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2: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智能电网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智能电网建设

篇(1)

>> 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 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应用 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分析 试论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的运用 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方法及应用 探析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试论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 继电保护调试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基于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探讨 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技术探讨 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状况 智能电网时期的继电保护技术探究 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探究 基于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核心技术探析 当前智能电网构架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实践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的关键技术分析 浅谈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浅谈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智能电网 继电保护技术 输电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 A

配电网智能化已经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伴随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的总战略要求,电力工业也必然会从经济、环保、科学的轨道上快速迈进,而配电网“智能”便是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而继电保护则是确保智能配电网供电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优化继电保护措施,进而提高其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以我国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为基础,分析智能配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探讨智能配电网的常见故障及解决对策,并对继电保护的优化对策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智能电网的发展与应用技术研究

1.1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1.2 智能电网应用技术研究

目前,我国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全国性的智能电网建设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当前的电网更加的智能,因此将这些电网中的应用称之为智能应用。智能应用是一种先进的信息采集能力,能够从基础上解决电网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它能够通过自身搜集来的各种信息,在众多的解决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优的解决方案,进而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做出安全及时的判断。比如智能电网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它是通过电网中的信息化水平,将各个用户的信息连接起来,从而为提高问题捕捉速度打下硬件基础,进而实现工程运行的一体化。此外,智能应用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出现的关键点,在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容性的强化中,它又能及时的捕捉、解决电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带动智能电网技术的全面提高。

1.3 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继电保护技术在传统电网和智能电网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它在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继电保护技术也变得逐渐复杂,功能日益强大。继电保护技术是通过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相融和,从而实现对电网故障的超高速甄别,并能够对故障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计算出系统的暂态能量,确定最佳的重合时间。尽管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具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当前输电网络超大功率的输电能力仍然依赖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其次,它扩大了停电范围,降低了网络的强壮性,并且主保护和重合闸的配合使用可能使系统遭受二次故障的冲击,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继电保护技术在先进的智能电网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智能化、一体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应该对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做出相应的研究,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1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基础分析

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网络与设备保护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对网络强化、数据保护、运算能力提升进行的系统一体化延伸。继电保护技术能够根据大规模集成电路与数据采集、数字滤波、抗干扰等技术的实际情况,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掌握好这种技术,能够从基础上找到问题的先进调节促进手段,从而为灵活输电、内部完善控制等效果的强化做好准备,对改革创新性与电力控制性的效果做出了较好的控制。

2.2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研究

对于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与交互式的供电对继电保护来说,它是有着更高的标准的,同时,对通信延伸与信息内容的发展也有发展需求,这就给数字化的控制保护原理提出了强化提升的要求。将发电、输电、供配电等内部的关键设备进行了实时监控技术的渗透,将保护定值与数据保护的内容提炼出来,捕捉较好的故障控制标准。在出现严重断电、保护装置的现象时,使用准确性与先进性的继电保护效果,真正对内部的自我恢复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较大作用,避免了再次出现大面积的停电的局面。对于关键性的关联节点中的控制效果进行额强化提升,于是,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对象、继电保护内容强化、对关键环节的控制提升等事项,构成了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重要内容。

2.3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升级研究

要想将继电保护专业中的发展历程与先进的控制办法提升上来,就应该从基础性的保护效果上着手,利用细节性的保护技术,为全网的联动控制信息的运用效果提升做好准备。此外,对智能电网的内容进行研究,还要从其中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整定技术上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够为智能电网的发展与保护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1)数字化提升:将互感器的传输性能进行先进的技术捕捉,解决互感器中的各种故障,对其中的饱和现象、二次回路短路现象等故障进行先进解决,分析电气设备中的信息传输的内容,然后强化互感器中辅的提升效果,把握住信息传递的重要内容,对于继电保护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协调遏制做出控制。所以互感器对于数字化、信息化的确立与提升,继电保护技术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从基础出发,及时找到问题出现的所在点,它的再次提升,也是在信息化的全面捕捉开始的,解决其中的各个点的连接效果,才能使之强化效果提升上来。

(2)网络化提升:上面讲过数字化的强化提升,也是网络化的提升的一部分,但是整体性的网络化是建立在电气元件的信息提升上的,从信息共享中的简洁化上入手,建立信息共享控制平台,从系统中的重大控制内容上入手,把握了主要的提升技术,对于分布协同保护的内容进行提升,从内部强化中出发,为了全面的系统保护、问题解决方面上有着较高的要求。把握住重点的技术创新延伸办法,才能从基础上解决内部保护控制的问题。

(3)自动整定技术提升:从原有的自动整定保护的效果来看,它只是将过程中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运行监测,在自动化控制的内容上,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在对于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的捕捉上,有着重要的定值分析突破点,将继电保护中的智能保护联网控制效果进行相应协调,从各种装置内部的各种定值的分析上入手,把握时效性、完善性的信息化控制技术,分析并找到智能装置的问题解决办法,找到自动整定与自动配置的技术效果提升关键点,从分散独立的装置内容分布协同保护效果提升上来,真正将联网控制的内容强化起来,使内部与外部的连接效果得到了全面的强化。 3、继电保护技术中员工应用效果的提升

3.1 继电保护中的综合问题研究

要想真正地将继电保护技术提升上来,还是要从提高全体技术人员的应用效果做起。所以管理者首先应该在各个技术的相应连接调节上,进行先进捕捉,发现技术人员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者分配不合理,或者员工的素质较差,或者技术效果不强等方面。要将这些问题中的关键点进行研究分析,就必须在相关性的解决办法的延伸中,找到创新检测、应用、信息化协调连接的重要解决技术,从而使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都能够协调应用,进而使总体应用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对于智能电网中的技术体现与强化及时做出判断,并解决内部与外部环境中的问题,才能使全面配合技术的完善强化成为可能。

3.2 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

平时对技术人员进行知识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基础打牢,提升每个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激发每个员工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素质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将专业配合效果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利用充分利用先进的内部控制技术,并使之渗透到每个重点环节中去。同时,对于各个岗位配合效果的提升方面,尤其是对信息化、网络化、自动整定化的控制延伸中,一定要注意其中的问题所在,要善于总结问题与不足,在彼此配合实施中不断进步。对于员工的实际技术运用能力要进行连续性的评价,督促技术人员时刻总结经验教训,比如设置内部控制监督小组,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能够保证时刻控制与监督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真正将装置中的技术效果出现的关键环节了解清楚,对于数据性的保护效果更要重视起来,使之成为一个连接性的控制系统。

4、结语

通过对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其掌握与应用的科学性。从继电保护装置控制的重点事项上入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信息化、网络化、自动整定性上入手,努力解决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才能保证技术的完善进步。同时,为了使继电保护效果更加具体化、完善化,必须从技术人员的具体效果延伸上入手,建立技术骨干与控制标准,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技术人员的应用提升,这样,不仅能够确保继电保护技术的提升,同时又能够在基础上解决细节性的问题,为将来更好地创新发展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岩.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字仿真及其保护新原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

篇(2)

关键字:智能配电网;建设;发展

一、城区建设智能配电网前的规划

我们把城区建设智能配电网的规划思路分为3个方面:长期建设的规划思路,网络规划和在施工方面如何设计。长期的规划思路主要是明晰投资项目与基础的网架结构;网络规划主要是处理近期的各种投资项目;而施工设计是对于智能配电网络的如何设计、该设计是否合理、该设计方案是不是最合适的一个方案等。建设配电网中的长期规划思路是整个规划中最基础的环节,是供电企业规划活动中的基本环节,该环节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并能从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确定网络连接方式为最优方式,一些投资项目的投资能力与时间等细节。每当规划到一个阶段时,有需要对电网的供电系统进行检查调整,看其是否仍具有安全性与协调性,并在安全范围内减小配电网络系统在使用期间的费用。要做到以上要求,就需要一个相当优秀的长期规划。

二、智能配电网建设的主要条件

1、提升数字化变电站的智能水平。在建设智能配电网之前,应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的智能水平、可靠性与稳定性,使数字化变电站的的综合利用水平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使数字化变电站的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可以满足智能配电网的需求。

2、保护和控制智能配电网技术。保护和控制智能配电网技术主要有广域保护、自适应保护,配电系统快速模拟仿真,网络重构等技术。广域保护主要指的是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保护两个方面。继电保护在广域保护中有着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于辅助传统主保护和保护电网安全定值的自动变化能力等。由于整个智能配电网的结构太细密,系统规模太大,不太可能实现在系统中进行集中保护,所以在具体的实施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与继电保护区域进行确定,然后再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检修。

3、对电网建设可靠性监视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根据当前信息网络提供的该电网历史与当前现状的信息,进行在线分析,就可以得到系统推算出的目前电网的状态与可靠性。这样的系统有利于随时掌握电网的实时数据,如电网出现问题可以及时修正,为电网提供了预警提示,提高了电网的防灾变的能力,并减少和避免电网因停电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4、实现高级配电的自动化。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供电企业正在推广配电自动化的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指,配电运行自动化、配电管理自动化和用户在配电地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等方面的自动化。我们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果研究,自从实现配电自动化后,供电的可靠性,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用户反馈的信息都表明供电质量与运行水平都有所提高。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到目前大约有100个城市的供电企业建设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甚至有的系统规模达到一个相当大的程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在电网系统上还有缺陷,网架结构不合理、原始的电网资料与数据不齐全,电网的基础管理工作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而且,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还不具有进行全国推广配电自自动化的条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大段的差距。如果想要与发达国家的配电网管理系统相比,我国还需要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上付出努力。

5、建设信息保障体系。应该为智能配电网建立一个信息保障体系,该体系要包括数据信息平台、通信网络和信息管理三个方面。建立数据信息平台主要是为了实现配电网的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建立通信网络是为了将各个主变电站与配电子站之间的网络连接起来,方便联络;建设信息管理是为了优化信息管理层的结构。建设以上的信息保障体系,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方便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三、结语

智能配电网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使用,并得到了国际上多数国家的认同,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智能配电网的实施过程也不相同。因此,中国的智能配电网发展要根据中国的特色和中国目前的国情,进行研究后再规划实施。既要满足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又要能满足未来的时代要求,既要立足于对目前发展中的需求,又要能迎合在不断发展后所形成的新局面的要求。由于我国的电网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在现有的资源中,配电网的资源稍显不充足,这个问题是目前我国电网运行效率不佳,电网系统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所以,当智能配电网提出时,为我国的电网行业指出了一条明路,解决了我国之前在发展电网技术方面的问题。我国不仅要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新新技术,还要学习他们在智能配电网发展上的一些拓展方向、思路、创新精神。然后结合我国电网的特点,符合智能电网的要求,根据我国发展的前景,制定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及安全、协调具有统一性的中国智能配电网。

参考文献:

[1] 肖立业,林良真(Xiao Liye, Lin Liangzhen).构建全国统一的新能源电网,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Con-struction ofunified new energy based power grid and pro-motion of China’s smart grid, [ J].电工电能新技术(Adv. Tech. Of Elec. Eng. & Energy), 2009, 28(4):54-59.

[2] 常康,薛峰,杨卫东.中国智能电网基本特征及其技术进展评述,2009(17).

篇(3)

关键词:智能电网;技术;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智能电网建设关键技术

1.1参数量测技术。参数量测技术是实现智能电网的手段。参数量测技术是智能电网基本的组成部件。先进的参数量测技术获得数据并转换成数据信息,供智能电网的各个方面使用。它们评估电网设备的健康状况和电网的完整性,进行表计的读取、电费评估以及防止窃电、缓减电网阻塞以及与用户的沟通。

1.2智能信息技术。智能信息技术贯穿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各环节,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坚强支撑。基于智能电网的信息技术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数字化程度更高;二是利用面向服务架构体系整合相关业务数据和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三是深入应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电力营销、调度管理等辅助决策数据,构建一个数据集中、业务整合、符合模型标准、应用可扩展的辅助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营销、调度、人财物等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系统分析,形成智能决策,满足跨业务系统的综合查询,为管理决策层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服务。

1.3智能调度技术。智能电网的核心是调度的智能化,智能调度是联系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智能调度研究发展的方向在于整合提升现有EMS、WAMS等系统功能,开展统一网络数据库建设,逐步整合实现调度一体化平台,并采用动画、动态着色、虚拟现实等技术辅助决策,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水平。

1.4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分布式能源包括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其中分布式发电技术包括微型燃气轮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等分布式储能装置包括蓄电池储能、超导储能和飞轮储能等。

2中国电网面临的问题

2.1不同的发电方式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瓶颈

从水电发展的角度,由于我国近年来大力的发展我国的水力发电项目。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我国的储备问题以及与水电的发展相关的移民和环境的问题的负荷进一步的加大。而在核电的发展中,由于我国现在的企业都在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体质改革的问题,着就使得我国的核电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比较大的体制性的问题,投资的环境和投资的监管等的问题都是困扰核电发展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同时,由于核电的发展是一种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的行业,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掌握相关的技术才能够更好的使得核电的项目取得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核电的技术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对于核电的技术还没有完全的掌握,同时对于人才的问题以及标准认证等的问题等都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同时,国家目前大力的发展新能源,对于新能源的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新能源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是技术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展的速度虽然比较快,但是发展过后的效益却相对比较低,在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和资金浪费相对比较严重,这都进一步的制约了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电力发展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2.2我国的配电电网的建设相对落后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相关的电网在输电线路上有了很明显的增加,变电的容量也有了明显的加强,但是在很多的方面也存在很多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的地区的设备使用率比较低,部分的地区部分的时段还时常的出现断电的问题,很多的时候尤其是农村电网,在很多的地区还不能够实现完全的供电,部分的地区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供电缺口。在很多的地区的设备的陈旧程度太低导致了很多的用户不能够满足供电的要求,从而影响到了用户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严格的说,虽然我国的电网的规模还是世界上的第一位的,但是由于我国的配电电网的建设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建设的程度还是处在一种严重的落后的状态,农村和城市的供电效率不能够有效的提高,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尤其是重要的时间段以及用电的高峰期的供电的可靠性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

2.3电网的发展方向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电网系统,并且能够逐渐的满足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用电要求,电网涉及覆盖的范围也涉及到了我国的大部分的地区,可以说我国的电网正在默默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的提供者电力资源。但是,与此同时,关于我国的电网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我国的电网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关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关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观点,其中一种是认为智能电网应该应用于整个的输配电的系统中,在输电侧的方面,我国已经开始慢慢的实行智能化的送电的阶段,并且在一些技术上面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开发应该基于我国的新能源的发展要求进行开发,这其中主要的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对于配电网的部分进行要求和发展。到目前为主,智能电网的很多的重点的技术还处在一种开发的阶段,对于智能电网的大范围的应用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并且智能电网的应用应该主要的放在配电以及用电的领域进行。

3加快发展智能化电网建设的建议

3.1充分利用电网基础技术上突破

智能电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它的主要技术包括传感与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超导技术、电网仿真技术、可视化技术、控制决策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等。随着这些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会进一步促进智能电网在监测、分析、控制时更加可靠、准确、经济。例如传感与测量技术,它在智能电网系统监测、分析、控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提高了智能电网的可观测性。然而,传统的电力网中的传感器在性价比、尺寸、工程维护性、电磁兼容性、数据交换接口智能化等方面都存在这很多的不足,随着微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的性能不断地提高,光纤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以上传统电网中各种器件缺点转变成了智能电网中各类器件的优点。

3.2加快推进电力工业的改革力度

电力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体制的问题上,电力的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就是要打破原始的供电单位向普通用户输电的模式,使得输电由原来的单向性变为双向性,即普通用户可以通过并网技术将用户放的电能输送到电网,并引入原来的竞争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立健全电力企业的电价机制,优化资源的配置,进一步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3.3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

所谓分布式智能电网,即一种构建起临近用户的小型发电机组、储能系统和微型电网,并且与外部电网进行互联(或独立运行)的智能电网。在分布式电网中,小型发电机组的发电系统也可以不同,可以太阳能、风力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混用。且原有配电网的结构不会因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而发生改变,这可以延缓输、配电网升级换代所需的巨额投资。而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会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而得到有效改善。通过笔者的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分布式智能电网,可以大大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4结束语

电网智能化是我国电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和分布式智能电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市场的需求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电网智能化会不断地升级、优化,进而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网建设;建设需求;输配电技术;电网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17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083

传统配电网均是供方主导、单项供电,且大都是基于人工管理运营,而智能配电网强调的是潮流双向流动,其运行亦是高度自动化的。智能电网的发展可鼓励消费者知情参与,且适应于各种电源种类与电能储存方式,亦可推动现代化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的开发,从而为人们提供适应的电能质量,可合理优化电力资源调配,以便加强运作效率。其可实现自动检测和控制与修复,能够更好地预防系统运行故障,可于自然事故与人为事故下稳定运行。智能配电网安全性极高,且可以抵挡各类进攻,能够保护用户供电连续不停,智能配电网可提供高质量电能,从而满足更多客户的要求,确保客户设备正常运行。因此探讨智能电网要求下的20kV配网建设需求分析,对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1 智能配电网

1.1 智能配电网简述

智能配电网可以说是目前世界能源产业发展最快的电网系统,此类概念是2011年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出的,且将2003年提出的《智能电网研究框架》进行了定义,其集成了传统现代电力工程技术和高级传感与监视技术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输配电系统,其具备更为健全的性能,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国家配电网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的电力系统农村网络和城市网络改造完成之后,该采取怎样的智能配电网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供电质量,以便完善智能配电网建设。智能配电网安全性极高,可有效抵制各种进攻,从而保护用户连续供电,智能配电网可有效提升电能质量,保证其有效值与波形满足各方面要求,这样也能确保用户设备正常运行。

1.2 国内20kV配电网发展

我国提出20kV电压等级历经了很漫长的时间,在20世纪70年代末,可以说我国已经可将诸多复杂的中压配电压统一到了10kV工作;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负荷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开始,郑州工业学院与武汉高压研究所提出了关于20kV配电电压的使用问题;1992年,我国公布了《标准电压》,其间提出了20kV标准电压,且指出了为用户要求时使用;到了1993年,我国苏州工业园区开始使用了20kV配电电压等级,到了1996年就开始投运;之后就是北京、上海等地都纷纷对20kV配电电压等级实行了全面论证;2003年,我国辽宁本溪供电公司在南芬地区使用了20kV配电,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使用20kV架空线路的单位;到了2007年8月,我国江苏省电力公司且推广应用了20kV电压等级。

2 20kV配电网优势分析

2.1 配电容量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内用户负荷密度不断加大,传统10kV配电网容载比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这时就严重影响了供电可靠性,且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新电源点,以便满足各种负荷需求。不过因这些地区所处地方均是经济发展快速的开发区,这时的站点、线路走廊、上级电源点选择应非常严格。线路使用条件不变时,其电压等级是逐渐上升的,且线路输送容量亦会增加1倍。

2.2 线路末端电压水平高

线路电压损失率应强调电阻、电抗、有功/无功功率的重要性,其负荷不变时,20kV输电线路电压降损失率低;如果负荷增多至4倍,20kV输电线路电力损失率与10kV是相同的。这时对电压质量要求偏高位置,其20kV电压等级良好性十分突出。

2.3 降低线损

功率损耗降低百分数对电网升压之后的有功功率耗损十分重要,其间10kV电网升压之前的电压与20kV电网升压之后的电压是不同的。10kV供电半径偏短且其耗损量大,供电负荷偏小且负荷密度大的问题十分显著。相同供电半径下可使用相同界面导线,20kV线路输送功率大于10kV;相同负荷密度条件下,20kV供电半径大,其供电面积更大。

2.4 减少出现数目

20kV电压等级提升之后,输送和10kV电压相同容量时,其间导线需要截面面积会有效减小,这时就降低了有色金属投资,也就是能节约资源,同时也节约了线路投资。20kV电压等级的引进可有效节约更多的线路走廊,以便缩减电力设施设备的占地资源,而这对城市土地有着极大作用。

3 20kV配电网建设

3.1 20kV配电网建设实施

20kV配电网建设往往是分为10kV配电网成熟区域,中压配电网空白、薄弱区域或其余区域。10kV配电网成熟区域强调的是此类区域内电力需求量增加趋近于稳定状态,10kV中压配电线路主要是电缆,而当下已经实现了手拉手环网接线和开环运行十分成熟的配电系统,较短期间之内应维持10kV不变,这时可使用增容改造来满足负荷的增长。10kV电力设备到了使用期限之后再引进20kV电压等级;中压配电网空白或薄弱区域,通常老城区外的新型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与居住区等,其间相关的块均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应全面预测负荷密度区域,区域中并无变电站布点和配电网十分薄弱。此区域可有效推广20kV电压等级,从而不断扩大20kV配电网络;其他区域则强调的是10kV配电网已经有着相应的规模,但传统配电网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而此区域可被划分为20kV、10kV混供区域,从而给新用户接入20kV,以便降低运行模式成本,但应限制10kV接入。其间10kV、20kV共同运行时,应及时更换掉10kV设备,从而尽可能减少10kV配电网供电区域,以便逐渐完善20kV配电网建设。

3.2 20kV配电网建设实施步骤

通常20kV配电网实施之前应全面分析配电网现状与电力需求增长及土地资源等类因素,之后再全面分析。20kV配电网实施通常可分为下述三个方面:

3.2.1 加强逐台主变升压改造。目前的配电网已十分成熟,不过这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且土地资源缺乏,根本找不到新站点。应对变电所中的主变逐台进行改造,从而将20kV配电网逐渐建成。不同电压等级下的馈线是不同的,且应为其添加相应的联络变压器,以此加强供电可靠性。

3.2.2 加强新建站点过渡。目前的中压配电网较为薄弱,其负荷增长很快,这使得变电站落点容易的地方总是新开发区,在此类区域构建110/20kV变电站,这样才能提供相关服务为新报装用户,10kV用户设备到了使用期限之后,再将其升压至20kV。应于不同电压等级馈线上添加联络变压器,以此提高变电站之间负荷转移能力,这样才能增强供电可靠性。

3.2.3 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往往新建成的110kV变电站应不断加强其负荷供电,而新建配网线路应和现在的10kV互相联系,以此增强其高负荷下可靠供电。但这时如果使用20kV就务必于10kV配电网区域中规划单独的20kV供电。但目前是没有20kV电源点,应及时替换和完善设备,不过不可实现停电改造。

用户方的配电设备诸多,比如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这些均需进行全面改造与更换。如果涉及的用户数量极多,这时就很难形成统一,但最终有不少110kV变电站的规划与建设,不过20kV电压等级会受到极大的限制。配网电压提高到20kV时,需要改变更多,比如架空线更换绝缘子时,其间线间距会不断增大,电缆亦会因绝缘水平缺乏而被更换,断路器与隔离开关就需要再次选择,但同时电流互感器与避雷器亦应随之更换,而用户处的变压器也应进行改造。

4 结语

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而智能电网是现代化世界能源产业发展变革最新的电网建设,可以说这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具备良好的自愈性,能够对电网的运行状态实行连续不断的在线自我评估,从而给出相应的预防性控制手段,以便及时发现其间存在的问题与故障隐患,其系统运行与批发及零售电力市场进行无缝连接,亦可推动电力交易的有序开展,使得资源配置最优化,从而优化电力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智能电网可用于发电和分布发电模式,从而实现负荷处的交互。但尽管我国智能电网配网建设飞速发展,其间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也说明探讨智能电网要求下的20kV配网建设需求分析,对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智能配电网,并对20kV配电网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20kV配电网建设,为职能电网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平,马新明,戴迪.20kV电压等级应用的探讨[J].电气开关,2010,(6).

[2] 方旭东,李智.20kV配电网优越性及现实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电气开关,2010,(5).

[3] 刘开俊,宋毅.主动配电网规划理论与实践方向探索[J].电力建设,2015,(1).

篇(5)

【关键词】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建议

1引言

智能电网,即电网的智能化,也被形象地称为“电网2.0”,是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基础上,通过先进的分布式数据传输、计算和控制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目标的电力传输网络。电力能源是国家的支柱能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电力网络及控制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现实,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主流方向。

2智能配电网概述

对整个智能电网而言,智能配电网是关键的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是指对先进控制技术、测量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进行有效融合,通过配电网高级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使这些先进技术在智能化的配电终端和开关设备上得以实现,并充分利用各种可视化软件的高级应用功能以及电网架构双向通信网络的物理支持,对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单元进行及时有效控制,以不断激发电力用户参与电网互动的积极性,从而在配电网运行时对其进行高效监测、控制与保护。不断优化配电网性能,提高其可靠性与安全性,确保我国电力的稳定供应,同时不断完善相应的附加服务。

3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

3.1电网分析决策共性技术

电网的数字化进程将带来海量的数据源,为电网的科学分析决策提供了数据基础。前三个专题通过一系列标准规范、广义的数据采集、信息集成和共享技术的研究,为电网的科学分析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还需要对电网的科学分析决策技术进行研究。本公司重点研究输电网降耗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数据展现技术、智能预警和智能调度决策技术、配电网分析决策技术等。充分利用多元数据的潜在价值,揭示海量数据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一方面实现对整个电网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提高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科学决策水平,为构建坚强电网,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

3.2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网技术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占据比例很大,社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为解决该问题,可在合理的控制方式下对微网实行并网运行,在两种运行模式之间实现无缝转换,使得主电不再是电网供电的唯一途径。在电网并入DG后可有效激活电网的工作性能,而微网系统主要以DG作为物理基础。

3.3电网信息辨识及重构技术

研究信息准确性辨识技术,研究基于PMU量测的线路在线参数辨识技术;研究信息完整性辨识技术,一方面解决由于通信问题和采集数据不完备引起的信息不完整的问题,另一方面研究量测数据时滞处理技术,通过动态、静态和暂态信息的整合和互为补充以增强信息完备性;研究信息精简性辨识技术,对错误和杂乱的信息进行充分的辨识;研究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类数据的重构技术和外部模型和信息的接入重构技术。

3.4配电网自愈控制

由于配电网自愈控制十分复杂,只有充分运用先进的数学和控制理论才能确保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实现,应建立配电网自动判别算法,以提高系统故障扰动区、异常脆弱区、正常运行区以及检修维护区的各项评价指标,如电能质量评价指标、性能稳定指标、用户服务评价指标、兼容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等。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并预测后果,可确保配电网运行更加可靠,具有更强的自愈控制能力,使得供电系统更加灵活互动、清洁环保、安全可靠,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为确保系统的自动检测和识别功能,应在配电终端设备设置故障检测,以满足电磁兼容性和户外工作环境的要求,除此以外,还应提供不间断电源以更好的支持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配电网系统的拓扑结构灵活性强且可靠性高,配电终端设备和开关设备都具有遥控功能。

3.5智能变电站

智能配电具体包括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SCADA系统、配电GIS系统、配电工作管理系统、停电管理系统以及配网管理高级应用系统等等。智能电表应具有双向通信计量、接通或开断等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电价和用电等信息,并实现室内用电装置的负荷控制。供电企业在实时采集、有效监测、全面分析用户用电量及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电力能源使用实行统一管理,科学安排发电计划,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最终实现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配电调度、配电工作管理以及配电网络分析等功能。另外,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以及大规模并网也会给智能电网建设带来一定影响。智能电网技术还应包括输送纳入调度甚至参与系统调节,电力电子、超导、大容量储能等先进的设备是提高输配电系统性能的重要技术支持。当前,我国智能电网仍处于初期研究阶段,需要相关部门及企业加大研发与建设力度,针对智能电网的特点及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促进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4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策略

4.1提高智能电网的技术创新

智能电网需要采用很多先进的技术来建设,但是需要根据我国目前在该方面的技术水平和电网发展的情况作为建设的依据。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大力经验,但是很多这些技术并不适用于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所以,我国继续加大对智能电网建设技术的研究,创造适合我国电网建设的新技术。加大智能电网创新力度,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提升我国电力行业的国际地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电力行业的垄断控制不断减小,但是我国智能电网技术严重滞后,需要我们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来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核心技术。此外,我国在智能电网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比较缺乏,这严重制约智能电网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

4.2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智能电网目标

一般来说,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技术的复杂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电网建设的地域因素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对电力的需求等因素。所以,对一个地区的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分阶段的开展,根据经济水平的大小来制定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能源的浪费,而且可以使智能电网的建设与经济水平发展相协调。由此看来,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比如,电力用户的需求和电力分布等,从尽量将智能电网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4.3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制定需要有前瞻性

具有一套完整的智能电网建设技术规范,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成本,还可以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我国对于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规范起步比较晚,各方面还不太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一般来说,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规范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来严重其合理性。在不断地实验过程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智能电网的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此外,在不断完善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标准外,还有进一步发展电网设备的制造工艺技术,这样可以保证智能电网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智能电网的建设整合了电力行业、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行业,在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也要逐步发展相关技术的研究,从而更好的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

5结束语

由此可见,智能供电系统的逐渐完善和改革将带领我国走进一个智能的电气时代,它自身所具备的种种优势和潜能也是其蓬勃发展的源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改进智能供电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使其真正的实现智能监督并及时的解决电网输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每个国人所期盼的。

作者:朱同信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武汉市东西湖区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帅军庆.瞄准世界前沿建设智能电网[J].国家电网,2014(2):55~57.

篇(6)

1智能电网建设

(1)传统电网的建设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电力能源开发、发电配电、能源转换、供电售电、用户服务等实现统一管理,实行全流程、全范围的产电供电收费。主要的工作范畴为提供更加精确的电能,实现供电互补、智能交流,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安全输送,降低电网的能耗和损耗等。这需要中继保护技术的大力支持,在复杂的智能电网框架中提高技术性、指向性和应用性。(2)智能电网的特性包括:智能电网能够自我修复,拥有智能化的自愈能力;智能电网实现了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作,激发用户的主动参与意识;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防御性非常强;智能电网的发电能源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发电和蓄电功能;智能电网能够不断优化电力设备的运行功能,可以保证设备在稳定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电力的标准减少运行费用。(3)在我国特高压电网、骨干电网运营中,智能电网已经形成了信息技术支持的基本框架,拥有电能电力流、互联信息流、多类型客户业务流等高度融合的现代电网体系。

2智能电网的特点

(1)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协调和发展之后,采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纳入到应用范畴中,形成了智能化的电网系统,能够实现短时间内的供电恢复,并将切供电故障的影响程度和范围。(2)智能电网的强大功能表现在电力输送能力和功能的安全可靠的能力上,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非常有效。通过智能化的运作平台,实现对用户的接入和退出,将电网用户的信息进行很好的共享,实现信息透明度。而继电保护是智能电网的网络伯虎和检测保护的重要技术,是智能电网逐步改善电力系统的传统运行形态的重要保障,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应速度的加快和安全性能的提高。(3)传统电网中继电保护的电源点潮流流向是固定的,因此输出本策的电气量(三相的电流和电压)要充分发挥继电保护的功能,需要对电气量进行准确的评判,才能避免因操作的不合理导致相关性能的发挥不正常。而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构成和升级后,由于智能电网的发电方式采用的是交互式和分布式,因而减少继电保护的难度。且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发电和供电有了实时的监控,将各种收集的数据实现整合分析,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了及时的修补。因此智能电网的升级,主要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迅速,提高了继电保护的整体性能,简化了原有的辅助功能,为实现电气量信息传输的真实性和保护继电设备的装置性能提供了便利。

3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

(1)智能网络中的继电保护技术使用的是智能传感器装置,为继电保护提供智能电网的信息,在继电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智能传感技术支持的电流变压器的一、二次电压电流,是在变压器的一次、二次测装配了智能传感器,使得智能传感技术能过够对变压器起到继电保护作用,同时对变压器进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测量。继电保护能够通过智能传感器获得更多信息,帮助继电保护技术发乎更大的作用。变压器进行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智能振动传感器安装过程中,考虑外部界限和室内外运行环境后,确定变压器不会发生较大的振动,因此不会由于环境的恶劣进行超限报警。在一般环境下,智能振动传感器的中继保护作用就是在变压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进行报警,在湿度温度数据出现的时候进行实时分析处理。终极保护机能利用智能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人工智能专家分析系统,将过去的和现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对比,最终形成合理的继电保护调试。液面传感器可以对电力设备中出现的局部放电和漏油的情况进行判断,根据放电和漏油的变化来进行数据的对比并进行保护性的正确选择。(2)继电保护是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的多功能的计算机装置,对电网进行智能指导,通过互联网获取电力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将数据和信息传递给网络控制中心,实现对变电站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操控。例如通信量测技术的应用,采用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的技术,实现动态整定软件的目标和功能。降低供电中断带来的电能质量扰动,防止由于扰动造成的供电中断。还有在电力设备的检修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系统拓扑结构的变化,导致元件发生损坏,停止工作,或者出现解环和合环的情况。针对这一系统运行的变化,改变元件参数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提升系统元件的快速保护和校验的灵敏度。例如通过临时性线路施工中对工频变化量的启动值保护,可以对拓扑元件的参数进行判断和定值的动态观测。保工期的基础上启动继电后背保护技术,对拓扑元件实行快速校验,配合计算和分析数据。(3)中继保护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自愈性的适应准则上。继电保护定值方案的编制可以借助N-X原则来控制电网系统的局部拓扑元件,使得继电保护定值可以实现快速的校验计算和整定。利用动态整定软件对系统定值进行剑皇和适应,对电力事故可以达到快速预估和适应,完成智能电网的自适应和自愈合。局部地区应加强继电保护切换,为继电保护的设立提供相关类型元件的继电保护定值技术,通过继电保护方式定值区的建设,确保区域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继电保护方式的快速切换让智能电网自主管理的性能发挥组打作用。这就是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的自愈性利用装置的多重和高科技通讯技术利用的效果。(4)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和广域化的运用,是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对于供电不稳定性进行调整的技术应用。在中继保护技术的作用下,智能电网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广域测量上,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信息输送,发挥自动化装置的性能,减少电力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电力系统对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智能电网的运行系统中,神经网络更加解决了非线性的技术难题,人工神经网络的分布、存储、自组织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智能电网提供方向保护、故障判断、设备保护等功能,例如对故障样本的信息的判定,对故障地点的快速判定等。

4结语

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正在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将继续向着继电保护装置的信息一体化的方向前进。因此对于电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必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进行人才储备战略,打造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从业队伍,为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促进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高效高质量的生产。

作者:肖明 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检修公司

参考文献:

[1]林泽源.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J].能源与节能,2014(5):161~163.

[2]张振民,朱崇磊.探析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62~63.

[3]贺方,刘登.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4):137~138.

[4]范磊,徐振磊.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20):169~170.

篇(7)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智能电网的含义及特点

1.1含义

所谓智能电网,也就是电网实现了智能化。从当前我国智能电网的使用现状来看,主要运用在特高压电网网架的建设上,对各级电网进行组织协调,并在现有电网技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信息和高科技技术,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智能化电网系统。在我国电网系统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在电网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进行修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实现故障影响范围和程度的最小化,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1.2特点

智能电网具有互动性和自动化的特点,系统在具体运行中,具有比较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为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并且智能电网消耗的能源相对较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较低,能很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环境保护。对于智能电网而言,由于系统在运行中具备自动化平台,可以对用户的退出和接入进行灵活的调整,在平台上共享电网、电源以及用户的信息,从而实现相关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2.传统继电保护及其重要作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用于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地、快速地且有选择地将系统中故障设备切除,从而保证其它无故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及避免故障设备继续遭到破坏;当系统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发出报警,使值班人员采取相关有效措施。传统电力系统中,电源处潮流流向是单向的。继电保护设备中的输入通常是本侧电气量,包括:三相电流Ia、Ib和Ic,以及三相电压Ua、Ub和Uc。保护装置通过判别上述电气量,进行动作以满足相关保护要求。对于较复杂线路光纤差动保护而言,其输入量为被保护线路对侧电流。可以看出,传统继电保护电气判别量基本上不变,并且只需本侧保护对象电气量。其示意图见图1。

图1传统电网继电保护构成示意图

3.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能对相关运行设备和电力网络进行保护,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技术。随着当前网络智能化、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智能电网建设中,也引入了诸多现代化的技术,对电力系统的传统运行状态进行改变,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在继电保护中,能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反应速度。

3.1传统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运用

对于继电保护技术而言,在传统的电网系统中,电源点的流向一般是固定的,在进行电力输出时,电气量主要由三相的电压和电流组成。通常情况下,只有准确估算电气量,才能有效发挥继电保护的功能。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3.2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中的构成和升级

一般来说,在智能电网中,是运用分布式和交互式的发电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继电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中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从当前我国智能电网的使用现状来看,在电力系统中运用传感器,能及时有效地对系统的供电和发电功能进行全面监控,整合和分析各种收集的数据,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随着现代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也实现了升级。将数字化的传感器运用在继电保护技术中,能进一步优化系统,有效保护继电设备的相关功能,并且还能推动电气量信息传输实效性、真实性的实现。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传统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尤其是在信息的放松和获取上,很好的实现了数字化的运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共享相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继电保护技术现代化、科学化的实现。

3.3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原理

对于智能电网而言,在运行的过程中,是通过传感器在配电、发电、供电以及输电等各个环节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控,并且整合分析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对整套电网系统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保护。一般来说,将继电保护技术运用在智能电网中,不仅可以实现系统运行中传感器信息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保护系统中其他运行设备的信息。因此,在进行信息共享时,一定要对信息进行仔细的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除此之外,在系统的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功能可以及时恢复保护装置功能,实现故障影响程度和范围的最小化,从而有效提高智能电网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也在逐渐的朝着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继电保护装置的测量和控制提出了信息数据一体化的要求。

4.1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应用

从当前我国智能电网系统的使用现状来看,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被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力系统智能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神经网络能有效解决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问题,而将生物神经系统作为基本前提的人工神经网络,由于具有智能化、高效化、科学化的特点,在智能电网中被得到广泛的运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进一步加大智能电网的建设力度,继电保护技术也在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对系统故障的样本信息进行分析,能在第一时间将发生故障的地方找出来,并且及时排除故障,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4.2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的应用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其实质就是一个对系统进行全面监控的计算机装置,指导整个网络的运行,确保智能电网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对于继电保护装置而言,一般在获取电力系统的故障信息和数据时,是将互联网作为主要媒介,并且在获取到相关的信息之后,会及时地将信息反馈回系统的网络控制中心。同时,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力系统的健康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4.3继电保护技术广域化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网供电的压力。在供电紧张的情况下,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并且出现故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智能电网来说,一定要加大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利用广域测量技术,保护系统的信息传输功能,有效提高系统装置的自动化性能,将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降到最低,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提供有效地保障。

4.4提高继电保护故障专业人员的素质

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继电保护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仅要运用现代化技术,还应该提高故障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故障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并且要多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要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且还可以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竞赛,激发相关技术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技术考核,在正式上岗之前要进行全面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充分发挥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各种先进技术也会得到更有深度的研发。而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的应用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而我国的智能电网目前还处于急速的发展期,因此继电保护的研究也会有更深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