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职财会专业

中职财会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1: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职财会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职财会专业

篇(1)

一、中职财会专业“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中职财会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扮演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对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具有推动作用。当下中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不能很好地推动财会专业教学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中职院校教师数量不足,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教学财会专业;其次,中职院校教师学历普遍较低,知识水平不够,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再者,较多教师自身没有实践经验,只是纸上谈兵,教学质量差。由上述问题可知,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会专业教学的开展。

2.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关调查研究发展,我国现下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能全面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具备如交流技能、礼仪规范等综合能力,而仅拥有财会理论知识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的。

3.考核体制与就业需求不相符合

和不少专业一样,中职财会专业的考核方式仍为期末闭卷考试,单一、片面的考核体制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本领。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逃课或上课不认真等现象频发,导致一到期末考试,学生就临时抱佛脚,对考试内容死记硬背,当考试结束后知识就容易忘记,参加工作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中职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的实践经验少,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4.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分离

学习财会专业需要一定的基础与时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通常为三年,而中职学生是由初中直接入学的,基础薄弱,年龄较小。财会专业是一门技术型学科,要求学生同时具备良好的财会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我国现下的中职财会专业授课方法是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听课为主,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较少,与目前财会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相符合,毕业生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

二、优化中职财会专业“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措施

1.优化中职财会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加上中职教师多是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这易造成中职财会专业教师直接将普通教育的理念、教学模式等应用于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使得中职教育的特色性、职业性、实用性弱化,财会专业的教学不符合实际目标。因此,中职财会专业教师必须对中职教育的特点有所认知,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明白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是面向中小型企业单位的,与普通高校财会专业相比的最大优势是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改正以教学理论知识为主的错误观念。在明确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后,教师以教学理论知识为辅,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实用的财会实践技能。

2.优化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内容

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向为本地企事业单位,就业指向地域性较强,而当下较多的中职财会专业教材具有大众化、社会化的特点,单纯地以会计制度与行业共性为依据进行编写,通常不适用于地方,无法满足地区财会专业教学的需要。因此,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师应在就业导向个性化的理念指导下,梳理、增删通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使其与当地对财会人员的技能需求符合。例如某地区财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出纳、辅助会计等,教师则可以在教学会计基础时,将重点放在现金收支与结算、珠算、银行转账等相关内容上,以提高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3.优化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集教学思想、理念以及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框架与程序。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下中职财会专业教师仍然持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现在职业教育的指导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主,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中职财会专业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相关财会专业内容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将课堂分步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呈现个案、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主动参与其中;然后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最后通过迁移,采用变式练习与实践操作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获得规律,在此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优化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手段

不同的教学手段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中职财会专业教师在确定教学手段时,要以学生的年龄、思想等特点为依据,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使得教学课堂氛围活跃、和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会计核算程序时,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下载并展示多个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核算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案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会计核算知识;又如在教学会计凭证与账簿时,采用实践教学手段,让学生自行填制、登记会计凭证或账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优化学生实操能力的锻炼途径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锻炼实操能力,学校方面可以建立起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在实际工作中演练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找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定期的实习、见习活动,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职业的价值。同时,在学生对基础会计事物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学校方面可以邀请企业中富有经验的会计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中的操作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全方位综合发展。从另一角度说,对于中职财会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除了为其输送优秀人才以外,还可以与其加强合作,共同开发、研究具有现实应用意义的经济领域课题,从而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总而言之,作为优化学生实操能力锻炼途径的重要措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实践环境,还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最终充分发挥出就业导向模式的教学优势。

三、小结

篇(2)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办好财会专业,实现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财会实践性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在财会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动手操作,导致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专业教学计划理论课时占的比例偏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达不到专业培养的要求;实践性教学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强化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科学设置课程

原有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没能真正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因此有针对性地对会计专业教学计划重新设计,科学的安排在校两年的课堂教学和一年的社会实践教学,成为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重点。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是培养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适应财会专业这一特点,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应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处理好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三者的关系,即: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尺度;专业理论应强调实用性;实训课程应加大课时比重,一般应占总课时的60%以上。以体现中职教学中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指导思想。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财会专业师资队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我校的专业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也是从校门进校门,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具备熟练地技能操作水平。显而易见,财会专业教师应具备高超的会计业务操作水平,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及结账、报表的编制等。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聘请企业资深的会计专家定期到学校进行实践指导;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争取“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三、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会计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要在具体会计模拟实践中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强调以学生为主导;了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体验,张杨其个性;重点强调学生要对实践过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种改革,是教学理念的创新。笔者建议,会计专业课程可全部在会计模拟室进行,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会计模拟环境,在会计模拟实践课程中,搜集企业实际发生的的会计实务资料,从编制会计分录、填制会计凭证,设账、账簿的登记,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只是充当学生掌握知识与提高技能的引领者。通过会计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使学生毕业就能胜任会计工作。

四、进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采用分层次考核办法

篇(3)

一、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有些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其实,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是较受重视的。但是有些学校对知识的实用性则没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导致财会专业学生很难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再加上缺乏自主创业理念的融入,使得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选择机会较少。[2]

(二)实践课程要求不严格

有关院校给学生安排专业培训时不合理,没有根据每个同学的能力特点进行安排。有的学校可能只是在校内进行专业实习,由老师自己组织,给学生安排教学任务,对实践课程要求不严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真正实习的效果,学生所获得的实际操作收获不足,影响自身发展。

(三)校外实践流于形式

有的学校与相关企业进行培训方面的安排交流中可能出现问题,可能由于资金问题,往往给学生安排与财务会计无关的实习,一些简单的工作。这样根本没有达到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实习。

二、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过去,教育教学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事情,你只有真正实践过,才会更加熟悉这个事情,收获更多。财务会计专业人才是为众多企业的资金服务,管理资金等。而有关学校只有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优秀的职业素养,才能促进学生综合水平提高,从容应对各种就业压力。

三、提出有效措施促进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有关中职院校领导应该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制定相关实习教学制度来监督和管理学生实习。有关老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实际生活中的财务会计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去,设计优质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安排学生到校内实习基地或者企业进行财务会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

(二)健全学校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也应该健全壮大。针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学校应该招聘一些专门进行实践应用的老师,为学生传授相关实践经验。老师自身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实习教学,应该严格安排学生的实践培训。还有就是相关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进入学校就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或搞一些科学研究,很少再有机会去接触实际业务。通过这些方法来有效促进学校建立实践教学模式。[3]

(三)建立校内实习培训基地

中职院校领导应该投入一定资金来建立校内实习培训基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直接的实习环境,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有真正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知识实践,自己动手解决财务会计问题,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这样就促使学生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

篇(4)

关键词:财会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赵芬(1975-),女,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7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75-02

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众多中职学校的共识。因此,对于专业课教学就应该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这个重点,这是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职业学校彰显办学特色的一个方面。但对于财会专业来说,这却是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一、中职财会教学的现状

中职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是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但财会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却比较低,真正从事会计工作的却极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有人才竞争激烈外,更主要在于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弱,独立处理业务能力差,在单位不能很快适应。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只学习了理论,对会计实践很少训练,毕业后,对会计工作既希望又害怕,希望的是能找到一份财会工作,但害怕的是如果给我这样的机会,却又难以胜任。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就是由于这种担心而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于是造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得不改行。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而展开,学校的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课时的安排,都是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为中心。从而导致了某些学生即使考到了资格证,但仍然“看不懂原始凭证,不会开账、登帐”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实践课程的教学不到位,教与学脱节,学与用脱节,专业教学真的成了纸上谈兵。

二、中职财会实践课程教学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在财会专业课的教学上仍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理论教学时主要以讲授为主,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不大,而实践教学又脱离了理论,学生被动去做,把实验实训当做作业来完成,尤其是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入学就有厌学情绪,而部分教师对实践课程教学的不重视更加加重了这种现象。如在实验实训课上,老师在上面布置一下,然后由学生自己做,对重要的问题,难点的问题,不总结,不讨论,学生只要做了就算了事,甚至有的连改都不改,最后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做的过程中进度不一样,到最后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完,老师随便打个分数,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导致学生完成和不完成一个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不愿意动手去学。

(二)教材建设滞后

目前在教材市场上,中职学校会计实训使用的教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教师很难找到一本适合自己学校教学特点的教材。如果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们的教学任务就已经很繁重,很难再去组织、编写。

(三)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真正深层次的合作尚未开展,学生也没有在其中得到真正锻炼。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了一个企业很难容纳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前往实习。即使有单位能够接纳,最多只能容纳4~5名同学。另外,由于现实的原因,有些单位害怕商业机密的泄露,不愿意接纳学生前往,还有些企业,就算安排了学生,也不会让学生真正顶岗,只让他们跑跑腿、打打杂,而90后的学生却没有耐心去做这些。

(四)专业教师的实践性不强

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决定了职教的教师必须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既能上得讲台,也能下得企业。但现在大多数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大学)到学校(中职),本身也没有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训。很多学校虽然有规定每年专业课教师必须顶岗一个月,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高管人员往往不愿让局外人接触财务信息,很难接收教师顶岗实践。这直接导致了教师下企业锻炼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达到效果。可以说,会计实践课程开设的效果不好,不是学生怕上,而是教师本身就对会计实训内容“懵懂”而不敢教,只能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

三、推进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大理论与实际的衔接

按照学生专业能力的递进规律,可以将会计实践分为四个阶段:(1)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业务作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基本业务处理能力;(2)按会计工作内容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让学生实际操作、动手体验每一模块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3)进行综合实验项目,即将模拟实验室建设成“模拟企业”“模拟公司”学生实践时可轮流地模仿每个岗位(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和会计主管)角色,在进行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从事该职业岗位的人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同时,手工处理与电算化处理要求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对于一套实习资料尽可能地以手工处理一次,再以电算化处理一次,对两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实习内容的掌握,又可以发现它们各自的优缺点;(4)毕业前通过相关企业的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实训课程的不断开展,使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技能,在毕业面向社会之时轻松过渡,迅速适应实际工作,不再困惑迷惘,为毕业后尽快胜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热情

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实验实训课中要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和评比,选出准确、符合规范并且又美观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展示出来,让学生享受自己的成果,也让其他学生参考,激励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会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教师要会做账,能做账,对于实验实训项目应该要求每个教师一一过关,并能熟练运用会计软件,及时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融为一体。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教师参加学习,如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到高校进修培训等,应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的会计业务水平,参加全国会计职称考试,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提高业务素质。此外,要“以赛助教、以赛带学”,会计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和自身参加会计技能大赛,来洞悉会计政策和行业的变化,使自己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第一线。

(四)加强实训实验室的建设

财会专业的实训实验室主要有财会模拟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这两大主要实验实训室。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会计专业,但却几乎都没有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大多数软件为演示财务软件或盗版财务软件,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经常出现系统过期、系统中某一功能不能正常操作,数据库无法打开等故障,教学设施上根本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因此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即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有利于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会计软件,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转换到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操作,这样,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很好地衔接起来。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了如指掌,体会会计电算化的方便与快捷,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地缩短了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总之,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既是财会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又是提高实际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财会实践的有效性,为完善教学质量、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发挥专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卫黎.对财会专业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1,(09).

[2] 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05).

篇(5)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是一种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师归纳提炼,学生最后演练等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策略体系。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职高财会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经济法、税法等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很密切。在教学中通过对模拟仿真案例的应用来促进对本专业课程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财会实际工作,也会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意识及适用社会的综合能力,从而深化财会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对教师而言,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财会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财会案例资料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财会专业案例。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财会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及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堂案例讨论与分析总结课堂案例讨论最能体现现代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在课堂讨论中,每一学习小组要选派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发言,阐述本组经讨论形成的观点、理由,然后再由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说。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辩驳,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角度的论证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在讨论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学生应珍视这一难得的发言机会,应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合作精神等。这一环节虽然很好地体现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但教师的作用却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既要对课堂统筹规划,积极进行引导组织,又要让学生自己归纳,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补充。

课后案例报告的撰写案例报告的撰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中意犹未尽的观点写下来。同时写好案例报告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为今后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做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另一部分。

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职高财会专业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一般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实践性。即教学案例应符合市场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二是适用性。教学案例的对象是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案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职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问题,案例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而不应当把适用于大学生教学的案例直接拿来使用。三是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而每个教学案例的设计总是要求在讨论中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要能和当前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相一致,从而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案例教学法固然很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手段,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如常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财会业务的模拟实验、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环节各有各的用途,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才能把有能力和技能,会管理能创新的职高学生真正推向当前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中去。

篇(6)

一、综合的理论考试,要求学生对实践有足够的认识和良好的技能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在1999年的《基础会计》试卷中,出现了在年末进行对账和财产清查,把错账与财产清查结合在一起的题目。第一次出现这种较为复杂的结合实际的能力型的题目,学生们一片惊呼:“难!”2001年试卷的最后一题,把编制凭证、登记账簿、错账更正、对账、对账结果的处理统统结合到一起!这一题目,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足了一回出纳!从2002年开始,财会专业率先尝试大综合,历时几年,对会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考核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研究2004年财会专业综合理论试题,我们发现,无论是在选择题等所谓的中题上,还是在综合分析题这样的大题上,无不体现了考核学生的整体会计能力的原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单项选择题的第三小题与第题的综合分析题上,要答好这些题目,如果学生对实践没有足够的认识或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技能水平,是不容易做出来的。

二、财会专业技能教学的现状

市教研室统一下发的高等教育预科班财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显示:教学实习分散在三个学年的五个学期进行,其中第一学期30个学时,第二、三、四学期分别为60个学时,第五学期为90个学时,第五学期结束,技能考核也已结束,第六学期学生专心参加对口理论考试。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因为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的技能(如珠算与点钞、会计电算化等),因而真正能分到会计实务的实习时间并不多。一般来说,为配合《基础会计》中凭证、账簿、报表等实务性内容的学习,学校会在第一学期或是第二学期安排30个学时左右的实习教学时间,然后第五学期技能考核前强化训练。这样的技能教学的结果往往是:除了技能考核要求的内容,学生能通过实习掌握得比较好之外,其余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学生往往是靠死记硬背来解决,不能真正地理解其内涵,这样一来,考试时一旦碰到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是跟实际结合得较为紧密的题目,他们往往会束手无策。

三、财会专业技能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方法是关键

在实务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帮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求同比较

找规律将相同的知识放在一起,使学生利用不同章节出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归类理解来增强记忆。例如,在学习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计提减值准备时,这些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类比,加以分析,不难发现它们都是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借方,都是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2.求异比较

在会计教学实践中,求异比较大量、广泛地存在着,使用频率也远远超过求同比较。例如,学生复习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让他们仔细看书本上用表格列出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对数据的直观观察,可以发现:(1)“变”,前者每年的折旧率在递减;后者每年计提折旧的基数递减;(2)“不变”,前者是每年计提折旧的基数不变,而后者是最后两年外每年的折旧率不变(最后两年是直线法);(3)净残值的扣除时间不同,前者是先扣除净残值,后者是在最后到期前两年扣除。通过求异比较,可以让学生提纲挈领抓住这两种方法的本质,才不会在用这两种折旧方法时把相应的计算公式混淆。

(二)要向实习课堂要质量

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指导老师的“三到位”分不开。“三到位”指的是:

1.技能演示要到位

老师在演示时要做到:(1)教师必须按操作步骤有条不紊地演示给学生,以期达到其熟练掌握的目的;(2)演示过程中启发要到位。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让学生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这可让学生在训练中杜绝此类问题的出现。

2.技能教学中点拨要到位

学生在技能学习时指导教师必须做到始终在场,往复巡查,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苦口婆心地予以指导或给予正确的示范,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技能教学后讲评要到位

讲评到位就是要扣住形成技能的技巧,抓住技术动作的正误,要及时捕捉学生在此过程中的闪光点,分别给予恰到好处的讲解、指导和鼓励,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篇(7)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财会教育

随着社会人员学历的不断提升,就业竞争更趋激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毕业生在就业与择业时,常常显得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无法认清自己,无法辨别什么样的单位更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工作更能发挥自我的特长,什么样的岗位更符合自我的兴趣、能力。因此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更多时候是事业的失败,表现出的是沮丧、茫然或者是盲目的自信。这与学生缺乏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教师们往往注重文化、技能课的传授,忽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教育。

一、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会计”专业选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中职学生在初中考高中落选后,无奈才选择报考职业类学校。在以“升学为目标”突然转为“以就业为目的”时,学生多数听取的是家长、老师、朋友的意见来选择专业,而忽略了自身的兴趣、爱好。往往听到学生们在报考所学专业时常说的一句是“随便”。专业的选择对于学生个体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领域有较大的限制作用。如果专业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中职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不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会为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而苦恼不堪,丧失对自身职业生涯设计的积极性,人生目标无从谈起。

(二)学校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指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体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的追寻实现与个人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和劳动世界脱节问题,引导受教育者更好的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定的人生目标。在日本,从幼儿开始就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

(三)社会对财会人员需求的变化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据统计,全国各大城市热门职位排行榜中,财会专业明显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企业对财会人员需求的缩减,使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财会工作的就业率很低。职业学校设立的招生就业指导部门专门对学生的就业推荐,其服务重点放在如何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就经常关注于学生的短期就业。而忽视了学生整体职业生涯的发展。

面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的诸多情况,会计专业的中职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教育形式上。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将会计专业知识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多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情感。在教育理念上,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中职会计教育体系中,帮助学生去规划他们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并设计实现各目标的步骤、方法,积极努力的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奋斗。

二、中职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

中职阶段,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应从新生入学开始至中专毕业,针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专业,从自身条件和能力出发,分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顺利实现就业,并为寻求更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懈努力。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具体分四阶段实施。

(一)中专一年级阶段

在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职业生涯目标的能力,制定中职阶段会计专业短期学习目标,并规划实施方案加以执行。一年级中职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曾有过认真与理性的规划,对自身的优缺点缺乏理性的认识,独立开展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设计的能力弱。针对这些特点,一年级阶段的会计职业生涯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除了介绍会计专业特点、渗透会计行业的道德标准外,平时请会计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在班中做学习本专业的心得体会,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校做经验介绍,鼓励学生利用寒假、暑假参加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课学习的感性认识。

(二)中专二年级阶段

教师在本阶段要让学生总结前一短期目标实施情况,做到及时反馈与调整,让目标的制定更切合实际,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自己职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会计专业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会计知识,具备了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搜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以便学生能更为客观的设计职业生涯目标。会计教师在职业生涯教育别要注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会计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规、诚实守信、不做假帐等,使学生初步具备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为第三学年的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三)中专三年级阶段

中专三年级是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实施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将在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参加就业实习。每一位学生在中专阶段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能否顺利实施,与这一年的就业实习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善于发挥自我才能的岗位,同时教会学生求职、面试等技巧。在实习阶段,教师多去企业看看学生的情况,要求学生多问自己“这份职业让我学习到了什么?”、“这份职业是我喜爱的吗?”、“这份职业是我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基础吗?…这份职业是否背离了我实现总的职业生涯目标”“我该如何调整下一阶段的行动”等问题。

(四)毕业后的人生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由在校期间的老师指导过渡到社会指导。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生利用在校学习到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进一步完善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在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的基础上,慢慢实现择己所利。学生是否能够有效的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自己的意志成功地勾画出人生美丽的蓝图,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长远评判标准。

三、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教育要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相结合

社会在不断进步,税法、会计准则等知识不断发生变化。这要求财会专业学生为实现其在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时,善于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才能成功。中职阶段,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实现最终职业生涯目标提供有利保障。

(二)职业生涯教育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黄炎培在其职业教育思想中提出过“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口号,表明职业要与个人的喜好相关联。如果学生在中专会计专业学习一开始,就不喜爱这一专业,教师应当从人本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根据学生特点,设法引导学生对会计专业产生兴趣,或者帮助学生寻找其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在学习会计的同时,选择适合的其他专业发展之路。真正做到在教育中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让职业生涯教育用于满足人开发潜能的需要,帮助学生筹划多元化的职业生涯目标,使学生朝着目标积极进取。

(三)加强教师与家庭的沟通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同时,倾听学生的思想、看法,鼓励支持学生,使其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对于会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只是学生人生中职业生涯教育的一部分。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力求在学生的中专阶段,帮助学生理性的认识自我,找到人生的方向,作好职业生涯规划,为社会培养有目标、有劳动观、价值观的有用人才,使他们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谷峪,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06,(10):81-84

[2]杨秋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2005,(20]:20~23

[3]黎日葵,指导中职生制订好职业生涯规划,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151~153

[4]何存璋,构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思考,职成教育研究,2007:(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