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0: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教育网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语文教育网络

篇(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 小学语文 创新 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9-0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虽然国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语文教育,处于一线的语文老师也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但是整个国家的语文素质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反思,到底因何原因导致该种现象的产生?语文课程的新标准出台,给整个语文教育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即“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因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技术被呼唤而出,急需广泛运用到优化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一、告别传统方式,建交流合作的兴趣学习情景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为老师的口述和板书,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比较被动。现代化的教育应该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整体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优化开发学生资源,辅之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建交流合作的兴趣学习模式,碰撞出学习的热情火花。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上做到要运用PPT等多媒体技术创造出文本展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达到以画面感人,以声音动人,以视频导人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具体描述某个事物的文章时,要利用多媒体工具,画面再现事物的动态形态。让学生在卡通图片、童歌、动画片人物的环绕下产生熟悉感、进而引起学生的趣味性,让其在趣味性的驱使下通过小组分组或者学习互帮的方式交流、合作、思考、探讨,学习新的知识,活用旧的知识,加深了知识的理解,激发了思维的想象,主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二、拓展学习领域,以“互联网+”的方式加强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自身知识点的掌握,因为教师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制作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涉及到其他科目。这时候应该把不同的内容和涉及到的不同科目、不同领域交叉、配合、渗透以及传达给学生,拓展相关的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高度重视语文资源与生活的对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之以音乐、秒拍、短片、音像制品、计算机等互联网媒体工具,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和学习领域。以“互联网+”的方式加强语文实践。

三、注重耳濡目染,交叉协调语文课程与情感和美感融合

语文新课程目标指出,课堂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基本知识内容的灌输,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导向。尤其是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施教时,要使语文教学更具有感染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字魅力和隐藏的感情。尤其是在对国家历史事件的教学,或是对传统美德课文教学时,要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深受震撼或是满怀激情和感恩之情中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钟爱,对自然的喜爱,对家人的关爱。

四、提高课堂效率,化抽象为具体,化重难点为易接受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口授和板书的一笔一画构成,不仅会让学生产生疲乏心态,同时过多的黑板书写亦浪费不少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能够将生涩的知识点通过简单的图片和视频通俗易懂的表达出来,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重难点为易接受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简单的氛围中获得语文知识,甚至是在玩中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五、创新课堂教学,活跃学生感官,进行主动式探究性引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们一般多重视的是教材的展示,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个性化难以得到发挥。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创新课堂的教学要求,不仅可以加大教学的深度和实施力度,活跃学生的感官,进行主动式探究性引导,挖掘学生独特的感受和内心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出台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必须进行与时具进的革新,而多媒体作为计算机教育网络的内核,凭借炫目的图片,动态的视频,颜色鲜明的文字内容给教学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加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呈现的是人机交互双向流动沟通的特点,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许月玲.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试谈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参与[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5)

篇(2)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素质教育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电化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这种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电教化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种教学手段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弊端。如何摆正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负面影响,是值得讨论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进行辩证的论述。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多媒体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鲜血液

借助电化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将“大语文教育”的教育观融入每一课的教学当中,借助Internent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先进性,将教学从“学习一课”的围观教学中走出来,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并通过强大信息量的刺激,达到积累和沉淀知识的目的。提升学生教学中的主体性的同时,营造出师生平等、发展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笔者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学生兴致盎然。然后笔者说:“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此时笔者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学生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可见,使用现代化语文教学手段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教学难度,大大提高传授和学习技能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远远大于任何教师、任何教材,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图书馆,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的教学信息。笔者时常浏览教育网站,搜索教学资料,为备课提供丰富的、全新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能准确、及时地把握最新的教学动态。网络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开拓了教学视野。

1.2 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如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要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但是学生没有去过西双版纳,对西双版纳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为了平缓教学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笔者在教学时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电教媒体,播放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通过图、文、声、像结合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境界,并辅之以解说,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真切地体味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1.3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对语言信息输入(听、读)和输出(读、写)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情景单一,教师授课的基本方式是讲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听读的机会少了,读写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技术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

2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特点,每一堂课实际上都是教师无法预测的。语文教学是一项体现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因为配备的教学软件不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时还因为课件的原因,束缚了教师教学个性的体现,这就给课堂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正是为此,教师在上课时会发现精心打造的教案到了课堂便有点“力不从心”,传统课堂教学优势却异常地活泼,异彩纷呈。现在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固定程序,似乎正在慢慢僵化原本灵动的课堂。

2)多媒体教学的科学利用。当前,多媒体还只是作为一种辅的工具引入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实际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为教学寻找一种先进的、多功能的、方便灵活的辅助手段,其根本在于它对教学目的、内容和模式的深层探讨。然而,目前对教育信息技术的了解还很肤浅,教师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束缚了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开展。教学课件涉及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特别是在课件整合上,大多数教师还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直接从网上下载,然后改头换面后为我所用。这势必会给课件留下“刀疤”,影响到教学效果。试想,一堂没有自己思路的多媒体课堂将是多么的糟糕。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确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笔者认为这是对比传统教学手段来说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似乎已经成为必然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手段就已经是绝对落后的东西,更不意味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完全取而代之。如果抱有这种认识,那是错误的,更是有害的。

3 小结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针对我国的教育国情,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可能完全取代它。有些传统的教育手段,是永远不过时的,不会失效的。在优秀教学艺术恰当运用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手段有时比现代教学手段的效果还要好。例如,教师的口语、粉笔和黑板,都是这样的手段。有的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彩或者逻辑力量。它是任何先进技术手段所不能的,其简便易行又不可企及。

篇(3)

关键词:有效;趣味;分层;灵活多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08-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怎样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我认为除了课堂上的系列学习训练和日常生活习得外,语文课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有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有益于学生技能提升、思维发展等。多数语文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都会每天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作业,如:预习课文,抄写生字词,背诵指定段落,完成练习册等。但是很多老师没把作业设计看作备课的重要环节,随意性较大,翻开作业本一看,就会发现作业内容统一任务多,重复机械多,引用现成资料多,复习巩固类多,学生对这些作业缺乏兴趣,只是惧怕老师家长批评为完成任务而作业,作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围绕有效性,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自行编制灵活多样有趣味的分层作业,真正发挥作业功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带游戏性质的有趣的作业是最受欢迎的。如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很多老师都觉得枯燥无味,学生今天会了明天忘了,文件又规定一二年级不准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怎么办呢?我布置学生回家当小老师,教弟弟妹妹爸爸妈妈认识拼音新朋友,比一比,谁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同时让学生每天到后面课文中去找自己认识的拼音,看自己是不是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拼音伙伴,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在复习汉语拼音时,让孩子们回家用拼音写出家里人的称呼及姓名,请家人通过游戏寻找自己的并判断对错,还可写一写好朋友及班上同学的拼音请家人猜猜他是谁等。这些有趣的作业学生觉得就是在玩,玩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值得。

二、设计难度不一的分层作业

伸出我们的手,五个手指长短不一。我们面对的学生亦如五指,它们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特长不同、爱好不同的个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分类,如A类必做,B类多数同学选做,C类少数同学选做,有点像进超市根据自身需要及经济实力自主选购一样,有效地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学了《我的百草园》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1、抄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如果能写印象深的原因更好。(必做)2、自由组合几人小组,说说自己的乐园在哪里,乐在哪里?(选做)3、体会文中描写捕鸟方法的动词作用,并试着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描述生活中自己最喜欢的某种活动。(选做)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愉快地接受了作业,孩子们好胜心强,结果是1、2题都变成了必做题,第3题多数同学选做了,超过了我的预想,还不够有效吗?

三、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

近几年来,各大书店复习资料堆成山,老师们也渐渐懒了下来,直接使用现成的资料,省时又省心。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写得手发软,厌烦作业的人也随之增多,与减负提质还真有一点背道而驰。对此,我认为老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适时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甚至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变换多种方式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1、表演类作业

记得2012年在山东学习时,看了孩子们表演的《田忌赛马》《绿野仙踪》等课本剧,我不禁想起自己初登教坛时孩子们表演的《小猴子下山》,孩子的理解与表演天赋让老师大吃一惊。这类作业深受学生欢迎,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有的学生还会因这样的表演而爱上语文。表演类作业还可以是诗歌朗诵、讲故事、续编故事等。如:学了童话《巨人的花园》既可配上道具表演,也可让孩子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跨学科类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如学了《长江之歌》《我的中国心》后,在体会了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借助媒体或其他方法学唱这两首歌;学习《卧看牵牛织女星》《仙人掌》等科普类文章前向科学老师请教,了解相关知识,再找机会实际观察星空、仙人掌及上网查阅资料等,有了这些,老师上课只需适当指导下说明方法就行了;学习《母鸡》,让爱画的同学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有的画了母鸡睁双眼奋力张翅与来敌争斗,有的画了母鸡觅食后让小鸡吃……一幅幅画有力地证明孩子理解了母鸡的勇敢、慈爱、负责。

3、资料收集类作业

生活在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很多,学会从图书、网络、广播等渠道了解收集资料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高段要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收集资料的范围很广,如学习《少年闰土》课前收集作者简介,了解相关文章《故乡》概要,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学习《春联》,让学生到网上去了解春联的来历、基本特点、贴法,到生活中收集春联,还可把收集到资料整理办手抄报;学习《别董大》后收集送别诗,比较异同……学生从小养成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好习惯,自然提高了自学能力,有益一生。

灵活多样的作业还有很多,如推荐阅读相关课外书、结合课文内容发短信、结合特殊节日制作礼物写感想、结合生活突发事件写话等。高年级还可尝试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是一门艺术,老师要以生为本,设计有效的作业,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