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2: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党的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党的建设

篇(1)

四川把改善民生摆在全省工作首位,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7%

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四川把改善民生摆在全省工作首位,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省经济呈现止滑回升、向好发展的势头。2009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4%,进出口总额是全国实现正增长的两个省份之一。

保民生就是扩内需、保增长。立足民生保增长,经济增长才能形成持续的内生动力,发展才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震后四川改善民生任务尤为繁重,我们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重振震前发展势头。通过这一轮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努力达到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性目标。

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灾后恢复是关系灾区千千万万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主要任务是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目前,已开工重建项目占需重建的90%以上,竣工占60%以上,所有农村受灾群众将在新建住房中过上新年,中小学生2010年春季开学将全部告别板房校舍。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重视改善民生。我们坚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不能因为危机影响而让人民生活水平降低,不能因为发展困难而让人民利益受损。大力实施“八项民生工程”,全年投入720多亿元,切实解决教育、卫生、就业、社保、住房等民生领域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民族地区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藏区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彝区“三房改造计划”等民生工程,加快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和谐稳定基础,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篇(2)

我党在十会议中明确规定要全面提升我党建设科学化,用创新的改革精神带动我党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方案已明确体现出,我党对目前我国国情上的高度重视。唯有提高我党在执政地位上的深刻认知,才能够保障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而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工作重要环节,因此教职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民办高校科学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性。基于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必须要时刻追随我党的科学文明建设道路。

一、大力推行我党在民办高校科学建设工作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高校党建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特殊地位[1]。从国家社会人才培养上来看,民办高校是我国科学技术、创新性人才重要输出基地,是吸收与培养各方面人才,创新改革理论的重要精神文明工作建立基地,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工作,以及经济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民办高校中能够积极吸收,以及培养我党基层工作分子,是我国党员输送重要战略基地。

在民办高校中,加深与我党精神建设工作合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科学建设过程中,具有较为深远影响。民办高校作为人才输送基地,自然会有众多思想与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科学技术专家,所以在民办高校大力推行党建科学化工作,还能够维护我党与科学家、教育学家、知识分子的联络工作。另外从我党工作人员培养角度来看,高校每年发展的我党基层人员要占我党总数近三分之一之多。随着青少年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壮大,不仅有利于随时为我党提供更多有活力的工作人员,同时还带来了更多符合当前国情的发展思潮。

(二)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对推动我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离不开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施行。提高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一直以来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方向,是我党高素质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重要政治保障,同时也是高校党建组织活动人员的社会责任。科学化建设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事关我国未来民族命运,是我国教育工作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以为有效带动我党科学化积极建设工作,教职人员必须加强科学化建设工作重要认知。以民办高校作为工作基地,输送与培养高素质党员工作离不开教职团队领导工作,积极推动我党与高校建设工作,培养专业高素质对口人才。同时维护民?k高校校园稳定发展又是我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责任,决定着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高低。

二、在现行的制度和机制环境下,推动我党民办高校建设工作科学化思路

(一)从思想理念与制度着手,培养高校党建工作制度意识

树立科学的制度理念,在制度科学化上下功夫[2]。制度与法律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前提。制度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上,一直其中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先进社会,制度一直督促着人类社会责任,以及保障社会生活安稳。

所以在现行的制度与机制环境下,为有效提高我党在民办高校建设工作科学化、科学性。必须要继续维护现今党的规章制度,制度一直是理念与思潮创新的重要前提,起着约束人类行为规范以及保障社会制度创新的去向。而在实际过程中,新老制度的变迁意味着社会权益,与公众权利与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在这个重要关头,必须要确保社会思想理念与我国当前制度相统一,才可以确保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充分社会权益,才符合当前我党科学化建设基本运行机制。

培养我党民办高校科学化建设,意味着必须增强人民制度信仰[3]。制度建设工作会根据党建工作制度的科学性,以及其合理内容而决定它的工作执行力度。并且许多时候如果制度如果与社会思潮理念产生冲突,那么对于党建工作将会起到重大阻碍,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党社会执政权威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务必加强精神制度的培养,提高高校人才制度信仰,才可以有效确保党建工作科学化执行,为党建工作提供科学化建设基础。

(二)建立与我国现行工作制度相配套的工作机制,保障党建工作科学化建设

在利益冲突时,会严重影响到人们去遵从当前国家规章制度。所以为有效确保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有效执行,一定要建立与现行党建工作制度相配套的,党建建设工作机制,畅通我党建设工作运行。通过完美的奖罚机制,使工作人员正确认知党建工作建设意义,以及国家制度不可侵犯。为有效确保党建科学化思潮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中相关教育专家与教职领导工作人员的领导地位。同时建立相关领导监督机制,运行与党建工作相配套的监管机制。从根源上遏制精神思潮的腐败,提高民办高校中,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确立科学文明思想建设与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

篇(3)

《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四个着眼于”,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

党在60年执政党建设实践积累的基本经验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只有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永恒的课题,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出发点,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必须做到任何时候不动摇,不放松,《决定》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能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党要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这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必须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政党要想担当此任是难以想象的。“四个着眼于”言简意赅,为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党指明了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篇(4)

回顾上半年工作,呈现七个方面“最”显著的特点:

最喜人的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最振奋的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最给力的是主导产业持续壮大

最直观的是城乡面貌不断变化

最欣慰的是群众生活日益改善

最难得的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最凝心的是干部作风得到转变

(二)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五个大幅提升:

一是发展动能大幅提升

二是发展活力大幅提升

三是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四是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五是干事创业的士气大幅提升

(三)

上半年工作,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第一句,稳中有进

第二句,稳中有为

体现在优化城市品质上

体现在提振攻坚气势上

体现在凸显干部战斗力上

第三句,稳中有忧

忧在发展不平衡

忧在自身压力大

忧在有被赶超的危险

第四局,稳中有利

体现在改革红利上

体现在政策红利上

体现在人才红利上

(四)

回眸看发展、回头看成绩。我梳理了一下,底气主要来自“七个方面”:

第一,底气来自于经济运行的稳中向好

第二,底气来自于招商引资的发展态势

第三、底气来自于城市面貌的可喜变化

第四,底气来自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第五,底气来自于历史问题的有效化解

第六,底气来自于民本民生的和谐稳定

第七,底气来自于作风建设的扎实推进

(五)

半年来,我们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半年来,我们优环境强保障,发展条件持续改善

半年来,我们保稳定惠民生,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半年来,我们深改革抓党建,赶超动力得到提升

(六)

坚持以强投入对冲下行压力,经济发展进中趋强

坚持以促转型挖掘增长潜力,产业层次显著提升

坚持以抓统筹彰显环境魅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以深改革增强内生动力,各项改革蹄疾步稳

坚持以惠民生激发发展活力,社会大局安定祥和

坚持以抓党建保持政治定力,政治生态更加清明

(七)

围绕“实力更强”,量质并举抓投入

围绕“方向更明”,破立结合促转型

围绕“生态更美”,标本兼治优环境

围绕“满意更多”,全力以赴惠民生

围绕“基础更实”,从严从实强党建

(八)

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坚持扩开放、攻项目,沿海开发不断深化

坚持促改革、强法治,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抓统筹、惠民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坚持从严管、从实抓,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九)

转型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重大项目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凸显

经济发展的质效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的成果进一步显现

大众创业的活力进一步释放

党建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十)

围绕主目标:脱贫攻坚奔小康

把握主基调:稳步快转提质效

明确主导向:“三个坚持”不偏离

突出主抓手:“三抓三促”见实效

遵循主路径:“三大发展”上台阶

(十一)

一是坚持抓书记、强责任

二是坚持抓阵地、强堡垒

三是坚持抓队伍、强骨干

四是坚持抓制度、强落实

五是坚持抓投入、强基础

六是坚持抓统筹、强合力

(十二)

一是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三是抢抓对外开放新机遇,项目引建取得新突破

四是释放转型跨越新动力,深化改革实现新进展

五是致力推动一体化发展,城乡环境展现新面貌

六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七是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十三)

聚焦投资难点,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聚焦产业融合,着力推动经济转型提升

聚焦整体提升,着力打造生态品牌

聚焦安民惠民,着力推动民生改善

聚焦重点改革,着力破解发展制约。

聚焦固本强基,着力抓实管党治党工作

(十四)

聚焦项目促投入,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紧扣重点抓创新,经济质态进一步优化

注重统筹创特色,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办好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从严从实转作风,党建活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

强化精准施策,推动了经济平稳增长

强化改革创新,增强了转型发展动力

强化专项治理,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

强化法治建设,提升了依法治理水平

强化民生保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从严治党,凝聚了干事创业合力

(十六)

一、成绩来之不易,要乘势而上

一是领跑有势头

二是发展有后劲

三是克难有力度

四是干事有氛围

二、挑战不容懈怠,要应势而动

一是要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二是要不负上级组织的期望

三是要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

三、机遇多重叠加,要顺势而为

一是有战略布局的支撑

二是有具体政策的支持

三是有经济增长的支点

(十七)

狠抓学习教育,不断强化理论武装

狠抓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狠抓城乡统筹,着力优化发展格局

狠抓深化改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狠抓党的建设,持续改进干部作风

(十八)

产业转型在克难攻坚中咬牙前行

城乡环境在持续攻坚中不断美化

幸福民生在改革创新中稳步提升

党的建设在落实责任中巩固加强

(十九)

致力谋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着力促转型,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注重抓统筹,城镇建设有序实施

持续惠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着眼增活力,重点改革扎实推进

突出转作风,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二十)

信心来源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信心来源于改革创新持续攻坚

信心来源于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信心来源于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信心来源于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二十一)

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加大了经济社会转型推动力度

抓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落实,加大了重点关键领域改革攻坚力度

抓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落实,加大了重点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

抓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加大了干事创业氛围基础保障力度

(二十二)

一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显著提升

项目建设态势强劲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文化旅游业发展迅猛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二是城乡统筹的内涵与品质显著提升

城乡空间加速拓展

城市功能加速完善

生态环境加速改善

三是民生改善的成果与实效显著提升

围绕加快富民进程

围绕发展社会事业

围绕法治文明建设

四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与水平显著提升

宣传思想工作深入人心

组织保障工作强劲有力

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二十三)

坚持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坚持主动作为,金融风险稳控有力

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同步提升

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坚持从严从实,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二十四)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城乡建设加快推进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坚持法治德治并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切实加强

(二十五)

深化改革精准发力,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现代农业持续提升,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民生实事惠及百姓,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城市精神深入人心,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建设切实加强,从严治党全面推进

(二十六)

积极推进双核驱动战略,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布局构建生态领军城市,美丽高淳形象持续彰显

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工程,区域发展后劲有效激发

突出党建工作主导地位,全面从严治党得到加强

(二十七)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步推进

坚持改进作风与锤炼党性同步提升

坚持严管干部与固本强基同步强化

坚持严明纪律与严惩腐败同步发力

坚持责任落实与督查考核同步加强

(二十八)

坚持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动力。

坚持项目支撑,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真抓实干,推动四城同创。

坚持为民惠民,提升民生福祉。

坚持严字当头,加强党的建设。

(二十九)

产业结构在加速转型中不断优化。

城乡建设在同步实施中取得实效。

各项事业在协调并进中惠泽于民。

社会大局在联动维护中保持稳定。

党的建设在从严从实中持续加强。

(三十)

“一个平稳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

“两个初见成效”:

一是产业转型初见成效

二是招商引资初见成效

“三个不断提升”:

一是项目建设质效不断提升

二是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区域创新活力不断提升

“四个显著加强”:

一是民生改善显著加强

二是城市文明建设显著加强

三是社会治理创新显著加强

四是党的建设显著加强

(三十一)

千方百计促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坚持不懈强统筹,城乡建设协调推进。

全力以赴抓整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以人为本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从严从实转作风,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三十二)

经济实力进一步做强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

抓重点、攻难点,示范建设加压奋进

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抓统筹、优环境,城乡融合稳步前进

惠民生、促和谐,社会建设协调推进

强基础、转作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三十四)

把握关键更加有力,我们取得了新进展

落实举措更加务实,我们树立了高标杆

为民导向更加鲜明,我们惠及了大民生

党建地位更加突出,我们锤炼了好作风

(三十五)

把“两学一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把推动经济稳健增长作为中心任务

把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作为根本要求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

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关键工作

把强化社会治理作为重要任务

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大责任。

(三十六)

对照目标看成绩,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突出重点求突破,“四个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正视问题不畏难,不断激发战胜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三十七)

坚持稳增长促转型,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坚持强基础严管理,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惠民生促和谐,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切实加强

(三十八)

城市建设有新进步

产业发展有新提升

平台建设有新进展

篇(5)

一面是灾后重建任务完成时间的日益临近,一面是大量灾毁耕地的复垦、重大地质灾害的治理还处在攻坚克难阶段;

2010的春天,对话宋光齐,感受国土资源人担当的这份责任和使命。

发展篇

有力有效地保障土地、矿产需求

《四川党的建设》:宋厅长,您好!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到巩固回升加快发展,我省的经济社会形势对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我们的读者格外地关注。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省如何有效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的土地需求。

宋光齐:谢谢大家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面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与责任,面对社会关注的焦点与难点,去年我们充分运用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夜以继日、超常负荷、攻坚克难,为北川新县城等城镇建设,成德绵高速复线、广甘高速、泸州宜宾和乐山港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东汽等重大产业恢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地保障。按照灾后恢复重建先行用地政策,为成都枢纽成昆铁路货车外绕线、成-绵-乐城际铁路、双流机场二跑道、映秀-汶川高速等40个国家、省重点项目办理先行用地2020.41公顷,保证了重点项目按期开工建设。

《四川党的建设》:产业恢复和园区建设上的土地供应是怎样一个现状?

宋光齐:产业恢复要依托园区,园区建设重在规范。我省现有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区)223个,批准用地5.48万公顷。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新设7个、扩建7个对口援建产业园区。地震后各类开发园区新增建设用地10546公顷。争取德阳、绵阳和广安等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出口加工区“一区两园”合并整合工作等取得重要进展。

《四川党的建设》:去年,从攀西地区传来好消息,其铁矿资源量估算达1.68亿吨,据预测,其潜在资源量达194亿吨。我省在地质找矿方面还取得了哪些令人振奋的成果?

宋光齐: 2009年,地质找矿继续取得新突破,提交了一批重要矿产储量。比如川南煤田海风矿段、雷波小沟磷矿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约5.3亿吨、硫铁矿1.8亿吨、磷矿2.5亿吨。实施了国有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比如马脑壳金矿、南江竹坝铁矿、泸沽铁矿等等。组织实施了全省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攀西地区攀枝花岩浆岩型钒钛磁铁矿潜力评价被确定为全国典型示范项目。

保护篇

坚守耕地“红线”决不动摇

《四川党的建设》:国务院下达给我省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为585.68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14.31万公顷,这是我省的耕地“红线”。这条“红线”我们坚守得如何?

宋光齐:“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近年来,我们严格执行省政府制定的耕地保护责任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将各地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补充耕地面积、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查处率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严格考核。自贡、攀枝花、绵阳、南充、乐山、达州、巴中、甘孜、凉山等市(州)耕地保护面积都保持在规划指标之上。遂宁、自贡市以及岳池、射洪、安岳、隆昌、三台县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了地块和农户。目前全省耕地保有量达到594.8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513.75万公顷。

《四川党的建设》:2005年12月25日,我省“金土地”工程启动仪式在成都市金堂县隆重举行,从而拉开了一个对全省130个县1000万亩土地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金土地工程”的序幕。这项工程目前进展到什么情况?

宋光齐:经过几年的持续推动,目前全省“金土地工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持续、稳定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补充耕地。去年竣工验收项目116个,整理土地规模133.34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5.7万亩。成都、遂宁、自贡、南充整理土地规模较大,进度较快,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载体,大力推进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搭建起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

《四川党的建设》:说到我省的土地保护,不得不提一个事关灾区群众民生大计、事关灾后恢复重建全局的大事――那就是灾毁耕地的复垦。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宋光齐:我们认真组织实施灾区灾毁土地复垦规划,协调相关部门畅通项目立项、审批“绿色通道”,抓紧组织实施。及时将中央第一期专项资金24.03亿元分解下达到受灾市(州)、县(市),2009年完成灾毁土地整理复垦82.1万亩。

转变篇

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

《四川党的建设》:随着我省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如果继续按照陈旧的发展观念和模式来搞建设,土地后备资源将根本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上,我们有着怎样的思考与实践?

宋光齐: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要?唯一的出路就在于节约集约用地,走内涵挖潜之路。2009年,我们通过调整优化土地规划、设立投资准入条件、建立低效利用退出机制、推广多层标准厂房、控制非生产性用地规模等多种途径,增强土地承载能力,有效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比如德阳东方电气集团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全部为超高层标准厂房;绵阳高新区采取吸引民间资本经营工业地产的办法,引入世界500强企业艾默生集团采取租赁方式使用标准厂房。

《四川党的建设》:在土地的市场化配置上,我省走在了全国前列,是土地“招拍挂”出让步伐最快的省份之一。我想问一下, 近期我省这方面的情况。

宋光齐:我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深化有偿使用改革和“阳光运营”。2009年全省实现土地出让总价款497亿元,同比增长98.6%,为建设发展和社会稳定、城乡环境整治聚集了巨额资金。成都、南充、乐山、遂宁市土地出让总价款大幅度超过或数倍于上年。

《四川党的建设》:蒋巨峰省长曾指出,我省城乡统筹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于管好用活土地资源。在统筹城乡发展土地管理上,我省有哪些新进展?

宋光齐:2009年,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上取得新成效。一是成都市引入经济手段建立耕地保护基金,丰富耕地保护手段,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二是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调查、确权登记发证,为开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自贡、德阳、广元等市结合自身实际,在统筹城乡发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都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民生篇

惠民利民,民生工程显实效

《四川党的建设》:2009年我省红层找水打井工程等“八项民生工程”如期圆满完成。请您介绍一下我省的国土资源民生工程。

宋光齐: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目的,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动力。国土资源民生工程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从2004年起,全省6年累计实施红层水井213.75万口,解决了792万人的饮水困难。二是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6608户,组织开展243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三是积极落实“富民安康”工作各项任务,在3个少数民族州大骨节病区完成安全供水探采结合示范井213口。四是认真实施新修订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标准,切实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五是积极抓好维稳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着力推行国土资源“大调解”。2009年全年没有发生因国土资源问题引发的和恶性事件。

《四川党的建设》:我省还有一项独特的民生工程,就是因灾失地农民的安置,这方面情况如何?

宋光齐: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们牵头组织因灾失地群众自主、有序、安全返乡安置,生产自救;牵头组织各级干部和地质专家深入灾区实地勘察,帮助群众选址重建,全面落实安置帮扶措施。及时研究制定了有关土地调剂、灾毁耕地复垦、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等帮扶政策措施。去年争取到中央下拨10亿元用于因灾失地农民调地安置补助,及时保障群众安置生产、生活需要。去年全省因灾失地农民在市(州)内安置56113户、196618人,占应安置户数的99.5%。对其余失地群众确因自然条件限制无法返乡安置的,组织实施跨市(州)异地安置。

《四川党的建设》:汶川大地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被提上了重要日程,也成为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课题。这方面我们有些什么进展?

宋光齐: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上,我们切实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健全防灾制度和突发险情应急处置机制。2009年全年成功避让重大地质灾害37起,避免5797人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成功避险次数、人数均为我省乃至全国历年之最。特别是凉山州准确预警并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1起,成功转移受威胁群众2302人,避免人员伤亡561人。

篇(6)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组织工作、组织部门、组工干部就是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形成共同关心和参与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从而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

把强化执政意识作为组织工作的第一使命。一是组织工作要讲政治,顾全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基石,党执政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强调组织工作的执政意识,就是要求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都必须围绕最大限度地集聚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地位去进行,以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二是组织工作要旗帜鲜明。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我们党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执政追求和价值选择,也是组织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的根本问题,组织工作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谋划工作,充分反映时代的呼声、群众的呼声,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组织工作的最大追求、最大价值取向,这是组织工作最大的执政意识。

把强化大局意识作为组织工作的第一观念。一是要善于统筹组织工作。要把组织工作放在党建工作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坚持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大背景来思考、研究和部署组织工作,运用统筹的方法理念来推动组织工作,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工作大局来思考确立组织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二是要善于推动组织工作。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组织部门的根本工作理念,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全部过程、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十七大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真正成为指导组织工作的方向、推进组织工作的动力,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大局,从而推进组织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要把组织工作的潜在资源转化为显性成果,把干部队伍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建设的优势,把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转化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力量。

把强化创新意识作为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一是与时俱进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组织工作的环境在变化,党和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党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组织工作,需要开放的、改革的、充满生机的组织工作,需要不断追求、改进和发展的组织工作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二是组织工作要持续改革,不断突破。组织工作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方法创新,是着眼长远、解决问题的制度创新,是为了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工作创新。要真正、切实地把党的建设对组织工作的要求,把经济社会发展对组织工作的期盼,以及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关注落到实处,就必须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理念和实践、体制和机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切实把组织工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切实把组织工作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把强化服务意识作为组织工作的第一追求。一是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角色定位。组织部门既是党委的参谋者,又是党委的服务者;既是党员干部的组织者,又是党员干部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者。组织工作要着眼于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从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宽广视野,寻找组织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开阔组织工作的思路,拓展组织工作的领域,把组织工作的服务效果转化为抓发展、促和谐的工作成果。二是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和水平。选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党委在干部任用上的目标指引和价值取向,反映着社会的价值尺度,影响着干部和整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公认目标和人生追求。要始终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用好的作风选人、用好的制度和机制选人。

篇(7)

内蒙古第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1】

刚刚闭幕的第十次党代会,是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组织部门,要把学习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当中,组织广大组工干部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党代会精神。

组织工作要找准贯彻党代会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结合好工作实际,都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找实策、求实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党代会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切忌“一刀切”“一锅煮”“一个方子吃药”;要坚持群众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清发展形势,因势利导,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保持正确的工作方向,以组织工作的辛苦度换得群众更高的满意度。

组工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宣传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管党治党重要职责,组工干部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加班加点,全面完成年底的考核工作。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扎实推进“两学一做”紧密结合起来。

内蒙古第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2】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我区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进一步凝聚全区各族人民共识,汇聚全区各族人民力量,加快现代化内蒙古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