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3: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资源利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水资源的污染与处理问题上,政府所持的态度往往都是“谁污染,谁治理”。污染的评价标准,即企业所排放的废水或废气超出了国家明确规定的污染排放标准,反之,企业则没有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也就无需承担水污染治理的责任。但是,不超标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进行污水会废气排放,只是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而已。企业只要排放了废气或污水,就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只是生态环境在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可以进行自我消化与降解污染,才削弱了污水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但是,必须要做好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如果每个企业都按标准进行污水废气的排放,环境的自净能力又跟不上速度,同样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各部门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计算出更为精确的环境自净能力,减小最大排放量,降低水环境的污染。
2水价制定不合理,无法使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的稀缺
我国虽然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节约水资源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一位公民都要有节约意识,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节约水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感化身边的人节约用水。与此同时,必须要认识到光靠公民的自觉意识还远远不够,建立一套系统的制度,对公民的日常用水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包括对企业用水的约束。在水资源的使用是否收费的问题上,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可以用到免费的水,那么每个人都会想最大限度占用水资源,这样不能更好的实现节约用水。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制定合理的水价反而是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由于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价格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此外,在水资源的产权问题上要有明确的认识,水资源是上天赐予我们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从理论上来说,水资源应该改为其所在区域的居民共同享有,但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实现水资源免费基本上还是不可能的。在我国颁布的《水法》中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其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实际上,在我国实行的是取水许可制度和用水有偿制度,也就是说,在水资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水价的制定以及征收标准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此标准的制定充分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人们是经济生活水平,因此,不同地方水资源费用的征收标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很多地区存在的差异较大。由于没有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集中管理与规范,各地方在进行水资源费用征收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严重扭曲了制定水价的初衷。可见,在我国水资源所有权的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3结语
1、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资源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且必须具备可以更新补充、可供永续利用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1998年我国总用水量5435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4.3%,林牧渔用水占5.0%,农村生活用水占5.3%。各流域片用水情况是:松辽河片用水量624亿立方米,农业占72.4%;海河片用水量424亿立方米,农业占72.5%;黄河片用水量395亿立方米,农业占77.9%;淮河片用水量567亿立方米,农业占72.2%;长江片用水量1663亿立方米,农业占58.5%;珠江片用水量837亿立方米,农业占65.0%;东南诸河片用水量308亿立方米,农业占65.3%;西南诸河片用水量82亿立方米,农业占78.9%;内陆河片用水量536亿立方米,农业占94.6%。1998年,各流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是:海河片和黄河片的利用程度最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别为61.8%和73.7%,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分别为70.2%和44.5%;其次是内陆河片、淮河片和松辽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别为34.2%、34.9%和16.6%,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分别为26.9%、24.7%和15.4%;珠江片、长江片、东南诸河片和西南诸河片的利用程度低,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别为14.0%、12.1%、9.9%和1.3%,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分别为6.6%、6.3%、5.6%和0.9%。松辽河片中的辽河流域利用程度较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39.8%,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33.5%。
2.2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据初步分析,全国平均渠系利用系数0.4—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0.6—0.7,灌溉水利用用系数0.5左右。从表1-2-1可以看出,全国水资源利用情况是:渠系综合水利用系数为0.40-0.6,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60-0.7,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0.5。华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较高的地区,其各灌区利用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衡量水资源高效利用指标,不能仅仅考虑水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3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
我国地表水灌区每公顷次灌水量1200-1500m3,最高达2258,地下水灌区达900-1050m3,高出适宜水量的1-2倍,西北地区每年灌水定额可达16537m3/hm2,是全国的1.4倍。
另外,我国农业水资源污染也非常严重。椐统计,1998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共593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9%,生活污水占31%。这些污水排放污染了水质。椐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全国109700公里河长进行评价的结果,Ⅰ类水河长占5.4%,Ⅱ类水河长占24.4%,Ⅲ类水河长占33.0%,Ⅳ类水河长占13.7%,Ⅴ类水河长占6.6%,超Ⅴ类水河长占16.9%。
(5)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
尽管农业水资源“农转非”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民的水权如何得到保证,节水农业投资如何合理分配等。
3、节水农业现状
3.1节水农业发展概况
节水农业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用水利与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即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节水农业的核心是节水灌溉。
由于我国水资源及其有限,扩大灌溉面积的水量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农业用水量始终保持在3500~3900亿m3,我国水的利用率和效率均有提高。
3.2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节水农业认识上存有误区,认为节水农业就是节水灌溉农业,节水技术是灌区的专利。
3.3.2节水技术总体水平低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业节水技术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以节水灌溉为例,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等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喷灌和微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仅占有效面积灌溉面积的4.3%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节水灌溉设备品种和质量还不能满足节水灌溉的发展需要。3.3.3没有形成高效的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机制。
(3)管理。现行水管机构节水功能缺损,不适应市场经济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灌溉管理系统缺乏效率。我们从仅从重水利轻灌溉,水利与灌溉分家现实就可以窥视一二。其原因出现在管理归属上,兴修各种水利工程归水利部管,农田水利归水利部管,水利部与农业部又分属不同的部,而灌溉技术与农业密不可分,部门分割影响了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
3.3节水农业发展态势
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3.3.2投资力度加大,为节水农业发展增添的活力
3.3.3适宜国情的节水技术,为节水农业的发展扫平了道路
多年来,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各地广大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节水技术,并对节水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推广,效益显著。3.3.4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推动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到2015年,使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亿亩,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的60%以上,年节水700亿立方米,以满足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保证率对水量的需求。到2030年,井灌区80%以上实现喷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自流灌区60%以上的骨干渠道实现防渗、水稻全部采用控制灌溉,通过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使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65%,每年可节水1000多亿立方米。
第二章农业水资源供求预测
西北地区目前耕地灌溉率为39.1%,从土地资源看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比较大,但该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而且水土资源部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但如果解决水资源问题,或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尚可扩大部分灌溉面积。华北地区耕灌溉率较高,1997年全区平均为44.6%,通过节水及调水,具有进一步发的耕地条件。在我国现有灌溉耕地中,水田占31.7%。水田灌溉用水量较大,但亩产量较高,且我国粮食需求中稻米需求较大,因此水田需水较多,但其种植面积应保持一定比例。
3、农业需水预测
水资源需求受人口增长有与经济发展驱动,同时还受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市场、水工程条件和水管理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市场条件下需水增长将受到水价的抑制。
3.1、农业水资源的历史变动趋势
农业用水比例下降,总量趋稳。农业用水比重,1949年为97.1%,1980年为88.2%,19993年为78.0%,到1997年下降到75.3%。农业用水增长地区差异大。北方农业用水的增幅大于南方。
1980年北方地区农业用水占全国农业用水总量的51.3%,1997年上升到52.5%,这与北方土地资源丰富及灌溉面积扩展规模大于南方有关。
3.2、2005-2030农业需水
农业需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业用水。农田灌溉需水又包括水浇地和水田,灌溉需水预测采用灌溉定额预测方法,灌溉定额预测要考虑灌溉保证率水平,本次预测采用中等干旱年份灌溉定额。灌溉需水预测见表2-3-1。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相对充足,但灌溉供水需要资金投入,且在局部地区灌溉供水的水源也受城市和工业的挤占,因而其灌溉需水增长受到抑制。1997年全国林牧渔业用水量为321亿立方米。考虑林牧渔业用水后,我国农业总需水量,1997年全国为4300亿立方米,农业需水高峰预计在2010年出现,其需水量约4350亿立方米。表2-3-12005?2030年农业灌溉定额与需水量
4、农业水资源供需态势
农业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主要取决于水资源总量的增长和其它竞争性用途(如工业和生态环境用水等)的增长状况。表2-4-12005?2030年农业水资源供需态势
5、农业节水潜力
它主要包括节水的轮作制度、节水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节水高产品种、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化控技术等。
第三章农业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
水资源高效利用是世界性课题,无论是富水国家还是缺水国家,都十分重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下面从开源、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化学节水和管理节水等方面综合介绍国际经验,以利于我们借鉴,提国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管道输水,大大地减少了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并有效地避免水质恶化。
劣质水利用劣质水包括工业、生活废污水、地下咸水等。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水资源危机逐渐显露,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各国均把利用劣质水开发利用作为弥补淡水资源短缺一个途径。美国目前已建成3400余处污水再利用工程,全国50个州中有45个采用了污水灌溉。印度自80年代开始,每年用于农田灌溉污水占城市污水量的50%以上。以色列污水利用率已达70%,其中1/3用于灌溉,约占总灌溉水量的1/5。ARO的水土研究所的资料表明,目前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微咸水用于农业灌溉的分别为2亿m3和1亿m3,计划到2010年,工业废水利用量将达到5.4亿m3,60%生活污水也将用于灌溉,而淡水用于灌溉的量从11亿m3下降到5.0亿m3,即农业灌溉用水的一半左右将由经处理工业废水和其他劣质水来满足。
如以色列采取各种方法综合利用水资源,包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污水利用和微咸水利用。1.2工程节水
改进地面灌水在发展喷、微灌同时,各国重视对常规灌水方法的改进与发展,并研制出绳索控制灌溉、波涌灌、地面浸润灌溉、负压差灌溉、土壤网溉、集水灌溉、皿灌、水平地灌、膜上灌、抗旱坐水种、水稻浅湿赶循环交替间断灌水方法和水稻节水控制灌溉等许多新方法、新技术。
1.3农艺节水
二是利用田内集水,即通过收集周围平地或集水区的水分来稳定作物产量。
1.4化学节水
制订合理的节水农业发展政策,是节水的关键。
1节水农业投资政策
1.1节水农业投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对农业水利投资非常重视。3年来,全国共投入节水灌溉资金250亿元,其中,利用节水灌溉的贴息贷款53亿元,各级财政投入73亿元,群众自筹124亿元,大大地促进了节水农业推广,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8450万亩。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1533万公顷,其中喷灌、滴灌和微喷灌面积146.7万公顷,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20万公顷,渠道防渗面积866.7万公顷,推广水稻节水灌溉和坐水种等非工程节水面积1333万公顷。
(4)忽视节水农业效益的外部性。
2、节水科技政策
2.1节水农业技术系统
节水农业的概念有多种说法,但我们认为节水农业最基本的内涵是应用节水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灌溉水和降水,高效指提高水资源的“有效性”和“转化效率”。节水农业技术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四个子系统组成。
1)工程节水子系统。包括:(1)输水工程--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2)集水工程--梯田、水窖、坑塘、水库等;(3)灌水工程--常规节灌(如小畦灌、细流沟灌、隔沟灌、膜上灌、间隙灌、浅湿晒等)和现代喷微灌等措施。
2)生物节水子系统。理论上讲,生物节水技术的“水分转化效率”功能具有无限性,对节水农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农艺节水子系统。4)管理节水子系统。包括水资源优化调度、灌溉自动化控制、节水灌溉制度、节水种植制度、价格杠杆、农户参与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应以上述四个子系统为基础进行优化集成,节水灌溉农业和节水旱作农业并举。消除“节水农业=节水灌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喷滴灌”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应全面推进节水农业。节水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农业同属节水农业范畴,二者不可偏废,节水灌溉农业不应排斥农艺、生物和管理节水措施,节水旱作农业也不应排斥工程节水措施。
2.2节水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
节水技术水平尚处于低层次水平
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节水技术选择缺乏科学性
节水技术与增效相脱离
用水效率低下
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偏重于单位水资源所获得的效益。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但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导致宝贵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如我国的农业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灌溉方式,水的利用效率很低,水的有效利用率仅在40%左右,现有灌溉用水量超过作物合理灌溉用水0.5至1.5倍以上,椐有关资料分析,美国1990年用水效率为10.3美元/m3,1989年日本为32.4美元/m3,我国1995年用水效率为10.7元/m3,我国1995年的用水效率只有美国的1990年1/8,日本1989年的1/25(汇率按1995年1.32美元计算),说明我国节水潜力很大。
2.3节水农业科技政策
(2)建立节水技术选择论证制度。(3)科学地制定节水高效农业标准。
3节水农业水价政策
3.1农业水资源市场特征及交易原则
3.1.1、农业水资源市场
建立和完善农业水资源市场是非常必要的。3.1.2农业水资源市场特征
主要表现在:首先,农业水资源市场的垄断性与广阔性,这就决定了农业水资源市场不可能放开,不完全的市场,培育水资源市场只能是在政府调节下的有步骤地进行;其次,农业水资源市场的双重性,水资源具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双重性,因而农业水资源市场也具有双重性;第三,农业水资源市场失效性,主要表现在节水效益的外部性及其农业水资源的保护方面;第四,农业水资源市场交易所有权恒定性,农业水资源市场中水资源所有权是不变的。
3.1.3农业水资源市场交易原则
由于农业水资源市场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水资源市场交易原则具有特殊性。3.2农业水资源市场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水资源国内水资源市场发挥作用,对水资源市场进行培育是十分必要的。农业水资源市场的培育,其关键是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调解器。3.3农业水价政策
(4)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确保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联调机制顺利实施。如对于河水灌区,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适当提高地表水资源价格,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比价足以刺激地下水资源开发为限,对于地下水资源溃乏而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地下水资源价格,确保地表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
4、21世纪节水农业管理战略
4.1、水资源管理一体化
如区域水量与水质管理的协调统一,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协调统一、水资源管、供、用和治理协调、水资源利用和湿地保护统一,水资源地表与地下水—降雨联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保护相统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等等。
流域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包括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和开发利用,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具体而言,流域水管理机构给各地区和各部门分配地表水,要以这些地区和部门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为前提。地区和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包括利用当地地表径流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各种措施。
4.2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适当开展水资源贸易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国际、国内市场要水资源,并且适当开展水资源贸易,是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大方略之一。
对于国内市场,主要是通过水资源的市场调解实现水资源的合理的调配。研究结果表明,水价与水资源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Q=Q(P/P),式中,Q2为调整后的用水量;Q1为调整前的用水量;P1为原水价;P2调整后的水资源价格;E水资源价格弹性系数。由此可见,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资源合理调配的关键。
4.3、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1)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4以水权为中心,建立节水交换激励机制
所谓的水权,指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水资源配置过程,实质上就是水资源“水权”的重新分配过程。水权在调节水资源供需和水资源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权是水资源管理的中心,研究建立水权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交换机制,通过市场的交换,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分配,是21世纪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水资源只是农业持续发展众多因素中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用水向城市生活和工业转移没有根本影响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优质种子、化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其中农业节水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水资源“农转非”挤占了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农业水资源资产,他迫使农业生产走高效用水之路,因而促进了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其最终结果是水资源资产增殖。
针对水资源“农转非”问题,必须采取“以益补农”的战略,即,水资源“农转非”受益者采取经济补偿的政策,补偿农业水资源水权转移额外投入或经济损失,如根据水资源“农转非”实际情况,可以适当提高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等价格,所积累的资金用来投资节水农业或对水资源转移者给予补偿。
对于水资源流域管理,采用以水权为中心的管理,建立流域级水权交换机制。特别针对大江大河,水权在科学调配水资源方面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水价是否合理,节水对供水单位的收入带来一定冲击,为了鼓励供水单位节水,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补偿奖励的数额足以调动节水的积极性;
(一)水资源匮乏
山东省2012年水资源总量为274.08亿立方米,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居第27位;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方面,山东省2012年人均水资源量为282.99立方米/人,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310.4立方米/人)的12.25%,居第24位[2]。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多年来一直未超过500立方米/人,为严重缺水地区。山东省水资源总量近三年平均降幅为15.06%,而用水需求总量在逐年上升,近三年平均增幅,或照此速度发展下去,至2012年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将下降为46.35亿立方米,而未来10年用水需求总量将大大超过全省水资源总量,如下图所示。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本文中以地表水资源开发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地下水资源开发率(地下水源供水量占地下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总供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和水资源利用消耗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这三个指标来衡量山东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如下表所示:山东省2010年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为63.84%,地下水资源开发率为50.39%,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1.98%,水资源利用消耗率为71.98%,这四项指标较2009年均有所下降。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条件下,山东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可进一步提高,以解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与有限的水资源量之间的矛盾。
(三)水污染问题严重,废水处理设施不足
同全国相比较,2010年山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8257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374732万吨)的8.77%,居全国第3位(前两位为江苏省和浙江省);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28115万吨,占全国生活污水排放量(3797830万吨)的6%,居全国第3位(前两位为广东省和江苏省)[2]。由此可见,山东省在全国属于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的地区。在废水处理方面,如果将各省的废水治理设施数与其废水排放量进行比较,山东省位于第16位,远低于其废水排放量全国第3的排名。从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看,山东省近5年来废水处理设施数的增幅比例严重滞后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幅比例,废水处理设施在数量及效率上已不能满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状况和严峻的污染防治形势的要求。如图2所示。综上所述,山东省目前的水资源利用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和水污染防治力度欠缺,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稀缺的水资源,切实做好废水处理和利用工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山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课题。
二、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增强各级政府、企业和群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心和法制观念,充分认识水资源的危机性和水污染的严重危害性。树立节水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促使公众自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以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持续协同发展。
(二)制定水资源持续利用的中长期规划
根据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中长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同时加强相应的水资源立法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从制度上保障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实施[3]。
(三)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应根据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情况,采取强制措施和有效的经济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限制发展高用水产业,鼓励发展耗水量低而产出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方面,要对高耗水、高污染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农业方面,要加强现有灌区的更新改造,发展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4]。
(四)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论文关键词】农业;水资源;高效用水;节水措施
按
2现代农业的主要节水措施
2.1节水技术措施
节水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输水工程和灌溉技术。在输水方面,以山东省为例,全省平均渠灌区输水损失量在50%左右,而以色列小于10%,美国小于22%。因此,输水工程中的节水潜力巨大,可以进行渠系配套、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等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如“小白龙”、滴灌、渗灌等,用水量仅为常规灌溉用水量的30%~50%,节水效果明显。
2.2节水农业措施
通过田间节水,抑制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是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主要包括适水生产、抗旱育种、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农田保墒技术、培肥地力等[3]。根据有关研究成果,通过上述措施,可提高水分利用率30%左右。
2.3节水管理措施
节水潜力的40%在于管理,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使其他节水措施发挥应用作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与法规,大力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管好水、用好水,使水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
3农业高效用水技术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内容很广泛,主要可分为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农艺节水包括制定各种农业节水灌溉制度及农田灌溉管理技术[4]。由于各种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期、需水耗水规律均不同,各自的灌溉制度及管理措施也不同。灌溉制度包括作物播种前以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与灌水定额、灌溉总定额3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节水型农田灌溉技术主要有:小畦灌、长畦分段短灌、宽浅式畦沟结合灌等优化畦灌技术;节水型沟灌技术,如封闭式直形沟、方形沟、锁链沟、八字沟、细流沟、沟垄灌水、沟畦灌等;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如膜上灌等。此外,田间管理方面,可通过平整土地,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少耕免耕技术,灌溉水全面规划、合理调蓄、综合利用、定量调配,因地因水(状况)制定适宜的水价及电费政策,对浪费实行罚款等措施,以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还可利用各种化学制剂调控土壤表面及作物叶面蒸发,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如土面增温保湿剂、抗旱剂、保水剂、种子包衣剂等;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培养高效节水品种,如农大146等小麦品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及计算机网络获取、处理、传送各类农业节水信息,实现高效节水的现代化技术已日趋成熟,今后将被广泛推广应用[-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can relieve the conflict, is a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ters. Will China's 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mpared with foreign,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planning strategy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drainage and resources.
Keywords: building rainwater; technology; resource utilization; strategy
关键词:建筑雨水;技术;资源化利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国土面积广,从水资源方面来讲十分紧缺,所以,建筑用水资源化利用成为了改进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也是保持城市有效发展的方式之一。
一、建筑雨水资源利用现状
1、我国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用水利用方面开始的比较晚,大约只有30多年的历程,是由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初始分析时期、案例试验时期、广泛应用时期、到现在的兴旺发展时期。
我国目前约有300多座城市的水资源是紧缺状态。在我国比较大的城市里,已经进行了建筑与水资源利用的实施,可是大部分城市仅处于示范研究阶段。当前我国在建筑雨水利用方面只是做到了运用事先铺好的管网,将民用常见建筑雨水集合到地下藏水池中,经过系统的处理、过滤、沉淀,之后使用于景观方面。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水资源化的利用方面已面向了农村的缺水地区。
2、国外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国外对于建筑雨水的利用开始的较早,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德国的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过长期的试用探讨,构成了完备的理论系统体系及技术系统体系。有些地区合理的利用建筑雨水的资源,解决了居民饮用水的一半用水量,德国还为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条例,并且,德国的工业化方面对于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也运用其中,很多大型企业都将厂房的屋顶改造成花园、菜园,并将此处的雨水经过系统的冷却循环,进行再利用,成为了工业方面雨水利用的成功典范。
丹麦通过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将屋顶的雨水进行收集,通过过滤系统进行预处理,转入藏水池进行储藏。据统计,每年通过此途径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居民生活的冲刷厕所、洗涤衣物方面,此用水量竟占有了68%之高。
二、我国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计划留有问题
1、我国很多城市在计划建设时,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建筑雨水合理利用的问题。而且很多城市更偏向于将建设投入到建造景观方面,力求发展旅游业,加大经济效应。但却没有思考到,如果将部分建设投入到水资源利用系统中,每年可以在洪涝灾害中节省下多少资金?可以在水资源利用上节省下多少资金?因此,从水安全方面考虑,应当尽可能做到节约用水并提高水资源利用。
2、无法渗透的水面积逐渐加大
近几年,我国城市的发展脚步非常迅速,城市中由于改建工程,将很多树木砍伐掉,很多湖被填平掉,城市内的一些传统的雨水载体都被道路改建取代,城市建设严重忽略掉了这些自然的蓄水系统。城市土壤本身不富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建筑建设,这使得城市无法渗透雨水的面积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雨水向地下渗透的方式,导致雨水急剧在地表面汇集,造成了地下水无法进行补充,地面形成水灾害,并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循环。
3、建筑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不够成熟,系统不完备,法规不完善
我国在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技术和应用上还不够成熟,丙炔在城市地质、水文气象的基础信息方面严重缺乏。并且,很多城市的建筑雨水利用计划上太过粗略,建筑雨水利用技术还不够因地制宜。在计划上不够合理、不够规范,这也为城市水安全造成了严重问题。当前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还没有做到全方位思考的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还不够完善。
三、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意见
1、强化同其它方面和计划的协调性
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应当从整体出发,同其它城市的建筑方面、园林方面、道路方面、给水方面、排水方面、污染控制方面进行统一计划。
2、减少城市地面不渗水面积,修建雨水的生态环境
国家规划部门在创建城市的同时,应当运用渗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铺路,加大雨水的渗水性,降低局部大面积水灾的发生,让雨水蒸发、深入地下的生态循环恢复正常。通过雨水储存、渗透、滞留的多种措施,补给现在排水系统技术上的不足。
3、完善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系统,强化分析与应用,建立监管政策
在进行建筑雨水计划的进程中,必须确立建筑雨水的系统划分,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排水系统、收集系统的计划。并且我国要结合我国国情,引进国外先进的水资源利用系统技术,加大我国的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力度,广泛进行探讨,合理利用,有效开拓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进程。
对政策上的规定要进行强化,比如在具体计划中,应当加大雨水收集利用计划的内容。在新建的小区内一定要具备雨水利用系统,不然就给予罚款和增收雨水收集和排放的费用,以次加大城市对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加大对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管理力度,在保证实现计划的前提下,提升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成效。
结束语: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潜力是无限的,我国的建筑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还不够成熟,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探讨,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方式。
参考文献: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水资源能否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分析石家庄市水资源的现状,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新时期水资源战略,对实现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客观地认识目前的水资源形势
(一)水资源概况及特点
依据《石家庄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6~2020)》,石家庄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8.3mm,水资源总量为21.16亿m3(矿化度≤2g/L),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9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4.76亿m3。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12.11亿m3,出境水量9.01亿m3。
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1、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全市水资源总量21.16亿m3,区域上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局面,与社会经济和人口呈逆向分布。西部山区县、市水资源量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72%,但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市的22%、33%和24%;东部平原县、市水资源量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28%,但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市的78%、67%和76%。
2、在时间上分布不均。石家庄市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集中在6~9月,甚至更短时间之内。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依据《石家庄市水资源公报》,2001~2010年10年年均供水量为32.68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5.28亿m3,地下水供水27.40亿m3。10年间全市地下水均处于超采状态,年超采地下水在12.18亿m3左右。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现状条件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供水的紧张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2、伴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低效利用,河流和地下水水质及水生态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河道退化、断流,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小,水污染加重。
3、供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条件与区域经济布局不协调,地下水严重超采,地表水未充分利用;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过低。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
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当前,石家庄市社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对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布局将出现较大调整,人口增长,生活用水将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15年末,全市用水总人口将达到1080万人,其中城镇用水人口728.54万人,生活用水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工业基地化、集约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将加快,工业用水将适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末,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将平稳增加,考虑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水因素,届时工业需水量将适度增加。
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预计到2015年农业灌溉用水在23.86亿m3左右。
生态环境用水逐步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城市形象,迫切需要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预计全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将达到1.35亿m3。
到2015年末,全市总用水量将达到35.19亿m3,将缺水4.62亿m3左右。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石家庄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必须从人口、资源、环境的宏观视野,对水资源利用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制定新的战略。
二、科学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为缓解新时期水资源的供需压力,应把水资源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中进行统筹考虑,处理好水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认真研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对全市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在充分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结合全市水资源实际,综合考虑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用水效率、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全市用水总量计划,宏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区、县乡镇、用水户,分别制定用水定额,初步完成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研究确定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政策,逐步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二)建立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体系机制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上,要从重点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转变为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特别强调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要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与经济结构,优先满足生活用水,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用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
根据石家庄市水资源状况,必须从宏观上控制需求,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尤其地下水要控制开采强度和开采节奏,同时开展水质适用性研究和水资源分质调查与评价,从政策上引导雨水、低质水利用和废污水资源化。要加强水循环系统的保护,促进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四水”转化。
三、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推进依法治水
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通过强化法治意识、完善法规体系和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二)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真正形成能统筹管理水资源全局的、有法制保障的、能引导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导入和加强市场机制
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要求和社会承受力,兼顾效率和公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务投融资体系和水价体系,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管理水资源和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形成竞争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立足本地实际完善节水机制,提高用水效率,强化水源保护。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和谐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相匹配的节水工程体系,与水资源紧缺性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与现代消费相协调的用水方式。
(五)政府引导、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的决策主体、监督主体和服务主体作用,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制定激励与约束政策,引导公众广泛参与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工作,保障公众的水资源保护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结语
只有科学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才能逐步实现水资源与人口、环境、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保障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赵彦玺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5年19期
【关键字】水土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兴利、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首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我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
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的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部分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二、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65万km2,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有26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库区总面积约为5万km2,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的19个区(县、市),其中重庆为16个区(县、市),总面积为4.6万km2。三峡库区重庆部分水土流失面积为3.06万km2,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751t/万km2,年侵蚀量为1I.481万t。
三、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1、有效蓄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时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40%一50%左右,这些空隙是水分蓄存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水土流失,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会随之降低甚至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会因此减少,容易造成土壤干旱。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会使洪水季节的水量更多,容易造成涝灾。第二,水土流失使得丘陵山区的水塘、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泥沙淤积,有效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与人畜的饮水安全。
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蓄存能力差,当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速度时,雨水来不及下渗,迅速大量产生地表径流,瞬时形成山洪,加剧了洪水泛滥,极易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3、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水土流失区由于表层土壤,在水力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输入水库、堰塘、江河。一方面,减少了有效库容,削弱了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漫坝、垮坝等自然灾害,直接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抬高,严重影响正常行洪,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容易发生严重水灾。
4、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区由于山高坡陡,植被破坏,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不仅会冲毁住房、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将会冲毁农田、水塘、小型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5、水环境质量下降,引发面源污染
由于水土流失,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不仅增加了水体的浑浊度,同时引发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面源污染。水土流失越严重,进人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质就越差,造成质量结构型缺水。
四、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的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
二是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三是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有效保护水利工程。
四是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项伟.肖淑娟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会议论文]-2008
[2] 黄远忠 浅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4)
[3] 卞艺杰.BIAN Yijie 水利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研究[期刊论文]-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