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1: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曲线运动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知识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
(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2、导弹做曲线运动3、汽车做曲线运动
(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
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
(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
(六)让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
(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方案一]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
(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
(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
(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
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曲线运动,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
(二)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通过举生活实例加以巩固:
展示课件三,人造卫星做曲线运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课件2,抛出的手榴弹做曲线运动,加强认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角色定位;学情分析
教学的环节很多,但作为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最多的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课堂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最关键的环节,课上得好,学生听得有劲、投入、思维顺畅,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期待着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如果课上不好,学生就会厌倦、排斥,进而不喜欢物理课,害怕上物理课,作业当然也是应付差事,教学效果当然差,这样课后花再多的时间去辅导,结果也是事倍功半。那么什么样的物理课是一堂好的物理课呢?
一、思路清楚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思路清晰。如,我们前面学了什么,思路发展到了哪里,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在整个物理学中今天要学的内容是怎样的一个环节,我们将要做些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要让学生做思维活动的主导者。例如,学生去游园,作为导游老师,要准备一条线路,并将所有景点安排在线路上,还要使各个景点之间有逻辑关系,最重要的是在游园时,导游千万不能在队伍前面一个劲地跑,既不告诉你到哪里去,也不给你介绍景点对整个园林意味着什么。作为导游教师,应该告诉大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整个园林的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的景点,相互之间的呼应关系是什么,然后把旅游的心得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才能主动地去看、去听、去想、去体会。例如:讲电场强度就应该首先告诉学生,我们需要引进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电场,而用来描述电场的物理量当然是只与电场有关,且能够反映电场的基本性质。我们说一个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本身有关,但是我们想要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怎么办呢?应该用天平,但是天平和砝码其实和物体的质量一点儿关系都没
有,物体的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
然后发动学生思考、分析与归纳电场的基本性质。而不能上来就给定义E=■,然后再解释它的意义,最后强调E与F无关,与q无关。
二、提问明确,内涵丰富
一堂课是由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串起来形成的,一堂好课教师的提问必须有明确的思维导向性。例如,讲曲线运动,教师上来问什么是曲线运动,学生答轨迹是曲线运动,然后,我们要讲曲线的速度特点和受力特点,但是我们不能这样提问:“曲线运动有什
么特点?”这样学生不好答。如果换一种问法,曲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曲线运动物体受力有什么特点?学生就知道往那个方向去想了。设计好问题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应该将几个主要问题的提出时机、提问语言、语调精心设计好。
三、精心设计实验
只要是物理课堂就应该有实验,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课应该
经常有好的贴切的实验,一个好的实验能让人记一辈子。例如,一个老师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通过天花板上的挂钩,把体育组的铅球用结实的绳挂上,然后拉着铅球站在墙边把球贴着鼻子放手,所有学生明知道老师的鼻子一定会安然无
恙,但是同学们的心还提到了桑子眼上,那铅球的质量实在太大了,只要接触到肯定会出问题,同学们没有一个敢上去试试的。大家都既期待又担心地看着老师做实验,当那个铅球在老师的鼻尖
前准时返回时,守恒的概念就深深地烙印在大家的脑海里了。
实验是一定要事先准备,精心设计的。同样的实验,准备过和没有准备过,做出来的效果大不相同,同一个实验用实验现成的仪器做和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东西来做效果也大不相同。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材上有闪光照片,直接分析闪光照片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用简易频闪光源和数码相机在课堂上做个实验,然后直
接放到电脑,分析研究我们自己拍摄得到的频闪照片,学生理解频闪照相这种方法和照片的物理意义的程度,和直接分析教材上照
片是有很大不同的。还比如: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相互作用力大小和距离有关,很难用实验验证,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很难实现,因为教室的环境湿度太大,静电漏电太快。我们用塑料吸管做成静电指针,利用两个静电指针之间作用力来定性
演示,用摩擦产生的束缚电荷代替通草球上的自由电荷,实验就很容易成功。当然要做好一个演示实验,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机械能守恒的实验,因为铅球很重,不可能简单的敲一颗钉子做实验,必须在天花板上装非常牢固的挂钩,而且要编织一个合适的网兜把铅球挂上,还必须挑选一条足够结实基本上不会伸长的细绳,事先还得把环境充分设计好,不能在另一面碰到别的东西,更不能碰到学生,其中辛劳和麻烦不言而喻。但是对教育效果的促进更是无法形容的。
四、充分利用课件
当然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上好一堂课还应该有一个好的课
件。课件不是备课笔记的电子化,而是通过课件来达到黑板、语言无法实现的功能。如,概念的呈现,如果只用语言表达,学生可能会印象不深,如果在黑板上写又花太多时间,我们用课件呈现还可以对关键词进行强化,如果需要还可以进行动画图示。如果只有课件没有备课笔记就很有可能出现记不得下一张幻灯片是什么内容的窘态。课件更不是万能实验室,不能用课件包办代替演示实验,我前面举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如果在课件中呈现,学生从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会给学生任何心灵体验,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说现代课堂课件很重要,但课件绝对不是万能的。需要的时候就一定精心准备,不需要的时候也不必用课件来装门面。
五、设置戏剧性的思维冲突
有了前面所述基础,还应该考虑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戏剧性的
思维冲突和跌宕起伏,这样就能使得课堂更加精彩有吸引力。
曾经听一位物理特级教师讲课,课题是《外力做功和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从实验和理论两个角度讨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用的都是书上的实验和思路),但是两个途径最后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物体动能的多少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
功无关,当得到这个结论时已经是课堂的第四十分钟了,学生从一开始被老师精彩的课堂语言所吸引,被严谨的实验思路和有趣的
实验过程所折服,但是却得到这样一个明显的和预期不符的结论,师生完全陷于迷茫,听课的教师也都很着急,怎么能这样收场呢?这时有学生终于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主动提出了物体所受合外力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而和物体的动能没有关
系的结论。课堂这样安排,把谜底揭晓,既合情又合理,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影响。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认真、仔细、周到备课的基础上的,所以认真备课当然是赢得一堂好课的基础。备课的第一个环节是看书,第一要看的是教材、教参、大纲,第二要看的是其他人的备课笔记(现在有很多类似的教案集)。通过看书借鉴形成一个清晰的课堂思路,如果需要还可看一些物理学史方面的书、相关的杂志介绍,形成书面的备课笔记。我对备课笔记的理解是对课堂设计的思考笔记,写备课笔记时,设想我在课堂中,首先怎么开场白?怎么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我希望的地方去?怎么板书?怎么总结等等。笔记上记下几个关键点的提问,和自己在课堂有可能忘掉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课堂思路,这个备课笔记很多是教师假想课堂的简要实
录,当然还包括举什么例子,做哪几个例题,布置什么作业。
备课还应包含和同行的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方面同事之间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互相启发,相互借鉴;另一方面集体备课可以使一些机械劳动相互分担,再有集体备课可以发现我们单独
1借助于网络技术的优越性,记录教学过程中思考的点滴,以教育博客的形式形成反思日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教学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十分普通的一件事,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利用教育博客的形式将教案的设计、课件和视频、教学心得体会等上传至博客空间与同仁们进行学习与交流,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自身教学设计的一种习惯,逐步形成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最后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这种方式给我平时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同事们的集体备课和教研交流毕竟个人自身见解的机会不是太多,主要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年轻的才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基本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生怕出现错误或不恰当见解,但是通过教育博客这个平台,每个教师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提出自己不惑的地方……甚至于不成熟的见解都可以出来,让其他人帮助解决,在交流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当初我一开始写教育博客的时候,内容和形式都是比较随意的,可以说这种反思日记是随笔式的、不受形式束缚地记录了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感触与感悟.
在此呈现我曾经反思的教育博客日记之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节奏快慢的控制体现了一位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些年轻教师课堂节奏很觉整节课的容量很大,但是学生真正接收到的知识有限,能力的提高微乎其微,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很多是不重要的言语,有些没用的话插入在教学中的情况严重,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相反有些资深教师,课堂教学的动作与节奏都是比较慢的,学生容易接受,反观其课堂容量并不小,主要是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言简意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关注与反思之处;刚开始教学反思日记的创作是比较随意的记录所思和所想,经过长期的实践下来,现在逐渐形成了主动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之中的好习惯,通过教育博客中展现的反思日记内容在许多博友的赞赏中个人感受到取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产生了不断激发自己、鞭策自己快速前进发展的动力.
正是由于博客具有及时、交流互动性强等特征,使得教育博客成为实时监督自身发展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督促自身不能懈怠教学反思与研究的外界力量.自从我养成通过教育博客创设反思日记后,对于平时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点点滴滴的思维火花进行梳理后记载下来,在与博友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改进教学,获取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良策.
2在对于物理试卷的质量分析与点评过程中积极撰写反思日记,反思平时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和注意点
考试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往往具备很强的导向性与示范性作用,分析研究试卷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要处理的事情;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分析试卷的时候只是简单对整张试卷进行逐条题目讲解,像这样没有针对性分析、总结归纳的试卷分析失去了对学生启示和点拨作用的意义.对于一份试卷的分析应该从学生每道题目得分情况统计出发,找出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与探究,从而对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处理技巧;在任教高三物理的这一年里,我一直坚持对每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的记载工作,通过详细的分析掌握学生对物理知识与规律的学习情况以及在考试过程中答题技巧等情况.
在此以“2014届绍兴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为例,简单进行物理试题的质量分析,摘其部分重点记载如下:(班级参考人数50人)
14题:12错,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基础知识Ⅰ级要求,说明班级中下等学生基础知识不牢;
19题:5错,几何光学知识的考查,由于复习过于粗糙学生遗忘率较高,评讲时正对这一章节进行整理回顾基本概念、公式和规律;
22题:(1)问,15错,多用电表欧姆档读数方式遗忘,根据灯泡参数计算电阻为额定工作下的电阻缺乏理解,复习中应该加强;(2)问,25错,反映学生对器材选取的原则和实验的原理理解程度不够,进行强化训练;(3)问,6错,说明少数学生对实物电路图的连接缺乏实践操作的经历,有条件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4)问,2错,反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描绘小灯泡的伏安曲线”的图线特征.
24题:(1)问,0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基本理解;(2)问,3错,对题中模型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平衡条件运用恰当;(3)问,3人全对、30人部分正确,17人全错.仔细对照学生试卷发现:学生过程的变化理解不够全面,缺乏分析复杂过程的能力,另外存在多数学生答题时间不够,平时训练中要注重限时训练.
在进行试卷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试卷中的重点部分,特别是试卷中学生容易忽视的和忘记的内容,在绍兴一模中我特别注重电学实验和电磁学的重点分析,以失分比较大的题目作为典型进行剖析,包括读题、审题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及运用的策略等,在这课后我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试卷中的压轴题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题针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进行点拨,当然这一过程都是采取自愿的形式,结果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可见,对分析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是一份试卷质量分析的重要环节,了解学生在考试中主要的失分情况,结合学生的面谈细节情况,制定具有的针对性的评讲方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回归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针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策略进行反思,形成反思日记
物理课堂是教师传授和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理解物理规律、提升处理问题能力的主战场,针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布鲁巴赫认为:反思日记是在课堂教学之后教育工作者对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醒悟与体会等信息的及时记载;反思日记多数是以个体的行动研究为主,通过客观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有效说明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具体效果,反思日记记载的是对课堂教学的回顾与反刍、分析与评价,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情境之间的差距分析以及对今后的教学带来的启发与思考,可以包括:“反思成功、反思失败、反思中取得意外收获的缘故”;我曾经利用录音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录制,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发现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在此摘录部分我课堂教学之后记录的反思日记如下:
对《曲线运动》这一节课堂教学的反思:由于本节内容是整个一章节的基础内容,在备课时的计划是在落实基本知识的教学中渗透自然科学探究思路.在演示实验中由于实物投影仪的位置不当导致实验出现2次失误情况,提醒我以后在课前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实验中发现利用强磁铁的效果会更好点.
本节课中演示实验中处理值得肯定之处为:(1)利用斜槽控制了钢球滚下的方向,保证其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2)条形磁铁放置在斜槽正前方,控制钢球滚下来后仍然做直线运动,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总结归纳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3)根据前面操作的基础之上,将磁铁靠近钢球直线运动路径靠后部分的旁侧,观察钢球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钢球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思维;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概括、分析、抽象、综合以及比较中,随着新课标实行,对思维能力培养越来越注重。为了开拓学生思维,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对抽象思维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抽象思维主要通过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形成。物理作为研究运动以及物质结构的基础学科,通过研究热、力、光、原子等物理现象,对物理规律进行正确判断。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注重物理规律与概念引入,如果推导、引入过程过于呆板,就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局面。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中,通过8+12=?引入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性,在分析分力与合力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亲和力,就能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过程中,如果教师对教案进行科学设计、推导、引入,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的“引入”法有:试验、类比、现象、问题、逻辑推理引入法。在试验引入中,要求方法更加巧妙、新奇、明显;类比引入法,则要求类比不仅要达到形象生动的要求,还必须恰当;现象引入,又叫举例引入,现象必须充分、典型。这些方法都是从直观生动直接过渡到概括、抽象,通过综合、分析、概括、抽象等活动,将思维从感性活动上升到理性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逆向思维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根据思维流程差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思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根据事物发展及原因,对事物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推断;(2)逆向思维,用与正向思路完全相反的思路,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进行推断。从实际教学来看,逆向思维主要包括:研究对象、条件、思维程序、因果关系以及光路的逆向思维,只要合理设计,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适当的时机结合正向思维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曲线运动》一章教学中,通过直线运动规律对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提问,通过归纳、总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从应用效果来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逆向思维,不仅拥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另外,还可以使用开放式与开放题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转变传统解题方式,适当加入或者采用一些开发思维的题目,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在常规的物理教学中,主要集中在对思维进行收敛中,这样不仅有助于集中学生思维,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质量为m的质点中,以初速度v0从斜面底端向倾角冲下去,静止时与斜面底端的距离?知道物体摩擦因数P,滑动摩擦力与P最大静摩擦力基本上相等。对于这道题目,老师必须从问题本身入手进行解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各种资料或者网上习题,从生活、技术以及生产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当学生思维被激活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向着特定方向发展。对待这种状况,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环境,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对相关问题进行加工、筛选,从而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反馈,设置认知悬念,让学生试着主动研究相关问题,让其在交流中锻炼思维能力。如,在《力的合成》中,可以让学生主动猜想分力、合力,从得到的正确结果出发进行试验设计。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教师应该在批改后进行归类,及时找出错误原因,或者使用同学互批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批判性
思维。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应该作为一项系统、持续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起好带头作用,用发散的思维探讨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勤.高中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08.
关键词:自编讲义 高三复习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高考试题,物理部分只有12个题目,7个选择题,两个实验题和三个计算题。通常高三有近一年的总复习时间,其间学生将做三千多个习题甚至更多,备考工作不能说不充分但每年考出来的结果总是不令人满意,甚至感觉在做无用功。每年下来总感觉复习时间不够,复习进度赶不上,跟其他县市兄弟学校相比,复习的进度和成绩有比较大的差距。原因可能很多,生源质量和整个教育氛围存在差距,但复习备考的策略和课堂效率不高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所以必须改变复习策略,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以往复习进度往往被所订的复习资料所拖累,资料上的习题没讲完或没复习到位,心里总是不踏实。而且复习资料针对性不强,对我校现有学生的学习基础更是不符,学生和老师都辛苦,复习效果还是不好,真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天高高三物理备课组决定尝试新的复习方式,即自编讲义,提高课堂复习针对性,及时反馈,以提高复习进度和效率。
讲义是为课堂复习所准备的一份资料,复习的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那么我们的复习准备必须有针对性,按高考考试大纲和新课程的要求进行复习。联系实际,熟悉和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特点,以提高课堂复习针对性。研究近几年全国各个省份的物理试题,发现物理试题有几个主要共同特点:以考查高中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为主,同时兼顾非主干知识;强调考查能力;联系实际,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情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特点,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备课组首先进行讨论和协商,统一复习进度,在复习新一章节之前,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易错点和难点,突出主干知识和易错点,分配给每一位任课教师一块内容,按教案形式编写一份讲义,要求精选3到4个例题,强调例题在训练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中的作用,同时编写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例题,以检验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效果。定时拿出初稿,再交备课组审议,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修改和删减,定稿后油印成稿,供全体学生复习之用。这样做,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可以充分利用老教师的经验和学识,效果肯定比个人单干强。课后练习也具有针对性,可以及时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而且作业量减少,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减负,通过这种方式复习了一段时间,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样一种复习方式且效果不错。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进行讲义编写的。
二、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讲义编写的实施策略
1、突出主干知识,处理好重难点与非重点内容的关系
在复习《力》这一章之前,考虑到本章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的热点。但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突出主干知识和学生难点和易出错点的在教学时间中所占的比重。从往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本章高考热点一是弹力、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定问题,二是共点力的合成问题,三是物体的平衡问题,正确的受力分析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弹力和摩擦力存在的条件,大小和方向的判定也是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所以我们确定本章复习分为8课时。弹力和摩擦力的复习是我们重点复习的部分,时间也投入最多,各占2课时。其中弹力的第一课时为弹力存在的条件,方向的判定,绳子弹力和杆子弹力的区别。第二课时为弹簧弹力的大小求解,弹簧长度的确定,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摩擦力也为2课时,摩擦力存在的条件,即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在具体情境中的判定和计算,叠加体中摩擦力的判定与方法处理,图像问题和传送带中的摩擦力种类和方向的判定。物体的平衡和受力分析各一课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课时。这样编写,通过典型例题训练和变式学习,并通过随堂的同步课后练习,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
2、利用讲义构建好知识体系,理顺学生复习思路
按认知心理学观点,学习过程是构建知识体系并不断同化的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是总复习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把书念薄”的必然途径。例如学生在复习电磁场的时候,很惧怕这块内容。一是这块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初中这块内容学的不多,第二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建立起这块内容的知识框架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理顺复习思路,纲举目张。所以在开始复习《电场》之前,先编写一份复习讲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这部分内容,加强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便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复习讲义编制有时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复习完某一章节后进行复结时采用。比如在复习完高一这一册书时,按受力特征和初始速度之间的关系,理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关系,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区别,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与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解决问题优缺点,及在不同条件下那种方法更简便等进行方法总结梳理,以求在学法上有所提升。
有效物理课堂的教学,首先取决我们老师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我们如何实现这些决定,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也包括对人对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心理成份。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元走向多位。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应该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谈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承,但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对有效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1.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苹果为什么落向地球?如果抛出的石块速度足够大,还会落向地球吗?在光滑的平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铁块吗?在雪地上开车时为什么速度不能太大?如果太大会有哪些危险?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一根木棒哪头是树根?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在活动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让学生听中学、做中学、听懂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说出来。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有效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启发讲授式、实验探究式、小组合组式、自主学习式、科学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了“悟”的边缘状态是“愤”、“悱”。说出了启发教学的精髓。通过启发让学生达达“愤悱”的状态:“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探究式教学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把握好提出问题这个要素,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中心。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一堂有效的物理课,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怀疑、争论、发散、统一以及自圆其说之中;体现在教师真情实感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调整和舍弃之中。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4.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讲授?"曲线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过山车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刺激的情景深深吸引,有的还会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还会以后去试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在高处,为什么过山车在轨道的下面也不掉下来?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思考提出假设,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猜想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