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考试巡考总结

考试巡考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8: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考试巡考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考试巡考总结

篇(1)

一、强化教学常规,建立教学秩序。

1、加强三级巡课制度及要求,本学期改进三级巡课,增加上、下午第一节课前带班领导、教学部门、年级组联合巡查,督促教师按时到位,督促学生尽快进入上课状态,解决了学生迟到、进入状态慢情况,严格落实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规范,课堂巡视结果及时和年级组沟通并公示。加大了年级组巡课密度,每节课都有老师进行课堂巡视,做到教务处和年级组巡课结果及时公示;每月对各班的巡课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各年级优良班级进行表彰。

2、注重质量管理,加强质量分析。细化考试的组织管理,尤其是对成绩分析要求点更多、面更广、针对性更强,从中找出问题、发现规律,每次考试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分析具体到各科目各任课老师,每次分析都对平均分、及格率等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下一阶段提出具体目标,总结成绩、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评、以考促练的目的,有力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严格常规检查。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坚持“严”字当头,做好资料保存。并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提升。本学期进行了六次教师教案检查及两次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检查工作,秦瑞梅、张丽辉、张振华、孙京华、刘峰顺、薛爱芳、史振平等老师教案书写工整,备课认真,作业批改细致,我们还及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4、强化年级实体制。借鉴本部和育华的经验,逐步加强年级组在课堂教学、备课教研、考务、成绩分析、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让年级组真正成为教学的中坚。

5、为全面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教务处开展了优秀教案评比活动。通过本次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拉动学校常规教学环节的深化、细化、精致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通过评比,促进广大教师自觉更新教育理念,争当教学典范。

6、规范了网阅工作流程,从试卷命制、印刷、阅卷任务分配等环节明确要求,要求考前教研组长严格把关,如考后发现分值等错误一律不以改正,进一步规范考试检测工作,保证网阅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规范管理常规,服务教学发展

1、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按照招生政策和学籍管理规定,进行新生录取,档案调取。在全国学籍系统的框架内,规范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学籍办理程序,准确记录学生档案资料,使学校的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合理、科学、准确。

2、加强制度建设,正在修订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准备下学期编辑成册,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形成严谨、认真、细致的教风。

3、按照要求做好七年级新生平行分班工作。

4、组织、安排了各年级的教材发放及下学期教材征订。

5、制定教师请假调换课制度,完善了报备、调课程序,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及时准确的进行了任课教师课时量的统计工作,保障了学校课时津贴制度的顺利进行。

6、加强帮扶力度:九年级开展培优补基辅导,边缘生分包到每个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形成合力,优秀生、希望生、潜能生得到了最佳发展。

7、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督促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新学期主要工作思路

1、组织教学方面,有的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需要增强,不管纪律或管不住,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2、考试检测方面,需要加强试题研究,使教师做到精选习题,优化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月考和平时考试做到自主命题,提高考试检测的效果。

篇(2)

关键词: 独立学院考试管理问题措施

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学校阶段性的中心工作。严格的考试可以促进学风的建设,但是,如果考试中存在舞弊等不良现象,必然损害考试的严肃性、有效性和公正性。而独立学院的考试作弊现象较普通本科则明显偏多。因此,如何消除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使考试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已成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个重要课题。

一、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独立学院中,录取分数最高和最低的学生之间可达100分左右,因此,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放弃努力,希望通过作弊过关考试。还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心存侥幸,希望通过作弊来提高分数。

2.学生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考试目的不明确。学生为考而学,他们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3.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投入精力和时间不够,因此,在命题时降低标准,圈定考试范围,甚至透露考题。另外,监考教师责任心不强,放松考场纪律,学生心存侥幸,违规就在所难免。

二、加强考试管理的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

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院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考试管理制度,在考试组织上,实行主管教学的院长带头抓、教务办公室主任直接参与、考试管理人员具体实施的考试领导和实施体系。考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好考试教育工作,营造考试氛围,强调考试纪律。考试中学院和系部的各级领导层层巡视,督促考试和监考工作。考务人员严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考试纪律;考试管理部门及时将考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通报全校。考后认真总结经验。通过这些环节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考试管理工作。例如,结合学院实际,我院制定了《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考场规则》、《监考员守则》等规章制度,其中对监考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学生应遵守的考试纪律及考试过程中对学生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等作了详细规定。

2.加大监考力度

首先,为体现考试公平、公正原则,预防和杜绝违纪、作弊现象发生,我们挑选了责任心强、严格认真、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员担任监考人员。其次,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纪律教育。每次考试前,都要组织所有监考人员进行培训,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在考前做好清场、证件审查工作,宣读考场规则;考试期间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不随意离开考场,不在考场内做与监考无关的事,如看报纸、改作业,甚至打瞌睡等,要密切关注考场动态,让有作弊动机的考生无机可乘;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要认真清点试卷,一定要确定无误。监考严格就会使那些想搞小动作的学生感到有一种威慑力,从而收敛行动。再次,对违纪、作弊行为,尽量扼杀在萌芽状态,打消学生在考试中存有的侥幸心理。对于无视考试纪律作弊的学生,严厉查处,决不姑息。最后,充分发挥巡考作用。巡考人员一般由各系和相关部门有关领导担任。每逢考期,各系领导和教务办主任应亲自巡视考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巡考人员查出违纪者,既能对欲作弊的学生产生威慑力,又能对监考人员的工作起到督促作用。我们在巡考过程中多次查出作弊学生,并且全部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另外,教学管理工作者亲自参加监考,这样能够直接发现考场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作弊的新手段,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而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随时完善考试管理制度。

3.加强考前教育

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和诚信道德教育,通过悬挂标语、黑板报、召开以考试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使学生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强化学生的考试意识和观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考试目的,把考前教育做到每位学生的思想深处。

4.精心设置考场

实行随机编排考场座位,使学生的考试环境不断变化。规定监考人员提前20分钟到考场,将第一次随机编排的“考生座位表” 张贴公布,再由监考人员根据考场的具体情况,将第二次随机编排的“座位次序示意图”画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按示意图对号入座。在考试进行中,监考人员还必须认真查验学生证件,防止替考。为保证学生座位号的不固定性,每场考试都重新随机排序,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利用桌面作弊。

5.加强考试命题管理

教师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试题既来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考试方式可以多样化,采用A、B卷,多种题型相结合,随机抽取其中一份考试。考试结束后,进行试卷分析,对试卷难易程度、考生成绩分布等进行评价。通过逐步规范考试命题这一关,我院每份试卷分析的结果都接近正态分布。

6.整顿考纪、考风不手软

坚持原则不讲情面,一旦有学生违纪,严格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同时做好受处分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这对其他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警示教育。

7.认真做好考后总结

每次考期结束后,考试管理人员都应认真作好总结,找出不足,制定相应处理措施,为下次考试提供经验,不断完善考试管理制度。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院开创了考试工作的新局面,多次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优良的考风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近三年来,学院的考研录取率始终保持在10%以上,位列全省高校的前列。由此可见,我院行之有效的考试管理工作,对严肃考纪、净化考风、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昊书琴,李宝成.高校考风问题分析与建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

[2]王志红,梁俊生,沈建箴.关于考试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599-600.

篇(3)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中,除了学校公共必修课之外,凡考核方式为考试的课程基本是专业核心课或专业必修课,也就是某一专业最关键的课程,集中了本专业最主要的专业知识。通过考试,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对该课程认真学习,期末复习反复记忆以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奖、评优、评先进(具体包括奖学金、评优、入党、提干、推研、就业和心理满足)的重要参考指标等。但是,对于一些平时学习不够认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而言,期末考试成了一种枷锁。比起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貌似他们更在意期末考试能否通过。当然了,这与学校很多制度直接与考试成绩挂钩是分不开的,比如学分绩点制要求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以上者才能获得学位,评奖、评优、评先进重点参考学习成绩且不允许有挂科等。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作弊的目的以及考试作弊的成本收益区间。如果从作弊目的来划分,作弊学生暂且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资格性作弊,这部分学生作弊单纯为了不挂科的资格“,60分万岁”,保证大学顺利毕业,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作弊,这部分学生基本不存在挂科的问题,作弊只是为了使成绩更上一层楼,以便在班级排名以及评优、评奖、评先进中获得竞争性优势,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二、考生作弊的制度因素分析

按照诺斯的观点,“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约束通过禁止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可以预防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减少不确定性。制度包括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以及实施机制。下面从制度方面分析考生作弊行为。首先,考试作弊认定及处罚的正式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或者学校制定一系列规范化、带有强制性的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界定和处罚的规则、条例,比如《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2003年)、《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年)以及学校、学院对考试作弊行为处罚的相关规定等。这些正式制度明令禁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并对相关作弊行为以及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进行界定,以此预防考生的机会主义行为。现有这些正式制度对考试作弊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也不可否认这些正式制度对学生的作弊行为产生了很强的震慑作用,但即便如此,大学考试依然存在作弊现象,也就是说实践证明,现有的正式制度并不足以完全杜绝考试作弊行为。其次,诚信等非正式约束。非正式制度一般被认为是正式制度的延伸阐释或修正,它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内心行为准则。违反或者触犯社会或者某一团体的非正式制度,有可能使违反者本人感到羞愧、自责以及精神痛苦,也有可能会损害其他人或者合作者的利益,进而受到团体内其他人的鄙视与排斥,减少与其的合作。对于考试作弊而言,丧失的是诚信这一大学生行为规范,理应引起作弊者羞愧以及其他学生的抵制。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对于资格性作弊,作弊者本人以及所在团体往往并不认为作弊是一种可耻行为,因为这种作弊只是一种自保行为,并不侵害其他人的利益,作弊者看成是理所当然,其他人由于自己利益不受损害对这种作弊的容忍度也较高,而且这种作弊行为往往不被看成违反诚信原则,或者认为是违反诚信但危害极小,并且不会将其与作弊者品质关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事件对当事人利益攸关,当事人采取了利己不损人的即便是违反非正式制度的行为时,被默认为是合法的。这种情况之下,非正式约束对考试作弊的约束力大大降低。但是,对于竞争性作弊,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力就会更大一些。因为这种作弊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损人利己的,作弊者所在团体对这种行为的容忍度一般较低,而且往往会将作弊直接与其本人的品质相关联。所以,竞争性作弊行为一旦被发现,作弊者本人往往更加羞愧,相应的成本往往更高。再次,制度的实施机制。制度再完善,也需要确保其实施、贯彻的机制。比如,法律制度的实施,是由警察、法院等国家暴力机关予以确保的。考试作弊处罚正式制度的实施,往往是由监考教师、巡考员以及学校职能部门(比如教务处)确保实施的。其中,监考教师往往是比较关键的一环。监考教师的行为选择,直接影响考试作弊处罚正式制度贯彻力度。如果监考教师不认真,对作弊行为视而不见,或者监考教师发现作弊但碍于情面不进行举报,那制度就形同虚设,相应的约束力也就不高。如果每个教师都认真监考,凡作弊者皆被抓且被按制度处罚,那制度的约束力自然而言也就高。而非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主要是作弊者自身的道德约束以及所在团体共同惩罚的威胁。当作弊不被认为是违反内心行为准则以及不被别人认为是违反行为规范的,诚信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力就下降了。

三、考生作弊的成本收益分析

首先,来看一下资格性作弊。假设某学生在考试中失败,挂科了,那他除了承受考试失败的精神压力成本外,还要支付补考甚至重修的物质成本、补考或者重修依然考不过的精神压力以及因此失去评优、评奖、评先进等潜在收益,甚至因此课程始终考不过导致不能正常毕业的高额成本。因此,该学生一旦作弊成功,就可以节省了上述可能发生的成本,或者说收益一般而言会比较高。但是,作弊有被发现的风险,风险的高低往往与监考教师的认真程度(取决于教师监考的成本收益,下文详述)正相关,与作弊手段的高超程度负相关(此问题在此不做扩展论述)。而作弊一旦被发现是需要支付成本的,除了支付“丢面子”“感到羞愧”的精神成本外,还可能支付高昂的物质成本以及后续精神压力成本。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作弊被发现后所面临的处罚风险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监考教师的行为选择。暂且假设有两种可能:一是监考教师仅仅是制止了作弊行为但不予处罚(一般而言,监考教师碍于师生情面,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此时,作弊被发现遭受处罚的风险成本为0。二是监考教师对作弊行为进行制止并处罚。处罚轻的可能是勒令交卷。处罚较重的可能是上报学院、学校,并按校规、校纪进行处罚。轻处罚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作为经济人,很少有学生一开考就作弊,那样一旦被发现成本极高,除非是考试题都不会,作弊的机会成本接近0。大部分作弊行为往往发生在会做的题都做完之后,也就是确保既得收益之后,此时作弊边际收益较高,但边际成本很低,因为即便被发现交了卷也没啥损失,反正剩下的都不会做,交卷的机会成本为0)。而重处罚的成本则相对较高,按校规、校纪被记过或者通报批评且该科重修,比起单纯的考试挂科,付出的精神成本和物质成本都比较高昂。我们可以将资格性作弊的成本收益总结成表1进行分析(见表1)。假设考生面临的外部环境为监考严格(选择作弊会被发现且遭受重处罚)与监考宽松(作弊不会被发现或者被发现只受轻处罚)。考生行为选择分为作弊与不作弊。不作弊没有收益,但却要付出成本,假设为-2。如果作弊,在监考严格的情况下,收益为-3,低于不作弊时的收益-2,在监考宽松的情况下,收益为0(此处0并不代表没有收益,而是代表潜在成本被消除了),高于不作弊的收益-2。假设理性的考生会根据所面临外部环境相机选择收益最大的行为。那么在监考严格的情况下,考生采取不作弊策略;在监考宽松的情况下,选择作弊策略。但是,在学生看来,作弊被发现并且遭受重处罚只是小概率事件(从历史来看,重处罚相对较少,因为每年因考试作弊被通报的学生并不多见),而小概率事件对经济人而言往往被认为是不会发生的。这种侥幸心理很大程度上放纵了学生选择作弊的机会主义行为,致使考试作弊屡见不鲜。其次,来看一下竞争性作弊。一般而言,这部分考生期末准备相对比较充分,试卷大部分题目难不住他们,只有少数几个题目可能由于考场紧张短暂失忆等原因不会答。及格是没问题的,但是想多多益善,所以可能诱发作弊行为。对此类型作弊,作弊空间较小,对总成绩的提升空间有限,因此,成功的收益相对也较小(肯定大于0),但作弊失败的成本可能相当高。这里的“可能”还是指作弊被发现并且遭受重处罚而言的(除此之外,与上面分析相似,作弊失败成本接近0)。一旦因作弊被处分,所有评优、评奖、评先进的资格都将失去,其他科目所积累的竞争性优势也将荡然无存,“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假设竞争性作弊考生面临的外部环境行为选择与资格性作弊考生相同。不作弊没有收益,但不需要像资格性考生那样要付出成本,假设为0(不考虑潜在利益的损失)。如果作弊,在监考严格的情况下,收益为-5,低于不作弊时的收益0,且要低于资格性考生此情况时的-3,因为竞争性考生考试作弊被发现且被重处罚的成本要更高,在监考宽松的情况下,收益为2,高于不作弊的收益0。同样,面对不同的环境,理性的考生会做出与上面资格性考生相同的策略选择。而且可以推断,在监考严格的情况下,竞争性作弊考生选择作弊的可能性比资格性作弊考生更低。但是,如果这部分学生也认为作弊被发现且遭受重处罚是小概率事件,自信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作弊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也会增强。

四、监考教师成本收益及行为选择分析

监考教师的行为将直接影响有作弊动机学生的策略选择。作为考生在作弊之前如何确定监考教师是严格还是宽松呢?一般而言,有作弊动机的学生作弊之前会积极搜寻监考教师的相关信息。如果是自己熟悉的教师(以前给自己上过课或者听说过),之前所积累的信息会使在考场的信息搜寻时间成本相对低一些。比如,监考教师是院里的“四大名捕”之一,信息搜寻便很快结束———监考教师会严格监考,作弊风险过高,理性选择是放弃作弊。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教师,之前没有信息积累,在考场通过观察监考教师言行进行信息搜寻的时间成本相对高一些。比如,监考教师开考后只顾低头忙自己的事情,看手机啊、读报纸啊、批卷子啊等等,这就显示监考相对宽松,作弊风险较低,采取作弊行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反之,如果监考教师表情严厉、目光如炬、持续走动监考,那还是不作弊为妙!监考教师为什么有的严格有的宽松呢?其中的因素有很多,暂不提教师自身性格等方面因素,主要分析监考教师自身的制度约束和成本收益权衡。首先,从制度约束来看,教师监考受到学校正式制度以及教师职业所决定的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学校对教师监考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比如监考教师不允许带手机进考场、不允许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应该走动监考等等。为了确保制度执行,学院领导以及学校指派的巡考员会到考场对监考教师进行监督,对监考教师形成外部压力,促进其进行认真监考。此外,教师职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也对教师认真监考形成一种内在压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理应爱岗敬业,在监考过程中认真负责。这些内在的行为规范与责任感,正是大部分教师认真监考的主要原因。其次,从成本收益来看,按现有制度,期末监考是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没有课时补贴或者监考费,也就是说,对于监考教师而言,期末监考的额外收益不高于0(有时可能因为监考事故遭受负收益)。但是,监考的成本却较高。一是监考的体力成本。拆装试卷、整理考场、填写考试记录以及走动监考等等都是需要耗费体力的,这都是体力成本(鞋底成本暂且不计)。二是监考时间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教师把时间用来监考就不能用来批阅卷纸、填录成绩等了。三是制止学生作弊的“麻烦”成本,比如,制止作弊时学生的不合作、事后作弊学生对监考教师的怨恨、填写作弊学生记录等。根据经济人假设,在额外收益既定的条件下,理性选择就是尽量降低监考成本。这就导致了某些教师在监考过程中以利益为导向,监考不够认真,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作弊。

五、对策

学生作弊与否,直接取决于作弊的成本收益,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成本时,选择作弊是一种理性选择,潜在收益小于潜在成本时,选择不作弊则是理性的。因此,要进一步预防学生期末考试作弊,就应该加大作弊的潜在成本,减少作弊的潜在收益,具体建议如下:

1.积极探索期末考试制度改革。

(1)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不仅要参考考试成绩,也应参考学生思想品德、人际关系、身体素质等方面,避免“唯以成绩论英雄”,避免评奖、评优、评先进与成绩直接挂钩。

(2)加强试题库建设,推行“教考分离”,增加作弊学生考前作弊准备的成本。

(3)将专业课考试尽量安排在前几个学期,以便没考过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有尽可能多的补考机会,避免其孤注一掷选择作弊。

2.完善监考教师的激励约束机制。

(1)建议对监考教师发放监考费或进行课时补贴(比如,监考一场加补2学时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师监考收益,促进其认真监考。

(2)尝试建立考场教师、学生互相监督机制,监考教师可以检举学生作弊,学生也可举报教师监考不认真,以此提高监考教师失职被发现的风险性(虽有可能出现师生心照不宣的合谋,但教师并不能保证考生百分之百参与合谋,这就增加了其被举报的风险,所以,为了避免被举报,理性人会选择认真监考)。

(3)加强巡考员的监管力度,尽量避免由于顾及人情而导致巡考员“不好意思”问责失职教师的情况,对巡考员的资格应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其认真巡考、如实记录、严格问责。也可以考虑聘用符合条件的校外人士担任巡考员。

3.加强校园诚信等非正式制度建设。

(1)加强校园诚信建设。要让学生讲诚信,首先,要保证教师讲诚信。教师重师德,积极履行对学生、同事等的承诺,在利益面前能以信为先,在教学与科研中不弄虚作假,这不仅会受到学生爱戴,也自会被学生们效仿。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利用宣传栏、讲座、辩论赛等载体,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说明成功者多诚信、败者多无信。

篇(4)

论文摘要: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考试违纪、作弊、替考、试卷泄密等败坏考风的事件频频发生。在具体分析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后,从组织机构设置、完善考试制度、落实监考培训和考场巡查机制、推进考试管理改革研究与探索等方面切实加强和规范考试管理,促进优良考风建设。

论文关键词:考风;原因;改进;对策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考风建设对于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稳定教学秩序以及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令人担忧的考风现状

近年来,尽管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考风考纪建设,防止考生作弊,但效果仍然不太理想。考生违纪、作弊、替考、试卷泄密等事件仍然屡禁不止。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2010年全校共63名学生因在各类考试中违纪或作弊受到学校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等不同程度的纪律处分。因考试作弊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学生占受学校纪律处分者总数的七成以上。考生作弊的手段或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从原有的偷看、夹带纸条、桌面刻印发展到利用高科技电子通信设备如手机、PDA等作弊,从一人单枪匹马作弊到多人协同作弊(如换卷、替考、传递、暗号)的方式转变。这种情况蔓延下去会败坏学校的风气,损害学校的形象,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对学生考试作弊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育人管理机制,规范考试管理体系,把反对、遏止学生考试作弊作为促进良好学风考风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重要坏节来抓。

二、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以作弊为耻

“严进宽出”的大学管理模式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和空间,部分学生放松了课程的学习和钻研,将学习摆在次要位置,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团活动、社会兼职或其他课外活动中,有的甚至过度玩电脑游戏、谈恋爱等,平时不注重专业学习,考试时抱侥幸心理,采取各种手段作弊,蒙混过关。个别学生甚至没有正确认识考试违纪作弊的本质和危害性,认为作弊只不过是为了考试过关,它既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又不侵犯他人利益,不属于个人道德品质问题,不以作弊为耻,反以作弊为荣。

2.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滞后,实效不足

上课迟到、旷课、抄袭作业、沉迷于网络游戏、恶意拖欠学费、考试违纪作弊等是大学生日常行为缺少诚信的主要表现。虽然高校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但诚信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不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教育方法上“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重灌输、轻实践。诚信教育工作的实效不足,学生诚信考试、诚信做人的信念淡薄。

3.现行考试模式不科学,滋长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在“质量工程”大背景下,高校考试研究和改革总体上仍然滞后。现行考试模式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考查、轻能力考核;考试方式实行期末考试一卷定乾坤、轻平时考核;考试形式重笔试、轻口试,重闭卷、轻其他。这种呆板的、格式化的考试模式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上,容易让学生平时放松学习,期末穷于应付,也为夹带、抄袭、手机作弊等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4.考试管理不完善,学生作弊有“可趁之机”

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学校管理者未认识到考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考风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考风建设重治标轻治本,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内容单一、方法呆板、成效不明显;其次,在考试的组织、管理、实施等环节中,考务管理部门、任课教师、监考员等没能较好地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要求以及规章制度,存在考试组织不严密、考试管理不规范、无规章制度可循或有制度不依、执行不严、违章不究等问题,使学生作弊有“可趁之机”。

三、加强考试管理,促进考风建设的有效对策

1.提高对考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校、院二级齐抓共管、多部门联动的考风建设管理体系

高校考风建设看似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实则高校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综合治理高校考风考纪,广义上应由社会、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等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狭义上,即对高校而言,应建立以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为领导,教务、学工为龙头,宣传、纪检为支持,各二级党政为支撑的各级齐抓共管的考风建设管理体系。将考风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成效的突破口,抓好抓实。尤其加强教务与学工两个部门管理育人的合作力度,避免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两张皮”的现象,比如,将学籍管理规定、考生考试守则等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同时将考试管理规定和考生守则等编入《学生手册》,每生一册,及时组织新生学习,让学生掌握内容,领会内涵,防患于未然。每学期由学生处、团委组织各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定期组织学生班学习考风方面的知识和组织纪律,提高学生对考风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强化他们的考试意识和诚信观念。宣传、纪检等部门在营造良好考试氛围中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设置举报电话加强对考试违纪作弊现象的监督和查处,校园网络、橱窗、阅报栏、板报等阵地宣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学校考试规章制度,以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工作,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对考试违纪作弊危害性的认识,甚至对考试作弊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积极营造维护知识尊严,弘扬诚信之风,严肃考试纪律,铲除作弊的强大声势,促进人人讲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推进优良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2.完善考试管理办法,规范考试组织程序, 使考试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对学校考试的组织与领导、考核方式、命题与出卷、考试安排、学生考核资格的审查、主考教师职责、监考人员职责、试卷评阅与成绩管理、试题保密等多个方面制订明确、详细、切实的规定,为考试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制订考试守则和监考守则,规范考场行为和秩序,从制度上杜绝考试违规作弊行为的发生。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制订符合学校特点的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在执行中对考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考试违纪、作弊的学生,除给予严厉的纪律处分以外,对其考试违规的课程以“违纪”或“作弊”记载成绩,且不允许参加正常的补考。考试工作人员若利用工作之便为考生作弊提供条件的,应立即停止其参加考试工作,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不得参加当年的职称评聘,停发当年的岗位业绩津贴等;监考人员监考迟到、缺位或认真不履行监考职责的,及时将有关情况进行通报,严重者以教学差错(事故)论处,与当年的评奖推优、职称评聘等直接挂钩。

3.实行监考培训制度,强化监考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全国性等级考试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专业等级统测等,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务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省教育考试主管部门的要求,在考前组织监考员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监考、考务培训会议,这对于确保考试的规范性、严肃性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校内的课程考试,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有关规定,组织本单位监考人员学习监考守则、考生守则以及学生考试违纪处理办法。对于新上岗的监考人员要进行特别的培训,明确监考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学校可将此项工作完成情况作为院系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项指标。实行考前培训制度,可以提高监考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对监考工作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使其认真对待监考工作。

4.建立考场巡查制度,维护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建立考场巡查制度。制订巡考工作职责,明确巡考工作要求。考场巡查制度实行校、院二级巡考的机制,校级巡考由校领导、各学院(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学校督导组成,主要在校级统考期间对考试组织情况、监考员履行监考职责情况以及考场秩序等进行巡查;院级巡考由教务处工作人员以及各学院教务员等组成,对期末考试实施情况进行巡查。巡考人员主要对监考人员到位情况、监考工作情况以及学生考试纪律等进行巡视、评估和督促,及时发现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考场巡查制度对维护正常的考试秩序,从而对考试实施过程形成了有力的监督。

5.推进考试研究和改革,缓解学生对考试的压力

将考试改革列入学校“质量工程”项目,投入改革经费,推进考试改革。通过立项方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入精力,致力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改变期末卷面考试的传统主导考核模式,树立能力评价、发展评价和潜能评价的考试指导思想,建立多样化的、切合课程实际和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相一致的考试方式。具体操作上,通过考试和考查结合、笔试和口试结合、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考核结合,实现考试内容、形式、题型的多样化;在考核方式上,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内容、要求,采取笔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开卷或二者结合,理论考核与实际能力(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比如,基础科学课程由于其理论与技术比较完善,需要掌握的原理、定理、公式较多,要求学生能脱离书本掌握,在考试形式上实行闭卷考试是非常必要的;专业课或跨学科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和探索性,应提倡实行开卷考试或写论文、总结报告等形式;而语言类课程的特点是作为一种工具,应侧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其考试形式则提倡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此外,还要提高平时考核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将学生平时作业、实验或小测验、课堂参与表现等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学生平时努力,减轻期末考试压力,真正发挥考试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

此外,有规划地推进试题库建设,逐步实现教考分离,在试题库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学生自主考试的模式,即学生根据本人学习程度自主选择课程考试时间,给学生更灵活的学习环境。这些改革有利于缓解学生考试的压力,便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也减少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6.推广“免监考”考场管理模式,促进“讲诚信、多自律”良好考风的形成

篇(5)

上半年,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分管校长的直接指导下,我支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实务》。年初,学校专门聘请常州工程学院专家来校讲学,宣讲《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实务》,督导处全体同志认真听讲,对照实际,畅所欲言。按照学校要求,系统学习领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内容,明确我校内部质量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实际工作有意识加以贯彻。

二、开展全面督导,促进学校各项工作上台阶。本学期,我校全面开展督查工作,我处作为督查的主力军,全面参与教学、学管、后勤、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督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及时予以纠正。第一轮次督查结束后,结合学校内部质量建设要求,及时作出总结,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

三、对外聘教师开展教学评议,确保教学质量。上半年,督导处除参加教学部门组织的教学常规检查、期中考试巡考和专业技能大赛等常规评议检查之外,还针对我校外聘教师数量较多,与学生交流时间短,不存在隶属关系等特点,开展随堂听课、总值班室远程听课、跟踪问效等举措,进一步促进了我校良好教风与学风的养成。上半年共听课80余课时。

四、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在2019级新生体检面试工作中,我处全体同志放弃休息时间,参与体能体检工作。工作中,坚持原则,对照标准,一丝不苟,确保我校生源质量,与全体工作人员共完成了近2000名报考新生的测试工作。

督导处

篇(6)

一、加强教学常规检查,促进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1. 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做好三表的落实和管理,作息时间表、教研活动安排表和课程表的贯彻落实是教学秩序稳定的关键。维护课表的严肃性

2. 本学期在各备课组长的配合下,我们每月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情况进行检查,实行定量和定性打分相结合。本学期,教师教学行为规范了,作业布置适量,批改及时高效。

和权威性,不准私自调课。

3、加强早、晚自习及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教学工作处每天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检查,检查拍照。为了体现早读的特点,凸显早读的效果,教学要求:在早读课上,老师必须指导学生早读,教室里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晚自习当班的教师要全程在岗、确保学生安全、安静、安心地学习,有针对性的的辅导,我们在努力尝试各种做法,以求达到更好的早读、晚自习学习效果最优化。

二、认真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并做好质量分析。

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按教学工作处的安排严格监考,实行交叉编排,狠抓考风、考纪,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考务安排、监考、阅卷、到成绩统计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真正做到客观合理科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考风促进我校学风。在每次月考后的质量分析会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引领教师们对各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特别是结合教学成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会上,教务部门负责人结合成绩谈了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强化质量意识、把握工作细节、关注后进生等问题,是目前不断提升中学部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期质量分析会,一改以往单一的分析形式,采取自下而上的分析流程:教师个人——学科组——教研组分析;班级质量分析会——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这样的分析流程重在通过“微观分析,具体分析”,直面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在总结成功经验 、查找问题源头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一、明确目标,落实规范要求

规范学籍管理工作。对本学期学生的转进、转出、休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统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借读、转学、休学、复读学生情况,期初期末两次核查了全校学生注册登记表。

二、着眼课堂,加强质量管理

1. 加强教学研讨与交流。学校通过年级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教研课等教学活动,及时进行高效课堂的交流与研讨,总结经验,交流成果,排解疑难,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的认识的理解。

2.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重视各项教学常规的研究,把课堂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从解读课标、研究教材、备课、撰写教案、上课、评课、作业等每一环节都提出具体要求,制订了每学期进行三次教学备课考试作业大检查制度,并及时召开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反馈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制度了保障。

3.进一步加强对考试管理。规范考试流程,提高考试的信度与效度。工作中从出卷、交卷、阅卷、考场编排、监考巡考安排等细处入手,确保考试工作的有条不紊。同时抓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本学期召开了小学部和初中部的质量分析会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考试舞弊 方式 对策

放眼古今中外,所谓考试存矣,作弊亦存矣。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的作弊招数,随着人类科技的进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时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舞弊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和考试秩序,正在蚕食着大学的灵魂。

一、舞弊的方式总结

根据多年的监考、组考和巡考经验,笔者总结出新时期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方式。

1.夹带抄袭式舞弊[1]。

这种舞弊方式是最传统、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舞弊方式。不过在舞弊和反舞弊的多年的斗争中,这种传统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和升级。具体发展为以下几种形式:①考生事先将抄好的纸条藏于口袋、钢笔、橡皮、学生证、考试证当中,考试时再将纸条拿出。②利用草稿纸、餐巾纸。事先将公式等内容抄在草稿上、餐巾纸上,考试时再拿出来。③事先用硬笔在草稿纸上抄写,拿出来表面上看上去是一张白纸,但根据角度不同,可以看到抄写的内容。④事先将题抄在手心或手臂上,考试时将手心朝下和用衣服遮住。趁老师不注意时再看,夏天女孩子利用裙子作掩护,将题抄在腿上。⑤事先将题轻轻地粘贴在透明胶上,考试时看透明胶,或者将题拓印在垫写版上,这种方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般监考老师很难发现,因为一般的角度是看不到上面有字的。

夹带抄袭式舞弊发生率最高,因为学生舞弊准备工作简单,舞弊过程容易,偷看一下就行,不过这种偷看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升级,有的学生声东击西,如手在不停地玩弄学生证,让监考老师误认为学生证有问题,眼睛实际上在注视着抽屉下面的答案;有的学生相互配合,一个学生给老师提莫名其妙的问题,另一个学生疯狂抄袭,让监考老师防不胜防。

2.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舞弊。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各种学习用具层出不穷,大学生考试舞弊手段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技术含量。除用以前的交头接耳、夹带纸条等方式传递信息外,现在大学生也常利用计算器或电子词典的存储功能传递答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在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舞弊,考生在考场中利用微型无线摄像头偷拍试题,通过无线发射装置将试题传输到考场外,由专人作答,再将答案通过互联网以语言或文本信息的方式传递给考生。微型无线摄像头伪装得特别隐蔽,有纽扣式的、钢笔式的、手表式的等形状。考生接收答案的装置也伪装得特别好,有的是隐形耳机,有的将接收装置放在钱包里、裤腰带处、鞋底里。还有的接收装置更是让人不可思议,利用矿泉水瓶。伪装成矿泉水瓶的作弊工具跟平常的矿泉水瓶外观一样,只是在底部安装了微型平面显示屏,作弊者通过水的折射看到水中的答案,真可谓是“魔高一丈”。

3.预谋性、协同性舞弊。

预谋性舞弊是考生考试之前就做好舞弊的准备或计划工作,如在没有安排座位的校内考试之前,事先就将答案写在课桌上、墙壁上,或者事先就约好成绩好的同学坐在邻桌。当然利用高科技手段舞弊事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肯定是属于预谋性的。在舞弊计划或实施过程中如果涉及两方或多方的,又称为协同性舞弊。协同舞弊包括传纸条、悄声讨论、主动为他人展示考卷、传递或交换试卷、陪考、替考等。有的考试可能试卷份数不固定,就有可能出现一个考生做两份试卷的情况,有的考试中途是可以上厕所的,就有可能利用厕所作为媒介点传递答案。协同舞弊通常是多人事先就精心策划的,涉及人数多,影响和危害巨大而且难以发现和制止,是最恶劣的舞弊现象。

大学生的考试舞弊对高校的学风和考风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也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通过舞弊得到好处的同学更加好逸恶劳,不愿意努力学习,没有舞弊的同学努力学习了却成绩不如别人,会产生自卑感和不公平感,对学校考试等各方面工作难于认同,甚至也加入到舞弊的队伍。所以,高校必须全方位研究,努力减少甚至消除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

二、对策研究

1.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舞弊的危害性,不想舞弊。[2]

加强思想教育,弘扬道德正气。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以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维系社会基本秩序的基础,也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考试舞弊是对诚信的践踏,它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堕落。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明确人生的真正意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考风建设的根本保证。该工作不一定要在考试前才做,而是要动员任课老师,特别是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多灌输这样的思想,同时在评优评先和推优入党时,不以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指标,建立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体系,让学生懂得做一个思想品德好的学生比做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更重要,减少舞弊动机。

2.提高监考水平,严抓考试环节,使学生不敢舞弊。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舞弊方式的日新月异,要定期对监考老师做反舞弊方面的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防止舞弊特别是高科技舞弊的基本技能,并且明确职责,实行问责制。巡考对监考老师要有检查和考核,防止监考老师不作为,一旦发现监考老师懈怠工作,甚至参与到学生舞弊当中,就要有启动相关的管理机制,并落到实处。

在学生方面,不仅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而且要有相关的惩罚机制,加大对舞弊的处罚力度,做到罚一儆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因考试舞弊所受的处罚不仅是严厉的,而且是不可逃脱的。对舞弊学生的处分,我们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考试动员时,我们要以最严厉的方式威慑学生,但在具体处理学生时又要本着以人为本、适度的原则。毕竟他们是学生,是可以犯错误的,如果因为一次情节较轻的舞弊(如夹带、旁窥等),就被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难以让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接受,也不利于学校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过于严厉的制度,执行起来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处理舞弊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教育所有的学生,充分体现考试的教育性、公平性和竞争性,又要教育舞弊学生,单纯惩罚舞弊学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改革考核方式和方法,不点考试重点,让学生无法舞弊。

对于校内的考试,夹带抄袭方式是现在较为主流的舞弊方式。这种方式成本低,操作简单。学生之所以能够夹带纸条抄袭,与老师考前划重点是分不开的。只有知道大概哪些题目会考试,学生才会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将题目抄在小纸条甚至拓印在垫写板上。如何防止老师划重点就成为我们防止这种舞弊方式的关键。

(1)改革考核方法,给予老师更大的衡量学生成绩的自。老师可以扩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全部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淡化期末考试,教务处对学生卷面及格率不作硬性要求,给予老师对卷面成绩加权计算的权利。这样老师就不会担心学生考不好而去划重点了。

(2)建立考试试题库。试题库建好以后,由系部或教务处随机抽取考试试题,有些科目甚至可以实现无纸化考试,真正实现教、考分离,这样就不存在考试重点的问题了。

当前,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其关键在于抓好学风建设,而考风建设是学分建设的“牛鼻子”,只有有了良好的考风才有可能出现良好的学风,只有有了良好的学风才可能提高大学教育质量。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舞弊现象发生率越来越高,舞弊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如何有效地防止甚至尽量杜绝舞弊,是当前高校应该进一步重视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