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2: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据库需求分析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41-03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urse Design of Database based on CDIO
LU Lu, LING Ji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traditional course design of database,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course design of database of computer-related specialty in a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 the specific measures on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evaluation for course design of database is expounded. The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e teaching reform expands the students' open minds,stimulates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raises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
Key words: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of Database; teaching reform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体现了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服务于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的全过程所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1-2]。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团队协作精神等问题。国内外的经验表明CDIO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于工科教育的教学改革。
1 数据库课程设计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现状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而数据库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课程的实践科目,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传统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理论,这会让学生处于课堂教育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的尴尬境地。因此,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为了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基于CDIO的模式理念,本文构建了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体系。该体系自始至终与数据库理论内容以及CDIO模式相结合,通过项目驱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每个阶段由学生自发独立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最终完成课程设计的各个内容。
2.1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以及传统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安排
数据库原理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技术[3]。
以广东某高校计算机学院为例,数据库原理理论教学56课时,授课时间为学期第1周至第16周。数据库课程设计16课时,课程设计准备工作主要集中在第13周到16周,设计完成以及检查时间为第17周。(教学内容与进度如图1所示)
这种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学生不能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设计实践操作部分学时少,准备不够充分;
3)课时分布不均匀,前松后紧,学生动手实践部分大多放在学期末,容易造成学生在期末考试的压力中忽略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眉毛胡子一把抓;
4)单凭一个课程设计报告和程序很难衡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鉴于以上的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CDIO模式的新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体系。
2.2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始终。基于CDIO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内容如图2所示。
2.2.1 课前准备
CDIO模式不仅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关注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因此,团队协作也作为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沟通方便,每个行政班中以寝室为单位(4个学生)组成若干个开发团队,选取组长,并且向老师上报各个组员的分工情况,之后各个开发小组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备选题目进行选题。
2.2.2构思(Conceive)
CDIO的精髓在于让学生“做中学”。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数据库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课程开始就投入到实践中是不现实的,所以范例教学十分重要。在理论教学开始时教师利用大概2周的时间,讲解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以及前沿的知识体系、开发工具,让学生对该领域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从典型案例着手――以学生管理系统为例,讲解如何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功能分析和数据需求分析,如何绘制用例图,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如何完成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分析,让学生在范例讲解中一步步的学会如何绘制ER图,如何设计数据字典中的各项内容。该阶段是构建系统蓝图的阶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客户走访等形式,深入探析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各项有效的需求,与此同时,在确定需求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各个成员的协调,才能最终确定该团队共同的软件需求以及数据库整体规划策略。该阶段的汇报成果即是各团队小组的需求分析报告。
2.2.3设计(Design)
数据库设计包括概念结构设计、逻辑机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所涵盖的理论知识点比较多。传统数据库原理教学和数据库课程设计在设计阶段几乎是相互脱节的,见图1。为了能让学生提高完成项目的主动性以及自我认知性,数据库课程设计调整幅度也相对比较大。
1)课堂学习关系数据库时,引导学生以课程设计中的选题项目为基础,编制相关的关系代数的演算
2)课堂学习关系型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时,引导学生以课程设计为基础,利用SQL语句解决数据的增删改查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需求分析中不同的设计模块,设计不同的SQL操作,其中包括单表查询、多表查询、模糊查询、相关子查询、不相关子查询、多表更新操作、视图操作等。
3)课堂学习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时,通过一系列反例,例如违反实体完整性的数据操作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违反了参照完整性的操作会有哪些危害等等,让学生强烈感知如何能设计出效率高、安全性较好的数据库基本表。此时,可以让学生根据项目选题设计出系统的各个分ER图并且形成初步ER图,在合并过程中找出冲突和问题所在,为后续内容做准备。
4)课堂学习规范化理论时,利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举例说明,让学生利用范式的思想,对项目中的表格进行规范化分析,判断属于第几范式,有什么样的优缺点,能否进行优化。此时,课程设计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已经初具雏形。
5)课堂学习第七章数据库设计时,结合实例,让学生独立完成概念机构设计中的消除冲突与优化,完成由基于项目的初步ER图到基本ER图的转变;同时结合需求分析中的数据字典,根据联系转换为关系表的知识点以及规范化理论,对初步的逻辑结构表进行修改和完善。
该阶段的汇报成果是各团队小组的概要设计报告。
2.2.4实现(Implement)
设计阶段其实是将任务离散化,那么实施阶段就是将项目综合化。该阶段中,书本上的重点内容已经基本结束,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基础知识自由发挥,将之前的需求文档以及概要设计文档进行拓展和完善,并且将自己设计的关系代数以及SQL语句转换成高级程序语言中的数据库操作的语句。这时候,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根据老师上课讲授的查询优化等内容针对具体项目实际进行查询算术优化和物理优化,并且对比执行效率,感受在不同的实际应用中对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
该阶段的汇报成果是各团队小组成员的详细设计报告的综合文档。
2.2.5运作(Operate)
系统模型建立好之后,要进行软件的各项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恢复和并发控制等内容,对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等性能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完善详细设计报告,补充系统测试内容以及使用系统安装使用说明。最后,通过小组的公开答辩,向老师和全班同学展示系统的设计思路、完成过程以及跟同学们交流心得和体会,并由其他非小组成员的同学作为评委进行点评。
2.3 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改革
课程设计是一门衡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科目,所以这门课程更要体现对学生是实践能力的检验。数据库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改革主要体现在:改变单一的评分标准为多角度综合性评价标准(如图3所示)。
2.3.1 项目文档(分数比例50%)
项目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
1)需求分析报告(分数比例10%),内容包括:
①可行性分析;
②拟采用的开发工具;
③用例图;
④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
⑤软件模块初步设想以及每个模块可能进行的操作。
2)概要设计报告(分数比例20%):
①数据库设计方面:分ER图和总体基本ER图(标明各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逻辑结构设计(有完整性约束说明,标明主码、外码,分析范式类型)、物理结构设计(索引、存储路径等)、数据库完整性设计(违反实体、参照完整性时的解决办法,比如触发器、存储过程等)
②软件设计方面:功能结构图以及各功能模块主要功能(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3)详细设计报告(分数比例20%),内容包括:
①系统与后台数据库连接的执行过程;
②系统各模块的主要界面和UI接口;
③系统各个模块的流程图以及详细实现过程;
④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⑤总结系统后续有待优化和改善的方面。
2.3.2 项目成果演示(分数比例40%)
该类别主要考核的方面如下:
1)系统运行正确;
2)功能完善:有增、删、改、查功能,输入、输出功能;
3)有基本的统计、报表功能;
4)有多表连接查询、自身连接查询、字符串匹配查询、模糊查询、分组查询等;
5)工作量饱满,系统实现技术的难度;
6)是否符合软件开发规范;
2.3.3 团队综合素质(分数比例10%)
该类别主要通过系统演示、课题答辩以及团队的出勤和会议纪要等信息考核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的能力,而且,尤其要注意有些同学过分依赖他人的思想。所以答辩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自己所做的内容进行阐述和说明。
3 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的基于CDIO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使得每一个同学都有公平的主动参与的机会,同学们从这门课程开始就主动思考项目中各种实际问题,由“学中做”转变为“做中学”,极大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使得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同学都对数据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有一部分同学毕业之后选择了数据库相关的行业。
参考文献:
[1] E.F.Crawley. Creating the CDIO Syllabus, a universal template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fie, vol.3,Pp.F3F8 -13, 32nd Annual Frontiers in Education (FIE’02), 2002.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主要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及消防系统。各个系统所包括的设备种类繁多,以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最典型的三大系统(监控、收费、通信)为例,基本的子系统就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信息存储与统计分析等发,基本设备分布在监控、收费、通信等管理中心及公路沿线的外场,一个工程少则几十种设备,多则上百种设备,设备的数量随着公路的里程和公路的等级增加或减少而相应变化。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后期维护过程中,需要对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故障出现的情况、处理方法等,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的要求,将所有的情况记录在日常维护日志及故障处理表等文件中,并根据出现故障设备的数量及种类,进行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计算,定期做出工程项目的阶段故障分析报告,为以后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及设备采购、订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维护中的故障处理表记录的大量故障数据,完全是人工填写后输入计算机,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分析后,形成阶段故障分析报告。由此可知,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后期维护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工作。因此,要做到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高效和数据的准确,需要我们设计一个高效、科学的工程维护管理系统,及时分析设备的故障原因及故障率,根据设备的故障率,在工程的设备采购阶段,尽可能的使用性价比高、质量优良、可靠性高的产品,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转,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同时也能尽量降低企业的工程成本。根据ISO9000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际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我们建立了如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工程工作流程。根据如图1所示的维护工程工作基本流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设计的工程维护管理系统将解决如下问题:
(1)能够完成现阶段工程维护工作中需要人工完成的数据管理工作。
(2)能够使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维护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自动化。
(3)提高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强度,同时,也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及过程控制,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依据。
1、基本需求分析
由工程维护工作流程,本系统需要完成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功能:
(1)维护保养/例行检查记录表(维护日志):日常巡查设备的养护日志。(2)故障处理记录表:巡查中出现的设备故障、故障处理方式、用户意见等信息,详细地记录在表格中。
(3)阶段故障分析报告:根据阶段出现的故障设备的类型及数量,进行分析计算,给出本工程项目的设备故障率。
(4)日常维护月报:按月形成当月本工程项目的日常维护情况汇总。
2、基本用户分析
本系统是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要求,为工程维护管理工作而设计的,在工程项目的责任期,用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在责任期后,也可以根据需要用于高速公路运营方的设备日常维护工作。
二、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
本系统根据需求,设计为以下几个模块:
1、工程项目基本数据库
(1)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常用系统及设备的标准化名称库。
(2)设备安装位置信息库:包含本工程项目中的设备或系统在项目中室内、外场的位置(桩号或安装位置)等。
(3)工程项目设备数据库:包含本工程项目的设备数量、设备商信息、设备的分类等。
(4)机电工程常用设备或系统的故障信息库。
2、工程项目维护记录表格库
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文件格式,根据基本数据库及每日的维护工作的具体情况,输入基本数据,生成以下维护记录表格。
(5)维护保养/例行检查记录表(维护日志)。
(6)故障处理记录表。
(7)阶段故障分析报告。
(8)工程维护月报表。
3、故障数据处理分析模块
本模块的设计是建立在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上,相关的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定义简述如下:可靠性的基本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简称3要素: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故障率的定义:指工作到某一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称之为产品的故障率。用数学公式表示为:λ(t)=dr(t)/Ns(t)dt式中:λ(t)为故障率;dr(t)为t时刻后,dt时间内故障产品数;Ns(t)为剩余的产品数,即t时刻后尚未故障的产品数。可按下式进行工程计算:λ(t)=Δr(t)/Ns(t)Δt式中:Δr(t)为t时刻后,Δt时间内故障产品数;Δt为所取得时间间隔;Ns(t)为剩余的产品数,即t时刻后尚未故障的产品数。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而子系统则是由许多的产品设备组成,对于一个机电系统集成企业来说,其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工程质量优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产品的性能优良、功能齐全,不是用户考虑的惟一要求,产品的可靠性,易维修,使用维护保养费用的多少,产品寿命的长短等因素,都是用户关注的。良好的工程质量,不仅能够给机电系统集成企业提高竞争优势,而良好的产品质量,则能够减少工程维护成本,使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故障数据处理分析模块的基本功能是根据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定义和计算公式,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对工程维护过程中所记录的故障处理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产品设备的阶段故障率,为最终形成的故障阶段分析报告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是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了软件系统的基本构成,根据维护工程工作的流程,设计了软件系统的基本流程。软件系统的开发基于MicrosoftSQLSever和VC++,运行平台为WindowsXP及以上操作系统,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使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实现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查询各个项目的现场设备的故障状态记录及处理情况,设备的阶段故障率可根据需要随时提取计算结果。
四、结语
关键词:软件质量;ISO9001;质量控制;见证点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9-2142-03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s Quality Management
LIU Yun-jie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oration,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the growth of demand for software is very fast during the information-based process in the current society,every walk of life is carrying out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But many developed softwares have not been integrated flexibly and effectively with the habits of manual operation;Some software can not be able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regulatory business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And some software cannot be applied after huge development costs and let the matter rest.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softwar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is a pressing problem for interrelated enterprises, and the use of quality control method use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software quality; quality control; witness point
ISO9001: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属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工作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族标准的统称。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
质量控制:为达到规范或规定对数据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措施。 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印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1 概述
软件质量,概括地说就是“软件与明确地和隐含地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具体地说,软件质量是软件符合明确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所有专业开发的软件都应具有的隐含特征的程度。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而软件的开发能力却远远跟不上应用需求的速度扩展,出现了所谓的“软件危机”。时至今日,计算机在在工业控制、医疗、通讯、交通、航空、航天、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中,对软件的质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软件失效逐渐成为系统瘫痪的主要原因。因此,软件质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软件企业首先选择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作为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提高生产率的过程改进框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ISO9001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2 问题分析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从管理角度对软件质量的度量。可划分为三组,分别反应用户在使用软件产品时的三种观点。正确性、健壮性、效率、完整性、可用性、风险(产品运行);可理解性、可维修性、灵活性、可测试性(产品修改);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运行性(产品转移)。
通常所理解的软件开发,大部分是指编码。而实际工作中,一般将软件开发周期划分了六个阶段――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各个阶段都有独立的人任务,也就涉及到了任务完成得质量。也就是说,软件系统表现的程序中的错误,并不一定是编码引起的,很可能是在设计过程中或者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问题引起的。这样,对软件质量的度量决不能限于程序本身,而编码以前所完成的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3 解决策略
那么如何在控制风险,提高软件开发质量,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透明度?这就要求在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中的“质量控制”进行操作和管理。
在国际上,质量控制对象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和监督控制要求不同,可以设置“见证点”或“停止点”。“见证点”和“停止点”都是质量控制点,由于它们的重要性或其质量后果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它们的运作程序和监督要求也不同。为了方便理解,就“见证点”和“停止点”做以下说明。
见证点的运作程序和监督要求如下:
1) 施工单位应在到达某个见证点之前的一定时间,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说明将到达该见证点准备施工的时间,请监理人员届时现场进行见证和监督。
2) 监理工程师收到通知后,应在“施工跟踪档案”上注明收到该通知的日期并签字。
3) 监理人员应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见证。监理人员应对见证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在见证表上作详细记录后签字。
4) 如果监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未能到场见证,施工单位可以认为已获监理工程师认可,有权进行该项施工。
5) 如果监理人员在此之前已到现场检查,并将有关意见写在“施工跟踪档案”上,则施工单位应写明已采取的改进措施,或具体意见。
停止点:
停止点是重要性高于见证点的质量控制点,它通常是针对“特殊过程”或“特殊工艺”而言。凡列为停止点的控制对象,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控制点到来之前通知监理方派人对控制点实施监控,如果监理方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应停止进入该控制点相应的工序,并按合同规定等待监理方,未经认可不能越过该点继续活动。通常用书面形式批准其继续进行,但也可以按商定的授权制度批准其继续进行。
在软件开发周期中,该方法同样适用。
4 过程分析
下面就各个软件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所所设置的见“见证点”或“停止点”。
4.1 计划
计划也是总体规划。软件系统的规划是软件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它的基础是需求分析计划的作用主要有:
1) 指明软件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
2) 指导软件系统的开发;
3) 优化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内部和外部资源;
4) 通过规划过程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
一个比较完整的计划,应当包括软件系统开发的目标,软件系统的总体框架、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软件系统的实施计划和相关的技术规范等。
本阶段在确定软件实施计划时,需要确认一个见证点――可行性报告。也就是说,在确定软件开发的实施计划过程中,需要相关领导和该软件系统的策划人员和设计人员分别依据各自所掌握的业务信息,评估并确认该软件系统实施计划的客观性和可行性。一旦发现该计划风险过高,例如:工期过紧或复杂度过高,需重新审议,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或者改变实施计划。
4.2 需求分析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阶段的目标是为软件设计极端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是以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为基础,规划即将建设的软件系统的基本架构。它是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信息流程的交汇点。
需求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等。
在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和顾客交流沟通,充分掌握顾客基本信息,准确理解顾客需求,客观分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结合软件系统开发特点,形成详细的严谨的顾客需求分析文档。形成文档后,需要顾客的确认,保证调研人员理解的正确性和描述的准确性。如果该文档不能得到顾客确认,后续的软件开发工作即存在巨大风险。所以,该需求分析文档即是客户的“见证点”。
本阶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很多软件后期无法继续运作或者后期开发修改量过大,基本都是由于在需求分析阶段不充分或者不精准,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过多浪费。如果,在后续开发过程中,需求不明确、新增需求或者需求发生变更,要及时与顾客沟通并确认。
4.3 设计
软件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软件系统的实施方案。软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管理流程设计等等。
在设计阶段,需要全面理解需求分析报告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科学化设计是保证后续软件编码高效、系统运行通畅的保证。
因为本阶段所涉及的软件设计分类内容很多,在此,以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加以说明。
1) 功能模块设计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主要是根据需求分析文档,划分出软件系统所需要完成的功能模块。而详细设计,就是该模块在软件实现中所需要的细节。通常,概要设计是由调研人员完成或参与完成;而详细设计实在该概要设计的指导下,参照需求分析文档完成。这时候,“见证点”是,概要设计文档和详细设计文档,需要调研人员、设计人员、编码人员的确认。当设计文档不符合需求分析文档的内容时,需重新设计;当设计出来的模块功能,编码人员无法从技术上实现时,需要设计人员重新从技术立场更改设计方案。
2)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我们进行数据库设计中,首先设计的是逻辑数据库。也就是根据需求报告,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整体性能。然后根据逻辑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物理设计,包括选择数据库产品,确定数据库实体属性(字段)、数据类型、长度、精度等。
数据库逻辑设计决定了数据库及其应用的整体性能,调优位置。如果数据库逻辑设计不好,则所有调优方法对于提高数据库性能的效果都是有限的。为了使数据库设计的方法走向完备,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必须遵守。规范化理论为数据库逻辑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工具,在减少了数据冗余的同时节约了存储空间,同时加快了增、删、改的速度。
另外,在规范的数据库逻辑设计时,还应考虑适当地破坏规范规则,即反规范化设计,来降低索引、表的数目,降低连接操作的数目,从而加快查询速度。常用的反规范技术有增加冗余列、增加派生列、重新组表等。
增加冗余列:有时要进行查询的列分布在不同的表中,如果这个连接查询的频率比较高,那就可以根据需要,把其它表中的这一列加进来,从而使得多个表中具有相同的列,它常用来在查询时避免连接操作。但它的坏处就是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同时因为完整性问题需要增加维护表的工作量。
此时,“见证点”在数据字典上。需要确认的人员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人员。因为数据库设计,是整个软件系统的基础,数据库设计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软件系统的质量,所以,该处也可以设置“停止点”。
4.4 编码
软件编码是将上一阶段的详细设计得到的处理过程的描述转换为基于某种计算机语言的程序,即源程序代码。
编码是实现系统功能的阶段。在本阶段中,代码错误是每个程序员都会遇见的问题,可以在编码调试中解决。而算法错误的检查,在后续的测试或者编码人员自测中发现并解决。
在整个软件系统中,个人认为,编码阶段是最单纯的阶段,完全由编码人员根据详细设计文档,结合数据库设计文档,实现模块乃至系统功能。编码过程的功能过程实现代码“见证点”,由编程人员个人设定。在检查编码的规范性、可读性性、效率时,“见证点”可由相关检查人员设定。如果在编码过程中发现某些设计功能过于复杂时,需要向设计人员提出申请,设计人员可以设定改模块的代码实现过程的“见证点”。
4.5 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执行测试用例后,需要跟踪故障,以确保开发的产品适合需求。
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通常软件测试的目的如下:
1) 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 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 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不过,这种观点指出测试是以查找错误为中心,而不是为了演示软件的正确功能。只从字面意思理解,可能会产生误导,认为发现错误是软件测试的唯一目的,查找不出错误的测试就是没有价值的测试,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其实应该这样理解:
1) 测试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出错误,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发生趋势,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发现当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缺陷,以便及时改进;
2) 这种分析也能帮助测试人员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测试方法,改善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
3) 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也是有价值的,完整的测试是评定软件质量的一种方法。
测试的“见证点”是测试报告。
4.6 运行维护
软件系统运行维护是在指软件产品交付后,进行的活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顾客为主导地位,软件开发人员辅助该使用软件系统。这时,一份完好软件系统验收报告,无疑是最好的“见证点”。当然,该阶段一本详实的使用说明文档同样很重要。
通过质量控制,对软件开发质量加以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规范开发流程、节约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通过质量控制,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可控性和追溯性,保证软件开发产品的可靠性和可适用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管理软件开发质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黄庭满.国内商企应加快发展“信息流”[J].经济参考报.2004,11(6).
[2] 王洪海,周祖德,陈幼平,等.基于Agent 的虚拟企业信息集成技术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2(4):372-375.
[4] 翁佳.信息生命周期管理[J]情报科学,2005(6) .
关键词:数据库;学习需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625-02
《数据库系统概论》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传统的“黑板上讲理论,机房里练操作”的授课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往往一学期教学结束,和学生谈起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只是记住几个概念,至于数据库的技术没有多少能深入理解,更别提能应用于实际。数据库的应用虽然十分广泛,到处都是数据库,银行里、商店里、网络上等等。但是因为它是藏在“后台”的,不像多媒体、WWW等等,既作为对象,又作为外壳,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生活化地诠释它,显然有更高的难度。
本人在《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不能只看中理论,觉得学生只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可以了,需要学生亲身去参与项目的开发,去经历基本真实的项目制作,才能掌握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配合直观的教学媒体,并布置学生的课下任务,多管齐下,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使用数据库技术。
1 教学方法概述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来讲,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1 讲授法
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在讲述数据库概念的时候,常采用这种方法。
1.2 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一两次,如并发事务的处理。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发表意见,然后在结束时,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了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1.3 直观演示法
通过展示各种案例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主要是演示实验的内容或要求课下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
1.4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1.5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每次课后,都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参看书目、参考文献或参考网站,引导学生主动地自学,并在课堂上适当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看书的收获。
1.6 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种方法要求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在讲解关键的知识或技术时如数据库的设计,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1.7 自主学习法
这种方法是给学生留思考题或是遇到的一些实际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实施
《数据库系统概论》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能掌握数据库技术中的概念,并学会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实施,进而能结合前台对后台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
2.1 数据库的概念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联系生活的实际讲授法来讲述。例如在讲述数据管理的发展时采用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例子,总结出常用信息资源管理的两种方法:手工管理(逐级分类)和计算机管理(采用数据库)。通过搜索引擎引入数据库,让学生感受数据库管理信息的优势:查找统计数据高效准确,数据库的共享性好,管理操作方便,管理大量信息占用空间小。 通过对图书管理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采用表格的结构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管理信息的。然后编写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查找和统计操作。
2.2 数据库的设计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先给大家一个总体的任务,比如图书管理系统。总体任务是设计一个图书馆数据库,在此数据库中保存有读者记录和书目。
首先作需求分析,将学生分组,一组代表读者,一组代表图书管理者。分别模拟读者和图书管理员的角色,采用各种方式收集各自的需求。并形成需求分析报告文档。其次,在拿到需求分析报告文档后,每个同学画出书面的E-R图,包括局部的和总体的E-R图,并利用Power Designer软件将书面的E-R图转换成电子的。然后,在得到总体的E-R后,分析怎样可以将E-R图转换成我们要求的二维表,依据是什么,转换后的结果是什么?并利用Power Designer软件提供的转换功能来进行验证。数据库设计的其他阶段在其他部分来讲述。
2.3 数据库的实施
这一部分采用实验课时使用的Oracle 10g来讲述。通过让学生自己下载、安装、运行Oracle 10g来完成数据库的实施。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来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并形成了指导书,让大家有章可依。在实验指导书中,也设计了思考题,让学生能够在做完基本的操作后能再深入地思考某些问题。比如在建立基本表的时候,可以使用SQL命令,是否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文件呢?怎样来建立文件,怎样来执行文件等。
2.4 后台数据库的连接
这一部分采用学生将要学习的JSP来进行后台数据库的连接。由于本课程主要是数据库概论及使用,所以仅仅要求只要能通过前台界面连接到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能进行维护即可。这一部分先采用直观演示法给大家演示了JSP和Oracle的连接步骤,并在演示的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若有问题,利用自主学习法来进行解决。有解决不了的,我们在一起共同讨论、分析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3 教学反思
“数据库”这部分内容对大二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平时接触挺多,但数据库隐藏较深,故学生理解不是很清晰。因此在情景引入、创设问题上的设计就成为教学的关键。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进行教学的设计,以期能够让学生尽快的接受新概念,熟悉新技术。例如在讲述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时,就设计了大家最常用的图书馆借阅图书和在网上如何搜索问题的例子。找到大家的兴趣点,然后再切入正题。其次,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如何让学生尽快接受新概念,如何理解和掌握新技术,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构建数据库技术的知识结构。在讲述SQL的时候,就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来教学;在讲述数据库设计的内容时,就使用讨论教学法。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使用了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制作,教师和学生始终在互动的问题设置、问题解决中,突破了“技术”的约束,逐步从图书管理系统将注意力吸引到其技术内在价值的探究当中,即从数据库的概念理解与技术应用当中内化素养,提升能力,不断地达成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能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能够通过前台维护后台数据。在每次课后,又采用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几轮课程讲下来,学生反映效果不错。最后,及时思考。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最后的结课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这样可以对以后自己在本课程的教学上有很大的帮助。
4 结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到数据库的优越之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数据库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放眼课程建设与发展,又要做一个有心人,去寻找合适的例子,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能够全面地将数据库的技术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财务经济分析;财务报表;Office;VBA
1、引言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报告,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财务经济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体现财务活动与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与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运用专业方法评价生产经济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藉以考核企业过去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活动。但是,国内有一些企业仅仅把财务报表视为向工商局、税务局或上级主管单位履行报告义务的工具,忽视了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管理层分析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活动实施控制乃至决策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上市公司分析其财务报表时,或者全部通过人工完成;或者借助于会计电算化软件所提供的一些财务比率,然后再通过人工形成分析报告;或者人工将报表输入至Excel软件,并设定公式计算出财务比率,再用Word形成文字分析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支持的价值。因此,在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设计自动化财务经济分析系统,提升企业及时分析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一般需求
通过对财务经济分析系统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可将其一般需求归纳为几个方面。
(1)广泛兼容的数据获取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首先是搜集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可能来源非常广泛,既可来源于企业本身的会计与业务管理信息,也可来源于现有的Internet或办公信息系统的Office电子表格,或者是传统的纸介质文档。财务经济分析系统应该具有从各种来源中获取、分析数据的能力。
(2)公式运算和数据预处理
为了达到财务经济分析的目的,一般直接使用数据访问功能得到的信息不一定能直接用于统计分析,在分析之前还需要进行多种公式运算和预处理。虽然某些工作可借助于数据库系统来实现,但有些可能无法实现或实现起来相当麻烦,因而设计良好的统计分析系统应能对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预处理。
(3)方便灵活的分析能力
不经过分析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管理并无多少价值,财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的附表构成。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经过会计部门按照有关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工变成定期的报告,政府部门、股东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银行(作为债权人)和企业的管理层都应该从各自的角度研究企业的财务报表,最后形成关于企业的观点或结论。然而,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很难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回报能力、偿债能力、管理效率和发展能力的优劣形成观点或结论,财务报表本身对企业的控制或决策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不同阶层、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分析需求,财务经济分析主要是为辅助决策服务,但决策过程是由管理者发起的具有相当大的不固定性的智能活动,因而财务分析系统不仅需要有友好的、易用的界面,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设计性,系统不仅应该尽量多地提供针对各种分析需求的分析模型,而且财务经济分析的最终用户能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设计扩展具有满足特定要求的分析模型。
(4)报表与图形表现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系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报表或图形来表达,因而财务报表分析系统应该提供方便易用的报表设计与数据的图形表现形式。
(5)数据分析与文档报告的高度集成能力
财务经济分析的结果大多是以报告的形式给出,而且现存的大量资料也有许多是以Office形式的电子文档存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与普及,作为从事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专业人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对Office软件或类似软件能应用自如。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保护已有投资,财务经济分析应该能很好地集成现有的电子文档资料,而且用使用者熟悉的形式来表达。
3、基于Office的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实现模型与体系结构
Microsoft Office Excel作为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一方面,为报表所需要的界面表现形式多样化与用户可设计性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其内部提供的大量函数和第三方提供的可加载宏(Add-in)为基于Office的财务分析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Office对VBA的支持使集成与组织这些模型与函数成为可能;最后,Office的模板技术不仅可以使具有创新能力的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成为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共同的知识,而且能通过模板的不断积累形成形式一致的财务分析报告,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3.1、实现模型
Office不仅有强大的报表功能,而且数据处理能力也十分强大,只要为其增加访问常用数据库,如Access、SQL Server、Oracle、DB2等的数据访问能力,在数据访问的基础上,将返回的数据让用户可以在其中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排序、查询、编辑、打印、公式运算与统计分析等;Office的模板技术,不仅简化了财务经济分析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通过不断完善的模板库系统,可以提高财务经济分析的专业化水平,其实现模型如图1所示。整个模型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数据提取部分:主要实现从各业务处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库中访问数据的功能;第二部分是业务处理或商业规则层:主要完成数据提取,并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处理,在模型中表示为公式运算、财务经济分析与数据自动填注功能;第三部分是模板库:不仅完成界面的设计任务,而且实现模板的积累与共享。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依图1中的流程方向最后形成高水平的、规范的财务经济分析报告。这三部分既可依据流程的方向依次顺序完成,亦可并行地完成其中的多个部分,最后再形成完整的财务经济分析报告。
3.2、体系结构
依据系统的实现模型,可将财务经济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进一步细化。
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多种分析方法与模型、丰富的用户企业信息系统财务数据、同行业公司财务数据、行业标准和全面的财务报表分析工具等,而且还能使用现有的模板自动形成具有行业水准的财务经济分析文字报告,及时辅助企业进行财务经济决策。
4、主要关键技术
4.1、在Office中数据访问的实现
(1)连接数据库
在Office中访问数据库一般需要通过下面四种方法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方法一:使用随Office一起提供的工具Microsoft Query
在安装Office时选择自定义安装,选择并安装Office工具中的Microsoft Query.在安装完成后进入Excel中,选择“数据/获取外部数据/新建数据库查询”,然后按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做,最后就可将数据返回到Excel中。这种方法是大家常用的,也是最方便的,但这种方法只能对远程数据进行查询,不能对远程数据进行增加和修改。
方法二:使用ADO(随Office 2000安装而安装)
这种方法需要VBA编程(下面方法相同),在Visual Basic编程中,我们经常用ADO来访问数据。ADO是Microsoft提供的针对各种各样数据源的新型高级编程接口,它支持大多数数据库操作,在Office 2000中应用ADO来访问数据是十分理想的方法。
方法三:使用ODBC加载宏
Excel 2000的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它自带了一个ODBC加载宏,只要在Excel 2000中引用这个宏文件xlodbc.xla,就可以通过它去访问我们建立的数据源。这种编程方法用着方便,也是一种好的访问远程数据方法,但是一般速度较慢。
方法四:直接调用SQL API
这种方法比较复杂,调试也比较困难,但运行速度快,在进行大量查询数据和自己在API调用方面比较熟练时,可以用这个方法。
(2)数据访问信息的处理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连接数据库,关键的要素有两个:数据源与查询SQL语句。从通用的角度考虑,应该是每个对象(如Word中的表格、Excel的单元格)都能保存这些信息。因而在设计时要找到对象的某个属性,用它来保存有关数据访问的信息。例如,可选择Office中的批注对象完成类似的功能。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把英语这一工具运用到计算机专业这一领域,解决计算机的问题。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仅停留在课文阅读与翻译层次,对口语表达、文献撰写等能力普遍缺乏培养。根据课程的教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张新红等人提出的虚拟情景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提高,为每个授课环节模拟一个实际工作环境,结合软件工程的一般过程,提出一种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可行解决方案。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英语;虚拟情境;语言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软件工程
1概述
软件开发人员为跟上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节奏,需要阅读大量英语文献和代码;软件外包服务企业,要求软件工程师能够用专业英语书写诸如需求分析报告、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等各类软件项目中常见的文档。外企的要求则更高,如索尼、微软等公司要求招聘的员工能够用英语进行技术交流讨论。国内各高校虽普遍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却普遍停留在课文阅读与翻译层次。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兼顾文献阅读、文献撰写、口语交流等各个不同应用领域的专业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本文模拟计算机专业新人进入职场后的各个阶段并参考软件工程一般过程设置情境,每个情境自然地引入文献阅读、文献撰写和口语交流等实际任务,不同情境各有侧重点,真正做到面向实际应用的综合性的专业英语能力培养。
2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情境介绍、交流环节、教材讲授、新文献阅读环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以一个大学生从刚应聘到外企工作到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开发人员的成长历程为线索。情境介绍主要是营造一个学生容易融入的背景,让他们明白学习的内容可以运用到工作中的什么地方。交流环节包括与同事、客户的对话以及需求分析报告、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等专业文档的写作;教材讲授部分即教师根据所选的教材,摘取其中典型的内容进行简略的讲解,重点引入专业英语中使用的大量专业术语,并与其他领域的释义进行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新文献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与情境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专业文献。各情境的划分与主要内容见表1。
3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
3.1新人第一天情境介绍:刚刚进入公司,新人充满了紧张与期待,与同事合作的第一步,让他们了解自己。交流环节:学生自我介绍的重点是讲解自己学习过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知识,掌握的专业技能。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学生交流中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正好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教材讲授环节带着目的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教材讲授:重点讲解计算机专业学科分类和各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把整本教材各个章节联系到一起,也给学生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总体印象。
3.2新人培训情境介绍:软件公司对于软件应用有着比学校更高的要求和针对性,通常都会对新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交流环节:学生扮演部门经理,简略讲解C++语言的相关知识点。这一过程综合考验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计算机语言相关术语的掌握情况和英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教材讲授:以C++语言为例,讲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简史和各主要知识点,以及编程的一些策略和原则。既是讲授专业英语知识,也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扩展。
3.3项目需求分析情境介绍:软件永远都是要服务用户的,因此弄清楚用户的需求至关重要,这也是需求分析的目的。交流环节:学生分别扮演用户与开发人员,用户从自身使用的角度用非专业的语言描述自身的需求。开发人员在听取用户需求之后尽可能引导用户把功能描述放入软件工程的框架,将用户的功能需求转换成能指导软件开发的专业需求。教材讲授:讲解软件工程的第一阶段需求分析,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专业知识来听课,既学习了新的术语也巩固了专业知识,达到双赢的目标。
3.4软件设计情境介绍:将用户的需求细化之后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大系统,但大系统不利于开发,需要经由软件设计将大系统拆分成一个个小系统,明确每个小系统的功能,才能进行后续的开发过程。交流环节:学生扮演项目经理,将软件项目的拆分情况、每个模块的详细功能和各开发小组的分工布置下去。这样的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软件工程方面的专业技能,对于英语口语表达也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总结自身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然会要求自己在两方面都有所提高。教材讲授:讲解软件设计过程,也即是总体任务细化为每个模块的过程。对于每个模块自身的功能和输入输出如何用专业的语言去描述。
3.5数据库设计情境介绍:任何大型软件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方便日常的快速检索和使用。交流环节:学生扮演项目组中的数据库设计人员,向组员们讲解自己设计的数据库,包括E-R模型、关系表、关系设计等等内容。将自身所熟悉的数据库知识用英语表达出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英语能力。教材讲授:讲解数据库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们学会用英语来表达熟悉的数据库知识。
3.6网络设计情境介绍:大型软件为使用方便,通常都需要应用于网络环境(互联网或公司局域网),网络方面的优化尤其是网络安全策略更是重中之重。交流环节:学生扮演项目组中的网络安全设计人员,向组员们讲解自己的设计,采用了哪些可行的安全策略和加密手段来保证所有用户都在权限范围内操作系统,避免非法用户进入系统。用英语进行网络安全策略描述难度较大,事先可以召集负责的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讲授:讲解互联网相关的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安全策略等知识。
3.7软件测试情境介绍:软件各模块功能是否正常,软件总体是否达到用户的需求,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软件测试来回答。交流环节:此环节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学生扮演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向开发人员描述软件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开发人员则基于描述询问一些问题的细节;第二部分学生扮演开发人员和用户,开发人员向用户描述目前软件的所有功能,用户通过询问了解软件设计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教材讲授:讲解软件的单元测试和整体测试等知识点,向学生们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3.8软件维护情境介绍:软件维护通常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成本最高的一个阶段,其中的关键则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环节:学生扮演用户和开发人员,用户提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软件进一步的功能需求,开发人员则通过询问进一步明确问题和需求,并整理成专业需求,用以指导后续工作。接下来可以让双方各自描述自己所理解的需求,明确有哪些理解上的偏差。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用户与开发人员的相互理解难在哪里,今后学习和工作中针对性的去解决。教材讲授:讲解软件测试相关策略和技术。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储备。
4结论
本文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读写全方面能力这一目标出发,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参与感、有面向实际工作的感觉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此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学习起来有乐趣,也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过程也更有目的性。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学生们能学习到真正的专业英语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尤其是到外包企业和外企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新红,白艳玲,陈利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电子商务,2013(10):91-92.
[2]刘艺,王春生.计算机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金志权,张幸儿,张景祥.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M].6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4]杨涛.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时代.2015(1):62-63.
[5]刘洋.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分析[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5(7):170-170.
[6]易丛琴,周汝雁.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97-98.
[7]崔玉宝.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与教[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3,13(4):60-62.
原文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其可行性分析
1.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收集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并进入传统的流通领域。于是电子商务开始流行起来,一种全新的购物理念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范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
1.2电子商务的现状
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很快,根据CNNIC的统计结果,截止2005年1月中国有互联网用户9800万人,而又有30.2%以上的网民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并且人数还在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6年中国网上购物用户将达到4000万人,这说明在中国发展网上购物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网上购物方式日趋被大家所接受。
1.3经济可行性
传统的销售方式是商家把商品放在商店里供顾客挑选,店铺的位置、规模等客观因素影响着商店的客流量,并且商品的存放与销售需要人力进行管理,雇员的工资,店面的租金等又增加了成本,顾客也不能迅速找到需要的东西。而开一个网上商店只需要一个可以存放商品的仓库,比租一个店面能节省很多,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来管理,不会因为商店的面积影响客流量,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买东西,并且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要的商品。
......
目录
目录
摘要及关键字…………………………………………………………………………………3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其可行性分析……………………………………………………………3
1.1项目背景……………………………………………………………………………3
1.2电子商务的现状……………………………………………………………………4
1.3经济可行性…………………………………………………………………………4
1.4技术可行性…………………………………………………………………………4
第二章需求分析报告…………………………………………………………………………5
2.1功能需求………………………………………………………………………………5
2.2用户界面需求…………………………………………………………………………5
2.3安全保密需求…………………………………………………………………………6
第三章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及实现…………………………………………………………6
3.1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6
3.1.1系统功能描述……………………………………………………………………6
3.1.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7
3.1.3系统流程分析……………………………………………………………………8
3.2数据库结构设计与实现………………………………………………………………8
3.2.1创建数据库………………………………………………………………………8
3.2.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9
3.2.3创建表的脚本文件………………………………………………………………11
3.3程序设计………………………………………………………………………………14
3.3.1通用模块设计……………………………………………………………………14
3.3.1.1ConnDB.asp…………………………………………………………………14
3.3.1.2IsAdmin.asp…………………………………………………………………14
3.3.1.3IsUser.asp……………………………………………………………………15
3.3.1.4style.css………………………………………………………………………15
3.3.1.5bian.css……………………………………………………………………16
3.3.2管理与登陆程序设计……………………………………………………………16
3.3.2.1管理主界面…………………………………………………………………17
3.3.2.2管理员登录程序设计………………………………………………………17
3.3.3管理模块设计……………………………………………………………………17
3.3.3.1商品类别管理模块…………………………………………………………17
3.3.3.2商品管理模块………………………………………………………………19
3.3.3.3其他管理模块………………………………………………………………22
3.3.4系统主..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美)MikeJennett《中文FRONTPAGE2000开发人员指南》1999年11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2.求是科技《SQL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技术大全》2004年12月人民邮电出版社;
3.(美)KrisJamsa等《HTML&Web设计技术与技巧》2002年9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4.(英)FrankBoumphrey等《XHTML初级编程》2002年2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5.闫静/钟斌等《DreamweaverMX2004与ASP动态网页基础与范例》2004年9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6.(英)DinoEsposito等《ASP数据访问高级编程》2001年10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7.怀石工作室等著《网络开发实例精解系列丛书——ASP网站建设专家》2001年8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8.赛奎春《ASP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2005年4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9.贾佳郝洪明《ASP与SQLSERVER网站架设》2001年1月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