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2: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艺美术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艺美术毕业论文

篇(1)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一

人生有很多东西无法留住,我们希望能永远陪伴,然而时光荏苒,岁月不会为我们而停留,但我们应该为爱的人停下脚步,比起那些回不去的日子,更值得珍视的是能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三年的硕士研宄生时光即将结束,我会倍加珍惜每次在一起的机会,铭记这段旅程中伴随我成长那些人,感谢给了我指引和帮助的老师、朋友。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导师孙德林教授。他为人谦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论文的顺利完成与孙老师悉心指导和他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从论文的选题方向、论文框架等大的环节到论文的语法、措辞等细节始终都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的指导,帮我拓宽思路,完善细节。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孙老师不仅传授了我大量关于研宄方法、学术思维等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是在平日言行中教会了许多为人的道理。这一切都都使我获益匪浅,并会终生受益。

其次,还要感谢郝景新老师、郝晓峰以及陈新义等老师在我论文完成过程给予专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院造型实验室吕老师,给予我试件制作方面的指导。感谢实验室杨万全师傅、叶太强师傅对我试件制作的帮助。

同时,我还要感谢王薇、曾蔚霞、谭任、金燕红、刘科、杜洪泰等同学在我学习和工作中的帮助与支持,感谢张瑶、郝睿敏等同学为我熬粥、做菜、洗衣服,给与了我生活上莫大的帮助与关心;另外,还要感谢陈勇、蒋成、王佩琳、刘明辉等师弟师妹在我研究生期间的陪伴,这份情谊我将永远铭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读研期间的关怀,有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我将更有信心来面对未来。

三年时光转眼即逝,有了各位师长同学的陪伴才使我此期间收获喜悦、得到成长,让我此时觉得远处的路不再遥不可及,高处的山不再高不可攀。

与戴向东老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宄路线的确定,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无不倾注着导师们的心血。三年中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两位导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的胆识和能力,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终身受益,永难忘怀,成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楷模。在此谨向我的袁老师与戴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本篇报告是我自己在实践和对室内设计的理解的心得,也是对这几个月实习成果的展示,本次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专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祝他在未来的日子生活美满,事业兴旺。

其次,我要感谢××××职业技术学院-----我的母校大学三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祝母校明天更辉煌。感谢我身边的同学们,因为有你们,我的大学很精彩。祝你们的未来多姿多彩。

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三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刘文金老师、唐立华老师、孙德林老师、张响三老师、夏岚老师、李赐生老师、李克忠老师、李敏秀老师、刘文海老师、郝景新老师、肖德荣老师、黄亚楠老师等等老师都对论文的修改都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给予无私的关心与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感谢益阳小郁研究所、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以及领导的亲切关怀,特别感谢益阳小郁竹艺法定传承人危禄绵先生与工艺美术大师刘宗凡老先生对论文提供的指导意见以及研宄场所与实验器材,同时感谢熊志明先生在我学习制作小郁竹家具时的谆谆教导,感谢黄耀辉老师提供的摄影帮助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论文。

感谢同窗好友金燕红、姚文亮、刘科、陶振平、杜洪泰、彭娟、谭任等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同室好友郝睿敏、王薇在生活中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胡斌在论文着述期间给予的极大精神鼓励,感谢你生活中的照顾与关心,感谢你一路的陪伴。

篇(2)

关键词:《离骚》,凤皇,玄鸟

 

《离骚》中“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两句,王逸注曰:“言己既得贤智之士若凤皇,受礼遗将行,恐帝喾已先我得娀简狄也。”而朱熹认为高辛先我,“正为己用鸩鸠,而彼使凤皇,其势不敌,故恐其先得之耳。”遂分为两派,产生了玄鸟是受诗人之诒还是受高辛之诒的争论。近人闻一多先生支持朱熹说,立三证以考“玄鸟即凤皇”[①],至此,玄鸟受高辛之诒几成定论,当代注本多从此说。本文拟对此三证作详细考察。

首先来看“凤鸟”。《尔雅·释鸟》有“鶠,凤,其雌皇。”是否凤就是“鶠”呢?许慎《说文解字》在“鶠”下注曰:“鸟也,其雌皇。”很显然他也认为“鶠”不一定是凤皇。所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释鸟》: ‘鶠凤,其雌皇。’说者便以凤皇释之。据许则有鸟名鶠凤,非可以凤释鶠也。毕业论文,玄鸟。鸟字盖凤之误。”又在许慎的“一曰凤皇也。”下注曰:“此别一义,与说《尔雅》者同。”[②]从段注可以看出许慎和段玉裁都不认为鶠与凤是同一种鸟。

考察古籍所载凤鸟的名称,至为繁杂,除《尔雅》中的“鶠”名以外,尚有“瑞应鸟”(《尔雅》郭璞注)“瑞鶠”、“鸡趣”(《禽经》)等名。对凤的形象,区分严格者如《艺文类聚》卷九十引《决录注》蔡衡语:“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多黄色者鹓鶵,多紫色者鸑鷟,多白色者鹄。”而至宽泛者如《埤雅》、《绎史》之类,凤竟有赤、青、白、紫、黄五色五种(见后文引)。何以凤鸟的称呼竟会如此纷乱?实因凤鸟的形象颇不确定,较为复杂多变。毕业论文,玄鸟。凤或者凤皇见于先秦书籍中的颇多,不仅屈原的辞赋中屡见,更早的《诗经》、《尚书》、诸子著作以及创作年代较近的《左传》、《竹书纪年》、《吕氏春秋》等中都有出现。较早详细描述凤鸟形象的是《山海经》。《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可见初始凤鸟的形象较为简单,形如鸡,特别之处仅“五采而文”。又《韩诗外传》卷八引天老曰:“夫凤象鸿前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喙。”相较先秦时期的凤形象已有很大变化,不仅更为详细,而且多与灵异之物如鴻、麟、龍、龟等相联系。凤已经被神化了。这一演变过程,与凤文化研究者,对古文物上所绘的凤鸟图案进行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据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研究,凤鸟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玄鸟期、朱雀期和凤凰期。“玄鸟期的凤鸟以商周为代表,商可谓前期,周可谓后期。这期凤鸟,基本是以玄鸟类为基础,只是稍加变异。”而朱雀期的凤鸟,“把鹄类的长足、蛇颈、秀丽的身翼、鸡嘴、孔雀翎冠和巨大的翎尾,尽集于己身。”[③]古文化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凤皇被逐渐神圣化的过程。

综合以上,凤鸟的名称和形象十分复杂,“鶠”只是凤鸟的一种称呼,不能将二者等同。

再来看看“燕”。“燕”,《尔雅》中凡两见。其一曰:“燕,白脰(脖子)鸟。”注曰:“即今白颈燕也。”另一为“燕燕,鳦。毕业论文,玄鸟。”注曰:“此释《诗》‘燕燕’文,故重言之。燕有二种,前言白脰燕,知此为紫燕也。”则燕虽有两种,但与焉鸟,仅从颜色上看,也是决不会混淆的。从前引凤鸟各期的形象来看,与燕子的差别越来越明显。春秋时期开始,人们已经将凤和其它的鸟类区别开了,如《左传·昭公十七年》中就将凤和玄鸟、伯赵、青鸟等鸟类并提。到了战国时期,“南方凤鸟便为鸡冠状和孔雀花翎状‘凤冠’,具有孔雀类长足巨尾及美丽的花翎。”[④]试问,如此特别的凤鸟,怎么会和形象简单固定的玄鸟相混淆呢?

闻先生根据《说文》“焉,焉鸟,黄色,出于江淮。”及《尔雅》“皇,黄鸟。”认为“焉鸟即皇鸟。毕业论文,玄鸟。皇鸟又即凤配,是焉之为皇即凤皇之皇”。又根据《禽经》“黄凤谓之焉”认定“焉即凤皇”,“燕与焉同,是玄鸟即凤皇。”“燕”与“焉”音同故可相通假。但《禽经》尚有:‘青凤谓之鶡,赤凤谓之鹑,黄凤谓之肃,紫凤谓之鷟。’”又《广博物志》巻四十四又载“青凤谓之鶡,赤凤谓之鶉,黄凤谓之鸾,白凤谓之鷫,紫凤谓之鷟。”与上又不尽相同,则黄凤究竟为焉还是肃是鸾还是土符,不能断定。《说文》说:“焉,焉鸟,黄色,出於江淮。象形。凡字朋者,羽虫之长。鸟者,日中之禽。舄者,知太岁之所在;燕者,请子之鸟,作巢避戊己。所贵者故皆象形,焉亦是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两点:首先,许慎并不认为焉就是凤皇,因他并未提及凤皇。其次,他也没有将焉与燕等同,而是将舄、燕、焉三者并提,并明确说明都是鸟类中因为“贵”而“象形”之例。所以虽然燕和焉音同可相通假,但在作为鸟名时,二者是不同的。就算以陆佃《埤雅》所引为准,《禽经》称“黄凤谓之焉”,也不可认定此“焉”即“皇鸟”。郑樵《尔雅注》中在“皇,黄鸟”下注曰:“黄鸎也。”可见他也认为此“皇”鸟,并不是凤之配。

以上都是从名物训诂的角度,说明凤皇与燕的不同,下面再结合《离骚》中所述从神话学的角度,谈谈凤皇与燕两者的“相同”之处。

关于商代始祖的神话传说,见于先秦典籍的除《楚辞》外,还有《诗经》、《竹书纪年》和《吕氏春秋》。《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吕氏春秋》中也只说“燕遗二卵”,并未说明简狄是否吞下燕卵。而《竹书纪年》卷上却记载说简狄吞燕卵而孕生契,并且说简狄为“高辛氏之世妃”,这显然是经过儒家改造后的结果。这一传说的本来面目,可以从秦祖女修吞卵生大业的传说中看出。据《史记·秦本纪》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这里看不出女修生子的合礼性,因为书中只说她为“帝颛顼之苗裔孙”,而并未说明她是谁的妻子,这与简狄生子有本质区别。其原因,当是秦在殷周时期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少,这个传说没有或者较少受到中原思想的改造,还保留着其本来的面目。与此完全相同的传说简狄吞卵,却被从各个方面进行改写和改造。儒家改造此神话传说的目的,可以从历代对女修传说的质疑和批评中看出一斑。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在“女脩”下注曰:“颛顼之裔女,吞乙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马驌《绎史》更是对此十分不满:“嬴姓宜祖少昊氏,帝颛顼其母家耳,史但举其母氏,而遗其祖,疏矣。”这些批评正说明象女修吞卵生子这样的传说,不能被正统的儒家观念所接受;所以简狄吞卵的故事就必须要进行改写。改写的目的,就是既要使它符合儒家所推崇的礼,同时又要让契的出身具有神圣色彩。这种改造被后代所普遍接受,如汉代的《淮南子》、《毛诗传》和司马迁《史记》、刘向《列女转》以及《礼记·郑注》等显然都是本自《竹书纪年》。为了使契的出生具有神异色彩,多对鸟进行改写。如魏郑小同所撰《郑志》就引焦乔答王权曰:“娀简狄吞凤子之后,……”就将燕子变成了“凤”,这也是目前所见最早将传说中的玄鸟变为凤的记载。后孔颖达在《礼记注疏》中就引这段问答。《礼记·月令疏》所引这段话也是闻先生最为重要的一条证据,闻先生说:“简狄所吞,他书曰燕卵,此曰凤子,是玄鸟即凤皇。毕业论文,玄鸟。”但《四库全书·礼记注疏》卷十五后的考证说:“又《疏》‘娀简狄吞凤子之后’,‘凤’字当作‘鳦’字,各本俱误。毕业论文,玄鸟。”从四库馆臣的考证,也可以看出:认为简狄所吞为凤卵,是不符合传统的说法的。因为春秋时期凤与玄鸟已有明显区别,而《商颂》明言为“玄鸟”,就决不会是凤皇。既然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前人不承认,当然不能凭此认定玄鸟就是凤皇了。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凤皇与玄鸟(燕)本是两种不同的鸟,只是在某些时期(如凤鸟第一期的初始阶段)二者由于形象相近而没有严格的区分,或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二者才会发生重合。战国时期,凤皇与玄鸟已经明显不同,而简狄吞卵的传说又还没有被过分神化,所以屈原诗歌中所记载的尚是其较为原始的版本,与凤皇并没有发生联系。所以《离骚》中凤皇所受之诒只能是诗人的,而非高辛之诒。

[①] 见《古典新义·下·离骚解诂》北京:古籍出版社 1956年版,第308页 下所引闻先生的话均出于此

[②]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1页

[③] 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88年版,第140-144页

[④] 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88年版,第141页

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 生源 教学 从业人员 素质 规范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对环境艺术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原来的建筑和艺术院校的生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部于1998年明确把环境艺术作为设计艺术学下的一个专业方向,为顺应这一时展,综合性的高校纷纷上马。几经扩招后,在校本科生已超过三十多万。装饰行业现已成为全国十大热门行业,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使众多的人员参与,其中的设计人员也为数众多。但在这空前繁荣的表象下,也潜伏种种隐患和危机,如设计人员水平不高、精品少、抄袭严重、工程质量粗糙、安全隐患多、设计人员辛苦的设计费不能保障等等。

走进装饰市场、装修设计公司追缠顾客为其搞设计。新楼盘刚完工,一大批装修公司就进驻场地摆摊免费设计。多方管理使设计艺术职业资格化无法实施,设计市场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提高,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隐患和弊端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生源素质

报纸、网上记载,每逢高校艺术类招生便有几千人排队,甚至通宵等待报考艺术院校,其壮观的场面足以证明艺术市场的巨大需求。之所以造成这一现象,一是就业情况好,二是源于现行的高考制度所造成的奇怪现象:考不上理科考文科,考不上文科考艺术;成绩不好的中学生在升学的激烈竞争中,因此找到一条捷径——学画画(艺术院校的文化分数线相对低得多);书店里美术高考指南示范作品多,社会上办考前突击班的也多;只要画好色彩静物、头像、石膏、速写,学生再按照艺术院校老师喜欢的形式去表现,就能应付过专业考试。巨大的经济利益和高昂的学费,造成学校招生的名额也随之增多,这样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就有了。不可否认,在这众多的参与者当中确有一批爱好美术的优秀青年,他们基础扎实。但也有些短期班学员侥幸进入了艺术设计专业,其本身的绘画基础和手绘能力都不强,所上的基础课又都是和考前雷同的静物色彩、石膏头像课程,在进入设计课时也能很快学会电脑绘画并以此,

二、教学弊端

由于生源众多,师资人员不够,使得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艺术设计的小班教学变成了大班授课,老师的资源被大大稀释后才被学生分享,设计作业的逐个短评也变成了流水式的批改。环境艺术是一门杂学,要求学生综合知识面要广,艺术院校环境专业对建筑、建材、构造、设备等方面都应该有所了解,由于师资的原因和侧重点不同,有的学校很少开设甚至根本不开设以上这类课程。大部分艺术类学生所学知识不全面,设计作业也不全面,对材料、设计工艺、构造节点了解甚少。毕业论文的撰写大多是抄摘、拼凑,再经过老师的艰苦修改,才勉强达到论文的格式。而其它工科材料类学生,由于过分依赖电脑的辅助设计,手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他们而言,进校时所谓的美术加试形同虚设,进校后短暂的美术课也无关紧要,踏入社会后没有电脑就无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构思等等。这一大批学生涌向社会后,只有少部分成为骄骄者,得以大展才华,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既无扎实的设计基础,又缺乏创新能力,不仅手绘表现能力差,也无实践经验,充其量也只称得上具有艺术素质和工程素质的电脑操作员,加之设计院和大的设计公司所需的人员毕竟有限,使这大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都只能涌入家装公司,这也是目前家装设计行业混乱的原因之一。

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环境艺术、工艺美术、建筑工程类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是科班人才。艺术类设计人员在设计手法和色彩空间层次上有优势,工程类人员则在形式、结构、材料上有过人之处。再者,装饰工程是一个综合体,也需要其它相关专业转向的人员(如纯学绘画、雕塑、概算、材料、安全、结构、管理的人员等等)集体参与,他们之间相互流动频繁,转向设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由于没有扎实的功底,他们的设计思路常常表面化而不能深入。这些还是相关人员,有的则完全不相关,如学师范、测绘、制图的,因就业路子不广,加之经济利益的驱使,搞了几个工程,了解了一些工艺流程和材料,再去学点CAD、3DS,就成设计师了。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八哥型”绘图匠,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照葫芦画瓢,到处找书翻翻,到处抄一点,也不管设计风格是否融洽,拼凑在一起糊弄外行就行。正是由于众多的从业人员专业基础不扎实,知识不全面,相关和非相关人员都参与,设计体制不健全,国家也没有实行由人事部组织实施的注册资格制度,各个行业协会要求也不一样,大家都管变成了大家都没法管,精华和糟粕同时存在,这样便直接导制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后果:设计市场自身体制的不健全,也使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无法提高,设计水平普遍低下。设计地位从属于工程的依附性加强,导制公司老板和业主对设计人员不重视,设计费收取胡乱压价,设计市场一片混乱;也正因为行业得不到保护,因此才造成设计人员追着你搞设计和摆摊不收设计费等现象,艺术设计此时已完全没有地位可言。转贴于

四、总结

综合上述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从源头抓起。一是改良现有艺术类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要变,静物、石膏是绘画的一部分,不要形成一个考试入学的套路。可喜的是有的学校今年将考试形式改成给一个题目,自己去想象画,这下就难到了不少考生。

篇(4)

然而遍览欧美各地大学的学科设置,却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美术学”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与“美术学”对应的英文词汇。欧美的美术史研究,且以德国为例分析,强调美术史本身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派别影响最大。特别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美术史研究的主流,美术史巨子贡布里希更将图像学的观点进一步推延到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等等。在此意义上,美术史实际上是借美术的外壳,承载社会文化的历史内容与含义。设在综合性大学里面的美术史学科,大都拥有独立的系别。如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些知名大学均有美术史研究的专业。另外也有将考古与美术史并置的,如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就有名为“考古与中国艺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科,常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哲学系美学专业。当然,也有一批艺术院校有美术理论专业。

总之,国外还没有一个可以能够包含史、论、评含义的美术学概念。同时,也似乎不存在一个学科管理意义上的美术学。在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常常把画评、画史、画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例如南齐谢赫的著名批评著作《古画品录》便是这种体例。谢赫在这部著作开头,就对画品即绘画评论做出概括,“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接着对绘画的功能和作用发表见解:“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览。”这段话便是他的美术观念和绘画理论的表述。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即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条标准成为此后绘画批评中的根本原则,也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评理论和美术作品研究也可以进入史的范畴,中国古代画论常将史和批评融汇其中。

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它们却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美术批评学可以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当然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也可以作为批评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题材、内容、思想和风格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价值,分析其优劣,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叫美术评论。美术评论和当前的创作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批评家要参与美术活动,及时了解创作动向,推动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批评家有时还可参与策划美术展览,组织创作研讨等活动,因此美术批评也是一项操作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总结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批评标准和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起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

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发掘、研究、探讨,客观地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科学。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它开创了撰述中国美术史先河。西方美术史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画家瓦萨里写作的《大艺术家传》。这部书记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和雕家的生平、活动和创作,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美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艺术史学科的真正建立应以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出版《古代艺术史》作为标志。这样,中国的《历代名画记》早于瓦萨里约700年,早于温克尔曼约900年。所以,中国美术史的学科建立实际上始于盛唐。

美术理论是对美术问题的理论探讨,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作品也可以包括书法及摄影的功能与作用、基本特征、形式、结构、语言、风格及其中的审美规律和思想活动,揭示美术的普遍特点与规律。美术理论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美术基本原理,在广义上则可以包括美术美学、美术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社会学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理论也是美术理论的组成部分,但鉴于美术批评理论和美术评论活动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常常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探讨。

在对美术史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客观地揭示作品的创作年代、材料、作品的题材内容等,但当美术史家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探索时,也必然要与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和艺术观念及价值标准对作品做出评判,而在这一过程中,批评或明或暗地在起作用。固此美术史不可能完全离开美术批评。美术批评还是联系美学、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美术作品的桥梁。由此看来,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三者成为美术学的基本内容。

篇(5)

本文以展示设计特质立足为学科发展的根基,从展示设计实践流程反推其课程中所需能力培养,以实践环节为手段,从而探究学科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关键词:

展示设计;实践能力;多媒体动画

近年来展示设计行业发展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但从行业人才缺口来看应届生就业率却与行业发展的兴旺程度相悖.各个院校大力投入软硬件措施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但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依然不能够让企业满意,更难以满足行业内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学生转向其它设计专业甚至彻底改行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多数专业院校并没有树立起以实践流程环节中所需要的能力培养来作为课程改革内容,普遍进行更改课程名称、学时长短等修补措施,难以真正触及到学生的能力培养范畴.

1展示设计的特质

人们可以对展示设计的特质从不同角度来定义,现在普遍的认同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艺术表现力与平面与空间的精心创造,达到传达某些知识、资讯、理念、价值观的目的,对此种空间的复杂创作过程我们将其称之为展示设计.当然随着时代更迭和技术进步,其特质决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定随着人们认知的深度继续变化,因此本文是处在当下展示设计环境中的特质归纳,这三种特质在目前设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1.1立体化信息传播

揭开陈列艺术的包装,展示设计重要的目的是信息传播,通过空间中所有的物或非物质与人的联系达到符合其信息传递功能的目的.展示既是空间艺术,也是信息传播的艺术,立体化空间立足于对使用方式、实体要素、结构、设备等各个相关系统的理解,而信息传播立足于行为交互、内容主旨、设计元素等分析作用.立体化空间要展览的信息依附于展墙、展柜、展板,展台、多媒体展项等平台之上,所有的展示概念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展品背后所需要传递的“故事”.有时作为“实物”自身表达信息的能力有限,需要为其打造一定的背景知识带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同时,“故事”自身也可以作为虚拟展品出现,设计者通过形象化手法帮助人来理解,灵活处理好立体化空间这个媒介,使人们得到工作、生活的帮助或感悟,这才是展示设计的深层次应用。

1.2科技化交互体验

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博物馆、商业展览、会展贸易等各类展示场所中,尤其是科技类或世博会这样特定的情境展览更是会运用到最新技术和产品.设计师通过展览中不同科技化展示手段所反馈得来的优缺点,不断更新和开发出更成熟的媒体技术.而这些科技化的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最终都凝聚在交互体验上,以新、奇、特的方式在交互过程中强调体验的易用性和趣味性,拓展观众的想像力,加强了展览的整体深度.设计师可以根据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激发出无限创意,同时科技化的交互体验是延长观众信息记忆与整合多元信息的最有效手段.

1.3艺术化布展设计

具备艺术表现力的展示活动是展示设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陈列设计具有形式美感,展示环境充满文化氛围,这些都是艺术化布展设计的诉求.优秀的展品确实需要与之美感相匹配的布展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布展设计在装饰部分的手法有别于传统室内装潢以使用功能为导向,其设计中更多体现主题元素的系统化,所有设计元素都在为展品与内容服务,要使材料系统、灯光系统、色彩系统、电气化系统等实现主题氛围的高度统一.在艺术性手法的应用中,“它涉及甚至涵盖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图案、工艺美术、动漫、电影、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都可以为展示设计辅助艺术表现的手段.”①展示设计的艺术性氛围也来自于设计师个人良好的艺术情调和文化的修养.

2展示设计的特质与专业能力培养

“展示设计”是一个由动词构成的设计专有名称,从研究内容上说,展示的目的是传达信息,通过传递信息来启迪人们的思想,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沟通桥梁.随着时代进步,展示设计已不是单纯的指向展览设计,展示的概念是对展览概念的扩展,在更多研究内容上展示设计核心内容为策划与设计.根据前文提及的三种专业特质来看,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多学科互补的综合性都对展示设计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做出广阔的弹性延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展示设计专业官网上,是这样描述的,“展示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富有挑战的,就业前景广阔的学科.它融合了展示信息设计和展示空间氛围营造,涉猎到博物馆设计、会展设计、商业陈列设计和节庆礼仪展示设计等多方面内容.”“社会发展需求决定了展示设计专业的重点研究方向,展示设计的专业性质又决定着本科教学的课程特征与具体内容.”②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史习平在其论文中这样写道.这充分说明,展示设计与展示设计学科并不是鸡与蛋的关系,展示设计专业特质是作为专业课程内容与设置的前提要素,其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学科的延续性发展,决定着是否能培养出集知识、素质、能力与一身的优秀展示设计专业人才,由于展示设计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所以其实践流程也直接影响着课程体系与内容发展.这里需要从展示设计专业特质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精准定位展示设计课程支持与人才能力培养。

3我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与特点

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PhiliphTaylor)和查理兹(ColinRichards)曾在《课程研究入门》一书中写道: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正因为课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研究理论即作为学科科学发展的改革实施途径.“课程是学校教育系统中最重要、最繁难的教育“软件”之一.学校的教育实践,就是以课程为中心展开的.”③课程包含学科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以至教学评价.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体系的完整性,一直是展示设计专业不断深入改革探讨的课题.顺应时代背景下的展示行业发展,各个学校依据不同的开设背景、人才培养计划等等逐步完善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内本科课程计划基本都是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选、专业选修等模块式的结构,从各个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类型上来看,有学年制、学分制、学群制、工作室制等等.笔者根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设计专业、南京艺术学院展示学科等具有典型性的几所专业院校展示设计课程,从名称、学分、比例、结构等多方面以分析我国展示设计专业现行的课程设置情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展示设计专业隶属于工业设计系的一个学科,作为和产品设计并列发展的平行方向之一,创办于1991年,2000年以后实施了以主干设计课带动下的系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思路.这里的分析数据只针对专业相关课程展开,主要由院定必修课(16学分)、一年级专业基础课(32学分)、专业必修课(66学分)、专业限选课(20学分)构成,共计134学分,这不包括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课程活动.由于是依托于工业设计的学科属性,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程(40学分)其侧重点基本聚焦在造型基础与工业设计上,并且加上公共专业基础课程的(32学分),从设置分析可以看出基础比重较大,说明学院对设计基础非常重视.南京艺术学院展示学科同样也是依托于工业设计学院之下的专业方向,但与清华大学展示专业不同的是,其展示学科并列与产品设计、信息交互设计、工业设计等多学科,其横向交叉课程综合性较强,并且由于工业造型学院也是由设计学院独立出来,其学科前身也代表了其带有浓重的多专业综合特质,展示学科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有高达82学分的专业必选课程以供学生选择,这对充分满足学生个体兴趣点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课程自由组合.根据上述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展开分析后,基本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发展的现状,这里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一个方面,我国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历经几十年改革发展中的的磨合已日趋稳定与合理,课程设置的模块基本固定.目前的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基本以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包括通时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与专业课题实践的版块模式组织而成.早期基础课程占用大量总学时的现象得以改变,选修课门类也在逐渐增加,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组合方式.根据统计,学科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20%—35%,专业主干课程占总课时量的30%—40%,任选课程占总课程的15%—25%,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8%—15%;第二个方面,课程设置向科学性与专业性方向提升.各大院校在遵循教育规范的基础上,开始结合自身优势学科背景,前瞻地区经济文化氛围,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属于自我优化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案,基本上改变了多年前“拿来主义”的陈旧课程设置方式.专业结合行业特质以培养与挖掘学生艺术潜能为目标,不断提升专业课程设置在阶段性学习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人文社科相关课程作为补充剂充分体现课程建设上的多学科性质,体现对交叉学科复合型学习模式的重视;第三个方面,重视实践相关课程在体系中的分量.以往实践课程并未占据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仅停留在专业培养目标认知层级.实践以项目带动教学,企业合作工作基地,教师带领工作坊等各类形式都在课程体系中以不同方式出现,实践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受到更多重视,目前在课程学时总占有量中实践课程都有与之对应的学分相匹配.尽管如此,我们的专业学科建设还需进一步优化,体系建设中依然有诸多可完善的细节.例如展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改进,实现与专业主干课程的过渡衔接,基础课程在通识状态下与专业深化联系,课程学习中如何缩短实践与课程之间距离,如何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等.为了让学科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些节点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继续深入调研.

作者:祁尧 张博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释:

①徐乃湘.博物馆陈列总体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

篇(6)

关键词:工业设计艺术与科学设计风格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一、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毕业论文

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日本的设计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转二、现代工业设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地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极少主义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三、中国的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交通工具等。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调,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篇(7)

关键词:纸马;版画;艺术

在广西桂东地区贺州市黄姚古镇一次游玩中,在一家的门上面贴有三张小纸片(图一、图二),这引起我的关注。这些纸片以五色纸或黄纸制成,纸片上依稀有“元亨利贞”字样和道家仙姑符。尺寸不大,大小有5×10厘米。房主人很隐晦的告诉我这是迷信,房子不干净驱邪的,是去道观里请来的。这引起了我的关注,通过查找,又发现了贺州西约街的一些香烛老商铺的纸马(图三、图四)。经过对比研究,可以确认这就是纸马。

所谓纸马,是我国古代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供人们通过焚烧或粘贴来祭祀灶神、山神、土地、城隍等神的祈福避祸的神像画。还包括属于各民族劳动大众自己创造出来的众神和祖师图像。纸马又称“神马”“甲马”“鹿马”“佛马”等,此外,民间还有“马纸”“菩萨纸”的俗称。 局部地区的称呼不能代替全国性的称呼,北京、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大都称“纸马”,云南也以称“纸马”为主。所以,笔者以为有关学术界对此也应统一称“纸马”为宜,以避免名称上的混乱。对纸马的称呼进行规范和统一,更有利于学术研究。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神灵”观念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于神的模样依据现实生活产生了大胆地想象,认为无所不能的神灵应该也是骑马的。人们认为通过“人骑马”的符号作为通灵的媒介物来与神交流,是再合适不过了。这应该就是纸马形成的重要原因。纸马的用处,正是着眼于人们认为它有接天地、合阴阳、通鬼神、感灵犀的功法。纸马作为中国民间版画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它对于文人墨客及艺术史论家们来说属于不屑一顾的“俗文化”,但它根植于民间,流传最广,反映了普通劳动阶层的精神生活和审美情趣,形式上稚拙朴素,造型上随心所欲,是中国最广泛、最久远、最质朴的原生态版画艺术之一,有别于其它的书籍插图版画、佛、道经版画等民间版画,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从历史性地发展来看,原始艺术与纸马不能等同,但作为艺术,它们都带有和原型生活重合的性质,它们的艺术活动,都是看似在功利性地生产或礼仪风俗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它们之间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没有任何一种木刻版画形态,像纸马一样还保留着如同原始艺术那样所体现的浑融性文化精神。从宋朝开始民间纸马就逐渐被宫廷文化和市井文化影响。纸马走向雅画,逐步登堂入室,磨灭了本身价值。历史地进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艺术地发展也只能顺应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现在,艺术回归大自然,国内外形成了对原始艺术及其自然粗狂风格的由衷向往,纸马艺术的价值被重新受到重视。

在20世纪初,全国各地纸马作坊流传下来的纸马品种就约千种之多,纸马的神名也较多,且都有各自的构图形式和风格特点。现将题材种类分为以下几种:

一、神像画和宗教神像画

其中还包括基督、伊斯兰教以外的佛道和民间各种神佛,属于人民大众创立的保护农业和家族求安消灾的神明,多半是根据自然界之变化,或育儿,或因病臆造出来的无姓名来历的。如河北内丘《天地全神》(图三)纸马。

二、祖师神灵

古代各行各业都有它们的敬奉主管――祖师爷。《周礼・考工记》中讲“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作也。”古代人民确定行业祖师爷也并非完全随意,也需要具备这样或那样的条件。1.某种技艺的发明创造者;2.对一行业的形成,有过重大贡献的人;3.某位历史名人,曾做过某种行业;4.某为神灵与某一行业有关。如(图六)的鲁班先师等等各行各业祖师神灵。

三、家堂画

春节期间祭奉祖先所用。画面主要分三部,上部为宗室祖,中部有格栏,将族系里已故人的名字添加在上面,下部为升平图像,画面尺寸较大,一般装裱便于存放。图七是山东平度的家堂画。

四、冥票

即运用纸印制成阴间的钞票,作为商品交换的冥阴货币为鬼神设立银行,仿造人间的票样格式,认为只有在祭祀死人或神灵时焚烧,他们才能接到钱财,才算有效。甘肃发现的冥币(图八)。其他地方发现还有有八亿冥钞、十亿冥钞、阳间过运钱、关钱、阴阳财宝、阳间添寿钱等多种形式。

五、咒符

即以禳灾祈福、避除疾病、消除宅舍不安为目的的图像。如《往生咒》(图九)等等不同形式。

追根溯源,可以知道黄姚古镇发现的图片就是咒符。西约街发现的图片就是充当信使的普通纸马,带有浓厚原始色彩的纸马。

通过纸马图面上刻绘的神鬼仙佛的名目,尺寸的大小,印制的优劣,刻工绘校的巧拙。大体分类比较一遍,可以再次看到纸上刷印出来的各种神灵,都是凭人的想象和智慧以及工匠手艺技巧刻制出来的。同时还可以看出历史上人类是怎样由不理解自然界的天时变化、生态平街之关系,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神鬼主宰的,但是随着人类自己的双手劳动,人类的思想发生变化,渐渐觉悟到世界一切物质都是人创造发明的这一发展过程。

华夏文化的发祥地,孕育着中华民族古老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一些地区地域偏僻,交通阻塞、经济封闭,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至今仍保存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习俗。桂东纸马,较少受到现代经济地冲击和功利主义地束缚.而仍然保留着古老民间文化传统中的一些。正因为纸马有着土生土长,自生自灭的特性,由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品也正随着历史岁月地风吹雨打而灰飞烟灭,即将化作尘埃。历代的纸马所流传下来的数量极少,在一些偏僻的县城和乡镇,现在能够见到的可称“硕果仅存”。纸马之所以能长久传承在人间,完全依赖人民不断地结合生存的民俗实用和生活需要去进行再创造,由于创造的出发点与观念意识地相通,它真情地保留着从远古先民那里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元气。从而形成了自己整体的艺术风貌和造型特色。它作为我国极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被我们的版画历史忘记,或混淆于其它的民间木刻版画。

现代社会的青年中已极少了解“纸马”为何物,纸马大多成为遗迹了。它常常混淆于年画,但有别于年画,比年画的历史要久远。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现代化的生活中,这些作品已不容易得到;但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广大的偏远农村,它们依然存在,在当时当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仍发挥着一定作用。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正在起着变化,因为纸马既具有纯正的传统木刻版画的艺术形式,而且量大、面广,它属于真正的劳动人民艺术,不管权威的认同与否,它确实是存在的一个方面。中国有着比任何国家都丰富而独特的艺术宝藏,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民间版画的美术价值和分量受到空前的重视。但是有必要从另外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对民间版画艺术进行认真的审视。将纸马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艺术来进行研究,对美术史料进行补充是极为必要的,这是对我国古老历史文化的再现和对艺术历史的尊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习俗的变迁,纸马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谷芳.中国原生态版画〔D〕.苏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2]张道一.民间木版画〔M〕.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0

[3]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M〕.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2.02

[4]吕胜中.中国民间木刻版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4.05

[5]王树村. 中国年画史〔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