师教学效果会更加生动、透辟、传神。

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各种信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communication),也称“体态语”或“态势语”。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而“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我们称之为“体态语”(bodylanguage)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paralanguage)。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大学生们注重的是教师学养的高深,接受的是教师教有专长。学生追捧的是那些语言富于个性化、语言运用清晰得体的教师的课;尤其是敢说别人不敢说之言,而且言谈语姿要呈现个性化、性情化的教师的课。但非语言交际形式又表现出无可替代的辅助和示范性作用。

据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在非语言交际中的“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时间观念、空间的使用”等方面表现的比较得体。他们在授课、交流时都能或大方、或庄重、或自然亲切。工作中时间观念强,空间距离运用得好。但在服装打扮、副语言的表现上却差强人意。

高校教师,尤其是国家重点高校的教师,都是素质高、学问深厚、学养深厚的学者、教授;或者也是硕士博士,甚或博士后,学问对他们来说是最可称道的,但如何把自己的学问顺畅精彩的传达给学生,在“言”(语言的声音,语气语调)、“行”(体姿,面部表情)上为人师表且把知识传达的美就应该是“抒情的讲述”,并有“完美的态势”。本文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接受理解程度,从体态语和副体态语两方面来谈一下需注意的问题。

一、体态语

与语言交际相比较而言,非语言之外所用来交流信息的方式手段,统称为体态语言。这里主要分析以下5个方面。

(一)身势

身势又叫体姿语,也叫整体体态语。整体体态语是指通过人整体的动作姿态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包括人体的站姿、走姿、坐姿等方面。

1.站姿。站姿对于教师在讲课过程来说是很重要的。优美、典雅的站姿是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在讲台上的站姿优美与否,其感召力是不一样的,教师的站姿应给人以挺拔笔直、舒展大方、精力充沛、积极上的印象。而高校教师侧倾在讲桌上讲课却也“别有韵味”了。此外,教师在讲课时总是要伴随板书的,还要随时参考教案,这时教师如果要是站在黑板和讲桌之间,回头便可以写板书,低头就可以看教案,这样既方便应手又可以节省时间。教师讲课的位置也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应适当地移动位置,或根据需要到学生座位间进行巡视。

2.教师的坐姿。坐是一种静态造型。教师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学生以优雅、自然、稳重、大方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教师的走姿。正确的走姿可以体现一种动态美,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韵味,更能显示出青春活力和魅力。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走姿能表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适当走动,变换位置,可以改变学生注视教师的角度,减轻视觉疲劳。教师的走姿要优雅、稳重、从容、落落大方、平稳。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是他们知识方面的导师,更是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导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是通过时时事事来影响学生的。

(二)手势

手势,又称手语。手在人一生的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体的各部位中,手指的运用也许是最为频繁的,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创造最终的实现都少不了手指的作用—音乐、绘画、诗歌、建筑··一教师的手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一般都要用适当的手势来强化教学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根据相关的内容运用。一般而言,手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和空间轨迹构成。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被用以发挥表示形象、传达感情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各种不同的手势语可分成4种类型:用来模拟状物的形象手势;用来表示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势;用来传递情感的情意手势和指示具体对象的指示手势。

教师的手势禁忌:忌当众搔头皮、掏耳朵、剔牙等不雅动作,这样会令学生反感,严重影响自身形象与风度;忌用手指指点他人,这样非常不礼貌,而且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忌讲课时敲击讲桌、黑板,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忌玩弄粉笔或扣子等习惯动作;更忌交谈时指手画脚,手势过多过大。

(三)眼神

眼神,也叫眼语。眼睛能显示人类最明显、最准确的交际信号。研究表明,女性一般比男性更多地注视对方。妇女之间在谈话时看对方的次数比男人之间看对方的次要多,而且时间长。一种解释是妇女比男人更重视人际关系,更重视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心理学认为,眼睛可以表达无声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有感染力。喜怒哀乐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这个神秘的器官中显示出来。

教师运用眼神的方法,最常见的是环顾和注视两大类。

(四)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又叫脸语,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情态语言”,也就是通过面部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表情,是教师体态语中的最基本的一种。

人类面孔具有精确分化的肌肉组织和精细分化的血管系统,并具有接受有机体内刺激的十分敏感的受纳器。它参与各种不同情绪的发生和人们之间各种不同情绪的信息传递,成为社会无词通讯和人们互相通晓和理解的重要窗口,是人体语言的“稠密区”。人们往往能通过面部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言语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准确、精密地表露出来。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是非常注意表情的,在人类丰富的表情中,“微笑”无疑是最有效的。一个有修养的教师,一般情况下总是面带微笑,即使是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不会吝惜自己的微笑,微笑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关系、爱护、理解和友谊,拉近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沟通彼此间的情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在师生都身心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进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服装打扮

对于服装打扮,有的学者也把它放在副体态语之中。一个教师的服饰与他的性格特点和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服饰能显示人的个性,对服饰不同样式、颜色、整洁度的选择,反映了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心理状态。但是大学教师因为工作、科研任务重、社会活动多等,许多人不讲究穿戴,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当代经济社会为教师们提供了讲究穿戴的条件和空间。

一般说来,教师的着装整洁得体、潇洒大方。女教师着装要优雅、得体,男教师着装要得体、简约,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例如,一个穿着整洁、衣饰讲究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无声的提高了学生对他的学识、成就的可信度的指数,更受学生尊敬。当然一个穿着过时、不讲究衣饰的时代性的教师,只要他的学问好照样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大学教师所展现的应是庄重、整洁、得体的穿着,当然也不排斥个性化、时尚化的穿戴。许多教授不仅学问做得好,社会影响大,社会活动也多,所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允许程度和个人兴趣,或每天西装革履,或时尚休闲,个别教师甚或染上彩色头发。大学生已经成人化,已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恰当的判断力,对教师的穿着打扮不会盲目效仿,这是与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所不同的。

二、副体态语

副体态语,亦称辅副体态语,包括有声和无声两部分。有声性副体态语又称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另外无声性副体态语,作为教师应包括字体。

(一)语言

因为本文所讲的体态语是针对大学教师而言的,因此对于说话的内容、说话逻辑层次不做主要说明。

第一,标准程度。大学教师语言的标准化程度—即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比较复杂。一组调查数字表明,45岁以上教师普通话的水平在可以听懂、听明白的层次上的占30%左右。以北京某大学的中文系为例,在岗教师178人,江苏、云南、贵州、广东、上海、湖南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6%,45岁以上教师占15%,而这些教师5。到60岁之间的人都是著名学者或教授;但普通话水平确实令人遗憾者多,听他们的课要费力、费神,而且听课质量差,所以教师们需要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第二,话语的清晰程度。这里所说的清晰,不仅指吐字清晰,也包括声音的响亮程度。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实现,想要做到声音的响亮还是不难的。

第三,语言的简洁程度。语言的准确、流畅,从一定程度会提高听者的接受力和知识的流畅性,增进思维顺畅,提高授课效率。相反,一个说话慢吞吞,前言不搭后语,嗯嗯、啊啊,不断重复语言的教师,一定会影响他授课的效率和效果。

(二)字体

教师除了要多加注意自身的服饰、语言修养之外,字体也同样不可忽视。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很多条件好的学校都要求教师制作课件来上课,用PPT,Flash来代替板书,教师可以整节课都不写一个字,但是在批改作业、写评语时总是少不了写字。曾看到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在一本书中说过:“一位教师要能‘出面、出手、出口”,。“面”是指仪表、妆容,“口”是指普通话,“手”自然是指教师的字。可见,教师的字体具有很重要的消息传输功能,它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性格和工作态度。字体潇洒不羁的教师,很可能是性格奔放、不拘小节的人;字体端正而匀称的教师,很可能是传统又严谨的人··…’

篇(7)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意味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时代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就是要靠教育,而在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育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教师的成长,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教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一、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

1.教育行业有着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行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育职业的良心、教学作风等内容。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指符合与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做事方式和做事能力。高等教育阶段有其特殊性,高校教师的道德感与责任心和其高深的学术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教学效果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敬业程度;专业技能的不断完善可以反映出社会发展的需求;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可以反映出教师责任心的强弱。这些都是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与修养,同时也对教师工作起着推动和指引的作用。

2.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和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行为改进等环节都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密切联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实施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树立高深的职业道德信念,要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之上更新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努力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

1.摆正思想态度和工作态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必须要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内省”。通过不断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这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剖析,才能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就是见到别人好的地方要虚心学习,见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并引以为戒。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还是待人接物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作为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如此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爱岗敬业,要有奉献精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还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相结合的职业,世界上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话,有很多对教师的赞誉,可它们并不是浮夸,而是真真实实的写照。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平凡,它是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也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神圣,他不仅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责任,同时也关系着千千万的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教师的职业又是无私的,它需要我们淡泊名利,不能只求舒适和安逸,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责任感的体现。

3.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与责任,要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教学实践是科研的前提,为科研活动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教学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自己的科研活动整理思路。教学科研是科研的源泉,为科研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素材。科研水平提高之后,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一视同仁,关爱学生。我们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有些学生喜欢和教师交流,甚至以教师为榜样。学生年龄还小,他们有事做时是比较盲目的,所以在面对学生时要有耐心和责任心,以恒心和毅力来关爱学生的成长。教师在对待学生上,不能厚此薄彼,不能选择性的爱护。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商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一视同仁。学生在感受教师关爱的过程中能够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纯净的心灵受到伤害,学生也许会因此受到冷落,感到委屈,从而大大挫伤了他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关心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教育需要教师有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此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言,文学禹.试论大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