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级会计师经验总结

中级会计师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0: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级会计师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级会计师经验总结

篇(1)

一、能力、职业能力与会计职业能力的内涵

(一)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在《辞海》中,对能力的解释是指能够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工作实际而言,能力是指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再加上经验累积所粹炼出来的可以用于做出判断、选择和实践的力量。

(二)职业能力 关于职业能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定义是指在某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中能够按特定标准承担工作角色、完成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GGA)将职业能力定义为:能够有效履行某一特定工作角色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才能和行为的总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则认为,职业能力是一种才能,具备这种才能的人能出色地、有效率地和恰当地完成高标准工作。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委员会则把职业能力定义为,在职业范围内能够达到雇主所期望标准的工作能力,从工作的结果看,这种标准是指任何一个在特殊职业中扮演角色的个人被期望达到的程度。

(三)会计职业能力AICPA将会计职业能力的核心归纳为“能够为用户提供价值和结果的会计师技能、技术和知识的独特组合”。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委员会( IAESB)颁布的国际教育准则1~6号中,明确了从知识技能、技术技能、个人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五个方面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笔者则认为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且赖以生存发展的从业能力。 美国会计学会(AAA)会计教育委员会曾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在毕业时就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未来能够成为一个会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终身学习。这也强调了应注重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会计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一)高职会计学生就业岗位 调查发现,高职会计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岗位是出纳、会计、会计助理人员等岗位,表1是对我院近五年约1200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查结果。

(二)就业岗位的要求 通过对近两年来浙江省各单位招聘财务人员的要求进行调查,对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总结见表2。

从总体上看,各个招聘单位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诚信和责任心等职业道德,良好的学习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又不断出现新的要求,体现在对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单位的招聘条件都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则会要求至少具有初级会计资格、中级会计师职称;其次是要有开阔的专业视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的复杂多变使财务工作的复杂性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有开阔的专业视野来应对;此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财务工作中,细致、认真是对财务人员性格特征的重要要求。

三、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

(一)专业能力 一是文化素养知识。主要包括对历史发展、世界的不同文化和国际视野的理解;对人类基本行为知识的掌握;对思想、政治、社会差别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欣赏能力;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以及正式或非正式地表达意见的技巧等。二是会计专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金融、财政、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业务处理。三是相关法律知识。会计人员履行职能,自始至终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约,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税法、经济法、会计法等知识。

(二)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公司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所以会计人员对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知识都应有所涉及和了解。

(三)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会计人员按照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及经营特点,灵活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发生的不确定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程序等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日渐增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做出合理的、公允的判断。会计人员应具有对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应善于利用财务机会,规避财务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交流能力会计人员除了要能处理好日常财务工作外,还会常常和外界发生联系,如向银行申请贷款、税务登记及申报纳税、工商年检等,财务工作人员要经常和银行、税务部门打交道,有时还必须为单位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参考意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公关能力,能够很好地与相关部门沟通。

(五)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知识更新的频率不断加快。现代科技和信息的日益增长与会计人员接受信息的时间限度之间存在矛盾;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与会计人员受教育时间不断延长之间同样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六)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出纳、会计及财务主管等各个岗位的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才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这一点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十分关注的。

四、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一)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高职会计教育应紧跟时代潮流,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高职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各学校的办学特色,确定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专业特色,创建专业品牌,提高会计专业的适用性。不能将培养目标仅仅定位在会计操作技能上,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而是要强调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处理复杂多变的经济事项和适应未来多变的就业环境。

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强调在高职会计教学的不同阶段,会计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一样的,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技能、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等程度和方法则是不同的,因而,教学目标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深度、广度不同,由此训练出来学生拥有的能力和技巧才各有侧重。因为财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在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同时,在不同培养阶段都要贯彻职业道德教育。从总体上说高职会计教育应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发展潜力大、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会计人才。

(二)整合会计课程体系 会计是为经济服务的,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去认识和掌握会计知识。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现的是专才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缺陷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学科严重分离,致使教师和学生都无法跳出会计的框架,学生无法全面理解会计;在课程设置中,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课时比较少、学生也不大重视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此,应当打破现有的会计学科课程体系,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形成新的会计课程体系,既突出会计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又不过分强调会计学科与经济、管理等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从社会、经济、生活大背景中学习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优化,构建“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知识课+专业知识课+实践课”的课程体系,淡化专业学科的界限,改变目前专业课程过多,专业课占大比例的现状,通过各种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随着知识更新的频率不断加快,学会如何学习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达到128课时,但任课老师仍觉得这门课的课时太少,要讲的内容太多,老师整个学期“满课堂灌输知识”,手把手教学生会计账务处理,可课时还是不够用,学生掌握的不理想。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由于会计账务处理知识太多太细并且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而学生却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如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等,传授学生如何学习会计,如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 日前高职会计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为考而学,老师则为考而教。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是学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的主要依据,体现的基本特点是“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这种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既无法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需要。 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将会对高职会计教育的改革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提升会计教学质量。一方面,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如将平时测试、学习情况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改变考试题型与题目、突出考查专业知识运用等。另一方面,要改革会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见图1),并使会计专业质量评价制度化。新的考核体系以会计应用能力为主、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辅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系统性、岗位性,全过程灌输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惠忠、刘勇:《会计教育改革: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会计研究》2009年第12期。

[2]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3]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会计研究》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