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化学研修总结

高中化学研修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2: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化学研修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化学研修总结

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操作;有效性;化学实验;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48-01

对于刚刚进行高中的高一新生,在化学学习的开始阶段,面对新的教师,有些学生会感觉不适应,影响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同学们要克服各种困难,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内容,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知识和化学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因此,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教学中利用多种方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必要的教学探讨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倡导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重视学生化学知识与技术的学习与培养。2004年新课改后,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由原来重视教师教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自学,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学生情况等对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新课改的部分理念与方法进行教学研讨,不可照搬照抄其他地方新课改的一些教学经验,也不能完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需要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新课标毕竟属于纲领性的文件,是否与本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相吻合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

二、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参与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的教学要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结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化学教师应当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操作。例如当发现化学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大胆的去想,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亲自动手验证实验的可行性,通过反复推敲,找出最优实验方案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实验过程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化学实验,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程序,从现象到本质地去认识它、理解它。化学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并适当进行拓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扩展化学实验的内容,重视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设计好的问题进行评价,积极分析和总结,以便取得有效的实验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不适宜由老师现场为学生展示的化学实验,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逼真、声光影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示一个生动、形象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实验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此外,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放慢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清楚实验中的各种反应情况,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化学实验的过程。

五、把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在我们身边就可以发现许多化学现象。因此,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把许多化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来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能力,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化学实验教学氛围

在化学课堂上,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同学们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解答疑难问题。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化课堂互动,营造宽松、活跃的化学实验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动脑,勇于质疑,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分析和总结当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轻松学习到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对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要完善

教师要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不断的进步。此外,化学教师要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在自我反思、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化学实验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总之,教师要更新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在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真正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学习就是将不会的学会,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通过努力学生们一定会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 李鑫永.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年11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百双.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4年02期.

[4] 苏先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2012(03)

[5] 常 俊.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05)[7]开启余.提高中专校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6(08)

篇(2)

关键词:初三化学;有效共识;教学设计;课堂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5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自2007年开始,在毛东海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开展了课堂“有效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5年努力,化学教研组形成了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四点共识”(下称“有效共识”),对课堂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四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我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始终热衷于本课题活动,并积极用“四点共识”指导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本文结合初三化学教学,谈谈笔者对“四点共识”的理解和做法。

一、初三化学适合运用“有效共识”指导课堂实践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四点共识”:目标恰当,形成合力;线索清晰,结构合理;抓住问题,突出重点;体现环节,精炼方法[1]。运用“四点共识”指导初三化学课堂,需要强调以下几点认识。

1. 教学目标,异中有同

“目标恰当,形成合力”,是对于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如何做到“恰当”两字,关键是要准确定位目标。无论是初中化学还是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都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三者的需要出发,整合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展开。因为是相同学科,所以教学目标在设计的要求上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会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由于初三、高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学设计在内容和要求上又存在差异,例如氧化剂、还原剂这个知识点,学习水平上,初中只要求达到A(即:知道、初步学会的程度),而高中则要达到B(即:理解、学会的程度);学习内容上,初中只要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而高中则要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2. 教学方法,强化引导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初高中化学课堂可使用的教学方法类型基本相同,但各有侧重。初高中的学生在认知基础、思维深度、灵活度及知识储量上都存在差异,初中教学方法更侧重于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师需要通过叙述、描述、推论、实验等传递信息,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在整个过程中非常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流程也要求更具体、细致。而高中教学方法,则可以更多运用探究法、发现法等自主学习方法,因为高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知识基础和自主意识,形成了相对高级的探究能力。

3. 问题设计,浅显明了

有效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对落实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的问题。无论在初中化学课堂还是高中,要保证一堂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保证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因此“抓住问题,突出重点”这点有效共识同样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只是需要注意,相对于高中学生,初三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设计的问题要更加突出“表述简单、浅显明了,结构合理、指向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并抓住重点,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坡度性,要逐步增加难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效果。

4. 线索结构,突出感性

有效教学的“四点共识”中指出,“线索清晰、结构合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一堂课的推进,需要线索的引领,而结构是线索的展开,有了清晰的线索、合理的结构才能保证一堂课有效地达成目标。初中化学的教学设计,同样需要设计线索和结构,但具体实践时需要关注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设计线索时要更倾向于感性和生动。例如,同样上“物质的性质”,高中教学提炼的线索一般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层层递进的教学发展关系;而初中更适合“用途——性质——用途”这样的线索,一方面以使用价值为学习导向,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同时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内涵,使学生感悟化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科学发展观。

5. 环节方法,重在体验

合理的环节能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简洁和高效;方法的总结能帮助学生从感受方法到运用方法的飞跃。因此“体现环节,精炼方法”这一点共识,同样适合运用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学生,在设计环节方法时,要更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增加操作性,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设计的环节要尽量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果。

二、“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中运用“有效共识”的研究实践

1. 目标系统的设计

“气体的制备”这一块内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为B级,其中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学习要求是:能理解并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实验条件来选用不同的实验装置。在设计《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教学目标时,需要谨遵课程标准,深研教材,立足学生基础,定位重点目标,并努力形成目标之间的合力关系。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原理;②学会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③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比较,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原理的探究,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探讨中,初步具有选择、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对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探究中,感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知识与技能是重点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合力情况可用下图表示(直线箭头表示“支持”,虚线箭头表示“影响”):

2. 线索结构的设计

“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中有两条线索。其一是内容线索:由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收集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四部分组成。其二是方法线索,这堂课是实验室制氧气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氯酸钾制氧气”),可以通过“比较两套制氧装置的不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针对“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感悟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两条线索纵向运行,并进深入,构成这节课的纵向结构。

“纵向结构”由四个“核心问题”构成, 从四个“核心问题”中再设计“相关问题”,从而形成课堂的“横向结构”。

3. 有效问题的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这堂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过氧化氢能否用于实验室制氧?如何确定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如何确定过氧化氢制氧的收集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依据是什么?这几个核心问题设计时,不仅考虑到“有效问题”设计的五个特点:内容上突出教学重点,布局上优化教学结构,预案上体现思维探究,策略上引导自主成功,总结上提炼思想方法;而且还考虑了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能力。例如,第一个核心问题,教师给出相关知识信息,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且训练了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再如第二个核心问题,没有采用“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是怎样的?”这样的提问方式,而是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提问“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与氯酸钾制氧装置是否相同”,问题的落脚点更加细化、明了,不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提出问题更有效,而且融入了一种方法内涵,从而增值了课堂效益。

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在“核心问题”的下面,又设计了若干“相关问题”,不仅形成课堂合理的“横向结构”,而且起到分散难点、激发思维、有序探究、逐个击破的教学效果。针对“核心问题1”设计了2个“相关问题”:“制备过氧化氢需要什么条件?过氧化氢制氧的反应原理是什么?”;针对“核心问题2”设计了3个“相关问题”:“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与氯酸钾制氧的发生装置是否相同?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需要哪些实验仪器?组装发生装置时需注意哪些问题?”;针对“核心问题3”设计了2个“相关问题”:“过氧化氢制氧的收集装置与氯酸钾制氧的收集装置是否相同?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核心问题4”无需设置“相关问题”。

4. 环节方法的设计

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需要通过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发生装置,引导学生寻找装置的异同点,并探究得出“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共同决定”的结论。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并强化记忆方法。整堂课采用“引导—探究”主体教学环节:

其中对“点拨/探究”环节的的点拨作如下的细化:“问题1过氧化氢能否用于实验室制氧?”设计“提供信息讨论演示实验总结”的教学环节;“问题2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能否选择氯酸钾制氧的这套?”设计“讨论归纳实验板书”的教学环节;“问题3过氧化氢制氧的收集装置与氯酸钾制氧的收集装置是否相同?”设计“讨论归纳板书”的教学环节;“问题4如何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装置?”设计“分析归纳小结”的教学环节。

初三学生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时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足,所以在设计环节时充分注意这点,每个环节都借助实验、装置、ppt等手段,先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为学生分析问题创设基础。

三、 运用“有效共识”指导初三化学课堂的几点体会

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让学生不仅在40分钟时间内掌握知识技能,同时感悟化学的思想和方法,即准确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坚信,“有效共识”不仅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同样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对此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有效共识”在初三化学课堂的进一步应用积累更多的经验。

篇(3)

1.积极探索构建“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机制。对于三位一体教研机制创建的实践探索,将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发挥“讲学评价的传导作用”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校本教研的效果。由于此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本年度将主要开展如下三项基础性工作:(1)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与培训;(2)基于“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教研机制的初步探讨;(3)基于上述教研活动机制的活动实践。本年度拟开展四次的教研活动,探索活动机制、收集活动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升。

2.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克服时空限制、人人平等参与的优点。本年度拟继续通过“龙岩中学化学”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调研、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情况的网络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将利用“龙岩中学化学群”、“初中化学名师教研群”等qq群,拟将开展6-8此的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由于网络教研活动在我市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将要求会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确实发挥网络教研的贡献,发挥其在推进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作用。

对于网络教研工作,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如创建专题网站、创建专题博客、创建专题qq群等),从而做到有序组织、人人参与、确保实效等。

三.继续推进“三项工程”,创建优质教育品牌

建设三个工程是学会在上一届年会工作计划中提出来的。根据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思路,配合国家、省、市工作规划,将用五年的时间,积极探索三个工程的实施策略,并努力使三个工程的建设取得初步呈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在三个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实践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新的一年里,学会的工作安排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名师培养”工程,我会一方面将继续结合市教育局“红土书香”品牌,倡导名师进一步开展“读教育名著、学教学理论”系列活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教研论文;另一方面,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计划,为名师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学术交流等机会,进一步拓宽名师的视野;再一方面,积极推荐我市优秀会员参在各级各部门组的专题会议上开展学术专题讲座。

2.对于“引领帮扶”工程,学会将结合市教育局、普教室等部门的工作安排,通过名师专业引领、专题讲座、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系列帮扶活动,促进年轻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和我市高中、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合作,通过名师工作室会议,为工作室中的青年老师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的机会;此外,通过组织年轻教师参与更多的教学比赛活动,通过参与过程的指导、培训和辅导,给予专业上的帮扶。

3.在“资源建设”工程方面,一方面我会将根据相关部门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征集、教学论文与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等),鼓励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共同搞好课程资源的开展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会员在各教育网站上开设教育博客,刊载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第三,进一步办好普教室化学组《龙岩中学化学》网络平台,及时刊发调研心得、教研文章、教学素材等。年里,学会将以新课程背景下教研文化创建为抓手、突出教研课题研究和教研机制创新两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名师培养”、“引领帮扶”、“资源建设”三项工程,努力提升会员的教学与教研水平,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

根据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学习、积极研究、先行先试,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深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因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对推动业务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课题研究将为中学化学教学带来长期的教学、教研效益。为此,学会本学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1.进一步开展市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学科子课题“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之研究”。该课题从属于课堂教学常规机制创新研究的一项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导老师建立起基于学习取向的课程教学。本年度将在上学年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课题实施方案,领悟课题实施目标及意义。同时,引导我会会员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实践中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的探索。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课题实施原则,引领参与课题实验的会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升,深化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把握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方法,最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2.继续开展“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之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从属于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设计(备课)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范畴,试图解决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从整体性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该课题是基于目前九年级“低效耗时、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单元整体性关系,从而为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该课题拟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学年将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步实践”、“单元整体教学阶段总结”三次专题研究会议,分别进行理论研讨、实践尝试、阶段小结等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计划,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从而为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规与教研机制。

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应试能力 学生素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化学上有提高,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堂平台,贯彻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需要处理好培养学生素养与提高应试能力的关系

高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讲,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不可否认,发展学生的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两个价值取向虽然存在矛盾,但它们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高考考试说明将命题的要求表述为:“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命题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它与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涉及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其实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

就现实的高中教学而言,抛开应试而谈学生发展是不现实的,以追求学生升学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是教学的悲哀,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我们不能期待两者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应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还应有助于有效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

二、有效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如学习选修1《化学与生活》改善大气质量一节时,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相结合,先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自己给出结果,老师总结评价。在讲过氧化钠时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可做“吹气生火”,在讲氨气时可做“喷泉实验”,在讲原电池时可做“番茄电池”等有趣的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充满了神奇、魔幻的学科,激起他们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当做钠和水的反应实验时,提出质疑:(1)为什么钠浮在水面上?(2)钠为什么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3)钠为什么四处游动?(4)钠为什么发出嘶嘶的声音?(5)烧杯里的水为什么会变红?学生便可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教材,自己归纳、解释。学习《葡萄糖》这一节课时醛基的性质和羟基的性质的教学应遵循教材设计者的本意,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课堂参与的足够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时空,通过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课堂的有效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有效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例如原子内部结构,分子微观构型,反应机理,有机物空间构型等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可使这些化学过程、模型直观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走向常规化。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一切好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究其运作轨迹和教学状态,都是教与学良性互动的,单向的不行,教师表演的再好,花样再多,学生都成了看客,到头来一无所获。所以要把有效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和谐、活跃。

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时,课本上是用五水硫酸铜与浓硫酸在表面皿上反应,由于在开放体系中进行实验,五水硫酸铜的颜色变化不明显。如果该实验改用二氧化钴试纸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试纸由粉红色变成蓝色,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还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例如,对于一些原子微观结构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便出示动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和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例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如果我们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那么学生的实验就成了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却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相对于得到的,学生失去的是更重要的科学素养构成的训练。

由此可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同时又有利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篇(5)

1.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培训多采用集中面授形式,这类培训显著特点就是学员数量多,参训时间短。虽然这种授课方式是所有授课方式中最经济的,但却不利于提高参训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的能力,由于这种授课形式是典型的一对多型授课制,较少考虑到教师自身的基础,而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形式培训往往实践环节很少,只是在集中地短时间内到教师培训学校听几次公开课,或者到相应学段的中学进行几次观摩学习。这对提高教师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是收效甚微的。

2.培训理念落后

教师培训方式往往忽略了参训教师是成人这一重要特点,忽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很容易让参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又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轨迹中去,培训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流协作与相互评价环节的缺失;(2)培训过程缺乏对反思环节足够的重视;(3)缺乏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意识的培养;(4)缺乏对终身学习理念的传递。

3.培训学科性不突出

教师培训机构考虑到工作效率,安排培训项目时更多设计针对语、数、外等基础学科教师的培训,而针对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的培训不多,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大多通过参加教育理论的通识培训来完成继续教育的学时要求,在培训中尽管也会有些收获,但是针对初中、高中化学课程的培训与研修就少而又少,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化学教学设计能力、化学教学实施能力、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不能通过培训得到提高。

二、中学化学教师培训的目标

1.更新教育理论

中学化学教师培训应使参训教师对教育理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确立培养目标,在目标上关注个体潜能发挥,在模式上关注个体主动探究和情感体验,在策略上关注自主学习与授受学习统一。教育由以本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教师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型转向探究型与接受型相结合,教师的教学过程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加深学科认识

中学化学教师培训通过课程标准学习,让参训教师了解高中、初中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的化学思想、方法及这些思想方法的育人功能,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化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化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明确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并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兴趣、化学思考、创新思维、化学学习习惯、化学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科结构论的学习,教师要能够整体把握教材,在化学课程教学中重视沟通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化学知识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教材中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使知识内容结构化。明确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应该突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重视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早期渗透,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重视原理和态度的普遍转移。更要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化学基本技能,领悟化学基本思想和积累化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关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化学思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目标的关系和教学近效应与长效应的关系。

3.突出学科特点

中学化学的课程特点是:(1)以实验为基础;(2)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比较集中,并以理论为线索提示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3)记忆性的化学用语、概念、性质较多;(4)化学知识中蕴藏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化学课程的学习既要掌握化学规律的稳定性、又要注重可变性及综合运用的灵活性。因此在针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培训中要从化学学科本身着眼,以巩固化学教师的化学专业知识、化学课程知识及化学教学知识;提高化学教材分析能力、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进行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方法交流。

4.强化教学反思

教师既是培训对象,又是培训者。教师应通过不断地自学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学会反思技术,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中学化学教师培训中要注重引导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对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等进行反思,让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三、体验式学习模型

适用于中学化学教师培训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是库伯(DavidKolb)的四阶段模型。库伯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模型是以杜威的经验哲学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包括具体的体验、观察与反思、形成抽象概念和普遍原理以及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的意义四个环节。具体体验环节:是体验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参训者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体验活动与感受特定的情景,学习者的行为会受到情境的影响。观察和反思环节:参训者对上一环节的体验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观察其他参训者的行为,与体验活动中的行为作出横向对比;将体验活动开始时和即将结束时的行为与想法作出纵向对比,明确自己在上一环节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总结。抽象概念:在这一环节中,参训者对前述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概括,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自己在处于某种情境中的行为进行归因总结,从而指导下一步的实践活动。检验假设:在这一阶段中,参训者将在体验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转变运用到到类似的新的情境中,以检验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果理论得到检验,学习过程可能暂时告一段落,此时参训者有意愿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迁移到其它情境中进行应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反思的环节。因为从学习活动的开始到阶段性结束这个过程是学习者的起点经验到目标经验的升华过程,而这个程序必须要经历一个反思,即将学习者将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内化的过程。反之,学习的外化就是将已经习得的内化知识与经验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验证的过程。库伯的四阶段学习模型恰恰做到了让学习者进行具体实践、自我反思、归纳内化、应用实际的过程循环。

四、中学化学教师培训运用体验式学习的优势

1.增加培训过程的新鲜感

运用体验式学习之后,能够给单调的培训过程增加更多的新意,寓教于乐,使参训教师能够注意力集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体验式的引导,发掘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促进师生之间沟通

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师培训由于时间紧迫不可避免的注重“教”的同时忽略了参训教师与讲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而体验式学习能够使参训教师与讲师在同一时空内共同完成体验过程,促进师生沟通和学员之间的及时交流。

3.注重反思及分享环节

反思是教师实现其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方法,而体验式学习最重视的就是学员自身的反思过程和学员之间的分享过程。反思在整个体验式学习螺旋式循环的过程中是贯穿始终的。在学员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的同时,就能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分享,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自我反思促使学员与其他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而通过彼此的谈话过程又能进一步强化学员本身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4.培养教师运用所学的意识

体验式学习模型两个环节是“检验假设”和“具体体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下一循环的具体体验过程。参训教师在接受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其四阶段循环模式以及培训讲师精心挑选的案例和设计的活动的影响,掌握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注意化学与社会、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把人们关心的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命科学、能源等问题融入化学课程教学过程。

5.培养终身学习理念

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其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地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同时,安排部署2011年的教育工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一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省、地、县教育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结合威宁教育发展实际,按照我县“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以迎“两基”复查、“普实”验收工作为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全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全县教育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小学校(点)471所(个),在校生259636人,中学61所,初中在校生81490人,高中在校生13721人;小学入学率达99.1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62% ;有幼儿园4所(民办3所),在园幼儿5103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5人;现有小学专任教师9968名,学历合格率为97.2%,初中专任教师3659名,学历合格率为98.7%;现有小学校舍面积650621平方米,生均2.51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325960平方米,生均4平方米,高中校舍面积90624平方米,生均8.5平方米;小学图书2199569册,生均8.5册,仪器468套,初中图书1536872册,生均18.9册,仪器69套;88所学校开通了宽带,远程教育模式ii学校379所,模式iii学校38所,49所学校装备了计算机网络室。

二、201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推进“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

今年10月份,我县接受地区复查评估团对“两基”工作的复查及“普实”验收。11月份,接受省人民政府的复查验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确保顺利通过验收,我局紧紧抓住提高普及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扎实推进“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各项工作。一是为确保省、地“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全县启动实施2011年学校建设项目132个,建筑面积15.1027万平方米。同时,2011年第一、二、三批校安工程332个项目学校工程建设按上级要求相继启动,新建校舍面积13.687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面积36.3992万平方米;二是先期投入经费2499.6万元,建成小学实验室326间,中学实验室198间,多媒体教室146间,购置仪器柜1580个;三是填平补齐小学成套仪器476套,初中成套仪器69套,小学音体美器械482套,初中音体美器械61套;四是投入大量经费补充图书1151126册,使小学图书达2199669册,生均8.5册,初中图书1536872册,生均18.9册,高中图书472599册,生均33册;五是职业教育稳步提升,教育基础得到夯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开展工作,职校现有在册学生1513人,有“同心智力工程”招生学生461名,学校还开办电大教育,现有在读本专科学员1600余人;六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92.96%。以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省地对我县的“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1月29日至12月3日,省人民政府组团对我县“两基”及“普实”工作进行复查验收达双合格,并评出了七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威宁四中、羊街中学、哲觉中学、金钟中学、玉龙中学、威宁一小、白马小学)。2011年12月中旬,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率教育局班子成员到威宁考察学习。

(二)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一年以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强化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工作,优化教师队伍,使全县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结构日趋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效益日趋明显,基础教育特别是初高中教育成绩喜人。今年,全县参加普通高考3858人,一本上线212人,二本上线1132人,三本上线1240人,本科共计上线2572人,上线率66.67%,专科上线1184人,本专科共计上线3768人,上线率97.67%,高考成绩综合评比居全区第一。中考全区700分以上4人,4人均在威宁,全县660分以上考生除毕节外居全区第一。

(三)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在国家、省、地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实施薄改工程、大班额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各类教育工程,大量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使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达105万平方米,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学校办学的需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培训合格师资

通过不断整顿,补充、招考、培训、扩大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素质,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今年,新招录特岗教师1789名(其中国家级特岗895名,县级特岗894名),高中教师110名,配合人事部门组织完成了360名小学教师的招考工作,全县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充实。同时,加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一年来,共培训中小学校长、站长1500余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教师16000人次。“国培计划”全县3227名教师参加培训,参培率、合格率、有效学时率均达100%,优秀人数3189人,优秀率达98.82%,名次居全区第一。积极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过关和优质课评比大练兵活动。通过各类培训,大幅度提高站校长、教师综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全县“十一五”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11月份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并受到省地专家组的高度赞誉。

(五)站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加强站校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我局严格执行《威宁县站校管理实施细则》、《威宁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制定各种工作措施,使站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教师从教行为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六)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切实加强了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使各项经费的管理使用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一是出台了《威宁县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意见》、《威宁县教育局关于学校财务报销暂行规定》等管理制度,校财局管工作效果明显,受到省教育厅计财处组织的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地区的反馈会上,作典型经验向全区推;二是认真配合县财政局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贫困生寄宿生生活补助等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三是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编制经费预算工作,管好用好经费,严禁用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补贴,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学校乱收费;四是配合县财政局按省教育厅在5月份对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七)、建立长效机制,重抓师德师风建设

为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局和各站(校)都成立了以局长、站(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威宁县教育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年终考评和绩效工资挂钩,把任务层层分解,全面落实,责任到人。同时,印发了威教字[2011]41号、42号、51号文件,大力开展以“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十个不”的承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和“六风”建设活动。由于各级领导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站(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进一步规范,校风、教风、学风得到根本转变。

(八)、进一步抓好各项综合工作

1、以“五心”教育活动为载体,认真抓好德育工作。根据省、地对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员育人职责,努力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节俭教育、感恩教育、妥协教育等活动,认真组织好“祖国好、家乡美”诗文大赛、“颂歌献给实验区”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增强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乡、爱父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狠抓德育工作,师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养成,文明程度得到较快提高。

2、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教育系统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了目标责任。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廉洁教育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县教育局会同纪检、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建立健全学校收费巡查制度。组织人员对35个乡镇教辅站和县直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教育人事工作。积极配合组织部,成功推荐副科级以上干部11名;积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除公开、公平、民主推荐选拔任用所缺站校长外,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发现和培养潜在人才,公开组织教师进行笔试、面试,建立“站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使一批掌握一定管理理论和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教师进入人才库,并对进入人才库的人员进行跟踪考核培养,为培养合格的站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完成1324人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按照事业单位聘任要求,完成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完成初级2420人,中级385人,高级59人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及推荐工作;筹备了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庆典活动,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200名。

4、维稳工作。坚持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做好全县教育系统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认真查找分析不稳定因素的起因,积极排查化解,把矛盾消化在基层。今年共受理举报件75件,其中县委宣传部网络舆情信息转办3件,互联网信息3件,县“三级联动”领导接访转办3件,地区局交办4件,县委局转办8件,县人大室转办3件,县纪委室转办6件,上级领导签转督办信件7件,当事人亲自送达和通过邮寄方式来信38件次,举报电话5件次。现已办结73件,其余2件正在办理中。四是对来自各乡镇各校、社会各界人士反映的问题逐个加以分析研究,积极调查处理,对重点举报单位进行督办,对重点人进行帮助和教育,均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同时,全面完成了1999年整顿在册的1800名代课人员的调查清理核实工作。并以威教字[2011]185、186、187号文件对959名原代课人员作辞退处理,对58名原代课人员作一次性补偿处理,继续聘用了404名代课人员。最终为县委、政府解决代课人员待遇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基本稳定了代课教师队伍,为有序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5、招生考试工作。以严肃考纪考风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措施,以人为本,依法治考,全面加强教育考试环境的综合治理。今年有效组织适龄儿童入学,完成初中招生32796人,基本完成普通高中招生和职高招生任务。认真组织完成1462人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工作。

6、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做到“应贷尽贷”。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828人次,办理贷款1275.8万元。同时,办理“招商局集团助学助教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45名,资助贫困优秀高中生150名;办理“深圳---贵州助学金”,资助贫困优秀学生60名;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17494人次,金额1309万元。

7、教研教改工作。教研教改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优质课评比、校本教研、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等为重点,促使全县教育教学强根固本,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认真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及研讨交流,初高中政治、初高中化学、高中生物等优质课评比及研讨交流活动,共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393人给予表彰。高度重视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推荐上报优质课23节,评选上报优质课件、优秀论文省级353件(篇),地级25件(篇),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开发。2011年3月2日,赫章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率教育局班子成员到威宁交流学习。

8、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为确保师生安全,我局进一步完善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防控措施,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一是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我局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调学校的安全、稳定。二是明确职责,加大学校安全管理力度。局机关各职能股室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了网络式安全防范体系,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三是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学校综治、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切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初步形成了人人重视、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综治、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四是各站校始终坚持学校教育“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了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局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安全防控水平。

9、工会工作。认真抓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工会职能,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利益,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坚持以教代会为载体,抓好学校民主管理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工委留守儿童组织机构,认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0、教育督导工作。遵循“督政为主、督学为重”的原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加强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督导检查,切实帮助学校指出问题,帮助学校认真整改,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认真督促各乡镇抓好迎“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各项工作;积极督促各学校认真抓好“整脏治乱”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稳定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11、结合威宁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威宁县2011---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威宁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贵州省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教育规划》,明确了威宁教育发展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目标。并编制了《威宁自治县“两年提速”发展教育规划》、《民办教育实施意见》等。

12、积极推动威宁民族中学西校区建设和威宁民族中学“申办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相关工作。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11月22日,威宁民族中学“申示”已通过初评;积极和省教育厅对接,协调相关部门,推进教师周转房建设、幼儿园建设、威宁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等相关工作。

13、积极组织教辅站和县直中小学人员,对全县教师档案进行整理归档,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省委组织部于10月23日组织专家验收,达到一级标准。黔西县教育局2011年2月27日至28日到我县考察学习。

14、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以教学育人,环境育人为原则,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一年来,认真抓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学校制度化建设,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尊师、爱生、文明、守纪”的校风和“勤奋、踏实、认真”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神,促进了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政协有力支持和监督的结果,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各涉教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果,是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努力的结果,总结成绩的目的是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更好地抓好以后的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虽然近年我县教育从各个方面发展较快,但各项指标与全国、全省、全区的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甚至差距较大,按我县提出“两年提速”发展要求,问题多,困难大。

(二)教育结构不均衡。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全县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只达1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接近42%。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生源不足,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三)部分站校的管理,部分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我县城镇、农村初、高中学生住宿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地域广阔,校点分散,初高中学生入住率需达80%以上。全县现有学生宿舍10余万平方米。到2012年,初中在校生大幅度增加,现有住宿条件不能满足学生住宿需要。按生均2平方米计算,还需新建宿舍面积10.43万平方米,需建设资金12516万元,由此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

(五)我县地域广阔,校点多且分散,师生数量大,基础差,历史遗留问题多,安全、、维稳问题是教育系统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

(六)普通高中改扩建、学前教育工程建设、职教基地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等工程建设的力度有待加强。威中西校区建设协调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很多工作亟待推进。

(七)、特岗教师接转后工资财政压力过大、威宁民族中学“申示”等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四、二0一一年工作安排

(一)按照县委提出的“四五六七”的工作思路和“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好各项制度,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威宁教育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积极配合好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包括职高)等各类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并加大督查力度,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尽早投入使用。

(三)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考核管理。积极开展校长、教师培训,提高校长、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配合省教育厅,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估试点县”、“校本研修基地县”教改和培训工作的要求,大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大高中(特别是职高)考试及招生宣传工作,确保完成2011年高中招生任务。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大幅度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五)深化以“五心”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德育工作,编写好以“五心”教育为载体的乡土德育教材,唱好“五心”歌。按照“六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学习,推动思想解放;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健全管理机制,形成良好氛围。力争使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履行职责能力明显增强、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明显改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六)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拓展以威宁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抓好现有职校及“同心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农、科、教”统筹发展的路子,搭建“职业教育综合发展平台”,优化办学机制,增加职教投入,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七)继续补充整合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威宁民族中学“申示”相关工作,全力推进威中西校区建设,确保二评顺利通过,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促进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八)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科研兴校,加大教研网络的建设力度,逐步在威中、二中、三中、四中建立远程教研系统,建立一支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教育科研队伍。

(九)努力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把学校管理与“整脏治乱”、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新型农村中小学精品校园。

(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完善教师补充和培训计划,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建设一支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十一)认真做好大学生贷款和贫困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贫困生资助面,构建和谐教育发展格局。

(十二)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环境秩序的和谐稳定,解决好代课人员的稳定问题。

(十三)加大教育科研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抓好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实验工作,统一组织全县性的优质课、示范课、研究课活动。积极向省、地各级推荐优秀课件和优秀选手,加大交流力度。继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充分依托已建成的教育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十四)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加强对各类教育经费的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财务管理系统,规范使用生均公用经费以及其它教育经费,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

(十五)认真落实好“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切实转变部门工作作风,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