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跨专业综合实训

跨专业综合实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9: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跨专业综合实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跨专业综合实训

篇(1)

关键词:教学改革 VBSE 综合实训 平台建设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irtual Business Society Environment)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综合实训平台,可以由多个不同专业学生模拟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分别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锻炼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获得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学生的执行、决策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二)特征

1.仿真性。“VBSE”平台具有高仿真性,从机构设置、运行环境、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都是来源于实际案例,通过精心设计而成,为了使综合实训环境更加逼真,在环境搭建时,还可以在具体场景的规划上进行设计和模拟仿真。如:对银行环境的设计,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按商业银行模式建立银行柜台。

2.对抗性。“VBSE”平台能够同时设置多个同一经营项目的公司营造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跨专业综合性。“VBSE”平台可以用于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国际贸易等财会金融类专业学生的跨专业综合实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目标与作用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目标就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潜质、具备全局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根据企业财务职业岗位对人员的具体要求,将此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1.温故知新。学会运用所需理论与专业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通过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懂业务、知流程。提高学生对业务的解读能力,适应未来商业活动,能根据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解读分析财务相关业务,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活动进行记录与监督;熟悉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了解并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结合岗位要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整合内化为职业能力。

3.会软件、能核算。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的管理能力,熟练操作ERP管理软件、办公软件进行业务处理与管理;提高学生的业务核算能力,能从业务需求角度设置核算体系,熟知每类业务的记账分录与核算处理流程,并根据业务需求出具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

4.会沟通、善协调。体验部门内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协同关联,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具有全局观、会工作、会思考、善合作的未来职业人。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如下图。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作用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理念,将教学、实操、模拟实习完美结合,有效解决了多年来的实习难题。通过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如下:

1.可以使学生熟悉各财务及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及职责要求,ζ笠挡莆窈怂阆喙乇淼サ奶畋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VBSE”平台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将现实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关的典型业务进行具体而全面的模拟,学生进入该模拟系统,一切都是高仿真的,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各种章证资质等,学生的角色进而转换成员工,持证上岗,从开始的应聘到上岗,从企业文化到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每个环节跟现实中并无两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较真实地感知企业财务核算内在的业务逻辑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合适且喜欢的职位,通过“VBSE”平台体验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并理解业务在财务核算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关键是学生在感知业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和职业素养。

3.通过线上线下模拟训练,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操作。“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线上线下两条线将真实业务工作的内部资料、具体内容在教学平台上进行模拟,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而生动的辅导,将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活动流程。

4.通过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工商、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与关键点

(一)“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教学应用平台,是开展“会计业务场景+会计岗位设置+会计岗位任务+操作角色”有机结合的虚拟实训平台,实现融职业认知、职业判断、业务处理、实务操作、教学评价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主要根据“知识技能、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分层多元化组题,融“知识运用测试+职业判断测试+技能操作测试”为一体,实现“即时分点测试、定期总结测试”等多种测试功能。集上传、同步讲义、课程选择等功能为一体的视频课堂系统,使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听取教学名师名家同步课堂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虚拟实训平台具有高仿真性、过程判断性与过程操作性,学生可通过平台提供的角色选择不同岗位按照业务流程完成各项典型任务。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一轮教学需要五天时间,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动员、组建企业团队、发放实习用品、期初建账、三阶段任务的推送及完成以及各种会议、流程演绎、LOGO海报制作、展示及评比、签合同、业务处理、团队汇报等环节。

(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推送并讲解第一笔行政专员借备用金业务时,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并慢速演示,选取其中一家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分角色扮演。

2.增值税在线纳税申报难度较大,要提醒税务会计按任务流程描述操作,只需填写4张附表和1张主表,其中主表的数据会从4张附表自动引入,附表填写完成后一定要点击暂存键,并注意附表数据不能从word文档中复制,4张附表暂存完成后,将主表的表头信息补充完整,点击暂存,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并上传,点击主目录查看主表出现扣款按钮,点击扣款并打印。供应商所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发票单价是不含税的。

3.关于材料入库、材料领用及完工入库,要提醒学生注意Word单据上的表头信息,要注意人物名称及虚拟人物日期。获取业务数据时,重点关注业务主体、业务时间、业务内容。

4.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不怕慢,就怕乱,线上系统任务和线下填写单据一定要同步,这样后面的任务操作就会更顺畅,更清晰。

四、“VBSE”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把企业搬进校园”使得原本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VBSE”平台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

物理实训环境的设计要使学生有一个类似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各个企业内部要设置各种主要业务工作岗位,并建立起各个业务岗位的管理工作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岗位之间、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从而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在物理实训环境搭建上,首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力求与实际相一致,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的文化与氛围。其次,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境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济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模拟实训的高度仿真性。从办公场地、使用的设备、办公用品用具、实训指导教师、管理方式与手段、业务触发机制等方面充分考虑如何贴近现实。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就要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要相对集中,方便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办理,尤其像工商、税务、银行、客户、供应商等公司,一轮实训同时可开设10家企业,所以尽可能在面积较大的实训室开设,软硬件设备要提供齐全,除了具备计算机及网络环境,还要考虑进行信息的公布与交流互动,提供投影、打印、复印设备、电话传真设备及扩音设备的配置,将给整个实训活动带来更好的效果。

(二)提高领导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的重视

由于受教育规划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理论教学,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使得毕业学生难以对接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品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只有将实践在课程中有效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企业员工,从事具体岗位的业务工作,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领导重视,不仅要购买相关平台软件,还要做好实训前准备、过程中控制、实训后评价等工作。

(三)加强对师资的培训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不仅要有动口能力,更要具备动手能力。教师要真正起到策划场景、节点管控、过程监督、疑难点拨、资源配置,奖惩评价等作用。但很多“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师资教学团队都以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大多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大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比如:带薪实习,参加用友新道师资研修院假期举办的研修班等。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和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四)加强制度建设及规范化管理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主要是“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体验平台运作和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全面多维感受企业的运行规律,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因为与该实训相关的实训场地、软件平台、实物教具等的购买和使用均需进行制度化管理。充分利用各专业教师和实训科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实现信息系统的实时、自动、数据全面挖掘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该实训平台的实践对学生全局意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战略[J].会计研究,2009,(6).

[2]曹小林.刍议“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利弊影响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4,(4).

[3]曹小林.宏观经济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基于VAR量模型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6,(5).

篇(2)

【关键词】职业能力 联合 跨专业 培养方向 授课 探索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92

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面向市场的需求,服务于社会。如何能让学生迅速掌握专业技能,毕业之后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这是一个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为例,现开设播、编、演、导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是从事群众艺术等方面的工作。这些职业岗位,分布面广,人才需求量大。而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的人才更多需要的是综合的艺术素养,并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业性人才。

一、跨专业联合授课的基本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课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途径,是整个传媒学院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与市场零对接的目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从2014 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跨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共有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导,录音艺术、戏剧影视美术(化妆)等4 个专业300 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实践教学。

(一)整体构想

此次“联合授课”项目以职业教育为目的,希望以职业性实践来探索艺术教育水平这条“发展线”。依托综合艺术院校的声、编、播、导等多专业设置和丰富的艺术生产资源,将各类项目任务与实践相联系,真正导向驱动教学,形成“教学与市场结合”的有效教学组织形态二、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训模式。

(二)培养方向

在社会化群众化文艺活动日趋发达的当今社会,就业单位和社会对艺术学院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多元的要求。毕业生除了需要具备大学所学的本专业能力外,更需要在更宽泛的工作范畴内拥有运用多层次的技巧与素养。

(三)打破各实训课程之间的孤立性的实训模式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手段,把诸如影视策划、编剧、导演、化妆、摄像、灯光、道具、表演、服装、录音、影视制片、影视包装设计、后期制作等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以拍摄电影、微电影或短片为形式,建立打破各实训课程之间的孤立性的实训模式。

二、跨专业综合实训的主要内容

(一)仿真的商业运营环境

传统的校内实训一般是授课过程中进行单项实训,这样的单项实训局限于本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跨专业综合实训弥补了这一不足。传媒学院4个专业300 余名学生在学院内建立电影、策划、电视、剧本、化妆、录音6个项目组。各个项目组通过营造仿真的工作情境即完全按照市场上的剧组、节目组的运营模式设计若干典型和具体的职业活动,对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性和系统化仿真训练的实践训练。综合实训教学环境的仿真化与当下社会职业群和岗位群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高度一致,即在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仿真剧组、节目组的不同岗位的实训演练,不仅强化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而且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岗位迁移能力。

(二)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内容

区别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仅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课前教师会布置一些命题,比如给出一个环境的限定,让学生先行组织剧本,让学生当导演挑选演员,让学生自行组织拍摄,充分调动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先行组织过程中,学生有了疑问,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办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建构学习的理念,也符合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况。

在学校这个象牙塔内,学生一直在进行一个系统知识的学习,但是学生一旦踏出校门,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更谈不上提供高层次的实践经验。这个是当下大学教育的一个致命伤。我们做的这个综合实训,学生进入仿真的职业环境中,所有的工作都由学生来承担,这样学生进入剧组后,就马上接受工作,就形成一个职业团队。

三、跨专业综合实训的保障体系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此次的综合实训项目,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设备设施和教学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影响着整个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保证“跨专业联合授课”实训项目顺利进行,指导学生的导师组形成了“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还有一系列集教学、实践、生产等一体化功能的校内综合性实践基地,并营造贯穿艺术生产全程的真实职业环境条件,从而建立起在设施、环境、队伍等方面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四、结语

目前为止,我校的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思维层面上,不够重视教师到企业接受实践锻炼以提高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双师型”建设工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并且我校受困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训工具和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跟不上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制约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篇(3)

【关 键 词】应用能力 自我发展力 实践教学模式

一、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实践教学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涉外商务专业(如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涉外文秘专业、国际旅游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发挥巨大作用。因此,研究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的经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及《国际结算》等专业必修课中,并不能体现出国经贸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刘丽、褚法政,2010)。总体上看,以经贸专业为代表的各涉外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不够科学,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不够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训练程序不当,实践教学设置应用性不强等。本文拟就涉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涉外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理念

1.培养应用能力是涉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除了一定的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外,涉外商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应该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能力的涉外商务专业人才。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却无应用能力,这不是应用型本科涉外商务专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立足点,因此,一定要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目标的构建要以培育学生“自我发展力”为终极目标。我们认为,大学教育教学的目的是锻造学生的“自我发展力”,这种自我发展力由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要素组成。而自我发展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适应能力。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此,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以创造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林雪燕,2011)。实践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力”形成的平台,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课程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的。

3.“校企交互”共同确立学生的能力目标并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培养符合学生在涉外企业就业及在涉外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单靠学校力量可能不行,因此,迫切需要涉外企业的积极参与,由学校和涉外企业共同探讨需要培养哪些能力?只有根据学校与企业共同确立的涉外商务专业学生所必需具备的能力目标,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等等,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实现涉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涉外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涉外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的目标要求,与企业共同设计与涉外商务专业(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涉外文秘、翻译等)办学定位相一致的实践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我校各涉外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由三部分构成,即“校内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递进”分专业实训、“跨专业交叉实训”和“决策性项目实训”。

(一)“校内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递进”主要包括:(1)单项课堂仿真实训。通过营造模拟情景、设置案例等形式,将实训引入课堂。在学校创设仿真商务环境,利用真实的材料、案例对学生进行实训,该阶段的实训主要是根据各应用型专业的课程如《商务翻译》、《跨文化商务沟通》、《外贸洽谈》、《国际贸易实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开设的随课分散实训。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货物出口报盘、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出口退税操作流程、外贸实务单证的制作等单项实训;《会计电算化》课程中针对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总账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中的跨国公司外派失败的文化因素分析、跨文化沟通非语言障碍剖析、跨文化团队管理等单项实训。这些实训都需要体现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可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注意前后的连贯性,边讲边练,讲练结合。(2)岗位能力实训。即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岗位技能和课程的特点,适时地将某一岗位的实践信息进行传授。这一阶段的实训主要通过对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的整合而设置的针对某一基本岗位进行的实训,如商务助理岗位实训、出纳岗位实训、外贸单证员岗位实训、企业报关员岗位实训、涉外企业办公室秘书岗位实训、商务口译岗位实训、电子商务专员岗位实训、市场开拓业务员岗位实训等。(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包括分课综合实训与毕业前的专业综合实训两部分。分课综合实训是对某一专业主干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如会计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单门课程的系统实训;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结束后对有助于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的各个环节包括进出口流程、出口退税、外贸函电、外贸单证、信用证、外贸保险、国际货运等进行的单门课程的系统实训。而专业综合实训是在某一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如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的综合实训。当然,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还应该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ERP沙盘对抗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4)模拟实体公司进行综合实训。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实体公司及相关部门机构,使学生的各项技能都得到训练和提升。例如,学校建立了商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在实验中心可以模拟完成进出口业务公司的整套业务流程。(5)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将校内仿真实训拓展延伸至校外,主要设置了认知实践、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这些校外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地说,认知实践树立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获得对自己专业的感性认识;社会调查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内容。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我们聘请了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二)跨专业交叉综合实训。根据我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开发出具有特色的跨专业交叉综合实训项目。即在同一情景下,利用“嵌入式”实践周,组织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开展不同角度的实践活动,促进专业实训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例如,“外贸谈判项目”,可以由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汉语言文学(涉外秘书)专业学生在同一实训背景下共同完成模拟商务谈判、模拟翻译、模拟涉外秘书为一体的跨专业交叉实训教学模式,即4人一组:分别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扮演中方业务经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扮演外商代表、翻译专业学生扮演翻译人员、涉外秘书专业学生扮演涉外谈判秘书。又如,“产品会”项目实训,产品会方案策划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担任,会主持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或涉外文管专业学生)担任,礼仪人员由涉外礼仪专业学生负责完成,产品介绍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完成,现场签约仪式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完成,口译由翻译专业学生担任,宣传海报由涉外文管专业学生担任,展架布置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担任。上述例举的实训项目可以由多个专业的多名学生来共同完成。只要老师精心设计实训项目,通过这种多专业交叉实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商务项目设计实训。外经贸专业引入商务项目设计理念,实现文科教学工程化。商务项目设计是针对专业主干课程的深度开发与提高,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意识、知识转化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商务项目设计中,学生可以提高决策水平,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开设进出口业务项目设计、证券投资项目设计、银行信贷项目设计、理财规划项目设计等等。以进出口业务项目设计为例,通过让学生对某一产品的出口贸易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基本面的可行性综合分析,在进行一系列技术指标的观察研判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作出一份逻辑清晰、数据翔实、客观审慎的策划分析报告。项目设计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四、结语

近年来,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由“校内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递进的分专业实训”、“跨专业交叉实训”和“决策性项目实训”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涉外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的实践教学,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落到了实处,从而解决了学生单一课程或单一途径实践的片面性。这一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由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要素组成“自我发展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目前,信息技术在大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已基本达到普及的状态,但各院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实践效果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多数院校更倾向于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主干课程依然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环节占比不足,还有部分院校的会计课程实践环节仅局限在做做习题或练习一下手工操作,没有和EPR工作流程结合起来;二是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比较单一,很对院校依然停留在用多媒体播放PPT课件或视频的初级层面,对于网络教学的优势没有进行深度挖掘;三是实践课程的内容方面较为零散,诸如内容重复、知识链条断裂等情况较为突出。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构建

1.利用VBSE跨专业实训平台开展体验式教学

利用VRSE跨专业实训平台进行实践课程设计时,可以选取企业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组分岗体验,使学生熟练掌握经济交易与业务流程的运作模式,真正理解会计核算的本质,促使学生养成对经济交易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较为敏锐、准确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具体地说,VBSE跨专业实训平台的应用可分成以下五大模块进行。

(1)做足课前准备

首先,应依据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框架性信息,如课程结构、课程性质等,对课程中的典型场景及环节予以再现,并重点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加以展示,以增强学生理解。本模块中,需重点探讨以下问题: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做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例如,场地、环境、系统、时间、师资的准备等。

(2)引导组建团队

团队组建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实训效果。本模块应重点探讨以下问题:怎样依据班级情况划分团队?怎样安排CEO的选聘?怎样引导学生组建团队?怎样实施岗前培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模块强调发挥课程中的对抗性,重点渲染各团队之间的竞争关系,以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团队潜能,提升实训效果。

(3)整理企业信息

本模块要安排学生“接手”公司,扮演岗位角色,并尽快适应角色和心理上的转换。同时,要指导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公司业务类型,建立起对公司业务流程及业务处理模式的初步认知。本模块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怎样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怎样协助CEO完成成员的组织和任务的分工?怎样确保学生工作思路的正确性?通过本模块的实施,让学生了解到每种岗位均有各自的权责利关系,必须彼此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此外,每完成一个阶段的体验之后,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感受其他岗位的具体职能与要求。

(4)教师从旁辅导

在开展VBSE实训课程时,固定数据阶段的经营不仅是学生了解规则、熟悉业务流程的必经渠道,而且可以为后续课程的自主经营打下坚实基础。本模块中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对于固定数据阶段和手工阶段,分别要理清、核查哪些知识及内容?各活动安排及教学环节分别面向哪些问题?怎样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来灵活机动地布置教学内容?本模块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从旁辅导,引导学生逐步弄清企业的经营规则、供应链的经营流程等,使学生摆脱注入式教学方式的影响,真正达到自主经营的阶段。

(5)练习决策经营

该环节要让学生充当裁判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干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增强挫折抵抗能力。本模块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在何种情况及前提下才能进入自主经营?进入自主经营之前应做足哪些准备?开展自主经营时如何帮助学生制定决策?本模块的实施需要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共同为其提供支撑,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进行角色的调整。其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始身份,以企业管理仿真实习内容的指导者和设计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学生则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坚持以任务为导向,做到边实践、边思考、边学习,切实践行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习宗旨。

2.利用其他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要引进“沙盘模拟-手工做账-财务EPR”的综合实践模式,利用沙盘模拟的经营业务实施手工做账,然后通过财务软件练习电算化操作,以此实现对真实岗位环境的模拟仿真,使学生切实体验真实的岗位工作流程。其次,要引进“财税一体化”综合实践模式,改变ERP财务软件实训与税务实训相割裂的情况,设计出财税集中实训模式,以财税软件为基础,依附虚构的业务案例这条主线,对业务、财务、税务的协同一体化处理流程及信息化核算机制进行系统模拟,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商品模拟交易会 专业群建设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91-03

“商品模拟交易会”是由经贸管理类多个不同专业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实训项目,主要是组织学生仿真模拟公司的经营模式组建商业企业、运输企业、公司(收购商)和银行机构开展商品交易活动。由学生扮演公司不同的岗位角色参与商品洽谈、交易、开单、款项结算、运输业务办理、仓库存货的收发管理等业务,并最终完成整个公司的会计核算,生成相应的经济信息。从2010年开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和老师为主的,其他专业共同参与的大型跨专业、跨行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商品模拟交易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非常显著。

一、以“商品模拟交易会”实现多专业共同参与高仿真实践教学的目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开始组织2008级经贸系的学生开展该大型跨专业实训项目,至2014年,每年开展1次,每次持续时间1~2周,参与的专业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等。该项目开展5年来,参与此实训项目的学生达3200多人,这些学生通过扮演会计、出纳、开票员、广告策划员、营销业务员、仓管员、配送员、银行信贷员、银行柜台工作人员等不同岗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业务发生票据的产生及传递路线,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办理程序;通过实训,学生充分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来指导实践工作,检验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以“商品模拟交易会”解决专业群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的难题

有市场供求就会有买卖交易,有买卖交易就会有商品流通,有商品流通就会需要物流,而商品买卖和物流势必产生相应的款项结算,而公司经营的好坏需要进行财务核算提供财务信息。经贸系专业群建设基本上涵盖了上述所有教学实践环节。

根据经济活动涉及的行业需要,该实训项目设置了商业、运输业、银行等不同的行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等按工作性质关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企业(单位),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不同的岗位工作。为了能更好完成该实训项目,发挥各专业同学的专业优势,我们原则上选择专业对口安排学生的工作岗位。大致岗位设置和分工如表1所示。

三、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完成“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化”两门核心课程建设。根据我们多年开展的跨专业大型“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项目,几年来,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项目中所需实践技能得以不断提高,2012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获得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立项建设,该项目获得立项,和我们多年举办大型“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项目密切相关。在项目建设中确定了两门会计核心课程“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信息化”课程包括用友和金碟两个软件内容。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与用友及金蝶软件公司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教学网络平台,使之用于整个教学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包罗各岗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学生毕业前的一次专业技能综合大练兵,融合了前面4个学期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目前,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与广西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和广西南宁安诺财务公司合作共同编写了《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化》教材,两本校企合作教材已于2015年1月公开出版发行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二)市场营销专业完成“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根据“商品模拟交易会”中所需营销知识与技能,完成了核心课程“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实训辅导材料、慕课等的建设。我们与南宁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集团南宁营销公司、统一集团广西分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银邦集团、一叶连锁店有限责任公司、东翼今天连锁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同完成了校企业合作教材《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的编写。该教材于2014年4月公开出版发行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三)电子商务专业完成“淘宝创业综合实训”一门核心课程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大型跨专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后,为了使他们增强创业意识,在国家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广西大力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的背景下,我们和企业合作完成了“淘宝创业综合实训”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并把这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超星慕课。

四、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推进专业群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探索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2010年以前实施的是“2.5+0.5”人才培养模式,从2010年举办第一届大型跨专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后,通过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在技能方面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结经验后,从2010年起,三个专业正式实施“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后一年在企业进行一至两个月的准员工教育(准员工教育是指学生在入岗前接受的企业文化、公司制度与劳动纪律要求、岗位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教育,还有入岗后的进一步接受的员工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然后正式上岗,按员工标准要求进行管理,享受薪金等员工待遇。学生就业从原先的好就业变成现在的就好业,毕业生更受用人企业的欢迎,同时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和广西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安诺财务公司和杭州赢动商务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培养符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才要求的教学改革方案,探索出了一条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之路。

(二)优化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投资与理财、客服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自2010年专业群开展“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项目以来,我们根据实践中各专业所需技能要求,进一步优化了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投资与理财、客服管理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述每个专业在第四个学期都到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将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与统一集团广西分公司、广西住朋购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合创盈丰投资管理中心、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进一步增强了这些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的实践技能。

五、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推进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商品模拟交易会”教学实践技能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广西南宁才金公司合作共建了会计手工实训室,与金蝶(中国)软件公司合作共建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投资与理财专业与深圳国泰安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投资与理财实训室;电子商务专业与奥派信息产业股份公司共同建设了移动商务实训室。

2012年,由专业群各实训室联合建设的“经济贸易”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

六、“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成效

(一)课堂与商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通过实训,学生比较直观地亲身体会到组建成立公司应办理的工商注册登记应准备的材料和到银行开户应完成的相应手续,真正感受到作为出纳到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业务的基本流程,也认识到办理支票结算应加盖的“银行印鉴”是什么概念。而作为运输公司在接收运输业务时该填写的托运单和运费计算、开发票,以及运送货物应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实地操作后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作为运输企业在货物配送上该注意的细节。而作为担任银行工作人员的投资理财专业同学也更深刻理解作为信贷员该如何审核资料控制放贷额度,作为柜台工作人员如何办理客户的转账结算业务。

(二)过程与结果、成本与利润高度融合。以“目标利润”等工作业绩为导向开展的营销活动,促使学生明白价格决策的重要性,业务部的学生和财务部的学生共同完成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决策,大家在工作过程中能形成一个凝聚力较强的团队,共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参与市场询价、业务洽谈、签订买卖合同、商品成交开具发票等市场经营活动获取利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气氛活跃。特别是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写广告、策划、谈判等。有的学生直言参与这个活动让他们掌握到了很多原来不曾了解和接触到的东西,懂得了其实做营销不是简单的跑业务,还要了解法律、政策、管理和财务知识才行,电子商务的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教学活动更是激起了创业的想法,他们纷纷表示要自己创业开办公司。

(三)理性与感性、实践与技能相互结合。通过实训实战操作,学生对业务办理流程有了感性认识,也掌握了在每个工作环节有关原始单据的填写方法和填写要求,并对各联单据的用途和传递有了深刻的了解,弥补了以前在上专业理论课程上只看单据,而没有真正动手操作的不足,通过自身的填写和传递,对原来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完成发票的开具,支票的签发,出库单、入库单的填写、传递和审核,进行财务核算,让他们领悟到作为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加严谨细心,不能马虎大意。

(四)岗位与团队、个人与社会高度融合。该综合实训项目是由多专业的同学共同完成的,同一家公司也是由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商业公司开展的经营活动必须跟运输公司、银行、公司等产生联系,因此单位跟单位之间、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因经济往来产生的经济纠纷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协商解决,部门之间产生的矛盾,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也是我们在实训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一个工作任务。

七、实践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商品模拟交易会”以来,取得下列推广应用效果:

第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本成果主要是在本院经管类专业推广和应用,直接受益的经贸类专业学生人数达14000多人,间接受益的管理类专业学生10000多人,整体提高了经贸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群中会计电算化专业2013年获自治区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骨干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被确认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群建设完成院级精品课程3门,超星慕课2门。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参加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院级信息化比赛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区级信息化比赛获二等奖1项。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从2010年至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等赛项获奖10余项。

第二,推进了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校内新建了投资与理财实训室、淘宝创业实训室和移动电子商务实训室。校外新建了3个紧密型实训基地。探索和实践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受益学生人数达2000人,电子商务专业的“杭州赢动订单班”、会计专业的“南宁才金订单班”相继成立,这种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在全院的经管类专业中迅速推广,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

第三,通过校际交流与互动扩宽了成果的影响力。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物资学校、广西银行学校等区内多所高中职院校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商品模拟交易会”并与相关专业进行交流,较好地促进了专业群各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八、体会与设想

(一)体会。经过5年多的实践,专业群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开展专业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专业群各专业的毕业生在广西的南宁、防城港、北海、钦州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3%以上,就业质量得到改善和提升,成为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二)设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尽管我们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但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商品模拟交易会”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我们计划购买跨专业综合实训软件来充实整个实践教学内容。又如市场营销专业、营销与策划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还没有专业的实训室,也没有专业的实训软件,还有各专业的师资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专业群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铺好路、搭好桥。

篇(6)

关键词: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一、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经管类专业属于综合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普遍现状是各院系以自身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院系的独立教学,但在内容上缺乏复合性,在技术上缺乏统一规划,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在培养学生模式上缺乏连续性。其次,学校专业理论开设过多,忽略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教学。学生几乎没机会到企事业单位内部多个部门和岗位参与业务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践安排和具体操作上对教学和实习单位都有较大困难。因此,经管类跨专业仿真综合实验成为财经类院校进行实验教学的突破口,是培养应用型管理类本科人才的新途径

二、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的背景

2011年11月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合校成为山东财经大学。合校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心为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管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场景仿真化、业务虚拟化、机构模拟化、区划功能化"思路建设了企业运营管理仿真(Enterprise operation)实践教学基地。基地投资450万,目前拥有微机158台,电子沙盘、实体沙盘各一套超窄边DID拼接液晶显示大屏幕1组,场地总面积810平方米。

基地拥有一个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和六个场景化实验室(内设十个功能区),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开展综合实验室实习,每年承担19个管理类本科专业的2000余名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和就业创业校内实习。

三、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跨专业、全面的、体验式的学习平台。现就我校经管类仿真教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

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建立与开发是与教学相适应的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服务平台,并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提高学生就业率。

1.建立仿真市场环境

为了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实验的市场环境建设应尽可能涵盖现实市场环境中的各种机构和角色,如下图一、图二

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内容主体结构图一:

2.建立EOMS综合实验平台(项目内容)

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整合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税收、金融、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是面向管理类专业的一门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联合相关学院、软件服务商共同开发。它是以制造企业和商贸公司为主体,通过深度挖掘现代企业内部运营管理与外部服务业的内在联系,营造仿真的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虚拟经济业务、管理流程和仿真教具为载体,吸纳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企业经营和业务运作的综合实验。2013年3月11日-17日,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英文简称:EOMS)实验课正式开课。EOMS首批学生来自2009级工商管理学院3个本科毕业班。教学团队利用进行实验教学。

(1)EOMS教学管理的功能

①立体规则:②建立环境:③设定规则:④数据平衡:⑤参数控制:⑥控制制度。

(2)EOMS六大实验项目

①企业创立EOMS实验:②企业经营 EOMS实验:③业务运营技能EOMS实验:目④业务专项技能EOMS实验:⑤协同EOMS实验:⑥学习提升能力实验。

(3)软件主要功能

EOMS综合实验基本业务流程

图2EOMS综合实验基本业务流程

3.设计业务关系结构(制造企业实验项目)

除了最大限度地仿真生产制造企业核心的制造流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流程细节,仿真综合实验还要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实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企业经营全过程中企业内部各个相关部门和外部参与方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组织设计

1、软件功能的特点(学生组织、教师组织)

仿真性能创造接近企业真实运营现状的社会经济环境,各类市场环境等。

博弈法:百余名学生组成数十个公司,仿真数十机构,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博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了学习、探索的潜能。

实景模拟法:在工作环境仿真、工作业务仿真、业务单据仿真的竞争环境内配合案例,让学生在实景环境中去体验成功与失败。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更大锻炼,自身的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协作法:一个团队由多名成员组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业务、账务处理有多人协作完成,学习过程中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的沟通配合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相互补充,激活思维。让学生就教材中的理论、说明的现象,畅谈自己的体验好感悟,使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来。

激励法:指导老师有意识设定一些陷阱,引诱出错让学生感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挫折体验,推动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激励学生专业化、实用性技能的学习。

验证法:根据各企业与机构的计划,对各个仿真运营团队的决策、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点评,专题点评,阶段点评,在点评中实施指导,在指导中进行点评,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专业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发现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素质、验证经营理念。

轮换法:在一个实习周期内,让学生轮换模拟岗位,不仅从专业出发,而且从学习兴趣出发,深入到生产企业、制造企业及服务业中,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两个角度认知行业、认知企业、认知业务,从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处理的方式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便于从业时更能理解同事的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2.考核评价如下

四、结语

EOMS综合实验平台顺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制造业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供应链竞合、生产业务链、流程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罗仿真综合运作实验内容体系。基地同时面向的学生综合类、管理类学科经晒以及教师科研活动开放,为校外合作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 实践性课程体系 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计算机和网络等IT技术已经应用到当代社会各个领域,并导致大量的IT应用维护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而现在的该类人才质量和数量都严重不足,因此增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内关于如何更好地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IT应用维护型人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实习就业中显现的人才短缺问题还是很普遍,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应用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改革,即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根据IT应用维护型人才市场具体需求,定期针对性调整,能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实习到就业的零过渡。下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改革为例,阐述这个改革方法及其效果。

一、IT应用维护型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

在以商业经贸为经济主体的浙江省,很多针对IT应用维护型人才需求的调查表明,目前各类信息管理的经贸企业、各种电脑城和数码港、电子商务企业和应用软件开发企业等,对实践型IT岗位的人才需求量巨大,这些岗位主要是IT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系统维护与管理、软件开发及测试、网页设计、美工、IT技术支持等。而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一直不能满足很多相关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造成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率较低与社会IT应用维护型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

二、采用工学结合模式执行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根据高职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2009年9月开始,同时采用“2+1”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计算机07级、08级、09级三届学生执行了顶岗实习。专业与二十几个企业签定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岗位。学生完成两年必修和选修课程后,按照自己就业意向选择这些岗位进行顶岗实习。07级、08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反映我们的学生实习热情比较高,顶岗实习也明显提高了学生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取得了积极的实践锻炼效果。

同时企业也指出很多问题,知识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学生跨专业的知识贫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落后,不能满足有跨专业综合能力和应用新技术工具能力的岗位的需求。

三、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实习中反映的问题,专业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逐步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1.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及时增设相关专业交界课程,提倡学生选修跨专业课程。实习岗位中相当一部分是要求具有跨专业知识的,比如保险公司的某些岗位不仅需要信息处理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保险知识,IT销售和服务岗位除了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有销售和服务技能等。针对这一情况在2010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专业选修课《信息技术服务》和《网络营销》等,并鼓励学生积极选修感兴趣的跨专业课程,比如管理、保险或社交方面的选修课,为将来上岗打好基础。

2.增设时尚的技术课程,开设相关技术讲座。随着电子商务和手机应用的普及, WEB商务网站快速开发与维护和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人员需求量非常大,这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使用较先进热门的技术工具。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结构多年未改,满足时尚技术需求的课程几乎没有,学生在校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和工具,导致学生在这些岗位上有点不知所措。发现问题后,专业派老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新技术,及时更新师资的专业知识,积累教学资料,开设相关时尚技术课程,比如《手机软件开发概要》,《Ruby On Rails快速WEB开发》等。同时,还积极聘请有相关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企业的相关知识点拨。

3.课程内容更新。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很多软件的版本和型号种类都在不断更新,如果专业课程的内容不能长期不变,那么学生的专业知识就会落后。因此专业及时根据市场趋势更改课程的内容,比如《操作系统》,《网络技术与应用》等。

四、落实项目化教学,建立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专业不仅落实了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还将多门专业实践性课程组合起来围绕一个虚拟大项目组织实践教学。

1.落实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学校要求,2010年我们对本专业的《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C#WEB高级编程》、《网页制作与布局》、《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管理》等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项目化改革,在传统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项目化内容和任务要求,使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知识技术的意义有了较直观的感觉。

2.建立计算机实践性课程体系。虽然各门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各门课程之间的实验实训内容还缺乏实际的关联性,而IT实际岗位上的工作内容是综合的,例如一个单位的信息技术处岗位就要求能修改更新、维护该单位的数据库、网页和网站,还要能对单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进行维护管理等。因此,专业按照实际岗位需求对各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又进行整合,进行适当的增删改,并仿真一个中小型营销企业的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提出各种功能和性能需求,围绕这些需求来设计各门课程的项目,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形成一套计算机实践性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这套教学方案已经应用于计算机09级和10级学生的教学,推动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技术含量。

3.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市场的相关岗位需求变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简约合并或增删调整,同时根据专业知识的前期后续需求,对课程教学次序和时间分配进行一定的整改。比如将《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两门课合并为《实用网络技术》及课程集中实训,这个合并课程在计算机08级教学中试用过,效果良好。

4.学生考核指标体系改革。以《实用网络技术》课程为例,考核指标体系的改革内容包括:

(1)实验教学成绩考核:实验成绩占《实用网络技术》课程总评成绩的15%。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或未按时完成实验或缺交实验报告达3次及以上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2)课程实训成绩考核:1)设计报告占20%;2)连接配置能力占30%;3)解决问题能力占20%;4)创新能力占10%;5)学生答辩占10%;6)态度和纪律占10%。

(3)顶岗实习成绩考核:1)考勤情况占20%;2)完成分配任务情况占50%;3)对解决问题能提出自己观点能力占20%;4)完成实习报告情况占10%。

各类成绩最终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五、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及效果

围绕这套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整理并编写的实践教学内容手册,已经应用于计算机09级和10级学生的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职业证书的考证通过率。

这套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实施专教学能充分利用现有的WEB数据库实训室、软件实训室、网络通讯实训室等校内教学实践资源,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系统地学习到比较接近实际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保证学生在校内实训实践时间接近40%,同时积极拓展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鹏睿科技有限公司等一系列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的校内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时间在1年,同时强调实习期间与实习企业密切合作,对实习学生进行继续教育。基层实际调查证明,这套课程体系的执行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相关的实习基地企业都反映计算机09级和10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很好。

由于实习表现良好并掌握了该岗位的技能,近两届毕业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直接被企业留任的比例增长很大,就业专业对口率也明显提高,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就业率。

六、总结

实践证明,基于工学结合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能有效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对口率,但还需要随着计算机行业技术的发展和岗位技术需求变化,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改革完善,需要寻找更多的合适实习企业建设更好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改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训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从实习到就业的零过渡。

[参考文献]

[1]董发勤,张广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向参与机制[J].职教论坛,2012(3).

[2]曹凤.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0(7下).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