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0: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思维导图 运用实践

引言

思维导图主要由词汇、编号、线条及图形等构成,本质上为中心朝四周进行扩散的一个图形,其通过运用颜色不同的笔将各级具体的分支画出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根据一定的结构、类别及逻辑将一些零散知识组织在一起,在形成全新且完整的知识系统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1.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一项重要环节即为课前预习工作。现就初三学生为例展开探究,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学习内容繁多、时间紧迫、学习难度大等压力,由于花了较多时间与精力在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上面,因此用于课前预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在此种形势下,为让学生在较短的预习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成效,化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延伸出崭新的知识,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开展有效的化学学习[1]。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促进发散思维,通过对某个学习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找出自己在这个要点中依然存在的疑惑之处。例如,在预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课时,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就会根据教学的要点,将这一小节中关键知识点找出。其中,有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知识进行直观理解,有的知识学生则难以充分理解,且纵观自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未能找到落脚点的部分,那么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对这部分展开仔细研习。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模式,学生不但能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而且还会对存在疑惑的地方加大研习力度,进而展开有针对性且高效的课前预习。

2.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学习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将思维导图模式恰当引入教学中,将会极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例如在开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根据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是相等的?”随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就问题展开谈论和研究,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回答这个问题,并向大家详细说明理由。与此同时,教师需安排一名记录员将大家讨论的观点及内容运用思维导图全部记录下来,这时我们发现,学生有的认为质量相等有的认为不相等。当得出各种结果后,学生们便会就采用何种方法来验证各自观点进行讨论,最后大家决定采取实验的方法。得出这个结果后,学生们便会就实验过程中需要的药品、实验器材、实施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等展开激烈讨论,当完成这个共同的思维导图时,学生便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课堂的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大家展示总结出的思维导图,全班师生再对各个小组的方案共同进行评价,最后确定统一的方案。

在上述化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均得到了重视,不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之前知识的交互,同时也产生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在讨论结束之际,教师还可向学生们公布自己的总结,不但全面归纳了所有学生的思维成果,同时也帮其理顺了探究思路,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讨论的结果。

3.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开展化学复习课的主要作用便是通过概括性整理与深化之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形成全新的认知结构。作为从部分至整体的教学阶段,复习课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整体有关联的知识,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将已学过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方法等进行合并与分类,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识网络[2]。在化学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一种典型运用模式便是教师引导所有学生对部分知识点进行共同归纳与整理,从而达到有效梳理已学知识的目的。由于全班同学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与学生对主题与次主题进行共同确定,首先确定大致框架,学生再以小组形式对次主题进行讨论后,再由各个小组的代表将相应的次主题绘制在黑板上,最后所有师生将整个复习课题共同完成。

例如,在开展《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单元复习时,教师可安排好各个小组的知识要点归纳任务,那么每个小组就需要分别总结元素、原子、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等主题,并全面且综合归纳这些小节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完成归纳总结工作后,小组代表在黑板上事无巨细写出所有归纳内容。在此种复习模式下,学生在短时间内便对章节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由此可知,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大大促进了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等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模式,不但提升了学生预习的效果及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归纳整理已学过的知识点,找出仍旧存在疑惑的地方,在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收获与成效。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较长的概念要浓缩要点,促进学生记忆

对概念进行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记忆概念之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相应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关内容了,才能准确记忆。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话进行总结和浓缩,提炼化学概念中的要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记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记忆为“一变二不变”,这样在让学生对一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对二不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很容易就记忆住了“一变”是指催化剂能够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而“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进行化学反应的前后是不会变化的。

2.要进行相似概念的比较,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比较多,每个化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学生们在对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记忆。另外,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交叉记忆、对立记忆也可以组合记忆,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记忆“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含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对比并记忆,通过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学生会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与含氧化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促进学生进行概念对比,提高记忆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

1.注重对关键字词的记忆,准确把握概念的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含义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准确严密地论述概念,并且要对某些用词不当而导致概念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关键词在化学概念中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在讲解之处,要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让学生大致理解某一概念讲述的主要含义,然后再进行细致学习,这样能够促进理解。

例如,在讲解“化合物”和“单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着重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这三个字,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化合物和单质都是一种纯净物,在以后学习中,一提到“化合物”和“单质”方面的知识,学生首先就会想到纯净物。然后,教师可以在依据他们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化合物和单质的判断,也可以说一些物质,例如石墨、金刚石、氧气组成的气体等让学生区分是单质还是混合物,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2.对概念进行变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教师在授课中,要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变式讲解,要“活化”概念,让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合理地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固体溶解度”方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概念的“活化”:第一,在N摄氏度的时候,某物质在100g水里面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为Ag;第二,在N摄氏度的时候,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三,在N摄氏度的时候,在100g水里面,要促进某物质的溶液饱和,最少需要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四,在N摄氏度的时候,有Ag某物质要将其制成饱和的溶液,需要用100g的水。这样一个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学生进行区别记忆,能够很快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记忆牢固,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反列举,促进学生理解

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对某一概念进行正面讲解,然后再进行反面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在从正面对氧化物的知识讲解完之后,可以这样反问学生“我们知道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物,但是同学们含氧化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样的反问,让学生从反面对概念进行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重复记忆和混淆。

三、结束语

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概念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讲解,促进学生记忆,同时要对每一个概念的知识点特性进行分析,透彻讲解每一个概念,让学生搞清楚每一个概念与其他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让概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继玲、曾琦.概念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及新进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6.4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18-01

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注意立足于化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互助互信的师生关系。

1.把握化学学科的特点

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必须把握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基本概念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化学理论储备,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对化学进行实际应用。化学学科中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化学方程、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组成的,对于叙述性语言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化学教学强调实验,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实验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习理念,提高化学实验的质量。

2.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的具体策略

2.1 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枯燥刻板的课堂容易产生厌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9年级上册的《自然界的水》这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塑料小杯,让学生装一杯水,创设一种立足于实践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在进行"水的净化"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本地的自来水厂进行参观,使学生对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情况有更为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了解水的净化的具体过程,增强学生对污染防治的认识。

2.2 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到了多媒体教学,极大的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通过多媒体的文字、音乐、视频、图片来营造课堂情景。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9年级上册《燃料及利用》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燃料燃烧和爆炸时产生的效果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教师可以播放化工厂爆炸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燃料爆炸产生的巨大威力,使学生进入一种身临其境的课堂情境之中,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安全生产、安全使用燃料的重要性。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通过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质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和巩固化学基本的概念,也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鉴于条件所限,教师在进行示范性实验时往往难以保障实验的效果,此时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来进行实验教学,播放慢动作的实验示范视频,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要点,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3 巧用新闻热点,开拓学生眼界

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当前的一些新闻热点素材来营造教学情景,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当前化学领域的一些新成就,或者挖掘一些新闻热点中蕴含的化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提高教学的效率。

3.结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对策 化学概念 方法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当认知这一充满感性的科学世界时,需要认知者丰富而抽象的理性智慧。而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概念的讲解过程常表现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一、造成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生个体之间经验的习得方式与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九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关键发展阶段,个体之间的思维发展并不平衡,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学习的具体经验积累,难以直接接受抽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和高级的认知建构。

2.化学概念繁多,又相互关联,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记忆的困难。

3.化学概念抽象,难理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比如分子、原子、元素这样一些概念非常抽象,往往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4.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造成学生认知的障碍,往往使学生感觉到难以接受。

5.从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看化学概念学习的困难。

此外还有教师的不合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如何解决上述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困难,高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下面笔者谈谈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1.解剖概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2.分清概念中的层次和要点

概念教学,要指导学生全面地认清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应用范畴,分清概念中的层次和要点。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可将概念分为以下层次进行理解:①“质量总和”是指反应物,且指完全反应的那部分物质;②生成物是指反应后生成的所有物质;③“质量守恒”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再如,剖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个概念时,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分层理解:①定义的对象是固体物质。②定义的前提条件是:温度一定;溶剂为100克;溶液是饱和状态(注:三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③定义中规定的单位是克。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

3.注重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比如说相对原子质量,1803年道尔顿首先提出,以氢原子质量为1作为原子量的标准,用比较方法测定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后来鉴于氢的化合物不如氧的化合物多,为了测定原子量的方便起见,改用氧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16作标准,来测定其他元素的原子量。后来发现自然界中的氧含有三种同位素,物理界改用氧16等于16作为标准,但化学界仍采用天然氧等于16作标准。物理学和化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子量标准不同很容易引起混乱。1959年国际化学联合会、物理联合会一致同意,以碳12质量的1/12作为原子量的标准。

4.抓变式,巧变形

有些概念若死记硬背,是很难理解和应用的,但若结合概念的内容改写成公式或其它形式来表示,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可用下列形式表示:

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通过如此的变式或变形,则比文字叙述更简明、清晰,给学生一种深刻的印象。

5.新旧知识连缀成有机的整体

化学概念中,有些概念之间虽有本质的不同,但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新概念时,可提出与已学过的有联系的概念作类比,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异,避免概念混淆。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生成其它的物质;“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同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同元。列表比较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类比方法。

6.学生要充分理解概念之内涵,明确概念之外延

例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内涵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没有变。即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和等于生成各物质质量和。外延是一切化学变化都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讲解燃烧时,内涵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外延是一切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寻找其规律和技巧,概念教学的难点就一定会突破。

【参考文献】

[1]韦俊谋, 创新设计初中化学实验二则[J],民风(科学教育),2012(12).

[2]杨军峰.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4(5).

篇(5)

一、课前预习略读,为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前预习略读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的了解.初中化学是学生刚接触的学科,学生往往带着好奇心进行提前预习.而教师有目的地布置预习,能让学生知道课前需要阅读哪些内容,阅读中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难点内容.这样,为学生即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略读预习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阅读习惯.例如,在讲“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略读,并提出问题:人体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多少种?学生在课前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几个学生说说有哪些营养物质,人体最需要哪些常见的营养物质.对学生预习阅读中遇到的不懂问题,教师再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预习阅读,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发展史、基本概念、现象、定理等.当然,对某种现象的认识与规律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二、紧扣课文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初中化学中的阅读应该紧扣教材内容.整体感知是阅读的第一步.在整体感知中,首先要了解一些概念与定律,然后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对化学概念与定律进行初步的理解,准确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讲“溶解度”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围绕几个要点:①条件:一定的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溶液;④质量:溶质的质量;⑤弄清楚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很多化学概念读起来相似,学生往往混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应该进行对比性阅读,找出容易混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它们甄别开来.例如,在讲“溶解度”时,学生往往把它与“溶解性”混淆.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比其不同的地方.这两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一个是“性”,一个是“度”.溶解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它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而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方法.

三、拓宽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布鲁纳认为,在发现学习中,人的直觉思维对信息的加工、储存、提取产生一定的内驱力.根据这样的发现学习原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要立足化学课本.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铅笔上标有H、B等字样,它们的含义是什么?不怕水的鸟笼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有的玻璃不怕火烧?等等.这样的内容,学生喜爱阅读.又如,在讲“碳酸盐”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并把广西桂林的芦笛岩的景色从网上下载下来给学生看,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哪位同学能说出这样美丽的溶洞中钟乳石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这些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怎样用化学原理来解释成语“水滴石穿”?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其中原理的欲望,他们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在网络上是很容易解决的.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对于学习化学的促进作用.

四、课后重读巩固,透彻理解所学知识

篇(6)

一、重视化学习题选择科学性

进行化学习题课的设计与开展,是为了使学生在习题中对旧知识进行温习,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化学题目解决方法的探索,在练习化学题目的同时拓展自身的化学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我。因此,在进行化学习题课的讲解之前,化学教师要对教学所用的化学课本进行由表面到内质的钻研,不断提高自身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将课程标准与化学习题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另外,教师还要对历年来的中考化学真题进行分析,旨在使每一个被选入化学习题课的题目都具有闪光点。考试题目的设定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正所谓一样的知识点,百样的题目。只有在教师对于出题规律与习题类型有全面了解之时,初中化学习题课本身的价值才会得以提高。所选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与探究性,教师要重视题目的质量而非数量,经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题海战术效果不并明显。教师要选择那些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贴近的题目,使学生每一个方面都能涉猎一些。比如说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之时,可以设计以下习题:某个化学反应过程中,A与B反应生成C,5g的A与充分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8g的C,问反应中的B的质量为多少?

二、重视化学习题讲解逻辑性

在化学习题课堂当中,教师的习题讲解思路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化学习题课的讲授时,教师要注意自己所用语言的典范性,以点带面,促进学生以所讲解的习题为基点,进行知识的延伸。在进行习题的讲解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题目的分析,这在化学习题课中是十分重要的。审题是化学习题课的基础,只有对习题有了正确且充分的理解,学生才能明白习题想要考查的知识点,更好地完成习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习题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快速解决题目的正确角度,通过化学习题的讲解来完成不同类型化学题目解答方案的总结,使每一个类型的化学题目都具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解题逻辑与方法。另外,初中化学习题的讲解逻辑性,还体现在解题的格式与原则之上。以化学方程式为例,它是化学反应的缩影,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之时,其逻辑历程一般为题意分析,从中发现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出关键的已知条件,对重要的未知条件进行设定;列出化学方程式,进行求解;进行答案的书写与答案准确度的审核。诸如此类的解题逻辑的传达,可以使学生理清化学习题的解答思路,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化学习题的钻研与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重视化学习题讲解灵活性

传统的化学习题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化学题目,然后对一下答案,将参考答案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死板的化学习题讲解办法对于学生化学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不断灵活化学习题的讲解方法,调动起学生的习题分析与解答兴趣,更好地参与到化学习题课堂当中来。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化学教师,不能将习题的讲解重点放在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点的记忆之上,应当对学生的化学习题解决技巧与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的习题面前可以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进行习题的讲解之时,要不断吸引学生动手动脑,主动进行化学习题解决方案的研究,自觉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在解题过程中完善自己对于初中化学学习的认知。比如说在学习燃烧与灭火之时,经常会面对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题目,诸如怎样探究影响燃烧的因素等等。面对这样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利用不同成分的气体进行火柴燃烧实验,通过变量分析法来确定空气中的每一种气体对于燃烧的影响程度。习题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氧气瓶与一个二氧化碳瓶,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的火柴在进入两个瓶子中的状态并进行比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个性化的实验。灵活的解题方法不仅可以使化学习题课的气氛得以活跃,还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小结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作用

作为初中阶段尤为重要的学科,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其课程教学中的化学实验也至关重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在不断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吸收、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动和促进学生原有知识的验证、夯实以及巩固。故此,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使得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加强。

一、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

就初中学生而言,其情况相对较为特殊。因为这些学生正处于一个对新鲜事物具有快速接受能力和强烈好奇心理的年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基本动机便是满足自我的兴趣爱好或是好奇心。所以,化学实验中,那些光怪陆离、千变万化的现象,正是引发学生强烈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优势所在。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对此,初中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教学这一方式,充分发挥化学试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这一特殊情景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特定的化学现象,但是在学生不理解这一化学原理时,其表象便只是一种有趣的现象或情景。通过这种有趣的情景或现象凸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这一现象的探究欲望,故此,其学习兴趣便随之而来,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深刻许多。

二、化学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作用

分析初中阶段编写教材的所有化学实验,其基本特点不外乎一点,即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多重感官,如眼、耳、口、手、脑等进行化学实验现象变化的感受和观察,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感受研究事物和研究对象的各种客观属性,以实现一个特定化学反应的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故此,在化学实验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使其积极利用自身的多重感官进行实验观察。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感性认知,还能不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不断融会贯通和夯实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作用,初中教师应该对进行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模式。如此,便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主观引导,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和加强学生在化学实验各环节的观察和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试管加热讲解时,就应该在讲解理论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同步进行试管夹沿着试管从下往上稳定上套,并于试管三分之二处固定夹稳的实践操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其他错误操作,如试管夹从上往下套入、试管夹夹在试管三分之一处等,进行演示并解释其错误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会充分调动自己的五感进行观察和感受,由此,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和培养。

三、化学实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作用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和发展极其重要。作为化学学科的教学核心和重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化学实验的不断刺激和促进。也就是说,化学实验在本质上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有着很大程度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故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努力抓住每一个合适的教学机会,帮助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积极的观察、分析、讨论、判断、概括以及总结等,以此使得学生思维能够得到从表象晋升到本质、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科学认知。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便可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加强,其科学正确的思维习惯也会随之而形成。

对于上述言论,可直接以化学知识中《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在该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该知识节点的基本教学目标进行问题提出,如“该化学反应过程中,从质量方面进行考虑,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教师便可要求学生进行“白磷燃烧”这一化学反应的质量测定。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质量为什么减少”的疑问。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并解释质量减少的部分属于反应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由于这两种物质会自然逸散到空气之中,无法称量,故此产生产生质量减少的现象。经过这样的实验分析,不难探索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客观性质。

结束语:

化学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化学本身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故此,初中化学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时,应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学生化学成绩的有效提升,同步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