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2: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

篇(1)

1.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控体系不健全。传统中职教育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层面和系部层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以负责管理具体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与组织。缺乏专门而系统的教育管理机构,在教育管理的协调性方面比较薄弱。传统中职教育管理监控体系过于强调结果控制,忽略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中职院校和企业、教师与师傅之间的高度合作与互动的综合信息反馈体制需要加强完善。中职院校要构建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

2.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生源规模小、素质差。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与社会、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招生难。难招生,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

3.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就业质量不高。有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学校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人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时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4.教育管理机制灵活性不强,教学评价体制不合理。传统中职教育管理机制无法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无法有效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校企互动型人事制度需要尽快构建起来,不然将会加大中职教育管理难度,无法有效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中职院校学习评价主要以传统局面考试为主,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忽略了中职生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的考评。这样的评价体制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5.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不够。理论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性不清晰,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的衔接。高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终结性教育,更谈不上对专科、本科、专业硕士等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研究,已不适应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在课程设置上,内容没有对应关系。政策上中高职招生受制约。

二、中职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培训。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根据实际需要,构建集授权、监管和协调为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

2.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大致概括为:A: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B:专业理论课是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好准备;二是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质。C: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它在教学活动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技术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形式,技能训练课应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

3.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强化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管理系统从组织领导上实行三级管理,分层把关。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导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具体制定学年、学期和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和实验实习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二级是教研组长或专业组长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学校的教学规划,具体制定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传播教学信息。三级是由备课组长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教研组或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教学指导计划。教导处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174和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科学地编制课表。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二是制定好教学实施性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性计划,它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措施。学科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技能训练。教师要注重备课,设计教学;认真上课,组织教学;加强辅导,延续教学;重视作业,补充教学;注重考查,检查教学。学生要注重预习,了解知识;认真听课,理解知识;搞好复习,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运用知识;系统总结,掌握知识;注重实习,形成技能。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组织、指导和督促他们完成教学各环节的任务,并达到最佳状态,收到最好效果,进而使教学的各环节形成有机序列,获得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技能训练方面,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有一技之长是立身社会的资本”的意识。其次是要全面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大纲要求,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第三是实习教学课堂化。实习过程必须体现讲解、演示、练习、讲评四个环节。第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评选出“技能训练标兵生”和“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奖励。毕业时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第五是建立规范的实习实训档案。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问题;对策

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总体数量不足

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人数,但教师数量增长远不及规模增长速度。中职学校比较理想的生师比是18:1及以下,但目前生师比高达25:1以上,个别专业生师比达到50:1。由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中职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非常大,导致教师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开发、培训进修和企业实践调研,教师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保证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研究生学位比重偏低。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年轻教师多,中年教师匮乏。技术职称,初级职称教师多,中级职称教师少,特别是重点专业具备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更少,职称结构不合理。

2.专业课实习指导匮乏。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过多,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的60%以上,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中职学校专任教师80%以上是直接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学历高、基础理论比较扎实,但普遍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不足,职业教育理论较缺乏。有的专业实训教师严重匮乏,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无法保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缺乏。目前,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严重不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匮乏。特别是新增的专业,缺乏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梯队不健全,开展创新能力弱,专业建设发展滞后,给人才培养带来困难,限制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中职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应呈合理比例结构,不要求所有专业都能聚集很强的力量,但必须在骨干专业上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品牌。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双师型”结构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一项特殊指标,也是影响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的主要因素。当前,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真正形成。主要原因有:受定编和待遇的限制,引进、留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困难;由于教师总量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培训进修无法保证;由于机制和奖金的制约,真正承担教学工作的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尚未形成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落实。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应全面分析队伍现状,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科学预测未来五年师资需求,就教师队伍发展规模、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双师型”要求等提出建设目标。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工作进程、考核方法,以确保师资建设目标工作落到实处。

2.拓宽教师聘用渠道。中职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应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尽快改善师生比不合理状况。

(1)加强新教师招聘工作。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完善教师招聘制度,确保招聘质量,新进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理管理,补充教师数量不足,优化学历结构。

(2)加大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力度。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必须有机制和资金保证。从企业、科研单位引进优秀人才,吸引既具有丰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又具有出色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来校担任教师,可以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又能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

(3)做好兼职教师管理。中职学校兼职教师数量偏少,应适当扩大兼职教师数量,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招聘的形式,从企业、科研单位选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建立“兼职教师库”。在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聘用待遇、时间安排等方面灵活创新,吸引更多的企业优秀人才来学校兼职任教师。制订办法,加强管理,培训教育,动态考核,确保教学质量。

(4)建立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深化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约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打破在编教师与聘用教师的身份界限,由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岗位教师。

3.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制定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提出措施,重点培养,落实到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学科中应有较高的造诣和声望,充分发展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专业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学校要制订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抓紧培育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发展团队。学校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委以重任,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开发、学术研究等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给予人力、财力保证。创造条件,有计划选送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出国、国家级、省级的培训,了解专业发展,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学校建立教育教学专项奖励基金,按贡献、成果、业绩给予奖励,提高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待遇,实行津贴制。专业、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其资格。

篇(3)

关键词:中等职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76-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中等职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在教学的创新、分类体系的构建、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资源建设等教学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管理;只重视外部关系,而忽视内部管理;只重视制度建设,而忽视教学质量管理;只重视教学终结成绩,而忽视教学过程管理,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管理;只重视文化知识教学,而忽视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管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讨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规律和新的特点,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校实际就如何加强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做一些探讨

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大致概括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三类,三类课程的比例为4:3:3。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

专业理论课是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好准备;二是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质。

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它在教学活动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技术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形式,技能训练课应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

2.构建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从组织领导上实行三级管理,分层把关。

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导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具体制定学年、学期和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和实验实习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

二级是教研组长或专业组长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学校的教学规划,具体制定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传播教学信息。

三级是由备课组长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教研组或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

3.强化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主要包括下面两个方面:第一是严格执行教学指导计划。教导处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科学地编制课表,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不得任意增加或删减教学内容,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第二是制定好教学实施性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性计划,它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措施。学科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每学期应选定教研教改课题,并安排教研活动。任课教师必须在领会大纲、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所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确定本学期学科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双力"(智力、能力)"双能"(智能、技能)训练要点,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是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师教的过程管理和学生学的过程管理。

教的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注重备课,设计教学;认真上课,组织教学;加强辅导,延续教学;重视作业,补充教学;注重考查,检查教学。

学的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注重预习,了解知识;认真听课,理解知识;搞好复习,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运用知识;系统总结,掌握知识;注重实习,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组织、指导和督促他们完成教学各环节的任务,并达到最佳状态,收到最好效果,进而使教学的各环节形成有机序列,获得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强化技能训练

5.1 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有一技之长是职业学校学生立身社会的资本"的意识;树立"掌握过硬本领,振兴经济,致富家园"的雄心和信心。

5.2 要全面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大纲要求,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将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习三个阶段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教学计划中。

5.3 实习教学课堂化。实习过程必须体现讲(教师讲解)演(教师示范演示)练(学生练习)评(教师讲评总结)四个环节,使实习课达到高密度、高强度、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

5.4 开展导生制实训教学。在专业课实训教学中,近年来我校在教学管理中一直在探索和实施导生制教学模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导生制教学是可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对教师教学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来讲,可以制造一个平等的团队,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平等、融洽交流,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毅然效果。

导生制实训教学效果好坏决定于导生的选拔与确定。导生由教师按照相关标准来决定,导生制应具备的基本特质包括三方面:一是导生的双重身份。导生制就是让学生当老师,让学生导学生,导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二是导生的优秀性。导生须是经过选拔的学生群体中的优秀者,否则无法建立起导生在学生中的导学威信。三是导生的组织性。导生须在教师的组织下专门培养,并在一定的管理规范下实施导学工作。 导生一般在同一年级(最好为同一班级)的导生中选取。

从导生的导学内容看,导生角色也各不相同,可归结为三类:一是助教,即教师教学的助手。这是导生制导生角色的原型,也是当前导生制中最常见的一种导生角色。二是助管,即学校德育工作或教学管理的助手。三是助评,即教师评价学生的协助者。助评是导生的辅助角色,一般不单独存在,主要与助教或助管相配合,强化整体的教师助手功能。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中,学校不定期抽查学生技能训练情况,每月组织学生集中测试,评选出"技能导生"、"技能标兵"和"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奖励。毕业时,组织综合考评,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

篇(4)

大家早上好!

我竞聘的职位是校区校长。

我是一名军队退役干部,......

军队工作期间,受党和军队的教育和培养,个人思想政治觉悟、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实践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在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分配制度改革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择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个人的事业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退役后,......参与了工厂管理和市场开拓,体会到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困难,感受最深的是企业人才短缺给企业发展造成的制约。企业既需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能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工作的,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素质和优秀职业道德素质的青年。

我国由于长期以计划经济为主导,企业进入自由市场竞争环境的时间不长,大多没有能力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加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时间短、高等专业学校培养人才方式僵化,社会人才供给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业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形势和现实。另外,大批没能进入高等学府的青年,没有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就进入社会,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碰到了很大困难,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多种形势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职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期。顺应社会需求,这也是我将投身中职教育工作的一个原因。

一、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

自军队退役后,开始关心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情况,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也有过一些思考和调研。通过教育部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关注了解有关中职教育方面的信息,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追切要求。

在社会需求上具体表现有:

1、存在大量人员失业,同时企业又招不到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2、每年有大量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或专业不对口而找不到工作;

3、大量工人由于没有专业技术,只能从事简单劳动而面临或已经失业;

4、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能力对内部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时遇到困难;

5、部份大学高等教育由于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课程设置僵化、脱离社会需求、没有前瞻性,造成大量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即面临失业。

以上客观事实证明了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近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这也事实上证明了中职教育的现实需求是旺盛的。

(二)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基本的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部分组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人才需求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在实现基本普极基础教育也即九年义务教育100%这个目标的情况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占20%即可,而剩下的80%的学生都应进行中等职业教育,这将快速的大大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

(三)中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要不断满足社会对学校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服务社会就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设立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办学方式灵活、培训周期短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青年就业与创业能力。中职教育可以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目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广大民众的就业观、成才观,亟待转变。政府应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普及中职教育。

2、应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大力改善中职学校的硬件、软件环境,提高中职教师待遇。组织形式、办学模式集团化,创品牌、创名校。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且不够稳定

具体来讲,我个人认为,根据中职学校培养对象和就业特点的要求,中职教师应主要由以三部分组成:

一是“双师型”班主任,既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更要有学生一日生活正规化管理能力。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等。这一部份教师要做为骨干培养和保留。

二是“双师型”普通专业教师,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这部份教师要相对稳定。

三是签约兼职教师。加大与大专院校和企业的联系,建立各专业兼职讲师、工程师数据库,共享社会教育资源,以缓解目前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提高办学效益。

二、我怎样开展校区校长的工作

我们学校就像一个珠宝公司,而分校是公司的生产车间。公司主要承担宝石原材料采购和玉器产品销售,生产车间在公司的领导下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玉石的锯割、琢磨、抛光、上蜡等生产加工任务,输出合格的美伦美焕的玉器产品。

(一)校区校长的工作职责

校区校长在总校的领导下根据总校的要求,团结和带领校区全体教职员工,完成总校下达的各项教学培训计划,负责校区所有工作制度的落实。

简要概括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执行总校的指示和决议;组织实施学年、学期工作计划;领导教学工作;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学生一日生活;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后勤工作等。

(二)我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引导,按章办事,依法治校

以人为本,就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相聚在一起是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而工作和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为了这些共同的目标,我们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心理疏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抛弃、不放弃,量才施教,为每一个孩子设计美好的前程。

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做敢于担当责任的青年,对国家、社会、学校、班级、父母和自己负责,在家中是乖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走向社会是有德有才有抱负的好青年。

教育引导,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第一位,行政处罚摆在第二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由行为形成习惯,由习惯养成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不拘小节无以成大事。学校无小事。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注重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引导教师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刻苦治学、乐于奉献;引导学生勤奋好学、遵纪守法、行为端庄、团结友爱,将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与国家的前途、社会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按章办事,就是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的校风养成是全体师生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形成的。坚持制度管人。管理制度细化量化,处处事事有章可循,对事不对人。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对照检查,预防第一,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是促进校园和谐、公平正义、共同进步的保证。

依法治校,就是严格执行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从宪法到各类民法、刑法、专门法和各部委法规制度,都是我们管理学校的依据。要依法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修改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更要依法进行。校领导和各类行政管理人员更要有强烈的法规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人人懂法,杜绝法盲。

(三)管理工作重点

1、以党支部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要注重学习,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教学质量督促教务科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考核、合理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加强督促检查。重视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3、“双师型”班主任培养,加强班主任做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定期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共同提高管理水平。重视教师职业前途,为老师自身进步创造条件。

4、重视学生会工作,引导学生有限自治。将学生会培养成学校管理的左右手,从教学、一日生活制度、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全方位参与管理或自主管理,培养学生民主意识,集体荣誉意识。

5、重视校纪校规的贯彻落实,严格一日生活制度,严格落实管理细则,加强量化考评工作,坚决树立和维护学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6、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学校安全保卫、食堂卫生、防火防灾工作,定期督促检查。对各类可能的突发事件要制订应急予案定期演练,程序科学、责任到人。

以上是我对中职教育和校区校长工作的一些粗浅认识,错误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篇(5)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体育教师;教学职责

随着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体育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职学生身心健康以及体制与技能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原有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旧观念制约着中职体育的发展,与新《大纲》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现状的分析,试着对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使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整体上能取得新的突破。

一、新课改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体育教学目标实施中的“瓶颈”

新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五大领域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而是错误的把这五大领域目标照搬照抄,使得体育课程无法达到目标的任何要求。

2.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二十一世纪的体育教学内容,已不是单纯的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内容,它覆盖着体质、生理、心理、道德、人口、经济、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体育教学内容也有了新突破。

2.1技术技能教学内容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内容以田径、体操和三大球为主,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体质等进行教学。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没有很好理解,总是以原有教学内容的进度进行授课。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逃课,甚至宁愿留在寝室睡觉。

2.2理论教学内容的转变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理论课的教学。而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学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增加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比重。在现实的体育理论教学中,体育教师教授的都是一些理论性偏重的概念,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很少去讲授人体科学相关的知识。而随着中职人数的不断增加,其生源质量也在不断下降,这些学生本来对理论性强的知识都不感兴趣,这对于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的理论授课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传授式”的旧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职学生的年龄相对集中,他们个性比较强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体育教师们的一个难题。

二、中职体育教师教学职责新要求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具体组织和执行者,其主要职责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有关规章制度;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备好课,组织还每堂体育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保证认真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各项测试工作;努力搞好课余训练竞赛工作;自觉维护场馆器材设施;做好体育宣传工作;培训体育骨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而作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他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人员,结合新课改后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现状,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职责,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中职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是人们通过努力在一定时期内,期望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体育的目标则是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结合职业特色,对中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研究

开设契合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进行体育教学,按照不同专业、职后不同工种的趋向需求,选用于学生相关联的教材进行教学。把专业技能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体育游戏设计,有意于网络知识相联系 ,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是既健康的,又是快乐的。

3.注重学生的年龄、性格等个体化差异

由于中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较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的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在体育课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生大致了解一下,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体育项目。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要在新课改后加强体育教学的整体状况,必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从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考虑,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职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观念上,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中职教育的特色,体育教师要灵活多变的将多样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教学方法上,中职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创新研究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来改革体育的整体教学。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对新课改后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的职责提出一点好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璐.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7月.

[2]秦椿林,张瑞林主编.体育管理学;高等教学出版社 .

[3]陈学勇.让中职体育教学凸显特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17期.

[4]江佳芬.浅议新时期中职体育的特色[J].教学教育论坛.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电机拖动 教学实践 反思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24-03

项目教学法 (Project Learn-ing),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滋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它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最常用、最理想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学生除了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和解答疑难问题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积极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实训环节多、涉及专业多、应用范围广、控制电器种类繁多、控制过程复杂等特点。但当前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脱节的弊端。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活跃、好动、厌倦枯燥说教等特点,很多学生碰到陌生的、抽象的专业知识就难以产生兴趣,甚至厌学。其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知识结构为依据来设定的,而且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大多是相互独立的,不符合人类对知识和技能的科学认知规律,不能直接培养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相适应的能力。为破解这一困局,笔者和同事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依照“基于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式教学的创新职教理念,完成了教改课题立项,开展对中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下面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的设计原则

1. 项目应具有实用性。项目设计应建立在对企业的深入调查基础上,开发具有企业真实性的项目,所选择的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典型性。

2. 项目可操作性强。无论项目设计得多么巧妙、有价值,如果无法购买相关的设备,或无法从企业得到相应的支持,这样的项目就是无效的,因而要求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3. 项目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项目应围绕项目组织课程展开,若无一定的逻辑关系,将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混乱。

4. 项目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最关心的是做这个项目有什么实际用处,若它与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或将来就业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便有了向该项目挑战的兴趣。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电机加工实训基地设计出了具有一定职业特色的电机拖动项目:电能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检修、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综合车床电气故障维修。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相关知识学习。(1)项目背景。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在本课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达到本项目的学习目标后,可以为机床综合实训奠定良好基础,为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证提供重要保证。(2)教师讲授。教师先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以启发、够用为主,在接下来的整个项目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逐层展开,穿插讲授。遇到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适当协助学生。(3)明确任务。学生收集机床电气原理图、使用说明书、使用万用表检查故障的方法、了解电工技术规范、熟悉工具(万用表的使用)、能说明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按图接线、会排除故障。(4)实地参观机床的控制柜,观察各种电器及接线布局,介绍各电器的名称、性能,观看仿真教学片。

2. 制订项目计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订人员分工计划、装配计划、工作标准、工作记录表、检测报告表,列出所需材料清单(包括元器件的型号、价格、参数等)并分组讨论。学生上交工作计划,师生共同讨论找出工作计划中的缺陷,评估项目计划能否满足预算目标,是否能降低成本。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经过汇总和修改,教师将完整的工作标准公示,要求学生按要求执行。学生组成采购团队按材料清单采购元器件,教师需对采购过程协助把关。

3. 实施工作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工具,自行商讨小组分工,按正确的计划进行工作。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给予适当协助。例如,当遇到电机只能正转不能反转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思索,不断调试和运行。实验证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拥有成就感,激发其探索精神。实施工作计划的场所是在配备有多媒体的电学综合实训室,教师要提供课件、仿真软件、自测题、闯关游戏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4. 成果检查、评估。项目成果检查、评估对整个项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工作标准对本组产品进行自我检查,如线路布线的正确性、控制是否符合要求等,并将小组成品进行展示。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参观、讨论,进行自评、互评,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指出需改进的地方。可以通过项目成果展示、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组织一场项目成果汇报会,邀请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参加,由各小组进行汇报,专家和教师提问,小组负责相关内容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整个项目掌握更加透彻,从不同角度审查自已,做到查漏补缺,还可以让学生锻炼胆量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实现教育情感目标。

二、对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也遇到了若干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和反思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一批既懂理论又熟悉企业工作过程,并能将二者紧密有机结合起来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师队伍,特别需要的是掌握产业链的关键能力的教师。目前,各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仍是高校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难以胜任项目教学工作。一方面,来自企事业和社会聘任的兼职教师数量少,而且不稳定,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尽管教育职能部门重视教师培训,但专业对口率不高,培训机会不多,培训地点从学校到学校,严重脱离企业环境,教师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笔者认为,有关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发挥积极作用,在企业中建立培训基地,对各校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时间可以安排一周、一个月到半年不等。除进行技术实践外,还应组织教师交流经验、编写教材、开发新产品和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评判,使教师的校企实践经验更丰富。

(二)场地、设备、耗材和辅导的问题

要保证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学场所具有教学、实验、实训、岗位学习、技能鉴定、教师工作站等功能,这与传统的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分割,与学生在几个场所之间“来去匆匆”是不同的。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常遇到的问题是场地小、学生拥挤、纪律难管、设备不充足、耗材不能及时增添、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对此,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满足课程要求的实训室,并增加教学耗材的经费设入。此外,对于30人以上的班级,要配备两名教师。

(三)教学考核设计缺乏企业视角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过于注重评价的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反馈与激励的功能。项目教学法应以过程考核为主,这已是教师们的共识,但大多教学考核内容设计是填一些表格,一般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缺乏企业视角的评价。企业视角下的职业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考核还应考虑学生的能力:积极聆听、理解性阅读、有效的口头沟通、协调安排、指导他人、设备选择安装、疑难排解、操作和控制、设备维护、材料管理、时间管理等。

(四)缺乏学生参与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的主宰者,而是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因此,实际教学中,要在信息的收集、控制方案的订制、接线图的绘制、实训器材和工具的采购、评价考核表的设定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一个小组中,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包揽了大部分工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无所事事,教师要做好人员的合理分配,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学习主动性和思考能力较好的和一般或较差的学生相互配合。对于暂时不能跟上进度的学生,要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专门为这部分学生补习相关知识,还可以选派几位成绩突出的学生去帮助他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该项目的考核也应提出难度不同的要求。这样,原来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他们,就会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更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来。

(五)项目教学资源微观开发严重不足

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微观开发包括理实一体化的教案设计、项目化教材、课件、录像、图片、案例、历届学生优秀作品、企业资料、教学过程设计、考核方案、项目任务书等。目前存在不足方面比较多,如为学生提供的资料不够充分,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项目教学档案及成果展览不够丰富;沿用学科制的教案格式;考核方案随意性大;企业资料缺乏。从教材的角度来讲,大部分项目课程缺乏与本校校情的配套教材,教材的内容、体系与项目教学不一致。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项目课程的质量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有企业的积极参与,知识点简明扼要,够用即可;要重视学习材料工作页的编写,由于中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学习材料工作页应注意图文并茂,设计学生做笔记和作业的空白处,方便学生笔记和练习,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践表明,采取“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提高,这对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推行“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倡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当然,项目教学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中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有关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些探索只能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逐步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潘玉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4]张华燕.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5]关金华,徐刚.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3(3)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3〕44号)

篇(7)

师资是提高中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根本保证。目前,国家提倡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提出“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系统培养人才观念为先导,以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就是师资的衔接。因此,在分段培养中,师资衔接是很重要的。中高职医学教育有其共同使命又各具特色,二者衔接必定要经历磨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要实现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水平和能力上有一个实质性提升,有较高师德水准和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但对中高职教师要求有差别。中职教师要落实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其成长目标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这就是一体化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培养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前提。而对高职教师来说,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要求教师能胜任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由“双师”型教师转向“三能”型教师,起到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在医学院校“3+2”分段培养中,我们看到中高职师资衔接的紧密型。中职如果不能输送一体化人才,高职教育目标就很难实现。目前,医学院校师资基本上是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及个别从医院临床调入的医护人员,虽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但师资明显不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一般采用一体化模式,但目前缺少一体化教学教室,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再换地方进行操作训练,而且班容量大,学生动手机会少,需要增加教师。而高职院校“三能”型教师也明显不足,很难有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成果。

2中高职医学教育师资培养衔接方法

在继续实施并完成“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基础上,加强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1建立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

目前,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缺乏规划性,覆盖面小,文化课教师缺少培训机会,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锻炼。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首先,实行中高职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师培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机制,要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培养机制。中高职医学教育有着共同的使命,即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能力,系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医学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上需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资源共享。制定有关制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如脱产培训、下临床、岗位培训、跟班研讨、老教师带教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医学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组织临床和文化课教师下临床锻炼,了解临床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及时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完善中高职教师培训制度。比如建立5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包括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以保证所有教师均有机会,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探索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或以上)后上岗任教制度,为不耽误正常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寒暑假集中到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各合作医院)训练,解决覆盖面小的问题;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医学行业协会组织,了解医学前沿信息,及时更新理念。

2.2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二五”以来推行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中高职医学院校要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有秩序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和跨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3实现“双师”到“三能”高层次人才转变

“三能”型教师是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各中高职医学院校这方面师资数量都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要采取灵活方式,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首先,支持中高职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制定兼职教师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程序、聘用合同、登记注册、使用考核等管理环节,加强兼职教师聘用工作指导与检查,建立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公示制度。再次,加强师资培训条件和内涵建设,牵头组织职业院校、医院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开发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内涵建设。最后,除了培养现有的“双师”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外,要吸纳一批优秀硕士生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首先,国家有严格的校长培训机制,是以国家和省级示范中高职院校校长、教学副校长为重点培训对象,举办中高职院校校长共同参加的专题研究班,促进中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者之间办学经验和发展思路的交流。采取国内培训与海外考察相结合方式举办中高职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各医学院校校长交流讨论当前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作为校长,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多与兄弟院校交流,吸取成功经验,积极牵头,推进中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有效衔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