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4: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临床医学生实习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临床医学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价值
临床教学是医学生获取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薄弱是当前大多数医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加强医学生在临床见习中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成为临床教学中关注的话题。启发式教学是众多医学教育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其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在较多知名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中被证实[1]。基于此,笔者以学校2013届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实习的120名五年制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启发式教学。其中63例男性,57例女性,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7±0.3)岁。2012届未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90名医学生中有48名男性,42名女性,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2.8±0.5)岁。两届医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课前准备
挑选带教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作为带教老师。教学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具体要求,结合医学生需掌握的知识与临床工作特点,撰写教案,教案内容既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又要考虑到医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根据教学内容拟定相关问题,并将其提前给医学生,让医学生带着问题复习课本知识,做好入科实习准备,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1.2.2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法包含提问、实践、讨论、总结4个阶段。提问:让医学生通过预习教案、查找相关资料自主解决问题,同学之间也可互相提问,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可在课堂上提出,大家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可适当给予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言。实践: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过程。实践中,医学生应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学习,并通过实践去寻找答案,如有新的问题可将其带入到下一步讨论[2]。讨论:讨论不仅仅只是为了解决带教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应把实践中不理解的地方带入课堂上与大家一起讨论。讨论过程中,医学生充当“主角”,而带教老师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其踊跃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勇敢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课堂讨论顺利地开展并发挥作用。总结:最后由带教老师做出总结性的发言,发言内容应该将教学大纲作为中心,将医学生讨论所得结果作为基础,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点评与纠正,对重点、难点给予精细讲解,还可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帮助大家理解。对于无标准答案的问题,可让医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同时带教老师也应做好下次讲解的准备工作。
1.2.3教学效果判定方法
对所有医学生出科时进行考试,考试内容由各带教老师共同拟定,包括理论与实践考试,难度与2012届实习医学生出科考试大致相同。以无记名的调查方式了解医学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满意度,还可让学生提出对教学设计的修改意见,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软件,所有数据输入SPSS系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釆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表示为中位数,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届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2013届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明显高于2012届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发放出120份问卷调查表,共收回114份。其中102名医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法表示满意,12名表示基本满意。
3结论
启发式教学在临床医学课堂中是以医学生为中心,病例为基础而开展的讨论式教学。让医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并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自主解决问题,这不但增强了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学能力,同时也将基础理论知识充分的与实践相结合,让课堂知识具体化,更易于医学生的理解[3]。在本次研究中,收回的114份问卷调查中,有102名医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法表示满意,12名表示基本满意,可见几乎所有的学生均认为启发式教学法的讲授形式更好,将其应用于临床医学课堂中,可有效提高自身的临床综合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带教老师调动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给予医学生适当引导,使其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中,通过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法与现代医学教育理念更相符,将其应用于临床医学课堂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次研究中,2013届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为(92.6±4.0)分,明显高于2012届医学生的(84.6±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黄青松等[4]研究报道一致。综上所述,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课堂中,可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思维能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捷,邹明珠,陈起航等.启发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6):611-614.
[2]张国斌.药理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94-96.
[3]徐修才,张爱梅,李庆等.案例和启发式教学在本科实验诊断学课程中的应用和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741-1742.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临床技能
[作者简介]王朝辉(1971- ),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神经病学;刘岩峰(1978- ),男,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医学部实验实习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颅脑损伤;温春阳(1962- ),男,北华大学校长助理、医学部部长,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培训模式改革。(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61-01
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正逐步深入推进。《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颁布,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文件)的实施,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中关于培养卓越医生目标的论述,均对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医学理论教育缺乏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实践技能教学环节单一且分散,阻碍了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的培养。特别是临床医学作为一门针对性强、实践难度大的学科,对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临床医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教学平台的建设,才能保证医学生具备合格的临床操作技能,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
一、目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与医疗体制的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1.教学模式不合理。现行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主要由外科学总论、实验诊断学等课程组成。根据教学计划,各临床专科技能教学分散在医学生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各系统疾病理论知识不能和相应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并且医学生由于不能在早期学习阶段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在校学生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等进入到课间实习和临床实习阶段,鉴于各教学医院医疗条件和教学水平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完成既定实践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造成其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缺失。
2.临床实践资源相对不足。目前,多数教学医院存在着指导医生教师不足、医院床位数不够、病人配合教学意愿低、医疗风险增加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单纯依靠医院见习和实习带教的传统临床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学需求,学生实际操作和接触患者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医疗风险和责任,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在降低,相当一部分临床实践教学浮于形式和过程。
3.临床技能操作及考核形式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临床技能操作和考核标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完全凭借个人习惯和经验,导致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不够严格、规范。另外,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以及考研、就业的冲击,许多教师和学生对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操作不严谨,考核走形式。同时,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缺乏严格和规范的管理,易受客观条件制约,加上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组织纪律涣散,很难达到考核和技能培养的目标。
二、加快推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进行课程体系优化重组,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根据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我校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非常注重技能培训。集中表现在:对外科学总论、诊断学等课程减少理论讲授,增加实践操作训练;按照外科学、内科学等专科临床操作内容,修订实验课程大纲,随课程进度阶段性培训实验项目;按照省级示范实验中心的规模和标准,参考国内外实践教学中心的成功经验,做到了教学内容规范化,操作标准国际化,并购置了大量新型数字化模拟教学模型,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合理布局实验教学中心,注重实效,有机调整,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实训、考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按照懂临床、实践强、素质高、擅沟通、重人文的思路,建立相互衔接的模块式教学,并将各教学模块分为基础教学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注重职业品德培养,设立多站式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综合运用标准评价方式,形成了“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协调地发展,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地掌握医学专业知识。
2.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在实践中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开设临床技能课程,与临床理论紧密衔接;拓展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式教学;开展情景式模拟教学,建立手术室、病房等仿真医疗环境,应用数字化模块及教学模型,整合各专科的实践操作内容,进行模拟训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通过实际病例视频讲解操作流程,将理论知识直观融入实践操作中,为下一步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人际沟通,构建医学生职业品德素质培养模式。据调查,80%以上的医疗纠纷案例中,事发原因均源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为此,我校开设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能、临床医学导论等课程,在加强医学生临床诊疗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沟通能力、法律法规意识、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学生反映良好,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3.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临床技能考核中应使用标准化题库,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我校为例,由于以往技能考核内容较为单一、主观性较强等因素,我校尝试将客观结构临床技能考试(OSCE)引入学期末的操作考核。学生进站考核,第一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第二站体格检查和技能操作;第三站辅助检查,分为心脏听诊、胸部听诊、心电图和X线片阅读四部分。通过对现行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学时的调整,围绕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行考、教分离,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适当在部分临床学科引入问题式学习教学法,以临床病例为主导,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全过程实践讲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临床课程的同时,回顾前期基础课程,使学生充分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创建临床技能多重强化培训与考核系统,进而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
4.加强临床技能平台建设,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进一步加大实践技能中心开放力度,规范实验室开放程序和提高实验室开放服务的水平,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搭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平台,走临床技能教学与优势临床学科结合发展的道路;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多点融合,开展临床技术创新性设计,实验由指导教师设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验项目中的科研思维,引入动物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实践总结
临床医学专业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操作和实训,保证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医疗环境,培养医学生独立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分析能力,进而促进临床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卉,金延安,张文,等.医学生实习前教育和技能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及其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1(5).
[2]孟卫东,杜庆锋,谭剑,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实践的总结[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
[3]史京萍,黄华兴,沈历宗,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基础外科学课程考试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于春燕,王云东,董志恒,等.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体系构建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5]余结根,刘文艳,王丽,等.我校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装备,2009,12(6).
[关键词] 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教学;观察;临床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0-0119-03
Application for observation-reflection-reading-comparative thinking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DU Yueliang1 WU Zhuyu2
1.Department of Neph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Luohe 462000,China; 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ohe Medical College,Luohe 462000,China
[Abstract] As to the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campus to the clinical,not only learning environment changes,also it means the transition of th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 as a qualified clinician,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Moreover,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is vital to promote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bservation-reflection-reading-comparative thinking method in a role in clinical teaching.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Clinical teaching; Observation;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对临床往往充满新鲜感,却容易困惑于复杂的临床疾病表现,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无法准确地应用到临床,他们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临床实习是从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阶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也是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做为一名医学院校高校教师,在每年的医学生临床教学中,都在为能让他们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而努力。临床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2]。临床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条件[3]。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师接触患者、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也是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必须较早得到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4]。结合个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感悟,总结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临床思维教学方法,即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与同道探讨。
1 正确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及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产生
1.1 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
人类认识事物的正确思维建立在客观现象之上,首先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观察,观察是思维的窗口,然后在观察基础之上进行思考,结合相关理论经验,得出初步想法,然后付之实践,结果出来后再进行对照,评价对错得失,然后总结经验,循环式前进。
1.2 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缺失
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工作繁复庸杂,患者病情往往瞬息万变,刚进入临床的医学生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正确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临床,更不能正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更谈不上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1.3 临床思维的概念
欲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思想。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临床思维是医生认识疾病的过程[5],正确的临床思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将所获得的感性资料如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加以分析综合,最终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过程[6]。
1.4 临床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及个人心得
一般来说,临床思维的基础有三个要素: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思维方法[7]。其中,正确的思维方法无疑是极重要的。所以,要让医学生成为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大夫,授予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显得尤为必要。结合近年来的临床教学经历及以上认识,本人总结认为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对医学生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具体内容解析
从观察临床现象入手,进而思考现象间的联系,结合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得出初步结论(诊断),再回到床边,解释临床现象,对照自己的诊疗对与错,了解药效及疾病转归,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循环,这就是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
2.1 独立认真的观察是临床思维的重要基础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外在属性和各事物间外在联系的行为。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被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观察是正确思维的基础,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对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准确及时的观察尤为重要。临床观察是发现临床问题的主要途径[8],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重在视触叩听。特别强调观察必须是医学生自己亲历而为,否则可能是盲目的。在临床教学活动中,要非常重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培养独立分析的临床思维[9]。
2.2 科学思维方式是关键
思维是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表述有高度抽象性事物,借助语言和文字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求精、去伪存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临床思维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多种逻辑思维的结合。医学思维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领域。临床思维是按照逻辑规律反映疾病的思维方式[10],临床思维必须遵循相应的逻辑规律[11]。临床常用的思维方式还有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等,强调综合性、全局性、整体性、可能性等观念,抓住主要矛盾。这些都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思考方法。
2.3 阅读是知识经验的源泉
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12],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助于丰富和补充知识,拓宽思路,开卷有益,对医学生来说更能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只看病,不读书,犹如航海没有指南针,是盲目的;只看书,不看病,犹如在海上漂浮,没有目的。
2.4 对照是临床诊疗的标尺
对照自己诊疗的对与错,了解药效及疾病转归,把临床实践与临床理论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及学习,不断向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而努力。这一过程的重复,就是认识疾病、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增进能力的过程。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切实贯彻了人类认识论的精髓,并在临床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教学应用
3.1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科学指导作用
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渗透到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13]。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对指导医学生迅速融入临床工作,提高个人临床诊疗水平均起到很好的作用。
3.2 临床教学应用举例。
在讲授肾病综合征一节,本人从一例患者的诊断入手,生动而详细地给同学们讲解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临床应用,不仅让大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习了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探索兴趣。举例如下:在门诊遇到一位双下肢及眼睑水肿的患者,初步检查尿蛋白(+++),考虑为肾脏疾病,但不能确定是肾炎还是肾病综合征。进一步抽血化验,检查血浆白蛋白等,结果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血脂升高,初步符合三高一低表现,诊断考虑肾病综合征。收入院后查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4 g/d,进一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阅读相关文献发现,肾病综合征有原发、继发之分,并且肾脏病理类型各有不同,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及进行肾活检。接下来就对患者进行了更全面的检查,排除继发因素,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再次结合文献,这种类型肾病的治疗可以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下一步就是与家属沟通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定期复查。
3.3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显著教学效果
经过对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讲解,一个疾病的诊疗过程得到完整正确的展现,同学们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既掌握了临床诊疗能力,也为以后的医学事业注入了良性发展动力。
4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及推广意义
4.1 医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临床实践中,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14]。这是医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临床教学中的主要环节[15],也是帮助医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教学途径。
4.2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临床及教学推广价值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效果,逻辑思维清晰,概念简单易学,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突出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在临床教学活动应用中,一方面易于医学生学习掌握临床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在临床医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值得行业内大力推广。
4.3 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迫切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临床思维的培养在教科书中很少提及,客观上造成了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欠佳,医学知识与临床诊疗脱节,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优秀临床思维能力和高尚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重视这一阶段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在临床教学中传授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使医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所以,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迫在眉睫。
综上,高等医学教育中关于医学生临床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而又存在诸多矛盾的问题,临床教学是医学生由一名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一环[16]。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最重要的基本功,是鉴别一个医生医疗水平高低的关键,也是判断一所医学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恰又是这一环节最为薄弱,致使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环境,难以完成从一个医学院校学生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17]。因此,临床思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要将临床思维培养和考核贯穿临床教学各个阶段,通过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如何培养临床思维是更关键的问题,方法很重要,本文的研究成果能给临床教学带来卓有成效的改变。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正确培养,特别是对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大力推广应用,能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造就高水平的现代医生。
[参考文献]
[1] 彭奕华,许红雁. 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104-105,114.
[2] 黄利川. 探讨医学生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策[J]. 中华全科医学, 2008,6(10):1056-1057.
[3] 范慧,徐援. 医学生实习过程中临床思维的培养与提高[J].中国病案,2012,13(3):58-60.
[4] 许静,范群铭,徐晓璐,等.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院学生的临床思维[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95-396.
[5] 邓毅,吴元庆,初亭. 注重医学生正确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1):85-86.
[6] 郭丹杰. 长学制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4):35-37.
[7] 刘春枫. 正确诊断就诊者所患疾病临床思维方法之管见[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39-240.
[8] 果磊,娄人树,苏琦霞,等. 临床研究生观察性研究能力的培养[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291-1293.
[9] 肖卫东,陈炜,杨桦. 逻辑教学在八年制普通外科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88-389.
[10] 胡静雯,李骐含.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养[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2):22-23.
[11] 杨海力. 诊断的思维逻辑与结构化表达[J]. 淮海医药,2012,30(6):560-561.
[12] 陈清,范谦,李婧. 临床实习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 中国病案,2012,13(12):41-42.
[13] 杨文卓,程黎明,杨长青,等. 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考核的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 11(4):412-414.
[14] 杨波,王丽炳,彭泳涵,等. 实习医生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267-1268.
[15] 陈文韩,郭剑虹,陈锦生,等. 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 现代医院,2010,10(3):118-120.
[16] 彭侃夫,吴雄飞. 重视医学生临床教学之我见[J]. 重庆医学,2009,38(2):227-228.
一、充分认识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何谓医患关系
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是医患关系,具体的来讲就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治关系。而着名的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精辟地阐明了“每一个医学行为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生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医患者关系这一本制的概念,“医”已由单纯医治关系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其相关的社会关系,它既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又包括病人家属以外的监护人。
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技术和非医疗技术这两大关系组成了医患关系。而在求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往往对医疗效果有着无形的作用,从而被称之为非医疗技术关系。医生和病人拥有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等与合作的关系,这才能进行正常有序的医疗活动。
(二)国外对培养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情况
1987年英国医学会在医生资格的考试内容里添加了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1]。1993年英国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21世纪所期望的医师应该是交流的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专家,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卫生小组的管理者,社会的支持者和初级保健的提供者。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五星级的医生(five star)应该是保健提供者、交际家、决策者、健康教育家、社区领导者、服务管理者。世界医学峰会也对医师提出了应具备交际能力的要求”[2]。通过对国外医学教育的研究证实了,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对临床医学生与病人沟通能力的培养,而有效的医患沟通能明显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三)目前国内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现状。
在我国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医疗侵权使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提出,一种新的医患关系在逐步确立。改变了以往高等医学教育对临床医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了医患沟通能力与服务理念的培养。当前的临床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让部分临床医学生因缺乏与病人沟通的心理准备而无所适从;临床医学生在与病人交谈中常表现出胆怯、拘谨、紧张等情绪状态,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从而不能准确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又加上在医患沟通的技巧上缺乏相应的策略,造成了医患沟通不流畅,易发生非医疗性的医患纠纷。不良的医患关系不仅影响了临床医学生的实习效果,而且还损害了临床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开设多样化课程加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一)目前国内外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模式
在西方医学院校中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悠久的历史。开设了医患沟通的专业课程。“如在英国的许多医学院校有医患沟通、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及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情商教育等课程。在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与病人沟通、病人、医患沟通的艺术等课程”[3]。
当前,我国无论是校内的医学教育还是工作后的医学继续教育,其中涉到及医患沟通的内容非常有限,不仅重点不突出学时少,而且涉及的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只能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使得临床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掌握不足,没有真正做到对临床医学生严格、系统、科学的培训,这是医学教育体系所存在的缺陷。所以医患沟通的培养必须要融入到医学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在原有的教学计划中增设相关医患沟通技能的课程。
(二)增设相关的基础课程或增加相关课程的内容
1、医学伦理学
古人云:“医者父母心”,这是人类社会对医生医德的一个永恒的要求。在临床医学生中应开展社会主义的爱心教育、良心教育、生命价值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金钱观,增强临床医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奠定良好的医疗品德基础。
2、医学法律法规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普遍滞后于专业知识教育,出现了临床医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的现状,我们要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 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学生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防范医疗纠纷意识,避免纠纷的措施,使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的知识。
3、医学心理学
在面对病人及其家属进一步询问时,往往由于临床医学的畏惧情绪,容易出现怕说错话、做错事、不信任、被轻视等心理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临床医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教育工作。因此在医学心理学的内容中要涉及医患沟通的心理学知识、原理、技能、心理疏导等理论课程建设。从而加强临床医学生自信心,增强社会人文素质培养。
(三)开设形式多样的临床带教
临床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计划。在临床带教中,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传授,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很强的示范效果,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企及的。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研究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需求。使学生在沟通中能够重视非语言性的信号,能够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最终达到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
首先,开设临床医学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进行医德医风、文明服务、医疗制度、技术操作规范等医疗安全教育。使学生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医疗法制观念,达到认识和规范上的统一。尽快适应临床上的工作与学习。
其次,定期举办对临床相关的“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在查房时带教老师可根据本科室的专业特点,主动将可能会产生的医患沟通问题,让实习学生利用设置好的技巧去与患者沟通,查房完毕后给予点评并及时总结。
最后,可以通过讲座示范的方式,邀请医院的专家及领导,针对典型的医患纠纷案例进行专题讲解。其中包括医患沟通的技巧、医疗法律和医疗纠纷防范等,帮助临床医学生认清当前的医疗形势,建立良好医患沟通意识,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依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来开展形式多样的临床活动。并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学校和医院的资源,开展辩论赛、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
三、完善教学中的考核机制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88-0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面临越来越困难的局面。如何加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医学院校管理者和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的问题[1]。笔者总结多年教学与临床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思考,探索高职高专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 积极推进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如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条件普遍较差、临床教学资源紧缺、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及医疗工作的高风险等,积极推进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已刻不容缓。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临床医学专业如何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学时,延长临床实践时间。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避免了学习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与不便于记忆的不足。
2 理论学习阶段强化实践教学
2.1 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为了解决目前学生临床见习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意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跟踪听课与考核,到附属医院轮岗,安排进修学习等;加快校内、校外临床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实训设施设备,增建多媒体教室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2.2 理论教学注重技能知识点的讲授
按教学大纲要求,以集体备课的形式,明确各章节应掌握、熟悉的技能知识点,理论教学时注重强调技能知识点及理论知识的应用。学生普遍反映重点突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具体,易于接受,同时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3 合理应用影像、多媒体教学
影像、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由单纯的语言、文字、挂图等扩展到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能把许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无疑的试剂配制、标定和实验器材的准备等,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样品的测定,并写出分析报告[2]。为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每次实验前教师做好预实验,并由主讲教师组织课前讨论,对实验结果、内容提问、实验时间安排、仪器设备调配、学生易出现的操作错误等情况进行讨论,并对上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分析、总结,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使实验指导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3 高度重视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技能非常重要的教学阶段,面对目前临床实习的种种困境,怎样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学习,可采取以下措施。
3.1 实习前教育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及不同的学习方式,适应角色的转变,防范医疗纠纷,实习前的教育必不可少。主要包括:强调临床实习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及实习纪律;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强化“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服务理念;学习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疗风险意识;介绍医院概况及工作流程,学习接诊患者、与患者沟通技巧等[5]。
3.2 转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面对新型医患关系,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思想认识。在临床教学中对带教病例的选择必须事先征求患者或其家属的意见,加强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只有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调动患者参与示教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3.3 加强对实习医院带教的督导
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实习医院带教的指导和实习学生的管理,掌握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带教教师应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严格规范操作,用精湛的医术、正确的临床思维、良好的医德医风及自己的言行去指导和影响学生。带教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总之,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如何构建完善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有待于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华英.妇产科l临床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22(4):123-124.
[2] 高珊,李连焕.在妇产科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田.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3):51-52.
[3] 王冬梅,殷艳,李芳.由医疗纠纷引发的对医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93-94.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41-02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临床医学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达到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卓越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与推进,改革和创新符合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自2010年开始,我校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仍是主流学制,与其它专业相比,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技术性、复杂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临床见习、专业实习、课外实践和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等各个环节,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具有多环节、多层次、长周期、较分散的特点。随着《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引入和实施,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己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国内众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在大力推进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建立临床“床边教学”模式,设置“三早”实践课程,尝试建立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技能中心,设立模拟诊室、病房,配备现代化教学模型、医学模特(SP病人)等。在教学上综合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客观结构临床考试(OSCE)、多站考试(MSE)等方法。但受原有几十年传统模式的束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以“学科为中心”模式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中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实践教学体系单一,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实践教学长期从属于相对独立的理论课且课程实验间缺乏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实验项目内容设计的综合性、创新性方面体现不足,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还不完善等。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当今临床医学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达到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实践
1.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课程实验、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彼此相对独立,相互分离,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我们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表1)。形成以突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为目的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点。①整合构建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医学基础技能实验改革的要点是突破传统的基础医学以各门课程各自开设实验的相互隔离模式,将原有按学科的实验教学资源从所属课程分离出来,按学科性质(形态、机能、分子、病原等)开展纵向或横向的有机整合,并独立设置课程,使实验教学课程化。全部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整合为五门实验课程,即医学大体形态实验学(整合原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显微形态实验学(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整合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机能实验学(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教学内容)、生物分子检测与分析实验学(整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病原生物实验学(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基础技能实验部分则整合为两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即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学基础和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整合成临床基本技能实验学,而把原来分散在其它学科中的心电图、实验室诊断和医学影像如X线、超声、CT、MRI诊断等相关内容整合为临床辅助技能实验学。通过实验课程的整合和独立,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又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突出了实践和创新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实践教学之中,有序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一是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融合改革中,加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重,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机能学实验和分子医学实验中引入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科研性质的综合训练,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自行查阅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提交实验报告等),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二是依托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校级开放性实验,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论文撰写,把科学研究的训练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的能力。③加强床边教学,改革实习模式。临床课间见习(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疾病认症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施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临床思维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即采用CBL(案例教学)或PBL(问题教学)为主的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查体认症,然后教师结合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集中分析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完成见习报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针对近年来学生临床实习与考研准备、就业应聘发生较大冲突的矛盾,我们在教学计划中整体上将临床实习时间提前(第八学期即进入临床教学医院实习)并将临床实习分为通科实习和选科实习两部分。临床通科实习,即临床轮转实习,共计42周,通过系统全面的临床各科轮转实习,使学生受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初步具备独立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全部学生必须按实纲要求完成;通科实习结束后,安排6周临床选科实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临床学科强化专科技能培养。④完善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体系。临床技能是医学生最基本的技能,临床能力不只是单纯考评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而是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我们进行了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的改革,强调综合测试应以考察临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测试方式采取试卷笔试、床边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临床实习出科考试,主要进行临床技能床边测试,考核问诊、查体、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临床实习中期考核,主要进行医德医风考核和临床病例分析笔试;三是实习结束综合考试,由毕业前临床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组成,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临床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采取多站考试形式,包括SP考站和和计算机模拟考站,主要考核毕业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如体格检查和临床常用操作技术)和临床辅助技能(如心电图和各种影像检查图片的判读以及常用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贯穿于整个实习教学环节,成为了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促进了临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铁滨,梁维君,邓文艳,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26-228.
[2]雷丹琼,林建荣,胡岗.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53-54.
[3]李燕,王燕蓉,李昭宇,等.创新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74-75.
【关键词】临床实习生;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考核;教学效果;信息化平台;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7月的临床专业实习生70名,将70名实习生依据入学时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名,对照组男19名、女16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64±2.10)岁,学历本科11名、专科10名、中专14名;观察组男20名、女15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01±1.56)岁,学历本科12名、专科11名、中专12名,两组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及学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由负责带教的老师进行实习管理,包括出勤、教学、考核等。观察组采用医院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平台设计:经文献检索总结过往经验,观察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分为实习生管理平台、教学管理中心平台和带教老师平台。(2)平台应用:由医院科教科进行带教科室的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培训,教学老师在登录带教管理平台后,完善个人信息档案,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查看临床实习生的基本资料及轮转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带教计划。实习生需完善个人信息,依据制定的大纲进行轮转,包含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门诊等。平台包含教学任务和实习任务,教学任务包括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学习内容依据临床专业实习内容的要求量化实习任务。(3)平台维护和管理:即对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建成后进行功能维护,包括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档案资料、实习内容等。
1.3观察指标
依据相关的文献[4]制定出考核内容,评定两组临床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分为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实习情况越好。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评价两组临床实习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内容包括主动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学习目标明确程度、团队精神、临床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分数越高则表明相关能力越强[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
观察组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总评成绩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
观察组的主动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学习目标明确程度、团队精神、临床思维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1世纪为信息革命时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广泛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5]。临床实习为医疗教学的重要阶段[6-8],该过程可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进行转化,是实习生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加强临床医学实习生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培养优秀的实习生[9]。目前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针对临床实习生的管理仍为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如注册、转科、实习任务的管理等,进行手工登记,对实习生的动态分布和教学管理仍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对临床信息的及时更新带来困难,导致重复及低效工作的出现。医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出现具有管理、引导、服务等功能,使用对象为医学教学管理人员、带教老师、实习生等。目前我国的临床实习生的实习现状主要为带教老师数量较少,部分老师未发挥相应的监督及指导作用,导致带教质量的下降。少数临床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较难。加之目前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减少了实习生与患者沟通的积极性,这也降低了临床实践的能力。针对这些现状,部分医院主张医学生教学模式的创新,如OSCE考核体系等[10-1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医院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临床医学实习生,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证明了医院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临床医学实习生的优越性。综上所述,医院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应用于临床医学实习生对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改善实习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临床实习生的质量等方面有极大优势。
参考文献
[1]陈霖柏,邓寿群.表现性评价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5):765-767.
[2]张毅力,邵渊.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7):56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