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制药工程论文

制药工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4: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制药工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制药工程论文

篇(1)

在这样的热力学内容架构基础上,对状态函数的改变值进行系统的剖析,并加以例题的训练、巩固,使学生感觉到概念明晰、结构紧凑、条理清楚,公式容易掌握,同时体现了课程的整体性与联系性。增加与制药工程专业相联系的内容物理化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制药工程专业实际应用的联系、融合[2-3],使专业内容尽量在物理化学各章节中得到具体反映,引领学生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分析、处置制药学相关领域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化学对制药学的指导作用,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有必要适当增加与制药工程专业相联系的教学内容,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弱化公式推导,强化内容的应用物理化学课程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公式及其复杂的推导过程,要注意数学推导过程只是获得结果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利用物理化学这种手段、运用公式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能力[4-5]。课堂教学内容中应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可由陈述思路直接给出公式或结论,强化使用基本公式的定性判断,强调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及解决方法。舍去复杂公式的数学推导过程,促使学生将兴趣、注意力集中到公式的具体理解及应用上,侧重培养学生将基本理论、公式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如此理念下对待、处理物理化学中的公式,既显著降低了课程的学习难度,又彰显了物理化学在制药工程专业中的指导作用。

立足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针对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及制药专业的专业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抽象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笔者灵活采用讲授式、类比式、问题式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1)讲授式教学虽然讲授式教学比较传统,但在物理化学教学中不能完全摒弃不用。对于属于重点、难点的理论、概念的解释和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用少而精的语言讲授给学生。(2)类比式教学物理化学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初次接触可能难以理解与掌握,此时,可以借助已经熟悉或掌握的知识,利用两者存在形式上或属性上的相似性,通过类比方法[6-8],将学生熟悉的知识与陌生的知识加以横向比较,为认识新的知识点提供方向和线索,以增强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从而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为具有简单级数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不定积分式)的线性关系比较,它们都是直线关系,且横坐标都是时间t,不同的是纵坐标,即对浓度的数学处理方式不同。通过图形比较,不但能够牢固掌握动力学方程的不定积分式,而且自然、间接掌握了各自的动力学方程的定积分式。为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两电极极化曲线图示比较,当有电流通过电极时,两者都是阳极越极化越正,阴极越极化越负,电极电势都偏离平衡值E可逆,这是两个化学电池电极电势的相同点。电极极化的结果,造成原电池的实际电极电势比平衡值低,电解池外加的实际电压较平衡值高,这是极化对化学电池偏离平衡值的不同点。(3)问题式教学通过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知识。教师以生活实例或生产的实际问题来设计问题。例如:在学习“界面现象”时,提出自然界中小水滴、汞滴为什么会自发收缩成球形?在学习化学动力学时,提出怎样通过样品分析来测定矿石年龄和样品的年代?教师精心设计好适当的问题后,激发学生去思考、设计、总结和报告,任务由学生自觉完成。通过交互式的问题提出、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应用思维,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4)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讲授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栩栩如生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板书与绘图的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授速度,使得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强[9,10]。例如在介绍自然界中的表面现象时,采用动画形式将水滴逐滴滴落到洁净的荷叶上形成液珠的动态过程,要比板书画图更直观更生动。对一些抽象、晦涩的内容,如在过渡态理论“势能面”的教学中,将“势能面”制成三维立体图(图略),然后以动画形式,使箭头从R点(反应物)沿着虚线上升到鞍点T(活化络合态),再沿着实线下降到P点(产物)。通过势能面的具体形状及箭头运动轨迹的直观演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鞍点”、“能垒”等抽象概念。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即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与学生互动、介绍新知识和新技术,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发展了抽象思维。

篇(2)

关键词:本科;制药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36-03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环节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有重要作用,是本科教育层次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标志,也是本科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衡量标准,其过程包括选题、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与处理、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多个阶段。制药工程属工科专业,侧重于化学、化工、制药等方面基本知识的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学科范围广、应用性强的专业,因此毕业论文的内容和方法应在理念上与时俱进、选题上突出特色、方法上开拓创新,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和社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本文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际出发,就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指导教师的选择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完成相关研究,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结果。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和选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指导教师根据选题情况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确定论文题目,该办法的好处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可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不足之处是容易出现“扎堆”现象。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农工大学、神奈川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却采用单向选择的方式,即只有学生选择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需无条件接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然后与指导老师协商进而确定选题。

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也是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先填写信息表,包括近年承担的项目情况和毕业论文题目、本年度拟开展的论文题目等内容,学生根据信息表选择指导老师和论文题目,这种方法极易出现“扎堆”现象,并且指导教师在信息表中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实现面对面的及时交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题之间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建议指导教师与学生的选择采取双向选择和单向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即以学生的选择为主要考虑要素,除非是因为选择的学生太多、实验室面积限制或课题经费困难等因素,指导教师可以婉拒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前专门组织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见面会,每位教师都要详细、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及目前研究进展情况,尤其是学生毕业论文时参与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

具体的选择过程如下: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不宜要求过高,该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选题脱离本专业实际,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2.缺乏创新,墨守成规,没有独到的见解。

3.选题未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出现虚拟课题。因此,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时应遵循三个原则:①要求体现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实用性、价值性、现实性和创新性。②毕业设计题目要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③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

实际选题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题以科研课题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快教师的科研进度。由于科研活动周期一般要长于毕业论文的时间,故选题时要注意兼顾科研活动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一般选题反对题目陈旧、一题多届。但对于教师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在强调质量监督和保证学生受到全面系统锻炼的前提下,应让每届学生的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大和延伸。根据本专业特点,按照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符合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可行等原则,拟出供选题目。提倡和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学生经过几年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自身对某些课程的兴趣和心得体会出发,或是对课程内容的发展延伸有了新的发现,经大量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系统归纳分析后进一步和指导教师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在毕业论文研究期间,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监督与管理。由于制药工程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学生和老师交流和见面的机会多,便于日常的监督管理。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应实行随时指导、中期检查和最后把关三个环节控制,尤其是中间检查和最后把关两个环节最好由本专业的指导教师集体或交叉组织完成,并及时将发现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指导教师,以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是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我校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已实现制度化管理。指导老师根据毕业论文的实际进展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所指导学生的中期检查,将结果上报学院和学校主管部门,并及时解决在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若由于客观原因课题进展不顺利,无法按原计划完成研究内容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重新规划研究课题,甚至更换论文题目。既然是科学研究,失败也是允许的,但没有实验结果就无法撰写毕业论文,因此及时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

为了提高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与统一化,且要求论文内容数据可靠、立论正确、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此外对撰写格式和装订要求也有具体规定,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汇总、整理。近几年学校和学院均加强了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规范要求,使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因此,在论文研究工作进入收尾阶段时,非常有必要组织撰写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请有经验的教师为毕业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结构、国际单位制符号的使用、参考文献的引用、实验数据的整理、图表的规范要求等,并就撰写毕业论文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另外,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认真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并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后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还应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达到学校的要求。

五、毕业论文的答辩

为了公平、客观地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分,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组织答辩委员会统一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在答辩前按学号顺序预先制定答辩日程安排表。答辩前要求学生使用PPT阐述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然后回答答辩委员会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阐述思路、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工作量和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评分,同时规定老师不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评分,答辩结束后再统一进行汇总和表决。这种答辩方式能较好反映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优劣,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论文意图、阐释论文思想和敏锐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保证了答辩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和责任心。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制药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过程管理、论文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定等环节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对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有效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江苏高教,2011,(5):93-94.

[2]朱学道,邓道贵.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1-62.

[3]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5):68-70,85.

[4]蔡照胜.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11,(4):49-51.

[5]李英,刘芳,温杰.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3-97.

[6]颜凌燕,陈明功.指导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3-64.

[7]徐东花,于春月,何法,等.药物分析实验改革尝试[J].安徽医药,2007,11(9):862-863.

[8]刘先进,李家明,谢冬梅.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及体会[J].安徽医药,2010,14(9):1110-1112.

[9]刘先进,李家明,李传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24-125.

[10]肖艳华,冯菊红,张珩,等.拓展训练在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1,27(2):53-55.

篇(3)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b)―114―03

2007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超过了2 700万人,居世界第1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2003年全国设有制药工程专业的学校共有98所。到2006年底已经发展为154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559万,2009年将增加到610万,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将与日俱增。尤其是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与有多年办学历史的院校相比,办学条件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使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独立学院必须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基础,采用较灵活的办学模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层次和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创新人才由低到高可分为操作性、技能性、设计性和理论性4种,这4种人才应呈金字塔分布。这一分布的合理性已经被发达国家的经济腾飞所证明。目前,在我国大学本科生人数急剧增加的同时,硕士和博士生人数也在快速递增,截至到2006年3月,在校硕士生人数已经超过100万,在校博士生人数也达到了12.5万,比1978~1999年20年间的总和还多25.5万人,加上教育部属重点院校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能够满足我国对理论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层次应定位在技能和设计性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上。

对武汉市制药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主要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药品市场营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根据调查结果和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统计数据,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并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瞄准在制药企业。随后,我们又调查了制药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概括起来,他们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①业务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②爱岗敬业,愿意从基层做起;③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④自信。诚信,懂礼仪。根据以上定位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了我系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研发、分析检测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从2008年我系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一培养目标是合适的。

2 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

2004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无疑,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所不同,但从目前来看,培养模式区别不大,这有可能导致我国合格工程师短缺,并成为约束我国自主创新的瓶颈。在瑞士洛桑学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工程师的可获得程度”指标被排在倒数第一,也说明培养模式应该随人才层次而有所不同。

根据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从2006年起,我们先后对2004、2005级本科专业实施了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和和实践。所谓“3+1”,即利用3年时间在学校学习政治、外语、计算机、数理化基础和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用1年的时间在工厂和研究所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采用这种培养模式,使实践教学的学时数达到了36.5%。“3+1”模式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模块:

2.1 理论课程体系

采用“3+1”的教学模式。实践时间较长,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是实施“3+1”办学,保证学生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关键。课程体系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共性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我们主要参照了高等学校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规范(讨论稿)、我系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及学院关于本科专业学时和学分数的上限规定。理论课程体系有以下主要模块:

2.1.1 人文素质类课程。此类课程除政治理论、体育和军事理论等必修课程外。还开设了“诗歌欣赏”、“戏曲欣赏”、“公关与礼仪”和“桥牌”等人文艺术选修课程,共分,144学时,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养和陶冶学生情操。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学习人文科学有利于开拓视野,超越传统规范,增加想象力,培养交融互补的综合思维。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就对历史、音乐、绘画和诗词都很有兴趣。

2.1.2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外语、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四大化学,电子电工、化工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和中药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制剂工程、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专业课程。共56学分,896学时。

以上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包括了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规定的制药工程专业的9门核心课程,共31学分,约500学时。

2.1.3 专业选修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了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开设了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药剂学、药物分析和波谱分析等11门专业选修课程,每名学生选修的学分数不得少于17.5学分。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目前暂设有两个专业方向,一是中药方向,二是市场营销方向,每个方向又开设了8学分的选修课程,还规定学生选修本专业方向课程不得少于4学分,选修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从课程设置上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2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校内实践课程,二是校外生产实习,三是毕业设计(论文),根据校外实习基地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做校外实习基地的课题,由基地技术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完成。

2.2.1 校内实践课程制药工程专业是由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的工程技术专业,是实验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习课程主要有四大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制剂实验和制药工程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艺设计、化工仿真实习和金工实习,等,共23学分(金工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艺设计和化工仿真实习等四门课程每周计1学分)。除了开设基础实验外,还能够开出一定数量的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并将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例如,合成水杨酸,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步骤,搭建实验装置,完成合成任务后,再进行分离提纯,分析检测并计算原料转化率和主产物的收率,使学生受到了较好的综合训练。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2 校外生产实,在第三届全国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上,不少高校老师呼吁国家和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方便高校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还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工程教育与工程渐行渐远,不利于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专家们关注的这些问题的确是我国工程教育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搞好生产实习,是使工程教育渐行渐近的关键之一。为了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们在省内选择了几家经济效益较好,技术力量较强,产品类型较多,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企业,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建立了7家稳定的实习基地,签定了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公司实习基地合同,并与这些单位一起申请并获准了湖北省教改项目“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和实践(20060393),基本上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我们还先后与省内外20多家企业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使这些企业也成为了我们的实习基地。有些基地不仅能够接收学生实习,而且还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和一定的补贴。同时,这些基地也是我系毕业生的协议就业单位,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在这些单位工作。

为了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高,我们聘请了工厂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制定了实习管理规范,保证了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些规范主要有: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教师守则、实习学生守则和生产实习考核办法等。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要撰写实习日志。学生轮岗时,必须提交岗位实习报告,经兼职教师和带队教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实习结束时,还要进行考试。实习成绩=岗位技能+考试成绩+实习结束时厂方的综合测评+实习日志,公式右边前两项的权重均为0.3,后两者均为0.2。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使工程教育渐行渐近的重要保证,我们对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也提出了严格要求,指导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到车间轮岗,熟悉各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参加工厂的工艺革新,并与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因此,通过实习,增加了教师的工程背景,促进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并较好地实现了厂校互利双赢。

2.2.3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离校前进行的又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将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安排在同一年进行,其好处是有利于厂校协作,有利于弥补学校资源不足。我系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根据工厂或科研单位的需要由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共同拟定课题完成的。武汉市某研究所的中试基地是我系的实习基地之一,2004级几个学生前半年在该基地实习,后半年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是工厂的科研课题,在学校聘请的基地兼职教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下,学生在进行文献查阅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很快就合成出了目的化合物。产率达到了专利文献报道的最好水平,其中一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学院的优秀毕业论文。

3 实践效果

“3+1”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尽量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又要培养过硬的实践本领,满足企业对技能性和设计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2004和2005级本科生的实践结果表明,“3+1”办学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较好的模式。

3.1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尽管我系的定位是面向基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但实施了“3+1”课程体系后,巩固和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004级有一名学生获得了我院唯一的一名省级三好学生和国家奖学金资助:外语四级通过率为70%,六级通过率为15.2%;计算机二、三级通过率为28.3%,在全院2004级中排名第一;我系2008届(首届)毕业生共4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6人,其中,重点大学2人,二类学校4人。2006级学生参加2008年湖北省化学竞赛,获一等奖1人,三等奖2人。

3.2 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由于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工程转化难度较大,科研趋向基础研究,软课题增多,实验课题减少,导致了有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下降,使工程教育与工程渐行渐远。“3+1”办学,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青年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参加工厂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既加强了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管理,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某研究所中试基地指导2005级学生实习的一位带队老师说,将实验室小试数据放大到中间试验。尽管是间歇操作,但由于有时传热和传质等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使中试时的反应时间、反应转化率和产物收率等也与小试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一个简单的过滤操作,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通过和工厂技术人员一起解决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

篇(4)

关键词:制药工程;仪器分析;教学方法

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学、药学、生物学、工程学交叉结合发展的工科专业,目标是培养从事药品制造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在1999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随后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迅速增加[1],发展速度和规模十分惊人。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对具备丰富理论知识、掌握生产技能、熟悉行业管理和运行、能发现现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复合型制药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对比全国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有一点,都将《仪器分析》课程作为该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究其原因,《仪器分析》广泛应用于药学领域的药物分析,包括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等,以确保人民用药安全。《仪器分析》因分析方法繁多,每种仪器都有相对独立的分析原理、结构特点和操作应用等,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多种分析仪器,就需针对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本文初步探讨了制药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几个教学问题。

一、结合专业特色,优化课堂内容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有别于其他理科药学,主干课程的设置更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仪器分析》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结合制药工程专业需求,重点培养学生依法对药品进行分析检验。在本领域中较为广泛应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等。而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分析方法,药厂用量少。对前者,可将其作为学习重点,反复练习,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打下坚实基础。对后者,可在教学中做相应调整,作为开拓学生知识面的补充。以此,针对药学专业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制药工程药学特色,主次分明,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归纳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仪器分析》课程融合了光学、电磁学、原子分子结构、电化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且新仪器、新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再加上课程各章节的内容之间关联性并不太大,所以在《仪器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需要讲授的内容太多,授课效果不好,出现教师觉得难讲,学生觉得难学的现象[2]。针对此课程特点,在开课的绪论讲述中,给同学们推荐三条学习方法。

1.抓住主线。《仪器分析》的整本教材中每一章节就是一种独立的仪器分析方法,强调学生在脑中构建知识框架,整本书是一层楼,每一种分析方法就是一个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我们需要学习这种方法的特点、原理和方法、用途。

2.归纳共性与个性。以仪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来看,从大类可以分为光谱方法、色谱方法等,这些同大类的方法在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实践应用等方面具有共性。如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二者的共性是都是用来做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分析,且在仪器组成单元上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流动相不同(高效液相以液体做流动相,气相以气体做流动相),分析对象不同(气相分离沸点低的物质,液相分离沸点相对高的物质)等。从归纳共性和区别个性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对比,使学生掌握不同仪器分析法的原理、分析方法的共性,同时掌握各自的特点,从而对各分析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更好地理解。

3.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每种分析仪器,都有相应的结构流程,在结构流程中,又有其关键部件。授课中,清晰地给出流程图和重点标出关键部件并详细解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事半功倍

现代教学模式中,各学科都在引入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仪器分析》作为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仪器借助多媒体更能发挥其潜在的优势。课件可图文并茂、色彩丰富,框架表格清晰,且可大大节约教师画图、板书的时间,把时间更多地分配到师生互动和共同探究问题上。另外,在课件中,可嵌入智能化的仿真实验模块,在仿真实验中,学生可根据形象的仪器,巩固基本理论知识,直观地熟悉仪器结构和操作流程,模拟实验操作,弥补大型仪器不能实际上手操作的不足。

四、改革考核方式,理论实践结合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以闭卷考试呈现,这种模式比较形式化,且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学生往往会以考前突击背诵的方式获取高分,考完后又茫然,这严重地阻碍了对学生综合才能的培养和进步。《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笔者尝试在考核中适当减少原理部分的内容,在实验动手能力上增加比重。授课期间,让学生自拟题目,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国内外相关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动态,以小论文的方式给出解决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小论文的质量以一定比例折算,计入期末成绩。另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以恰当的比例计入期末成绩中。学生的最终成绩是笔试、小论文成绩和实验成绩的综合。制药工程专业本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让学生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真正学好仪器分析知识并用诸于未来。

五、总结

《仪器分析》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需要教学者根据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同时,应紧密联系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大胆创新并实践,以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制药工程;CDIO教学模式;改革

R-4;G642

制药工程专业是为适应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一个宽口径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制药工程知识,能在医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领域从事医药产品生产、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药学、化学和工程学的新型交叉学科。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制药专业课程主要围绕化学和药学展开,对工程类课程重视不足,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差,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如何对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性研究,构筑有益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医药专业教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本课题根据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在牡丹江医学院药学综合实验改革的基础上,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现有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

一、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制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化学~药学为主,对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制药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设计等工程类课程重视不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工程类课程在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相对忽略了对课程前沿性未知领域的关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2.为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致使工程类课程之间出现部分知识点重复现象,缺乏有机结合,浪费了一定的课时。同时又使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创新能力弱。

3.实验课验证性实验居多,实验基本都是“依葫芦画瓢”,造成整个实验体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大实验,不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4.生产实践教学方面,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目的性较差,多以参观为主,学生对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工程和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工业化技术问题等方面知之甚少,能力不足。

二、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CDIO教学模式的构建

CDIO工程教育模式,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其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与诚信、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本课题构建的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类课程CDIO教学模式,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培养具备较强工作能力和深厚技术基础的应用型制药人才。

1.改革制药专业工程类课程。整理出制药专业各门工程类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对重复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注重承上启下。

2.理清各门课程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及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CDIO工程理念,建立以制药工程学、制药工程课程设计和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为龙头,以化工机械基础、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制图课程教学为基础的制药工程专业核心工程类课程群,各课程在各年级交互进行、循序渐进、互相渗透、多层综合,见图1。

3.构建并实施构思―设计―实现―项目评估、修正和展示的CDIO教育模式,以项目式教学为手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工程观点。

根据项目规模和涉及课程范围将其划分为三级,一级项目为涉及单门课程的掌握与应用而设立的项目,主要体现在对应课程的实验环节;二级项目为基于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设立的项目以及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新设计比赛活动;三级项目为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选题文献查阅设计方案确定设计计算绘制设计图纸及完成设计论文论文答辩教师评分及点评,全方位的训练了学生的多项技能,培养了学生自主研发、创新和设计的能力。

4.建立工程类课程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工程类课程教学中,采用 “平时成绩 + 项目完成评价+ 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特别在项目完成评价中通过全过程非标准答案学业考核的手段,对学生在工程实践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更客观、全面的给出成绩。

5.把《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 理念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强化药品生产管理意识。GMP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全面结合GMP,如化工机械设备基础教学中,设备材质的选择要联系GMP要求讲授;制药工程项目设计中车间不同生产区域的划分,要严格符合 GMP 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制药工程专业CDIO教学模式在牡丹江医学院本科制药专业学生中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设计、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三届教改验班学生参加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制药工程专业CDIO教学模式,是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使用案例教学法和药厂参观实习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构思,采用项目化教学和操作课程设计训练帮助学生培养独自设计项目的能力,再通过操作综合实训和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帮助学生实施自己的项目设计,最终通过参加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姚运金,徐川,杨保俊,等.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14,31(2):18-22.

[2]张婧,韩雁,梁志星.基于CDIO项目式教学的教师能力培养[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1):115-119.

篇(6)

技术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技术经济论文

摘要:由此可见,薄壁不锈钢虽初投资造价较高,约为其他管材的1.2倍,但使用寿命长,约为其他管材的3倍,且在日后的运行维护方面,不用定期维护防腐层,且环保可100%回收。

关键词:燃气管道;技术经济

1经济比较的原理及方法

1.1技术经济比较的目的

技术经济比较的目的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人民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各种不同方案,通过建设速度、人力、物力、财力、自认资源和技术水平等的经济效果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优的建设项目方案,具体讲就是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哪个方案经济效益高、技术相近、投资少、环境和社会效益好,哪个就是最佳方案。

1.2技术经济比较方法

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是方案评价的基本方法。在进行燃气管道方案的经济效益比较时,必须把方案建立在共同可比的基础上,即各个方案之间既有可比性。各个方案只有符合可比条件,才能使比较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2技术经济比较的计算步骤

(1)结合项目的功能、特点、投资能力、物资和技术提供的可能,建立多个可行的技术方案。(2)分析各个方案的优劣和技术上的先进程度,放弃那些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方案。(3)根据条件,明确对选择方案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和指标,并指出哪些是可以通过计算用数字来表示的,哪些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4)排除主观影响,研究、核实方案比较时所要采用的各种指标和原始数据。(5)将各方案归化到可比条件,并计算不同方案的投资、年运行费用、原材料消耗、利润等。(6)对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上的比较和评价。(7)根据具体项目任务要求对各方案进行全面分析、衡量,做出最优选择。

3技术经济比较过程

3.1技术比较

从技术角度来说,室内燃气管道全部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或立管使用外镀锌管、入户中压部分使用无缝钢管、户内采用DN15的镀锌管的镀锌/无缝钢管的组合体都是可行的。在国内两种形式都在使用,且镀锌/无缝钢管的组合体正在大规模使用,约占燃气管道的80%以上;薄壁不锈钢管属于新型管材,正在大面积推广使用,因不锈钢独有的特性目前推广速度很快。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两种管材都是可行的。

3.2经济比较

3.2.1经济比较依据

(1)以深圳市某一普通小区室内燃气管道为例,该结构燃气管道在深圳市非常常见,该小区由相邻的两栋共544户组成。燃气管道由DN65的一根上升立管和DN50的四根下降管组成,具体工程量清单见经济对比表。(2)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及《深圳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补充计价规范》。统一按照深圳市2014年10月份信息价。(3)在进行清单计价过程中,虽然采用不同材质的管道的主材及套用清单定额不同,但由于相关取费费率统一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与计价表金额为基数按一定的费率取费,所以为简化比较程序,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与计价表计算金额进行对比。

3.2.2经济比较

将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及镀锌/无缝钢管组合的管道用量进行统计,并选用合适的清单定额,并套用主材价格,根据上述规则计算的两部分相同部分的分部小计价格为837017.64元,不同材质管道的安装费用计算结果。

4技术经济评价结果

(1)从技术角度,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和镀锌/无缝钢管燃气管道都是可行的。(2)从初投资角度,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约为镀锌/无缝钢管燃气管道的1.2倍。(3)从使用寿命角度,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可以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2800-2006规定的燃气管道设计使用年限30年的要求,镀锌/无缝钢管燃气管道使用年限约为10年,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约为镀锌/无缝钢管燃气管道的3倍。(4)运行维修角度,镀锌/无缝钢管燃气管道每三年必须进行一次防腐层重新施工维护,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几乎不用防腐维护,其他维护方面两者费用相差不大。(5)回收再利用方面,镀锌/无缝钢管燃气管道因腐蚀严重几乎不能再利用;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可100%回收利用做装饰建材。

5结语

由此可见,薄壁不锈钢虽初投资造价较高,约为其他管材的1.2倍,但使用寿命长,约为其他管材的3倍,且在日后的运行维护方面,不用定期维护防腐层,且环保可100%回收。所以,从管道的全寿命周期经济费用上考虑,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费用也是目前最经济的管道。

技术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二:西药制药企业技术经济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现在的医药产业的发展,国家制药工程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当前主要的研究项目,是保证社会正常良好有序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关键词:企业;技术经济

0引言

技术经济指标是企业技术经济类重要的考核标准,它以特定的考核指标的形式对企业的原辅料投入和产品的产出进行考核,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和产品产出成品率的控制存在重要的意义。

1技术经济指标的定义、经济意义、表示方法及指标设计

1.1技术经济指标的定义

技术经济指标是基本定义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各种设备、各种物资、各种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度量标准。西药制药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反应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原辅料的使用情况及其结果的标准。它是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

1.2技术经济指标的经济意义

技术经济指标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管理、指导、控制、监督和检查的重要工具。制药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对生产车间的原辅料的组织、管理、控制、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手段。利用技术经济指标,可以①查明与挖掘生产潜力,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②考核生产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以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改善产品的质量;③评价各种生产的技术方案,为技术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1.3技术经济指标的表示方法

技术经济指标既属于经济指标,但又区别于经济指标,如消耗总量、产品产量等单纯表示资源消耗与经济成果的指标不是技术经济指标,只有将两个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经济指标才是技术经济指标。我们企业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1)双计量单位表示法:即将消耗与成果进行比较时所得到的指标,如产值能耗、劳动生产率等,用双计量单位表示:产值能耗用吨/万元表示,劳动生产率用价值量(实物量)/人(人年、人日、人时)表示。西药制药企业对原辅料消耗的管理方式就是采用的双计量表示法,我们称之为原辅料单耗指标,即将原料的消耗用量与产出成品的产量进行比较所得到的指标,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单耗指标用千克/万支,复方甘草片单耗指标用千克/万片来表示。(2)百分率表示法:即在某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所占比重。如产品总成品率的表示方法是采用百分率表示法,即产品成品的数量与理论成品的数量的比值,用百分率来表示。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成品率为99.0%。

1.4技术经济指标的指标设计

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①科学性。即指标的设计必须同企业技术经济范畴的科学含义相一致,指标的数量应取决于企业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企业对于各个制剂车间的产品单耗指标的选择遵循科学性原则,根据各个车间的生产品种的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确定单耗指标的数量,而且车间的单耗考核指标主要是选取生产技术成熟、产量较大的品种来完成。②实用性。即设计单耗指标和成品率指标时应根据各年度的数据汇总情况、企业各车间的生产条件的变化、设备人员的变动、产品结构的调整,综合以上的因素得出的指标才具有实用性,存在价值。

2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的实例及数据分析

2.1产品单耗指标的数据分析

2.1.1阿莫西林胶囊0.25g2.1.2单耗数据分析表(1)2.1.3单耗数据分析表(2)产品名称项目成品率平均值(CLX)97.73100.7194.75极差均值(MR)1.123.660移动极差UCLR(控制上限)LCLR(控制下限)单值UCLX(控制上限)LCLX(控制下限)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II)规格复方备注:计算参考公式:1)移动极差:Xi-Xi-12)平均值(CLX):(X1+..+X19+X20)/213)极差均值(MR):移动极差之和/204)单值控制图:UCLX=CLX+E2MR;LCLX=CLX-E2MR5)移动极差图:UCLR=D4MR;LCLR=D3MR;一般采用n=2,查计量控制图系数表得:E2=2.66,D3=0,D4=3.272.1.4XMR控制图2.1.5单耗-X图(单耗的X图)图12.1.6结果分析1)根据单耗-X图,每批原始数据都在单值控制度限度之内。2)根据单耗-MR图控制图,所有极差点均分布在移动极差控制上下限之间。说明该产品的工艺较稳定,保证了原料投入量和实际产出量的平衡性。

2.2产品成品率的数据分析

2.2.1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II)表42.2.2成品率数据分析表(1)表52.2.3成品率数据分析表(2)表6备注:计算参考公式:1)移动极差:Xi-Xi-12)平均值(CLX):(X1+..+X19+X20)/213)极差均值(MR):移动极差之和/204)单值控制图:UCLX=CLX+E2MR;LCLX=CLX-E2MR5)移动极差图:UCLR=D4MR;LCLR=D3MR;一般采用n=2,查计量控制图系数表得:E2=2.66,D3=0,D4=3.272.2.4XMR控制图2.2.5成品率-X图(成品率的X图)图22.2.6结果分析1)根据成品率-X图,每批原始数据都在单值控制度限度之内。2)根据成品率-MR图控制图,所有极差点均分布在移动极差控制上下限之间。说明该产品的工艺较稳定,保证了该产品的生产的物料平衡。

篇(7)

区域产业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生产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反映的主要是产业空间布局状况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区域间横向经济关系。生物工程相关产业涵盖医药、食品、检验、环保、农业等领域⑤,产业相关集群的形成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1.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作为“人口与健康”重点领域的发展思路之一;将生物制药技术列为重大支持方向之一;将食品安全列为民生科技示范重点,食品安全检测产业将成为新型公益类重点资助领域。

2.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现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长春市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性投入,使吉林省生物工程领域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优势,已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通化东宝等一批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中小型生物医药研发和制药企业,以及长春迪瑞、长春汇力、长春博德等体外诊断检测试剂和仪器生产企业。2012年,相关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医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5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4.7%⑥。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医药产业方面,将吉林省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生物药基地、中药北药基地;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方面,提升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水平,加快补齐医药产业发展短板,重点发展多功能激光治疗设备、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等医疗检验仪器。到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7%⑦。

3.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目前,吉林省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仿制药比重较大;高端医学仪器设备、中端试剂和仪器一体化被国外垄断。原因之一是企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缺少足够的优秀创新人才,造成核心技术往往依赖引进,受制于人。生物工程产业是高技术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调研发现:(1)生物产业飞速发展导致人才数量缺口加大;(2)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导致高端人才匮乏;(3)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差距导致人才流失严重;(4)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需要生物医学与机电一体化人才;(5)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攀升。因此,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重点培养生物产业高端创新型人才、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建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人才及人才团队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流动的畅通渠道。目前,吉林省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仅3所,即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3所招生单位为吉林省生物工程产业输送了优秀人才,但在生物、医学、光学、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面尚不能满足我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长春理工大学对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1.多学科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坚持生物、医学、光学、机电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结合吉林省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产业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生物医学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生物工程优势学科。涵盖三个稳定的、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1)生物医学检验工程,以国产化及自主创新的生物医学检验试剂与配套光电检验仪器一体化技术为研发目标;(2)医药用生物反应器与监测设备工程,侧重基因重组药物的通用载体生物反应器构建与应用技术,以及细胞工厂配套光电显微光电监控设备的研发;(3)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侧重食品中雌激素类、毒素、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快速检测试剂与配套光电检测仪器的研发。为吉林省医药、卫生、食品、商检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探索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与实践优势,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采用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突出知识背景交叉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特色,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18学分)、公选课(10学分)、方向选修课(6学分)三个模块,模块间遵循“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强化应用”的培养规律。教学团队由企业专家、国外学者和校内教师组成,企业专家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国外专家学者主讲学科前沿性讲座,突出实践与前沿的兼顾。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导师组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校内教师,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合作单位专家组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以实际项目为主要载体,融通基础理论教学、前沿技术和实践教学,构建“学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5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3年。培养方式为校企(行)联合培养,对于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行(企)业顶岗实践,1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对于非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企业顶岗实践,1.5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合作单位、生源层次、业界需求的对接,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连接。

3.建立校企联盟,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提升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在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和行业参与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⑧。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和优势互补,建立工程实践基地,实现研究生联合培养,已成为提升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长春理工大学与相关企业在联合攻关、学术交流、学生就业、本科生实习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校企联盟。目前,与长春生物制品所有限公司、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形成了以吉林省为中心,辐射北京、上海等地的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此外,校内建设的与该学科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平台有生命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吉林省生物检测工程实验室和吉林省中药生物工程二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学校参股的集生物医学光机电一体化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投入建设经费3000余万元。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读期间能参与企业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全面提升了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产学研”联动,以科研合作为纽带,保障学位论文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寻求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现实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解决⑨。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克服高等教育脱离社会实践需要的倾向,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⑩。自2000年以来,我校先后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食品检验检疫研究院、长春生物制品所有限公司、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紫辰光电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完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横向科研项目17项,累积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以科研合作为纽带,将科研项目立项、研发推广过程与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相结合,形成了“产学研”联动模式,增进了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结合专业方向、校企联合攻关项目和企业实际需求,鼓励原始创新或集成创新。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实践技术手段,具备了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保障了学位论文的先进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