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08:46: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总结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基本情况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文化建设环境良好
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中心由副乡长直接分管,岗位职责、财务财产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一一落到实处。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因修建政府大院被拆迁,于乡党委政府划拨土地重建文化站,10月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文化岗位现有3人(大专学历),工资和业务金费得到落实,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于文化站业务金费3万余元。文化中心活动正常。目前,有6个村委会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活动开展正常,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底蕴深厚,队伍庞大,文化建设阵地广泛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依托彝、壮族传统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蕴,切实加大了对文化阵地的建设,使文化阵地由平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乡文化站通过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送书下乡等,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电影、看戏、看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目前,全乡14个村委会共有文化室6个、农村文化户14户、文艺演出队5支;文化爱好者队伍也十分庞大,全乡有群众文化业余骨干1200余人,文艺演出队、文化室、文化户工作开展情况良好,在不断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也开辟了文化经费给养的新途径。
(三)结合实际,创新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彝壮乡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力度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把挖掘彝壮族原生态小调演唱形式作为民间文化搜集的重点,使原生态小调大放异彩,走出民间,走上舞台。
二是推进广场文化的发展。建设集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娱乐阵地,搭建展示文化风情的平台,为全乡人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决加大对网吧、图书市场的管理力度,清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事业,为乡文化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自身环境、场地简陋、经费紧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工作开展难度大,特别是以文补文方面,没有固定资金收入,给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农村文化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具体情况是:
(一)专业人才紧缺
我乡文化站编制为6人,但在编的仅3人,由于缺乏专业文化人员的指导,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化水平低,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县、乡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化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户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三)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建设上打不开路子、迈不开步子,缺乏创新意识。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发展文化事业的探索。
(四)文化保护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乡由于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引导农村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粮,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涵养。
(二)抓好文化市场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先进文化乡镇”创立活动,完善文化阵地设施。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发展业余演出团队,搞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更好的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一、活动主题
“关爱留守儿童.呵护健康成长”
二、体检对象
全区3~16岁的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其中:
(一)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11381名;
(二)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17825名;
(三)农村贫困儿童9000名。
三、体检单位
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
四、检查内容
(一)病史询问
有无内科疾病病史和传染病病史。
(二)常规检查
1.内科常规检查:心、肺、肝、脾;
2.眼科检查:视力、沙眼、结膜炎;
3.口腔检查:牙齿、牙周;
4.外科检查:头部、颈部、胸部、脊柱、四肢、皮肤、淋巴结;
5.形体指标检查:身高、体重;
6.生理功能指标检查:血压、肺活量。
按照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对3~6岁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开展血常规检查。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7月)
成立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相关部门、镇街和体检单位的职能职责;印制专项体检表和相关宣传资料;召开动员大会,宣传动员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积极主动参加健康体检;召开体检单位业务培训会,指导并督促体检单位认真做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体检的相关工作。
(二)开展体检阶段(年8-10月)
由区教委牵头,各镇街配合,组织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由区卫生局牵头,各镇街配合,组织学龄前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各体检单位要将各项体检结果规范、整洁的填在体检表上,检验单贴在表上指定位置。体检结束后,各体检单位立即进行数据的收集、统计、整理、分析、总结。
(三)总结评估阶段(年11-12月)
各体检单位负责收集、整理专项体检分析总结材料、《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登记表》和《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统计表》,于年11月20日前,将7~16岁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的材料上报区疾控中心;3~6岁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的材料上报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再整理形成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工作总结及健康状况分析报告后,于11月底上报区卫生局。区卫生局汇总整理后于12月10日前上报区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许宁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卫生局、区教委、区财政局、区体育局、区广电传媒集团、区新闻社等部门和各镇街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农村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免费体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健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体育局),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各部门的职责:
区健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区健康办,设在区体育局):主要负责督促责任部门和镇街认真履行职能职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总结上报工作材料。
区卫生局:配合区健康办开展工作,草拟工作方案,加强体检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区疾控中心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留守儿童体检的技术指导,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学龄前农村贫困、留守儿童体检的技术指导。组织体检单位开展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加强质量管理与监督,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质量考核检查,按时总结上报检查资料。
区教委:负责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留守儿童体检详细名单,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到体检单位进行体检,配合区健康办分析总结体检资料等相关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按时划拨体检经费,加强专款专项资金监管,查处专项资金违规违纪行为。
区广电传媒集团、区新闻社: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的惠民政策,提高贫困、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或监护人的知晓率,为体检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体检工作的宣传教育,会同区教委、区卫生局组织本辖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督促体检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经费保障
1.资金来源
11381名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体检经费按10元/人的标准,共113810元,由市健康专项资金补助;
17825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体检经费按10元/人的标准,共计178250元,由区教委从所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9000名农村贫困儿童体检费按10元/人的标准实施体检,共90000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儿童体检经费由区教委从所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学龄前贫困儿童体检经费由区人民政府划拨专项经费补助(贫困儿童同时又是留守儿童的,不重复体检)。
3~6岁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检查血常规经费按9元/人的标准,其补助经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2.资金支付方式
农村贫困、留守儿童体检专项补助资金,由区财政局、区教委于年10月底前划拨到区卫生局。区卫生局会同区教委、区财政、区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对各体检单位体检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按照考核结果,由区卫生局于年12底前按实际体检人数将资金按人头拨付到各体检单位。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是落实“健康”“健康”建设要求,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各镇街、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确保圆满完成我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工作。
(二)加强协调,各司其职
各镇街、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信息通畅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环节紧密衔接,共同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宣传,广泛动员电视台、日报等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的惠民政策,为体检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各镇街、各体检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免费体检的意义,积极引导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带领儿童到体检单位接受免费体检。
一、指导思想
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是为了培养和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和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学技术、用技术,营造和培养“学习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推进我县“和美家园”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评定工作中要坚持评定与培训相结合,评定与推广农村实用技术相结合,评定与“农函大”教育、农村人才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我县农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
二、2011年县农职称评定工作内容及时间
1、2011年我县农职称评定工作范围:凡在农村从事农、林、牧、副、渔、水利、农机等技术工作的农民,均可申请评定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农村财会专业不列入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范围,今年农职称评定包括晋升工作。
2、今年农职称评定工作要重视已获得“农函大”证书、绿色证书的技术骨干及农村再就业培训结业学员,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服务组织的骨干,各类专业户和获得“星火带头人”、“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的各类人员的申报和评定工作。县级“农民专家”的农职称评定可以破格晋升:凡按正常条件未达到晋升农民技师资格的县“农民专家”,今年一律晋升为农民技师职称。
3、做好农民高级技师推荐工作。农民高级技师评定工作是由省农职称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要求各部门在9月30日前将有关材料报送县农职称办公室。
4、2011年县农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从2011年9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8月底完成)
1、健全组织班子。县农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各乡镇的农职称评定工作,并组建县农职称评审委员会;各业务主管局建立专业评委会和专业考评小组,以负责本系统的农职称评定、晋升的有关工作;各乡镇建立农职称工作小组,并确定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本地农职称评定中的有关宣传、申报、初审和推荐等工作。
2、宣传发动。做好农职称评定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农职称评定。
(二)组织实施(9—10月底完成)
1、组织申报:由各乡镇农职称工作小组负责申报工作,并对申报者材料进行初审、核实后分别报业务主管局评委会。
申报者的要求:(1)必须如实填写申报表;(2)递交个人技术总结和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张;(3)交付报名、考务、评审等费用,初级:40元(技术员、助理技师),中级:60元(技师),高级:80元(高级技师);(4)免考者必须递交相应职称评定的学历、资料证明,并经县专业考评小组认可。
2、组织培训、考核和评审工作:坚持先考试后评审的原则,由各业务主管局根据需要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和考试,然后由县各专业考评小组根据申报材料、考试成绩和基层考核意见进行综合性评价,对照浙农职评办[2011]1号文件附件《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修订稿)等有关规定提出意见,经各专业农职称评定委员会审定后报县农职称评委会审定,证书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颁发。
“农函大”结业学员、绿色证书获得者和县级以上示范户、“双学双比”女能手可以不经考试直接参加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
(三)总结、归档(11—12月底完成)
1、评定工作结束后,各业务局专业评委会要及时做好总结报县农职办,县农职办将2011年农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进行总结。
2、做好评定材料的归档工作。各专业职称评审材料由各专业评委会收齐后统一交县农职办存档。
四、做好对农民技术人员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办公室各位主任的正确领导下,2011年。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今年的综合工作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决策、服务基层,突出重点,讲究质量,强化服务,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助手作用
始终把提高服务水平,一年来。为领导服好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一是服务县委大型会议,参与起草领导讲话。认真搜集整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思考,努力创新,撰写了经济工作及三级干部会、农村工作会、农村税费改革会、党务工作会、人大政协工作会、县委十届七次全会、党代会等十几个县级重要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二是服务于县委日常活动,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始终坚持为上级党委服务、为县委服务的宗旨。平时认真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并加强与县直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以便掌握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情况,为写材料积累素材。随时为领导收集、整理各种所需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服务于县委领导,做好秘书工作。科抽出三名同志专职县委书记和两位副书记的秘书工作,负责承办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和督办领导安排的工作,接待处理工作。科内其他同志也积极为领导服务,临时协助秘书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围绕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
深入基层,一年来。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解各方面的反映,为领导出台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参与了农村化债的试点工作,调查了对外招商政策的落实情况,解了全县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潜力和前景,摸清了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县委出台农村化债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水产业养殖政策和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同时,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及时掌握和发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总结推广了对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总结了全县的经济工作经验,形成《培育经济龙头,建设坝上明珠》发表于《三峡了望》总结了庙垭村的小康建设经验,形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经验性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并被《三峡了望》采用;总结了秭归县二医院的艰苦奋斗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壮大之路》典型材料,刊载于《调查研究》号召全县向之学习,并被《三峡了望》采用。
三、围绕总体部署。搞好协同作战
提出如下意见,农业部、国家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0〕12号)以下简称《意见》现转发给你并结合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以下简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管理工作实际。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规范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整理工作.统一标准。
主要集中在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行政村(社区)各地要按照不同档案门类进行准确区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对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当纳入专门档案管理;对各种会议材料、计划总结、统计汇总等档案材料,应当纳入文书档案管理;对电子声像类档案材料,应当纳入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管理。
一)文书档案类文件材料
包括机构成立、意见、方案、指导性通知、计划、总结、简报、会议记录、规划、报告、检查记录、统计汇总等文件材料。1.归档范围。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分为永久和定期,2.保管期限。按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要求。定期一般分为30年和10年。
以“件”为单位,3.整理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整理这部分文件材料时应纳入机关文书档案统一整理归档。按照《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4号)进行整理。
按《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各行政村(社区)整理这部分文件材料时。统一纳入村级文书档案的经济发展类”按照《市文书立卷与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或《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要求,以“卷”或“件”为单位进行整理。
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类文件材料
1.归档范围。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材料包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入户核实(汇总)表、国土“二调”面积核实表、田(土)面积丈量记录表、现场勘界确认材料、承包土地空间位置图、农户委托书、承包土地确认面积公示表、农户签字确认的承包地块及面积分摊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登记表、新证领取表、原证注销登记表、公告材料;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台账;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人员花名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讨论形成的承包面积确认落实方案、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会议记录;补充完善的土地承包(流转)合同、依法调整承包土地方案、注销(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申请、登记材料;其他方式承包申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申请、登记等材料;其他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材料。
2.保管期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永久保管。
此次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结束后,3.整理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作为自身全宗内一种专门档案保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一式二份。必须移交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一份,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用作日常登记管理留存一份。
应以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独立全宗单位,乡镇(街道)级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集中统一整理,参照《市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4号)要求,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一般以每户形成的且能按户分开的所有文件材料作一件,用线或不锈钢钉装订,同一全宗内以行政村(社区)顺序依次排列,同一行政村(社区)中按村民小组顺序依次排列并从1开始编制顺序号,加盖归档章、编制归档文件目录,装入文书档案盒保管。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形成及整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时,可根据需要一式数套。
村(社区)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专门档案参照上述方法整理。
三)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类文件材料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形成的电子、声像档案的归档整理按照国家和市相关要求执行。其中电子档案按照《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细则》执行;照片档案按照《市照片档案收集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6号)执行;声像档案按照《市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声像档案管理的通知》渝档发〔2010〕43号)执行。
请按《意见》要求,原缺失二轮承包方案、合同、申请书、台账等补充完善材料。分类归档。
二、做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移交和利用工作,强化服务。
要按照农业部、国家档案局《意见》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农业、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充分抓住本次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全面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
【关键词】生物实验;用心;有效课堂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注重实验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初中生物实验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的实验态度,并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但是,面对当前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现状,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物实验仪器和药品的配备远远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生物学科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必须积极主动探索各种有效策略,才能将课标中要求的实验做好。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教学实践,再加上自己的学习、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使生物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1、用心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的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要上好生物实验课,首先要做好生物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1.1 制定实验计划,做好早期准备
实验课前材料准备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实验计划,尽早采集、购买有关的实验材料、药品和用具。需提前准备的应尽早准备,以免实验时措手不及,影响实验课的正常进行。如:《观察变形虫》的实验,必须在实验课前三周开始培养,要多准备几份,以免出现实验材料不理想的情况;还有些材料受季节性局限,需要先行培养、采集、保存、自制等准备工序。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
1.2 自主创新,做好自制教具、寻好替代品
农村初中实验器材短缺陈旧,实验药品匮乏,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发挥想象,依靠身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理,制成直观教具;利用市场上或家庭中常见的材料器具作为实验替代品。如:在讲到植物叶片气孔开闭时,可以自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模型来辅助教学,材料很简单:长条形气球、缝衣线、打气筒等。此教具制作简单,演示的效果形象、逼真。再比如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总结出用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
1.3 认真制定实验教学目标,精心备课
教师在制定实验教学目标时,既考虑是否符合教材、大纲要求,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认知、技能和情感三大目标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缺少哪一个都不是成功的实验课。其中,认知目标是巩固、加深和适当扩大已学过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和独立工作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热爱劳动,热爱乡村,勤俭节约的思想品质。实验教学的备课是教师对各个实验项目详细而周全的具体准备工作,备课时将实验的项目、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的仪器、药品、用具、实验步骤与过程及其实验注意事项等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考虑,编写成教案。
2、用心生成切实有效的生物实验课堂
2.1 思想准备工作
初中生依然有好奇、好动的天性,农村学生更是对实验充满神秘感,对上实验课非常感兴趣。但大多数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只是好玩,缺乏科学态度。这样不仅使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实验课开始时教师必须先反复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向学生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另外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也可先进行实验示范,说明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总之,要尽力让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2.2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有创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踊跃提出问题。那么这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中学会创新,而且能使学生在这种“问题”的教学中,从小养成问题意识和勤于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粉笔画、挂图等使一些生物学科的“术语”与“形体”相结合,适合学生的识记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语言也很重要,不仅要做到严谨、科学、精练、准确,还要努力做到幽默、诙谐、生动风趣,使之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观看实验过程,有目的的慢放、重放或静止在某一画面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之,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安排,灵活掌握,要多种手法柔和在一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浑然一体。
2.3 巡视指导,培养学生上好生物实验课的自信心
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对学生的巡视指导,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另外对于那些操作技术较强、难度较大的,有的同学会产生畏惧情绪,缺乏自信心。改变学生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教师要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的难易度,应让学生先做容易的实验然后做难度较大的实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2)充分发挥生物兴趣小组的作用。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难度较大的生物实验,这样起传、帮、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上好生物课的自信心。
2.4实验总结不能忽视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总结时应注意做好实验报告结果,实验情况评价,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性错误,要及时纠正并加以强调。最后指导学生整理实验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布置学生清洗仪器和整理用品。
总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农村教师也可以有效并且成功的利用每一个实验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公共管理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较多,其中采用较多且很成功的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当然,案例及其教学并非要取论的发展或者实践的观察,而是为从一种不同的背景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开辟了道路,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们置身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中来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进入社会实际活动中去直观感受、观察实践。社会调查却是要通过深入社会搜集直观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是知识从感性向理性深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特征。在实践基础上从搜集直观感性的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到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的认识过程,就是调查的过程。
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各小组完成社会调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要求上交调查报告、填写后的调查问卷、小组成员的分工说明等材料。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由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老师打分和学生评分三部分组成。交流汇报中,参加汇报会的课程组教师和各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打分,分别汇总平均后得到教师评分成绩和学生评分成绩。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成绩分别按照60%、20%和20%的比例加权得出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小组成绩的85%为基数,15%按照每个学生在小组社会调查中的分工和表现等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借助评价考核来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情况,有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