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园特色课程总结

幼儿园特色课程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1: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园特色课程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幼儿园特色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课程游戏化;园本特色;有效结合;探讨与分析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是以幼儿为中心,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为幼儿园教师,除了要对当地具备的资源条件及文化内涵有所了解以外,还得看清幼儿园的当下现状,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尽可能在原有的游戏化课程基础上加强创新。在过去的育儿模式当中,教师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是教学课堂的主导者,导致大部分幼儿都会发自内心的畏惧,学习主动性较低,这对于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现如今的幼儿课程规划方面,必须得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幼儿能主动加入到课堂中,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开发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才能变成现实。

幼儿园核心理念的确立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已经明却指出幼儿园要具备个性化的园本特色,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学内容相似度高、架构不合理,教学模板未经过规范设计的情况还是十分普遍,能够具备独特教学文化与特色的幼儿园实在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在游戏化课程方面也是如此,游戏过程中总有那么几个幼儿始终处于游离状态,不愿意加入其中,究其原因在于游戏总体难度的设定偏高。因此,幼儿园在园本课程构建之始,必须得先确立自身的课程核心理念,比如课程的开设专注于哪个层面,通过园本课程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课程游戏化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只有搞清楚以上的几个问题,才能奠定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建设的基础,也才能为后续课程实施中游戏化推进提供正确的方向。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过程中加入本土的文化元素

古往今来,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艺术百花齐放,最经典的有儒家文化、雕刻艺术、剪纸艺术和皮影表演等等。在幼儿园园本特色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们应尝试把当地的民间艺术加入进来,大力弘扬本土文化,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避免幼儿园在园本特色方面的重复性,二来也能够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长期接受自身文化底蕴的熏陶,才会越来越了解和热爱养育自己成长的土地。举个例子,我市千阳县的剪纸艺术远近闻名,地处千阳县域内的幼儿园就可以把剪纸文化加入到园本特色的建设当中,在具体实施时应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对游戏难度进行合理调整。比如“森林动物节”这一课程主题,在开展到这一游戏课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上小动物参与进来,教会他们怎样剪下自己动物的基本形状,时间充裕就把角色扮演也设定在内。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本地的独特文化,上起课来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

生活是一个很大的学习课堂,其中蕴含的知识可谓无穷无尽,这点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尤其是正处在探索时期的幼儿,他们每每看到新鲜的事物都会自然发出疑问。幼儿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相关技能也是不容忽视的。每一天的生活内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都可以转换成游戏的形式进行表达,这也是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有效结合的意义所在。教师要传授幼儿基本的生活常识,让他们获得生活技能,并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通过游戏来组织学习是最好的办法。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过程中加入趣味性元素

幼儿的游戏活动不仅限于室内的游戏课程,室外的游戏课程对于幼儿身心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游戏种类相当之多,但如何在丰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投入其中乐此不疲,就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下,教师可以尝试把跳皮筋、打豆腐块、丢沙包等具有民间特色的小游戏加入其中。很多幼儿园老师在童年时期也接触过这些游戏,可以通过设身处地提炼自身的游戏体验,来不断丰富和优化游戏内容和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体能锻炼的同时,对传统民间游戏产生浓厚兴趣,也不失为一种继承与发扬民间传统的方法。

(3 )创设丰富自主的游戏环境

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而言,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缺乏准确、积极的人生规划,极易受到各种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所以要想使幼儿身心发育能够始终保持在正向、积极的方向上,就必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在对幼儿展开学前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幼儿园要积极主动地给广大幼儿创造出一个健康、稳定、向上的学前教育环境,让所有幼儿都能够在这一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从而使幼儿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变得更加高效,最终便可获得最佳的学前教育体验。

三.总结

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技术。对幼儿园教育来说,以往的教育手段也因智能技术而变得更加多样化、智能化。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引入在方便幼儿园日常教学的同时,使传统的民间游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必将走到尽头,成为儿童游戏天地中的一大遗憾,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幼儿园教育与民间游戏的相互结合,这不仅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个性化且丰富的教育题材,也能在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游戏过程中提炼自身的园本特色,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课程游戏化水平,逐步达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J]. 吉静.考试周刊.2018(45)

篇(2)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与课程的研究已从学科(领域)教学走向多学科(领域)之间的渗透,进而趋向以园为本,发展特色课程的构建,从而推动幼儿园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方向的发展。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地园本教研活动持续深入的开展,幼教界提出有能力的幼儿园应建立自己的“园本课程”的建议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尝试构建凸显本园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主要是结合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人文历史等资源,进行了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尝试活动。目前我市的大部分幼儿园选择使用的是外地课程(教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依样画葫芦,还不能真正消化外来教材的内容,不善于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本地、本园情况进行选择、改造;大部分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对近在身边的丰富的传统民间地方民俗文化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敏感性,不善于去抓住身边的民间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开发出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幼儿的园本课程做好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

(一)对于促进幼儿健康个}生发展的意义。适合幼儿心理特点,为幼儿能接受的地方优秀民俗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幼儿艺术教育,建构富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二)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意义。通过学前教育专家团队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积极探索地方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研究,开发适合本地区、本园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

(三)对于进一步彰显本园特色,促进本园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唯有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才有可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三、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民间民俗文化相关研究。民间民俗文化包括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认为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幼儿发展的兴趣与需要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创造性的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多方面深入接触、了解、认识和熟悉民俗文化的环境,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其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我国对园本课程的研究是在逐步的深入,从开始的讨论园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到寻找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再到某些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幼儿园慢慢认识到园本课程对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重要性,从无意识地盲目跟风的设置园本课程到根据自己本园的实际情况,运用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到园本课程中,意味着园本课程已经开始逐步的发展成熟。

四、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本研究探讨地方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有效方略,试图从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丰富园本特色课程开发的理论。

(二)实践价值。首先,在把民俗文化渗透幼儿艺术活动过程,不但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本研究也可以为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

五、本研究的技术线路

(一)文献研究法:了解本地相关民俗的背景来源,学习与幼儿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活动。

(二)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寻找依据与方向。

(三)观察法:对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班级主题活动环境创设进行了仔细观察与记录,并对幼儿园教师组织开展民间美术教学活动的环节、具体教学活动目标执行的情况以及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四)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经验进行汇总。

六、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篇(3)

2005—2007年发展规划

现状分析:

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在2004年的9月彻底转型为幼儿园,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要进行转型。新楼的建成使我园的硬件建设以逐步完善,,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但我园现在的软件建设还相当薄弱。

首先,我们在目标管理、计划管理上还没有形成幼儿园的管理体系,在保教工作方面存在着轻游戏重上课,轻德重智等倾向,忽视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忽视对幼儿多元智力潜能的开发,幼儿社会性发展较差,在课程改革上还刚刚起步。我们的教师队伍在不断的学习中精神面貌已有所转变,但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消极因素,大部分教师在思想上还很陈旧,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更新,另外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还没有经验,实际工作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我园现在的大环境以初步完善,但内部环境如走廊文化、家园联系、班级环境、墙刊设计等还需进一步完善。为了使我园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在较短时间内能走向正规,成为市级、省级一流的示范园,特制定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总目标:

沿着一条主线:实现科学规范的幼儿园管理,争创省级示范园;

创建两大特色:课程生活化、管理特色化;

遵行三个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健康第一

瞄准四个目标:建立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协作型团体、以全面实施和谐教育为主线,努力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注重幼儿多元智力潜能的开发、三年内达到市内创示范、地区争排头、省内有影响的一流幼儿园水平。

分步实施目标与计划:

2005年3月—2005年7月

阶段目标:全面的实施和谐教育,完善生活课程建设,进一步完成新楼的内部环境布置,提高教师自身建设,逐步完善幼儿园的管理体系,建立起我们自己特色的协作型团体,

措施与计划:

一、搞好生活课程建设,生活课程是幼儿园基础中的基础,所以要放在首位.

二、搞好教师的队伍建设,要建立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协作型团体.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为我园的发展释放能量。

三、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各种规章制度上墙的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还要把规章制度牢记在心,用它时刻的约束自己。并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四、完善园内内部环境,如走廊文化、家园联系、班级环境、墙刊设计等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五、走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把主题活动全面的引进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六、组织教师进行“纲要”培训,深入学习《纲要》解读的第三章、第四章理论部分。吃透“纲要”精神,转变教育观念。用自己培训自己的方法,用各种交流活动或每月一文、案例分析、教育随笔等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七、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设计好每月一次的“家长园地”栏目,包括教师承诺、家长须知、育儿知识、各种计划、安排等,做到家园教育相互配合。

八、带领教师深刻领会其和谐教育实质、掌握其和谐教育内涵,让全体教师都尽快把和谐教育引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学会独立思考、自由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快乐的获取知识,结合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我们的“和谐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化,以实现我们的办园宗旨。

2005年8月—2006年7月

阶段目标:提高保教质量,进行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注重挖掘幼儿的多元智力潜能,进行多项课题的试验与研究,完善内部环境,健全、修改完善各项制度,抓好园风建设和教师自身的提高,扩大我园教师在省、市的知名度,争创省级示范园。

措施与计划:

一、进一步健全、修改完善各项制度,尤其是教师和幼儿的评价制度,把各项监督机制落实得更细更实。

二、提高保教质量

1、进行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进行主题探究活动的全面开展,以"科研为突破口"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研究,创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特色。学期末召开主题探究活动的汇报会、总结会。

2、根据我园幼儿的特点按小、中、大制定不同班次幼儿教育目标。从各个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争取把我园建立成全语言幼儿园。

3、加强班级管理扩展特色课程的实施,争取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色。特色课程增设微机课,并加大英语课的比重。

4、注重挖掘幼儿的特长,开展英语、美术、钢琴、舞蹈各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双语教学,创办、舞蹈、美术、英语特色班,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5、坚持保教结合,抓好膳食管理、园内清洁、班级卫生、环境创设、餐眠护理、健康检查、病幼照顾、放学候接等工作,做到分工名确人人有岗、人人有职、奖优罚劣,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6、认真做好预防、接种、体检等卫生工作,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幼儿开展各项活动,做到安全,无事故发生。

7、抓好园风建设,重教师和自身道德行为的示范性,不断完善各个中心的职责,要求人人明确规范,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氛围,增加教育和发展自身活力。

五、继续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做到课程“绿色”化、生活“绿色化”、环境“绿色”化,并在年底开展“绿色教育”的展示活动。

六、做好教师培训计划,重点放在“纲要”第三章、第四章的实践部分。

七、加强家园合作,在提高自身建设的同时用多种手段来转变我们身边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搞好我们的主题探究活动的研究。

八、从不同方面为我园争创省级示范园做充分的准备,争取在本学期达到省级示范园的标准。

2006年8月-2007年7月

阶段目标:形成我园系统的管理体系,继续进行我园的课程改革,注重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挖掘幼儿的潜力,开发幼造力,用网络系统把幼儿园的档案材料信息化,建立我园自己的网站,不断创设一流的办园条件,推进幼儿园的发展,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措施与计划:

一、加强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并形成系统的幼儿园管理体系。

二、进行课程改革的第三阶段,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主题探究活动逐渐形成,完成生活课程、特色课程及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三、运用网络系统把幼儿园档案材料信息化,进一步管理、加工、利用、建立适宜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起我们幼儿园自己的网站,扩大我园的知名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园内生活和社会活动,创设一个宽松、愉快、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形成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五、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完善园本课程。在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六、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的联系,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形成相互发挥积极影响的“一体化”教育思想。

篇(4)

一、幼儿园课程是属于课程管理者、课程专家的吗?

可以说,在幼儿园的课程开发中,课程管理者、专家和学者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希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课程设置给幼儿呈现完美的课程,并通过课程评价来检验课程实施的成果。在中国现实的幼儿园教育语境中,幼儿园课程把课程管理者、专家和学者的要求具体化为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强调幼儿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把教育评价量化为一次又一次的评比、考评。表面上看,通过规则的制定、任务的分配把幼儿园教育的重大任务分解细化为若干小的任务,考评的时候幼儿园提交报告、总结,但这样的后果却是直接导致了幼儿园老师有忙不完的材料,写不完的总结,老师们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给幼儿建构快乐而健康的幼儿园生活。

为了迎合实践管理者和专家们提出的课程理念,有些幼儿园表现出过高的课程建设热情,没有把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放在第一位,而把所谓的“特色”作为追求的最终目标。有的幼儿园以“科学课程”为特色,引导小朋友观察、记录、分析种子成长的过程,让幼儿合作分担浇水、施肥、捉虫的工作,在“科学课程”的主题下培养幼儿科学的意识和研究的严谨态度。但有的幼儿园为了完成所谓的“特色”而生造出所谓特色。某幼儿园确定了“国防教育”特色,让小朋友穿上迷彩服,请军人来到幼儿园,给学生讲“热爱祖国”的故事。这样的特色让人哑然失笑,“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们要培养的优秀品质难道是服从吗?再者,给幼儿讲“爱国”这些抽象的概念也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爱国”不如从“爱家乡”开始。只注重课程管理者和专家的所谓“特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

很显然,幼儿园课程不属于课程管理者和课程专家,课程管理者和课程专家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引领者,他们高屋建瓴地提出课程建设的蓝图,指引着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方向。

二、幼儿园课程是属于家长的吗?

在学员的交流学习中,有的幼儿园园长提出他们把家长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幼儿园课程成败的标准。我持怀疑态度。一方面,家长有着不同的学历背景、成长经历、自身阅历,自然就会生成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却是错误的。比如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多教识字、算术。另一方面,即使幼儿园的家长水平都很高,掌握的教育理念都很先进,但是众口难调,在有分歧的问题上幼儿园最终应该听谁的呢?

无论是中国还是澳大利亚,课程的框架都不缺乏顶层设计。澳大利亚颁布的《归属、存在和形成:澳大利亚早期学纲》和中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教师的课程设计也提出了目标和方向性的要求。因此,幼儿园课程是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而不应该人云亦云,被家长牵着鼻子走。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家长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

三、幼儿园课程是属于教师、幼儿的吗?

行文至此,幼儿园课程究竟属于谁已经有了答案:幼儿园课程既属于教师,也属于幼儿。

(一)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和教师,家长、社区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以下是澳洲的一个幼儿园写给家长的信:

昆虫项目――给家长的信

亲爱的家长:

孩子们在菜园里挖地时发现了很多小昆虫。这个经历让孩子们普遍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现在计划做一个项目。我们已经讨论和记录了对于昆虫的已有知识,正在着手思考我们要学到哪些东西。我想知道你们家周围有没有昆虫?如果您有任何与昆虫有关的书籍、游戏等,我们非常期待能够将您拥有的这些资源纳入到我们的项目中。

祝好!

儿童课程团队敬上

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若干有用的信息:

这个课程最初的提出者是孩子,他们在挖地的过程中产生了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师寻求家长的帮助:你能不能找到你家周围的昆虫,你能不能提供相关的书籍和游戏?很明显,幼儿是课程的亲历者,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积极的参与者。

在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中,我们多次看到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制作学习故事,并生成自己和学生共同关注的教学主题。这种课程既是教师的,也是幼儿的;是家长参与的,也是社会其他人参与的。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一片树叶、一块涂着颜料的石头都可以成为课程。教师们可以带着幼儿在树林里看小鸟,让孩子领略自然的美好风光,由某个幼儿发现的一个问题可能成为全体幼儿探究的主题,让孩子体会探究的幸福。

(二)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和教师,课程设计要关注幼儿的需求

幼儿的生活是自身与周围环境交互的结果,他们不可能如小学生那般坐在教室里听课,他们的活动是在活动室、户外游戏区、沙土区等,让童心在活动中飞扬。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

在上海的一所幼儿园,学校的保安们在两棵树之间架起秋千,把园中的一棵树设计成“可以爬的树”,幼儿特别喜欢这些朴素的游戏材料。老师们在户外活动中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域,配备单反相机和记录本,一边负责幼儿的安全,一边观察并记录来这个区域玩耍儿童的兴趣、能力以及性格等,并由此生成有r值的主题,升华为幼儿园的课程主题。在苏州工业园区幼儿园,老师们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差异,全面考虑班级特点,运用时代元素装扮幼儿的“娃娃家”。在娃娃家里,有真实的电话、台灯、电饭锅等,还有ipad等时下流行的电子产品模型,甚至有幼儿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如“花园宝宝”“天线宝宝”等,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

(三)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和教师,课程设计要考虑幼儿的主体身份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终极意义是儿童建构自我与塑造自我,所以要能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身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让幼儿在活动中成长。

培训中在两所幼儿园观摩听课。我认为:几位执教教师一定像全省众多的准备公开活动的教师一样,认真研究课程教学目标,反反复复地组织同行听、评课,希望在公开场合呈现一次完美的活动。这就是他们的教学目标,但孩子的探究、游戏是很少被考虑在内的。比如,观摩的一次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根据不同人的要求选择公交车路线,如果幼儿选了“错误”答案,教师纠正成她所认为的正确答案就算完成任务,却没有让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也许错误本身就有价值呢。观摩的一次科学领域活动中,教师偏重于讲授图形的面积、边长、角等概念,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还不够。这不是教师的错,关键是我们把幼儿园等同于小学,小学有课程标准,我们把《指南》也当做课程标准,衡量每一个教师是否贯彻这些标准,每一个孩子是否能达到这种标准,而忽视了这个年龄阶段最美好的应该是探究、游戏与快乐。

篇(5)

【关键词】美工活动 手工 幼儿教育 安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206

一、题目

我园整体课程理念为“一日生活皆n程”,初步构建了《爱心健康宝宝》的课程体系。课程中的一部分为“依托登封地域资源”研发的园本课程,题目为《“我爱天地之中――美丽登封”园本课程》,此课题就是这部分的研究,为表述方便,突出“爱”的主题,以下用《我爱我家》报告课题开展情况。

二、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与教育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思想和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教育观念。

我园地处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发源地――登封。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有闻名世界的少林寺及少林功夫,有风景秀美的中岳嵩山,还有极具科学、技术、艺术、历史价值的古代建筑群“天地之中”历史古迹和名胜风景,具有鲜明的登封旅游文化特色。

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多年来,我们也尝试结合登封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把登封的风景名胜、少林武术等带进课堂,让孩子深切感受登封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2010年8月“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我园更加坚定了把登封特色旅游文化作为园本课程教学资源的信心,为此我们开展了园本课程《天地之中――美丽登封》建构工作,以通过对登封旅游资源的挖掘,让幼儿了解本土文化,从而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为目标,开发出具有实用性、熟悉化的园本课程来充实我园现有课程。

三、研究过程

通过遵循理论思考――结合地域特征――顶层设计课程网络――设计课程――实践――反思研究――探索、实践――课程评估――理论思考――经验分享的研究路径、各课程的渗透教育和家园配合来实现。

成立课题研究组,开展“顶层设计”,进行课程规划,课程建构以幼儿为本,从孩子自身出发,分析孩子“爱”的历程:“爱”要从身边的亲人开始,从家庭出发,再到孩子最初走入的小社会――幼儿园,接触到老师、小朋友,逐渐和周围的人、事、物发生关系,产生情感。由此思考,课程中的“爱”,应以孩子为中心,由近及远,有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此开展我们的课程顶层设计:爱家庭――爱幼儿园――爱家乡,然后拟定主题和主要课程内容的分类,建立课程网络图,按照主题规划,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游戏设计)――案例(游戏)研讨、实施――反思调整――完善案例――经验推广。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主要做法:采用行动研究法、教学反思法、经验总结法,以教学案例(或游戏)为主,开发课程,实施教学。

(一)完善园本课程开发制度,保障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

1.确定园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领导小组成员由园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代表三个层面组成,根据各自负责的研究小组产生。

2.教研组长每月末向业务园长汇报园本课程实施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3.园长针对各年级组的园本课程实践研究过程进行随机督导。

4.资料收集制:对实践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要及时收集,在每月交流时上交各类资料。

根据“六大主题”,我们已在各个小组长的带领下,研发出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案例(游戏活动)。风景名胜11节;少林武术6节;登封小吃6节;嵩山文化19节;民间游戏8节;农作物11节。在这53节教育活动中,设置不同的目标,在不同年龄班都可以开展活动,共计159节教育活动。工作室成员:嵩阳实验幼儿园和白坪新区幼儿园跟着幼儿园整个课题组的进程,稳步开展研究。园本课程的研发是发展的、流动性的,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的丰富,教师的预设和孩子的生成,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切实体现“我爱我家”的课程主题和“游戏中学习、生活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二)健全园本课程管理网络,保障园本课程开发有效性

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网络。根据职责分为:研究组――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由教研组长带头分年级推行“集体讨论――个由业务园长人备课、说课――集体研讨――活动实施――课后反思――定稿”的集体备课模式。每学期开始,由教研组长带领本年级教师依据本年龄段幼儿学习特点和课程资源,确定活动主题和教学活动计划,教研组成员根据各自教学特长选择一个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然后教研组成员将开发的成果集体进行研讨分析,在教育实践中予以验证;教师的职责是将园本课程有效运用,并及时反馈相关的信息给教研组长。

(三)建立课程管理细则,保障园本课程的顺利开展

加强园本课程备课管理,每周二参与说课活动。园本课程开发的集体备课要做到“五落实”: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主备人;落实活动程序;落实活动记录。园本课程融入幼儿集体教学中,各班级根据年级组集体备课内容一周必须开展一次园本课程。课程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研发的过程中,我们会不定时的进行集中研讨,对大家的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及不足,进行整合记录,以便在以后的课程开发中得以借鉴。

(四)创新园本教研形式,提升教师研究的实效性

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以理论为基础外还必须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因此课题组除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每单周五下午四点半至五点半,根据园本计划按时开展园本培训。园本培训形式多样,通过专家引领、自我培训、同伴交流有效促进专业成长。我们利用“一课多研”、“名师展示”、“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对所开发出的园本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观摩研讨,如:民间游戏展示活动、登封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展示、区角游戏课程观摩,在观摩研讨中进一步优化园本课程。

(五)评价园本化实施的效果

在课程园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对保留下来的课程内容、改变后的课程内容及原创的课程内容进行评价,通过研讨把确定这些内容是否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是否适合本园所用,对适合的进行留档,不适合的要调整或减删。

验:立足实际,挖掘本地资源,彰显地域特色,突出“爱”的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把课程管理从长远处规划,顶层设计,逐级实施;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在反思中成长,在完善中提升,从小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五、研究成效

(一)提升了幼儿园内涵发展品质

1.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在丰富幼儿经历与感受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幼儿对家乡历史古迹、风景名胜、家乡特产、自然资源等的认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2.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注重学习―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过程性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挖掘园本课程资源、并将其渗透于课程实施过程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国家级课题《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荣获“一等奖”。

3.丰富了课程资源,形成教师、幼儿、家长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模式,家园密切合作,实现教师、幼儿、家长与课程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二)取得的一些成绩

园本课程的逐步构建,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体系,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符合本地区幼儿发展,更接地气。我园的课程构建以《幼儿园渗透课程》和《幼儿园多元探索课程》中的五大领域七个学科为基础,选取适合我园幼儿发展特点的课程为内容,再结合我们登封的旅游文化,基础课程+特色文化=市直一幼“爱心健康宝贝”课程体系,“我爱我家”是课程中的园本课程。一幼的园本课程建构之路从“零打碎敲”到“逐步整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本学期,园本课程的框架雏形已经定位,内容正在不断的丰富之中,六大主题一百余篇案例正在修改和完善之中。

六、存在的问题

园本课程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园的园本课程构建还处在摸索研发、探究构建之中,雏形和实质的内容具备、目标清晰,在郑州市教研室、登封幼教中心、登封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课程中教师的“预设”和孩子的“生成”还不能达到灵活、随机、较完善处理的水平,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特色彰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难于取舍的纠结――这也是我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困惑之处。期待通过各位领导、专家,以及依托河南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的深入指导,相信我们的园本课程研发、课程建构更加的完善和成熟。

今后的设想:汇编《我爱天地之中――美丽登封》园本课程集,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并借助于“园长工作室”平台,引领本地域幼儿园课程建设,让《我爱我家》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效的彰显本地地域特征,凸显“爱”的主题;让课程的研发、建构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和幼儿园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细文;书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2002年9月;页码120-137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书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1月,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

篇(6)

[关键词]园校合作共同体;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01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08[本刊网址]http://

工学结合,园校合作,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为核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与幼儿园联手联动,构建园校合作共同体,实现了幼儿园与高校之间“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良性互动。

一、园校常规合作的基础模式

(一)工学结合,培育理实一体化专业人才

以职业为导向,幼儿园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见习实习、意见反馈等全过程的始终。

1.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每届学生招生入学之前,学前教育专业都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邀请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等召开“职业能力、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剖析会,针对幼儿园的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等岗位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进行逐一分析论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使毕业生符合岗位需求。

2.共同培育理实一体化人才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幼儿园作为学生一日观摩见习、保育见习、课程见习、影子跟岗见习和顶岗实习的主要场所,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情境场,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幼儿园环境中,有效地将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锻炼良好的职业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3.共同推进专业课程改革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以及就业一年后,组织召开幼儿园意见听证会,广泛听取幼儿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从而使人才培养更趋合理、特色更加鲜明,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行业标准对接”。

(二)园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1.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优秀的幼儿园作为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是推进高校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根据专业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先后与市内外60多家优质幼儿园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各基地幼儿园每学期共接纳约2000人次学生入园见习、实习。基地园作为高校的亲密合作伙伴,不仅给予学生实践演练的机会,而且不断为幼儿园输送新鲜的幼教人才,实现园校互惠双赢。

2.完善校内专业实训中心

根据科研需要,立足学前教育实践层面和学科前沿,设计和建设实训中心。拥有区角活动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训室等十间实训室。实训中心除了满足校内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训外,还对幼儿园开放,幼儿园可以带孩子过来开展区角活动、亲子活动等,也作为幼儿教师回炉培训的基地。

3.搭建专业交流研讨平台

成立“川北幼专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多次园长论坛,共聚研讨学前教育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分享幼儿园管理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与智慧,共同探讨川北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全市幼儿园之间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力助推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专家互派,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通过互派专家指导工作,提升了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了校园双方的人才队伍建设。

1.幼儿园增援高校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邀请幼儿园园长及优秀教师到川北幼专开设专题讲座,承担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法课程,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等多种形式,丰富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多元特性,增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2.高校教师到园挂职锻炼

在园校合作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幼儿园开展“一人一园”定点挂职一学期,高校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以“参与者”及“问题解决促进者”的身份加入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专业支持与理论指导,帮助幼儿园解决管理和保教工作中的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二、园校深度合作的多元模式

川北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分别在与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合作中,逐渐探索出了不同的合作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办学。

(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课题共研

目前川北幼专开展深度双向合作的幼儿园主要是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此类幼儿园举办历史较长,办园科学规范,团队专业成熟,教学资源丰富。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最好的抓手应该定位在“教研”层面,以合作教研为切入点,既能沟通幼儿教师的实践,又能发挥高校教师理论科研的优势。

1.参与和带动幼儿园教研,促进幼儿园内涵式发展

第一,常规听、评课教研,形成随堂听课、集体评课的合作教研机制,有利于合作的日常化。第二,教学活动实例教研。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就幼儿园某一个真实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开展一系列的研讨。第三,专项园本课题研究。发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合作的优势,立足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困惑,确立研究课题,实施园本教研,开发园本教材。通过引领和带动幼儿园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断促进其内涵式发展,从而提升办园水平。近两年学前教育专业老师参与的幼儿园科研课题如《幼儿阳光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广元市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中的开发利用》、《幼儿园父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2.幼儿园参与高校科研,增强高校科研的应用性

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利于园校合作的横向课题,高校大课题衔接幼儿园子课题,幼儿园优秀教师实际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有力增强了科研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近年来高校教师主研、幼儿园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有《广元市利州区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调查》《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伙伴合作模式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模式研究》等。

(二)民办幼儿园--特色共建

民办园不能沿着公办园的发展轨迹前行,必须选择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以满足家长的多元教育消费需求。川北幼专在与民办园的合作中,首先帮助幼儿园打造特色,然后借助幼儿园的特色资源丰富高校办学模式,相互带动。

1.帮助幼儿园打造课程特色

积极帮助合作民办园梳理教育理念,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如广元市幸福泉幼儿园的蒙氏教育、广元市汉硕幼儿园的品德课程等。从特色课程的引入、课程的实施与效果评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全程参与指导。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广元市幸福泉幼儿园的蒙氏教育特色显著,设有专门的“儿童之家”蒙氏分园,教具设备充足,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并且聘请了台湾蒙台梭利教育专家、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副会长黄秀华教授作为长期教学顾问。

2.借助幼儿园资源形成高校育人特色

本着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学前教育专业借助合作园的办学资源,丰富高校的培养模式,形成高校的育人特色。首先,聘请蒙氏教育顾问及讲师开展蒙氏教育的讲座及选修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其次,在学生充分了解、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合作开设蒙氏教师培训班,共同培养了两届蒙氏教师。幼儿园与学校达到了物质、人力、信息资源的整合,即使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也使高校的育人模式进一步丰富,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篇(7)

关键词:民族文化;景宁;学前教育;园本课程

一、教育目的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是从根源上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种探索,也是促进民族幼儿全面发展与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浙江省内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治县,近年来在县政府的关心下,畲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发展,其“三月三”等传统民俗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全县范围内各幼教机构也通过民俗文化感受、学习课、民俗表演课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以在幼儿阶段普及有关畲族的基本知识,增强幼儿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汉族与畲族互动等形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二、课程开展

景宁县全县学前教育阶段民族文化教育的开展是一种分层、递进式发展模式。县教育局按学校规模结合实际确定各幼儿园民族教育开展目标,县城学校以实验幼儿园为主,探索一套深入且全面的民族教育模式,日后在全县范围内铺开。由于乡镇条件较差,幼儿园要结合自身实际有条件地开展基础的民族教育,让幼儿领略畲乡文化。县教育局希望以这种分层式的民族教育发展策略形成以强带弱的局面,最终促进全县民族文化教育的繁荣局面。

目前,景宁县实验幼儿园的畲族文化教育涵盖音乐、美术、体育等基础性课程,该幼儿园现已成立全部由幼儿组成的具有畲族特色的迎宾乐队,并已经在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中亮相,得到台湾同胞的认可。该乐队全部身着畲族特色服饰,用本土竹子制成的畲族乐器进行演奏,设有专职教师进行辅导。此外,为了开设畲族文化课程,该园还成立了畲族文化教研组,针对畲族彩蛋、畲族服饰、“三月三”歌节、竹拍操、龙接凤(传统畲族体育游戏)等特色畲族艺术进行教材的编写和课程教授,这一成果拿到了省级课题,多次获省、市大奖。县教育局鼓励民族文化教育课程的开设,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幼儿阶段的畲族文化教育,县教育局邀请了由丽水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专门对实验幼儿园进行了指导,并计划未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此外,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大T乡幼儿园、毛乡幼儿园等乡镇幼儿园,县教育局也划拨专项经费鼓励这些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目前此类乡村幼儿园已经向幼儿普及了基本的畲族文化知识,并会有计划地在“三月三”等传统畲族节日到来之际,有组织地引导幼儿通过身着畲族传统服饰、对歌等形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景宁县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学前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在教学发展中,县教育局一直坚持“多元一体”化教育,通过借鉴、吸收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理论,以本土研究为方法,以试点实验为突破口,逐渐完美民族教育的课程设置。

三、园本经验

1.以艺体课程为主激发兴趣

幼儿阶段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于知识课程的掌握具有一定难度,相反对于兴趣为导向的艺体课程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民族文化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开展应当坚持以艺体等实践课程为主,辅之以部分知识介绍。整体的原则应当把握“寓教于乐”,首先让幼儿在活动实践体验中激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然后教师再以图片、音像、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民族文化的知识教育。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与游戏融合进艺体课程,以充实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同时,教师在课程中要注意捕捉教育契机,将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无意识地渗透到幼儿的艺体课程中,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景宁县实验幼儿园在实际操作中开设了一套完备的艺体课程体系,以竹拍操作为体育课程,彩蛋绘画制作为美术课程,畲族民歌为音乐课程,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手工品制作、评比等方式让幼儿逐步接受畲族文化元素,并且通过对外课题申报、公开课等形式推广该园的特色艺体课程,以集思广益,为艺体课程的完善和幼儿接受能力的提高寻求意见和指导。

2.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与园本教材

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教师与教材,学前教育因为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队伍和教材要求更高,要求二者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又要考虑教学活泼性。民族文化教育作为学前教育阶段一种特色教育,最主要的是发挥教学主体――教师的作用,民族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要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以幼儿教师队伍为开发主体,甚至承担起开发活动负责人的领导职能,逐步消除幼儿园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同时,要形成园本课程教研组或者讨论组,通过集体、小组、个别学习研讨,交流互动,中心发言,观摩分析,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提升园本教师的教研能力。民族文化教育开展的另一重要手段是教材的选编。作为特色园本课程的一种,其教材必须融合本地本民族实际,并且要符合当地幼儿的接受能力,因此,多方考虑下,民族文化教育的开展需形成自己编撰的园本教材。在园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除了发挥园本教师积极性外,还要借助高校等科研机构提升园本教材的质量,并通过对外学习,沙龙式的园际交流等多形式最终形成特色园本教材。景宁县实验幼儿园在园本教育实践中成立了以陈海燕园长为首的教研组,吸纳优秀教师进入教研组编撰教材、教案,在编撰过程中,广泛地听取丽水学院教授组的修改意见,并依托省、市课题的优势,前往杭州等大城市幼儿园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畲族文化教育教材,同时依据教材开展教学。

3.吸引家长参与寻求认同与发展

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家长的参与对幼儿而言,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教师而言,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有助于教师与家长进行互动,以提升教学质量。民族文化教育作为特色园本课程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幼儿园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做好民族文化园本课程的展示和汇报工作,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公开课、家长会以及民族文化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和了解这一园本课程内容,并重点展示幼儿通过这一园本课程学习的收获,以寻求家长的认同。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引导家长在参与园本课程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从家长角度的意见更完善地开展民族文化园本课程。在景宁县蓝天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动员以农民为主体的家长参与到园本建设中。围绕这一问题,蓝天幼儿园采取了亲子运动会的形式,而运动会的内容又结合了传统的畲族体育项目,在家长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实现了家长与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收集到了一批有建设性作用的家长意见,蓝天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得以稳步发展,而其融合畲族特色的亲子运动会更是成为该园办学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王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本土化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1999(03):85-90.

[2]许瑜瑜.闽南本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64-66.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