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0: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项目管理软件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封闭落后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这种不讲求效益,不遵守实际带有长官命令色彩的“拍脑袋”式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国工程项目长期处于“没有管理的管理”状态。我院自改制以来一直坚持走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道路,不断学习并摸索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及方法,在冶金行业率先引入了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美国Primavera公司的PrimaveraProject Plan(通常所说的P3软件)6.2版,简称P6。P6是一种基于广义网络计划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也是世界工程项目管理界普遍认可的项目管理软件。这套系统的引入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项目管理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业务水平,同时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2008年公司中标了一个位于印度的综合钢厂的EPC总包合同,本人有幸作为公司第一批开拓国际市场的项目管理人员参与了此工程的建设,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P6软件进行项目管理,下面总结了自己在使用P6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体会。
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多工序、既复杂又庞大、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论文参考网。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工程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整、控制、优化,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1. 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项目的最初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和业主的要求,并考虑到印度当地的气候条件(印度每年7-9月为雨季,对土建施工影响较大,且夏季温度较高,中午地面气温能够达到50度以上)等,对项目进行初步分析和计划编制,同时我们使用P6软件对项目的基本内容进行科学的代码编制,例如设计代码为EN(Engineering),采购代码PR(Purchase),施工代码CO(Construction)等,这些编码自上而下从大到小的将工程的各项任务编制成详细的进度计划,形成项目的基准计划,并以此为框架,不断对项目进行分析细化,使之成为一个可实际操作的项目进度计划。
与在国内进行项目计划编制不同的是,国外业主对计划的编制工作室非常重视,往往会要求尽可能详细的编制进度计划,甚至要求详细到每一道工序。论文参考网。虽然这样加大了我们的工作数量和工作难度,但也让我们对整个项目能够做到了如指掌。而且在此过程中,P6软件还可以按照我们设定好的各子项作业条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业条目中添加的资源,费用,工期等进行进度计算,在时间上对所有工作进行排列,规定各个工作何时开始何时结束。P6可以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费用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的任务(关键线路),保证对工期的控制。
2. 项目过程的跟踪
以上面编排的项目计划为基准计划,在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P6软件能够对工程进度进行跟踪,做到动态管理和控制。目前国内项目中,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初期的计划编制后即打印后悬挂在办公室,并未对计划进行细致的反馈和跟踪,以至于很多时候对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了解不足,工期是超前了还是滞后了,提前多少滞后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我们在此项目中不仅仅只编制计划,更多的重要工作还在于对计划进行跟踪,定期按实际情况更新计划,将计划与实际相比较,通过P6的进度计算工程精确计算出项目当前的状态。
以往国内的项目中,往往只对项目的重要结点进行跟踪,而忽视了对整个项目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在此次的项目中,我们结合业主和自己的要求,使用以周为跟踪周期,以月为考核周期的方式进行实际情况的更新和跟踪,为下一步的项目分析、控制和优化提供坚实的依据。
3. 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通过对项目基准计划的编制、项目实际过程的跟踪,P6软件进行进度计算后,会通过基准计划和实际情况两条横道做对比,一目了然的告诉你哪些工作的超前了,哪些工作滞后了,滞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工作实际何时开工或完工,本来应该在何时开工或完工,到目前为止完成了多少工程量或投资,本来应该完成多少工程量或投资以及我们关心的项目当前进展情况。我们根据软件提供的信息,对比基准计划(原计划)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并实施纠偏措施。P6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的强大的计算功能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浮时(Float)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并能够利用软件的过滤功能将影响制约工程进度的重要作业过滤出来重点监控。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程项目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
以往国内的项目里,一旦发生工期滞后不能按时完成工程结点的情况时,管理者往往采取的措施是盲目增加施工人员,施工机具等抢时间、抢结点以满足业主对工期的要求,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成本也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而在此次的项目中,由于施工人员都来自国内,不能做到想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所以通过P6对项目的分析和优化,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施工进度。论文参考网。
从以上P6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过程和强大功能上可以看出,国外的工程项目计划工作在现代项目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龙头。由于工程的其他管理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工程总进度计划所指定的目标而展开的,因此,是否有一个全面、优质的进度计划几乎成为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P6告诉我们现代化得工程项目管理要重视计划水平,树立起按计划执行的严肃性,使参与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单位、承包商等按照统一的进度目标,并为完成这一目标的各种要求做出各自的努力。
而在具体使用中应遵守几个必要的应用原则:科学的项目工作分解和责任分工是关键;人员投入是保障(必须确保各级管理、编录人员的务实工作);自上而下来分解(根目录的建立、各级作业面的分解、投资预算的设置必须自上而下来科学设置);自下而上来汇总(主/子关系使项目管理必须从低层向高层次累计和汇总任何进度、投资和资源等等的信息);督促检查必须贯串始终(必须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及时调整是灵魂(领导不重视、调整数据和投资资源不及时,必然是项目管理的P6平台失去生命)。国外企业中,计划管理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具有很强的现场指挥权和协调权。而在我国的企业中权力分散,令出多头的现象很普遍,计划部门只是履行编制施工计划和统计报表等一般的职责。
当前,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水平还处于混交阶段,一方面国内固有的管理模式和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国外工程项目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思想和工具进入国内,刺激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特别是在涉外工程或合资工程项目建设中,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外国业主的管理模式相融合,将不能很好领会业主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将处处受制,增加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难度,并大大降低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仍沿用着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企业中的计划管理部门,材料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都是互为独立的职能部门,都有着各自一套独立的核算体系和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三者的统一。为了全面推行和实施“进度、资源、成本”的综合管理,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所以,在市场经济和国际化趋势向我们滚滚袭来的当前时代,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潮流势不可挡,我们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痛下决心,对自己已有的体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这场大潮的考验。
核电站大修一般是借助反应堆更换核燃料的窗口,开展设备缺陷类维修、预防性检修、在役检查、定期试验、工程改造、土建维修防腐等一系列技术活动,以确保核电站的系统和设备恢复或保持原有的工作状态。由于受大修进度和突发事件的影响,大修准备期间讨论确定的大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与原计划出现偏差,不可能与现场完全吻合,需要执行部门及时反馈现场的状态,计划工程师密切地跟踪现场的工作进度,及时修改大修计划,从而更精确地指导现场工作,控制大修进度[1]。
2P6软件及特点
P6软件是P3E/C的升级版本,由美国Primavera公司研发的适合项目级和企业级的多项目计划管理软件。该软件以数据库为核心,进度计划的数据都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中,这样可以实现进度控制动态管理的基本条件;充分发挥主流数据库功能强大、通用性高的特点,并且基本不存在数据交换问题。这样可以很好地满足核电站大修参与单位多、工期短、节奏紧凑等特点,以便各单位大修协调实时掌握大修计划进度。这样也满足大修管理部门进度控制信息管理平台的需要。P6将项目管理的数据和信息存储于公共的数据库中,可以通过客户端或浏览网页的方式访问到,系统可以在局域网、企业网或互联网上部署和使用。核电站大修利用公司内部网站实时大修计划信息,并且参与大修单位只要联入公司内网就可以通过P6查询客户端来实时查询大修计划进度以便安排本单位人员工作,这样可以满足大修计划关键路径零接口延误或者负接口的要求。P6软件可以满足企业级的项目管理要求。核电站的大修以单次大修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那么整个大亚湾基地三个电站六台机组,而且有可能出现大修重叠的情况,那么就需要一个企业级的项目管理软件来管理,这样有利于大修资源统一调配,P6软件正好满足这一要求。
3P6在核电站大修中的应用
3.1实现分级授权管理体系P6
是一个多用户、多组件的企业项目管理软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用户的协同工作及其权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P6提供了一套缜密的权限控制管理体系和方法:所有使用P6组件的成员都必须分配一个用户和许可,通过给用户分配OBS实现用户访问数据范围的权限控制,另外,通过全局配置权限与项目配置权限的组合,实现用户对全局数据及项目级数据操作权限的控制。
3.2对不同用户实现不同的安全配置
在P6中用户可访问数据操作权限的实现,是通过全局配置与项目配置的组合加以控制。两种安全配置的区别如下:①全局配置:控制用户存取全局数据的权限,如EPS、资源、角色、费用科目、全局分类码、用户建立、安全配置等。所用用户都必须分配有一种全局配置。②项目配置:控制用户存取项目级数据的权限,如WBS、作业、其他费用、临界值等。用户可以不分配项目配置,但该用户将不能存取任何项目级数据,除非该用户分配有全局配置中的Superuser。综合上述,在P6中用户权限体系传递的全过程如下:建立OBS—建立EPS,并给每个EPS分配责任人(OBS)—给EPS增加项目,每个项目定义工作分解结构(WBS)—给每个项目和WBS分配责任人(OBS)—在P6中创建全局安全配置和项目安全配置—在P6中创建用户,给用户分配一个全局权限、责任人(OBS)和项目操作权限。根据P6权限管理的特点,结合核电站大修计划管理的实际要求,全局配置设计有三大种权限类型,项目配置有四种权限类型,另外为了用户管理的需要,全局配置还有Co(协调)、Header、Impl(执行)、PM、PRUSER1(管理)等类型,这些类型的权限与Query一样不允许对全局数据进行操作。项目配置共有五种类型,介绍如下:①Coordinator是电站一般工作人员使用的权限,它不允许对项目的数据进行操作;②Planner大修计划管理技术员级的权限,它只能增加和编辑作业的内容;③ProjectScheduler是大修计划经理助理级的权限,它可以增加和编辑作业的内容、编辑作业的逻辑关系;④ProjectManager是大修计划经理的权限,它允许对项目的所用数据进行操作;⑤ProjectManager+EPS则是在ProjectManager权限的基础之上增加了编辑项目日历和编辑EPS的权限,其是日常计划主管的权限。
3.3P6提供二次开发工具接口
在P6软件基本构架的基础上根据核电站大修特点,开发的二次开发工具,可实现以下功能:实现多项目管理、大修里程碑的实现、关键路径水位图实现、提供SAP数据与P6数据库接口等工具。3.3.1实现多项目管理现在一次大修的所有工作内容分别存放在多个项目之中,P6二次开发工具的多项目管理的实现是通过在P6中的项目界面中,将相关的项目的“main_proj_short_name”内容填写一致来实现与本次大修主线计划的关联。这样就可以保证打开属于本次大修的任何项目,都可以显示水位图。3.3.2实现大修里程碑二次开发工具中显示哪些里程碑是通过P6中自定义字段(里程碑标识)的设置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在P6中对自己需要的里程碑进行标识来控制二次开发工具里程碑的显示。3.3.3关键路径水位图的实现二次开发工具显示的关键路径水位图需要通过读取P6自定义字段水位作业标志、起始水位、终止水位的数据而绘制。3.3.4提供SAP数据与P6数据库接口二次开发工具提供了SAP数据库与P6数据库的接口,允许SAP中的工单数据按要求频率导入到P6数据库中,以便编制检修计划。
4结语
论文通过对P6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大修中的成功应用以及实践中具体方法显示其有诸多优点,一是实现网络化提高项目执行效率,这点对于节奏紧凑的大修来讲尤为重要;二是直观的视图显示和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核电大修的需求。然而任何一款工具的使用者最终都是人,所以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如进一步优化账户资源配置,完善P6账号分配管理;做好母本计划的优化工作,使得之前的经验可以得到很好的反馈传承等。通过论文的介绍期望对同行及其他类似的项目进度控制方面有借鉴意义。
作者:赵晓磊 单位: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1.1管理的层次和重点不同
项目管理是基于工程建设过程的宏观和全局,在现有工程监理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地方的微型项目管理调控,注重具体细节。项目管理方面比较宏观监督有很大优势,如在重点项目规划,项目管理,控制方法等各方面,都代表了建设单位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安全性和质量等因素。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考虑到和其他项目的关系,重点是促进项目效益最大化。微工程监理事宜多加注意,控制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成本目标,通常基于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使用合格的工程材料和优质的施工质量。如现场施工质量检测,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文件和程序等执行。
1.2各自立场、权限不同
从项目管理服务对象的角度来考虑,工程监理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具有公正性的监督模式,监理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具有监督职能的特殊地位。项目管理是基于建设监理合同的差异和施工不当做法时,对工程监理合同进行研究,以及共同讨论监督施工单位建设的做法,最大的避免施工不当行为发生,这是监管的根本目的,当施工单位可能发生不当施工做法时,对建设单位可以提出适当的建议,以避免施工单位不当的施工做法。对具有建设行为的建设单位也可以起到制约作用。
2工程监理向项目管理发展的必要性
2.1需求趋向多样化和系统化相矛盾
对于不同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我们的工作监理企业也要承担大部分责任,工程监理在整个项目建设期间,大部分时间没有介入协调管理工作,工程监理与业主没有良好的协商,同时由于承包商的关系与其他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接触的机会很少,没有实现进度和投资实质性控制。随着项目法人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主业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投资的效益。针对业主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服务,在整个过程中的需求已变得日益激烈,而这种需求在目前很多企业的监督下不能得到满足。
2.2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加速,建筑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进入了正轨,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工程市场将会经历一个范围广泛的招商活动,在短期内,允许外国工程咨询公司加入,这意味着中国的建设管理咨询服务行业的平等竞争,但也会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只有实现从目前单一的施工监理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变才能具有同国外同行公平竞争的实力。
2.3从发展的趋势来看
由于目前监理公司,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理人员缺乏,专业组成不全面,施工现场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这些都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使“旁站制度”流于形式,使质量控制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监理公司提供的服务大多只涉及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而对工程投资影响最大的准备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咨询服务几乎为零,这就使得监理单位对工程投资的控制有局限性。就目前我国监理企业的发展看,好多中小企业已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在国外咨询公司是代表业主全面地,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中,提供一个单一的服务监督企业,这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想提供全过程工程监理服务,必须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项目管理服务,以加快公司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
3工程监理如何转化为工程项目管理的要点及步骤
3.1建立工程项目资料信息库
对于一个企业要做到工程项目良好的全过程管理,必须要做到项目信息由专职人员管理,进行系统的收集研究,并建立企业项目库。收集内容:各种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及内容管理过程,国际项目管理的各种项目相关的合同范本,国际项目管理相关的各种项目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数据,其他业务相关的项目管理文档,搜集数据,吸取经验教训,研究和项目管理相关的各种专业性质的论文。
3.2运用现代管理科学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是动态的,定量的,科学的管理和控制系统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是很重要的。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和整合国际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标志。企业应将科学管理手段和控制系统在项目管理中大力推广、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项目管理软件的集成、使用,将该公司的项目管理水平上一个新阶段。
3.3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目前我国各企业对项目管理的认知度还不够,不足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有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甚至不明白什么是项目管理。所以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宣传力度。项目管理企业也要积极培养专业管理技术人员,注重企业实力的提高,雄厚的企业实力和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内容,详细安排建设过程方案实例也是市场宣传的重要方面。
3.4加强人才建设
优秀的人才是一个项目管理成功的基础。作为项目管理企业,其业务范围要比当前施工监理企业的业务范围更广、更全面,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企业在人才培养、发展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的建设,培养一大批企业需要的项目经理,如设计经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控制经理,财务经理等,以及合同管理人员,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的需求。企业需要制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确定培育企业的人员,按照正确的复合人才,外向型和开拓性的要求,专注于人才管理和项目协调,并着力培育骨干企业的系统,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协调,保持薪酬和条件,通过建设良好公司环境来挽留人才,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以实际管理需要为目标有计划的引进一些既有设计能力,又懂管理的高级人才,同时引进一些有国际项目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这样在国际工程承包工作中会更胜一筹。
关键词:软件企业;外包服务;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48-02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全球化布局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深化,以服务外包为核心的现代新兴服务贸易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其中以IT为核心的国际软件外包尤为明显。但软件公司寻求外包服务的道路并不容易,如何进行战略分析与选择,是成败的关键。
大型企业常根据企业的层次结构将战略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公司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小企业的战略层次结构则可以灵活一些,当只经营一项主营业务时,公司战略与业务战略可以合并。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通常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评价、战略实施与控制几个阶段。随着市场与环境的变化,企业还需要适时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定位与选择。中国目前软件业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研究中小企业的软件外包战略,可以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拟就小型软件企业寻求外包服务发展策略作粗浅探讨,并以一家小型软件企业的实践为例,分析企业的战略选择与战略实施。
二、某软件公司的概况
该软件公司是一家小型美资企业,总部坐落在美国加州,2003年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当时拥有员工近30人,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软件研制与销售。2004年底公司吸收风险投资,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于2004年底至2008年底间作出三次重要的战略选择:尝试软件外包服务;找准在外包细分市场中的公司的定位;通过企业并购做大做强。
在战略实施上,该公司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实现了三次战略选择的目标。(1)2005年初组建外包服务项目团队,尝试承接关联企业的软件产品研发外包任务;(2)自2005年底开始与微软公司合作,为欧美市场数百家企业提供MBS Axapta/AX ERP软件系统的定制化外包服务,成为微软公司的金牌合作伙伴;(3)于2009年初完成对同业中的一家业绩优秀的公司的收购,增强企业的ERP实施和市场开发的能力,完成了年收入超过1 000万美元的业务发展目标,并成为微软公司的金牌合作伙伴的前1%强。
三、战略选择评析
1.放弃自有软件,选择软件服务外包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走对了第一步。自主产权的软件产品往往是软件企业发展的功臣,而不会被轻易放弃。但是从战略分析的角度来看,软件产品市场有其生命周期(包括开发、成长、扩张、成熟饱和、衰退五个阶段),基于产品的经营业务会从明星或问题业务,转变为现金牛业务和瘦狗业务,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战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该软件公司原有的供应链管理软件产品无法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沦为瘦狗业务。为了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该公司选择软件外包服务发展方向,通过承接关联公司的软件研发项目进行尝试,在人才、技术、过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开了个好头。
2.选对了外包服务的细分市场。小型软件企业因其资源与能力的限制,宜采用重点集中战略,选取合适的市场细分空间:一方面自己有能力进入这个细分市场,另一方面这个细分市场中获利的空间足够大,可以支持企业的后续发展。
该公司分析了管理软件市场的特点:需求方的企业数量众多,这些企业往往有定制化需求;供应方的企业数量也很多,但向全球进行市场推广的供应商较少;管理软件的实施服务成本较高,主流供应商通常借助合作伙伴来实施或定制化这类软件产品。因该公司在前几年公司已经积累起管理软件的研发能力,可以进入管理软件外包服务细分市场。
3.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有个清醒的认识,找准了市场定位,选对了战略合作伙伴。该公司的第一笔软件外包业务虽能获利,但缺少长期发展的潜力。基于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清醒的认识,该公司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努力成为微软公司MBS合作伙伴中的强者。
该公司当时面临的外部有利因素主要有:(1)微软ERP服务于中小企业,市场容量大,成本较SAP和Oracle ERP低,全球化推广速度较快。(2)微软ERP系统的实施与定制化服务由其合作伙伴完成,微软公司可以提供相关培训与认证服务和技术支持。
该公司当时面临的内部条件主要有:(1)是小公司,现有人员以技术见长,可以成为大厂商的合作伙伴,承担软件外包的技术性工作。(2)跨国公司的地缘优势,有利于寻找市场机会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3)公司的软件质量管理水平,远高于一般的ERP咨询公司。
4.企业并购是迅速扩张之路。企业并购按其业务相关性分为不相关并购和相关并购。相关并购可以分为纵向并购与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企业在同一产业链中不同环节拓展业务经营范围;横向并购将同业竞争对手转为企业内部力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软件外包企业中,为了做大做强,企业并购案较为常见。
该软件公司选择并购业内绩优企业,是后向一体化并购。该公司凭借自身较强的技术实力,取代了被并购方的离岸定制化外包服务团队;并购后,该企业吸纳了20多名被并购企业在美国的ERP顾问和项目经理,成功进入ERP实施领域,可以提供更有含金量的ERP系统实施与咨询服务,同时也可以挖掘到更多业务机会。
四、战略实施评析
好的战略规划和选择,如果在实施中处理不当,仍然不能实现原有的战略意图。如果战略规划有误,但战略实施能力强,并能及时加以调整,也可以弥补战略规划的不足。
1.将战略目标进行分阶段细化。第一步:获取MBS合作伙伴的资质,争取MBS Axapta定制化项目。第二步:壮大项目团队,通过高质量地完成更多项目,做大做强,争取成为微软公司的金牌合作伙伴。
2.做好企业资源规划与配置。人力资源是软件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企业资源规划与配置,必要时需要调整组织结构与领导班子。该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1)建立骨干团队,先期脱产培训并通过考试为公司取得了MBS合作伙伴的资质。(2)在美国本土发展营销与项目管理力量。(3)逐步完成原有人员的技术转型,分批转移到MBS定制化项目组。(4)裁汰不合适的管理人员。
软件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该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系列举措,从三个方面来促成外包战略的实施,一是在技术方面,有利于迅速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外包项目团队。二是在市场方面,保障了外包企业两头在外的基本需要。 三是对企业高管层人员的大胆聘退,体现了公司董事会及高管层对实施外包战略的决心。
3.在市场拓展方面,选好市场切入方式。软件外包企业在国际市场拓展上,需要结合内部条件和市场机会,选好进入市场的方式。初期一般会有如下几种选择:(1)凭自身实力接单,积累项目经验。(2)通过收购快速进入新的市场。(3)与外商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在发展阶段一般会有如下几种选择:(1)通过并购快速扩张现有规模。(2)与国际厂商结为战略合作伙伴。(3)直接海外创业。
该公司较为充分地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势,在市场拓展方面综合运用积累经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并购等方式,逐步取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
4.技术部门负责做好项目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和工期管理工作。该公司在项目工期管理方面主要措施有:(1)做好项目的范围管理,对较大的项目的范围界定与工时估算,由在岸与离岸团队合作完成。(2)重视需求变更管理,以降低项目的商务风险。(3)建立timesheet系统,为项目工时管理与成本管理及时提供信息。
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1)制定了适合MBS项目各阶段的过程标准。(2)成立独立的测试团队。(3)做好缺陷预防工作。(4)不寻求ISO9001认证或CMMI的评估。
该公司在项目管理中的举措符合实际需要。因为该公司在前几年承接的多数是以固定总价方式发包的定制化项目,利润较薄,加强项目管理对于公司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公司可以承接到以时间与物料耗费方式发包的实施项目后,成本压力会有所下降。
为赢得客户的信任,外包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许多软件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或CMMI评估来证明企业的软件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水平和能力。该公司通过员工取得的MBS AX系列业务与技术考试的证书,证明了公司具备承包这类项目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因为该公司已经建立起较为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小企业,不刻意花费资金去取得ISO9001认证或通过CMMI评估,这种决策是务实的。
五、结束语
本文中的案例公司有两个特点是大家不易模仿的:一是在业务拓展或战略转型时有能力吸收到风险投资;二是跨国公司,在市场拓展能力与机会方面有特殊优势。
有两点值得大家借鉴:单纯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定处于有利位置,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分析,决定其战略选择;在外包服务中如果只是单纯承接业务领域分散的软件服务外包单子,不如依托主流厂商或主流产品走外包合作伙伴的道路,更容易形成企业专业化外包服务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银厂.基于钻石模型的国际软件产业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软科学,2010,(4):15-19.
[2]丁晓燕.QT软件公司软件外包业务市场拓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论文关键词:能力成熟度模型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个体软件过程 群组软件过程
论文摘要:从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谈起,研究分析了四个主流的软件项目管理技术,指出了它们的缺陷,最后结合实践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软件项目管理概念。
1引言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最早源自于7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国防部曾立题专门研究软件项目做不好的原因,发现70%的项目是因为管理善引起的,而并不是因为技术实力不够,进而得出一个结论,即管理是影响软件项目全局的因素,而技术只影响局部。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到了90年代中期,软件项目管理不善的问题仍然存在。据美国软件工程实施现状的调查,软件研发的情况仍然很难预测,大约只有10%的项目能够在预定的费用和进度下交付。在商用软件产业中,这一现象尤为严重。1995年,美国共取消了810亿美元的软件项目,其中31%的项目未做完就取消了,53%的软件项目进度通常要延长一半的时间,通常只有9%的软件项目能够及时交付并且费用也不超支。由此可见,软件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2软件项目管理技术综述
随着上世纪末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软件项目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提出了很多的软件项目管理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软件业的发展,这里我们主要谈以下四种主流的软件项目管理技术。
2.1 CMM
CMM是美国卡纳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提出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的一系列方法,它基于组织对关键过程域的支持,定义了软件过程成熟度的五个级别。
级别1(初始级)描述了不成熟,或者说是未定义过程的组织。级别2(可重复级),级别3(已定义级),级别4(已管理级)和级别5(优化级)分别描述了软件过程成熟度级别递增的组织。和这些级别相关的KPA是:
级别2: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
级别3:组织级过程焦点,组织级过程定义,培训大纲,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间协调,同行评审。
级别4: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理。级别5:缺陷预防,技术更新管理,过程更改管理。
2.2 CMMI
CMMI被看做是把各种CMM集成为一个系列的模型中。CMMI的基础源模型包括:软件CMM2.0版(草稿c),EIA一731系统工程,以及IPDCMM(IPD)0.98a版。CMMI也描述了5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
级别1(初始级)代表了以不可预测结果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过程包括了一些特别的方法、符号、工作和反应管理,成功主要取决于团队的技能。
级别2(已管理级)代表了以可重复项目执行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组织使用基本纪律进行需求管理、项目计划、项目监督和控制、供应商协议管理、产品和过程质量保证、配置管理、以及度量和分析。对于级别2而言,主要的过程焦点在于项目级的活动和实践。
级别3(严格定义级)代表了以组织内改进项目执行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强调级别2的关键过程域中前后一致的、项目级的纪律,以建立组织级的活动和实践。附加的组织级过程域包括:①需求开发: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发展。②技术方案:展开的设计和质量工程。③产品集成:持续集成、接口控制、变更控制。④验证:保证产品正确建立的评估技术。⑤确认:保证建立正确的产品评估技术。⑥风险管理:检测、优先级,相关问题和意外的解决方案。⑦组织级培训:建立机制,培养更多熟练人员。⑧组织级过程焦点:为项目过程定义建立组织级框架。⑨决策分析和方案:系统可选的评估。⑩组织级过程定义:把过程看做组织的持久发展的资产。⑩集成项目管理:在项目内统一各个组和利益相关者。
级别4(定量管理级)代表了以改进组织性能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3级项目的历史结果可用来交替使用,在业务表现的竞争尺度(成本、质量、时间)方面的结果是可预测的。级别4附加的过程域包括:①组织级过程执行:为过程执行设定规范和基准;②定量的项目管理:以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为基础实施项目。
级别5(优化级)代表了以可快速进行重新配置的组织性能和定量的、持续的过程改进为特征的过程成熟度。附加的级别5过程域包括:①因果分析和解决方案:主动避免错误和强化最佳实践;②组织级改革和实施:建立一个能够有机地适应和改进的学习组织。
2.3 PSP
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个体软件过程)是由CMU/SEI开发出来的,它的推出在软件工程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可以说是由定向软件工程走向定量软件工程的一个标志。PSP为基于个体和小型群组软件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途径,例如如何制订计划,如何控制质量,如何与其他人相互协作等等。在软件设计阶段,PSP的着眼点在于软件缺陷的预防,其具体办法是强化设计约束准则,而不是设计方法的选择。因此,PSP保障软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设计质量。
2.4 TSP
TSP(TeamSoftwareProcess,群组软件过程)是CMU/SEI在PSP基础上又发展出的软件项目管理技术,它主要是指导项目组中的成员如何有效地规划和管理所面临的项目开发任务,并且告诉管理人员如何指导软件开发队伍。始终以最佳状态来完成工作。TSP实施集体管理与自己管理自己相结合的原则,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开发人员如何在最少的时间内,以预定的费用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采用的方法是对群组开发过程的定义、度量和改进。
实施TSP的先决条件有三条:首先,需要有高层主管和各级经理的支持,以取得必要的资源;其次,项目组开发人员需要经过PSP的培训并有按TSP工作的愿望和热情;第三,整个开发单位在总体上应处于CMM二级以上,开发小组的规模以3~20人为宜。在实施TSP的过程中,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开发人员要努力完成已经接受的委托任务。在每一阶段开始,要做好工作计划。如果发现未能按期按质完成计划,应立即分析原因,以判定问题是由于工作内容不合适或工作计划不实际所引起,还是由于资源不足或主观努力不够所引起。开发小组一方面应随时追踪项目进展状态并进行定期汇报,另一方面应经常评审自己是否按PSP的原理工作。开发小组成员应按自己管理自己的原则管理软件过程,如发现过程不合适,应及时改进,以保证用高质量的过程来产生高质量的软件。项目开发小组则按集体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全体成员都要参加和关心小组的规划、进展的追踪和决策的制定等项工作。 3软件项目管理技术分析研究
CMM的基于活动的度量方法和瀑布过程的有次序的、基于活动的管理规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CMM在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表现为过度基于过程的管理,具有典型的传统瀑布方法症状。现代主流的叠代软件项目开发技术、软件产业最佳实践和经济动机推动了软件开发组织采用基于结果的方法:开发业务案例、构想和原型方案;细化后纳入基线结构、可用,最后定为现场版本的。虽然CMMI保留了基于活动的方法,它的确集成了软件产业内很多现代的最好的实践,因此它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和瀑布思想的联系,而和叠代思想联系得更紧密。软件项目管理技术发展到今天,有了成熟的现代软件项目管理十大原理(沃克尔·罗伊斯):①首先注重结构过程;②用叠代生命周期在早期防御风险;③强调基于构件的开发;④建立变更管理环境;⑤用循环工程工具使变更更自由;⑥使用严格的、基于模型的设计符号;⑦提供过程的客观质量控制的手段;⑧使用中间产品的基于演示的评估;⑨细化的、展开的计划;⑩建立一个可升级的、可配置的过程。
根据对软件开发项目一线的多数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的调查分析,我们知道CMM对现代原理几乎没什么影响,甚至有些现代原理实际上是和CMM关键过程域相冲突的。基于对产业默认实践的观察和分析,CMMI和现代管理原理关系十分密切,激发了半数的叠代软件管理原则,如表1所示。
因此,对于采用瀑布过程开发软件项目的组织来讲,最好采用CMM的软件项目管理技术,而对于采用迭代软件开发过程开发软件项目的组织来说,还是应该采用CMMI软件项目管理技术进行软件项目管理。
但是,并不是实施了CMM/CMMI后,软件研发项目的质量就能够有所保障了。CMM/CMMI不是万能的,它的成功与否,与组织内部有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活动密不可分,而且CMM/CMMI并未提供有关子过程实现域所需要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PSP的管理技术来协作了,PSP专注于为个体和小型群组软件过程的优化提供具体而有效的途径。统计数据表明,在应用了PSP后软件中总的差错减少了,在i贝0试阶段发现的差错减少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软件项目开发有了很大的改善。
众所周知,现代软件项目早已走出单个英雄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需要众多软件工程师的密切合作。实践证明,PSP已不能解决现代软件项目管理中的所有问题,这时,擅长于项目任务规划管理和项目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TSP恰好可以在这方面做有益的补充。
综上所述,单纯实施CMM/CMMI,永远不能真正做到能力成熟度的升级,达到软件项目管理的最佳境界,只有将实施CM CMMI与实施PSP和TSP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取得最好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它的稳定与发展更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更多的创新技术的交流与模拟演练,办公场所的计算机信息化,快捷有效的智能应急处理措施,动态的监督管理以及生产工具的电子机械化等等,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工程安全的保障措施改善,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加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水平还比较低,存在明显的局限和不足,相对于国外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较早并且成功的经验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一、网络信息化化技术在建筑企业工程管理领域的作用
网路信息化主要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品、设备、人员、资金、市场等企业资源有效地集成起来,采用各种类型的合作形式,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素质员工为核心的敏捷制造企业运作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与网络智能化是指从建筑企业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等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逐步提高建筑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使信息对建筑业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建筑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信息网路化技术现代化工程管理,首先缩短了工程建设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时间,提高了企业业务流程的效率。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微观决策宏观化,宏观决策微观化,直接导致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结构的改革。
二、我国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的大型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从目前来看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的计算机自动化,利用包括投标、预算现场管理等各类单项工具式软件,网络信息的宣传与浏览,大型构件安装等自动调控技术,但是总的来说,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方案单一,没有制定一个统一模式规划,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重视程度不高,推广化力度不够,无统一的指导部门和中介。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薄弱,装备落后及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许多硬件设施跟不上,造成管理还依旧传统模式,不能较好的实现动态跟踪管理。
2.应用专业软件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3.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
4.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包括Internet普及率及上网速率、电子商务、安全机制、法律环境等还有待于提高。
三、网络信息技术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更好的运用与发展
1.硬件方面
1.1加大资金和装备的投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应从深度和思想认识上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项目部技术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许多在岗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较低。
1.2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加快相关软件的推广运用,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
2.软件方面
2.1 加快国产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我国的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软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严重的建筑行业,就更需要加快有关信息软件和系统的开发。比如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地质情况、施工时间限制、噪音和环保要求等限制,而这些限制将会影响到工程进度、资金预算等,如果单纯利用国外软件,往往难以调整这些未知的参数,并且价格一般都十分昂贵。因此,应加快开发适应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建筑管理软件和相应的信息系统。并且在软件和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应该重视软件和系统的可操作性,降低操作难度,便于信息系统在不同规模的建筑企业中的普及应用。
2.2 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通过 ERP 建立新的经营思维,将建造过程所流通的各种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人力、机具、信息甚至财务交易等相关业务组成完整的网络,将其运作变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将规划、设计、概算、发包、采购、建造、验收、结算等归结成一连串能够随时互动的经营功能,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迅速掌握企业内部经营现状和资源运用速度和情况,从而提高建造速度、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3.加强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加强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关键技术的研究,是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EDI、MIS 系统等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如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管理时,可以利用EDI 系统对购买工程使用材料进行管理,减少了各种票据、单证、报表等纸张文件的使用,及由此带来的大量人工处理; 准确率高,避免了纸张文件处理中,大量相同数据的多次重复输入造成的差错,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4.强化项目管理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提高信息化意识是做好信息化工作的保证。对信息化观念淡薄的人员,加大对实施建筑业信息化意义与作用的宣传教育。用事实证明信息化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减少失误和浪费,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存储工程文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积极推动信息化,让各参与方尤其是业主感受并认可信息化的重要性。
5.自上而下为项目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健康的外部环境对推动项目管理信息化至关重要。应加大因特网的普及率,提高网速,政府及部门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化规程,并立法加以保障,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发展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平台。
结束语:
我国建筑企业大都采用集团化运作,多元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将对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有大量的需求,信息网络化在我国建筑行业应当大有作为。信息网络化是传统建筑企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未来几年我国建筑业信息化与网络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会有大的提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界的挑战,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治国.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它的稳定与发展更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更多的创新技术的交流与模拟演练,办公场所的计算机信息化,快捷有效的智能应急处理措施,动态的监督管理以及生产工具的电子机械化等等,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工程安全的保障措施改善,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加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水平还比较低,存在明显的局限和不足,相对于国外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较早并且成功的经验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 信息网络化技术在建筑企业工程管理领域的作用
信息网路化技术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品、设备、人员、资金、市场等企业资源有效地集成起来,采用各种类型的合作形式,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素质员工为核心的敏捷制造企业运作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与网络智能化是指从建筑企业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等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逐步提高建筑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使信息对建筑业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建筑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信息网路化技术现代化工程管理,首先缩短了工程建设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时间,提高了企业业务流程的效率。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微观决策宏观化,宏观决策微观化,直接导致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结构的改革。
2 我国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现状
我国的大型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从目前来看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的计算机自动化,利用包括投标、预算现场管理等各类单项工具式软件,网络信息的宣传与浏览,大型构件安装等自动调控技术,但是总的来说,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方案单一,没有制定一个统一模式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程度不高,推广化力度不够,无统一的指导部门和中介。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薄弱,装备落后及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许多硬件设施跟不上,造成管理还依旧传统模式,不能较好的实现动态跟踪管理。
2.2 应用专业软件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2.3 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
2.4 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包括Internet普及率及上网速率、电子商务、安全机制、法律环境等还有待于提高。
3 信息网络技术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更好的运用与发展
3.1 硬件方面
3.1.1 重视认识,加大资金和装备的投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应从深度和思想认识上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项目部技术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还未建立,许多在岗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较低。 因此企业应该着重做好资金的投入和人员的培训工作。
3.1.2 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加快相关软件的推广运用,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
3.2 软件方面
3.2.1 加快国产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我国的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软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严重的建筑行业,就更需要加快有关信息软件和系统的开发。比如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地质情况、施工时间限制、噪音和环保要求等限制,而这些限制将会影响到工程进度、资金预算等,如果单纯利用国外软件,往往难以调整这些未知的参数,并且价格一般都十分昂贵。因此,应加快开发适应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建筑管理软件和相应的信息系统。并且在软件和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应该重视软件和系统的可操作性,降低操作难度,便于信息系统在不同规模的建筑企业中的普及应用。
3.2.2 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通过 ERP 建立新的经营思维,将建造过程所流通的各种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人力、机具、信息甚至财务交易等相关业务组成完整的网络,将其运作变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将规划、设计、概算、发包、采购、建造、验收、结算等归结成一连串能够随时互动的经营功能,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迅速掌握企业内部经营现状和资源运用速度和情况,从而提高建造速度、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大都采用集团化运作,多元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将对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有大量的需求,信息网络化在我国建筑行业应当大有作为。
信息网络化是传统建筑企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建设系统的共识,相信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全行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项推进措施的实施,未来几年我国建筑业信息化与网络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会有大的提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界的挑战,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治国.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2]张凯.我国建筑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