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统文化礼仪

传统文化礼仪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2: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文化礼仪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传统文化礼仪

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礼仪教育;课程设置;文化传播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关于礼仪的著作更是丰富多彩,这些著作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是几千年来规范人们行为和塑造独特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重视逐步弱化,加之西方文化的入侵,人们对礼仪文化的学习也慢慢减少,各高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为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本文以传统文化为内核,加强高校礼仪教育。

一、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江西省十所高校及其他省若干高校关于礼仪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目前最热门的高校慕课平台中有关礼仪的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礼仪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第一,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将礼仪教育归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未单独开设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课程,且未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教师对礼仪教育不重视;第二,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礼仪课程(包括传统文化礼仪),但多数高校都是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学生可自由决定选修与否,并未将其列为公共必修课。(二)高校礼仪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设置不合理第一,多数学校的礼仪内容主要是西方礼仪及现代礼仪,对中国传统礼仪讲解较少;第二,多数教材虽然涉及部分传统文化礼仪,但仅仅是对传统礼仪的简单介绍,并未将其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进行讲解;第三,由于礼仪教育一般被作为公共课程,因此,多数学校一般为该课程选择一套教材,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三)慕课平台中缺乏传统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对慕课平台的调查研究发现,发展相对成熟的慕课平台“爱课程网”上收录的关于礼仪的课程只有两门,一门是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另一门则为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讲授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这两门课程的受众比较广泛,也是时下各礼仪教育和视频课网站中点击率最高的两门课程。此外,超星尔雅通识课程库中关于礼仪的课程只有四门,分别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公共关系礼仪实务”,国家行政学院的“女子礼仪”,南开大学的“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以及清华大学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综观慕课平台的这些礼仪课程可以看出,只有清华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彭林教授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将传统礼仪文化与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日常行为相结合,生动讲解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而其他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现代礼仪”和“西方礼仪”,对我国传统礼仪的讲解较少。(四)缺乏礼仪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礼仪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社会学科,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多数高校的礼仪教师并不具备礼仪专业背景,大部分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来的,经过后期的培训和学习,即走上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教师缺乏礼仪教育的专业知识,对传统礼仪研究不够,导致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加强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的重视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的重视,将礼仪教育从思政教育中独立出来,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或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礼仪专业,设置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方向;将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列为公共必须课,并通过考试、论文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学分任务。其次,教师也要加强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的重视,在遵循学校教育要求的基础上,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将礼仪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内容。(二)优化礼仪教育的内容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加强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礼仪的发展进程,了解古代文化礼仪及当前礼仪的丰富内涵,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使学生对礼仪形成全方位的认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将思想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相结合,选择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服务礼仪、习俗礼仪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礼仪知识,了解中国文化。(三)借助高校文化社团传播礼仪文化近年来,高校社团发展迅速,各种文化社团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礼仪教育可充分利用社团这一途径进行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礼仪知识的传播。结合学校大学生实践活动周、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活动,开展传统礼仪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具体来说,高校校团委应鼓励各院系学生以社团活动为号召开展各种类型的礼仪风采大赛、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大型的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四)加强礼仪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各高校要提高礼仪教师的选聘标准,引进不仅有礼仪教育专业背景知识,而且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各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礼仪教育的培训和教师交流会,引导教师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从而不断提升礼仪教学效果。

三、结语

建设以传统礼仪文化为内核的高校礼仪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坚守传统,但更多是为了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高校礼仪教育中,应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丰富礼仪教育的内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辉艳.谈大学生礼仪教育中传统礼仪文化的渗透[J].文化视点,2015,(12):89-90.

[2]王琳.论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8):59-60.

[3]周沫含.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14):72.

篇(2)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共同阅读从礼仪看传统文化演讲稿中学,请您阅读!

从礼仪看传统文化演讲稿1中华古国,央央尚礼。

礼,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儒家的核心思想。论语上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礼其实是一种仁,然而近些年来国人在外旅行却随意涂鸦的现象频频发生,这是否是失礼,又是否是一种不仁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礼于我们来说更多是一种规范自己的准则,礼不是空空洞洞,礼在我们的心中是有一个样子的,只有知礼守礼,方能延存一个国家的文名,一种文化的精神,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糱也。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糱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从未将它遗忘可见它对于中国和炎黄子孙的重要性。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快捷,人们有时候只是为了追求某些表面的东西而渐渐忘记的有些东西。古人留下的礼仪,可能是现在忙碌的人们缺乏的东西。。孔融四岁能让梨,程颐雪中求学,缅伯高千里送鹅毛,礼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不应该被我们忽视的。正如《礼记礼运》中所说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糱也。人的形象因礼而变得高大,一个不懂礼、不讲理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

天下无法不正,无礼不长,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礼者,天

下顺之。君曾记,那知不可而为之之人?笑嘲曰累累如丧家之犬者,却照亮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孔丘啊,他驾着那时代的马车,不就是为了一个礼吗?为他心中那片充满礼的圣地,去挣扎,去流浪,礼之于他也,犹酒之有糱也。昔日夹谷之会,不就是用礼挽回了一个国家的尊严?成就了一个人的骄傲吗?礼者,万物之序也。中国大陆的岁月长河波澜起伏,在这里,早已沉淀了无数辉煌荣耀与荒凉衰败。而礼仪的沉淀更像是古人埋下的女儿红,有的越来越令人沉醉,有的却因岁月流转而消失殆尽。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糱也。礼仪,却终究是没能抵御岁月长河侵蚀的土地,尚存的面积已难以让人们栖息繁衍。在埃及神庙等公共场所所刻画涂鸦的到此一游,不正是礼仪与人们渐渐相断联系的标签吗?常在许多旅游景点看到“__到此一游”的字样,充分利用每一个能刻字的地方。中国素来是个礼仪之邦,传统美德更是代代相传,为何却有人如此不知礼?这值得我们深思。当今的教育更倾向于书面知识,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学习,却忽略了传统美德的教育,造成许多学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传统美德不甚了解。正所谓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糱也。礼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需不断学习礼仪,提升自身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使中国成为真正的礼仪之邦。中国素来讲究礼仪,等级的差异更是不可逾越,大臣见天子,必须行跪拜礼,女子必须从三从四德,必须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都是礼仪的一种。虽说都是封建思想,但也支撑中国走了几千年。礼仪还是很重要的,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糱也。一个人如果失了礼仪,便如酒失了酒曲,失了形,甚至是失了韵。礼仪,在乎你我也。

西方哲学家说道: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无声。礼仪不正是如此吗?越在细微之处,越不可觉察,真所谓繁花开时默不作声,风云流转不宜察觉。曾几何时,外国著名景点用中文写着请勿乱垃圾,国内高铁惊现因丈夫未到而阻拦发车的女子,类如此现象真让人应接不暇。《礼记?礼运》有云: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君子用德待人,小人依薄情对人,终到头来,方见结局。自古以来,华夏乃是礼仪之邦。古中国以其举止端庄,言谈大方展示出其独特的大国风范。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与时代的日新月异,礼节在现在却似乎已经无足轻重。讲求效率与效益的年轻人们只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人生的快乐,早已抛弃其所谓的礼仪之道,甚至将它视为“老封建”。华夏的礼仪之邦的称号,就要被年轻一代们所湮灭吗?当礼仪的香火传到了我们的手中,坚持并发展它成了适时之需。年轻人拥有良好的礼仪会给人以温婉儒雅的印象,是成功之路上的通行证。

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糱也。礼仪的有无,间接的就已决定了我们未来道路的宽广与否。

从礼仪看传统文化演讲稿2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应被有批判的继承,而非一票否决。

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水岭,礼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左传中有言道:“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足可见礼仪在文明社会和民生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洗濯和沉淀的,那些优秀的文化价值礼仪不应被摒弃,而应被完善、继承和发扬。

驻德全权大使吴红波曾被德国记者问道“德国人能从中国学到什么?”,吴红波答道:“谦虚。譬如:中国人完成一个项目,他不会突出自己的作用,他首先讲得是他的团队,他的导师,较少提到自己”,自卑尊人便是中国礼制精神原则所在。所谓“自卑”不是要故装卑微自己,而是放低姿态,谦恭待人。若要好,大敬小。这种诚敬谦让,合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社会仍值得提倡。

传统礼仪还传播了许多优秀的基本价值观,如敬、恕、诚、信、仁、爱。在现代功利主义教学模式下,我们早已忘了传什么“道”,中国应该传什么“道”。而礼仪文化却给我们提供一个精神平台来领会这些优秀的精神内核。着名文学史者刘梦溪指出:“敬、恕、诚信、仁、爱等,应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

然而,传统礼仪也有其闭塞成旧的一面。如古时女子以纤小玉足为美,从小裹脚造成女子足部骨骼被硬性弯折,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儿女应听父母媒约,指腹为婚是谨守孝道的错误观念也使许多有情人分隔天涯。传统礼仪的封建思想一定程度框限了思想的自由,也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中华礼仪文化虽有落后、陈旧弊端,但究其本质是对现代社会极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精神遗产,永不过时。择善而之,其不善而改之,让其成为国人深层价值的“根”。

从礼仪看传统文化演讲稿3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从礼仪看传统文化演讲稿4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这春意浓浓、生机勃勃的阳春三月,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平时,你们也许会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也许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时髦姑娘,如何兴高采烈地发出“他妈的”之声;也许会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扬长而去的情况。每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与我们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多么不相称!但是,当前社会上仍然有些人对于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以为耻,不以为怪,并且为之辩护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难道这真的是区区小事吗?我们要向有这种思想的人大喝一声:“你们错了!如果任其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礼貌又何在呢?”

我们伟大祖国素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很注重文明礼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仁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因此,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呢?其实很简当,就是别人帮了你,道一声“谢谢”;见老师和客人主动问个“好”。平时注意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礼貌的起码要求,有了这些习惯,才算具备了做文明好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的,要有一个衡量的准则,我们通常把这种衡量和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叫做道德。而礼貌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的。礼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礼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认清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同学们,在这个文明礼貌月,弥漫着文明礼貌的芳香。而这些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能行。让我们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吧。

从礼仪看传统文化演讲稿5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闻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篇(3)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视阈;文明礼仪;研究

从周代礼乐文化的发源,到党的十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建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勃勃的生机。而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负面新闻曝光率不断增多,折射出中华礼仪文化在传承、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是大学生不容推卸的责任。高等学校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引领者,理应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传承礼仪文化,着力构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体系。

一、中华优秀礼仪文化的定位

中华民族创造的许多独具特色的礼节、仪式、习惯、规章、典制等礼仪文明,形成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主要包括:重礼讲仪的良好风尚,以知书识礼为美德;礼仪规范的合理内容,将人类千百年来凝练起来的精粹吸取下来;礼仪修养的先进典范,以之作为学习、践行礼仪的榜样;中华民族礼仪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心。作为高校工作者,要在进行礼仪传统教育中,要帮助学生着重领会礼的精神内涵。

同时,大学生传统礼仪文明教育要立足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并不是全盘照搬,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礼记・礼器》云:“礼,时为大。”这是说,礼之为礼,不应是刻板的教条和一成不变的戒律,在于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更新,这是礼的内在要求和原则。

二、大学生传统礼仪文明的现状

(一)礼仪文化认同缺失

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中华“礼仪之邦”几千年的积淀的宝贵资源,可是现代人却忽视了礼仪文化的存在作用。这些误读不仅使礼面目全非,并且把礼的真正精神也一同湮没。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和礼仪懂之甚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外流行时尚多有了解,对国外礼仪的盲目追逐,以为拿刀拿叉就是时尚,以为拥抱取代鞠躬和握手就是现代文明。我们的传统礼文化在现代青年慢慢消逝。

(二)礼仪修养意识淡漠

《礼记》:“礼也者,理也”,也就是说,礼就是要先要尊敬他人,讲道理。现在大学生缺少谦敬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不尊重长辈,不敬重老师,不尊敬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缺少公德意识。在校外,有些学生更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既妨碍和影响了他人,又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良好形象。

(三 )礼仪文明知行不一

《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有些学生不懂得谦虚、礼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知礼而不会行礼,即主观愿望、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和矛盾。大学生基本礼仪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大学的个人素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同时,这种现象也暴露了我们现代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原因

(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冲击

近代以来,由于我国落伍并挨打,不少人把它归咎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发起了一次一次批判旧文化的运动。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导致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中华文化重视不够,中华传统的礼仪文明当然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礼仪之邦”丢掉了礼仪文明,文化因割断而无法传承,招致的结果是道德滑坡,人的素质下降,不健全甚至是不道德的人格的生长和西方礼仪和文化的乘机“进攻”。

(二)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如果趋之若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

(三)多方面教育体制的不合理

家庭传统礼仪教育的淡漠和偏失是造成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的第一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实效的启蒙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学校传统礼仪教育的弱化和缺失是另一个原因。教师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也容易忽视在礼仪教学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社会传统礼仪教育的错位也易造成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

四、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系统全面,营造传统礼仪环境。

校园的环境熏陶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礼仪活动,如开展传统礼仪方面的讲座、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如上海电机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校园礼仪大赛,以礼仪文化为主题,促使大学生展示自我风采主动弘扬中华礼仪文化。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介绍历史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这样,学生在校园内处处感受到礼的存在、礼的气息,就可以在良好的校园礼仪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和熏陶。

(二)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开设专门的传统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开设传统礼仪教育的课程,既可以有效的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在重大典礼仪式中,蕴涵着丰富的、可以进行礼仪教育的资源。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场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如毕业典礼中可以举行“谢师礼”,毕业生在向老师行礼的过程中感谢老师培育学生的辛劳,永远记住学校和老师的培育之恩。

(三)创新发展,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优势。

礼仪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而新媒体的丰富性和开放性,逼真生动的情景模拟,饶有兴致的传统礼仪故事再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新媒体下的大学生传统文明礼仪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依托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开展线上微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举办在线传统文化展览,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健全其人格。

参考文献:

[1]孙晓凤.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现状及改进措施[J],青少年研究,2010(1).

[2]桂署钦.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

[3]俞琳娜.90后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5).

[4]李彬.新时期:社会变迁与新闻变革札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篇(4)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中国素以“文明礼仪之邦”屹立于世界各国之中;高尔夫在中国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十年,但是熟悉高尔夫的人不难发现,高尔夫的运动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竟然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修身之道

中国儒文化,以“修身养性”作为内练功、善自我、提境界的一种行为,倡导“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因此,中国人养身处世之道,以静为主、戒骄戒躁、隐忍中磨练定力。

修身养性、磨练定力的高尔夫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修行的要求上是相同的。高球运动讲求不气不急、不骄不馁、气定神闲,培养球员平和心态,与传统文化“静以修身”的要求相一致,能满足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修行的要求。

礼仪道义

礼仪,即礼节和仪式,渗透着强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礼始于五帝,大成于周,故中华民族礼仪历史深远,中华民族永久保持了以“礼谦、礼让、谦和”为核心的社会特征。

对着装、球员间礼节的严要求,是高尔夫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深层次看,高尔夫也是以谦和、礼让为本质,与传统文化礼仪的核心是一致的。礼仪是高尔夫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的一脉,适应时代礼仪发展需求。

诚信自律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孔子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认为 “民无信不立”。 可见“诚信”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立身处世之本、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

高尔夫文化中的诚信是通过球员打球时的自律来体现,要求球员诚信待已,不守诚信改变球况、虚报成绩会受到“惩罚”,球技得不到提高,形象受到损害。高尔夫球文化通过运动使球员感悟诚信的重要性,培养诚信,自尊自重。时代呼唤诚信,高尔夫通过运动塑造诚信。

公平与平等

篇(5)

关键词:中式家具;礼仪文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94-01

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出现新的物质文明,而国际式的设计风格又再进一步演化,那时中国将会有更多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对自己民族的东西感兴趣,那时的中国人也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精神文明,重新需要体现自己文化特色的生活。因而,体现中华文化特色而又能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的现代中式家具将受到中国人的青睐。"作为设计师和学术界,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头,去探索适合现代生产、符合现代人生活而又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中国风的家具。"[1]现代中式家具是顺应这个时代而产生的一种家具设计风格,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体。而作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体的现代中式家具,必须形成其新的理念和形式,赋予其新的传统文化内涵。虽然,礼仪文化发展到今天,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它仍然还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瑰宝。现代中式家具离不开礼仪这一文化特性。如果失去文化特性的现代中式家具,将不是完整的现代中式家具。在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中注入现代礼仪文化思想,也就是给现代中式家具输入血细胞,为现代中式家具运送氧气,增强免疫力和生命力。因此,从适应现代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角度上来看,在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上合理运用礼仪文化,它有着必要性。

家具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产物,伴随这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不断的发展,而礼仪文化则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性。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体现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准则的礼仪,也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所在。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众多存在质量问题的劣质产品也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进程。而在社会物质丰富的今天,为什么有的人道德却沦丧了呢?这也许正是礼制缺失的一种表现。礼仪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其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种适合现代人的礼制空间秩序,重新建立中国人在生活中的礼仪文化和道德规范,提高国人的精神文明,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社会文明程度的进程。

将礼仪文化的思想运用于中式家具设计的造型上,这种观点其实并非是一种空前的创造,而是一种借鉴,一次总结。礼仪文化其实在中国古典家具造型上已经有所体现,我们知道中国古典家具是受到中国古代礼制的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类家具。面对新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现代中式家具在造型上的设计也应该要以现代礼仪文化为基础,以全新的礼仪文化的概念去指导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现代中式家具在造型上应该首先突破其宽大厚实的传统观念,摆脱古代礼仪文化中"三六九等"、"贵贱有分"、"男女尊卑"思想观念的影响。继承和发扬以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主宾有别"、"长幼有序"、"男女有异"的现代礼仪文化思想,并合理运用到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造型上来。譬如我们可以尝试将现代中式家具设计成一体的组合家具,从造型的大小、高矮、方圆中体现长幼、主宾、男女的关系,使之更具人性化。

家具是文化的载体,社会的产物,生活的必需品。它除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实用这一功能性以外,还应该担负起文化传承的功能。现代中式家具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正朝着实用、舒适、多功能、人性化等方向发展。而礼仪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及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影响到现代家具的设计。

我们在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中有必要把现代的礼仪文化思想引入功能的设计上来,使现代中式家具更具文化魅力。在现代中式家具的功能设计上,我们可以尝试引入"长幼有序,大小有分"的礼仪文化思想,也就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设计不同类型功能的家具,这也将会是现代中式家具显得更加人性化。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老人家具和儿童家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当我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坐具时,它存在着不同高低变化,如果说它是一种礼仪文化的体现,不如说它是适合不同年龄或不同高矮人群功能上的需要。

现代中式家具比起中国古典家具而言,多了几分人情味,少了几分冷漠,多了几分浪漫,少了几分规矩。但是"座次"这个概念,还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现代中式家具的室内空间秩序。我们知道,一副完整的绘画作品在处理手法上,有主次之分、前后关系,也有疏密变化,更有主要的视觉中心。而现有的社会关系也是如此,有主宾之分、也有长幼之别、大小之差,更有男女之异的关系。所有的这些,如果把它说成是礼制秩序,更不如说是万物和谐的一种规律,一种美的法则。

礼仪文化思想可以合理的运用于开发成套的现代中式家具的整体设计上。开发成套的现代中式家具,必须要事先考虑新时期的礼仪文化对整个室内空间礼制秩序的新要求,然后才进行家具造型、功能、材料、装饰上的设计。因此,要设计创造出具有新时期礼仪文化内涵的现代中式家具,必须要先对现代礼仪文化进行深入学习研究。

通过对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中的礼仪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礼仪文化在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合理运用有着必然性和重要性。从适应现代人的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的角度来看,它有着可行性。从而得出,在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中,我们有必要重视礼仪文化思想的结论。其目的在于营造一种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礼制空间秩序,重新建立中国人在生活中的礼仪文化和道德规范,提高中国人的精神文明,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社会文明程度的进程。

篇(6)

关键词: 高校 礼仪教学 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人际交往。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社会,并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背景下,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自然迅速升温,备受人们青睐。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全国约96%的高校开设了礼仪类相关课程,可以说礼仪教学基本在高校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礼仪课程的开设又有不同侧重。礼仪教学的意义不低于掌握外语、电脑、汽车驾驶等热门的专业技术,高校礼仪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通过礼仪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校应该是高素质专门型人才的集中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理应同时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然而现实是,大批的不文明现象充斥高校,大量的礼仪失范问题不绝于耳。某些大学生“出口成脏”,目无尊长,狂妄自大,丝毫不把校纪班规放在眼中,肆意逃课、迟到,乱扔垃圾,在课堂玩手机、聊天、睡觉,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高声喧哗及在教室、宿舍偷盗他人财产……这些行为都没法和高素质画上等号。他们口口声声谈“个性”,要“尊重”,讲“隐私”,却随意践踏着社会公共道德的底限,这不得不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引起教育者们的深思。

1.增强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在谈及人的特征时曾说:“任何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难以离开与其他人的交往的。一个人如果不同其他人进行任何交往,那么他不是一位神,就是一只兽。”换言之,就是人人在社会生存立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大学生涉世不深,往往交往能力不够强,尚不能淡定从容地应对各种场合及对待不同的交往对象,如果不系统地学习社交礼仪,不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和社会通则,便会有碍正常的人际交往,往往在无意之中对别人造成冒犯或是贻笑大方。其实,人际交往是有一定之规可循的,这种一定之规,指的就是礼仪。熟练掌握礼仪的相关规范,了解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交往对象的交际方法,让人时刻充满自信,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情况,随时表现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质,并从人际交往中大获裨益,推进个人生活、事业的发展。

2.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之前,并没有过集体生活的经历,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呵护。大学期间,同学之间同吃同住,共同生活,共同学习,朝夕相处,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个大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假如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不懂换位思考,或者脾气火爆,频繁和他人发生冲突,再或者不懂适度原则,与他人过于亲昵,甚至不分彼此,严重侵犯对方隐私……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坏处。教师如果利用礼仪知识对学生加以引导,循循善诱,借助鲜活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并协助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活动获得珍贵的友谊,从而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建立稳定积极的朋友圈,也是帮助大学生顺利迈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3.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这里所说的形象并非简单的穿着打扮,而是指作为大学生应当遵循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和配饰礼仪。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是与年龄和身份不符的形象还是应当摒弃。礼仪教育就是为大学生讲解行为规范,开展审美教育,使其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要求。待学生临近毕业,可适时引入职场礼仪,包括面试时的穿着打扮、坐姿、站姿、走姿、电话礼仪、名片礼仪、握手礼仪、会议礼仪等,让职场“新鲜人”应对自如。

二、通过礼仪教学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巍巍中华,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礼仪”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高校礼仪教学,在提高大学生礼仪文化素质的同时,承担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文学、艺术、民俗、宗教、科学等方方面面,是民族兴旺、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纵观今天的大学生,盲目西化,崇洋,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利”字当头,心浮气躁,西方节日的由来、传统、风俗说得头头是道,却对自己民族传统的节日不胜了解;张口闭口都是网络语言,汉字书写错字连篇,更别提诗词歌赋;对人生缺乏目标,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期待“天上掉馅饼”或是万事依靠父母……这就是社会将来的接班人?他们拿什么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民族的接班人,也必定是文化的接班人。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高校是社会精英的集中地,大学生普遍具备聪明的头脑和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较常人有更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对新鲜事物更敏感。借助高校礼仪教学的途径,一定会让大学生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力军,无论是以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的方式呈现,高校礼仪教学都应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三、通过礼仪教学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规范化阶段,高等院校是将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独立个体的摇篮。高校经过系统而完善的礼仪教学,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得到极大提升,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道德规范,做文明人,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友爱、和平共处,整个校园的整体礼仪水准得到提高,从而形成和谐的氛围,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确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没有良好的高校礼仪教学,便不会有宁静和谐的校园。综上所述,高校礼仪教学尤为必要。它既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又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高校礼仪的教育工作者更应重视礼仪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思考高校礼仪教学的恰当模式,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摸索更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起到礼仪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黄惠琳.高职礼仪教学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2012(13).

篇(7)

【关键词】高校社团;汉字文化;实践推广;探讨

汉字时空•社是广西科技大学众多学生社团组织之一,成立以来高举学习汉字文化的旗帜,成功吸收了本校各专业的部分汉字爱好者,以学习汉字甲骨文为主,开展了汉字文化学习、经典名篇诵读大赛、中华礼仪培训等活动,还以社团名义组织学有所长者走出校园,与校外相关单位亲密合作积极推广汉字文化,总的来说反响非常好。由此笔者就高校大学生推广汉字文化作以总结,也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汉字文化推广的目标定位及特点和方式

汉字忠诚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及创造的各种文化,毫不夸张的说,汉字在传承历史、文化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个汉字都有一段搅动历史的故事,热爱并准确理解、灵活使用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光荣职责,在校大学生更应该成为学习汉字文化的主要角色,组建社团积极开展相关推广活动。

其一,学习汉字目标定位清楚。首先汉字时空•社凝聚的是爱好汉字文化的在校大学生,因共同的爱好愿意利用课外时间为学习汉字及推广汉字文化做出积极努力,在保障学业顺利的基础上,主要组织学生成员学习甲骨文,这类文字与后期文字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也只是破解了相当多的甲骨文,本着溯本清源的想法,结合历史文献通晓部分汉字的本源意义,以及因时代变迁产生的新意等等,通过学习尽量充实汉字文化的内涵,把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中外交流等纳入活动范围,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积极尝试。

其二,学习汉字文化是在爱好基础上的自然深化,组建学生社团目的是通过学习汉字更加热爱、准确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为汉字文化丰富多彩,由此了解汉字演变的动态规律,明白汉字演变基本伴随了我国历史进程的走向,社会时代巨变也会反映在文字变化上,研究汉字需要具备深厚的学识功底,以及持久的学习行动,这个过程也许会吸引部分同学深入钻研,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可能个别学生愿意考研成为文字学的专业研究者,但是大多数只是通过学习受到一定的教育,感受到包括汉字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者和践行者。

其三,进一步充实汉字文化内涵。汉字时空•社选取甲骨文为学习内容,这是带有传奇色彩的文字,汉字音形意需要反复学习才能学以致用,作为书面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讲究准确、规范,在此基础上还要赋予交流文字排列之后产生的美感,无论是从早期的《诗经》,还是后期的各种文献,都把汉字朗朗上口的节奏感、绘声绘色的形象感、含义丰富的意蕴感等自然巧妙呈现出来,因此汉字“又是书写和表达其他文化项的载体。”并以自身记载信息的功能表现于书法、表演、创作、记录等方面,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交流载体,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建构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经络,因此再进一步学习经典诗文诵读、中华礼仪文化等传统文化,并能够在学习、生活及今后工作中自觉传承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因而学习汉字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因为大学生好动,思维活跃、乐于实践,就由单纯的汉字学习拓展到经典诗文诵读、礼仪基本知识、中外学生交流等领域,“就是以汉字作为核心项,来探讨它与其他文化项的关系。”属于汉字文化自然延展的学习内容,因活动丰富既吸引了更多感兴趣的大学生,又能让其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更加热爱古老又充满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成为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二、汉字文化推广实践内容举要

自从有了文字,人类创造的文化就有了书写记录的凭借,推广并进一步发展相关文化就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学习汉字也要积极开发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汉字时空•社就把汉字学习与诗文诵读、传统技艺、礼仪常识、中外交流融合一起,以课外时间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训练。

其一,汉字学习。汉字变化很大,甲骨文更是因为历史久远而让现代人越发觉着神秘,当然也觉着难度较大,可是先人创造甲骨文记录事物,带有更多本初信息,从中能直接觉察到汉字创造的显性特点,对于进一步学习后来的文字能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汉字讲究笔画构造、造型美观,一般地说喜欢汉字也就喜欢汉字书法,书法艺术基本伴随了汉字演变的历史,学习汉字不但能够认识到其变化规律,以及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识,还能因具备掌握汉字常识更加熟悉灵活地应用,受其启发还能为外观设计增添汉字元素,根据产品类型放置篆书、隶书等,完全体现古为今用的汉字推广成果,大学生主要是喜欢探寻汉字变化规律,作为带有普及性的学习特点,主要是帮助各专业同学进一步熟悉和准确使用汉字。

其二,经典诵读。我国经典书目都是灵活应用汉字的艺术精品,文字精美、含义深刻是代表我国智慧创造的范本,因为体现了汉字特有的美感,以及包含丰富的语言信息,经过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值得精读背诵反复揣摩,根据学生需求,精选适合的各个时期的诗文篇目,组织学生成员认真钻研文字本意及使用技巧,然后熟能成诵,在原先中学背诵基础上增加背诵篇目,能有效理解汉字创造成果的价值和功效,特别是大学生精力旺盛,可以利用特殊的节假日组织经典名篇诵读大赛,通过更多学生的加入能有效带动大家学习汉字,还可以到中小学组织类似的活动,让经典诵读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窗口。

其三,传统技艺。剪纸、茶艺、插花等都很好体现了我国文化特殊的审美形态,这些是汉字时空•社开展的传统技艺班学习的项目。剪纸非常好的把汉字美感体现出来,如红红的“福”字为春节或是乔迁新居等增添几多喜庆,“囍”字更是中国男女成婚必不可少的标识,寓意了二人成婚百年好合、喜事连连之意;茶艺体现的是休闲静心养性,不仅能欣赏动静结合的泡茶功夫,还能品味不同地域的茶香,一般来说,茶室会张贴环境适宜的装裱好的书法作品,为之营造品茶的优雅气氛;插花是把室外的艳丽花朵搬进了房间,为了获取更好的美感,讲究花色搭配、花草点缀、高低相映等技艺,特别受到女同学的喜爱,也能为将来居家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这些技艺与汉字关系不一定密切,但是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社团,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其四,中华礼仪。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拥有特色鲜明的礼仪文化,很多学校利用开学、毕业等特定时间,或者其他庆典活动,组织学生身着汉族,展示特有的入学开笔礼、拜师礼,以及成年礼、结业礼等等。当然还有其他场合的礼仪,因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感强,人们已经非常适应现代礼仪,很多传统礼仪非但没有很好的展现,很多人都机会没有学习,因此,开展中华礼仪学习非常必要,最起码能普及部分知识和技能,通过学校节庆晚会展示中华礼仪,让师生直接感受到传统礼服、优雅动作甚至歌舞配合的震撼人心的魅力。让更多的年轻人熟悉中华礼仪,而不是只能在影视戏剧古装戏中欣赏,通过学习也能化为自身掌握传统文化技能的一部分,由此成为非常好的传承方式。

其五,汉语角活动。汉字学习现已成为世界很多国家的热门,我校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等国,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当然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是掌握一定的汉语,但还需要好好进一步学习;我国大学生汉语水平自然很好,但是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汉字时空•社非常敏感抓住了中外交流这个关键点,为中外学生汉语及外语学习打造了一片新天地,称之为汉语角,吸引了很多留学生前来,既能通过对话交流提高交际能力,又可以通过书法、剪纸、茶艺等活动让其体验到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深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还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主动学习汉字文化。根据开展的汉语角活动来看,效果较为理想,中外学生交流增加了友谊,拓宽了视野,还能为中外交流继续谱写新的佳话。

三、结语

高校推广汉字文化借助学生社团效果显著,因为学有所长的学生采用的方式方法非常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由汉字学习拓宽到其他传统文化,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加盟,也为培养更多弘扬汉字文化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其一,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使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唤起更多的注意。大学生敢想敢做,以适应学生社团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开展活动,社团成立就把汉字文化与新媒体自觉融合,利用新媒体等微信群积极推广汉字文化,不失时机推出了汉字时空•社交流群和微信公众号,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随时随地随心与关心者爱护者进行交流,并积极吸纳各种意见,扩大队伍建设,开展活动的种种信息,便于成员之间的及时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帅选代表性的甲骨文,结合历史文献讲述这些文字的传奇故事,既让设计特长的同学推出造型美妙的变化字体,又给予恰当的分析,做到了图文并茂的视觉享受。同时就开展的各种活动,如中外学生聚集汉语角交流,以毛笔书法、饮食文化等作为切入点,中外学生一起切磋技艺,同时还能品尝自己动手做的美食,友谊和技能相伴,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交流的重要。也就是重视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以大家感兴趣的活动开展汉字文化,比如在校园小路两边挂满字谜纸张,让路过的同学开动脑筋猜千字谜,以此吸纳更多的同学加入社团活动,并及时沟通交流,以提高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