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5:03: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办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文名称:Cutting Edge Education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1875
国内刊号:43-1041/O3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当代教育论坛》(旬刊)创刊于2002年,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属全国教育科学类核心期刊。杂志每月三期,为宏观教育研究、学科教育研究、校长教育研究。杂志创刊四年,就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文摘》等国家权威媒体上全文转载和摘要文章238篇,在全国1309种教育类杂志中排名第7位,在全国业界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宏观教育研究:主要是以高等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教育发展等宏观研究为重点。尤其刊发恢宏、大气、争鸣、创新的大理论。该刊是各条战线的教育科研人员、研究生交流和传播学术思想的重要园地。
【关键词】民办高校;品牌创建;品牌价值;品牌维度;学校特色
近十余年来我国民办高校的扩张速度虽然非常惊人,但由于民办高校起步晚、底子薄、经验少、地位特殊,因而其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和目标对象的忠诚度还远不及同类的公立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民办高校属于弱势群体。民办高校要打破这种弱势僵局,就必须创立品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关于民办教育品牌
笔者认为:品牌是指某一组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现的,能被公众所认知并能使消费者获得溢价的,一种持续性差异化优势的一切无形资产的总和。
品牌的核心要义是“持续性差异化优势”;其核心要素是:品牌的价值、文化和个性。一般认为,品牌的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是构成品牌的四个维度。
教育品牌作为品牌的子概念,既有品牌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在优势上,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院校最大的优势在于品牌创立的自主性。在其劣势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形象认知的长期性。我国目前为什么没有一所令世人瞩目的民办高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展时间太短,火候还不到家。
(2)品牌价值体现的滞后性。品牌价值体现在学生就业后的工作绩效上,由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歧视,其品牌价值的滞后性就更明显。
(3)品牌特色创立的艰难性。由于民办高校文化底蕴积淀不厚重,办学模式与公办的几乎一样,加之举办者特色意识淡薄,因而其品牌特色很难形成。
(4)品牌维度提升的受限性。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动机和办学质量往往会受到公众的怀疑,甚至会比公立大学受到更多的负面评价,因而其品牌维度的提升在一定时期内会受到限制。
2.品牌创建的瓶颈分析
瓶颈是因为问题的制约才形成的。那么,哪些问题制约着民办高校品牌的创建呢?
2.1 品牌主体的心理误区制约着品牌策略的谋划。
民办高校在品牌创立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如下心理误区:
(1)淡化心理。没有品牌创立意识,或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创立只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有想法没行动,有部署无落实,有启动无结果,轰轰烈烈开头,草草率率收场。
(2)退却心理。知道品牌树立的重要性,想做,但认为创立品牌的外在、内在条件不足,怕没有能力做好,怕承担风险。
(3)模糊心理。认为品牌就是靠标新立异、靠特长教育、靠活动展示、靠广告宣传,漠视了品牌的基础和内涵。对品牌概念模糊不清,这是普遍的心理误区。
(4)速成心理。把品牌创立看成是短平快项目,认为发几个文、开几场会、搞几次展示,品牌创建工作就大功告成了。民办高校品牌的创建等不得也急不得,坐等会失去良机,太急会形式化,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来。
(5)粉饰心理。不注重品牌的核心价值,只注重品牌的表象特征,忽略质量、文化和个性,过分强调广告宣传,极力地做表面文章,更有甚者出钱买奖牌,买荣誉,骗学生、骗家长、骗社会,最后骗了自己。
2.2 经费渠道单一的问题制约着品牌资金的投入。
品牌的创建,包括品牌项目的启动、品牌机构的设立、品牌文化的建设、品牌形象的传播等,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资助,而所有资源的获得最终要落实到财力上,正所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目前绝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主要依靠学费,相对于公立大学来说显得非常单一。据广东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2010年对本省41所民办高校的有关调查(以下简称“广东民校调查”)表明:63.4%的学校认为民办学校的办学局限在于资金来源比较单一。[1]办学经费匮缺,资金运转困难是困扰许多民办高校,特别是刚刚起步的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因为资金匮缺的问题会给学校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对于品牌的创建力不从心,只好纸上谈兵,望洋兴叹。
2.3 生源良莠不齐的问题制约着品牌价值的创造。
靠“以学养学”的策略来运作的民办高校,不得不视生源为财源。由于民办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为了规模,为了扩建,为了持续发展,就不得不想方设法扩招。但扩招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大学适龄青年逐年减少的问题。随着我国计生政策效果的显现,从本世纪开始,小学生招生数在逐年下降,《中国教育统计网》所公布的数据表明:1998年全国小学招生数为2201.38万人,到2008年则为1502.48万人,前后10年的对比小学招生数减少了近700万人。这就意味着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今后的岁月里将面临很大的生源竞争。第二个问题是高等学校逐年扩张。也是《中国教育统计网》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数为2263所,是1998年普通高校1022所的1.23倍;至于民办普通高校的扩张就更加惊人: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11年5月我国民办普通高校数为386所[2],是2001年89所[3]的4.3倍。生源萎缩,对手增加,两头夹攻,如果一所民校没有资金来源的其它渠道做后盾,那么只有依靠“以学养学”的方式来维持。广东民校调查显示:认为民办高校最好的补充经费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4.1%)和扩大招生增收学费(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9.3%)。[4]而绝大多数民校扩大生源的办法往往采取以下三招,也就是“一降两加”:降低录取分数线,增加招生成本,加高学费标准。据有关报道,有些省份,高考不足200分的学生就可以被民办高职高专录取,300多分就可以被民办二级学院本科录取;而加收学费往往又把一些成绩较好的考生挡在门外。出于无奈,许多民办高校为了增添人气,增加财源,只好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这样,无疑会降低生源的质量。
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从整体而言本来就弱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如果生源的质量又良莠不齐,逊色于公办高校的,那么,民校立志创造品牌价值,无异于要蹩脚的厨师用次等的食料做出美味佳肴。难哉!
2.4 师资队伍不稳定问题制约着主体潜力的发挥。
教师是品牌创建的主力军。但事实上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非常不尽人意:除师资来源复杂、师资结构不合理和师资的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外,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据了解,能在一所民办高校坚持三年下来的,寥寥无几,而中途离职的比比皆是。2008年浙江省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表明,近50%的教师不准备在同一民校连续干三年[5]。可以说,绝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选择到民办高校工作只是出于无奈之举,并非志业、乐业的教育行为。民办高校教师之所以不稳定,其原因概而言之不外乎三项,即与公办教师相比:一是待遇和地位感到不公平;二是工作没有保障,缺乏安全感;三是人文关怀缺失,没有归属感。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且不稳定,品牌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不能发挥,品牌创建只好上演“空城计”。
2.5 公众的传统观念问题制约着品牌维度的提升。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虽然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民办学生与公办学生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由于人们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由于民办学校发展时间短、底子薄、经验少,教育教学质量确实不如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由于国家对民校的优惠政策没有具体落实到位,因而民办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乃至于忠诚度远远不及公办学校的。在人们的心目中,我国再好的民办高校顶多算得上“二流”,一般只是“三流”,甚至不能上等级。这从学生宁愿复读而不愿报考民办高校以及民校毕业生就业受到歧视的情形就可略见一斑。因此,公众对民办高校歧视甚至鄙视的传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很长时期里将制约着民办高校品牌维度的提升。
2.6 办学特色不鲜明问题制约着品牌个性的形成。
办学特色也叫学校个性,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差异化优势。“差异化”是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性或个性;“优势”说明这种独特性是有价值的,无价值的差异化教育不算学校特色,是无品位的个性。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实训实习、服务和管理几方面。民办高校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就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特色,因为有特色才有良好的个性品质,才有品牌的内涵。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我国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办高校凤毛麟角,其原因在于:第一,办学时间短,没有积淀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和办学成果;第二,商业化运作色彩明显,过分地强调学校规模,老总主要关心的是生源和办学成本;第三,作为特色创建主体的教师为了弥补“工资待遇”不足,往往是重教学不重教研、重课时数量不重教学质量;第四,学院的高层领导一般来自于公办高校,因而管理、教育、服务模式基本上是照公办院校的葫芦画瓢。
3.突破品牌创建瓶颈的对策思考
根据品牌的核心三要素“价值、文化、个性”,笔者认为品牌创建采取以下策略至关重要:
3.1 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定位。
树立品牌意识是实施品牌定位的先导。衡量一所民校是否真正地树立了品牌意识就看办学主体是否具有必要的劣势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所谓劣势意识,是指主体要客观地意识到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还很不成熟,与公办的相比,在办学条件、质量及学生就业保障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公众对民校的认可度、忠诚度还很低。危机意识要求民校办学主体要清醒地意识到生源在逐年减少而各级各类高校在不断扩张的残酷现实,意识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给自己学校带来的生存和发展危机。竞争意识要求民校办学主体要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坚定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的信心。
所谓品牌定位,就是品牌主体根据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学校自身的基本条件、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竞争对手的特色优势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对品牌的创建进行长远的总规划,从而树立一个富有文化品位和鲜明个性的品牌形象。教育品牌定位的内容和制约因素很多,但根本目的是育人,是培养学生成为学习有动力、就业有实力、发展有潜力应用型人才。作为民办高校的品牌定位,目前最值得考虑的是人才规格定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定位、师资力量定位、生源标准定位、校园文化定位、学校特色定位和就业途径定位。
3.2 扩充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投入。
融资渠道单一,资金运转困难是绝大多数民校的通病。因此,民校要实实在在地突破品牌创建的瓶颈,那么,扩充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投入势在必行。
民办高校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一般有内部融资、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内部融资是依靠组织内部的积累进行的融资,是将自己的储蓄(留存收益)转化为投资的过程;权益融资主要是指筹资人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扩大企业的所有权益的融资;负债融资是指通过增加企业的债务筹集资金,主要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信托基金、融资租赁等方式。由于民办高校在内部资金上,底子薄、投资大、留存少,在财务状况上,应收款少、负债率低,现金流一般比较充裕,在资金需求结构上,主要欠缺投资性的长期资金,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扩张策略,因而,运用权益融资、负债融资工具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融资渠道。
为了使民办高校的融资渠道畅通,作为政府部门,首先要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疏通融资障碍,降低融资门槛,帮助民校运用负债融资工具筹措资金;其次要尝试让民办高校以投资(购买股票)或融资(发行股票)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作为民校本身,可以通过吸引外资以及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走出资金匮乏的困境。
3.3 打造师资队伍,增强竞争实力。
师资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学校任何品牌的创建都不能回避师资力量的巨大作用。因而民办高校要将品牌的创建落实到位,必须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有竞争实力的师资队伍。
(1)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吸引教师。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6]要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社会保障、进修深造、房屋补贴等方面与公办教师的一视同仁。同工不同酬、同业不同利,民办高校不可能吸引优秀教师从业,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的理想就会成为泡影和笑柄。
(2)优化学校人事制度——稳定教师。作为学校,第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招聘制度,规范招聘程序,吸收志业、敬业、专业人才——量才用人;第二,完善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契约服人;第三,优化工资制度,科学规范工资结构、工作量和工资报酬——待遇留人;第四,健全教师进修培训制度,融学校和个人发展为一体——前途迷人;第五,建立人文关怀制度,强化教师归属感——以情动人;第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重奖有特殊贡献的教师——激励诱人。
3.4 优化培养模式,强化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在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组合、优化、发挥各种资源优势的方式。它是招生模式、培养模式、就业模式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源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的好坏。质量影响价值,价值是品牌的内涵,因而我们必须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应注重“专业性、实用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培养规格上,要变传统的理论型为实用型人才,使学生基础理论用得着,职业岗位顶得上,新的技术学得会,成为具有专业能力、上岗实力、发展潜力的实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在生源结构上,要变封闭、单向式的学校生源为开放、多向式的复合生源,实施“学生+职业成人”的生源结构,新生的录取标准要注重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的综合成绩。
在专业建设上,要变传统的通识专业为应用专业,要细化大专业体系,构建立足现代经济、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专业结构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突破知识本位、理论本位、教师本位、课堂本位的束缚,要加强人文课、思政课的“三贴近”(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个性、贴近学生应用),要处理好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职业实践课的关系。
在教学思想上,要把握“教学做”的辩证关系,倡导教为先导、学为根本、做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教学评价上,要融人文素养、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为一体,改革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在师资建设上,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注重“橄榄形”的师资结构,增强教师的安全感、公平感和归属感。
在学校管理上,要意识到民办高校的独特性,淡化“行政-指令”型管理模式,强化“指导-服务”型管理模式;要推行管理上的“三结合”:制度管理与自律培养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差异化管理相结合,规模化管理与品质化管理相结合。
在就业途径上,要变“入学——培训——就业”单向的线性就业模式为“招生、培养、就业”融合并举的多向的立体化就业模式。
3.5 提升文化品位,创立学校特色。
品牌的创建,如果说资金是血液,质量是骨架,那么文化就是灵魂、精髓,特色就是气质、个性。气质、个性特征来自于文化品位,文化品位又需要气质、个性特征加以体现。因此,品牌建设要突破瓶颈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和特色创立。
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校园观念文化的“一训三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风骨和精神面貌的展现。大气、豪气、正气的校园观念文化不仅具有激励、教育的功能而且还有品牌传播、品牌识别等功能。
品牌创建的目的表征上是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而实质上是促进人的持续发展。因而学校的一切文化表象和文化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考虑到人文色彩、人格培养、人的发展,对学生来说有助于立志、立德、立才;对教师来说有助于志业、敬业、乐业。
虽然学术研究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但它却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院校师资队伍的思想、文化、学识、科研素养,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绝大部分民办高校重教学轻科研,重生源规模轻文化品位,重学生就业轻学术成就,因而民办高校在注重教学质量、生源规模和就业率的同时,必须加强学术研究,营造学术氛围,提升文化品位。
学校特色来源于校园文化的差异化优势,文化有特色、有个性、有品牌,学校也就有特色、有个性、有品牌。
机遇与挑战从来是并存的。民办高校要想抓住持续发展的机遇,必须强化内涵,具备挑战的核心竞争力,而竞争力必须依靠品牌的创建。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品牌的创建存在着诸多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世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想不出的办法;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踟蹰不前的人。
注释
[1][4]《广东省民办高校办学模式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百度文库.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时间:2011年6月28日.
[3] 徐绪卿:《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趋势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8期.
[5]《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省为例》,中国论文资源库(省略),2011-09-26.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参考文献
[1] 王新.构建民办高校融资渠道的创新模式[J].《当代经济》,2010,05.
[2] 李进.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02.
[3] 徐绪卿.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08.
[4] 周书灵,徐公伟.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原因[J].《中国国情国力》 2009,03.
[论文摘要]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非常迅速,教学规模不断壮大。这些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也得到极大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成效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于英语教学工作的影响,并针对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材的使用现状,提出了通过改进其英语教材建设从而推动和提高其英语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些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英语在社会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英语教学中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以实用为主,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方向。这就需要改变新建本科院校沿用传统本科英语教材的状况,探索编写和选用比较实用的、注重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适用于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教材。
一、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及教材建设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和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经过大规模扩招,教学师资不足,投入不够,班级规模过大,不利于听说能力的训练。大学英语的班级人数普遍达到80人左右,一名专职教师往往负责240名学生的教学任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上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课堂灌输方式,对“分层次、自主式、个性化、信息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念理解不够,轻视能力培养。
(二)教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出版市场上,群雄逐鹿,有最权威的三家大出版社——外研社、高教社、上外社,也有一些一流大学的出版社,像复旦大学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等。各自都出版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大学英语本科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大多都是根据一流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编写的,不是很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不利于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另外,由于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和建设方面缺乏规划,在选择教材时往往比较片面,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不太到位,没有考虑到本校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来拟定教材编写规划,或者考虑不够深入周全,导致课程难易度不一、内容重复等问题。
二、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一)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分析
尽管目前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水平的确比较高,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对于这一点普遍也比较认可,但也有教师认为目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教师认为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偏难。目前,各新建本科院校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教材中应适当增加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内容、词汇量等应当适中,要适合现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水平。除此之外,在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大都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以及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除使用现成的英语教材以外,往往还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在各种资源中查找有关材料,但有时这些资源中也并不一定有教师所需要的东西。此外,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英语教材选用的素材也越来越新,涉及面非常广泛,但相当多的英语教师原来的专业以语言文学方向为主,对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这些都会影响到具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材中补充比较充足的、适当的有关资料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
从各个渠道的信息来看,和老的本科院校或者“一本”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能力要差很多。这些院校的学生普遍单词量较小,语法基础大多也比较薄弱,一般只能进行非常简单的日常会话和交流,对英语国家的有关文化知识了解甚少,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也比较低。
但与此同时,学生们对于提高英语水平的愿望非常迫切,希望学到与自己专业关联度大、实用性较强、难易度适中、内容丰富有趣的英语。对于目前使用的教材他们的不满意度较高:听力、口语练习较少;词汇量偏大;课文中的注释不够详尽,有些单词、语言点和内容不甚理解;内容比较陈旧,不太适用,涉及面比较窄等等。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基本上是跟随着传统本科院校的模式。对于英语教学来说,不同的教学条件和基础决定了简单重复传统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是没有出路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有着自己的具体特点和需求,应该根据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者编写出适合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并且有自己特色的英语教材。
三、关于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材建设的建议
根据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其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为了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在选用和编写适合各校具体要求的大学英语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符合大学英语改革方向及课程教学要求
教材建设要与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相一致,同时,必须符合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既要重视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情感因素、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培养。要体现出“分层次、自主式、个性化、信息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以及“人与计算机高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体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二)符合各校的实际情况
因为各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等方面都有着一些差异。选用或者编写的教材难度应当适中,并且必须要有一定的弹性,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本地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教材建设必须考虑不同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注重其潜力和个性的发展。要有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克服大班教学的不利之处,同时有助于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有系统性及可操作性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应当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建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能力。英语各方面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包括听说读写译),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教材中的活动和练习应该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实现任务的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在使用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教材的编排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在设计各种语境的交际任务活动时,要有可操作性。
(五)兼顾趣味性和创新
教材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组织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内容方面,要尽量生动、真实,有可读性;在表现形式方面,力求手段活泼,形式多样,应充分考虑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
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有新意,要有助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建立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自主学习机制,成为自己进行学习的活动组织者和管理者,将原有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结语
教材是需要不断建设的。在英语教学中,那种认为教材编写出版了,就可以有“本”可依,教学也只是围绕教材的内容而展开,而不注重教材的可持续发展性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把教材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教学双方都是主观能动的过程参与者,这样就能使新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主体和主导者、通过教材形式及时地传入课堂,教材建设工作也就会相应地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材的教材建设,要能满足本校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要能够促使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尽量解决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材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选用或者编写出更适用于新建本科院校层次学生的优秀教材。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摄取新的资料和经验,与学习者一道赋予教材更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华.罗 虹.浅谈高职英语教学教材改革的设想[J].职业圈,2007,(21).
[2]孙新法.赵娟丽.高职英语教材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10,(5).
[3]王.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理想与现实[J].《大学出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