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竞争力

竞争力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0: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竞争力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竞争力

篇(1)

文化竞争力是未来的经济,是实行品牌战略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保持文化上的自信和优势,谁未来的发展机会就是无限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谁开始喜欢你的文化,你就开始拥有了谁。当巴黎的香水、瑞士的巧克力、意大利的时装成为一种时尚、品位的时候,文化竞争力的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普遍接受。无论是声名显赫的跨国公司,或是本土的民营企业,都开始认识到产品与文化融合的作用。实际上香水、巧克力这类高附加值的商品是借助独特的文化魅力才得以热销的。

在进入加速发展时代的今天,一个越来越显著的特征是,简单的劳动被机器替代,能被大量复制的商品都面临贬值,日趋昂贵的只是富有知识含量的高科技劳动和人性化审美劳动,人性化审美劳动最终决定高科技劳动的价值,而人性化审美劳动就是文化价值观。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文化才是终极竞争力。

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比尔・盖茨的这句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在他看来,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及其他。他的这种理念,成为一种微软文化的核心,吸引了众多国际尖端人才汇集于此,也吸引了全世界众多顾客的目光。同样,惠普公司的“贡献、尊敬、共享、负责”,福特汽车的“源泉、终端、衡量、正直”,3M公司的“不扼杀创意、尊重成长、宽容错误、解决问题”的文化理念也促使他们发展成为强大的跨国企业集团。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2002年出版的《治国之道》(Statecraft)一书中这样写道:不用担心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因为今天他们出口最多的电视机上没有附加任何文化观念。然而撒切尔夫人可能不知道,这种文化决胜理论,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孔子就在《论语》中已经提出: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2500多年后的2003年才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重新发现又定名为“软实力”,进而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毫无疑问,企业文化就是软实力,是一种制度的吸引力、是一种行为的感召力、是一种集体的形象力。直接关系到硬实力的运用和有效发挥,最终决定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

任何事物的进步都是在有明确思想价值的范畴下展开的,毫无方向的奔跑,则是盲目,也就无所谓进步。一个健康的机体,其生长和发展都要遵循这个原则。然而每一种文化价值观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其之外还存在着各种思想及私欲的干扰。文化竞争力是未来的经济,是实行品牌战略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保持文化上的自信和优势,谁未来的发展机会就是无限的。

篇(2)

绿色竞争力首先是一种战略思维,它强调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和战略之中,贯穿于研发、生产、物流、采购、营销、财会等所有经营环节,通过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或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和商业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与人、自然的和谐发展。

与传统的竞争力相比,绿色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1)是消费者识别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绿色竞争力能够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2)塑造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壁垒。企业独特的绿色竞争力与众不同,具有不易被其他企业轻易模仿和掌握的独到之处,使本企业形成比竞争对手较长时期的战略优势。(3)可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标准。全球推行统一的绿色产品的环保认证标准即绿色认证,表明绿色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而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将逐渐被淘汰出国际市场。

二、企业打造绿色竞争力的缘由

欧盟已经施行的WEEE和ROHS两个环保指令已经开始考验中国企业,“绿色大棒”向“中国制造”发起了新的挑战,对我国企业来说,构筑绿色竞争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1.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必然要求。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人们向自然界无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同时还向环境排放过多的有害物质,远远超过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灾难,现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承受着这些苦果。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环境污染的源头,必须肩负起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责任,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待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没有“绿色”的企业将难有市场。实施绿色战略,打造绿色竞争力,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适应现代消费观念的必经之路。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从仅仅考虑生存问题、发展问题到开始追求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绿色意识日益增强,绿色观念日渐普及。人们出于对生存环境和自身将康的考虑,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于是,以适度地禁止消费,避免或减少环境破坏为特征的绿色消费在各地兴起。消费观念的“绿色”趋向,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企业不得不转变观念,打造绿色竞争力,开展绿色战略规划,以适应市场要求。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趋势。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全球绿色意识不断高涨,世界经济发展朝着更加绿色的方向前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趋势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市场竞争,企业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构建自己的绿色竞争力。中国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显得极不协调,因为从长远看来,这必将损害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构造自己的绿色竞争力。

4.培育绿色竞争力才能使“中国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WEEE和ROHS的施行已经对我国电气设备出口企业造成了影响。据中国机电商会预测,我国至少有300多亿美元产品将受两指令直接影响,占对欧洲出口机电产品的70%。2007年欧盟能效指令(EUP)又将逼向中国企业。指令要求欧盟各成员国最迟在2007年8月11目前制定对相关产品的具体化要求并转化为本国法规,以确保EUP生态化设计指令得以有效运作。事实上,类似于WEEE和ROHS这样的“绿色壁垒”并不只在欧盟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相应的法规要求,只不过欧盟的标准更为严格罢了。这样的“绿色壁垒”对于现阶段利润微薄的中国企业来说可能就是“贸易壁垒”。如果不突破绿色壁垒,则中国很多企业极有可能面临出口无门的窘境,绿色壁垒会一票否决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构建绿色竞争力的五步法

如何应对“绿色壁垒”提升我国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本文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虽然现在我们也倡导绿色消费,但内容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大众对于绿色消费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食品等行业,停留在安全、健康等低级层面上。事实上,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既有益于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又有益于自然生态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到个人、家庭的实践。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凡是推行绿色消费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以社会公众参与为主,以政府为辅。因此,要改变社会公众传统的消费观念,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绿色消费,参与到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创造绿色生活之中,只有这样,绿色产品才有市场,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升才有动力源泉。

2.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政府决策思路的转变。我国政府在推动绿色生产提高绿色竞争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推出绿色GDP试算、施行绿色采购等,但政府对于绿色竞争力的重视还远远不够。鉴于此,必须实现政府决策思路的转变:将绿色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上升到战略层面,上升到与可持续发展同等的高度,成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绿色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绿色竞争力不足不仅会影响未来经济的发展,而且其已经影响到了目前的经济发展;彻底改变传统的“唯速度论”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绿色竞争力就没有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这已经成为不容置辩的道理。

3.完善绿色管理体系。绿色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国际通行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评估、环境意识培养、机构和职责制定、环境指标计划等内容。目前在国内,家电和电子消费类企业推行较早。如联想已经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制定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计划、绿色商务管理计划等,推动国内PC行业环保标准的提升。

4.开展绿色营销。这是企业获得绿色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环节,要通过相关营销活动,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引导消费者重新识别品牌价值,并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这样,企业可以巩固其绿色产品市场地位,开拓绿色市场容量。

5.提高绿色检测技术水平,对绿色认证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对于什么是绿色产品、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绿色产品,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检测技术和标准。这需要国家和相应的行业协会根据相应的绿色标准和产品技术要求,加大对绿色检测技术的研究,尽快修订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检测标准,不断提高我国的绿色检测技术力量与设备水平,同时建立规范的绿色认证机构,并对绿色认证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篇(3)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1-0039-04

21世纪是全球化竞争的世纪。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而国家的竞争又表现为城市的竞争。城市是企业的场所与载体。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考虑统筹规划,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标。

一、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城市不同于企业,其发展目标是多元的,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目标,因此,城市竞争力可以描述为:一个城市创造环境和区位优势,聚集和优化配置更多的稀缺资源,为所在地区和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能力。①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外在的市场力量,是与竞争对手抗争,赢得市场份额,获取利润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表现为竞争过程中其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相较于竞争对手的性价比,从竞争结果来看,它是长期盈利能力的同名词以及企业补偿其雇员和为其所有者提供丰厚回报的能力。

二、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以往研究

以往的研究比较多的将“城市主体”作为城市竞争力区别于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一个依据。虽然也有学者提到过城市竞争力与国家或企业竞争力之间的联系,认为城市竞争力的增强依赖于产业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对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这层较为重要的关系,却很少有深入的剖析。

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难以割裂,同时它们又各具独立性。城市竞争力是优于其他城市的创造与实现价值和财富的优势与能力,其优势是涵盖企业竞争优势在内的综合性优势,其能力更是源于各种类型的实际组合资源并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竞争力。企业作为城市的细胞和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理所当然是城市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认为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具有互动性和相关性,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城市竞争力是多元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体”,是综合而非单一的竞争能力。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依赖多层面的主体(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市民)共同创造。由于现代社会中,企业是资源配置和财富创造的基本载体,是城市功能的执行主

体,城市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竞争能力的积聚,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城市竞争能力的强弱。

三、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内生构成要素

在影响城市竞争力变化的因素中,企业竞争力处于基础性地位。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就是创造价值,城市的财富创造和积累就是依靠其经济细胞――企业来进行的。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各种要素的作用,最终将通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体现出来。企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内生构成要素。

1、企业的价值能力

城市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一个城市的资源集聚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作为城市微观主体的企业,其基本的功能就是对资源的吸纳和对要素的组合,从而创造价值。企业的运作效率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财政实力、市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也影响到城市其他功能的拓展和发展的水平。所以,企业竞争力理所当然是城市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城市竞争力其他方面的内容归根结底也在于服务并提升城市的企业竞争力,城市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如同国家要靠城市来实现增长的绩效一样,城市也要靠企业来支撑它的绩效、展现它的功能。一些企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它们所在城市的经济面貌,而且也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版图。如东风汽车与湖北十堰、长虹与四川绵阳、健力宝与广东三水、春兰与江苏泰州等,一些在中国地理版图上不知名的小城市,因为有企业的崛起和品牌的影响而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让人熟知。

2、企业的技术创新

城市创新的主体在于企业。城市之所以能推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人类的进步,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各种财富资源的创造能力,在于创新的动力。城市的创新,蕴藏在管理者、社会机构以至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但最关键的还是蕴藏在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创新动力里。城市的活力来自企业的竞争,而企业制胜的异质性资源,无不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关。企业科技创新主动性、积极性的强弱,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科技创新的广度与深度。在城市“产学研”的战略联盟中,企业担当重要的选题、助攻和转化的角色,也是考验这一战略实效的关键。一个城市的技术创新水平并不等于城市内每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简单相加,而是由处于主导地位的重要企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之和所决定的。

3、企业的生产规模

企业规模对城市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规模之所以影响着城市的国际国内市场地位及竞争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规模的经济性,这种经济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大的企业规模将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其次,大的企业规模将增强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最后,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大规模的生产,提高了企业现代信息处理水平,扩大了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使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管理费用减少。青岛以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而著称,但现在代表青岛城市发展实力的不是旅游业,而是发达的企业。在青岛活跃着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啤酒、双星等一批知名企业,强大的工业是青岛突出的优势。青岛的工业在短短十几年就构筑了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支柱工业体系。

4、企业的制度文化

按照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道格拉斯・诺斯曾指出:“对经济增长的历史研究就是对制度创新的研究。这种制度创新能减少交换活动的交易成本,从而实现日益复杂的交换活动。”②可见,制度对经济效率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降低交易费用,节约成本,企业作为微观市场主体,其制度体系是整个经济效率形成和提高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制度安排越合理,其整体绩效就会越高,竞争力也就会更强。制度是体制、机制、管理和文化的统一。制度被列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是直接相关的。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曾发表过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三种要素比重为:精神占50%,资本占10%,法规占40%。可见,制度文化要素才是最重要的。由于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具备全要素优势,而一旦制度有了优势,则可能转劣势为优势。企业制度效率的高低反映了城市的整体素质,是对城市制度环境的一种检验。

总之,企业竞争力是对城市竞争力的自我检验。在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下,企业能否与城市共存,可以看作是城市竞争力的一个标志。如果没有企业竞争力的支撑,城市竞争力将难以长期维持。

(二)城市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外生影响因素

在城市内部,企业与城市的关系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因主体而存,主体因环境而变。城市竞争力是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根本保障。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城市竞争力全体构成要素的大力支持,没有组成城市竞争力其他部分的促进,企业竞争力也难以持续增强。城市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外生影响因素。

1、城市的资源

城市资源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尽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获取资源的途径已经大大地拓展,但城市的资源状况仍然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城市的人力资源供应状况和教育培训方面的实力影响企业员工的素质和结构。如果企业难以找到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则无法在经营中进行有效的竞争;城市土地资源供应状况、技术资源供应状况、资金供应状况与基础设施状况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和运作效率。

2、城市的环境

城市的环境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土壤。企业竞争力与所处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融资环境、人文治安环境和生态保护环境都会从不同方面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一个城市的技术创新环境会直接刺激或压抑企业的创新欲望,影响企业的创新过程和效果,并决定企业从技术创新中所获得的收益;一个城市的金融环境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机会和成本;城市的人文治安环境会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成本和财产安全,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会催生一批具有竞争力、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企业,也可能会保护一批以生态环境的损害为发展代价的落后企业。因此,可以说,城市的环境既可能成为培育企业竞争力的土壤,也可能成为损害企业竞争力的温床。

3、城市的开放

城市的开放体现在城市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交流程度上。城市的市场化程度对企业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能力有直接的催化作用。在传统体制下, 城市之间的政治行政地位的高低,往往会掩盖企业实际能力,削弱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城市整体的市场化程度低下,势必影响所属企业的市场素质。在体制转型时期,拥有国有企业众多的城市尤为如此,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反之,如果城市的市场发育完善,则政府的干预作用就会减弱,企业自身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就会增强。江浙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城市的对外交流程度,影响着企业的对外交流合作。城市对外交流越多,则企业的发展机会也越多,对企业的品牌宣传的促进作用越大。弗里德曼在研究世界城市体系中提出,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不在于人口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参加国际经济社会活动的程度以及调控和支配资本的能力。过去大连市除了濒临沿海这一区位优势外,其他优势并不明显。而现在大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城市建设和对外交流方面已经成为国内其他中心城市的榜样。一年一度的大连国家服装节使大连成为国内会展经济的先驱,城市的足球俱乐部,也使大连的“人气指数”直线上升。

(三)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传导因素

产业是城市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竞争力决定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促进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传导因素。在现实经济中,一个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受到两类优势的影响,即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分析的是不同城市间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而竞争优势分析的则是不同城市间同一产业的关系。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比较优势形成的基础在于一个城市的资源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而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竞争优势则更加强调企业的战略行为。所以,一个企业如果处于城市中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企业竞争力一般都比较强,因此,所在城市的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

产业竞争力体现在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两个方面。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产业组织是解决产业内部企业间的配置问题,即把资源如何配置落实到每个企业。产业组织是企业环境中最直接的组成部分,一个城市正是通过“产业组织”把作为经济细胞的企业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政策是政府将宏观管理深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之内,用于指导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城市产业政策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与城市产业政策相符合的企业,可得到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生产要素也会向该企业聚集,从而使其迅速发展壮大,其竞争力也得到提升;反之,与产业政策不相符合的企业,会受到种种限制与干预,从而逐渐走向衰退,竞争力自然被削弱。

四、建议与启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政府应该在明确的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确立城市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积极有序地推进城市的扩张,打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最终达到使城市不断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政府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能,让企业自行作主。市场制度和市场环境“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企业有优胜劣汰的危机感和急迫感,逼迫企业自主创新,自生自强。一个城市的政府职责是,利用国际国内的宏观信息优势,制定导向性的政策和措施,重点在城市产业定位、知识产权制度、产权交易平台、人才流动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上,为企业提供更合理、更科学的环境。在政府提供的政策、信息和制度环境中,具体怎么做,由企业主体自己去把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强大,城市竞争力才能提升。

注释:

① 姜杰、张喜民、王在勇.城市经济学[M].山东:山东出版社,2003.

②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参考文献:

[1] 姜杰、张喜民、王在勇.城市经济学[M].山东:山东出版社,2003.

[2]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孙明华、王峰.企业竞争力[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4] 李永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6] 顾光青、刘社建.城市竞争力提升中的企业因素研究[J].社会科学,2004,(07).

[7] 何添锦.企业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相关研究[J].企业经济,2005,(03).

篇(4)

我们点的5个菜,花了2个小时才上齐。在牢骚之余,大家自然忍不住将中国的酒店与欧洲的同行做一比较。结论当然很简单,“月亮还是国外的圆”。

东道主是一位企业家,喜欢刨根问底,他一定要追问。国外的月亮到底比我们圆在哪?

一位朋友说,咱们酒店的硬件宽敞明亮,却缺乏品位,而且建材粗糙,说不定还是豆腐渣工程;至于软件,也就是服务,人家英国都是40岁以上才做侍者,哪像咱们,都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才当服务员。说到这,这位朋友还特意站起来,分别模仿洋人和国人端盘子走路的样子,逗得大家笑个不停。

东道主继续追问,国外的酒店到底比我们好在哪?

有人说,国外的服务生都是靠小费生存,有了小费的现场激励,他们做什么都特别卖力。有人说,国外的服务非常标准化,即便是刷盘子的留学生也都做得有模有样,不至于像这家酒店,服务员不少,却显得乱糟糟。

服务生的眼神

正说到这,一位服务生走过来倒茶,我们就趁机威胁他,如果再不上菜我们就结账走人了。

这位服务生爽快地回答:“好的,我帮你们催催。”

这句话把大家逗乐了。谁都知道,这是一句标准的客套话,把你搪塞过去而已。

笑后,我提醒朋友们:“你们刚才有谁观察过这位服务生的眼神吗?”

大家摇摇头。

我说,他的眼神中没有殷勤,也没有歉意,甚至没有专注,他只是把水倒进壶中,完成这份公事而已;他的眼神中也没有热情,甚至没有光,因为他不喜欢这份工作,讨厌我们这些嘻嘻哈哈的顾客。

酒店可以花钱盖大楼、建规章、立纪律;训练服务生的行姿、站姿、坐姿;调教他们的语声、笑声、叫声。据说,服务生微笑时露几颗牙齿都有规定。除了手脚麻利,服务生还要学会动脑,能够针对各种情况,拿出聪明的应对方案。但是,要创造流连忘返的客户体验,除了用手和用脑,必须要用心。

而衡量其用心程度的惟一指标,就是眼神。

作为顾客,你走进一家酒店的时候,用不着在意服务生的姿态、语言、微笑时露出的几颗牙齿,你只需留意他们面对你的眼神,你就能判断这家酒店的服务质量。

比如,我多次有机会观察国美促销员的眼神。当你走向他们的地盘时,你看到的是一副殷勤和期盼的双眼,而你转身到隔壁去的时候,相送的往往是一束冰冷的目光。他会想,难道你去买其他厂家的电器,还要我热烈欢送啊?在国美,你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忽冷忽热的待遇。

于是,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香格里拉饭店的服务生。在他们的眼神中,总有那么一份热情与专注,一份因服务而快乐的淡淡光彩。即便你偶尔穿得寒酸一些在酒店逗留一会,你也可以断定,在你转身离开的时候,身后仍然是温暖的注视。

眼神就是竞争力

一句话,眼神就是竞争力。

无论你负责的是酒店,还是学校、医院、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甚至是政府部门,你的员工行为就是你口碑的全部。而员工的行为中,最有杀伤力的就是他或她的眼神。有的顾客拒绝再次光顾,他们给出的理由可能五花八门,但我确信,他们一定是在与你员工对视的某一瞬间感到了冰冷或不屑。想想我们自己吧。有谁没有遭遇别人白眼的经历?

如果不是经过摩萨德特工那样的专门训练,我们没人可以掩饰自己的眼神。天然地,眼睛就是心灵的窗口;同样,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具备与生俱来的感受他人的能力。

所以,你无须去训练员工“操纵”眼神,只需要从“心”开始就行。

卡耐基说,人的心灵之门是从内部反锁着的,除非他自己愿意打开,别人没有任何办法。你不能强迫你员工的眼神,就像你无法强迫一个人爱你一样,你也无法强迫你的员工善待顾客,除非他受到了及时的正向激励。而能够鼓舞一颗心的,只有另外一颗同样真诚的心。作为老板,如果你服务客户的心灵之门是锁着的,就不要指望你的员工自动打开。

柳传志说,以身作则不是说服他人的重要途径,是惟一途径。你一定要亲临第一线。让你的员工从你身上感到服务他人的快乐,体会到通过服务所能获得的成就感。

篇(5)

关键词:价值链;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1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理论

1.1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企业组织在空间上有序群居或集中的高级形态。它总是以某一产业为核心,并包含所有紧密连接的厂商、机构和产业,不论它们是水平还是垂直的关系,因此,产业集群本身具有企业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作为产业价值链细分的单元,集群内的中小企业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竞争与合作,形成了一个关联性的网状结构,它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既获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又不失协作效率,这是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1.2产业集群竞争力涵义

目前,国内尚未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尝试性地对产业集群竞争力作出界定: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在一定区域内,以产业集群的各种资产要素(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等)为基础,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以及集群各行为主体(企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政府)在产业价值链上形成的特定的网络结构关系,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具有组织特性与时空特性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2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与构建

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是这些单个集群行为主体竞争力的加总,它的形成不仅与集群内部的竞争个体有关,更取决于集群内部资源配置与合理化程度。集群内部形成的网络状组织结构是其竞争力形成中的关键环节。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在一定区域支撑产业持久生存和发展,提供相关产业长期依赖并开发的核心技能的集合,是保持产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和源泉,体现产业集群外在的竞争业绩和集群内在的潜力和持续竞争能力。

2.1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集群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主要有集群企业、集群辅助机构、市场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集群企业是集群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集群竞争优势体现,是集群竞争力的本质来源。政府、辅助机构、基础设施、资源是集群竞争力的辅助要素,是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基础设施与资源有利于形成集群所在区域的差异性,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政府与辅助机构有利于集群企业的完善,进而增强集群竞争优势。市场是集群竞争力的最终体现,集群竞争优势通过市场表现为集群的竞争力。通过上述表述,我们构建五个衡量指标体系来衡量集群竞争力,分别为,规模竞争力、管理竞争力、政策与环境竞争力、学习与创新竞争力和市场开拓竞争力,他们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2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2.2.1规模竞争力

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低成本优势,企业规模偏小,由于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为核心的企业的附加值很低,知识与技术的扩散非常有限,由此形成的产业集群必然大而不强,竞争力严重不足。由于产业链不健全,支持性产业链如新产品研发、人员培训、管理咨询、中介机构等普遍存在缺位现象,这些都制约了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大多数还处于同类企业“扎堆”阶段,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集群效应较弱。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我国不少以劳动力低廉、生产成本低、出口价格优势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均面临着国际市场上巨大的竞争压力。2.2.2管理竞争力

由于集群内大量企业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处于集群产业价值链的同一环节层次,具有相似的生产技能,生产相同或相近的产品,企业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在企业人员素质不高、不知道也不愿意用符合市场规则的正当手段进行竞争且又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争市场、争客户、争货源,往往用低价招揽、商业贿赂、甚至诋毁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使集群失去了协同共存、合作共进的基础,而不正当竞争所导致的两败俱伤和由此带来的相关费用的上升,又使企业负担沉重,最终会影响整个集群的良性发展。

2.2.3政策与环境竞争力

我国产业集群往往是自发形成的,对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集约型发展道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尚未形成共识。政府虽然已经颁布或正式起草若干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政策法规,但针对区域创新产业集群的政策寥寥无几。此外,政府及相关团体对集群的认识不足,从政策层面常出现概念混乱,由于因为目标和认识的错位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与集群发展相配套的产学研体系、标准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会议制度、人才引进培养制度、税收制度、公共信息平台等各软硬环境的欠佳导致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竞争能力不足。

2.2.4学习与创新竞争力

由于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大多以适用、简单的技术应用为主,且模仿多于创新,低水平重复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机制使产业集群内几乎没有用来支持技术升级的连续性知识,严重影响了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造成了传统产业集群长期在低技术水平上徘徊的局面;又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的互动机制不健全,缺乏高素质人才,使得集群区内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配套,以致许多传统产业集群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产业集群区内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不仅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且导致集群企业技术结构的升级难以实现,无法在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上捕捉价值。

2.2.5市场开拓竞争力

我国产业集群目前主要是依靠降低成本而生存,集群中很多企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活动没有明确的计划,也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方向感;设计创新能力弱、企业品牌运作能力差;营销策略原始简单,国际市场营销观念淡薄,还没有形成面向国际的现代化营销网络。这样低成本优势虽然在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中占有有利地位,但是对集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我国产业集群区内的许多企业因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而无力自拔,难以在跨国公司新的相关产业价值链上去创造价值。

3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3.1建立健全经济技术合作机制,拓展产业集群发展的幅度

产业集群要想做大做强,首先分析产业和产业价值链,找到占据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链的高附加值和关键的环节,也就是创造价值的环节,然后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获得培育核心竞争力资源。根据企业战略和价值链的特点,进行战略定位。在培育竞争力时,需要必要的制度保障,如充分利用产学研体系的来培育生产、创新机制,加强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产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通过交流、学习的机会,提升产业的规模竞争力。

3.2规范产业内企业竞争行为,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价值链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是因为各个环节的活动不同于竞争力对手,才是企业有竞争优势存在,所以对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管理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集群内企业要充分管理好自己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实现供应链价值最大化,变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产业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有效的利用价值链管理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3.3突出政府及辅助机构在集群创导中的作用,为核心竞争力营造软环境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因此,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各国政府的支持,这就需要各国政府在战略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相关的政策框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技术质量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引导和推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与企业关系、协调行业纠纷、保证行业公正等方面独有的作用。

3.4实行创新战略,强化创新理念,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

目前中国产业集群区的许多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较低或“”分工的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集群企业必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积累,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通过该网络,区域内这些组织之间建立起在长期合作基础上的稳定关系。美国的硅谷、中国台湾的新竹、意大利的萨思索罗陶瓷县等都是这方面成功的案例。

3.5培育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战略目标确立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竞争能力,细致划分在相关产业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及价值来源、构成与分布,从而确定清晰的市场角色与目标定位。我国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只有作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上的节点在价值链体系中运行,并充分利用价值链中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等资源,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才能立足于国际市场,最终达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实现产业集群升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刘恒江,陈继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竹理,2004,(10):29.

篇(6)

9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面向全球了《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面的量化分析,并对各国的未来经济走势给予了进一步预测和判断。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说:“紧张的全球地缘形势,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以及财务状况可能出现的紧缩,都会给前途未卜的暂时性复苏带来风险,这就需要结构性改革,以确保更加可持续且具有包容性的增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沙维尔・萨拉-伊-马丁(Xavier Sala-i-Martin)补充道:“全球经济衰退之后的几年,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近,我们看到这种特征消失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差距,这种差距存在于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内部的高增长与低增长经济体之间。在这一点上,能够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的显著特点是,它们有能力通过结构改革来获得竞争力。”

《报告》指出,尽管不同发达经济体之间仍有差异,但相较于过去几年发达经济体总体上面临更好的增长前景,而新兴经济体则面对更为温和的增长态势。美国的复苏得到了良好的出口与就业指数的支撑,欧洲的经济形势在内部出现分化,中国则继续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

《报告》显示,中国、日本和东南亚最大的五个经济体取得了积极进步,进一步拉大了东盟和南亚的竞争力差距。《报告》同时指出,在采纳并落实长期经济增长所必须的结构改革方面,进展尚有不足。在决定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方面,创新、人才开发和制度保障继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是《报告》最受关注的内容。今年进入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世界经济体前三名的美、中、日的国家竞争力如何?欧洲、亚洲以及金砖国家的排名又如何?

欧洲:瑞士连续6年排第一,

前十位中欧洲国家占六席

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前十名依然是去年的10个国家或地区。瑞士连续6年拔得头筹,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继续保持了强有力的竞争力水平,在前十名中占据六席。

瑞士排名第1,芬兰第4,德国下降一位到第5,荷兰、英国与瑞典分居第8到第10位。

出色的学术机构,在研发领域的高投入,以及科研与商业的紧密关联使得瑞士具有一流的创新能力;瑞士劳动力市场平衡劳工权益与雇主需求的能力也位居世界第一。此外,瑞士的竞争力还来源于“公共机构的效率与透明度”(第7位)、“基础设施建设”(第5位)、“发达的金融市场”(第11位)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第12位)。

同时,目前欧洲国家在竞争力上呈现出分化加大,在危机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也成为区分欧洲国家竞争力的一个因素。

《报告》指出,一些遭受金融危机严重打击的国家,如西班牙(第35位)、葡萄牙(第36位)和希腊(第81位)等国家在市场运作方式和生产性资源分配方面有明显进步。与此同时,另一些面临竞争力下滑风险的国家,如法国(第23位)与意大利(第49位)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尽管落后的南欧、东欧与富有竞争力的北欧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但仍可看到欧洲国家的竞争力呈现出新面貌――正在进行改革的国家与未实施改革的国家之间出现了分化。

美国:排名重回前三,

GDP增速将创近10年新高

《报告》显示,美国全球竞争力指数连续两年上升,继去年上升到第5位后,今年继续攀升两名,排名第3。

美国竞争力的提升受惠于良好的商业成熟度(第4位)与创新能力(第5位)。同时,灵活的就业市场,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经济提供的机遇也保障了竞争力的提升。

但是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弱势仍然存在,例如“对政治家的信任感”(第48位)、“对政府官员偏袒的担忧”(第47位)、对“政府花销相对浪费”的普遍印象(第73位)。另外,尽管财政赤字继续缩小,公共债务水平在危机后首次小幅下降,但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仍是美国目前最大的软肋,美国在“宏观经济环境”这项指标中仅排名第113位。

尽管美国2014年第一季度的GDP下跌2.9%,创下5年来最差纪录,但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幅度超过预期,当季的GDP增幅达到4.2%;同时,美国国内需求增长了3.1%,创下了2010年二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这被认为显示了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此前,世界经合组织预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今年预计将达到2.5%,并表示这一经济加速增长的势头将持续到2015年,预测增速将达到3.5%,这将可能是美国经济自2004年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

中国:位列第28位,

腐败等成竞争力劣势

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名稳中有升:从去年的第29位前移至第28位,连续6年稳列世界前30,并继续在“金砖五国”中居于第一位。

《报告》显示,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保持稳定(第10位),通胀水平低于3%,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22.4%,为世界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的总储蓄率占GDP的50%,如此高的储蓄率也给中国的经济转型制造了困难。另外,得益于过去的大规模投资,中国已经拥有了良好的交通设施(第21位),但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廉价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基地,制造业开始流失到其他国家,因此中国必须创造出高附加值的岗位以支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篇(7)

在三四级城市,买车的人基数不大,所以一个品牌一般只有一个汽车4S店,或者一个品牌在当地也是独家经营。

“垄断有暴利,但没有竞争力。”一元文化谭浩曾经说过。但是这种垄断使汽车卖场里的汽车服务不被重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汽车用品卖场放在二楼或者看不到的地方;二是找一个能采购不会销售的负责人;三是陈列很随便。

但是,作为老板如何能使汽车服务变得有竞争力?老板必须明确一下三个问题:

利润就是一切

笔者经常听到汽车卖场的负责人抱怨:我们是给卖场销售员打下手的,其实我们的利润比卖车高几倍,如投资10万元的车,利润有3千元,如果投资3千的汽车用品,利润可以达到3千元。

“卖场看到汽车用品的利润,但是看不到汽车服务的价值。”吕庭华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一个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利润,汽车服务比买车的利润还高,为什么不把他作为一个主项来经营呢?

长期竞争力比短期利益重要一百倍

有一个案例,成都的置信经典做得非常的成功,在几年前就把汽车服务独立出来,让其市场化,与竞争对手去抢吃的,现在的置信经典已经成为汽车服务的连锁店,很多客户选择在置信买车,就是因为置信经典汽车服务的强大。

四五年前置信经典的负责人的困惑与现在的汽车卖场一样,如果捆绑在汽车上卖,肯定有利润,但是,车主会骂爹骂娘。置信知道靠垄断是没有竞争力的,长期的竞争力比短期利益重要一百倍,所以才大胆改革,才有今天的置信经典。

没好产品就没有竞争力

笔者在汽车卖场里看不到威固防爆膜,强生膜,欧华导航,智成导航,五福金牛脚垫等一线品牌的产品,只看到一些不知名的山寨产品,个别干脆没有品牌,直接写上“4S店专供”。问汽车服务的负责人:为什么没有看到一些大品牌和好产品。回答说老板要求便宜实惠的,当然就经营不了好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