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关于感恩节的诗歌

关于感恩节的诗歌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9: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关于感恩节的诗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于感恩节的诗歌

篇(1)

20xx感恩节诗歌朗诵大全 关于感恩节诗歌诗歌一:学 会 感 恩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

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

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

我感恩,很多很多人……

我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将永过成为我栖息的地方。

我感恩我的爷,奶奶,是他们为我创造了无忧无虑的氛围,

使美妙的童真永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我感恩我的老师,是他们阳光般的笑脸抚慰我心灵的创伤,

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不朽的辉煌篇章。

我感恩我的朋友,同学,是他们让我感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朋友是世上最大的宝贝。”让学生时代成为相册中最真最纯的一页。

我感恩……

很多很多的人……

感恩,让我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为贵”;

感恩,让我懂得“承膝于祖辈的乐趣”;

感恩,让我领略到阳光的妩媚;

感恩让我明的什么是披肝沥胆,风雨同舟;

感恩,让我明白……。

感恩鸟语花香,

感恩春和景明,

感恩蔚蓝的苍穹,……

感恩,生命如此不平凡,生命长河中确有宝石在熠熠生辉,

感恩,生命如此丰富与多彩,万物生灵赐予的永不泯灭的生活热情。

感恩深深,真情切切,感恩使我懂得如此之多,甚至有超脱世俗的情愫。

那我们为什么不感恩“感恩”呢?

那么,让我们合上双手,闭上双眼,向上天诚心的祷告,

愿天下人都学会感恩!

诗歌二:感 恩

树叶在空中飘荡

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

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

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感谢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感谢老师,给了我们学习的本领;

感谢小伙伴,给了我们真诚的帮助;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和谐的成长环境。

关于感恩节的诗句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

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洛克

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尼采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

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罗素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贺拉斯

关于感恩节的古诗《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晒旧衣》——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关于感恩节的诗句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

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洛克

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尼采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

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罗素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贺拉斯

【关于感恩节的古诗】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晒旧衣》——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篇(2)

生命来自父母,教育来自学校,服务来自社会,工作来自单位。人的一生,时刻都在享受他人的付出。感恩之心很容易激活,只要幡然醒悟,只要记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工作单位的教诲之情,善待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之心就会充盈在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1小草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茁壮成长;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他更加芬芳;雄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自由翱翔,感恩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而我们更需要感恩,感恩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因为是父母为我们的生命谱写了爱的篇章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老师、同学们对我的深切的爱和不言回报的付出,才明白我的身边一直充满了爱。

当同学演讲感恩父母时,我便回忆着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当演讲感恩老师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老师诲人不倦的画面;当演讲感恩同学时,我仿佛又看到了他们如山泉般清澈的笑脸。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难忘,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要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太多。据统计,父母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至少需要三十万元!为了它,父母终日操劳,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少艰辛。那无言的爱,化作一个更忙碌而又瘦削的背影,渐渐远去。为了它,我更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拿到好成绩,与其说是为自己,不如说是为父母。因为,只有看到优异的成绩,他们疲惫的脸上才会荡漾起笑容——因为他们知道,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实这就是感恩父母的方式。

当我听到母亲为等待儿子而中暑时,我不禁想起,我的母亲何尝不是一样:多少个雨天,为了给我送伞,母亲冒雨等我,看到我,就急忙跑过去,眼里流露出慈祥的目光,却不顾自己的脸上在不停的滴下水,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看到此情此景,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紧紧拥抱着母亲,轻声说:“谢谢您!”

这就是感恩,最朴实无华,真挚动人的感恩,我们应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让感恩在心间长存。

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带着万千的感慨,一个个感动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结束了这次活动,但感恩永不结束。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2“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教诲。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激给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过你的师长,感激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磨难磨砺了你的意志。成长中的学生,要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不懂得为别人的难处考虑的人是自私的,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成功。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乘着感恩的翅膀成长翱翔。

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先要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感恩我们的社会、父母,老师、同学、开始。因此,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1)“对父母的五个一”感恩活动: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2)“对老师的七个一”感恩活动:为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提一个建议、标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3)“对同学的一帮一”感恩活动。(4)“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恩教育活动”等。全校性的活动还有吟诵有关感恩的诗歌、听有关感恩的演讲、看有关感恩的电影、学唱感恩歌曲、出一张与感恩有关的手抄报,评选“感恩之星”等。我们将评出贺卡、寄语和书信,并结合上述活动和平时表现评选出“感恩之星”。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之一就是书写家书。“家书”这个传统由来已久,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渠道,品读名人家书,我们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感动,所折服。希望同学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回忆家长对你的付出,把它写下来,并且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写一封回信或一段寄语。我们希望通过“家书”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在校园内开展一次对学生也是对教师自身的感恩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恩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共建和谐融洽的校园文明和家庭环境!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现在都是家庭的中心,平时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3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为了做好这次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主题活动的流程,并从网上收集了相关的图片,歌曲等,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感恩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主题活动开始前,我播放了《感谢》这首歌曲,随着歌曲旋律的响起,字幕的现实,学生很快地投入到了一种关注平静欣赏的情境之中,有的还跟着歌曲轻声的唱着。

歌曲播放完毕后,我问学生我们应该感谢谁,学生兴奋了,七嘴八舌的喊着:“父母,老师,大自然,和平……”我知道他们只不过把歌词中所提到的感谢的元素不假思索的重复了一遍罢了,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感谢”一词所包涵的情感。

我接着说道:“我们要感谢的人和物很多很多,那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学生大多数喊着说:“父母”,有少数声音很低说:“老师。”“那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要感谢自己的父母吧”。“父母很辛苦”“父母关心我们”“父母每天大清早起来为我们做饭,还有洗衣服。”“父母给了我生命。”

我知道这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回答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了,为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了解到父母对自己那份无私伟大的爱。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感人的图片。图片很有顺序性,叙述的是一个婴儿成长成少年的过程。

第一张图片是一个五六个月大的婴儿正在甜蜜的熟睡,母亲深情的守护着他,谁知一出示后,学生一片哗然,有些调皮的男生还不由的说道:“好酷的贝贝。”女生则有些茫然。我知道可能是这张图片太温馨了,学生可能不知道我的意图所在了。我赶紧说道:“你知道那位呵护孩子的母亲心里想的是什么吗?”“你是我的宝贝,你要快乐成长”“你是我的希望,你要健康成长。”

学生反应的很快,随着图片的一张张显示(风雪途中的母女,陪伴残疾孩子的父母,做劳工的父亲),一次次的心灵交流,学生的思想渐渐地有了一些思考感悟,因为随着图片的显示,相互的交流,班里变得沉静了,学生变得沉默了。少了课初的一些x动和兴奋,多了一份凝重与深沉。

看着学生的情感被渐渐的调动起来,我们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回想亲情。说说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父母的那些做法让你最难忘最感动。一个一向活跃的学生郭子健站起来了,说:“父母在他上五年级的时候,把他送到了私立学校,在一个下着大雪的早晨,母亲不顾路途遥远步行踏雪为他送棉衣的事让他难以忘记。”说着说着他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我知道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学生,感情很丰富也很细腻,我正要加以升华他的情感以带动大家情感时,谁知有七八学生紧跟着嘀咕说:“郭子健真会演戏,什么破事,还流泪。”由于这意想不到的插曲,刚才那和谐美妙的氛围又一次被打破。我只能示意他坐下,说:“他母亲做的这一切不值得他感谢吗?”可能是我的语调高了点,学生又陷入了沉默。我知道这次不是思考,不是回忆的沉默,因为他们的头是低下的,眼睛也没有了那份自信和光泽。为了再次调动他们的情感,我说我向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前一位母亲,因家穷,一次遇大雨,孩子鞋湿了,为使孩子早上穿上干燥的鞋,她竟然把湿漉漉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一夜未睡。”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420x新年伊始,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开展了师德“感恩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和讨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内心始终充盈着一种责任,一种感动,一种甜蜜的幸福。

x年带着梦想的我跨入师范学校的大门,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欣喜之时,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深知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担负着培养和塑造人的光荣使命。要成功地培育学生,教师首先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以自身的形象为学生树立做人的典范。其次要具备育人的艺术,没有育人的艺术是不容易触动和改变人的灵魂的。古语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业者人也必敬之”,多年来,我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从内心到言行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保持教师的风范。

回顾十几年来的工作历程,深刻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关爱,尊师重教早已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就拿工资来说吧,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只能拿到189.00元的工资,到现在已经能拿到1000.00元出头。即使林区的经济处于低谷时期,行署和区政府还是想尽办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难忘每个教师节领导们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来到我们教师中间,与我们欢聚一堂,此情此景,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谁能不收获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份感动呢?中国经济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林区经济也在发展,步入林场小学,展现在你面前是新建的校舍和微机室,可见党和政府对我们教育的关怀和支持。所以我们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给予我们一份神圣的事业,是党和人民让我们这些被人们看不起的孩子王成为倍受全社会尊重的人民教师,感谢人民政府来关心牵挂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安居乐业。虽然林区与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更能理解这种现状,我们不能盲目地去攀比,我们应从大局出发,培养大局意识,树立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与时俱进,为新林区经济的振兴,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人民教师是幸福的,每当看到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与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因我们的引领而欣喜,这就是给我们教师的嘉奖,我们的人生是充实的,富有价值的。每当看到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家人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事业。

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而我们教师做的是叶的事业,每个教师都象是一片绿叶,在党的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孕育着花,孕育着果,孕育着神州大地的万千桃李。让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让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吧!我要把我的爱,我的智慧,我的整个生命全部都献给教育事业,为我们新林区建设增一份明媚的春光,添一片绚丽的秋色。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5在目前这个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选择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让思想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进一步实施感恩教育。下面就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备课,备“感恩”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以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感恩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备课就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即备学生、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教育有意注意的重要阶段,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多媒体,引用影视插曲等方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一些感恩节目,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感恩”的内涵,训练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并对身边的人事物常怀感恩之心。

二、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恩”

1.父母之恩。

写不完的是关于亲情的深厚,说不清的是关于亲情的期待,道不尽的是关于亲情的感慨。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无法回报,父母就像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在我们遭受暴风雨的时候,让我们安全地停泊。父母也像永动的马达,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给我们提供不竭的动力。小学教科书中多角度地表达了父母之恩,例如《落花生》中教我们如何为人之父,一个父亲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同时,让学生感受父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

2.自然之恩。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吸引着无数文人为之倾诉衷肠,那是因为大自然都给人一种美德享受。日月经无,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让我们陶醉,沉浸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谢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们。例如《黄河颂》以其雄壮之词让我们心潮澎湃,通过想象深入意境,激起我们热爱自然的万丈豪情。

3.祖国之恩。

我们受恩于父母,我们受恩于环境,我们受恩于祖国。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现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颐和园》歌颂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人深知如何做一名祖国的优秀儿女。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顿时在脑海中鲜活起来。

三、在有效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适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大多文质优美,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师在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人物形象的高大;在反复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博大的爱,激发人类要敬畏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感受父母浓浓的爱意,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的感恩行为。

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先用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通过耐心引导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扬,从中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他们的信心。只有感觉到别人对自己欣赏时一个人才会更加自信。在反复的锻炼中让学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白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为了提高学生地写作能力,我在平时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通过感恩教育的活动强化感恩意识,让学生体会师长之恩。为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应更加努力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教学水平上仍需努力学习,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而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能简单地依靠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有关“感恩”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塑造人灵魂的需要。

篇(3)

那么,为什么要创设语境呢?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语境之于词汇,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词汇需要融入语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意义与活力,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语境的价值,也就是说 “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一、当前学生词汇学习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问题一:阅读时,由于生词太多而无法理解句意,导致速度偏慢,答题准确率低,阅读能力和词汇量呈负循环状态。

问题二:在书面表达中,学生因不了解语境而乱用、误用、滥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如When my parents got married with each other, they had no money at all. (受思维定势影响,get married to sb误用为get married with sb);North China always rains a lot in summer(这个季节华北总下雨,中国式翻译)。

问题三:单项选择题和完形填空题,因忽视语境而误选的现象比比皆是。如:

That is the only way we can imagine________ the overuse of water in students’ bathrooms.

A.reducing B.to reduce

C.reduced D.reduce

很多学生一看到imagine就以为必用动名词,因而误选A。如果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不难看出此处imagine的对象是 the only way,后面须用动词不定式表目的,因此B才是正确的。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词汇,应用不够灵活。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学生学习方面的,更有教师教学方面的。

第一,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不善于利用记忆策略。虽然也有学生接受了词汇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的观点,但在实际学习中他们还在无意识地运用机械重复策略,如对于巩固词汇的方法,多数学生认为主要靠考前突击背诵词汇表,而不是把工夫花在平时,把词汇学习放在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等语境中去记忆、理解和应用。

第二,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机械,词汇检测方式单一。目前,多数教师采用以下两种词汇教学方法:一是利用一节课时间,集中讲解本单元所有的单词和短语;二是处理完课文的层次阅读后,把重点词汇挑出来,逐一讲解习惯搭配,然后举几个例子写在黑板上或者呈现在课件上,让学生抄下来背熟,课后再用听写单词或短语的形式进行检测。无论哪种方法,都是脱离了语境,结果是: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抄得手臂发麻,课后背得眼冒金星,考试考得云里雾里。

正是这种脱离语境的教和学,打击了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遏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也削弱了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

二、改进对策

为了改变低效的词汇教学现状,笔者采用了融“词”于“境”的词汇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关注语言语境,化“零”为“整”

语言语境,简单地说,就是上下文。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每一词语都受语境域限的制约。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常见,词汇的具体意义须由不同的上下文而定。如“take” 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意义。

(1)The doctor asked him to take the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2)This bus can only take 30 passengers.

(3)— I made a joke to him just now. I am afraid that he was angry.

— It doesn’t matter. He can take a joke.

通常,一看到“take”这个单词时,学生就只想到它有“带(去)”“携带”“拿”等意思,其实“take”一词有很多种意思。例(1)中,“take”表示“吃, 服”的意思,通过关键词medicine,学生就能猜测其义。例(2)中,“take”表示“容纳,坐得下”的意思, 从bus和passenger可以猜测出。例(3)中上文说到“我刚才对他开了个玩笑,我担心他生气了”,下文又说到“不要紧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这些语境,学生就很容易猜出“He can take a joke.” 的意思是“他开得起玩笑”。由此可推断出“take”在这里是“容忍”的意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常鼓励学生利用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如阅读理解中,常会碰到熟词生义的现象,此时,上下文语境就显得特别重要。所谓的化“零”为“整”,就是说零碎的词汇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整体的环境中才能显示出它的确切含义。猜测词义不是凭空捏造,也非凭经验,而只能通过联系整句、整段甚至整篇文本。

关注语言环境,功夫在于平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词典、阅读报刊等方式进行。对于词汇教学中的一些高频词,笔者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首先触摸语言环境。具体做法如下:找出该单元核心词汇在课文中的例句,以发现课文语境;寻找该词在词典中的相关例句(寻找语境);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可以从China Daily,21st Century, Shanghai Students’ Post, Google 等里面查找最新信息)。

如:( 2011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第9小题)The professor could tell by the______ look in Maria’s eyes that she couldn’t understand a single word of his culture.

A. cold B. blank C. innocent D. fresh

这题考查blank。笔者所教的学生对于这题做得得心应手,主要源于考前的词汇复习阶段,笔者曾用融“词”于“境”法对所有新增词汇进行梳理,下面是笔者对blank一词的复习:

先让学生通过查词典对该词进行一词多义的辨析,然后归纳学生的作业。

Suddenly my mind went blank. 猛然间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adj.空白的,空着的)

There was a blank look on his face.他脸上毫无表情。(adj.茫然的,无表情的)

Her questions drew blank looks all round.他的问题把大家问得目瞪口呆。(adj.不理解的)

I have filled in this form incorrectly. Can I have another blank? 我把表格填错了,再给我一张空白的,可以吗?( n. 空白的纸、表格等)

然后,从China Daily上摘录新闻片段,并让学生找出此处blank与上面哪一句意思一样:

... I could recall through old films, documentaries and historic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s , some of those lineament features on Hong Kong citizens in the 60s and 70s. But today, something has gone amiss. When I look at the faces of the citizens in the streets of Hong Kong, not only did I not see the positive outlook, often I saw blank faces. The purpose was lost somewhere along the way, the gusto was tempered, and the fire-in-the-belly half extinguished.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Hong Kong people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From “In search of a new dream for our city”, China Daily, July 6th, 2010)

通过查找、辨析这些语言语境,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了该词的用法,何愁考试呢?

(二)融入文化语境,化“生”为“熟”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会在该语言的词汇中留下印记。有这么一个令人难过的故事: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而被枪杀。我们知道,freeze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可以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Freeze!”(“不许动!”)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的话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了。因此,“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

词汇教学需要联系文化语境。在特定的文化中,词汇有不同的含义。那么,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解读蕴含在词汇背后的语意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借助诗歌、广告、名言警句、美文等,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辨析。就拿广告文化来说,由于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其反复的频率及简练的语言时刻影响着我们。因此,借用广告语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词汇的印象。如讲解fashion一词时,笔者在PPT上打出“ 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rom Sony.”由于学生们对于Hi-Fi, fun, Sony都比较熟悉,因此fashion一词引起了他们的好奇。这时笔者趁热打铁,继续提供以下语境:Many young people like to keep up with fashion. When something new comes out, they will try to get it or copy it. For example, when narrow trousers are worn by some, they will also wear them. 学生在体会这些文化语境的过程中迅速地掌握了fashion的用法。

融入文化语境,化“生”为“熟”,将词汇教学和文化导入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原本陌生的词汇用法在文化语境中变得熟悉,这样既习得了词汇,也扩大了词汇量,不失为一种“以点带面”的做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文化背景的切入口要小,不要泛泛而谈,也不要兜圈子、猜谜语,要紧扣核心词汇展开,如果把背景放大,就容易“喧宾夺主”,反而会冲淡核心词汇的学习。

(三)创设生活语境,化“虚”为“实”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词汇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他们所学的词汇主要来自课本,接触外语的机会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或创设生活语境来进行词汇教学。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生活语境,主要学习重点词汇live on。

T: Most people in the south of China live on rice while people in the north live on wheat.

Nowadays, many old men in Shaoxing can live on retirement salary or pension fund.

Some customs live on for a long time such as celebrating the festival of “yuanxiao” . A special music called “lianhualao” also lives on for many years.

A. continue existing B. feed on C. make a living by

以上例句均来源于生活实际,涉及南北方饮食文化、老年生活保障以及元宵节等传统文化,通过给学生提供生活语境,要求学生用语意匹配的形式,猜测live on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这样的词汇学习,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很形象,很有趣,很好记”。

再如mean, means及by means of, by this means, by all means, by no means等的用法是一难点,也是学生极易混淆的高考考点之一。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辨析,笔者设置了以下一段生活语境,并让学生用翻译的方式进行语段填空练习:Now there is too much traffic on the road. In many big cities, every possible means has been tried (尝试任何可能的方式)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 but the sky is still not clear. If you mean to reduce air pollution(减少空气污染), please go by means of your feet(步行). Because protecting environment means protecting ourselves(保护我们自己). So we should care for our environment by all means(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Only by this means will we save the earth(只有以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拯救地球).

由于提供了具体实在的生活语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mean及means的相关用法。

又如人教版教材(必修六) Unit 2 Poems,这个单元的诗歌意境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欣赏后,笔者要求学生模仿诗歌语境,进行创作。图1是学生创作的诗歌集:

所以,笔者认为通过创设生活语境,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词汇,往往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要源于真实的生活,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只有采用学生熟悉的话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如果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比如说,人教版教材(必修三)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Trinidad Carnival(特立尼达岛狂欢节)的话题内容,对我国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对于里面出现的spiritual , celebrate, special等核心词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对此,笔者把它改编成学生都熟悉的感恩节话题“Behind the Turkey: The story of Thanksgiving”, 并通过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

When is Thanksgiving Day celebrated every year?

What is special about Thanksgiving Day? What’s the spiritual meaning of the day?

How do you plan to celebrate it this year?

通过这样的改编,学生有话可说,乐学愿谈,词汇的学习和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要富有时代气息,并具有实用性。词汇教学中的语境创设,大多是由教师主导的。为此,教师需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熟悉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日常交际用语,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设情境。如教学了人教版教材(必修一) Unit 4 Earthquakes一文后,笔者有意在所教的两个班级中布置了不同语境下的话题写作,旨在了解学生对词汇学习的效果。

(1)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大量人员失踪,许多房屋被毁,唐山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全国各地人民纷纷赶赴唐山开展救护工作。

(2)根据以下材料写一则通讯报道。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造成数千人死亡,大量人员失踪,许多建筑被毁。中国国际救援队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日本,竭尽全力开展救援工作,体现了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

通过对比学生作业,笔者发现:对于(1),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因为对发生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兴趣不浓;对于(2),学生乐于说,也有话可写。同样是学习关于地震的词汇,学生参与的热情却不一样。

因此,语境的创设要能体现时代性、时尚性和实用性,只有让学生体验到词汇学习对无论是考试还是生活实际都具有的意义、价值和乐趣时,学生才愿意配合老师,主动积极地学习。

再次,要采用多样的形式,切忌单一乏味。语境创设可以利用图片、图标、视频、文本等,也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小组讨论,甚至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电影模仿等。如教学人教版教材(必修一) Unit 1 Friendship时,笔者首先抛出两个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

Can you name some qualities of a person who would not make a good friend?

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说出了一些评价朋友的词汇,如honest, dishonest, loyal, impatient, humorous, easy-going, selfless, selfish, lazy, friendly, mean, generous等。接着,要求学生再对这些词汇进行归类:把用来描述好的品质和描述不良品质的词汇,分别以句子的形式予以表达,然后写成题为“My Ideal Friend”的短文,最后以演讲比赛的形式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

这样的教学,学生喜欢并乐于参加,他们对词汇学习的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也远比单一的听写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