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0: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太原古城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古城保护;城市发展;城市更新
Abstrac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g Taiyuan county history, city structure, location factors, historical relics, analysis the two big opportunities Ming Taiyuan county is fac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and the two big contradictions, are contradictory macro strategic opportunity, reg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modern city life and city landscape continuity contradiction,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protection and renewal for discussion.
Key words: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city development; city renewal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引言
明太原县城地处太原市晋源区,是太原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古城,创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隶属明太原府,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现存的明太原县城位于晋阳古城遗址范围内,其城内基本结构未变,十字街格局依然存在,传承了晋阳古城的历史文脉,沿用“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有着“凤凰城”的美称。城内现存西城门洞、北城门洞、西北隅残垣、南门护城壕及文庙等历史建筑,有多处省级、市级和区级文保单位,尽显历史沧桑,蕴藏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是古县城发展的重要见证。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改善旧城历史环境,提升本区域城市职能,太原市政府提出了“千年古城与时代同步”的发展要求,力求将明太原城打造成为“两馆两园”――展现历史场景的博物馆、面向未来发展的科技馆、体验新奇古城的游乐园、人文绿色宜居的新家园。本文基于项目实践,仅从古城面貌的延续、生态环境的保护两个方面提出明太原县城的保护与更新的发展建议以供探讨。
2历史沿革与城市结构
2.1历史沿革
明太原县城所在地,经历了两段重要的历史时期“第一阶段为晋阳古城时期,随着宋初的毁城而结束;第二阶段为在古城废墟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明太原县城,一直延续至今。明太原县城遵循明代的礼制要求,满足明代城市运行的需要,其城墙、十字街、衙署、庙宇、民居的布局具有典型的明代城池特征;同时作为晋阳古城的延续,一定程度上因袭了晋阳古城的传统文化风俗,是晋阳历史文化链上的重要一环。
2.2“凤凰城”格局
明太原县城素有“凤凰城”之誉,东西宽1公里为风翅,南北长0.75公里为凤凰身躯;县城的四座城门都有“瓮城”;北门瓮城门面东,是为“丹凤朝阳”;瓮城中路两旁各有一口水井,是为风之双目;东西二门的瓮城门均折向南,是为凤之双翼;南门和瓮城门均向南开,城外建有一座巍峨高耸的“寺楼”――宝华阁,是为高高翘起的“凤尾”;城中十字街心有好汉坡,象征着隆起的凤腹。“晋阳”曾是“唐尧初徙”所都,“大禹迁都”之地,汉文帝“龙潜之所”,北齐高欢“别都”所在,在古代山西境内的“九府、十六州、一百单八县”当中,只有晋源县和出现过宋太祖赵匡胤的赵城县是这样的“凤凰城”格局。
3场所要素与历史遗存
3.1场所要素
城市运作由特定场所进行的一系列人的活动构成,对人的活动及场所关系的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的场所构成及其在人们生活、城市运作中的作用,对于制定合理的保护、更新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明太原县城的场所要素主要分为五大类。以传统民居、九街十八巷为代表的民居街巷等构成了古代市民日常行、居、谈的场所空间,承担日常活动职能;以十字街、老商铺、钱庄等为代表的市场、商铺等构成了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承担了经济活动职能;文庙、武庙等四十余座大小庙宇构成了包括天地、神鬼、先贤在内的内容庞杂的祭祀系统,承担庆典祭祀职能;县衙、察院、粮仓等是城市行政管理活动展开的场所,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城墙、护城河、城楼构成了城市的防御体系,承担军事防御职能。
3.2历史遗存
历史遗存是古城的价值所在,明太原县城的历史遗存主要包括六大部分。(1)晋阳古城北侧晋阳湖、东侧汾河、西侧西山的环境格局共同构成了明太原县城的历史与山水格局;(2)南门、北门、西门及西段城墙遗迹;(3)“九街十八巷”的街巷布局;(4)庙宇和优秀的传统民居及有据可查但已毁的县衙、城隍庙等历史建筑;(5)龙王庙、五道庙信仰及其他民间庙会,民间老字号、传统小吃和手工业等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4现代城市发展的机遇与矛盾
4.1机遇
4.1.1宏观战略机遇
山西省于2010年12月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九个综改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改区。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此时代背景下,“明太原县城”修复建设工作力求抓住时代机遇,以实现科技、旅游、文化与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相促进、相融合。
4.1.2区域发展机遇
明太原县城在经济区位,位于晋中经济区;在旅游区位,是山西旅游横贯南北的重要节点,其“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古城改造”的结合,将为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示范。
“太渝科技创新城”建设项目是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标杆项目,将建成为引领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初步规划范围西至太原滨河西路、大运路,比邻“明太原县城”。晋阳文化生态区是太原市“双城双区”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太原县城是晋阳文化生态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核心区。从长远发展来看,“晋阳文化生态区”与“太渝科技创新城”将成为“文化与科技”的合力,也将为“明太原县城”科技成果的应用提供远景动力。
4.2矛盾
4.2.1现代城市生活与古城面貌的延续
如今的明太原县城仍保留十字街的古城框架,“九街十八巷”的历史街巷格局也基本保留,但现代城市生活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古城面貌。建筑方面,一些历史建筑被拆除或者破坏,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居民楼;院落内部遗留有传统建筑符号,但更多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两者格格不入;沿街商业建筑风格参差不齐。道路交通方面,私家车拥有量逐年上升,除主街之外,其他街巷的传统尺度较难满足机动车通行,且停车空间严重缺乏。
4.2.2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
古城古镇旅游近年来一直盛行,体验古城文化、感受地方民俗、享受慢休闲成为旅游潮流之一,但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活动与古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长假高峰期,各地频现游客数量突破生态环境容量上限的事件发生,这给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明太原县城力求未雨绸缪,实现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保护与更新发展建议
5.1古城面貌的保护与更新
5.1.1塑造“低碳院落”
太原日照充足、气候干燥、降水偏少;山西民居惯用单坡顶,节水低碳的院落营造观念自古便已形成。未来的古城居民院落可考虑在保持古城面貌的前提下,应用科技成果,延续“低碳”的理念。(1)太阳能综合利用:结合院落景观花架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设置蓄能电池,结合LED节能灯等节能设备,基本满足居民生活用电需求,结合智能电网系统,不足部分从城市电网中补充。(2)雨水中水收集利用:设置雨水收集池,收集雨水及用过的清水(中水),用于植物浇水、院落除尘、厕所冲洗等。(3)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主机可将空调、地暖、生活热水三合为一。
5.1.2智能化停车设计
古城主入口(东城门广场)作为旅游交通集散区,交通量大,考虑在停车区域引入智能停车系统,以提高停车效率;古城街巷内部因考虑保持传统街巷风貌,不宜开设停车场,但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及远期发展,停车矛盾显现,考虑在街巷内部引入多层循环式立体车库,再通过外立面的协调化设计,解决这一矛盾。
5.2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更新
5.2.1生态型街道设计
(1)生态透水路面:为保证古城未来良好的排水状况,可采用两种道路、广场铺装材料。环城道路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广场及其他路面采用“透水砖”进行铺设。(2)排水型路缘石:采用透水材料制造,同时结合排水管沟设计,在路缘石上设置排水眼孔,同时部分排水井也可考虑移入街边绿化带内。(3)再生材料井盖:采用以废旧塑料、粉煤灰作原料的聚乙烯复合再生材料井盖。此材料耐热、耐寒、耐酸碱、耐老化,同时抗压、抗高温、抗冲击性能高于其他产品,生产成本低于水泥和铸铁材料井盖。且便于进行艺术化设计,可作为讲述古城历史故事、展示古城历史变迁的载体。
5.2.2污水处理与厕所技术改造
针对古城内的建筑污水、黄水及绿色垃圾,可综合应用源分离处理技术、MBR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物质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在供应绿化有机肥的同时,使得排放水达到景观用水的标准。
6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化,古城保护已不再是单纯的保护,而是逐步成为动态的保护与更新过程。古城保护与更新如何跟现代城市发展互促互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过程中,现代技术的应用将给越来越多的古城提供具有时代性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明太原县城的保护与更新工作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将为业界提供可供探索的保护与更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吴明伟,阳建强.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刘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更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
1、驾车路程:全程约2783、0公里;
2、旅游攻略:第一天,从太原出发,沿G5高速经晋城、侯马、河津进入陕西,过韩城、西安、最终到达汉中市;第2天,从汉中出发,通过G5高速,进入四川,过广元、绵阳、德阳,到达成都,吃正宗味蜀吾火锅;第3天,从雅安出发,走雅吉高速,中午到达米易,品尝芒果;第4天,南华上高速,10点到达大理古城,逛大理古城,继续开车到丽江;第5天,出发去玉龙雪山;从古城出发去香格里拉走国道,到达香格里拉;第6天,从香格里拉出发前往瑞丽,沿G214国道到丽江过大理向腾冲方向开,到腾冲热海公园;第7天,到姐告看中国边界国门,走省道312去西双版纳,走高速要1900公里,沿312过凤庆,云县到临沧市;第8天,继续开车到达西双版纳,前往野象谷游玩;第9天,前往植物园景区开车去石林,在昆明逛街,买特产,继续开车到宜宾五粮液厂参观,到达太原。
(来源:文章屋网 )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耸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伸,尽显壮观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诉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规范,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胜利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方便,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错,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丽,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说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天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现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17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广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此,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党等六郡。从此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27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2院,其辉煌壮丽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造了第二座晋阳宫。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方便。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17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太原这段特殊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后又恢复为“北都”。太原城也随之大大扩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筑。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筑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东西两城之间,跨汾河又有一座“跨水联谍”的中城,把东西两城连为一体,故又称“连城”,是则天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主持兴建。晋阳三城,虽各有城池,又浑然一体,共有城门24道,进退攻守彼此呼应,互为依托,风格独特。
北武当山导游词 ·山西导游词 ·观音堂导游词 ·晋祠导游词 ·广胜寺导游词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
晋阳城易守难攻。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第二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顽强抵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古城毁于水火。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东岸的唐明镇。
太原毕竟是北方战略要地,毁掉旧城之后必须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晋阳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将潘美便奉旨扩展唐明镇,筑起周围10多里的土城,这便是现在太原城区雏型,太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宋朝统治者避讳“晋阳”、“太原”旧名,便在这座扩大后的土城设置了阳曲县,从此太原又有“阳曲”之称。需要说明的是,赵光义为斩断“龙脉”,杜绝太原再出真龙天子与其争夺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设计成“丁”字形,取“钉”之谐音,以钉死龙脉。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发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为一座商贸发达、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山西简称“晋”,源于西周春秋时期的晋国。公元前403年,即晋烈公十三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又别称“三晋”。古之华夏,据传是由渭河流域华山之下的华族部落和汾河流域古河东(今运城市)的夏人,因地理与文化特征趋同所融合形成华夏族,他们都是炎黄嫡裔,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山西地处晋、陕、豫三省接邻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和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文化区,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文化和北方地区的草原文化,经过长期碰撞、交流、融合,形成了山西别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现象。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先秦的传说时代,就有许多民间传说、神话传说和历史传说发生在山西。先秦以后,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华夏第一都”的禹王城遗址尚存。春秋时晋文公称霸中原;后赵石勒、北魏拓跋氏、北齐高欢及其子高洋,都曾依托山西争夺天下;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灭隋兴唐;五代时期的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也都以山西为基地兴邦定国;宋灭北汉,统一中原,营建太原;元、明、清山西为京畿地区、战略要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山西积淀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全国的一个文物重点省份。据调查统计,山西现存不可移动文物37000余处,为全国现存3万处以上不可移动文物的两个省之一。其中有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近万处,石窟寺300多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1400多处,石刻及其他6850多处,寺庙彩塑24408尊,寺观壁画23052平方米。到2007年6月底,山西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5处,市、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85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2处(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全国历史文化名城5座(大同、平遥、代县、祁县、新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太原、浑源);全国历史文化名镇4座(三批)、名村8座(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1座(2批)、名村45座(2批)。
山西历史文化遗产有许多在全国可以称得上第一的,其中属于综合性方面的,主要有:
――山西是“中国”之名和“华夏”民族最早的发源地;
――山西是中国农耕文明和社(土神)稷(谷神)文化最早的发祥地;
――山西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位居全国第一;
――山西现存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数量和早、中、晚自成序列,位于全国榜首。距今180万年的西侯度遗址,是全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中人类用火遗迹的发现,比“北京人”用火的历史早100多万年;
――山西现存的18118处古建筑,是全国最多的省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山西现存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0%以上。其中唐建五台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山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首位;
――山西战国至清代的长城,是全国建造朝代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省份;
――山西现存金代戏台1座(佚存3座)、元代戏台10座(佚存21座),是全国仅有的;
――山西现存的3座元代州、县衙门大堂,也是全国仅有的:
――山西现存寺观壁画,是全国同类艺术品中最多的;
――山西现存寺庙彩塑,居全国同类艺术品的首位。
山西大量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发现与发掘,
为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佐证
山西地下埋藏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极为丰富,其中旧石器时代文化、商周方国文化、晋文化和三晋文化、北魏平城文化等,在全国或世界上都较有影响。
1.旧石器文化全国领先
有300余处(地点),且早、中、晚期遗存都很丰富,自成序列。其中早期地点有157个,占全国的78.5%。正式发掘的约30处,最早是1954年对丁村遗址的发掘。早期遗址的代表是芮城西侯度遗址和\河遗址。其中西侯度遗址获得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32件石制品。古地磁测定为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的代表主要有丁村遗址和许家窑遗址。其中襄汾县丁村遗址发现旧石器地点11处,动物化石地点3处,出土有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丁村人3枚牙齿,以三棱大尖状器为特征的石制品2000多件,被命名为“丁村人”和“丁村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峙峪遗址和下川遗址为代表。其中朔城区峙峪村遗址以细小石器为主要特征,石制品发现2万余件。沁水县下川的细石器代表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2.新石器文化序列齐全
1980~1987年普查登记是1061处,1995~1996年补查和复查中又新发现数千处,大大丰富了山西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资料。山西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前仰韶时期、仰韶时期、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龙山时期等不同文化类型。
仰韶时期的遗址分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主要有:芮城东庄村遗址、侯马褚村遗址、太谷上土河遗址、娄烦县童子崖遗址等;中期阶段遗址主要有芮城县西王村遗址、翼城北橄村遗址、大同市马家小村遗址等;晚期阶段的遗址主要有襄汾县陈郭遗址、太谷白燕遗址等。
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是由仰韶到龙山的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遗存。这时期代表性的遗址有万荣荆村遗址,民国20年(1931年)发掘,出土一件釜形(当时称鬲),是山西最早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也是该类遗存在中国较早的考古发现。
龙山时期的主要遗址有芮城南礼教遗址。夏县东下冯、垣曲东关和龙王崖及丰村、襄汾陶寺、太谷白燕、忻州游邀等遗址中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很丰富。陶寺遗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山西在探索华夏文明起源中最重大的发现。遗址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发现城邑、文字(陶文)、祭祀遗址、观象台、大量礼乐器等,已具备了国家的要素,出现了国家的雏形。
3.探索夏文化拉开帷幕
1974年,夏县东下冯遗址的发掘,揭开了山西境内探索夏文化的帷幕。对太谷白燕、忻州游邀遗址的发掘使探索夏文化突破了晋南“夏墟”的范围,加之20世纪50至70年代在太原、晋中、吕梁、晋东南的大量考古调查,使夏时期文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北至滹沱河流域,东到长冶一带,西抵吕梁山一线。
东下冯遗址发现半地穴式、窑洞式和地面建筑房屋三种,共30余座,以窑洞式居多;陶窑3座,灰坑100多座。遗址中还发现内外两重壕沟,除北部被破坏外,其他部分平面呈凹形。青铜镞、凿和石范的出土,表明当时已进入青铜时代。出土的石磬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石磬之一(带有较多原始性)。生活用具以蛋形三足瓮最具特色。东下冯遗址经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左右,在夏纪年之内。
4.商代方国文化各具特色
其文化遗存遍布全省。垣曲古城南关、侯马上北平望、汾阳 杏花村、柳林高红、灵石旌介等商代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以及石楼――保德铜器群的不断发现,为研究山西商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垣曲古城南关遗址东南,1984年发现了一座二里冈时期夯土城址,是山西迄今发现最早的商代古城遗址。根据发掘所获资料,系商人在征服夏人之后在这里修筑的城垣、宫殿遗址。
旌介遗址出土文物138件,以青铜器为主。青铜礼器的组合为爵10、觚4,以及、鼎、卣、簋等。如此丰厚的随葬品,推测可能为商代方国“鬲”的首领或贵族墓葬。
石楼――保德铜器群,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器遗存,分布范围包括石楼、永和、柳林、保德和陕西北部的绥德、清涧等县,而以石楼发现得最多、最重要。石楼又以桃花庄、二郎坡、后兰家沟、义牒所出最为重要。蛇首铜匕、铃首剑、三銎刀、弓形器及各种金饰如珥饰等,这类带有草原青铜文化特点的器物,显示出方国文化的特色。
5.两周文化大放异彩
山西两周时期遗址、墓葬的调查和发掘,主要围绕晋文化的研究展开。这时期重要的遗址和墓葬有洪洞坊堆与永凝堡遗址、闻喜上郭古城址及邱家庄墓地、侯马晋国遗址与天马―曲村遗址、襄汾赵康古城、闻喜大马古城、芮城古魏城、洪洞古城、太原晋阳古城和赵卿墓、翼城古翼绛城、临汾高粱古城、平陆虞国城、万荣汾阴古城、长子古城、新绛柳泉大墓、侯马上马墓地、万荣庙前春秋墓、潞城市潞河古城及墓地、临猗程村东周墓地、长治分水岭墓地等。其中洪洞坊堆遗址发掘中出土带有刻辞的卜骨1片,这是中国首次发现西周甲骨文。永凝堡遗址出土铜、陶、玉、骨、蚌等器1484件,并有2件青铜簋带有铭文。
侯马上马墓地,1963~1986年先后发掘墓葬1390座,属于西周时期墓葬中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是陶鬲,其中折沿扁方体联裆鬲的数量最多,且延续时间长。1992~1994年对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的5次发掘,是山西省西周考古的重大新发展。发掘的晋侯及夫人墓葬17座,车马坑一座(一号墓陪葬),是迄今中国发现的商周时期埋葬车辆最多(50~60辆)、规模最大(殉马105匹)的车马坑。还有国内罕见的“装甲车”。该墓地随葬品极丰,不少青铜器上刻有铭文,可据以探讨晋国君主的世系。所出大量玉饰有的未经扰动,还保存着原来的组合关系,可据以探讨久已失传的周代佩玉制度的真实面貌。
太原赵卿(即赵简子)墓,位于太原市南郊区(现晋源区)金胜村太原一电厂内,为一座大型木椁墓,随葬品达3100余件。出土青铜器最多,计1690余件,礼器是其核心,有110余件。鼎共8种27件,镬鼎1件,高近1米,口径1.04米,是迄今所见春秋最大的铜鼎。出土的青铜虎形灶、鸟尊、编D(19件)、石磬(13件)等均为罕见的稀世珍宝。赵卿墓是迄今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
6.秦汉文化遍及全省
重要的有侯马乔村墓地(秦)、榆次王湖岭墓地(秦)、夏县禹王城(春秋战国一秦汉)、平朔汉墓群及山西北部地区的十大汉墓群和孝义及闻喜汉代空心砖墓、吕梁东汉画像石墓、平陆和夏县东汉壁画墓、右玉匈奴墓地等。
平朔汉墓群的发掘,是建国以来山西汉代考古最大、最重要的项目。1982年以来配合建设工程共发掘秦汉墓葬1800座,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出土文物中,雁鱼灯、成山宫灯(五凤二年制)、铜染炉、“宋子”三孔布和各种铜镜及王、秦等姓印章,均为珍贵文物。
吕梁地区的离石、柳林、中阳三县(市)是山西唯一出土东汉画像石的区域,至1997年已发掘和零星出土160余块(含建国前被盗扣留的11块),是一批十分珍贵而又有显著特色的汉代文物资料。平陆、夏县东汉壁画墓的发掘,是山西汉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绘于平陆壁画墓西壁、北壁上的牛耕、耧播图是中国最早表现农业生产活动的绘画作品。
7.北朝文化独树一帜
北朝遗址墓葬集中在太原以北地区,重要的有大同平城遗址、方山永固陵、司马金龙墓和元淑墓、大同电焊器材厂北魏墓地、云冈石窟前遗址、寿阳北齐厍狄回洛墓、太原北齐娄蹦埂⑿煜孕隳埂⑵钕匕坠绾裔墓、太原圹坡张肃墓和贺娄悦墓等。
娄蹦刮挥谔原市南郊区(现晋源区)王郭村,1979~1981年发掘,出土随葬品870余件,其中陶俑600多件。墓壁及墓道全部绘有壁画,大部分保存完好,约200平方米,是南北朝时期绘画的代表作,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的空白。
8.隋唐文化恢弘无比
山西有明确纪年的隋代墓不多见。唐墓主要分布在太原和长治。
隋代墓已发现重要的有太原斛律彻墓和汾阳梅渊墓,皆为砖砌单室墓。
太原唐墓分布在晋源区金胜村到董茹村一带,这些唐墓的时代为唐代早、中期,均为砖室壁画墓。壁画常见的内容有挽结的花幔、日月星辰和四神。金胜村6号唐墓墓顶绘有“句芒”(东方之神)与“蓐收”(西方之神)。墓室绘有壁画是太原唐墓的最大特点。
长治唐墓,有确切纪年和墓主人的已发现和发掘近百座,另还有一些零星发现。长治地区唐墓以砖室墓为主,土洞墓较少,且都有墓志出土,仅武则天时期的墓志就有100余方。随葬品均很丰富。
隋唐时代的遗址,重要的有绛守居园池和蒲津渡遗址。绛守居园池位于新绛县城内,是隋代绛州太守的花园,为国内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遗址。蒲津渡遗址,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为古代黄河三大渡口之一。1991年3~6月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的4尊铁牛是迄今中国已知时代最早、数量最多、体重最大、铸造艺术最高的铁质文物。
9.宋金文化砖雕精湛
山西宋代墓葬在太原较为集中,主要发现于小井峪、南坪头、南寨沟等地,20世纪50年代仅小井峪、南坪头就清理发掘68座。辽墓在大同发现一批,墓主均为辽代晚期汉人中级官吏和地主。特别是应县木塔辽代秘藏的出土,是山西辽代考古的重大发现。金代墓葬发现较多,几乎遍布全省,已发掘的约有100余座。元代墓葬已发表资料的有20座,多为元代早、中期墓葬。
山西金墓基本上都是仿木结构的砖室墓。平面呈圆形的墓出现在雁北地区,六角或八角的墓在雁北、晋中、晋东南地区普遍流行,晋南地区则基本上是方形或长方形墓。在墓的装饰手法上,雁北、晋中多为砖雕彩绘,晋东南以壁画为主,砖雕为辅,而晋南壁画彩绘则少见,多以细腻的素砖雕刻为其特点。在墓的装饰内容上,各地皆以表现墓主人的庭院家居生活情况为主要内容。北宋中期在中原地区形成定制的墓主人夫妇“开芳宴”“妇女半掩门”等图形被普遍继承下来并有所发展。但晋南地区以杂剧表演、戏剧舞台、民间乐舞、八仙人物、戏曲故事、体育活动为其装饰,把五代开始兴起的仿木结构砖雕墓推向了顶峰,到目前为止,在临汾、运城两市共发现金代砖雕戏台20余座、元代2座;金元戏俑118个。
山西元代墓葬形制多种多样,墓室皆为砖券,分为单室、多室两类,以单室为多。平面以方形为主,其次为八角和六角形。墓 顶多叠涩攒尖顶。墓室内以壁画或砖雕装饰者居多。
山西古建筑以数量多、时代早、种类全、价值
高享誉全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
山西现存的18000多处古建筑,从北朝到清代,代代有珍品。在类别上,宫廷府第建筑(衙署、殿堂、宅第等)、防御守卫建筑(城墙、村堡、长城、关隘、烽火台等)、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市楼、钟鼓楼、牌坊、影壁等)、园囿建筑(花园、别墅等)、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佛、道、儒、回教、袄教等)、民居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祭祀性建筑(文庙、武庙、祠宇等)、娱乐性建筑(戏台、乐楼、舞楼)等十大类建筑都有丰富的遗存,可谓数量众多,时代连续,门类齐全。山西古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木构建筑精品迭出
山西18000多处古建筑中,有一半左右是木构建筑。尤其全国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70%以上在山西。这些早期建筑在分布区域上,以上党地区(长治、晋城两市)居多,占62%左右;规模之大,其中以雁北地区(大同、朔州两市)为冠。唐代建筑4座,其中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建于唐代建中三年(782年)的五台南禅寺大殿;有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殿堂式佛殿的代表作、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五代建筑3座,有十国时期唯一在北方建都的北汉仅存的一座佛殿平遥镇国寺大佛殿;有我国现存唯一的五代时期悬山式配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有我国著名的平顺大云院中殿。
宋代建筑55座,有我国现存最大的祭祀性建筑太原晋祠及其国内现存《营造法式》“副阶周匝”最早的实例圣母殿和我国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梁――渔沼飞梁;有我国宋代木构建筑的代表作高平崇明寺中殿;有山西早期地方建筑手法纯熟之作长子法兴寺圆觉殿;有我国最著名的唐宋时期的寺院泽州青莲寺等。
辽金建筑88座,其中辽代建筑大都在山西北部,规模宏大,有唐代遗风。山西辽金建筑,重要的有我国现存最大的辽金寺院大同华严寺;有我国现存布局最完整的辽金佛寺大同善化寺;有规模宏大的朔州崇福寺;有现存最大的金代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有金代小木作佳作的应县净土寺等。
元代建筑300多处,有布局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洪洞广胜寺;全国罕见的金元建筑群柳林香严寺;有中国现存最大的元代道观芮城永乐宫等。
明清建筑遍布全省,其中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五台山、我国现存最大的悬空建筑浑源悬空寺等闻名中外。
2.名城名镇座座精彩
平遥古城是迄今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山西省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5座(平遥、大同、祁县、新绛、代县)、名镇4座(灵石静升、临县碛口、襄汾县汾城镇、平定县娘子关镇)、名村8座(临县西湾、阳城皇城、介休张壁、沁水西文兴、平遥梁村、高平良户村、阳城郭峪村、阳泉郊区小河村)。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太原、浑源)、名镇21座、名村45座。另外榆次后沟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唯一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采集地公布保护。
3.民居建筑独具特色
山西现存最早的民居是高平市元代姬氏民居。明清民居突出的有晋西南地区明清民居的典范襄汾丁村民居;有清代北方典型民居建筑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有“华夏第一民宅”灵石王家大院;有“天下第一儒商”榆次常家庄园,以及平遥、祁县、太谷等城内现存比较完好的大量封闭式的一进、二进、三进等四合院。山西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全部面积坐落在黄土高坡上的省份,居住在这块黄土地上的祖祖辈辈的先民们,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建筑了各式各样的窑洞式的民居。汾西县师家沟民居就是这类民居的代表。
4.楼阁建筑冠居全国
最突出的有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形阁大同善化寺普贤阁;有钟鼓楼的孤例天镇慈云寺元代圆形钟鼓楼;有“雁门第一楼”和我国仅存的“排叉”实例代县边靖楼;有中国楼阁式建筑的典范万荣飞云楼和中国最早的万荣后土庙(汉代为汾阴后土祠)中的秋风楼,因汉武帝五次来这里祭后土而用汉赋写作的《秋风辞》而得名,至今楼内仍保存着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董若冲刻石的《秋风辞》碑;有中国最大的解州关帝庙刀楼、印楼;有中国仅有的三楼对峙的新绛县(原绛州)钟楼、鼓楼、乐楼;有山西现存唯一的一座袄教建筑介休袄神楼;有山西保存完整的平遥市楼等。
5.各式古塔别具一格
山西现存砖、木、石、铜等结构的古塔480余座,其中重要的有:
砖塔:突出的有我国最早的钵式塔五台佛光寺志远和尚塔和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北魏祖师塔;有中国唐塔的代表作平顺明惠大师塔;有我国最早雕饰莲花座的方塔五台佛光寺解脱禅师塔;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圆形亭阁式塔永济栖岩寺大禅师塔;有山西仅存的一处唐塔向宋塔过渡的实例太原开化寺连理塔;有我国最早的装饰有铁人的塔潞城原起寺大圣宝塔;有山西辽塔的代表作灵丘觉山寺舍利塔;有我国现存最早的风标塔浑源圆觉寺金代砖塔;有山西现存最早最大的阿育王塔代县元代阿育王塔;有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太原明代永祚寺宣文塔;有中国现存唯一基座高于塔身的砖塔原平金代林泉寺塔;有中国装饰艺术最华丽的琉璃塔洪洞广胜寺明代飞虹塔等。广胜寺所在的临汾市,古称“平阳”,金代时为我国的印刷中心之一,称“平水版”。
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是突出代表。该塔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国古建筑功能、技术和造型完美统一的典范。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已有950年的历史。塔通高67.31米,平面八边形,外观五层六檐,二至五层均建有暗层和平座,实为五明四暗,总共九级。经科学测量和计算,塔自重5433.58吨,含台基重为18076吨;用材2697.63立方米(另两个数据分别为2971.12立方米、2570立方米)。构件共计36种,其中主要构件柱、梁、额枋等19种3838根;非主要构件约1万多件(另一数据,木塔构件总数为25716件)。总建筑面积3910平方米。应县木塔外观设计美观大方,庄重威严,内部叠架式结构奇特,斗拱达54种之多,是我国古建筑斗拱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石塔:有我国罕见的云冈石窟中的石雕塔;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燃灯石塔太原童子寺燃灯塔;有我国现存唯一的殿式石塔长子法兴寺舍利塔;有“中国式”佛塔的典范朔州北魏曹天度九层石塔等(塔身存朔州崇福寺,塔顶在台湾)。
铜塔:五台山显通寺我国现存最大的双铜塔最为引人入胜。
6.金元戏领
据万荣、沁县、平顺等县碑文记载,山西在宋代已建舞亭、乐楼(戏台)。现存最早的戏台是近年来在高平市北10公里寺庄镇王报村二郎庙新发现的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的“舞亭”。舞亭倒座,平面近正方形。石砌台基宽7.53米,深7米,高1.05米。在台基正面束腰部分偏西嵌石碣一方,镌刻“告大定 二十三年岁次癸卯仲秋十有五日。石匠赵显、赵志刊”。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戏台。
元代戏台现存10座,佚存21座,是我国仅有的。时代最早的是尧都区魏村牛王庙戏台,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建,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面积最大的是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戏台。
7.壁画彩塑异彩纷呈
壁画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寺观壁画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以后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均有遗存。最引人注目的是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和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一南一北,一佛一道,被誉为山西寺观壁画的“双璧”。
彩塑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寺彩塑南禅寺、佛光寺、古青莲寺唐塑;有国内仅存的镇国寺大佛殿五代时期的彩塑;有闻名中外的太原晋祠、长子法兴寺宋塑、大同下华严寺辽塑、泽州玉皇庙元代二十八宿彩塑、平遥双林寺、隰县小西天、长治观音堂的明代悬塑等。还有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木雕卧佛(绛县太阴寺)、山西现存最大的土雕大佛(稷山大佛寺),都各具特色。
8.石窟艺术闻名遐迩
中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享誉海内外,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云冈石窟外,还有北朝向隋唐过渡的代表性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和全国仅存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有山西早期石窟艺术的珍品高平市羊头山石窟,这里传说曾是炎帝播种五谷的地方;还有山西地方中心石窟的代表作昔阳石马寺石窟,最晚的明代平顺金灯寺石窟等。
9.历代长城绵延千里
山西从战国时期的赵国开始修筑长城,历西汉、东汉、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2个朝代,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共修筑长城3500余公里,现存墙体和遗迹的有2500余公里,分布在全省9个市的40多个县(市、区),是我国修筑长城跨越朝代最多、时间延续最长的省份。
10.碑碣墓志代有精品
自西汉开始以石代金,出现刻铭的记事碑和功德碑以来,山西一直是全国历代碑刻分布的重点省份之一,现存还有2万通左右。自汉至明清,代有艺术名碑存世。清光绪版《山西通志。金石记》收录山西汉碑15通、魏晋碑18通,但这些珍贵的名碑基本都毁于北周武帝于文邕二次灭法中,有个别幸存者到明代也被盗毁。山西现存最早的碑刻是1976年临猗县翟村东汉丞相翟方进墓出土的建宁元年(168年)一块残石,以及运城市东汉的几处摩崖题记。北朝以后,代有名碑存世,主要有:北朝的霍扬碑、齐太公庙碑、曹恪碑、程哲碑、文成帝南巡碑、裴鸿碑;隋代的陈茂碑、栖严寺舍利道场碑;唐代的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裴镜民碑、裴光庭碑敕、碧落碑。碧落碑,书法奇古,行笔精绝,以古籀文(大篆)著名全国,为中国名碑之一。
2月4日,平遥古城明清街人潮涌动、游客如织。“平遥中国年”活动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人们在古城中感受厚重的文化历史,体验浓浓的民俗年味儿。据平遥县旅游部门统计,正月初五当日游客达4.56万人次,同比增长47.1%;正月初一到初四游客人数达10.28万人次,同比增长98.84%。
关键词
唯一 太原高新区
科技部、、文化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联合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太原高新区上榜,这是山西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基地。
太原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以山西地域相关产业、数字科技等为特色,文化、科技、市场和金融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太原高新区已聚集各类文化科技企业326家,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
第一 “LNG液化天然气重型牵引车”
1月20日,山西省科技厅消息称,由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承担的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 “LNG液化天然气重型牵引车”项目于1月中旬通过专家验收,这也成为山西省首批“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项目。
“LNG液化天然气重型牵引车”项目属于山西省“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 “装备制造关键技术”专项,该项目研究开发的 “6×4液化天然气(LNG)牵引车”,具有零排放、无污染、高环保等优点。目前该牵引车已形成了年产5000辆的生产能力,并远销海外。
第二 风电
山西省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风电成为仅次于火电的全省第二大发电能源。山西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5767.27万千瓦,其中火电5204.54万千瓦,风电315.95万千瓦,水电243.28万千瓦,太阳能3.50万千瓦。
第三 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1月26日,山西省商务厅了2013年商务运行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88.3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三位,在中部与安徽省并列第一。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山西省不断完善城乡流通体系,开展了“山西品牌中华行”“晋人晋菜晋味道”和“幸福暖家”三项促消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实现现场销售1100多万元,签下的供货合同金额突破10亿元。而从2013年7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幸福暖家”活动,共吸引50家品牌家具建材生产企业和84家家具销售企业参与,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公司
太钢成为英国BP石油公司供应商
>> 2014年1月6日,太钢不锈冷轧厂技术科技术人员正在纵切机组跟踪双相钢质量改进情况。
太钢通过英国BP石油公司严格审核,成为国内首个取得该企业“通行证”的供应商,这是太钢继壳牌、美孚之后取得的又一个国际石油公司的认可。
英国BP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英国BP石油公司对太钢双相不锈钢产品进行审核,该公司专家以ISO9001标准为基础,结合BP石油公司的特殊要求,对太钢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场生产管理、产品检验情况进行了严格审核,对太钢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评价。专家组认为,太钢员工认真敬业、装备先进、体系运行有效、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良好。通过严格审核,最终确定太钢成为BP公司的合格供应商。
并州银行取得名称预核准
1月22日,太原本土上市企业百圆裤业公告称,公司拟联合太原市其他民营企业,尝试设立山西并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据悉,并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国家工商总局取得名称预核准,若正式成立,将是太原市第一家民营银行。除了百圆裤业以外,太原市华宇集团、梗阳投资等15家民营企业也作为首批发起人参与筹建并州银行工作。
长子携手阿里巴巴打造产业带
1月22日,长子县与阿里巴巴集团产业带平台建设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于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这一合作,将通过共同建设 “阿里巴巴・山西长子产业带”项目,使长子县中小企业进入世界级平台,这也是山西省首家登录该网络交易平台的产业带项目。此次启动的阿里巴巴长子产业带项目,将通过建设煤炭、绿色农业、金融、产品制造业等多个产业板块,把长子县的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推荐到线上,并帮助全县的中小企业进行线上运营。
四板市场新增6家挂牌企业
2月11日,山西股权交易中心传来消息,省内6家中小企业日前通过审核,于2月10日成功在四板市场挂牌展示。截至目前,已有882家企业在交易中心挂牌展示。
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是公司制、市场化运作的区域易市场,主要为非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它同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从开业之初迎来867家挂牌展示企业,再到省内第一单中小企业私募债――金虎便利私募债成功发行,山西股权交易中心不断发挥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渣打银行与省商务厅签署合作协议
1月20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山西省商务厅在太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促进山西省商务事业发展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支持山西省本地企业发展。渣打银行拥有广泛的全球化网络、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将在帮助山西本地企业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和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富士康拉动山西出口
星星们都上了这一趟旅游巴士了么?那好,就先让小雪来简单介绍一下山西吧!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山西之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现辖11个地级市,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新作文的大本营,就在这里哦。
第一站到了
我们先来看看山西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吧!不是有句话说,“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陕西。”相信山西的地上古迹会让星星们大开眼界的!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五台山
五台山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被列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坐落于山西晋中灵石境内,是山西院落文化的代表。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距太原大约五六个小时车程。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而得名。
第二站到了
参观完我们山西几大著名的景点后,星星们有没有对山西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呢?那我们就接着来深入了解一下山西的民风民俗吧!看看我们山西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这话用在山西是再贴切不过了。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地带,民风淳朴厚重。南部沿黄河一线和汾河谷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之地,这里有长达几千年之久的文化积累,古迹遍地,由此衍生出了山西各地风格迥异的民风民俗。且用图片来见证吧!
民间锣鼓
山西民间锣鼓被誉为“中国第一鼓”。丰厚的积淀,多彩的艺术,凝聚了多少代山西人民的心血。
民间社火
民间社火,是山西人在春节期间民间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它源于古老的对土地与火的崇拜。山西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秧歌类、灯火类、车船轿类等等。
闹花灯
在元宵节那一天,山西民间有闹花灯的习俗。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季节,可算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
民间剪纸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而各不相同。最常见的是窗花的形式,最出名的是“广灵窗花”。
第三站到了
其实星星们要想真正了解山西,了解我们山西人,尽可以来我们山西做客,相信只要待个一两天,吃一吃山西的特色小吃、特色面食,你就算是真正了解我们山西了。当然,还有我们热情的招待。星星们,快来吧!
第四站到了
行程
D1太原市―――偏关县,游偏头关
D2游老牛湾长城(一天往返需包车游)
D3偏关县―――宁武县,游大水口长城、阳方口长城、宁武关
D4宁武县―――代县,游边靖楼
D5代县―――雁门关、白草口长城、广武古城、广武汉墓群―――大同(一天游完需包车)
D6游边墙五堡(一天往返需包车游)
推荐理由
沿这条线路上所见到的长城,与我们看到的作为景点而开发的长城的味道绝对不一样。这一线的长城像是历史的弃儿,在荒凉的崇山峻岭中独自沧桑着。素面朝天的长城毫不走样地保留着岁月的痕迹,更能让人感受到长城那古朴、苍凉的魅力。因交通闭塞、大多地处荒野的缘故,一路寻访晋北长城之旅,便充满了探险的野趣。长城的精华在关隘,有名的“外三关”便都在晋北。晋北境内的长城算是保存得比较好的。大同边墙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宁武大水口、阳方口长城,偏关的老牛湾长城,代县的白草口长城等处,依然能把来到它面前的人带回那金戈铁马的边塞风云……
日记:铁马冰河入梦来
D1:太原―――偏关
晋北是片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土地,数不清的征战与杀伐在这里上演过。李广、卫青、霍去病、周勃、李牧、郭子仪、李自成等名将都在这片土地上运筹帷幄过。数风流人物,俱往已。尘埃落定,只留下数不清的战争遗存,让后人凭吊扼腕。
而战争遗迹里头,最让人魂牵梦萦的莫过于长城了……
在太原坐上去偏关的车。那残垣断壁撩起的和平年代里的军旅梦,也是边关雄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遐思让人忘却长途坐车的不适。
第一站到了偏关县。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偏头关关城就在县城中,有南北两座砖石城楼,车水马龙仍从城楼下经过,可惜城墙大都毁坏,城楼东西只剩下长约千米的城墙,还有些被挖成了仓库之类的窑洞,真让人无法不郁闷。
偏关县城像是停留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早早地睡了,盼着明天能早点看到老牛湾长城。
D2:老牛湾长城
老牛湾长城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老牛湾村是个民风纯朴的村子,村里还保存着明代修建的堡子。就是在这个因偏僻而几乎要被遗忘的村庄里,长城与黄河见面了―――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伟大事物,在此奇妙地交汇携手了。站在长城上眺望黄河,那种荣幸和惊讶是终生无法忘怀的。
真想这辈子能有机会在老牛湾村无所事事地呆上几天。每天看看黄河,看看长城。
D3:偏关县―――宁武县
在偏关县坐去阳方口的车,我们在大水口村下车了。大水口长城全是土夯的,却保存得不错。只不过,村庄附近长城的墙体中仍留下了村民们废弃的窑洞。
村头就有家小卖部,买方便面吃完后,便与小卖部的老板娘聊了起来。聊的话题自然少不了围着那些建在长城中的窑洞。老板娘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已没有人再在长城墙体中挖窑洞了,就是以前也忌讳在长城挖窑洞,连长城土都不敢去取的。村里人传说修长城死了不少人,死者都埋在了长城里,他们怕惊动那些冤魂。也许正是村民们朴素的敬畏生命的人文观,使这里的长城残存至今。老板娘说村子古时是个城堡要塞,他们可能就是戍边军士的后人,在她童年时,堡子仍是雄伟壮观。我们想沿大水口长城徒步去阳方口长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老板娘很快打消了我们的疯狂念头,她说已有十几年没有人从上面走了,长城坍塌得厉害。
在老板娘的帮助下,我们搭上农用车去不远的阳方口。阳方口长城与大水口长城差不多,不过这里有一段砖筑长城。
阳方口有公交车到宁武。宁武关鼓楼就在城内,城楼气势宏伟,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高达三十余米,暮色依稀可见其当年雄踞一方的大气。
D4:宁武县―――代县
到朔州转车去了代县。在代县城内,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当地人称作鼓楼的边靖楼。边靖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是指挥作战、望敌情之所。该楼由砖砌的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总高约40米,颇为壮观。边靖楼上有三块悬匾,正面为“雁门第一关”,两侧为“声闻四达”、“威镇三关”,这些豪放无比的词句似乎让楼更有气势了。据说,鼓楼周围的建筑都不能高过鼓楼。可见鼓楼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
看完边靖楼,这天剩下的时间,就都在休整了,得为徒步白草口长城做准备。
D5:雁门关、白草口长城、广武古城、广武汉墓群
起了个大早,昨天约好的司机如约来接我们去雁门关。去雁门关的盘山路险得让人头晕。司机说常有不熟悉路状的外地司机到此便不敢再开,而是请当地司机代开。
地锁晋北咽喉的代县有三晋门户之称,居“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更是锁住门户的战略要冲。但到今日,大名鼎鼎的雁门关却只剩下了一个门楼和不长的一截城墙。穿过城门洞,看到古代辎重车辆留在那石板道上的辙印清晰可辨,耳旁便依稀能听到车辚马萧之声。悬崖上用作军营、马厩的石房子还保留着,在此能看到峡谷中那条曾是交通要道的山路。
出雁门关,让司机把我们直接拉到了白草口村,下车后就与司机作别。徒步长城的梦想在雁门关以西的白草口长城得以实现了。从白草口至新广武这段全长约5公里的长城堪称长城的精华和代表。这段长城保留着四五座完整的敌楼,之间还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堡旧广武。我们所走的徒步线路,是由白草口至新广武城。一天走下来,除了体力透支外,还是比较顺利的。在杂草灌木丛生的长城脚下或城上行走,心中不由自主会涌出豪迈和沧桑感,随着淋漓大汗一同挥洒的还有难以释怀的英雄情结。天高云淡,长城上的风还是很大,遒劲而凛冽。长城边散落一地的长城砖,抚到的是边塞风骨。手抚冰凉的垛口,依稀触及“将军白发征夫泪”。所以,下了长城,我们又意犹未尽地折到了旧广武古城,特意去了城外的广武汉墓群。伫立在那片除了有几个圆土堆外就与庄稼地没有多大区别的土地,我们只能无语,那些长眠黄土底下的将士,把传奇都演绎成了沉默。我无法揣测当年的戍边将士是怎样地恋爱过、战斗过。
下午4点,我们便到达新广武。没多久,就坐上了去大同的过路班车。
D6:游边墙五堡
大同的明代长城很多,全长有三百余公里。我们选择了去“边墙五堡”。大同镇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这五堡均在大同城北,租上一辆车,半天时间就能走完。五堡长城皆为黄土夯筑,墙体坚固,有五米多高,宛若巨龙盘旋在塞上古城的崇山峻岭间,攀越长城,边塞风光一览无余。
长城,是帝王们的精明还是愚蠢?这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融入了几百年的生活。一路上,我们见了不少人家喜欢在住宅顶上修些长城垛口似的装饰物。在寻访长城的过程中,问当地人“长城在哪里”,许多人很茫然,说这里没有长城。当地人是把长城叫做边墙的。边墙,很朴实的一个词。与帝王的伟业无关,与将相的丰功无关。边墙,只是护住自家院落的围墙。
旅游攻略
D1行前准备:
手电、头灯、遮阳帽、风镜、容量在1升以上的水壶、登山杖、登山鞋、长裤、全套户外宿营器材都很必要,在风沙大或者夜晚都很有用;多了解一些与长城有关的知识,要不然会觉得长城索然无味;出游那几天的当地天气预报值得提前知道;在出发前做好吃苦受累的心理准备,寻访长城比较艰苦。
D2交通:
太原东站每天9:00-15:30有班车发往偏关县,依维柯票价40元,大巴票价50元,约5小时即到;偏关去老牛湾坐班车只能坐到万家寨,每天下午3:00发车,次日上午返回,到万家寨再包车前往。建议从县城租车往返,每天100元;偏关至阳方口有两班车,早上那班车最好是7:00以前赶到车站,下午一点以前赶到等车,票价普客15元,大巴25元,到大水口村下车,大水口村至阳方口、宁武都有公共汽车,票价每人1元;宁武没有直达代县的车,可在朔州、忻州转车;代县县城至白草口村早7:30和下午两点有两班车,票价7元,也可坐去大同、应县的车途经新广武,发车时间集中在上午,票价6元;在代县如果包车游雁门关、白草口长城、广武古城、广武汉墓的话,一天150元;代县至大同班车都集中在上午发车,有四班车,票价25元;大同没有发往“边墙五堡”的车,只能包车,包一天约200元。
D3住宿:
除太原、大同以外,各县的旅馆都不多,条件也相对简陋,但便宜。到老牛湾、旧广武古城等没有旅馆的地方,可住当地村民家,长城周边的村庄民风纯朴,热情好客,价格一般为5至10元。
偏关二轻宾馆,位于南门外;代县雁门宾馆,位于新南街;宁武交通宾馆,汽车站旁。
D4费用:
自虐游500元(每天餐饮以吃饱为准,控制在20元以内。自带帐篷或只住15元左右的多人间),标准游1000元(包车,每顿一荤一素一汤,可品味当地特色饮食,住普通宾馆标间),腐败游2000元(包车,每顿能点半桌子菜,住星级宾馆)。另外,如果能够结伴游分摊包车费用,则能省不少“银子”。
D5饮食:
饮食较便宜,以面食为主,大碗刀削面2至3元,过油肉6至8元就能炒上一盘。
D6困窘与对策:
无车回城。如果不是包车游玩,经常会碰到游完后,才发现已没车回城里了。可带上户外露宿器材,玩哪“住”哪,也可向长城附近的农家借助,找村长帮助联系更为可靠;所去景点周围无法补充补给。可找一个村子,向当地人打听村里的小卖部,只是食品要贵,而且难辨真假,或者每天出发前带足饮水,多储备一些补充热能的食品。
D7衣着:
游晋北长城最好在夏季,夏装即可。但沿线一带早晚温差比较大,最好还是带上条薄毛衫备用。
作者贺泽劲,资深自助游玩家。
曾经是战略要冲的雁门关城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