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音乐课堂总结讲话

音乐课堂总结讲话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1: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音乐课堂总结讲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音乐课堂总结讲话

篇(1)

关键词: 音乐课堂 倾听 对策

音乐课堂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她在赋予学生们知识营养的同时,更调剂着他们的学习生活,释放着他们童年的梦想与青春的激情,但很多学生曾经较长时间地徘徊在音乐课堂的门前而无所适从,这个问题,究其原因,课堂少了最基本的因素:倾听,静下心来认真听,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老师的示范,倾听同学的演唱,等等。我也曾经迷茫过,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总结,我认为学生音乐课堂的“钥匙”在于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音乐课堂学生倾听的现状及分析

(一)音乐课堂的现象。

1.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根本顾不了听同学讲。

2.当一位孩子在表演唱歌时,许多孩子在饶有兴趣地玩打击乐器,忘记该做什么,“叮咚叮咚”吵得很。

3.老师:“下面请孩子们上来表演,孩子们……”一听要表演,下面顿时兴奋开了,叽叽喳喳,后面的话早就被淹没了……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发现,许多孩子在活动前不注意听清要求就匆匆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中会违反游戏规则,遇到不必要的麻烦,严重的还会出现危险,进而影响活动的参与质量,达不到预期教育目的。

4.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中学唱歌曲部分比较感兴趣,乐于去学,而在倾听音乐部分则“放松或休息”,听到某些音乐作品时,会出现打不起精神、表情茫然、坐不住甚至厌烦等情绪状态。

(二)原因分析。

1.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许多成人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必要培养,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孩子,如大人讲小孩子听等。训斥、责备则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会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2.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由于小学生存在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

3.老师平时忽略倾听音乐的培养。孩子特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歌,却忽略了对音乐的欣赏,对聆听环节重视不够。

4.学生自身差异。由于学生自身资质参差不齐,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在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

二、音乐课“倾听”的诠释

音乐课倾听含义包括三方面。

(一)倾听能力。

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对方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听完,听懂对方的话。不人云亦云,别人说过了的话,不重复,应该同时思考新的观点。

(二)音乐倾听特性。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结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因人而异、因情而定。

(三)音乐课堂的倾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老师的语言、倾听同学的演唱,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音乐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三、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课堂中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对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鉴于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倾听音乐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良好倾听能力的训练。结合学生倾听现状及对音乐课堂倾听能力的理解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以下几点策略有助于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常规训练,让学生有序倾听。

音乐课堂教学的常规是让学生有序倾听的保障。对于目前大班教学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从一年级完成一定的课堂常规。培养认真倾听的心态,示范鼓励、树立倾听的榜样,多途径训练,养成倾听习惯。

例如:

(1)培养良好的听音乐指令习惯。

听老师弹钢琴《鸟飞》表示按音乐节奏律动进教室找位置坐好,听到铃鼓要围成圈,听到三角铁能保持安静等,在音乐指令中建立常规。

(2)建立课前领歌的潜规。

(3)让“艺术星星”发光。

(二)结合音乐游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兴趣倾听。

1.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将倾听习惯渗透到游戏中,可使低年级孩子们在游戏中形成稳定的自觉,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①利用“指令性游戏”发展孩子倾听能力,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②利用“传话游戏”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③利用“辨错误游戏”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

2.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结合歌曲、乐曲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①选用短小而有趣的歌曲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②选择配乐儿歌、律动,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兴趣。

(三)抓住音乐特性,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倾听。

音乐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艺术形式,内涵非常丰富,它不像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门类,让人一目了然。它直接呼唤、激发的是情感与意志。不同的个人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联想到的具体对象也很不相同。因此,有许多学生反映听不懂音乐,这是常见的问题。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提高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

1.抓住典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欣赏音乐时抓住典型节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倾听音乐。如: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让学生先了解波尔卡的特点,让学生按这节奏律动,欣赏全曲是让学生在主体部分律动,感受乐曲的特点,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抓住主题旋律。旋律是音乐的语言,是音乐的灵魂所在。音乐有了节奏的支撑,加上起伏的旋律,才具备感人的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更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

3.抓住速度、力度和色彩的明暗变化。音乐的速度力度直接影响音乐的风格、情绪和音乐形象;而色彩明暗的变化,则可以使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更为鲜明,因此,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指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色彩的明暗变化入手,对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4.抓住视觉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离不开听,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如果适当运用一些辅助手段,视听结合起来,多元化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这已经是共识。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倾听训练,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1.运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2.借助电教手段,提高学生注意倾听的能力。

3.多从生活和自然界中寻找声音,进行倾听训练。

4.课堂中进行反复不同形式倾听,保持学生倾听音乐的新鲜感。

5.收集与音乐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倾听欲望。

6.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助自然界丰富的声音培养学生辨析性倾听能力。

7.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而并不要擅自走近孩子,更不能以自认为是丰富而资深的阅历,来限制和更改孩子的“听”。

方法一:闭眼听。

为排除视频效果对听觉能力的影响,引导孩子们轻松自然地听,学习闭上眼睛,不受干扰,专心倾听,是“听”的基本方法。

方法二:开放性指导。

在孩子们听的历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和指导是开放型的(少用暗示型,不用选择型)是关键。更多的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方法三:联系生活地听。

将音乐、声响中的一些片段请孩子们反复听辨,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语:“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听过这声音(或节奏)?”

方法四:追求不同的“听”后表达。

篇(2)

一、什么是留白

所谓留白,指的是创作者为了达到更好地表现主题的目的,

有意识地在作品的创作中留出空白,这些空白往往能给人一种空间感,使创作者的作品形神具备、有虚有实,从而达到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好境界。这种表现方式一般在中国画中运用较多,但是目前很多音乐课堂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具有开放性、艺术性等特点,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过多繁琐的音乐技巧,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将原本运用在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与小学课堂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够主动去探索和思考。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的“留白”策略

1.课堂导入时留白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通常都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无边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留下一些东西故意不讲。”而且我们都知道,课堂导入是一节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一节课开始之前的序幕,尽管不是整节课的,但是作用却不可小觑。因此,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以此调节课堂气氛,并给学生留下可以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中。比如,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的《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具有抒情、优美的特点,主要是呼吁每一位少年儿童热爱地球,保护环境。因此,在刚上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有关宇宙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比如千年古树、地震、热带雨林、火山爆发等等,在观看的时候我不向学生提任何要求,学生只要做到静静地观赏就可以。整个观看过程教室显得极其安静,学生也看得目不转睛。当播放完毕后,我依然没有讲话,学生用一种急切的眼光看着我,这时,我就可以适时地导入新课了,以此激发出学生想唱一唱大自然中变化万千的事物的欲望。在这个例子中,我在新课导入前进行了留白,也为学生设置了悬念,这样学生就会急切地想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什么,从而为高效的音乐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进行中留白

音乐与其他科目不同,它有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当一些美的讯息进入到我们的大脑时,我们由此引发的联想也是无限美好的。而且“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小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但是他们对音乐也会有不同的体验,而且新课标也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要急于把所有音乐知识内容全盘托出,而应适当留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比如,三年级第五册第二单元《快乐恰恰恰》,第二课时是《跳到我这里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听了《赛马舞》这首歌曲,然后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并且欣赏《马刀舞》,在听的时候让学生注意乐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然后,我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并且让学生选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如此一来,既使学生对本单元的音乐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还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课堂小结留白

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技能;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

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就不愿当众唱歌了。在一节音乐课上,我让学生齐唱完歌曲后,请学生独唱歌曲,可是,话音刚落,教室静的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头埋在了领子里。被点名的学生,也是唯唯诺诺的,不肯开口唱。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的感情不再单一,会很在意别人怎么看。七到九年级学生又正值变声期,学生的嗓子往往一学期内就成"公鸭嗓"了,唱歌不再自信,怕其他学生嘲笑。

其次、所学歌曲难度增加,学生的演唱技能与歌曲难度相矛盾。

第三、学生对现行音乐教材中的许多歌曲兴趣不高,中学音乐课中安排欣赏的比例较大,占用了学生更多学唱歌的机会。

那么在中学音乐课堂里,我们应该如何教学生们唱?中学音乐课如何真正体现素质育呢?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歌唱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唱歌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怎样才能改变上面所说的现状,让中学生真正唱起来呢?

一、教师要消除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营造氛围,因材施教,善于鼓励培养"我能唱,我爱唱"的审美观

要想让学生改变不愿当众演唱的害羞心理,鼓励学生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同时加强对最先表演的学生的鼓励,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到最后再鼓励学生进行独唱、二重唱的表演,这样不仅使大多数学生消除了害羞、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对其心理素质的耐受力也是一种锻炼。当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既含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亦有后天锻炼的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的因素等,正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气质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

(二)耐心讲解变声期用嗓卫生知识,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

要让学生唱起来,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进行适时的引导和鼓励,消除他们唱歌的心理障碍,为他们树立信心,强化他们的歌唱意识。同时拓展学生的歌唱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歌唱的机会。如结合节日、纪念日举行歌咏比赛等。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表演欲望。

耐心讲解变声期用嗓卫生知识,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唱歌时,声音清脆响亮,而进入中学后,嗓音变得沙哑,高音唱不上去,低音唱不下来,歌声不像以前好听,怕遭同学笑话,上音乐课也不开口唱,这是学生进入变声期的表现,这是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我们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必担心。连续唱歌的时间不能太长,坚持轻声歌唱;教育学生注意生活卫生,加强锻炼,保证睡眠,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遇有急性喉炎、感冒及女生月经期,应避免大喊大叫;也可为学生把歌曲适当降调,使用正确的歌唱技巧等,来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

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就从客观上找到了自信。在唱歌技能的教学方面,应少抽象,多形象。

(一)、歌唱的呼吸

在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你告诉大家我们唱歌要用丹田之气,即便是你告诉他丹田在脐下三分处,学生也难以理解。与其纯理论知识灌输,不如用形象的模仿、体验、比喻等方法加以引导。比如闻花香的状态,理解气沉丹田。歌唱艺术的一切技巧都与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有关,因此,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也是歌唱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歌唱前的发声练习。

歌唱前的发声,好比运动员赛前热身一样,是学唱歌曲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低声区发声,可以用朗读的方式发声,一个学生让他情绪饱满的大声朗读是很容易的。比如让学生模仿王刚的声音念个"咪",学生很容易能做到,然后把这个"咪"按刚才的声音延长,或者按刚才的声音模唱一小段旋律,这就是一条很好的发声练习曲。但是你如果告诉他,低音区共鸣在胸腔这一块,把胸腔打开,喉结向下稳定,这个对他们来讲也许很抽象,所以在音乐课教学当中还是得多用假设、比喻的方法对学生形象教学。中声区涉及到换声区,因为是变声期,再加上学生演唱技能有限,往往唱到真假声转换的地方就容易破音,这个问题针对初中生,我觉得还是不要去强调理论,只要让学生把发声的元音变窄,控制好气息,声音自然就能转换。至于高音,对初中生的特殊生理变化,我们还是以轻声哼唱为主。

(三)歌唱的语言。美声唱法要求"把字放到共鸣里""贴着咽壁吸着念",以美化歌唱语言的音色。对学生来说"咽壁""共鸣"很茫然,我们也要求不了每个学生在现阶段用美声演唱我们所学的歌曲,但是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演唱技能,很多学生讲话声音很大,一到唱歌,声音就发不出来。其实唱歌就像讲话,我就利用我们传统戏剧--京剧的念白方式,让学生像念京剧对白的方法念歌词,几遍念下来,教师只要旋律一跟,叫学生把刚才的"念白"都连起来,加上气息的支撑,声音就拧成了一股力量。比如我在上《当兵的人》那一课,第一句"咱兵的人",本来这句歌词出来是多么的坚定,自豪,可是学生心有余,力不足,"咱"字上不去,我叫学生对着窗外大叫一声"咱当兵的人"。学生以最饱满的声音漂亮的喊出"咱当兵的人","好,再高一度,重喊一遍,"以此慢慢高上去,其实不难发现,唱歌只要能保持饱满讲话时的状态,声音就能唱上去。所以,我常常告诉学生,这首歌的歌词,你能读,你就能唱。

(四)歌唱的表现。歌唱艺术追求的最高目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体体现在歌唱中则是"声情并茂"。"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的灵魂。如何表现歌曲内涵,也是中学音乐课中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节奏,速度,音色,力度。节奏、速度是情绪和情感的外化,是歌的生命。一首歌曲的节奏、速度表现往往能体现一首歌曲的音乐体裁与音乐情绪如:二拍子,四拍子的进行曲,三拍子的圆舞曲,快板,体现欢快、活泼、乐观的气氛,慢板体现哀怨、深思、凝重的气氛等等。音色和力度的变化通常都是运用对比的变化来体现歌曲作品内容情感的转折变化。不同意境、内涵需要不同音色、力度。如摇篮曲的柔美安宁,进行曲的明朗辉煌,山歌的高亢嘹亮等等各具特色。同一首歌中音色、力度、节奏、速度也是独具匠心的。所以在学唱过程中要对整首歌曲艺术处理有详细的了解,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②歌曲的内容。歌曲表演强调"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学唱前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歌曲的内涵,只有了解了歌曲真正内涵和主题思想,我们才能有感而发,表现歌曲。

三、熟悉歌曲、简单开口

扎实的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开始的阶段,要降低难度,让学生唱其中最容易唱的那一部分,如节奏简单的、音域不宽的、朗朗上口的,可暂时不管他的节奏和音准。先唱一、二句,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口,再适量增加至唱完整首歌曲。

很多学生讲话声音很大,但一到唱歌,声音就发不出来。其实唱歌就像讲话,我们先用大声朗读的方式,或京剧的念白方式,让学生念歌词,多念几遍,教师只要用旋律一跟,让学生把刚才的"念白"都连起来,加上气息的支撑,声音就拧成了一股力量。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唱起来,有兴趣才能唱的好。而能吸引学生兴趣,更多的应该是流行歌曲。在课下,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几乎时时处处都在刺激着学生们的视听。那么,与其让学生盲目地随媒体学唱流行歌曲,还不如我们把流行歌曲选择地引入音乐课堂的歌唱教学,以此来激起学生歌唱的兴趣。

综上所述都是一些简单的教学经验,在实践运用当中还有待探索、提高。总之,初中音乐课声乐教学,还是应该给学生以深入浅出的技能方法,轻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为学习的基础,使学生想唱、敢唱、会唱。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音乐教学 措施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新时期高中教育的发展目标。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如何从自身出发做好教学工作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自己要吃透教材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讲好一堂音乐课,首要的就是教师要吃透音乐作品,真正清楚教学的内容。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针对我们的教学内容,要明确创作背景及作品内涵与外延

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了解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作品产生的年代,与该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及作曲家简单的生平。然后就要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情感意蕴、民族特征、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最后要搜集多方面资料,全面了解作品的外延,这样我们一方面会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会加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

(二)善于学习,注意取长补短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音乐教师要注意多听其他教师讲课,有利于对作品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听上课教师是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想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同时将课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都记录下来,比如,板书要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对这堂课简要的分析,有可能的话与讲课的教师和学生交谈,请上课教师谈这节课的感受,然后谈谈自己这节课所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等等。

(三)要重视集体备课,进一步理解作品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我觉得集体备课的方式是非常好的,毕竟一个人备课的想法是非常有局限的,而大家在一起备课的时候可以各抒已见,把大家智慧的结晶综合到一起,当然,在集体备课前每个人都要对备课的内容理解透,还要对乐曲有所理解,熟透,这样大家在一起备课的时侯才不至以浪费太多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集体备课是最好的集思广益的途径,集体备课也无疑会使每位教师都受益菲浅!总之,在给学生讲课之前,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要做到自己满意,自己通得过,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毅力。通过多听、多看、多想、多交流等各种手段以达到把作品吃透的目的。

二、要抓住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课堂上师生才会产生共鸣,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做到了解学生,了解教学的实际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并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一)寻找学生兴趣

当我们拿到一首音乐作品,要善于发现作品中隐藏着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寻找学生兴趣的时候,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用新鲜的东西来诱发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二)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一但寻找到学生兴趣,就要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课堂导入,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这种导入最好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学生很快就被吸引进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当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都非常喜欢表现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总之,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

三、要让学生参与音乐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注重讲授式传授知识,学生“静坐”着去听音乐,导致学生眼、脑、手等各器官都会变得麻木,甚至时间长了连听音乐的耳朵也会变得麻木了,到头来学生什么也没听进去,更别提感受音乐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了。所以要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将学生的眼、脑、手等各器官都积极地调动起来参与音乐创作、表演,或以演唱、演奏、指挥、朗诵等形式参与音乐,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音乐,也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四、要幽默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讲话、举止幽默,会对课堂起到一种很好的调节作用。幽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幽默能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幽默,要努力设计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从我们的教学实际经历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适度的幽默有利于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讲授一些相对抽象或者学生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在适当的时候,幽默能够活跃气氛,进而迅速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其次,幽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幽默能把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再次,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激发人的情绪,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易产生共鸣,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最后,幽默能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高中生,面临的是考大学,所以学习非常紧张,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当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幽默的成分,让学生在紧张的身心状态中笑一笑,对缓解学习压力,消除学习疲劳是很有帮助的。

篇(5)

一、钢琴伴奏织体的基本类型

织体是音乐的形式要素,是音乐的表现手段,它几乎涉及所有的音乐表现手段,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钢琴伴奏织体是为主旋律所服务的一种和声性组织结构和形式。织体始终伴随着旋律,与旋律结合为一体。形式多样的和声性织体对旋律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们与旋律结合,共同起到刻画意境、渲染气氛、烘托内容以及塑造形象的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了更好的掌握钢琴伴奏音乐理论知识与钢琴伴奏技巧,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伴奏织体的一些基本类型:

1、和弦式音型

以一个原始的三和弦为基础,三个音在干亲伴奏织体上同时出现,就形成了和弦式的伴奏音型。它可以是一拍、两拍或者更长,这要根据歌曲的进行与变化来定,适用于很多歌曲当中,产生活泼、跳跃、悠长等效果。

2、分解和弦式音型

将和弦以分解形式逐个音弹奏出来,形成一种单音流动的织体手法,其效果可以是温和、细腻;轻盈、优美;婉转、悠长。这种音型往往用在抒情性强的歌曲伴奏之中。

3、半分解和弦式音型

在三和弦的基础上,把第一个音与后两个音分开弹奏,这样就组成半分解形式的伴奏音型,这种伴奏音型一般多用于情绪欢快、活泼的歌曲中。

4、低音与和弦式音型结合

和弦式音型一般都是在一个八度以内进行的,而低音的加入由一个八度内扩展到八度以外,这也就意味着要解放左手,同时进行两项工作,交替连续的进行,伴奏的音响效果得以扩展,不同与单个的和弦式伴奏音型。

5、低音与分解和弦式音型结合

这种伴奏音型比起原来的一个八度内的分解和弦伴奏较宽广,它也不同于低音与和弦式音型结合的伴奏方式,在伴奏进行中,它更加的具有流动性,从而产生舒展、宽广的效果。

6、低音与半分解和弦式音型结合

低音与半分解和弦结合的运用要比低音与分解式和弦音型结合的连接关系来的少一点,相同的是也在八度以外加入低音,不过,在这种伴奏音型使用的时候,当它节奏发生了变化,出来的效果也不同,这要看歌曲的需要。

二、选用伴奏织体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说这种歌曲伴奏是在拿到旋律的情况下,对其进入和声编配,和声部分需要用和弦来表现,而和弦则需要有一定的伴奏织体,这个伴奏织体就是在整个歌曲弹奏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伴奏织体的正确选用,要做好以下的准备:

1、掌握一定的和声理论知识

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就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歌曲的调式、调性、思想内容、风格、速度、结构等等,然后完成和声构思,感受一定的和声效果。那么,各种调式的和弦功能是我们所必须熟悉的,这样我们在编配伴奏的时候才不会出错,客观的和声效果是判断的重要依据。

2、对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

歌曲分析:对歌曲体裁,形式,曲式,内容的分析,是能否恰当选择和声,伴奏音型的根据,就和声而言,调性的明确,半终止,终止的确定及和弦结构,和声效果,风格是否与歌曲内容相统一,都是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来确定的。伴奏音型的选择也是要根据对歌曲的分析,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和一首坚定有力的进行曲,二者的伴奏音型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从伴奏需要的出发,对歌曲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伴奏音型的选择与应用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完成这两点,我们就可把伴奏音型、歌曲分析、和声运用、钢琴演奏技巧,进行即兴创作。

三、不同风格的歌曲要用不同的伴奏织体

根据歌曲旋律的内容、表现、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钢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我们根据歌曲的情绪内容、情绪表现、来选择伴奏织体。《天地之间的歌》是轻快、活泼情绪的2/4拍歌曲,那么在伴奏织体的选用上,我就要选适合其内容的织体,于是,我选择了分解和弦这一类型,具体是用三和弦来伴奏,为主旋律所服务,该歌曲的调性是C大调,我把左手的1、3、5三个音拿出来,很明显,这是主和弦一级,用“T”来表示,为了达到欢快、活泼的情绪,我们可把它半分解。

四、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选好了伴奏音型,在课堂上熟练的弹奏出来,表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学生也会被作品的情感内容所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钢琴伴奏在整个歌曲教学中是“桥梁”的作用,它连接着歌曲的教与学,彼此相互联系着,学生在课堂上听伴奏唱歌曲,往往会比听音乐伴奏歌唱效果好,节奏感,音准感都需要通过钢琴来锻炼与学习。好的歌曲伴奏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歌唱来发挥潜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需要把这种教唱歌曲的方法有效的实施起来,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音乐课中感受音乐、感受歌曲、学习歌曲,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同时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篇(6)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理念前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通过师德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的师德修养与职业道德水平有明显提高。2.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使各校教师都能转变教育理念,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全新的方法走进新学期的课堂,尽快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3.通过班队知识学习,使参训人员进一步熟悉班队集体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法,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规范化。

4.通过教学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人人明确教学“六认真”要求,向教学“七认真”迈进;个个懂得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知识,把握教学教研工作的主动权。

5.后勤工作人员通过师德培训,进一步确立服务观念,摆正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安全防范,确保服务质量。

三、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互学互动,观摩现场,表态发言。

四、组织领导

组 长:陈正美

副组长:朱建刚 蒋四良 胡关乔(主持学习活动,本校教师点名)

成 员:宋前方(负责培训班场地、物资、会议材料安排工作)

侯颖华 陈德芹(来宾接待)

陈发超(伙食安排,茶水供应)

王 平(文秘服务)

吴雪芹(音响服务)

五、培训地点

张家港市绿丰学校多功能活动室

六、日程安排表

时间

午别

内 容 安 排

主讲人

主持人

8月21日

上午

开学典礼①市教育局领导致开幕词

②团市委领导讲话

③教员代表发言 (新凯学校

④学员代表发言 (绿丰学校)

⑤学员体表发言 (渭塘涟水小学)

2.全体人员合影

3.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4.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

钱洁雅局长

李 彬书记

蒋四良

吴雪芹

周仁丽

蒋四良

市局袁科长

市局赵科长

陈正美

下午

三校教师暑假作业展评2.《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做一名高素质的教职工》

罗会词

孙振中

蒋四良

8月22日

上午

《教学“六认真”工作具体要求》

港口郑校长

胡关乔

下午

《学校教科研知识讲座》

凤凰钱校长

8月23日

上午

《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 当一名称职的班主任老师》2.《认识少先队组织 开展好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孙振中

朱建刚

下午

《办公软件电子表格应用技巧》《word文档排版常识》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詹晓玉(新凯) 李雪梅 张传俊(绿丰) 成诗琼(渭塘)]

蒋四良

有关老师

8月24日

上午

小学语文教学2.小学数学教学

市局候主任

西张卢校长

蒋四良

下午

书法教学2.

3.学唱歌曲《国歌》、《队歌》、《团结就是力量》

泗港陈校长

大新夏校长

吴雪芹

8月25日

上午

学校安全工作要点2.体育课教学

3.音乐课教学

4.评选优秀学员(按校评选)

市局陆科长

市局孙忠义

孙振中

各校校长

胡关桥

下午

举行培训班休业式①市教育局领导讲话

②学员代表学习心德交流(每校1名)

③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④暑期培训班工作总结

2.培训班结束

市局领导

学员代表

陈正美

陈正美

朱建刚

篇(7)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能力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75-01语言环境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是人所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愿、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根据心理学关键期理论,人类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就是学前期,一旦错过了,即使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也不会很明显。以母语的获得为例,超过9~13岁,母语就很难习得,心理学中狼孩就是很好的证明。另一方面,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离开了语言,幼儿就无法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以至于难以融入社会。因此,语言的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而且也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我们都知道,语言按能力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面笔者就从这四个方面以及语言环境创设与家园联系来谈谈幼儿园如何开展语言教育的实践。

1.在课堂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与口语训练之间架设一座平台,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在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犹如进入说话乐园。

1.1以图激趣,想象语言。 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是培养幼儿想象说话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插图让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1.2融入生活,延伸语言。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事物,为进行说话的口语训练延伸了广阔的空间。如我让孩子说说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们通过自己平时在春天看到的点点滴滴积极发言:小草绿了,桃花开了,温度高了,等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融入平时生活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畅所欲言。

1.3让主题活动成为自然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行为常受情绪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情绪和兴趣顺势展开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可以自主的语言环境。如听了《小老鼠造房子》的故事后,孩子们对造房子失败的小老鼠深表同情,迫切想为小老鼠造一所高级的现代化住宅,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我给它造两层楼的楼房,有漂亮的屋顶、好看的门窗,像洋房一样。"我们搬新家了,小老鼠可以住我们的房子。""小老鼠可以住高层看风景,我可以给它设计电梯。"既然孩子在这个话题上有这么多的想法要表达,于是我顺势建议孩子探索主题活动有趣的房子,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节,激发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我深为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所折服,更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感到欣慰。

基于幼儿兴趣基础上的主题活动是很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诱导幼儿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自然地提高语言水平。

2.听听觉是重要的信息通道,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行为的主要途径

俗话说"十聋九哑",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生理缺陷的因素外,听觉信息输入刺激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可想而知,听在语言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纲要》中对于倾听能力培养的目标规定是"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听懂普通话"。对幼儿倾听行为的培养,重点应放在两方面。

2.1要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这是幼儿进行有效倾听的保证,也是结果,良好的倾听习惯应该是集中注意、有礼貌、安静地倾听。在幼儿良好倾听培习惯的养中,老师的作用至观重要,老师要经常提醒幼儿,让幼儿明白倾听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可以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让幼儿认识到倾听的价值。同时,可以用实例让幼儿体验注意倾听和不注意倾听的不同结果。另外,对于幼儿一些不良的倾听行为,老师要及时指出以帮助其纠正。

2.2要培养幼儿对语音、语调的感知力与对语意的理解力。学前期幼儿的思维水平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在帮助幼儿理解语意时要注意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并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的发展来确定这种联系的密切度。对于一些较难辨别理解的词句,老师要做到多次重复,耐心解释。

3.发展语言能力应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幼儿的语言学习仅靠语言课及相应的语言活动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

3.1在音乐课的活动中渗透。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凭借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可在大班音乐活动中适当加入听音乐、学语言的内容。这种活动应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如:可让孩子欣赏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后,对孩子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和回答,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

3.2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作的画进行讲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出来,再请小朋友给画中的小动物说句话等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3在计算活动中渗透。在上计算课时,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