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明礼仪格言

文明礼仪格言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9: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明礼仪格言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明礼仪格言

篇(1)

一、在常规课中讲礼仪

物理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在常规课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尤其是要激发他们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例如,我在上声学讲到骨传声的时候,就给学生讲春节晚会节目《千手观音》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节目中的聋哑人就是通过感知振动来排练舞蹈的,让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的艰辛,顺势对学生进行不占盲道、帮扶残疾人过马路等文明礼仪教育;在讲《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时,我告诉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发出的是噪声,同时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在讲《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社会责任感,并积极树立他们的安全用电意识,告诉他们浪费电能、危险用电都是现代文明所排斥的行为。

二、在实验课中践行文明礼仪

实验课实践性较强,可以让学生践行礼仪。上课前要让学生排好队安安静静地入场。教师演示时,要让学生明白爱护仪器、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利,是践行文明礼仪的重要体现。诸如实验过程中不要让刺激性气体对着同学,实验完毕后对器材的摆放、实验室卫生的打扫,物理教师都要进行细化讲解,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还有,在实验室里张贴名人文明礼仪格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教师做表率

篇(2)

1.打造文明礼仪文化——形成文明班风

文明班风体现的是班级文明风气,它要求班级成员人人讲文明、个个懂礼仪、学会谦让、学会尊重。现在的学生不缺乏健康的身体,更不缺乏聪明的头脑,他们往往缺乏的是礼貌谦让和文明行为。具体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包容和礼让,不讲文明礼貌,没有好的习惯等。

文明礼貌的缺失,导致学生高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为此,我将开学第一个月定为文明礼貌月,在全校发起了文明礼仪的倡议,编写了文明礼仪歌谣,少先队大队部成立文明礼仪岗,全校学生人人争当文明好少年。学校在各班深入开展“自编文明礼仪格言”活动,同学们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编写了“点点滴滴,安全第一”、“真诚面对,沟通无限”、“走廊上留下文明,操场上尽展英姿”、“礼貌助人得快乐”、“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校做一名好学生”等格言。活动开展以来,每名学生将自编“格言”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时时遵守,言行举止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文明礼仪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了文明班风的形成,一股讲文明,树新风的风气在全班兴起。

2.实施民主管理文化——形成和谐班风

和谐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它体现的是班级成员争当班级的小主人,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睦共处,友好团结,全体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形成和谐班风必须有良好的班级秩序,而良好的班级秩序建立在民主管理之上。从带班第一天起,我就实行民主化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班级荣誉感,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有义务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而奋斗。

民主化管理中我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件事,不能搞凡事班主任说了算。我鼓励学生人人争当班级小主人,并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做到选拔班干部由学生来定,评选优秀由学生来评,开展活动由学生来做主,班级事务由学生来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把班级权力交给学生。

为了让民主化管理深入开展,我在班上积极推行“班级管理日志”,通过班级管理日志,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提醒有错误的同学,鼓励全班同学明确今天的奋斗方向,极大地推动了和谐班风建设。同时各班针对学生年纪小,自控能力差的特点,积极开展“班级温馨提示”,用轻轻的话语,友善的提示,帮助学生改正缺点,为形成和谐的班风打下了好的基础。

3.打造高尚儒雅文化——形成儒雅班风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班风建设的“助推剂”。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是儒雅班风的外在体现,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特征。学生从踏入教室第一天开始,就将和同学、班主任、科任老师一起学习生活三年,高雅的班级文化建设无疑会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努力学习。因此,我校强调要积极创设高雅的班级文化,用班级文化建设来引导学生成长,引领班级进步。

为了让儒雅班风在班级尽快形成,开学初,我就开始认真做好教室布置,努力让教室墙壁有“文化味”。在墙壁上开辟了“评比栏”、“展示栏”、“评星栏”、“班级寄语”等版块。评比栏和展示栏展示学生优秀作文、美术、书法等,让学生体会成就感。评星栏有读书之星、关爱之星、纪律之星、学习之星、一月一评,评上的同学张贴自己的照片和感言,让学生有成功感,班级寄语则由各班根据本班实际,用一句话表达全班努力的方向,或是寄托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希望。

高雅班级文化建设带动了儒雅班风的形成,儒雅班风象熔炉一样,对班级学生起着熏陶、感染作用,儒雅班风培养儒雅学生,促进学生人品提升,人格提高,学生学习、做事、生活有品味,有涵养。同时,班级文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4.营造高雅书香文化——形成书香班风

读书使人有涵养,读书使人有品味,读书更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一个好读书的学生必定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有自制力、有奋斗方向的学生,一个好读书的班级也必定是优秀的班级。因此,我通过深入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形成书香班风。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099-02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孟子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小学阶段的儿童可塑性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阶段。而农村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也相对落后,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一、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农村学生家长一般文化教育水平和文明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要求一般重智轻德,也缺乏必要的礼仪指导。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造成相当普遍的“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现象,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乏有效监管与教育,文明礼仪相对较差。同时,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娇惯,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谦让与合作,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常识,不遵守公共秩序,待人接物时不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尊敬老人和师长,缺乏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所有这些都会大大影响农村小学生人格的成长和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2.学校因素。首先,农村学校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偏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其次,学校文明礼仪教育随意性较大,仅仅停留在宣传和号召的层面上,导致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淡薄;再次,学校教育方式过于宏观,不关注细节。学校没有把“守则”、“规范”与“礼仪”的内容扎扎实实地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最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缺乏,其中许多教师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质量不高,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和教育,对其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更是力不从心。

3.社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明礼仪受到严厉的冲击和挑战。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文明礼仪相悖的思想和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现在农村学校周围出现了很多的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这些场所会对那些沉溺于其中的小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流行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与符号,如超女现象、网络语言,等等,都导致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行为失范,影响了他们礼仪素养和人格素养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1.明之以礼,开展礼仪认知教育。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农村教育条件与环境相对落后,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较为薄弱。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例如,在与人交往中要谈吐举止文明;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应说声“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等等。这些要求都非常明细、具体,有助于小学生自觉遵守,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执行情况的检测。

具体做法还有:阅读一些礼仪故事,熟记一些礼仪格言,开展礼仪知识培训,针对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小学生礼仪常规》,让学生系统地知道在礼仪习惯上具体应该做到哪些。要充分挖掘《品德与生活》中有关礼仪的内容,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并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同时,利用班会、礼仪课,结合《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系统地讲解适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的礼仪常识,如举止、谈吐、服饰、社交、家庭、公共、餐饮等礼仪,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实践。

2.动之以礼,践行礼仪实践活动。知的目的在于行,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校积极开展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知礼明礼。《礼记・冠义》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也就是说,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因此,各种实践活动的选择注意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农村实际:一是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舞蹈、合唱、健身、演讲等活动。通过各班的专题学习园地和红领巾广播宣传文明礼仪专题,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二是结合班团队、课外实践活动和国家重大节日,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强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三是将礼仪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也就是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守则”、“规范”日常教育活动之中;四是组织学生参与礼仪教育专题活动,突显礼仪教育的特色。例如,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文明礼仪伴我行”专题教育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机渗透。

3.导之以礼,营造礼仪教育氛围。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取得一致,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整体效应。由系统生态观可知,“人的心理与行为总是环境的函数。”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与礼仪的形成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楼梯走廊上张贴关于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常用问候语、名人名言、礼仪故事等;精心布置文明礼仪提示图片、文明行为标志,等等。其次,家庭教育氛围更为重要。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质对其子女的品德行为发展有明显影响,同时,家庭气氛和家长的期望程度也是影响儿童品德和良好礼仪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比如,针对家长不同的文化层次及教育水平举办专题讲座,如“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定期召开家长会,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举办“家长咨询会”,为家长提供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看电视、上网以及打游戏等。最后,重视社会的大环境优化。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指出,“只有健康的社会,才有健康的人。”学校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社会风气与社会环境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社会教育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应整合资源,营造全社会“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环境氛围。

4.约之以礼,加强礼仪制度管理。礼仪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而行为约束的可靠途径则是管理制度。美国知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要依靠制度来约束人,而不是用人来约束人。通过礼仪制度建设,在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训练中,以制度作为保障,既给实施者以明确的评定、判断标准,又给受教育者以清晰的方向和认可感,如文明礼仪常规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文明礼仪评比制度、奖励制度、家访制度等,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奖罚、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小学生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订出详细、具体的礼仪常规,并落实到学校的规章制度中。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童蒙养正”文明礼仪教育已经受到农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学校的重视。所以,农村学校只有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从点滴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地不断训练,学生才会享受到良好礼仪习惯带给他们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35.

[2]吴飞.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版),2010,(3):35-36.

篇(4)

【关键词】礼仪塑心特色凸显

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催人奋进、凝聚力量、完善自我、和谐人际、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精神力量。结合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热点问题,借申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之机,我们选择了子课题“文明礼仪教育与学校特色建设研究”,以期突破中学生德育的瓶颈,建构学校特色。

通过历时四年的研究,我们创建了三大层次目标,六大考评维度,九大方法体系,把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化、序列化、课程化、考评化,探索了以礼仪文化为基础的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着力用博大精深的中华礼仪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提升文明礼仪素养。

一、构建特色目标,完善方法体系

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学校特色建设研究”渗透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中,融进教师日常工作中,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加速了科研骨干教师的成长,丰富了校本课程建设,扩大了社会影响,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了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一)三大层次目标

首先我们将学校德育总目标具体化为:“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敬仰真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逐步形成公民意识,崇尚法律,养成良好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健全的人格,爱护生命,关爱他人,弘扬健康有益文化,培育多元智能全面开发、有创新精神和有实践能力的现代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建构学校礼仪教育的总目标:了解中国“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了解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交往的文化、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艺术表现,是人们和谐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再分初中、高中学段,制定了年级具体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详见附表1、2),形成了层次化的中学文明礼仪教育目标体系。

“分层要求”。从知识目标、情感意志目标、行为目标方面构建了初中、高中各年级礼仪教育目标,并将中学礼仪目标分成“底线”目标,“弘扬”目标和“追求”目标三个层次予以实施,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民基本礼仪素质的要求。

第一层次目标,即“底线”目标,是对中学生基本的礼仪要求,从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入手,让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并将其细化为“五爱三雅十个好习惯” (五爱――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三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十个好习惯――从十个具体的方面规范学生行为)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第二层次目标,是“弘扬”目标。从礼仪文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渊源和内涵,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民族自豪感,崇尚集体主义,弘扬爱国主义。

第三层次目标,是“追求”目标,从礼仪思想入手,上升到理想信念层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确定远大志向。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党课培训,传播党的理论,坚定信仰,树立终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培养具有“民族素质、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在此框架内,重点研究文明礼仪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标准和教育方法。

(二)六大考评维度

我校根据各个学段学生对自身、他人、社会、国家、世界、生态和谐的认知和礼仪实践能力等具体特点,制定了各年级的上述六大维度评价细目表。在高中各年级礼仪法纪素质评价细目表中,明确地将“用恰当语言赞美他人”,“审美情趣,遵礼仪守法纪,自律”,“沟通与分享、乐于助人、礼仪交往”,“敬仰真理和正义,敬慕英雄和正气,敬重社会公德”,“热爱祖国,依法作为,理国”,“关注全球重大问题,支援受灾人民,共建和谐世界”,“爱护生态环境,敬重生命与文化生态和谐”等内容,作为中学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细目表(详见附表1―5),使礼仪教育目标更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要求,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切合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身心发展规律。

(三)九大方法体系

我们在“教育目标、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方面,明确提出了初中、高中各年级“教育活动安排建议”(附表6、7),并安排进课程表,实现礼仪教育课程化。在实施过程中总结出的“系统认知”“意义引领”“规范约束”等九大礼仪教育方法,符合教育规律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了课题研究的新鲜经验,操作性强,实效性好,对中学阶段加强礼仪文化教育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①“系统认知”:指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地让学生认知有关学校、家庭、社区、对外交往等礼仪常识,中学生必须力行的礼仪常规。

②“意义引领”:是基于道德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而采取的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注重礼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行为规范。学生深刻体会礼仪生活的意义,自觉地用礼仪创和谐。

③“规范约束”:指用礼仪的规范性内容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学生的生活进行约束调适。

④“实践推进”:我校以“三礼”(知礼仪、懂礼节、讲礼貌)“三文”(文明其言行、文雅其身心、文化育灵魂)“一感恩”活动为突破口,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注重感恩”的美德和社会责任感。

⑤“榜样示范”:学校每期坚持评选文明礼仪先进个人和集体,通过树立礼仪榜样,使礼仪教育常抓常新,不断深化。

⑥“学科渗透”:各学科有着丰富独特的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创设富于美感,充满智慧又具有亲和力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中,提高礼仪意识和践行能力。

⑦“主题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主题鲜明、育德导向性强的礼仪文化专题教育,促使学生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并外化为行为,达到知、情、意、行高度统一的效果。

⑧“社校协同”:充分整合学校礼仪教育与社会礼仪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形成以学校为主,社会、家庭共倡文明礼仪的良好效果。利用传统节日,把社区作为学生礼仪实践活动的舞台,让学生沉浸于经过优化的节日文化情境之中,回归传统,感受民俗,践行礼仪,体验真情,珍爱生活。

⑨美育陶冶”:以学校成立的学生文学社、书法摄影、“疯狂英语”社、管乐队、舞蹈队、足球队、街舞社、篮球社等学生社团,举办艺术节等文体活动,将空洞的礼仪规范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享受美感的同时得到心灵的陶冶,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

二、物化研究成果,彰显学校特色

(一)物化研究成果,编写校本教材

我们创造性地编撰印发了校本教材《礼仪伴我成长》和教师教学参考用的《中学文明礼仪教育案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学文明礼仪教材。

《礼仪伴我成长》主要解决了中学礼仪教育中缺乏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礼仪教材问题,为中学礼仪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弥补了学生班会活动中缺乏系统礼仪教材的缺陷,克服了以往礼仪教材中空洞说教的弱点,充分考虑了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同时也为教师进行礼仪教育提供了教学参考资料,减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负担。该书内容涵盖了学校、家庭、社区和对外交往等礼仪常识,提出了中学生必须践行的礼仪常规。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创新性强。每课课题简洁文雅,富有诗意,主题鲜明;文笔流畅,图文并茂,着力在“用微笑构建和谐、用恰当的语言赞美他人”等活动设计、成长计划、名言启迪上进行创新;要求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礼仪名言,自创礼仪格言,具有传承创新和独特的编写特色。

(2)结合性好。该书在案例聚焦、活动设计、知识链接、成长计划和名言启迪上科学结合;将感恩教育、亲情教育、法纪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与自身、他人、社会、国家、世界、生态的和谐相处;将礼仪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继承发展与深入创新相结合,将礼仪的“系统认知”“意义引领”等方法有机整合。推广运用的实效性好,着力体现了课题研究提出的分层次递进式礼仪教育特色目标、评价及实践推进。

(3)可读性强。该书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趣味性、导向性、时代性。经过我校7400多学生推广运用,学生越读越爱读,越读情趣越高。

(4)人文性强。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礼仪修养需要,谋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凸显学校礼仪文化建设的个性。扬中华经典,习现代礼仪,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着力用环境孕文明、训练育礼仪,用礼仪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全书共六个单元,27课。每个单元有导读,便于同学们从宏观上把握、提高学习效率。坚持以案例导学激趣,以活动引路导行,知识链接作小结,从具体到抽象,由个性到共性,切合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身心发展规律。具有独到的内容和独特的编写特色。

(二)创新礼仪文化,激发礼仪动机

我们在传承传统礼仪文化基础上,坚持从学校物质礼仪文化、行为礼仪文化、精神礼仪文化方面进行革新,创新学校礼仪文化,激发礼仪需要和诱因,增强礼仪动机,创建学校特色。中华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礼仪之邦铸就了一代代英雄儿女,每个炎黄子孙都应流淌礼仪的血液。学校更是传承礼仪文化的主阵地。我校一直重视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先后编写了《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礼仪教材,并运用班会、夕会、课外活动等进行经典诵读。同时,结合“唱、读、讲、传”活动,不断创新文化传承的内容和途经。

1.物质礼仪文化

我们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区域特色和时代特点,按照高品位、重实用、怡人性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打造有独特风格的物质文化;自然景观建设力求达到美化、绿化、净化要求;人文景观突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达到怡情励志,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目的。整洁、优雅、文明的环境,既突显了学校特色,又不断催生着师生的进取精神。

2. 行为礼仪文化

教师和学生在仪表、语言、举止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礼仪文化,既能彰显学校人格培养方面的特色,又能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文明礼仪行为的耳濡目染,不断提升师生文明礼仪的档次,使校园到处流淌着师生言行的文明,到处充满和谐的阳光。

3. 精神礼仪文化

篇(5)

关键词: 国学经典 文明礼仪 养成教育

一、国学经典给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

(一)认真学习国学名句——知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在国学课上或者课前,我们总能够听到学生朗读经典的声音。经典的国学内容包含了人生哲学、审美情趣和民族精神,是我国无数圣贤智慧的结晶。学校开设《小学生必备古诗》和《弟子规》这些与国学有关的课程能帮助孩子们在诵读这些与礼仪相关的国学经典时了解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经典的国学内容时要把所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让孩子们通过诵读和学习这些国学名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二)认真了解国学故事——明辨

在对孩子们教授经典的国学内容时,不应该只让孩子们死记硬背,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在对国学经典烂熟于口的时候,逐渐懂得国学经典中的内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所学的国学经典内容讲述与其相关的故事,让学生真正了解名著;可以把国学经典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列举生活中的礼仪故事,在故事中认识对与错,强化对国学经典文化中礼仪的理解。如《弟子规》第一部分“入则孝”讲述的是儒家文化首倡的“孝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条“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也提到“孝行”。很多孩子们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主动找这些经典中的典故故事,开始主动观察身边的很多礼仪现象,这不但有利于孩子们深入了解国学名句,还能帮助孩子分析判断文明与不文明的行为。

二、国学经典给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榜样示范法

《弟子规》是古圣先贤教育子孙后代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为人处世等方面基本品德修养的教育宝典。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古圣先贤的文明礼仪还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教育孩子见到老师和客人要行鞠躬礼,老师要给孩子们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向老师鞠躬问好,老师也要用相同的方式回应他们。在平常生活中,孩子们向老师问好,特别是早上和中午都会看到戴着红领巾值日的学生不断地向老师问好,礼貌仪态都很规范。笔者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都会点头和他们打招呼。在上学途中,老师见到孩子们也要主动地和她们打招呼。在放学的时候看到来接孩子的家长,笔者都会热情地向家长问好。老师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中要注意自身形象,以身作则,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生生活中的学习榜样不仅有老师,还有其他同学,孩子们在生活中也渴望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笔者针对孩子们的向上心理和喜欢表扬的特点,因势利导,树立正面形象,从正面进行教育,让榜样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孩子们的文明礼仪行为。

(二)制约训练法

制约训练法指的是用一些常规手段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课、左右摇摆、交头接耳的学生,下课后,笔者先找他们谈话,讲与文明礼仪有关的道理和重要性。再比如我班有几位同学喜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久而久之班上的有些同学也跟着效仿。我就利用班队课的时间告诉学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既不卫生,又不文明,极易传染疾病,不仅污染生活环境,而且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礼仪的养成教育,提高了讲文明、懂礼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梁启超说《论语》、《孟子》,“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这些有益身心的圣贤格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养成好的礼仪习惯,提高讲文明和懂礼仪的自觉性。

(三)实践教育法

实践教学法是指通过示范活动、重要节日、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学习文明礼仪的知识和技能。

1.教师节活动

教师节不但是教师的节日,还是学生对老师表示感恩的日子。在教师节这个节日里提醒我们所有人,如果没有老师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希望我们国家更加重视老师这个职业,也希望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不要把对老师的感恩只停留在教师节这一天。如在教师节教学生朗读“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尊师则不论其贵贱富矣”这样关爱老师、尊重教育的名句,可提醒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尊崇。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尊重老师并不是体现在给老师买礼品、送礼物等方面,好好学习,认真思考,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老师最希望得到的报答。

2.重阳节活动

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给孩子树立尊老爱幼的观念,引导孩子尊敬、爱护、帮助老人,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重阳节时我们举办了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诗歌朗诵会,全体学生诵读《弟子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主要目的是教育孩子在家或者外出待人接物举止时都要讲究文明,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做出详细规范,让孩子们认真背诵国学经典,认真听读尊敬老人的故事,认真去做尊老承诺。

三、国学经典给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成效

文明礼仪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自觉行为上,为促使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要认真细致、扎实反复、坚持不懈地抓,树立正面的身边的榜样,让榜样去带动和影响他们。老师应对学生认真观察,对有礼貌表现的学生及时做出认可,对精神面貌好和文明风气强的学生给予及时评价。一段时间后,良好的班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们班在2011—2012年度获晋江市“先进班集体”;在2012—2013年度获泉州市“先进班集体”;中队活动《文明城市从我做起》荣获“福建省中小学优质主题班队会活动”三等奖。

同时,在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养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如征文比赛、故事剧片断表演、故事经典语句解读、践行国学礼仪表演、国学经典品行吟唱团等。汪福庆、何闽等同学荣获第五届“海西”杯暨第十五届“海峡冰心”杯“学习雷锋争当先锋”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小学高年级组二、三等奖。王涛、何闽等同学荣获“泉州市第四届少儿电视艺术节校园剧”比赛三等奖。张云鹏、黄隽萱等同学荣获“新闻花苑杯”2011年晋江小记者文化艺术节之少儿现场涂鸦大赛(少儿组)、晋江市中小学《建设幸福中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演讲(讲故事)比赛、晋江市“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共15人次。张云鹏、陈芳、朱娜等同学荣获池店镇开展的“辉煌六十年”、“小小主持人”、“校园歌手”、“讲故事”的各项比赛一、二、三等奖(20人次)。郝啊健、刘嘉敏等同学荣获池店镇“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称号(5人次)。

篇(6)

德育工作文化创建成长评价礼仪实践班级工作,德育是永恒主题。尽管班主任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德育教育越做越难,有诸多客观因素:信息时代为孩子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可网络、手机等传播的不健康文化也时刻侵蚀着未成年人的思想;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老人无力承担的监护和教育责任;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有些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们班级德育工作的思路方法也存在问题――严厉的管制多于民主基础上的学生自律,空洞的说教多于细心的诱导,形式化的德育活动欠缺长远的规划设计,等等。

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道德品质的生成源自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形成的自我意识,活动是学生一切道德品质发展的源泉和中介。因此,改进班级德育工作,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从规律出发。

一、文化创建,引领学生的道德认知

学校倡导环境育人,以正确的理念为核心,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力求为学生成长提供科学的真、伦理的善、艺术的美,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尚美。所以,班级特色文化创建活动,要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把学校文化大气候和班级文化小环境相结合,从而改善班风班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走进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内在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的养成。校园文化以理念文化为核心,以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为最直观的外在体现。学校在广场、教学楼内的大厅和走廊文化设计了养成教育、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艺术教育等系列内容,文化展版色调明快、图文并茂、意蕴深厚,清新淡雅的温馨提示、格言警句触动心灵、陶冶情操,显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特色。学校文化艺术节组织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绘画展、经典诵读等活动,展示学生才情、飞扬青春激情。这样独特的校园氛围文化显示了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发展创新的智慧与情怀。作为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知识竞赛、我是文化解说员、主题征文、讨论研讨、交流感悟、践行活动等形式,用文化滋养灵魂,用艺术陶冶性情,将有形的文化转化为无形的自我发展驱动力,从而达到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认识的引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塑造更是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特色班级文化创建上,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班级的班名、班训、班规、班级誓言和特色吉祥物,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精神来凝聚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品行感染力。指导学生设计课桌文化,介绍个性的自我,拟写学习感言和座右铭,展示我的目标追求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自信乐观、开放向上的心理品质。班级的学习园地学生自己设计有“成长驿站”“笔墨生香”“你追我赶”“放飞梦想”“学海拾贝”“我最闪亮”等栏目,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力争上游的平台。在班级各项活动中渗透班级文化的引领激励机制,使孩子的思想得以启迪,人格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

二、成长评价,激发德育的内驱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说学生是自我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育者,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评价、自我激励等心理活动,达到规范自我的言行、形成良好习惯的目的。道德教育只有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才能使学生真正成长起来。

素质教育提倡多元的评价方式,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并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班主任通常把成长档案放在学期末填写,带有随意性,变成了鉴定书,老师填写难,学生看着也反感,最终会流于形式。如把评价记录放在每周周末和每次集体活动之后填写,细化评价内容,重视自我评价,注重过程的记录,效果会截然不同。每一周我都让学生进行一次自评,先在小组里对自己一周表现从多个方面做个自我评价,再让组里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然后在自己“每周一评”的本子上纪录得失,评定等级。翻开成长记录册,学生会看到自己每一次细小的进步和轻微的过失,听到成长的声音。“我成长,我快乐”成为追求上进、自我约束的强劲内驱动力。到学期末汇总时,学生看到一路走来的坚实脚印,抽象模糊的成长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喜悦。有始有终的评价、反思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礼仪实践,强化学生的德育养成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德尚礼,把礼仪作为立身处世的规范准则,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在新时代,礼仪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和提升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讲究“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结合,而落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行”。我们在平常的班级德育工作中,最大的问题是注重“知”的强化,而忽视了“行”训练。这是导致德育教育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教师天天讲为人处世、立志修身、爱校爱国的道理和要求,“大”而“空”的道理让学生感到渺茫而又无所适从,难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去。即便是部分要求有具体的行动,也常常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而礼仪教育使得德育教育生活化,不论是“讲道理”还是“训练”,总是着眼于一个具体“行为”的养成,这恰恰改变了德育重“说教”轻“养成”的弊端,突出了德育的实践性。

在班级管理中,我把“文明礼仪伴我行”贯穿学期始终,通过“文明礼仪我自知”“文明礼仪故事会”、创作表演礼仪小品、文明小卫士、礼仪标兵评选等活动强化由“知”到“行”的转变。设置文明礼仪监督岗,由每周评出的文明小卫士、礼仪标兵评任监督员,要求抓细节处,并用最文明的方式处理不文明的事情。长期坚持礼仪教育,学生的衣着、谈吐、举止、交往、集会等方面的表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会了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变得乐观豁达、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个人素养明显提高了。

德育教育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期间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课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有人说得好,“读不出学生心灵深处的音符,就弹不出赢得知音的乐章”。只要我们走近学生,研究学生,呵护成长,共同进步,就一定能把德育工作做得高效有新意。

篇(7)

关键词:规范办学 科学管理 凸显特色

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受社会历史、环境、人文、办学的侧重点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根据我们学校民族特色而确立的办学思想是“和美教育——和而不同,美在品质”。它体现了对蒙汉民族尊重、包容、融合、和谐、凝聚等。为了实现这一办学思想,我们又确立了“规范办学,深化内涵,凸显特色 ”的具体实施目标。

一、规范办学,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

规范办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方方面面。它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目标和指针,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来,我校致力于学校规范化建设。首先根据形势的要求和特点, 修订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整体乐学、创新发展 ”为办学宗旨;以“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着眼于和谐环境建设,着眼于创办家长满意学校”为目标;以“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荣校,全面育人”为办学之路,明确新时期学校发展方向。其次, 全面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按要求开足开齐各门功课,认真搞好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校以“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出发点,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如:舞蹈社团,声乐合唱团、美术社团、书法社团、 乒乓球、蒙古象棋、吟诵苑等将近20个团体。 第四,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学校稳步发展,逐渐形成特色。如果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做,而另辟蹊径,一心只想在短期内创建学校特色,是舍本逐末,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科学管理,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础

许多名校都有自己显著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是基于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能促进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对师生的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

(一)规范管理,积淀人文底蕴,创建平安、文明、绿色、和谐校园

校风建设是学校的“形象工程”,也是“灵魂工程”。 良好的校风犹如春风,虽然无形却能吹绽桃李、芬芳校园。校风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的培养中形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每一名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要从基础抓起,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塑造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运动习惯等。每天上学放学都组织排列整齐的队伍进出校门;在教学楼楼梯上,印有爱心提示,如“请讲普通话”;楼道内轻声慢步;遵守行走规则;上下楼梯三人成行两人成排等等,提醒同学们待人接物讲礼仪,行为举止讲文明 ,提醒学生上下楼梯要遵守从右走的好习惯;其次还设有一些励志性的格言,它们从思想上给同学们启迪和激励,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良好品质,这些都体现出我校先育人、后教书的科学教育观。课间操安排由不同楼区的年级交叉进行,避免集中上下楼梯的拥挤;由于班级学生数额大,同一楼层班级多,课间时间在走廊流动学生多而挤,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课间时间,在每一楼层的左右两个楼梯口,安排科任老师护导轮岗制,监督学生的课间行为,及时监护,确保校园安全。

我校借助班级文化主题板块和楼梯文化展廊等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经典易懂的故事,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的教育。我们还开设了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每周都安排有一节文明礼仪课,主要就针对少先队大队部主题设置,进行文明礼仪的学习,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弟子规》的学习等。通过多渠道开展多样式的针对性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

(二)规范管理,常抓师德师风,创建高尚、奋进、团结师资队伍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今,在一些人的脑海里,“管理”一词既熟悉又神秘,虽然知其含义,却难以抓住本质。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创造价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简单的话题。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1.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2.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他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管理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方面的管理都要做到精细化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我校的经验如下:

(1)学校领导以身作则,深入课堂,做教学表率

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在完成本岗位工作之外,同其他教师一样承担教学任务,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成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质量监控,健全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深入了解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常规检查上不定时检查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和批改、辅导等环节,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到考核评比之中。认真研究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走轻负高效的教学改革之路,细化、实化教学常规管理。把精致化管理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求真务实、动真碰硬抓教学常规,以管理求效益,在严抓教学常规过程中做到“五要”,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教学要“活”、作业要“精”、辅导要“细”。

(2)重视教研工作,推动管理创新,做教研表率

学校以学科组为中心,在学校领导及环节干部(学科主任和学科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讲课、听课、评课”这三个关键的教研环节,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引导、督促领导和骨干教师深入一线,带头教研,做教学研究的骨干、老师们的榜样,为教学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围绕教风建设,坚持每节课前学科组都要进行课前研讨,听课后要进行课后反思。同时就单元、期中测验都要进行质量分析。学校还针对后进生、优生另设了月清月优测试等,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支持和保证。通过这样系统的工作,我校建校十年,连续九年夺取土左旗小学毕业年级调研测试冠军,土左旗旗委旗政府。给我颁发了名校长称号,我被评为市级优秀校长。

三、学校文化建设,深化学校内涵,是创建民族学校特色的关键

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个性化学校文化模式,是学校文化内涵积淀的产物。一所学校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凸显学校特色。

学校文化建设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是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的渗透和传输,使它们融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活动中。

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借助楼道文化展廊的宣传作用,以活动为载体,搭建育人平台。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共三层,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一楼的主题是“书香苑”,整体文化设计以书香文化为主,我们学校在走廊墙壁上张贴了很多师生的书法作品和育人的诗词以及励志名言,让同学们从小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通过这些浓厚的文化气息教育和熏陶、感染我们,让我们知道学校是育人的摇篮,让每个同学在举首投足之间,都能感受到我们书香文化和育人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时刻体现我们学校的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教育充满在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楼的主题是“赏心苑”,整体文化设计以艺术文化为主,从上二楼的坡道、坡道走廊、二楼楼道我们张贴艺术类的文化作品。上二楼的坡道上张贴了有关艺术的名言、二楼的楼道挂满了师生的各类美术作品,在二楼的东楼道角还设计了“我的手最巧”,展出同学们的手工和科技制作作品,这些作品我们是利用学生的周末或课余时间制作的,我们还成立了科技制作小组,这个平台的设计,让同学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让学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楼的主题是“民族风”,整体文化设计彰显民族特色文化, 展示富有蒙古民族特点的日常生活习俗,用具;其次利用校园内外的各处场所,展示富有民族特色的格言、谚语以及中华经典。第三,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校园里,我们的上课铃声设置成动听的民族歌曲,音乐课上能听到看到民族歌舞,体育课上的是民族体育竞技,社会课上有色彩纷呈的民族资料展示,美术课上有精美的民族绘画和工艺品。我们学校还编写有民族特色的蒙古舞蹈操,与广播体操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