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2: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校本教研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即将结束,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在古诗词诵读中了解了古诗词的精髓,激发了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高雅情趣,在交通安全教育的各项活动中意识到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了许多交通安全常识,学到了一些自救、急救的方法。下面我就从这两方面做简单总结:
一、诵读古诗,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提倡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心灵沐浴书香。学校希望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领悟文学作品蕴藏着的灵性和思想,感受到那充满魅力、充满人性的语言美,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人格上得到熏陶,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素养和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底色。
1、按计划实施了教学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让他们在读中悟道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3、结合本班实际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
4、教育活动中注重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让读书成为习惯,熏染学生美好的心灵,营造书香校园。
5、加强古诗词教学,重平时渗透,重朗诵理解,重背诵积累。
6、加强学生在课上、课前、放学时段的古诗吟诵,保证阅读时间30分钟以上。7、优化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二、深入扎实地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1、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出“交通安全记心间”主题墙报,召开“交通安全主题队会”、“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2、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教育学生自觉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安全”的意识。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识的差异,特意组织了一次“边走边唱”的安全教育活动。把交通安全知识以儿歌的形式传输给我班学生,从而使交通安全知识落到实处。
3、在防范之余还对学生进行了交通事故自救、急救等知识的宣传讲解。通过老师的这样宣传讲解,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交通事故自救、急救知识,从而让这次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更具体、更全面。
一年来,我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凸现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促使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下面就我镇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书记为副组长、教研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
二、健全制度,保障到位
校本研修,难在落实,贵在坚持。中心学校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长期工作目标和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形成了校本培训工作专题研究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行动策略。进一步完善《双沟镇校本研修工作中长期规划》,每年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双沟镇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年校本培训工作。各校制定完善《双沟镇校本培训制度》、《双沟镇教师外出研训制度》、《双沟镇校本培训考核制度》,规范校本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各学校还组建了由处室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化校本培训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各级教育法规文件,不断增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让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统领头脑,让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自主发展提高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意识。在年初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师外出研修和外聘专家的经费足额到位。
中心学校坚持每月对各校的校本培训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学校月工作考核中,每月检查中要求各校做到五有:学校有培训安排内容、有培训记载、有培训资料、教师有培训笔记、有培训体会,使我镇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三、以研代训,注重实效
1.
扎实开展优课校本培训为了提高各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使全镇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升教学效益,我们对全镇教师进行信息化校本培训。培训活动以中心学校学校信息主任为主、各中小学熟悉电脑技能的年轻教师为辅建立培训小组,保障了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教师在讲座中所咨询问题的及时解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讲人边讲边指导操作;重视培训交流研讨。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行动、边总结”的思路,在培训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
2.
指导新进教师课堂教学
为全面了解新教师的工作状况,切实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深入到各中小学,深入课堂后指导新进教师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和教学研讨的角度给予了新进教师课堂教学中肯的评价和细致的指导,提高新进教师素质。
3.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磨课:
4.校际交流活动
(1)结对帮扶常态化。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镇小到肖坡小学、镇二小到佘营小学,双南小学到
陈湾小学、回民小学到八里岔小学,佘营小学到郝营、陈湾小学到陶王岗小学.)、各校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帮扶学校上一节示范课,指导教师如何上课,说课,评课和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交流互动,促进了两校交流往来,给各学校的老师带来了身边的优质示范课,对照查找自己的差距,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教研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认真组织“送教下乡”活动
为了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互助,促进襄州区课改的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一年来,我镇邀请城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5次,还组织我镇骨干教师、名师“送教下乡”近12次。
四、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五、多渠道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校内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此外我们还实施了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研等,开发全、新、精、活的教学思想,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为教师发展导航、鼓劲、解惑、铺轨。
2、自主研修与骨干点拨相结合。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培训学习制度》。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课改材料,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认真学习骨干教师教学思想,并在骨干教师的点拨下矫正自己的教学思路。校规定不足三年工作经历的均视为新教师,新教师必须虚心接受骨干教师的课后点评,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方面都要进行悉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以达到一年适应,三年成熟,六年成为骨干培养目标。
3、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年来,各校累计参加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达150余人次,
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与此同时,各校每年都聘请区教研室的各科教研员来学校指导业务,聘请县内名教师以及送教下乡讲师团成员到校现场做课、指导课,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领。
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使我镇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也造就了多名市、区优秀课教师,学校的上级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家长可信度和学生认可度得到明显提升。
1.校本教研认识不充分
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访谈发现,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平时教学任务较重,备课、撰写教案、批改作业、应付各项检查等,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反思教学、参与课题研究、投入校本教研活动等;也有些英语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不大,没能从主观上重视校本教研。
2.校本教研“供需”不对口
不管学校开展哪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其目标都应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但从校本教研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校本教研活动并没有迎合教师真正的需求。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之前,没有充分地对教师的校本教研需求进行调研,没能了解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来规划针对性的校本教研内容,而仅仅关注的是对校本研修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后期的科研成果。
3.校本教研缺乏合作
合作类的校本教研活动少,任务部署类的校本教研活动多。大多数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缺乏可以促进教师合作的教研活动,未能很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更多的是邀请专家、学者给教师举办讲座,讲座的主题也是由专家、学者拟定,缺乏针对性指导。还有一些校本研修活动为了迎合地市级课题需求,强制性地将课题任务部署给教师,这都难以达成校本教研应有的效果。
4.校本教研评价不到位
当下,对学科教研组的评价都会与教研成果结合在一起,然而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会专门针对校本教研进行考核与奖励。此外,评价方式重视对结果的评价与激励,忽视教师的日常教研投入。这样的导向会造成教师重视公开课,轻视家常课;重视学科成绩,轻视学生素质培养;重视科研结果,忽视科研过程的势态。同时,学校对于校本教研的评价缺乏制度建设,校本教研的过程与质量得不到有效的衡量,无法很好地体现对教师参与度、研究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激励评价,缺乏发展性的评价。
二、小学英语校本教研该走向哪里?
目的地一:反思性校本培训模式
反思性培训是指通过校本培训课程的实施,指导教师针对薄弱的语言素养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对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用以指导后续语言实践。在后续语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通过校本培训模式帮助教师强化语言结构,提升语言能力,循环往复,不断促进。
目的地二:反思性校本教研模式
反思性校本教研是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通过主题式教研、网络式教研等,开展互助型教研。以课例分析、教学专题研讨为载体,以个体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为途径,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培养教师反思教学的习惯、改进反思教学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个体的反思,实现教师间集体智慧的分享,促进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技能的提升。
1.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是指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阶段式的校本研修,围绕主题内容进行集中、深度的研修,可跨时半个至一个学期。
聚焦问题通过小组或整个教研组的教研形式开展。无论哪种形式的主题教研,都需要围绕主题定内容,定形式,并制订具体的教研方案,保障实施。实施步骤可以分为:研讨立题、实验矫正、汇总提炼。教师对教学中比较困惑的教学专题或难点进行梳理归纳,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某个阶段教学研讨的主题,根据该研讨主题进行有组织、有规划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与教学实验,引导教师进行过程性反思,并运用反思结果来调节教学行为,继而针对实验活动进行汇总,提炼出针对该主题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2.网络式教研。
网络式教研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使研修活动成为随时随地都能按需进行的非固定式的教研形式。
网络教研平台不仅可以发表区域教研的官方信息和先进的教研信息,一线教师也可以即时进行互动教研,问“需”于教师,问“求”于教研部门。常见的网络教研平台有QQ群组、网络论坛、教研博客、教研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个网络平台都可以推送教研信息、教学策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微课程、优秀微视频等,还可以聚焦教学疑难问题,教师之间进行教研互动讨论。这样的网络式交流,为教师提供了灵活与机动的教研方式,教师们可利用闲暇,自行安排时间学习和交流。
目的地三:规范制度化的校本教
研评价模式
规范制度化的校本教研评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实施过程、教研成果,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建立规范制度化的评价办法,其目的是通过考核手段来促进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教师是校本教研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客体,教师参与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校本教研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考评制度,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评价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
三、小学英语校本教研该做什么?
策略一:完善制度,搭建校本教研平台
建立合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保障,有助于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1.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
为了完善监督管理,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教研组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确定教研组长为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围绕每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与反思。同时,设立由全体组员共同实施的管理模式,创建把教学、研究、培训结合起来的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校本教研取得应有的成效。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为使教师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的质量,教研组应有规定的集体备课的时间段,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并在教研组内开展相关专题研讨。教师之间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教学建议,力求使教学设计更完善、更科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反思,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最佳设计。
策略二:同伴互助,构建学习型校本教研机制
同伴互助指在两个及以上的教师之间,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实施校本教研强调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可以在教师集体中形成教学思想、模式、方法的交流,弥补教师个体学习的局限性,实现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师资队伍的共同成长。同伴互助有以下形式:
1.沙龙会谈。
在校本教研中,教研组通过组织教学沙龙活动,促使教师深度会谈,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研经验的共享。教师可以畅谈教学教研的心得、感想与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与经验。每次沙龙时,教研组确定活动主题,教研组成员就平时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
2.一课多研。
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可以通过三个环节开展一课多研:自我设计实践――同伴互助提升――反思加工实践。(见图3)由一名教师独立备课、上课,教研组成员听课、评课,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教学意见,授课教师反思、总结后,改进教学方式与环节,再次进行课堂展示,教研组成员再次听课、评课。这种“一课多研”的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听课、评课、教学反思为主要途径,能够切实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策略三:专家辐射,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专家指导的形式有教学理论讲座、教学专业座谈、学术专题研讨等。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邀请专家开展与教学有关的报告、讲座等是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前沿教学资讯的有效形式。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引领课题论证与成果鉴定。对于课题相关主题的理论研究、申报、调研、数据分析等一系列课题活动,专家的分析、判断、建议与引领能够有效地推动课题式教研活动。此外,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学校除了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外,还应依托这些优秀教师的优势,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以推动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
策略四:网络教研,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网络教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与安排,随时随地参与教研活动;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实现自主教研,以参与者或组织者的双重身份,灵活开展个性化教研活动。
教师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实现网上集体备课、评课,一改以往教学研讨中单纯的即时性效应,使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各个过程,如教材分析、重难点处理、教学设计、课后点评等。这样的在线交流作为自主式主题研讨和互动式课例分析的补充,能够帮助教师实时地开展互动交流,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总结教学心得,是培养教师形成教学反思习惯的良好途径。
策略五:课题引领,推进校本教研深度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激活英语传统教研,秉承“以常规教研为基础,科研课题为依托,有效课堂为重点,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教研特色,从知识理论的整体引领、教学实践平台的搭建、个体反思与集体智慧的交流以及使教研顺利开展的各项制度保障等多方面着手,将英语教学研究引向深入且有效的创改思路。每一位教师依据学校的科研工作长远规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与目标。教研组应定时召开课题研究专题会议,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做培训指导,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推进校本教研深入发展。
策略六:自我反思,提升校本教研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充分说明了自我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期对教学目标、方式等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
一、 问题回顾:我校校本教研的骨架已经基本形成,校本教研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形成四大板块:展示自我活动(教研组为单位)、“1+N”活动(九镇学校之间、学校师徒间)、校际交流活动(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之间)、课题牵动活动。四大板块既有研活动,又有单独活动,教研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的方式组成。从开展情况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教研组活动学校要求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但缺乏监督,形式注意仍然严重。2.对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没有进行探索、实践尝试。学校内部管理层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认识程度不一,在校本教研工作他们应该做些什么?3. 结合学校校情,自选课题进行了小课题研究显得力量单薄。4.校本教研开展过程缺乏监督,特别是在集体备课、研讨课评课上,以及研究的连续和准备的充分情况看问题较多。
二、本期校本教研主要内容:
1.校本教研四级具体制度建设。
一级———校长、部主任、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 西部农村中学校际协作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实施。至少开2次以上的研讨活动,以初三复习研讨为重点。
3.规范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要求,着力从6个方面来规范:
①每两周每位教师要求上校本研讨课一次。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听、评课。在学校规定的校本教研活动时间里研讨课、听评课同时进行。(至少2节课时间)
②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要提前通知教导处,并通知学校校级领导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开一次上交检查一次,每次上交的校本教研活动的资料要求规范,填写要完整。研讨课的老师在上课前经集体备课研究后,用专用备课纸备好课。
③教研组、备课组认真梳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避免研究问题的随意性,研究活动必须有针对性,研究必须有连续性,最终将问题上升为课题。校本教研活动围绕问题来展开,集体备课围绕问题备课,授课者带着问题上课,听课者带着问题听课,围绕问题评课。
④研讨课教师就是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发言围绕以下内容来进行。(1.所授课课标解读,并作简单说明。2.对新授课的起点要求是什么?3.近年来在中考中出现的情况4.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简单说明,留下了什么遗憾。)
⑤校本教研活动过程步骤:
1.带着问题备课、围绕问题上课、围绕问题听课
2上课者反思
3教研组成员评课
4授课者对大家提出的建议反思
5教研组总结,下次活动安排。
听课之后要评课。评课要防止只唱赞歌,不提意见和建议的倾向。可坚持(123)原则,即每位听课教师(即评课教师)对上课教师所上的那节公开课进行评议,“肯定一条最值得借鉴的优点,找出两条突出性问题,提出三条操作性建议”,以帮助上课教师改进其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评课望参照评价量表进行。建议从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等方面来认真评课。交流要有深度。
⑥教学帮扶活动是教研组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指导教师的帮扶活动最终要体现在帮上,所以每月至少2次的听被指导教师的课。
4.做好《开展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以校为本教研活动运行机制、模式与行为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5.召开校级课题的阶段总结工作会议,对课题实施情况作出监督。
6. 陈家桥中学电子资料库建议筹备工作
电子资料库建设是提高备课组备课水平,教研组研讨水平的重要资源保障。为了作好陈家桥中学电子资料库建设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想法:
1. 注意从网上搜集各地的中考题(要可修改)、单元练习题、自命题、月考题,半期、期末考试题。特别是中考题按类型分类整理。
2. 根据平时的练习的错题情况,归纳总结学生的易错题。
3. 单元专题复习(可修改)复习资料(包括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复习课件)
4. 注意从网上搜集课时教案,课时课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再修改使用。正在让老师去研究教案,提高教案,而不是为了教案而写教案。共2页,当前第1页1
5. 理科实验图片,学生演示实验flash 动画。帮助学生建立模型、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演示动画。
科研室
【关键词】防城港市 中小学 校本教研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16-03
学习型、进步型、发展型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新课改顺利推进的强有力保证。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了把握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开展的现状,进而提出有效的策略,推进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课题组编制了《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调查问卷》,在2014年3至5月,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高中为主要调查对象,初中次之,小学兼顾。下发问卷600份。高中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0份;初中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小学发放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06份。本次调查照顾到城镇、农村,海边、山区,以及各个学科、各段年龄,采样全面。现将调研的结果综述如下。
一、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
(一)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作用的认识
1.课题组在听取学校有关部门领导汇报、个别访谈和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领导和教师都能认识到校本教研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是大有帮助的,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措施,少数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只是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成绩,还有少数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会对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大多数领导和教师认为开展校本教研对课程改革有推进作用,少数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课程改革的推进作用很小或没有推进作用。就教研活动的作用而言,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表明,认为有收获的达8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作用的认识大都是肯定的。
2.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少部分教师认为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评职称的需要。相关数据说明了教师对目前的教研活动作用持肯定的态度,也说明了目前的教研活动对绝大部分教师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20%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可有可无,有12%的教师对教研活动感到失望。因此,加强教师对校本教研作用的认识,是各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二)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态度
部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通过校本教研收获不大,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专业发展到高原期,出现职业倦怠感,自认为把书教好就够了。持这一态度的主要是教龄长、已经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这说明高级教师平庸化、专业发展到高原期职业倦怠感强的现象凸显,蔓延影响中青年教师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研究工作中,由于领导工作繁忙,被动应付教研活动,甚至不参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青年教师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具有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愿望,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同时也反映了不少学校的领导被动应付教研活动,部分教师参与的自觉性以及时间等方面的投入稍显不足,对校本教研活动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三)校本教研实施现状
1.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教研活动的状况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这说明教研组活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传统的集体备课和形式比较单一的常规教研活动。甚至有不少学校只重视年级管理,没有科组建设。
2.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统计结果表明,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听课评课活动;学生考试成绩总结反馈;校级技能大赛和青年优质课比赛;学校常规工作会议和教师常规工作要求;市直属学校偶尔还开展学生评教信息反馈和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论坛,同学科教师偶尔开展集体备课,学校根据形势发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活动等。统计结果表明,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还停在传统单一的内容层面,缺乏外来专家开展新课改理论讲座,缺乏教师品德培养和人格魅力的塑造培养,缺乏课题培训,缺乏新形势下教师读书活动交流,缺乏德育工作经验和教学工作经验交流,缺乏教师职业规划的培训。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方面,防城港市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类别的中小学校相差很大:示范高中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听课评课、学科专业知识的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新课改学习、高考总结、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教师职业规划”;而初中和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主要侧重于“听课评课”。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相差也很大:乡村学校基本上涉及“教学设计、学生课堂表现、教学成绩、学校评价”这一内容。教师的专题研究以及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比较缺失,教师的集体备课、集体评课和教学反思还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理论引领和研究提升。
3.防城港市校本教研活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校本培训渠道体现,主要有:(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撰写读书笔记。(2)开展各种赛课活动。(3)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科组集体备课活动。(4)开展搭建师徒结对子平台活动;(5)撰写教育教学论文;(6)开展课题研究;(7)开展学生评教活动;(8)听优秀教师的课等。总的说来,存在以下现状:一是区域教研活动缺乏。由于防城港市教研室缺乏必备教研员,区域教研活动开展的状况不太理想。二是学校教研活动欠缺丰富化。学校教研活动以公开课、教学评比等为主,但参与面不够。三是教师个体的教研活动欠主动,层次低,效果不理想。教师的研究能力还比较欠缺,教育理论的实践转化难度较大。四是教师群体的教研活动形成一定的教研氛围,但还不够浓厚。五是校外专家的专业引领苍白。
4.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调查表明,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形式、内容和途径比较单一,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不够扎实,不能真正和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不能很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产生的新问题,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1)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此外,还有“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理论学习远离现实课堂”,“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缺乏专业引领是一个主要原因。(2)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不少学校有计划,无安排,没有落实,或是有制度,但没有形成保障机制。(3)经费短缺。大多数教师希望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并渴望有机会参加更高水平的培训,但是学校经费缺乏造成了广大教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因此,教师得到专家指导的机会很少。(4)科研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科研带头人。(5)教师认为“时间少,工作负担重”是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一大困难,尤其是初中、高中毕业班教师面临升学压力,教学复习工作量大、任务重。“以分数论英雄”的升学体制也制约着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向,教师注重的是如何让学生考高分。如何加强教师对校本教研内涵的理解,如何创新校本教研方法,仍是一道难题。(6)防城港市上级教育部门对校本教研的开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导向,管理者或培训者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研究不足。另外,部分学校领导研究意识薄弱,研究能力比较欠缺。
二、建议
(一)上级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思想重视和有效的政策支持
1.针对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总体开展不理想,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上级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将“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内容列入学校绩效年度考核,也作为考核领导管理能力的内容之一,作为考核学校发展的指标之一,确保校本教研活动有政策支持,确保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为防城港市教育的振兴准备一支有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2.努力提高防城港市教研队伍的研究水平,充分发挥专职、兼职教研队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教研员作为市、县层面校本教研的专业人员,不能只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上,而应改变角色,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意识;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操作层面的研究,提高对基层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指导能力。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鼓励教研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习、钻研,并组织、选送相关学科的教研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研员的素质和指导水平,从而有效地引领、推进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3.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促进校本教研取得实效。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抓手,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教研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抓好以分析解决问题、改进优化教学工作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以促进校本教研出成绩、出成效。
4.推进“名师”工程,推动教学、教研工作整体优化。应努力开发利用防城港市的特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名师学员、AB类园丁人才、市科研拔尖人才等资源,给他们足够的平台,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带动促进防城港市教师专业发展。
5.每年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科研活动,为防城港市名师的打造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二)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在有效的方向开展
1.针对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总体开展不理想,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学校领导应营造积极健康的领导科研思想文化氛围,带动校园科研文化的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首先应努力形成学习型、思考型、学者型的班子,以积极的科研文化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此外,学校还应适当考虑增加经费,为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保障。
2.努力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科研文化空间。学校领导应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具备开阔的视野,并起带头作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科研文化氛围,打破学校界限,建立学习型组织。
3.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应建立各种激励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做到各项活动有专人负责,并加强检查督促,定期评比表彰,从而促进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4.开发校本培训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广大教师比较喜欢的校本培训途径有: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开展各种赛课活动;开展科组集体备课活动;搭建师徒结对子平台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开展“教师讲坛”活动;开展名师课堂;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听高水平的专家报告。防城港市校本教研活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校本培训渠道来体现,因此,应在传统基础上,根据以上校本培训途径,开发校本培训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开拓培训新内容,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培训: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教育理论学习;校本教材建设;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教学成绩的提高经营;教师绩效评价(下转第52页)(上接第17页)方式;师德修养;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6.推进学校“名师”工程,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科研骨干教师,发挥名师作用,推进科研的发展。
(三)强化科组建设,形成积极健康的科组科研文化,引领教师成长
科组应坚持不懈地进行专业建设。构建学习型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制定、完善科组工作制度,使教研教改规范化、常态化。应特别经营好以下环节:(1)坚持集体备课,智慧共享,共同发展。(2)完善听评课制度,努力上好每一节公开课,努力评好每一节公开课,作出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教学工作。(3)结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深入课堂,实行“巡堂听课制度”,进行“推门听课”。(4)进行校际科组学术交流,使课堂更加开放,促进不同学校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5)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引导教师向思考型、学习型、学者型教师发展。(6)加强课题研究,特别是学科微型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在学科课题研究中总结经验、推广经验,实现从教书匠到思考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7)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8)积极引导教师编写学科校本教材,让教师在资料编写中总结经验,加强文化修养。
(四)教师提高自我科研意识,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前提。据调查,防城港市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还比较薄弱。对此,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我科研意识,探索教育规律,以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总之,当前,防城港市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落后的现状,对此,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学校、教师自我个体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思想观念到制度措施、从学校科研文化气氛到教师自我科研意识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不断完善,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防城港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FJ2013A007)
(一)“校本教研”是指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现场,以教育行动为主要方式,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方式和研究方式。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是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是深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温州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和学校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校本教研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当前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民主平等、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的教学研究组织,探索以示范校和乡镇中心校为龙头的“联片教研”,建构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模式,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能力,加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加强与教科研部门以及大学课程中心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探索具有我市特色的校本教研评估办法和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教育教学研究的骨干队伍,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创建一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二、落实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研组和备课组要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的需要,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定期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计划、人员、内容、组织、评价“五落实”,提高教科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学校要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合作交流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和方法;要善于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课题,如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分层次教学、整合教学、评价改革等重点、难点组织教师集体攻关。职业学校要强化校企联合,共同开发适合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课程,充分运用企业的技术、知识、场所和经费等资源,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学校要探索教学、教科研、培训一体化模式,把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与培训进修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参与式培训。加强与教科研部门、其他学校以及大学课程中心等方面的联系,建立跨校际专家的对话和研讨的平台,使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尤其要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四)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制定、修订和完善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学习进修、课题研究等各种制度,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
(五)各县(市、区)要以示范校、乡镇中心校为基地建立教研片区,确定教研片区和基地学校的工作责任制,在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由基地学校定期组织片内学校的教研活动和片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示范校、乡镇中心校的教师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加强薄弱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六)教科研机构要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变自上而下的“鉴定式”’、“检查式”工作方式为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工作方式。教科研员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要联系一所学校,深入课堂,以点带面开展校本教研,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三、建立校本教研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各县(市、区)课改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工作小组,建立工作会议制度,专题研究校本教研工作。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建设规划,建设好“县、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调研、督察和指导;把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作为对学校和教科研部门进行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对校本教研示范校和联片教研基地校给予人员和经费方面的支持;依照《温州市中小学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价标准》和《温州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示范校和“联片教研”示范片评价标准》,开展优秀教研组或备课组评选活动和校本教研示范校、联片教研示范片区评选活动。每年要举办一次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通过各种形式总结、交流和推广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
(二)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重视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建设,配足配齐教科研员,发挥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注重教科研员的进修和培养,不断提高教科研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建立工作人员和教研员联系学校和教研片区制度,建立名校、城区学校联系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制度,建立由中小学骨干教师,教研员,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高校专家组成的分学科分专长的专家资源库,设立专业支持“工作菜单”,通过各种形式为农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和任务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本质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中的领导和教师为研究者主体,专业引领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制度。“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应用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出“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和重要策略。把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化”、“合法化”,目的在于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使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当前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学研究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及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等。
二、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改变过去陈旧的教研形式,积极探索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逐步形成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改革,关注教育实际,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型的场所,而且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组织。
三、具体的工作措施、制度
1.责任追究制。建设“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师均为责任人。从校长以下,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教学有创新,教改有特色,教研有责任。 转贴于
2.实行奖惩制度。教师既是教育者,又应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对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做得好的、有突出贡献的,在教师量化时,可在期末最后得分中加2—10分;并优先考虑晋职晋升、评优评模等。对拒不执行本计划要求、甚至阻碍校本教研工作的,将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3.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学科理论。树立校本教研是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新的教研理念,在教改实践中探索创新,一人或多人合作制定并实施完成教研课题。学期初制订出年度学习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计划,报学校或教务处审查通过,然后存入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用作教师自我评价和年度发展目标考核的依据。
4.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校本教研。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实现“三维”课程结构的整合。教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去发现并善用校本课程,对有创意的、切合当地实际的课程资源进行总结,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5.立足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三个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上。学会自我反思,加强合作,注重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运行,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位。
6.打破学科本位,改革教研组结构。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打破学科本位思想,改革教研组结构,为强化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可进行学科之间、年级间的整合,改单一的模式为综合教研,增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思想,加快融会贯通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7.学校将多方筹措校本教研经费,组织教师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多开展年级、校际间的校本教研的交流;选拔骨干教师到外地的先进学校参观学习,拉动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
8.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工作指导小组。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教研上的困惑,收集整理先进的教学个案,使经验共享。检查教研组、年级组开展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制订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确保校本教研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