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3 16:56: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理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科学研究;教学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林类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生长环境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利用植物生产的所有事业中。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即上承基础知识下启专业课知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构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既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又要使学生构建专业课学习中关于植物生理学知识的框架。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林类高等院校往往忽视对本科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照本宣科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科学研究是对知识的探索,教学是对知识的传播,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研融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农林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在剖析传统教学弊端的基础上,分析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几点科研型教学的措施供同行参考。
1植物生理学的传统教学
目前,农林类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学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入,植物生理学教材添加了新内容、新发现,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但是安排的教学课时却越来越少。例如理论课教学增加了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关C4途径的新发现以及次生代谢和植物防御反应等内容。然而,大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时由原来的60学时减少到现在的50学时,实验课也由原来的13个实验精简为现在的8个实验。课时的减少就会造成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教学难点讲得不够详细,还会造成一些最新发现和前沿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更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传授前沿知识,就会造成知识陈旧,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其次,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一般都会与课程实验相辅,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但是课程实验一般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常规性验证实验,具有比较清晰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的讲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机械性地接受知识,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另外,教师队伍建设处于新老交替过程。福建农林大学的植物生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多以新教师为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需要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加强多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这些均需要学校和学院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新教师的成长,避免教师队伍断层的出现。
2结合科研的植物生理学教学的必要性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植物生理学的内容不断有新的研究发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最新科研动态,及时补充最新内容到教学实践中,因此,科研进展融入教学中尤为重要。其次,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植物生理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成为一种重要的、主流的教学观念[1]。最后,在农林类高等院校中教师的科研能力是考核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科研结合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科研能动性,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科研实践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促进学生科研的顺利进行,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科研结合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型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3开展科研融入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措施
3.1科研新动态融入教学内容。植物生理学内容更新很快,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不可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精简学生容易理解内容,删除与《生物化学》《植物学》等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补充最新的科研动态,如增补“植物光合固碳与农田碳循环”“植物蓝光受体与光形态建成”等前沿研究发现[2]。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向学生介绍科研进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新思路和新想法,形成良好的教学与科研互动氛围。此外,植物生理学近年来融入了很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农林类院校应该在开设植物生理学课程之前或同一时间进行《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为了保持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同步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补充植物生理学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课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与学科相关的科研学术报告,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也可指导学生查阅并整理相关的学术文献,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加深和巩固对前沿知识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为进入后续的研究生学习或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3.2科研转变教学方法《植物生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教材内的知识和概念传授给学生,更要把植物生理学的科研新动态介绍给学生,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方式与方法介绍给学生。在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方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植物呼吸作用章节时,理论联系实际讲解粮食储存条件与蔬菜水果保鲜等原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呼吸作用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应用,启发学生利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读书指导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等材料以获取和掌握知识。在植物生理学与农业应用章节,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获取并消化理解相关知识[3]。第三,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加深理解与消化。关于植物激素作用、开花调控、逆境生理等章节内容,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小组并列出讨论大纲,布置查阅文献以及收集资料的任务,最后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各小组的成果并加以讨论。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实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新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植物叶绿素的提取与观察的实验获得光合色素的结构与性质等知识。理论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探索真理。比如在学到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抗性生理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走进田间,走进滩涂,去看一下当地植物的生长情况,以便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加入了一定的科研元素,使学生对科研产生好奇,为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3.3实验教学转为科研课题研究。在农林类高校教育中,生物学类专业的培养离不开实验课程的开设。学生通过实验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素养。但是现行的教学体系中,《植物生理学》的课程实验大多为比较成熟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无需自己设计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中来[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验室条件将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分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上网查阅资料,交流实验设计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5]。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的科研课题,突破传统的实验材料的限制,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选择实验材料,这样既可以探讨当地植物的生理变化规律,又可以发现不同时间植物生理特性。与此同时,学生在开展科研课题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实验室的相关仪器的操作,学习并掌握实验技能,还可以,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利于科研思维的培养。在学期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与研究发现,然后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撰写并提交一份课程论文。这种将课程实验转变为科研课题研究方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多种植物生理相关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又可以训练学生分析数据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3.4科研纳入总评考核。既然我们探讨科研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就应该在课程综合评价考核中增加学生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的评价。课程总评考核成绩=课程作业(10%)+课堂表现(10%)+课程理论考试(60%)+课程论文(20%)。课堂表现的分值,包括课堂提问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的课堂状态就是良好的师生互动,这样不仅仅有利于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可以在活跃的课堂气下训练学生思考、质疑能力,表达看法与见解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评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科研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6]。其次是增加课程论文的评价值。学生的课程论文可以从论文格式、论文写作水平、论文的新颖点以及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科研潜力。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以PPT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可作为平时作业成绩记入总评考核中。总评考核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考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结语
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植物生理学教学探索的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更新前沿新动态,根据每章节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同时结合探究式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培养适应高速发展的全球经济条件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术杰.高校《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6):108-110.
[2]郑炳松,金松恒,吴家森,等.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100-102.
[3]张立军,樊金娟,汪澈,等.农科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6(6):57-58.
[4]王兴安,邱念伟,马宗琪.改革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121-124.
[5]吕金印,唐燕,张立新,等.“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植物生理学教学并轨模式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4):65-68.
关键词:鱼类生理学;教学改革;比较生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40-02
《鱼类生理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既要用文科的方法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又要用理科的思维去把握生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鱼类生理学》教学体系以鱼类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为基础,以鱼类的器官系统为主线,主要包括绪论、血液循环、呼吸与鳔、能量代谢与营养、排泄与渗透压、内分泌等几部分内容。讲述各部分内容间的有机联系,归纳和总结《鱼类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由于其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因而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改革活动,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一、比较生理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比较是通过若干类似现象的对比,找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的相同之处的方法。比较法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同类知识点的比较,比如某一生理机能各发展阶段的比较。另一种是不同类,但又有相关性的知识点的比较。比较法教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顺序比较法,即教学内容前后有联系的部分相互比较,如某一生理功能各发展阶段的比较;另一种是对照比较法,把要学习的两种内容加以对照比较[2-3]。比较能使两个相似又不尽相同的事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避免混淆。故而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应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注意分析比较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例如视锥与视杆细胞、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它们的功能特点对应,又恰好大致相反,宜列表对比。再如排尿反射与排便反射过程大致相似,应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联系在一起理解与记忆[2-3]。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生理学的各章中都有许多内容可采用比较法教学,如机体调节的方式、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不同细胞动作电位的比较等。在比较方法上先从表现形式上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为了确定所学内容与比较对象的异同点,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分解,区别其特征;同时,又要把两者相应部分相联系,确定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哪些方面是不同的,通过比较有关内容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5]。例如,比较鱼类与高等哺乳动物循环系统的异同。依照“结构—功能—调节”的生理学思维主线来比较:高等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的结构是两心房,两心室,闭锁式双循环;气体交换场所是肺泡;而鱼类的循环系统的结构特点是一心房,一心室,闭锁式单循环;气体交换场所是次级鳃瓣。功能方面,二者是一致的,目的都是从外界获取氧气。但由于空气和水是两种理化性质迥异的介质,高等哺乳动物和鱼类获取氧气的途径大相径庭。鱼类对水体中氧气的利用效率更高。调节方面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循环系统都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双重支配,不同之处在于,鱼类由于水中氧含量相对较低,且变化幅度大,因而对缺氧和运动具有更敏感的调节方式。观察是比较的前提,分析和综合是比较的基本过程和组成方法,所以,通过比较法教学可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例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要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比较各种形式转运方式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出O2、CO2、葡萄糖、氨基酸、Na+、K+等的转运。比较同样是Na+、K+,为什么同时有两种运输模式,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再以心肌电生理特性为例,要求学生复习神经细胞动作电位,预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在此基础上,将神经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曲线图展示给学生,首先从表现形式上进行分析,归纳出以下结论:(1)动作电位均包括升支和降支,但前者基本对称,后者不对称;(2)心室肌细胞复极化时间长、过程复杂。其次,从生物电产生机制上进行比较,探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产生的原因,然后讨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产生机制。通过以上比较使学生认清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要点,并且能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细胞生物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此保证系统知识的连续性,防止相关知识的混淆。比较生理学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还能够迫使教师挖掘自身教学潜力,注重师生互动,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比较法可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异同点,较易突破难点,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因此,比较法是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讨论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观察他们的反应,及时反馈与矫正,既注重“教”又注重“学”,教与学积极密切的配合,教学质量才得以提高。实施比较法教学过程还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鱼类生理学》是研究鱼类生命现象,特别是从技能整合的角度来探讨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节的基础理论科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加强互动,充分运用“比较法+创造性思维方式”联系“教”与“学”两个环节,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片、面的理解和串联。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其次还应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6-7]。而创造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造力的核心。例如,由于学生对高中物理伏特原电池原理非常了解,课堂上结合生理学的一些典型实例,如:伽尔瓦尼和伏特在科学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场学术争论,伏特认为蛙腿肌肉收缩类似于“双金属电流”,应归属物理现象;伽尔瓦尼则认为生物体存在生物电现象。这就是著名的伽尔瓦尼和伏特的争论。由此打开了电生理学的大门,证实了生物体生物电现象的存在。伏特电池由此问世,促进了科学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懂得每一种科学理论的诞生,都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把握事物本质的洞察力,对问题锲而不舍的精神。此外,还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的“比较”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情景,提出思考性问题,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独立思考,大胆猜测、大胆提问。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比较法还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由于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习惯于生硬地灌输知识,把学生当作贮存知识的容器,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框定了学生思维。而在生理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及内容多,如基本概念、生理功能特点、生理意义、调节等。如用传统的填鸭式方式教学,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很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的思维方式,求新、求活,针对某一问题多提疑问、多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动脑,思考中发现和发展思维,使学生懂得在生理学课程学习中不仅能学好生理学,而且用这种潜在无形的独创性和探索精神会创造更大的价值[8]。
21世纪高等学校的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认知评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不断钻研,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实现高信息量、高效率、高标准、高层次管理,有效改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终使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才是未来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曾嶒,李琦.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理学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384-387.
[2]李丽.比较法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0,(1):53-54.
[3]江海平.类比推理对培养生物学科人才创新思维的作用[J].生物学杂志,2005,10(5):54-56.
[4]孔玲,曹爱民.浅谈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医学教育,2002,(1):121-121.
[5]贺荫萍.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谈生理教学改革[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22(1):43-44.
[6]廖芳.浅谈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医学教育,1999,17(增刊):48-49.
[7]魏智清,张振汉,陈如熙等.动物生理学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深化[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9,20(1):69-72.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从学生视角和实际需求出发,深入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国际生理学竞赛认知现状,促进生理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国际生理学竞赛;生理学;认知现状;专业英语
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教师与学生都在努力寻找学习专业英语的适用方式。国际医学院校生理学竞赛(InternationalMedicalSchoolPhysiologyQuiz,IMSPQ)是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医学类国际赛事之一。自2003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第1~13届比赛由马来亚大学医学院发起并主办[1-3]。2016年7月29~30日将在印度尼西亚日惹玛达大学举办第14届。2016年4月23日,受国际生理学竞赛组委会委托,国际生理学竞赛第二届中国大陆地区热身赛由徐州医科大学承办。本次竞赛共有国内11所大学14支代表队参加,分别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江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三峡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需求是一切行为的动力,了解学生需求能够促进教育发展[4-5]。了解我校学生IMSPQ及中国大陆地区热身赛认知现状对有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非常必要,因此笔者首先对目前认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93份调查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567份,有效率为81.82%。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为自行设计的“国际生理学竞赛(及中国大陆地区热身赛认知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认知现状、动机以及课程内容、实施等多方面需求,全部为封闭式问题形式,包括单项及不定项选择题。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有关数据统计。
2结果与讨论
2.1国际生理学竞赛(及中国大陆地区热身赛)认知现状
在567份有效问卷中,12.35%(70/567)的学生参加过校内生理学竞赛,还有87.65%的学生(497/567)未参加。之所以仅有少数学生参赛,可能与定额参赛指标有关,校内生理学竞赛采取依据班级择优分配人数原则。国际生理学竞赛选拔考试是我校一项开放性测试,按照学生自愿原则报名参加,被调查者中仅15.17%(86/567)的学生参加选拔赛。当被问及是否了解国际生理学竞赛和国际生理学竞赛大陆地区热身赛时,高达94%(533/567)的学生选择从未接触过或仅有粗略了解。考虑到比赛相关费用较高,我们设置选项,参加国际生理学竞赛(及中国大陆地区热身赛)的费用由学校承担,您会参加吗?此时59.44%(337/567)的学生选择参加。分析以上3个选项可知,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比赛和学习形式很赞同,但是由于不了解比赛,所以目前参与人数较少。提示今后应该增加宣传力度,让更多学生知晓。关于竞赛选拔参考条件:7.94%的学生选择年级排名,23.10%的学生选择课程成绩排名,还有55.20%的学生依据竞赛选拔考试成绩,另外12.17%的学生选择英语成绩及其他。而谈及选拔方式,80.25%的学生认同闭卷考试。至于竞赛选拔英语条件:15.70%的学生选择通过CET-4考试,57.85%的学生认为应通过CET-6考试,13.76%的学生认为可以参考其他(如托福成绩等),还有12.7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更认同针对性更高的竞赛选拔考试以及CET-6作为选拔参考条件。课程开设方式:5.47%的学生选择必修课,38.80%的学生认为选修课形式,55.73%的学生选择辅导班培训。具体到培训课学时数:10.41%的学生选择2学时/周,36.33%的学生选择4学时/周,29.45%的学生选择6学时/周,23.63%的学生选择大于6学时/周。提示学生更喜欢灵活性大的辅导形式,而且周课时数不宜太多。
2.2国际生理学竞赛(及中国大陆地区热身赛)宣传方式
目前学生了解该竞赛主要途径:67.90%的学生选择学校举办竞赛的宣传,41.27%的学生选择同学朋友参加竞赛,36.68%的学生选择与同学朋友交流得知,16.40%的学生选择网络等媒体。关于宣传比赛的有效方式:75.84%的学生选择校内宣传栏、校内广播、宣传单,29.45%的学生选择校刊、校园杂志,45.86%的学生选择学校网站,38.10%的学生选择学生会、社团,37.74%的学生选择发放竞赛纪念品。学校对比赛支持力度选项结果显示:14.29%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视,58.55%的学生认为重视,25.04%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视,3.35%的学生认为一点都不重视。分析上述选项可知,目前学生认为学校重视此比赛,他们主要是通过校内宣传了解该项比赛,而且大多数学生也认同校内宣传方式。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因为宣传力度直接决定参与度。
2.3参加国际生理学竞赛(及中国大陆地区热身赛)动机
关于竞赛的功能选项:67.90%的学生选择激发学生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56.79%的学生选择将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引向主动式学习,59.91%的学生选择提供人才选拔和培养平台,43.21%的学生选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仅4.94%的学生选择竞赛作用不大。参加比赛的动机选项,50.62%的学生认为该赛提高专业综合能力,63.67%的学生选择增加实践经验,59.79%的学生认为锻炼心理素质,52.73%的学生认为培养自学能力,28.57%的学生选择为就业找好工作打基础。不参加该赛的原因:23.28%的学生选择对此类活动不感兴趣,28.40%的学生认为时间不允许,76.90%的学生选择自身知识基础和能力制约,50.79%的学生对自己没信心,仅10.93%的学生选择学校对此类活动支持力度不大。分析上述选项可知,多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该比赛感兴趣而且对其作用有很高评价,之所以参与度小更多原因在于自身和专业知识限制。提示应该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自信心。
总之,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IMSPQ及中国大陆地区热身赛有积极学习态度和学习需求,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开端。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当通过多途径加强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以竞赛为平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能力,最终提高生理学教学效能。
作者:邵晓霞 李姣 李悦 马燕华 许家豪 边慧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参考文献
[1]丛滨海,吴照堂,朱晓燕,等.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对教学改革的启发[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3):193-194.
[3]汪海宏.以国际化生理学课程建设推进卓越人才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6):567-568.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教学;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235-02
收稿日期:2010-01-18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人才科学研究基金资助(04054)
作者简介:黄华(1979-),男,山西临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
植物生理学属于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学科,实践性很强,它的任务是揭示高等植物生命现象本质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为农林业生产实际服务。因此,要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除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授课内容外,还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这样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
一、在教学中注意辩证思维,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 [1] 绪论里,提到学好植物生理学要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并非是形式上的思想教育,而是有很大的实用性的,对于学习自然科学的人,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这种科学的方法来学习植物生理学能事半功倍,这不仅要在绪论中重点提及,而且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这种观点。
(一)在介绍生理过程的矛盾运动方面,要强调这些过程并非是相互对立的
如:水分代谢中的吸水与失水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这些过程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虽然从整体来看,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是通过蒸腾散失出去;光合固定的许多物质和能量是通过呼吸过程分解消耗掉的,而且光合的某些过程与呼吸的某些过程可以说是反向的反应,但这些矛盾的过程,同时也是统一的过程。蒸腾拉力是被动吸水的动力,是水分运输的动力。吸水是失水的基础,而失水又是吸水的动力,两者通常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使植物正常生长;光合固定的物质是呼吸消耗的底物,同时光合和呼吸所需的ADP 和NAD(P)是共同的,许多中间产物是共通的,且光合释放的O2可供呼吸使用,呼吸放出的CO2亦能为光合所同化,所以说光合和呼吸又是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植物体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正是在许多矛盾运动中发展构建了植物纷杂而有绪的生命。
(二)在介绍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强调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强调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影响要一分为二。
1.在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上,同样的外因,如相同的不利环境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程度相差很大,这主要和植物本身的因素有很大关系,这里就要强调不同植物种类、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等都会在内因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水分代谢中要合理灌溉,就必须了解植物的需水规律,找出不同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否则若在水分临界期缺水,就会造成严重减产;而在不需要水时,如种子风干蜡熟期进行灌溉也会造成减产。
合理施肥也要在了解作物需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以较少的施肥量获得较好的效果。此外,逆境中植物的抗性也是以内因的变化为条件。
2.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上要强调抓关键,抓限制因子。植物是生长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许多环境因子和内部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一般会有某个或某几个因子起主要作用。如光合作用中,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温度、水分、矿质营养、CO2供应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同时不同内部因素影响光合速率 (如不同部位、不同生育期等)。若在特定植物、特定部位、特定生育期下,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矿质营养适宜、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由于在一般环境中CO2浓度为限制因子,若能提高CO2浓度,如增强通风或进行CO2施肥,则光合速度能迅速提高。
3.在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问题上,要注意强调环境因子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而抑制消极作用,则植物能生长良好。通常环境因子如温度、水分、肥料等都要适宜才是最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温度对于代谢生长来说一般都有三基点:即最低、最适、最高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产生消极作用,只有最适温度才是最适于代谢生长的。逆境胁迫对植物生长来说是不利的、是消极的,但是适度的逆境对植物的健壮生长也是有好处的,而且,不同的逆境种类之间还存在着交叉适应,即植物遭受了一种逆境以后可以提高对该逆境和别的逆境的忍受能力。
此外,还要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为学习知识方便,教材[1~3]通常都将各种代谢过程分开来进行讲解,环境因子的影响也是各个区分开介绍,生长发育各个知识点也是分开介绍的。而实际上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各种代谢生长都是在这一个统一体中进行的,环境的影响也是作用在这一统一体上,各个生长代谢过程相互间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因此,要注意在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它们联系起来。例如,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又是不能分割的过程。水分的吸收与矿质营养的吸收同在根部的根毛区进行,水分的运输和矿质营养的运输途径也是一致的,从根部向上运转的动力主要为蒸腾拉力,矿质营养是溶于水中进行运转的。再如,光合作用是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的,如光照、CO2等,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到光合速率,同时这些因素相互之间也有影响。如光照的强弱也会影响到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因此在考察CO2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时,也要考虑到光照的强弱。
通过在教学中贯穿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辩证的方法讲解一些现象和观点,使学生真正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影响,自觉地应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
(一)说明学说的不完美性,培养学生大胆怀疑,勤于思考的习惯
以有机物运输的机理中三个学说各自的优缺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1.说明压力流动学说的特点为:运输由上而下单向运输,从源到库的运输不耗能,但合成利用有机物需耗能;运输不同于被动扩散,是由总浓度高到总浓度低流动。
有利于此学说的证据有:茎的不同高度筛管溢流的浓度差于有机物运输是一致的。
不利于此学说的难题:(1)筛板阻力大,实际所存在的压力势不足以使糖液保持如此快的运输速度。(2)无法解释实际存在的双向运输的事实。
2.说明收缩蛋白学说的特点为:由收缩蛋白收缩伸展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原生质流动,需耗能。
有利于此学说的证据:观察到筛管中的微纤丝网,发现其运动。但未有进一步的证据。
3.细胞质泵动学说的特点为:胞纵连束中环状蛋白质丝反复有节奏收缩张弛,产生蠕动,将细胞质泵动,需耗能。
有利于此学说的证据:(1)筛管中有原生质的存在。(2)光镜下见到胞纵连束。(3)可解释双向运输的现象。
不利于此学说的是:(1)未见过筛管中原生质流动现象。(2)胞纵连束的波动过程未直接观察到。(3)电镜下未见到胞纵连束 (可能是制片中破坏掉了),胞纵连束是否存在尚无定论。
说明这三种学说各有利弊,尚无定论,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出任何一种学说的提出都是要经过多方证实,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集众家之长不断改进,尽量与事实相符,即使是已得到大家承认的学说也可能会有其不完全正确的地方。任何理论学说,都是需要经过不断检验的。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怀疑,小心求证,不迷信书本知识。
(二)结合植物生理学产生的过程,注意对学生正确认识论的引导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却有很早的历史渊源,植物生理学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类从农业生产中总结了很多的栽培方式、粮食贮藏技巧等,可以说是植物生理学雏形和基础,也给植物生理学提出了很好的研究课题;由于受认识能力和手段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解释全部的生理现象,这样就出现了19世纪以来,理化科学和试验手段改进对植物生理学的促进作用,从学科脱颖而出到重大发现层出不穷,人们不断探索生理现象本质;最后形成的理性知识再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农林业生产,回到实践中去。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规律,然而知识是无止境的,随着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和太空科技的发展,人类必将在植物生理学科中取得娇人的成绩。
总之,在植物生理教学中可以结合理论知识,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继澍.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Philosophic Thought in Plant Physiology Teaching
HUANG Hua, KONG Xiang-sheng, GAO Shuang-cheng, YI Xian-feng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Luoyang 471003,China)
目前,国内多家医学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不同程度应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2008年4月10-13日,全国生理学第九届教学研讨会在桂林召开,北京大学医学部、哈尔滨医科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多家医学院的生理学系或教研室都分别报告了有关PBL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1-4]。大家一致认为,PBL教学模式的确可以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改善。反思多年来医护人员的成人继续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不难找出成功的教学经验,但是,从教和学这两方面来说,仍侧重于传统方式“教”方的按纲教学、检测效果,对“学”方则显得关注不够。成人学历教育“学”方的目的、方向是明确的,积极性、迫切性也是有的,但是,“学”的时间、步骤、重点乃至方法是不具体的、不细致的。在教学时间上,成人继续(学历)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授课为辅。而大部分学员是在既有繁重的临床工作又有琐碎的家庭事务的情况下,挤业余时间积零成“整”地学习多门课程的。调查中发现,有的学员往往不能保证将一门课程的教课书看一遍,有的能看上两三遍但因缺乏系统性记不牢,有的看了但没有结合自身较丰富的临床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如果按照教学大纲施教,知识点很多,况且面授时间又相对有限,一旦抓不住弱点、难点又缺乏系统性,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医学相关的各专业都要开设这门课程。在成人生理学教学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生已经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既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背景,又有大量的临床病历可供查阅。按照PBL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针对目前成人继续教育的现状,在生理学教学方面借鉴PBL可以缓解一些困境。
2借鉴PBL教学法的一些做法和粗浅体会
目前,我校生理学这一门课程在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本着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根据PBL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特点我们对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具体的设计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计问题整理生理学各章节的内容,研究设计一些与临床密切相关、并且学员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但并不清楚其生理学机制或者一知半解的问题。每章节根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内容进行研究设计。如在临床上大量输库存血常常会出现高血钾症,这是为什么?高血钾症可能有哪些症状,这些症状产生的与哪些生理机制相关?等等,这些问题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又与生理学重要的知识点物质转运方式密切相关。
第二步:布置作业整理研究设计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组与教学进度相一致,在教师面授前学生完成相应组问题的解答。
第三步:查找答案学生将带着问题去查找答案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告知教师,这一部分记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50%。
第四步:教师面授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产生面授时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评内容。面授时教师有针对性与学生互动,有的放矢地解决一些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生理学 学习兴趣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西医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繁多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化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目前的中专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对他们而言要学好生理学确实有一定难度。“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有较大的兴趣,他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这门课程学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以供同仁借鉴:
1 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在教学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即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知识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
医学生理学的教学,更需要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PBL式教学,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教师首先从临床获取典型病例,根据生理学教学的需要进行删减,再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中引出多个问题;在授课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在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生理学基础知识后,教师再帮助其运用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前面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在分析、讨论病案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以达到掌握生理学知识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精心设计,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实施,既可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
2 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主导的教学手段。其动画演示、图片、动态的文体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媒体教学兼具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效果,具有清晰、美观、活泼生动和信息量大等优势。如能将板书、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综合应用,则可起到互补作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生理学教学中,很多复杂的生理过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它比口头表达更清晰、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如物质的跨膜转运、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兴奋传递、肌肉收缩、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突触传递、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等复杂的生理学过程,如果仅用语言讲述,学生听起来感觉非常抽象,很难理解,不易记忆,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则变得形象、生动且容易理解。另外,由于人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密切,教师在讲解生理功能时,往往需要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知识,但又不能耽误太多的的时间,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转贴于 3 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了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生理学实验课只是让学生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实验方案去做。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地位 [1]。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评价原则和考核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校的生理实验室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生理学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对设计性实验的评价和考核,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进行生理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其兴趣和重视程度,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获得成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医药学人才[2]。
4 完善授课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尽管多媒体课件在文字、图像、图表和动画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生理学教学依然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讲述。如果教师能够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重视授课的艺术性,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血液及血细胞的运输功能时,可以这样解释:在心血管周而复始循环的血液就象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而血液中的红细胞、血浆蛋白等就像漂流在这条河流中的船只,起着重要的运输功能,它们把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等运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同时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这样,通过精美的画面、动态的图解演示和强化的听觉刺激,使抽象枯燥的生理学理论知识变的生动、形象和具体化,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使每名学生做到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可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巩固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巩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助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等无形中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一般而言,教师得体的服饰,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无不显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优美的音色,恰当的语速和停顿都能使教学更具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设计性实验、完善授课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多种方法,激发中专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教学技能;理论教学;生理学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生理学的研究已从整体水平向组织器官水平及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对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理学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生技能培养,要不断改革教学课程体系,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具有职业性、实践性、超前性、技能性的合格人才。
目前在生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方法单调,学生只愿听教师教,重理论教学,而不注重技能的培养,缺乏主观能动性和技能操作兴趣,动手能力差,内因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不能把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指导自己的技能操作能力。
一、突出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科体系改革为突破口。首先确定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理论教学必须掌握的原则,建立起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1.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
逻辑关系,通过精简、融合、易懂、技能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根据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构造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技能体系。
3.根据临床需要构建实验课方案和专业能力要素
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讲授心脏的泵血功能时,必须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内容,讲清心脏的内部结构和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瓣膜关闭与开放及血流动力学的流动方向,再结合实验课的内容讲解心脏
听诊原则和心音的产生,这样可以
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理论与技能考核并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教学大纲来制定和组织技能教学,并把理论讲解和技能思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问题,有意识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内容提出来让学生边听课边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学、问、答、讲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采取多种考试方式,突出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有单项操作技能要求全部达标,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三、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在理解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是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生理学很多实验,如反射弧的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ABO血型的鉴定、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人体心音的听诊、心电图的描记、人体体温的测定、瞳孔反射测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胃肠运动的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等,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操作,无论是实验准备、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还是结果分析,都要尽可能指导学生独立操作。这样做既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使学生分析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好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验前,要使学生透彻掌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是完成生理实验课教学的坚实基础。教师要讲解清楚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方法、步骤进行自行操作,使学生加深对操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认识与记忆。如果不能很好掌握每一个实验环节,就会影响实验效果。如,在教学“离体蛙心灌注”的实验时,首先由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分别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做总结性的分析和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并说明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从而达到每做一个实验,让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既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又运用了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技能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