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学学年论文

社会学学年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10 18:50: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学学年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会学学年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我国 体育社会学 历程 趋势

论文摘要:回顾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预测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认为:体育社会学将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的第一热点学科,学术水平将跻身世界前列,学科知识将在体育院校(系)中得到普及,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将更加明显,研究视线将紧跟时展和体育实践步伐。

1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情况

体育社会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初见端倪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体育社会学最先产生于发达的欧美国家。1898年,美国学者发表了世界上最早的体育社会学论文。二战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以及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都积极开展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工作。由于体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964年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次年由该学会主办的《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刊物出版,这标志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将跨越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成为学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正是该学会的成立,带来了自1964年以来,体育社会学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世界许多国家都加人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行列,像中国、韩国、波兰、匈牙利等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迅速展开。1980年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NASSS)的成立,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在地区研究中正形成集团优势。为了从组织上强调可以广泛参与的学术性,以促进该学科的深人发展,1994年7月,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改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目前,该组织现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260多个,分布在世界48个国家中。进人新世纪,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这对促进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2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2. 1引进创建阶段

与国际体育社会学相比,我国体育社会学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只有台湾省进行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并于1977年出版了赵铁的《体育社会学》专著。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学学科的重建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开展,我国大陆学者也随之开始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工作。在最初的起步阶段,我国学者引进了国外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这其中既有直接翻译发表的国外资料,也有编译发表的国外研究成果。在1980 ~1986年间,我国学者就直接翻译发表了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16篇;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在参考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发表了介绍体育社会学的文章,使我国学术界和体育界对国外体育社会学的轮廓和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较早介入了体育社会学研究,并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了集体优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创体育社会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创建工作,并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1983年,江苏省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体育社会学学术团体—江苏省体育社会学学会。从1984年起,在一些体育院校像北京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院校陆续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或讲座。在刘德佩先生的努力下,1986年,沈阳体育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并于同年在沈阳举行了全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交流会。这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创建工作的完成。

2.2加强巩固阶段

1987年,国家体委在《关于加强体育理论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要“有计划地加强体育社会学研究”。自此,我国体育社会学进人了加强和巩固阶段,体育理论界开始着手加强和巩固我国体育社会学方面的建设。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体育社会学研究,在《决定》颁布的同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将《中国体育的社会学研究》列人了“七五”规划,成为“七五”期间唯一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体育领域课题。与此同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也成立了体育社会学学科组,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学术研究上的组织保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于1987年、1990年和1992年分别在苏州、北京和银川举行了三次体育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增强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热情。科研和教学是学科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将学科纳人教学体系才能系统地批量地培养具有学科素养的专业人才。为此,部分师范院校体育系将体育社会学纳人本科教学计划,使我国体育社会学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有了保障。这一时期,在国外进修体育社会学专业的学者也陆续回国,大大增强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后劲。后来,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成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2. 3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体育社会学加快了发展的步伐。1994年6月,中国社会学学会成立了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学会每年定期举行学术活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的研究热情。同年,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SSA)将汉语列为该组织的副工作语言,这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较为广泛的国际交流。随着体育事业对我国体育社会学专业人才层次需求的不断提高,1996年上海体育学院首次招收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之后不少院校把体育社会学列人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一些院校还建立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博士后流动站。至此,我国体育社会学已形成了函授生、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力量。

学术著述是学科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我国先后出版了六本体育社会学著述,分别是卢元镇的《中国体育社会学》(1996)和《体育社会学》(2001)、毛秀珠的《体育社会学》(1997)、顾渊彦的《体育社会学》(1999).吕树庭和刘德佩主编的《体育社会学》(2007)。同时,我国许多学者在国内外发表了论文,在体育社会问题、体育分层、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体育与经济全球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化、老年人体育、闲暇与娱乐体育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体育社会学界己有一定的影响。 转贴于

3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3. 1学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体育社会学界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影响和地位。在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ISSA)中,已有我国10多个个人会员和1个团体会员,其中1位学者还在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的核心—执委会中任领导职务,并担任着《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 IRSS)的编委和《国际体育社会学年刊》(Bulletin ISSA)的专栏撰稿工作。国外多所院校和学术机构邀请我国学者熊斗寅、刘德佩、吕树庭等人到国外讲学。截至目前,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体育社会学论文50余篇,其中许多理论和观点处于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前列,引起了国际体育社会学界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学者正南北携手、东西呼应、不断开拓,为我国体育社会学跻身世界前列做不懈努力。

3. 2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第一热点学科

体育社会学研究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激发了人们的兴趣。在国外许多国家,不仅越来越多体育界人士关注体育社会学,而且越来越多的非体育界人士也对体育社会学产生兴趣。21世纪,体育与人们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这势必引起人们对体育社会学的进一步关注。在我国,对体育社会学感兴趣并致力于此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我国国家级和省部级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体育社会学研究课题所占有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体育社会学科的研究课题。在我国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论文正逐渐增多,并有明显多于其他体育社会科学之势。另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社会学与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及学校体育学在国内外均成为热点,其中体育社会学被列为第一位且得票率甚高侧。这些都说明,在我国对体育社会学感兴趣,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体育社会学正在悄然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中的第一热点学科。

3. 3体育社会学知识将在体育院校(系)中得到普及

让每个体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社会学知识,是新世纪体育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体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将越来越明显,欲把握体育运行的规律,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体育社会学方面的研究,这已成为世界体育科学界的共识。欧美一些国家不仅在体育院校(系)普遍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普及了体育社会学知识,而且在一些高等院校的非体育专业也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目前,我国大部分体育院校(系)均在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两专业中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并把体育社会学作为基础必修课程来开设;许多院校(系)的运动训练和民族体育专业也陆续开设了体育社会学课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体育社会学知识的掌握。一些院校还定期邀请学者来校讲授体育社会学专题,不但体育专业的学生感兴趣,而且引起许多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关注,扩大了体育社会学知识的传播。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体育社会学课程在我国体育院校(系)各个专业中开设已是大势所趋,体育社会学知识在体育专业学生中普及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3. 4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将更加明显

自90年代以来,体育社会学经常与其它学科结合来研究体育社会现象,表现出学科边界的“模糊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一些其它研究领域的学者加盟体育社会学队伍,使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常常带有原有学科的痕迹;另一方面,其它学科中的优秀理论和方法被体育社会学研究所借鉴和采纳,故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21世纪,新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将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体育社会学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积极吸收和借鉴新的理论和好的方法;同时,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体育社会学学科的重视,将有越来越多其它学科的学者加人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行列。因此,体育社会学研究与其它各学科横向联合、集体攻关的特征将更加突出,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将更加明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是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上的一大特点。

篇(2)

社会科学研究学院ISS座落在海牙。于1952年由荷兰的大学创办, 其初衷是为培养专业人才,特别是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提供培训和更深入的研究。 是一所研究社会和经济变革尤其着重于研究发展过程的国际高等教育学院,提供高质量教学、综合学科研究和咨询等学术性工作,设有经济学、 社会学、 政治学、公共管理和国际法等领域的硕士、博士学位项目, 所有课程均为全英文授课。ISS是社会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世界学术权威中心之一,其学位世界公认。

ISS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它从多学科角度比较,分析全球性和区域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院的教职工来自世界各地,其中30%来自发展中国家, 一半以上来自荷兰以外的国家。 他们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和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与之相对应, 学院提供非常广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不仅包括课堂授课、讲座、辅导、小组讨论,还包括课题论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至今共有来自160个国家的8500名学生在此研修过。毕业生大多在政府部门、计划署、国际性机构、法律和高等教育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

作为一个国际性学术机构, ISS有着广泛的国际联系, 它是很多国际协会的成员, 包括国际发展协会、 国际教育联合会等。 ISS为加强荷兰高等教育和研究在国际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中国,ISS与南京大学缔结合作伙伴关系。

专业设置:发展研究博士:学制四年,开学日期为每年的1月1日,每学年学费约为5,000荷兰盾。

研究方向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国家、社会和世界发展、人力资源与地区发展、农村发展、环境和人口研究

申请条件:已获得社会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历、成绩为B+或2.2以上、TOEFL550或IELTS6.0以上。

发展研究硕士: 学制15.5个月,由9个月的授课和6个月的研究论文写作组成。 开学日期为每年的9月。学费共计约为6,150荷兰盾。

专业有:发展经济学、人力资源和就业、地区和区域发展、可替代性发展政治学人口和发展、公共政策和管理、农村生计和全球发展、妇女、性别、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和发展。

研究生水平的专业证书项目: 根据专业需要课程期限短, 约为6-10周, 灵活性强, 致力于当前相关的发展政策的准备和实施。 学费因方向不同从725到3,500荷兰盾不等。

方向有:儿童、青年和发展、法律和社会公平、人类发展有效的社会政策、全球化和发展、政府管理、民主和公共政策、人权、国际法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与自然资源冲突的管理、可持续发展模型与计量、转型经济政策分析技能、贫困人口的社会经济保障、女权主义发展经济学。

篇(3)

一、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

(一)培养目标

1•中国:护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具备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2•荷兰汉斯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须有管理才能,有远见,能够处理复杂情形,知晓卫生保健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具备良好的评判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毕业生是能够在欧洲劳务市场发挥作用的高级职业护士。

(二)基本要求

1•中国:本专业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6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2)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3)掌握护理急性、慢性和急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2•荷兰汉斯大学: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明确专业发展的趋势,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我反思能力。毕业生应能胜任5项职业角色:(1)提供护理服务;(2)组织护理工作,开发、指导护理计划和制定个体护理方针,组织和协调涉及几个学科的完整的护理过程;(3)进行护理改革;(4)指导同行;(5)护理专业人员。毕业生应具备12项能力:(1)应具备提供专业的和人道的护理服务的能力;(2)应具备应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方法;(3)应具备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4)应具备协调相关护理服务的能力;(5)应具备协调落实已达成共识的措施的能力;(6)应具备开发和实施新的护理计划的能力;(7)应具备制定相关护理方针的能力;(8)应具备参与护理质量标准设计的能力;(9)应具备帮助和支持其他护士完成指定的护理任务的能力;(10)应具备提供建议和帮助的能力;(11)应具备改变专业和专业意识的能力;(12)应具备积极尝试新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中国:四年本科、理学学士。

2•荷兰汉斯大学:四年本科、护理理学学士(BSN)。

(四)专业特色

1•中国: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学习管理、涉及科研。突出护理是核心,以护理为主线组织课程,课程体现现代护理学的观念,反映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护理专业课程注重人的基本需要,注重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注重人文科学知识和行为科学知识的补充,注重解决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能。学生从第一个学期就学习护理学的课程直到完成全部课程,护理这条主线贯穿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使“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不断得以强化。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群使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寻求和利用科研成果,并参与护理科研;主动地、持续地、评判性地获得国内外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促进自身和专业的发展;运用管理学知识有效地计划和安排护理工作;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也在不断发展,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荷兰汉斯大学: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能力本位学习。

护理学院提供以能力本位为中心,多种教育方式为特征的教育。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应付复杂的护理情形,能够在没有或不能使用现有的标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的情形下完成护理工作。获取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和质量改进的知识和技能,控制护理质量,并具备护理管理能力。传授更具科学性的循证护理,使毕业生能以此指导和发展护理,使毕业生能在迅速发展的卫生保健事业中提供审慎而又有科学依据的护理服务。部分课程将使用双语(荷兰语和英语)教学,开设多国文化教育,以便于学生和教师到欧洲各国交流学习,推动国际合作进程。

(五)专业化方向

1•中国:(1)社区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人际沟通、传染病护理等;(2)中医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中医基本理论、针灸推拿学、中医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等;(3)口腔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医学基础、人际沟通、口腔保健与护理、传染病护理学等;(4)涉外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英语口语、专业英语、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多元文化与护理等。

2•荷兰汉斯大学:(1)慢性病护理;(2)精神心理疾病护理;(3)重症病人护理;(4)妇产科、儿科、青少年护理。除专业化方向课程外,学院还提供几个选修模块。如:家庭护理,护理教育,护理技术,司法精神病学,护理管理,护理改革等。学生必须选择一些选修模块,才能获得足够的学分。通过选择选修模块和专业化方向,为学生提供多个职业方向,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迅猛发展变化的卫生保健事业。

(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1•中国: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0周/学年,四年160周,其中:理论111.5周,实践48.5周。第一年,以公共课和部分基础课为主,实践2.5周(军训2周,入学教育0.5周);第二年,以部分公共课和基础课为主,实践2周(临床集中见习);第三年,以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为主,实践4周(社区集中实习2周,综合实践2周);第四年,实习和毕业论文,40周。

(2)课程设置。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国情、英语、体育、计算机等;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3)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4)专业方向课程;5)实践训练,包括军训、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临床及社区见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2•荷兰汉斯大学: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2周/学年,四年168周,其中:理论78周,实践90周。第一年,预备教育阶段,理论30周,实践10周,选修2周;第二年,职业准备阶段,理论20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三年,专业化方向阶段,理论20周(专业化方向4周,选修模块16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四年,毕业阶段,专业实践20周(专业化方向16周,选修模块4周),实践20周,选修2周。

(2)课程设置。1)理论,包括护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律、组织管理学、国际学、科研方法等;2)技能,包括护理专门技能、沟通技能、管理技能;3)实践训练,第一学年10周,第二学年20周,第三学年20周,第四学年40周(实习20周、论文20周);4)专业化方向。

(七)教学方法

1•中国:(1)课堂讲授;(2)示教;(3)自学讨论;(4)实验实习;(5)操作练习;(6)角色扮演;(7)病例讨论。

2•荷兰汉斯大学:(1)理论学习路线,学习在工作模式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2)综合学习路线,针对护理单个项目的学习,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3)技能学习路线;(4)进一步学习路线,附加路线:包括特殊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如科研、循证护理、各国文化学习等。

二、中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教学计划比较结果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状况大体一致,笔者收集的几理学院教学计划大同小异。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结果如下:

1.培养目标。尽管东西方文化有较大差异,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即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还要会管理,要面向国际。

2.基本要求。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两国的要求大同小异。但从能力方面荷兰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专业特色。两国的专业特色与国情密切相关,各有特色。但荷兰在对不同年龄的护理、家庭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面更有特色。

4.课程结构。从课程结构看,差异较大。近几年,尽管我国的护理课程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加强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但基本上仍以护理理论为主。相比较而言,荷兰的课程设置以能力为主,面向国际,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是专业素质。

5.实践训练。从实践教学看,由于各校招生规模大,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国内多数学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2∶1,实验多采用应证性实验,临床见习多采用集中见习的方式完成,课程设置为先基础,后专业,再实习的“三段式”,因此,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荷兰的实践训练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第一年10周,第二、三年分别20周,第四年40周,超过了理论的学时,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学习目的明确,因此,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

三、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国家的改革开放,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护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人群对健康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篇(4)

关键词: 应用型中文专业 美学课程 实践性教学 改革

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相关中文专业课程,如何发挥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其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都成为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也要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文专业的办学特点,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地观察和获取知识及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突出“应用性”。这些都要求美学课程在实践性上做出调整与改革,从而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产、生活条件、环境生态及精神文化产品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审美活动及审美趣味也日益呈现出开放化、多元化的趋势。对于美学课程而言,其实践教学的提出与现实生活及美学学科发展的趋势相符合。美学研究由传统的哲学美学向实用美学和与多学科交叉的多元化转变,为美学的实践教学研究奠定了学科基础,如旅游美学、科技美学、生态美学等交叉学科都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相关实践应用知识,方能体现美学学科发展的新走向。

美学课的教学方法与过程也同样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张玉能教授的“反思—实践式教学模式”要求对美学的主要理论问题能够结合审美对象包括艺术作品的实践过程进行内在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从而在“问题—反思—运用—解决问题—理解原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和水平。[1]而英国波兰尼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概念为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 他认为,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图表或数学公式来表达的知识;而默会知识则是指那些平时我们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但又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的知识。默会知识需要各个人在自己参与的相关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取。[2]在美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许多“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审美体验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获得。

二、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具体办法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等主要的教学阶段中,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最终改善教学效果。

1.预习阶段

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可先布置一定的预习内容来体现实践性教学。如要求学生阅读欣赏与讲授内容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使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重视学生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获得的原初感受。在上课时,可以让他们来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价,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另外关于一些理论问题,例如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也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搜集、查阅关于“美是什么”的专家观点,并适当地做出自己的评价。这些做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在文献搜集和研读方面的初步科研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分析评价它们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上课之前还可以适当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再进行交流讨论。比如关于形式美的主要规律问题,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和阅读经验做好整理总结,课上相互之间讨论、比较,看看自己有哪些独到的看法,又有哪些地方忽略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审美感受体验与别人的及教学大纲上知识点进行比较、印证,拓宽了思路,也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考虑到美学课程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思考,不空谈理论。譬如在学习“现实美”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话题争论,并联系当下社会中人们对衣食住行等方面普遍地提高质量和审美的要求来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把课堂学习和自己的平常生活结合起来。课堂内容中也补充了大量新鲜、生动的现实材料,不仅使学生有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实践应用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还可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再如在讲授艺术门类的美学特征时,可让学生观看欣赏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课上可以组织讨论,从而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还需要考虑到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特点,美学中关于审美趣味、审美风尚、民俗风情这些问题的研究就离不开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的研究成果。教学过程中要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理论吸收、应用到美学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来。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与此同时,还可将美学理论、知识,研究分析的方法等应用到其他学科中,以“美学的思维”来审视、思考其他学科的建设。如近几年新兴的一些应用美学学科,如生态美学、身体美学、技术美学等分支学科,都是美学实践性特点的具体体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上,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美学交叉课程,例如,针对广告专业可以开设广告美学或媒介美学,针对秘书专业开设秘书美学等交叉课程,这些都可以使美学课程的教学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较好地结合起来。

美学课程的教学还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直观、生动的图片与声音信息和各种视频片段,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鲜活的情境氛围中领会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在学校的相关网站上开设了基于网络进行教学的平台。教学网站上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的大纲、翔实的授课教案和课件,以及本课程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等等。教学当中涉及的各种参考资料,如各类别的艺术作品、相关学科的研究论著,网站上都提供了完整的资料或者链接的网址,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还提供了网络平台给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完成作业,帮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实践应用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课后阶段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在课后阶段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深化,开展一定的课外审美实践活动尤为必要。可以安排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户外审美教育活动,如欣赏一些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或对公共环境艺术、建筑雕塑或广告设计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对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当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进行考察和讨论;还可以指导组织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如美学名著读书会、影视鉴赏沙龙、书画艺术协会、音乐协会、旅游美学协会、科技美学协会等;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博物馆,指导美学科研活动,邀请美学专家前来讲学等。这些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对诸如后现代主义、日常生活审美化、生态美学等一些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的理解也变得容易,美学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也愈加显著。

关于美学课程考查方式,教师也可以灵活多变,比如读书笔记、艺术评论、调研报告及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等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观察研究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这些做法也是服务于应用型中文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特色和优势。

由此可见,美学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落实体现于整个美学教学过程的过程当中。把预习、课堂、课后三者配合起来;把课堂内的审美实践活动和课堂外的审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乃至自然和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方能建构具有特色的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系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适应了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但也不能忽视美学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人格塑造和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美学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诸项能力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知识丰富的人,更应是道德高尚的人,富有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人。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也曾说:“精神科学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如何在纷繁的社会现象中,坚守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就更加离不开审美的教育,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对受教者进行能力的训练,而且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尤其是素养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就需要将这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方向相一致。其改革的方向是形成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使其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都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能.“反思—实践”式美学教学模式初探》[J].文学教育(上),2007.12.

篇(5)

关键词:大学科系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61-03

作者简介:王磊,男,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教学。

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5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本文尝试以大学科系统为背景,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改革,既按照教育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突显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课程理念,又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达到应有目的。

大学科系统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大趋势,它鼓励社会学科交叉地侵入邻近学科领域,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这一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体现为部门之间各方面工作的相互配合。

一、课程基本要求

该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本科学生,共计36学时,2个学分。包括理论知识、自我认知、操作技能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旨在明确心理健康标准,增强自我保健和危机预防意识,培养提升认知、沟通、调节等多种素养能力,内容涉及健康导论、心理咨询、自我意识、人格发展、危机应对等11个模块。要求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二、单学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运作

1.实际困难

地方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平台课程”一般由教育科学学院承担,再加上本部门的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教师工作量繁重的现象。以往针对师范生的教学通常含有相关的心理健康内容,而现在要新开一门主干课,面对每年5000人左右的全体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重新整合,随之在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上,都出现许多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2.操作方式

(1)2011级大一学生网上自主选课,授课均放在周六上午进行,每周4节,一轮6周共计24学时,学校同时开设10个平行班,每班学生150人,可培训1500人;每学期18周可开设三轮,一学期共计培训学生4500人左右。

(2)每一轮同时有10位教师上课,分两组按照专题讲授方式进行,6周培训一轮,最后一周答疑并上交“自我心理分析小论文”。

(3)24学时授课后的考勤及小论文占考核成绩的70%,另外30%为参加所在院系活动,包括讲座报告、相知相识、素质拓展、心灵沟通、社区走访、就业指导等,由相关院系以参与活动量化方式自行考核,同时将选课学生名单盖章证明并存档。

3.存在的问题

(1)考勤混乱。一学期30个班4500人的规模,平均一位教师上10多个班,如若考勤花名册就需要10份,全部下来则需要100多份。况且,150人点一次名会费时费力,学生签名则往往写得要比实际的多,考勤结果往往流于形式。

(2)事务影响。由于教师的组成来自于本专业的学校多个归口,包括专职教师、辅导员、行政兼职等,一旦某人有事,很难找人代课,加之不能及时通知到学生,往往在教室门上贴个通知了事。

(3)相互挤占。由于授课时间在周六进行,既会与节假日调休与学校大课调整发生冲突,也会与选修第二学位学生的授课时间发生冲突,还会与院系学生活动或其他事情发生冲突,对授课效果的干扰很大。

(4)疲于应付。授课任务重,教师课酬本身就不高,占用休息日又没有任何说法,身体疲累、家庭事务无暇顾及,住的远的教师只得开车过来,所需成本几乎是入不敷出,教师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

三、大学科系统下的教学模式运作

大学生在校四年,公共理论课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专业理论课则在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有一学期实习,第四学年又多会发生考研、找工作等活动冲突,所以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显得非常有限。尽管文件要求学生可在多个学期选修该课程,似乎压力很小,但若考虑到每年都会有5000多名新生入校,如果不能事先科学安排,任学生自由选课,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存在选课学生扎堆现象及面临毕业的学生必须优先安排等冲突。

经过实际运作,笔者有如下共识:不宜让学生自由选课,最好都在大一选完;不宜按专题讲授,教师包班有利于管理考核;压缩课堂授课时间,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加以补充,切实为学生和教师减负,为此有如下探索。

1.调整《教师教育平台课程模块》

增添2学分“必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按照百分制以“考查”方式考核。同时,师范生在教师教育平台课选修课少选2学分,非师范生在通识课平台少选2学分。

2.理论讲授选课方式

授课时间由24学时压缩到16学时,减少两个上午。仍放在周六上午,分4周完成,总计16学时。采用教师包班制,有利于管理和考核。新生每年九月份开始网上集中选课,每班150人,同时开设10个班,一轮完成1500人培训任务;连续开设3~4轮共计16周,可完成4500~6000人的授课任务。

3.三板块协同培养模式

采用“理论讲授”、“新生入学心理检测、筛选、跟踪干预及心理健康周活动”和“院系活动参与”三个板块同时进行。这样,既能缓解授课压力,又能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更能避免不同部门的重复性活动,达成利生、利师、利课、利校的共赢态势。本课程计36学时,分为16学时理论讲授、10学时校级入学心理检测及心理健康周、10学时院系活动参加,具体如下:

(1)理论讲授拟定每周六上午4学时,4周16学时完成,最好以院系为单位集中选课,最后以考勤、完成自我心理分析小论文方式考核,占40分。

(2)校级活动包括学生处每年组织的第一学期新生入学心理检测及跟踪反馈,心灵大使选拔比赛,以及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及学术报告等。学生参与所有活动,由学校以量化方式进行考核,占30分。

(3)院系活动包括讲座报告、相知相识、素质拓展、心灵沟通、社区走访、就业指导,等等,由相关院系以参与活动量化方式自行考核,占30分。

4.板块活动连续深入推进

(1)在常规理论授课基础上,探索讲授形式的灵活多样,聘请相关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积极参与,加大社会服务功能。出台鼓励措施、采取针对性指导,促成辅导员取得心理咨询证书。

(2)学生处根据入学心理检测数据,将对特殊学生予以长期关注,跟踪测评,开展心理教师参与的个体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处理学生中可能的各类心理问题,尤其是毕业生的学生工作坊、心理疏导和干预。

(3)对各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部干部进行专门培训,重点掌握基本的异常表现及一般的处理方法,同时,可以对院系集体活动进行相关指导,开展团体咨询。

四、结语

在实际工作运作中,笔者认为还有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整合之处:

一是加大师范生本身必修的《教育心理学》中的“心理健康”、“就业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再专门开设该课程。本课程只面向非师范生,压力将大量减少。

二是整合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形势政策课、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该课程的相关内容,避免重复教育。

三是该课程最好能够按照系列学术讲座形式进行,营造高校学术讲座氛围,打造自主品牌,从而吸引学生,而不是处处量化考核,这样处理,可能对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是一剂良药。

虽然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稳定内容,但聚合的态势使得学科界限日趋模糊。如果各自为政,孤芳自赏,脱离现实,无论是学科理论发展还是实际工作提升,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都不能获得不断的发展动力。大学科系统的理念,不仅是理论研究上的大趋势,更是实际工作中的大行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史数学素养培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40-01

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意义早在19世纪就被西方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这种认识似乎又与18世纪的一种教育理念密切相关: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A.Comte,1798―1857)提出,对孩子的教育在方式和顺序上都必须符合历史上人类的教育,因为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历史上人类知识的发生是一致的。这种理念使后世数学教育家相信: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工具。19世纪的数学教育杂志――法国的《新数学年刊》以大量篇幅刊登东西方数学史、数学文献方面的文章,英国著名数学家德摩根(A.DeMorgan,1806―1871)强调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历史次序,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卡约黎(F.Cajori,1859―1930)强调数学史对数学教师的重要价值,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H.Poincare,1854―1912)在出版于1908年的《科学与方法》(ScienceetMethode)中认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完全按照数学史上同样内容的发展顺序展现给学生,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第二任主席史密斯(D.E.Smith,1860―1944)提倡数学教育中对数学史的运用,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Polya,1887―1985)也持有与庞加莱类似的观点等等。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继承人类文化的过程,因为人在本质上是文化遗传物,世世代代积累的文化要由人来继承。所以在高中阶段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还能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数学史对高中数学教育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讲数学一定要讲知识的背景,讲它的形成过程,讲它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都是自然的。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之间的关系。所以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理解数学思维

一般说来,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千锤百炼、天衣无缝,同时也相对地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已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这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育他们的探索精神。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还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数学历史名题的教育价值

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目标,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还难住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向学生展示历史上的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将使他们了解到,数学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已经完成的领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认识到数学正是在猜想、证明、错误中发展进化的,数学进步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从而激发学生的非常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抓住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是激动人心的事情。数学中有许多著名的反例,通常的教科书中很少会涉及它们。结合历史介绍一些数学中的反例,可以从反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加深他们对相应问题的理解。

四、榜样的激励作用

古希腊数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晚年因自己的科学观点触怒权贵而被诬陷入狱面临死刑的威胁,但他在牢房中还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生命处于危急关头的时候仍然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他的墓碑上没有文字,只有一个漂亮的几何构图,那是他发现并证明的一条几何定理。17世纪初,鲁道夫穷毕生精力将圆周率π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35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墓志铭。大数学家欧拉31岁右眼失明,但他仍以坚韧的毅力保持了数学方面的高度创造力。由于他的论文多而且长,科学院不得不对论文篇幅做出限制,在他去世之后的10年内,他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通过介绍数学家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的实例,对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无疑会产生重要激励的作用。

总之,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中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举例,数学教学,2002.4.

篇(7)

小编告诉你:高中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忙于功课或准备高考,一般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英语的学习上。中国高中毕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一般相当TOEFL400-500分,与适应在加拿大大学学习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学生一般还未独自生活过,到加拿大全新的环境,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如果直接让孩子进入大学,对环境的陌生和语言交流的障碍及学习的吃力,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建议家长最好能选择先上大学预科,给孩子些时间,强化英语及学学预备课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申请进入大学学习前,在大学预科学院为今后的大学学习打个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当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较之现在的迷茫,学生对希望进入的大学、专业及今后希望从事的行业都会有一个客观、具体、切实的打算,从而选择他真正喜爱的适合他的专业。以上建议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

云南的黄小姐:请问自学考试毕业生是否可以出国留学?

小编告诉你:完全可以。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我国的自学考试制度是认可的,并接纳自学考试毕业生留学本国,不过,要到国外读研究生一般情况下是要求需取得学士学位,如在国内未取得学士学位,也可以到留学国家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以达到相应的水平。另外,自学考试在读生已经通过的科目到国外读本科时也可以折算学分。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某学生:请问德国高等学校有哪些类型?

小编告诉你:德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1.综合大学:这是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社会学、神学、医学、农学以及林学等学科。

它包括有:理工大学、师范大学,全科大学以及体育大学、行政管理和国防大学等。

全科大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它集传统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艺术院校之大成,设有多学科、从层次的专业和课程。

2.应用技术大学:此类大学设有工程、技术、农林、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设计、护理等专业,原则上不设一般意义上的文科类专业。其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学科,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学制较短。

3.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其中包括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等。此类大学实行小班或个别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以上三类大学属同等的高等学校,通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毕业生可获得硕士或相应级别的学位,并具有国家承认的同等证书职业资格。近年来。在前两种大学中有的新设了“国际课程”,根据学制长短可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南京某大学毕业生:请问留学生在日本可以打工吗?时间有限制吗?

小编告诉你:留学生原则上不能打工,留学生的合法打工必须事先向负责管辖所在地的入国管理局提出资格外活动许可申请(打工活动许可书)得到批准后方可开始打工。大学本科生、研究生院正规的学生,1周28小时以内,暑假及长假期中1天8小时以内。旁听生和听讲生,1周14小时以内,暑假等长假期中1天8小时以内。专门学校等的就学生1周28小时以内,暑假等长假期中1天8小时以内。

福建的小菱:请问申请韩国中央大学,新星大学等,需要语言成绩和入学考试吗?

小编告诉你:韩国各大学的入学要求不一样,有的需要语言成绩和入学考试,如:汉城大学、延世大学、庆熙大学、成均馆大学等,需要韩国语等级考试三级以上和综合测试。而中央大学、新星大学不需要韩国语成绩和入学考试。但入读专业前,需要语言培训,以达到能够听懂上课为准。学艺术的,需要有艺术功底。

北京音乐学院某学生:我毕业后很想去奥地利留学,请介绍一下那里的舒伯特音乐学院。

小编告诉你:舒伯特音乐学院以奥地利另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弗兰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的名字命名。属私立院校,该学院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创立于1867年,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质的教学著称于维也纳。

学费:每学年在2000美金左右

学位:学士

录取方式:根据资料免试录取

各校招收专业:

1)作曲、音乐理论和指挥;2)键盘;3)弦乐器;4)管乐和打击乐;5)键盘乐;6)爵士乐;7)声乐和歌剧表演;8)表演艺术;9)舞蹈;10)艺术教育;11)音乐和运动教育;12)音乐教育;13)表演与导演;14)电影和电视。

北京实验中学某学生:请问加拿大的高中和中国的高中一样吗?

小编告诉你:加拿大的中学由9年级(相当于我国初中三年级)至12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三年级)。加拿大的中学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升学课程,专为旨在考取大学和社区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而开设的;另一种是就业训练课程,针对就业的学生而开设的。升学课程设在12年级,主要开设将来入学的大学所必需的科目(英文、数学、微积分、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学生根据升学课程取得的成绩申请所期望的大学。中国的高中毕业生虽然没有文凭不够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修过加拿大当地的升学课程,需要补习。

上海某学生:我高中毕业,学过法语,在比利时有亲戚,刚刚收到比利时语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请问以我这样的条件能申请到免费的比利时公立大学吗?

小编告诉你:按你的个人情况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语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对签证没有太大的用,另外一般要注册公立大学的话,都必须在大学所附属的语言中心注册,而且必须通过一定的等级才能注册大学,很多公立大学是不承认别的语言学校,特别是一些“野鸡学校”,这点特别要注意,另外学没学过法语对注册荷兰语区的大学是不重要的,关于担保可以由亲人或朋友提供存款担保,另外若有国内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话在这里也是很有用的。

大连某学生家长:我想让孩子去加拿大留学,请问那里社会治安好吗?

小编告诉你:加拿大以安全,公正与和平社会而闻名。自1990年代起,加拿大的犯罪率已经逐渐下降。在1997年,加拿大警方通报的犯罪率已经连续第六年降低5%,暴力犯罪率连续第五年下降,而杀人犯罪率现在为所有通报暴力事件的1%以下。不同于其南边的邻国美国,加拿大严格管制枪支,且通常不得携带和持有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