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18: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汽车维修实训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资金匮乏,筹措渠道面窄
纵观各校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基本大部分仍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其在相关项目的投入在逐年增大,但是,对于部分学校而言,汽车维修门类的学科属于新兴学科,因此学校现有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处于匮乏状态,筹措渠道面窄,致使项目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在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实际建设当中,校企联合的深度不够,政府相关部门对于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这是现阶段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学校领导表示,资金问题是造成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受阻的直接影响因素。
(二)双师型教师少,教师能力不足
教师是完成校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随着教育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推行与实施,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是各校建立现代教育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多数任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长期在普通类和专职类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下进行相关教育活动,他们大都“从学校到学校”,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较少甚至是没有,致使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表现薄弱。双师型教师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不高,势必会对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部分理论型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力不从心,往往造成片面性理论教学的现象,与现实学生的切身需求相背离,不利于现代教育全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训机会不多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而完善的课程体系是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堡垒。经研究发现,设有汽车维修专业的学校,其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方面一定程度上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处于发展中阶段的背景下,偏重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淡化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改革思想,创新行为,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增加学生实训机会,是满足现代社会以及教育需求的必经途径。
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多元化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投资机制
1.调动社会资源,利用捐助等方式,完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可利用捐助教学等方式,通过融合社会各界的有生力量,调动社会资源,完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校方制定类如《关于校友及社会力量投资捐赠办学实施办法》等各项捐助教学相关管理制度,对提供教学投资或捐赠的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如有意愿参与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互利互荣、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一定的合作目标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合作方的意见和要求,弓箭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以完善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2.建设自产式汽车维修实训基地
学校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及投资建设特色,打造自产式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以拓展建设资金的长效来源,同时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打造隶属于校内的汽车维修中心,并对外进行业务开放,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日常的业务管理及服务工作,所收取的利益交由学校进行统一调度,从而提升教学与实践契合度的同时缓解了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状况。
3.与企业之间采用股份合作制,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企协作教学,是实现现代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想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长效合作的问题,其关键点在于建立校企之间互利互惠、优势互补为导向的运作机制。我们可借鉴具有类似成功案例学校的有关经验,与企业之间采用股份合作制,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种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有效的完成相关实训学习、实习,并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优化科研成果。其次,在完成相关实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生产与经营兼顾发展。对于合作企业而言,其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所有运作的模式应与企业当前的运作相匹配。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实训基地的掌控者,他们可以调度所有的基地资源,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培养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他们又是“廉价”的人力资源。这种校企股份合作制的建立,是创新多元化建设资金体制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打造校园“双师型”师资团队
1.引进“双师型”教学人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融入到相关教学工作当中,在这样时代背景的支撑下,为学校引进高技术、足经验热心教学的人才以打造校园“双师型”的师资团队提供了可能。在此过程中,学校可通过制定相关福利政策,从企业或行业引进一些高层次、高文化的实践人才,担任汽车维修实训教学的领头人。与此同时,聘任一些工作在生产一线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性人才来校做兼职教育工作,从而为学校“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2.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
对于学校在职的一线教师,注重开展其培训再教育工作。学校应适当的调配现有资源,为在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如组织相关教学教师听取工作在企业生产一线人才的述职报告或专业知识讲座;参与行业相关的专业培训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比赛等。学校还可定期开展校内教师的交流、讨论活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师资源,在同等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的影响下,相互交流并促进发展,从而打造校园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师资团队。
(三)完善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1.以现实社会经济市场需求为引导,规范汽车维修专业建设
学校可通过企业和行业的协作支持,以现实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为引导规范汽车维修专业建设。在此过程中,要求相关教师时刻把控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动态,深入分析各阶段的市场需求,注意坚持相对稳定、广泛使用、学生主体的原则,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缓解学校办学与现实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个互利互进的过程,学校切实将教学融入到企业生产当中,向企业寻求信息;企业则以合作负责的态度为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设置提出有效建议,以使学校教育更加贴合企业发展需求,确保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能够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2.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完善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完善的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应是一个校企协作建设的开放性体系,注重以企业为依托。切实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在一起,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对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市场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进行调研的工作,与企业整体、综合审视现有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课程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予以修正和完善继,而由目标引导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以及管理规范制度。课程设置内容方面,以学生、教师、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依据,选取一致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开展校企两课堂。在学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汽车维修基础知识教学,以此为前提,在校内外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里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考评的合理性、科学性、全面性,结合校企两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以前期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最终考评成绩进行综合的评价。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维修行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一、汽车维修行业以及从业人员现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到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目前中国的汽车维修企业多达30万家,每年还以10%~15%的速度激增。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21家汽车生产骨干企业,年整车生产能力近70万辆,产量占全市的97.2%。开发区及周边共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120多家,形成了一条从零部件到整车生产的产业链,一条布局完整、配套完善的“湖南汽车产业走廊”。根据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国内汽车维修人才每年需新增近80万从业人员。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技术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销售、维修技术人员,特别是需要一线高技术专业人才。
二. 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内部结构状况
据统计,湖南现有汽车维修企业1300多家,汽车4S店86家。根据我们对3家的汽车4s店(分别为和信丰田、申湘大众和申湘别克)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汽车4S店各类技术人员素质普遍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汽车维修设备先进,管理水平也很高,4S店工作环境舒适,员工满意度高。根据调研发现,钣金和油漆等几个工种的维修人员紧缺,高职院校很少开有钣金和油漆等专业。调研的3家4S店里的钣金和油漆工普遍都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学手艺,或改行而来,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私营汽修厂维修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否也具有4s店这样高的素质呢?由于时间关系,此次未能调研。
通过本次的调研我们知道,汽车4S店在招聘学徒时,有着自己的标准:
a.前台:形象、谈吐、驾照
b.车间维修工:踏实、稳重
企业有专门的TL(技术主管)即内训师,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对车间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一般每周都会对员工在理论和实操方面进行的训练,每3个月考核一次。机电车间一般有明确的分工,通常分为机电维修、钣金和喷漆三种,每个工种根据情况设置若干个组,每个组有3个主修,主修下面配3-4个工人,很多企业最缺的为喷漆工。
1.维修工人队伍
通过调研,汽车4S店维修工人的文化水平统计如下
(1). 工人文化程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的比例为17%/50.5%/32.5% (发达国家为20%/40%/40%);
(2). 工人技术水平偏低。独立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
(3). 初、中、高级技能人才比例。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以上(不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为16.5%/50.4%/33.1%(发达国家为15%/50%/35%);
(4).从业人员中有25%参加过短期技术培训,65%的人员经过系统培训,15%的人员未经过任何培训。
2.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
通过调研,汽车维修4S店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职称情况如下
(1).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比例。抽样调查的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66.6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33.35%;
(2). 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高级占40.2%,中级占46.7%,初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
三、汽车维修专业定位
通过对4S店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采访我们可以得出:
(1)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人管人制度管人企业文化管人。
(2) 汽车维修4S店对各岗位都有明确的要求,比方说:汽车营销岗位注重的是员工的气质、形象和谈吐,汽车维修岗位注重的员工踏实工作。
因此,汽车维修行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应重视转变观念,企业是否可以考虑将过去的“以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
汽车已发展成为机、电、液一体化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能力分析,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非常必要,但因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生、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应着重于培养解决经验层面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用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汽车驾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 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提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四、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针对汽车行业后服务市场及汽修专业的发展与现状,以及汽车维修工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具体从事的工作任务,建议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各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建设投资
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各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经过三年的努力创建,省市各级按照1:1的比例每校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左右建成或完善2个一流专业实训室及2个校外实习场地;将汽车维修专业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提高一个档次。
(2)加强校企合作,强强联手的力度
各地政府主导,加强与湖南各市的汽车维修工厂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发校外实习场店,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点。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
对全省各校的汽修专业老师进行陪训,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一至二名专业带头人,加大外聘专任老师和兼职老师的数量。
(4)加大本专业模块式教学改革步伐
加大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模块式教学改革的推广力度,创新专业教育培养机制。加快教研、教改,培养出更多的从事汽修专业的中等技术人才,适用本专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中高职 课程衔接 模块化 信息化
我国新的十三五规划及总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明确提出“中国制造2025”、“大国工匠”等一系列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的内容与政策。笔者认为,职业技能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与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切入点与重要基石。简单分析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不难发现,目前承担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中高职,缺乏本科的参与,虽然本科教育中有应用型本科,但应用型本科走理论型、研究型模式。这是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长期存在偏差造成的,故这一现状可能会长期延续,这就导致高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最高阶段。如何对中高职进行有效衔接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职业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核心环节。中高职衔接涉及培养计划、教学安排、课程等多方面的衔接,其中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核心。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专业技能课程的有效衔接。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要有效衔接整合,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不同层次的同一课程之间进行明确的划分界定,在此基础上两者之间应存在递进性关系,而不是重复出现;二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需找到着力点,实现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三是适应学生新的需求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笔者从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着手,围绕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结合江苏省汽车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课题的要求,具体说明该课程在中高职衔接中如何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
一、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高职衔接中的划分界定与递进关系。
中职和高职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各自采用类似的语句描述该课程的职业核心技能,两者之间缺少明确的划分界定,如果中职的学生通过“3+3模式”进入高职后,在差不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下学习,就连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走访多所中专、中技与中职学校发现,他们对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传统的各大总成先进行理论学习,学完后再进行为期几周的结构原理认识与主要总成的拆装实训,不涉及故障维修的内容。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由教学部门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而实训教学由实训部门负责。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对于刚刚从初中上来的学生来说,该种教学内容与模式与原来学科式的教育模式相似,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比较适应。根据笔者在高职教学一线多年的观察发现,在这种教学内容与模式下的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基本掌握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结构与原理,具备简单的拆装能力,但对拆装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诊断维修缺乏了解。故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将中职学生界定为:掌握了汽车各大总成的结构与原理同时具备一定的拆装能力。考虑到中高职衔接递进的关系,对高职学生的界定应回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养型人才的主线上,故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对高职学生的界定为:(1)能够运用常用维修工具对汽车进行日常维护,对常见故障能进行正确的诊断、排除与维修;(2)能够独立查询资料、学习,具备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3)能够制订工作计划、熟悉工作流程、生产质量的控制及工作评价;(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在笔者所在学校汽车专业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将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传统的各大总成的教学内容变成若干个核心能力模块,将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汽车故障相对应,将原来的若干个核心能力模块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技能模块。所有教学内容按照各核心模块从理论学习与考核核心模块总成的虚拟及实际拆装学生团队制定技能模块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流程表学生团队的任务分工单及注意事项技能模块常见故障的虚拟及实际排除与维修操作学生团队小结教师评价这七个步骤进行。在这七个步骤中,学生是整个流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导学、协调监督与工作评价的作用。故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完成这种模块化的教学任务,只有借用信息化的手段保证整个过程的有序进行。在汽车一体化教室中配备多媒体、拆装维修工具、各大零部件总成及解剖结构。通过多媒体动画及网络视频展示构造原理;通过拆装维修工具、各大零部件总成及解剖结构让教师示范并讲解拆装维修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为了将教师的示范拆装动作更清晰地展示给全班同学,学院配备MVBS数据同步传输示教设备,该设备通过多个摄像头及传输设备将教师的具体操作清晰地传输至多媒体投影屏幕,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操作只能让最前面的学生看清,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教师具体操作的难题。
通过在汽车仿真机房安装多个车型的虚拟拆装仿真软件,让学生按照教师在一体化教室中操作的流程进行虚拟拆装演练,熟悉拆装的注意事项及步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及评价学生完成的质量。
虚拟故障的排除与维修目前首先在仿真机房的虚拟维修软件上进行,以后将在学院计划配备的虚拟台架中进行,然后在学院现有的台架中进行故障诊断、排除与维修,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故障诊断的思路与维修的步骤还便于学生领会维修的技巧,而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引导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维修流程熟练程度与对维修质量的控制。
对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各模块的难点进行制作微课并传至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该平台还制作了微信公众号,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添加关注的形式或使用电脑登录该平台反复查看。同时教师通过手机或电脑到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并相互进行交流同时对某些厌学的学生进行动态跟踪,形成有效的互动与监督机制。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企业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的着力点。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故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企业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应以“校企合作”为根本着力点。采用适合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高职教育应面向企业,与企业的需求深度融合。
以企业调研为主要手段,并与相关企业专家进行广泛研讨对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到每门专业核心课程,提出就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
2.打造模块化与企业化虚实结合的综合实训车间。
按照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模式配备各模块的教学设备,包括汽车一体化教室,用于构造与原理的讲解及总成拆装的教师演示;包括汽车仿真实训机房,用于虚拟拆装的演练与考核;汽车虚拟台架实训室,用于模拟故障的诊断、排除与维修。专用的网络平台用于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对里面教师的微课进行反复的学习,同时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答疑等多种交流方式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在此基础上,按照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售后服务接待等岗位中对应的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部分,配备各大总成的维修车间与整车维修工位按照维修企业的接待流程让学生真实的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3.采用企业与学校“双导师制”的方式。
利用学院与文峰集团、太平洋集团等汽车服务企业的合作,采用每周三、周五下午由以上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到我院对该课程中所学模块的难点及综合程度高的故障进行现场讲解与操作演示,并制作成微课视频传至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供学生反复学习操作技巧与诊断思路。接下来由学院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并对每个团队进行考核。同时对于维修企业中新开展的项目安排到这些企业中由技术骨干进行现场讲解与操作演示,制作视频传至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这样不仅利用企业对最新技术有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操作步骤,而且节省了学院对实训设备的投入。
三、适应学生新的需求变化,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兴趣。
我们面对的主体为“90后”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与我们相比,发生跳跃式的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喜欢那种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而喜欢接受新事物,对网络终端掌握熟练,自我意识强;他们的学习习惯更喜欢直观、独立性强、短小碎片化的技能型知识。针对这些变化,结合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各大模块学习中,由于中职学生已经掌握了汽车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理论部分。故在教学中采用改变传统由前至后的学习方式,改为由学生按照投票方式自主选择学习的模块,增强随意性与不确定性。
2.在制定技能模块故障的诊断、排除与维修流程中,由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同时在不同的模块可以重新按照学生的意愿组建新的团队。
3.在虚拟拆装与虚拟故障诊断、排除与维修过程中借用软件及计算机实现。对于学生而言,既有新鲜感又有亲切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极高,极大增强教学效果。
4.通过教师对难点的微课、企业骨干对新技术的讲解与操作视频等一些碎片化的技能型知识片段让学生在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随意的通过手机与电脑在任意时间与任意地点观看学习,同时在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通过手机或电脑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5.在整个模块学习的流程中,教学的形式更多地采用集中讨论与评价的模式,让学生极大的参与并主导整个过程,教师更多的只是引导、监督与评价。
6.每个技能模块与实际的故障对应并模拟维修企业的真实场景,学生每学完一个技能模块最终都会在实车上进行实践操作直至完全掌握该项技能,等整个核心模块学完,学生就能对汽车中该模块的常见故障进行实际的诊断、排除与维修。这对于学生而言,极大增强了自信心与成就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对于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而言,其基本没有职业素养的概念。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规范的操作。
在各大模块教学中,老师在汽车维修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规范自己的维修与拆装步骤并在向学生演示时进行强调,同时在拍摄的微课中提出各种常见的不规范操作,避免学生犯类似的错误;在企业骨干来学院上课并制作的视频中,添加规范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规范操作的要领。
2.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的养成。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由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完成对技能模块的诊断分析、排除与维修的整个流程。每个模块完成后,对于每个团队完成情况由教师进行打分。对于三个以上技能模块完成较好与较差的团队,进行总结汇报一次,由全班一起讨论各团队优劣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让完成较好的团队的经验进行推广;让完成较差的团队提出整改方案,由教师跟踪改进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其他团队在后面模块的学习中有参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3.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养成。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从出勤、迟到早退、制定的故障诊断的分析流程表准确完整性、维修质量控制的好坏方面进行加权打分评出敬业优秀团队与不敬业团队。以三个技能模块为界限,让这三个技能模块中敬业优秀团队与不敬业团队的部分人员互换,让敬业的学生带动不敬业的学生,由教师动态跟踪效果。
通过对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同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采取以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中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衔接。笔者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将为其他职教专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23-27.
[2]张钱斌.高职汽检专业“工学结合―技能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2):129-135.
[3]张新科,王斌.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J].职教论坛,2012(5):79-82.
[4]张东燕.信息化技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4(04):31-33.
1.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汽车电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技术和汽车电器的原理与应用,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逐层分析了典型系统的电路原理图,以及处理典型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一般故障的方法。将汽车电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中突出关键知识点,注重培养和加强规范操作,以满足汽车运用技术岗位的工作要求。“汽车电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如图1所示,其中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各占50%。
2.实训项目的设计方法
在教学计划安排中,“汽车电器”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汽车发动机及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基础”等,考虑到高职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在电子技术基础方面普遍较弱,本门课程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课程本身也有较多枯燥和抽象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并且有畏难心理。在课程的实践部分中,学生也普遍只对汽车电器零部件的简单拆装感兴趣,不愿去对电路原理和系统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这些特点,在设计实训项目时应深入浅出,将各部分重要的知识点设计转化为高职学生可操作的实训项目,可考虑安排几个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参与并完成综合训练报告,包括项目要求、总体方案、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训练成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电动车门窗这一部分,实训目标确定为掌握电动车门窗玻璃升降器的线路检测方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内容如图2所示,本项目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正确的拆卸和装配玻璃升降器的电器部分与机械部分,掌握玻璃升降基本工作原理后,要求学生对其线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检测,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每人动手设计一套玻璃升降控制系统,要求每人自己设计的系统能够通过组合开关正确的实现车窗玻璃的升降,对于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比如引导学生想办法实现车窗的防夹手功能,在完成前几项要求后,对于系统的故障诊断也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并且对成果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汽车防盗系统检修等其他项目的设计也可以参考以上方法和思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3.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汽车类专业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在不断的规范与完善,但不容忽视的是课程的实训部分还存在着相对自由、随意性大的特点,学生操作无序、不规范作业,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困难等问题。学生实训质量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平时的实训课属于过程评价,最后的期末实训考核属于结果评价。因此根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建立可行的学生实训评价体系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将每个实训项目的评价指标细化,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和完成后由实训指导教师给出评价,并且可以留出一定的分数比例给每组组长,也可使学生与其他组成员互相评价,客观的反映学生在操作熟练程度、规范性、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展开积极的竞争,避免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随意和散漫。“汽车电器”课程中“发电机的拆检”实训评价表如表1所示,将发电机的拆检实训细化为包括拆卸装配、测量、操作规范、学生互评在内的8项具体指标,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出评分并记录,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成绩则不同。完成实训目标后,成绩较好的学生会有成就感,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实训评价表找出存在差距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自身水平。平时成绩累计到最后的课程期末考试,对实训课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程教学与汽车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
考试对于教育而言,是一种手段而绝非目的,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往往舍本逐末,将通过考试看做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因此,如何将考试与平时的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有效的利用好“考试”这一手段非常重要。由于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考试的实操考核试题库是公开的,并且较为全面和系统,因此将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措施值得探讨,经过对新颁布的汽车维修电工中级实操考核试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汽车维修电工实操考核内容分布与比例如图3所示,具体内容分项见表2.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器在汽车维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汽车维修电工已经是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必考证书,因此“汽车电器”课程在实训安排时可适当与考工相结合,这样学生训练时也会动机明确、目的性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模块化教学改革后,根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明确的教学大纲和目标,因此课程的教学也不能单纯以考工为“指挥棒”,而是应当有所重点、合理利用。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
“汽车电器”课程重点讲授汽车常规的电器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分析电器电路,掌握电器电路故障的检测与诊断,通过分析找到故障,从而解决汽车电器和电路维修的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每个实训项目都可以深入的挖掘其在企业和实际应用的背景。如在汽车防盗器这部分的实训教学设计中,结合市场上流行的某种电子防盗器的设计思路、安装方法,并以该防盗器防盗窃成功的典型案例作为情景来安排实训,学生以组为单位真正的在汽车上设计安装,并要考虑线路布局、防盗器安装部位隐蔽性、异常情况下熄灭发动机的不同途径、防盗器工作可靠性等多种因素。通过真实的实训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电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色,建议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如传统的教室内集中讲授与计算机多媒体(文本、图片、视频、声音、幻灯片等)、互联网等手段相结合,讲解汽车电器的基本理论知识,注意基本概念的引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总体、由分析到综合。在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其在汽车维修方面的应用,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构建汽车电器知识与技能体系。任课教师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教师自己必须进入角色,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且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讲授要富于逻辑性。在讲课时,要适当提一些问题,可以将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与日常生活实际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汽车;实训基地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院于2006年设置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必要支撑。为适应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本院将以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龙头和突破口,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是汽车人才需求旺盛的选择
(1)我国及地方区域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轿车已逐步进入家庭。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稳居全球产销第一,并打破了美国汽车在2000年创造的产销1740万辆的历史最高纪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在汽车产业领域,江苏已形成了以轿车、客车、载货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为主体的多品种、全系列较为完整的汽车生产制造和科研开发体系。江苏拥有相对成熟的汽车市场,在全国的汽车市场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扬州以市开发区、仪征、江都三大汽车工业园为载体,引进轿车,做强客车,做特专用车,优先发展汽车电子工业,做大做强客车底盘、发动机、油箱、活塞环、缸套等零部件“小巨人”企业。2010年上海大众与扬州签约,仪征基地有望在2012年底实现投产,形成一期30万辆、二期为60万辆整车产能。
(2)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旺盛。汽车行业的整体急剧走高,促进了汽车的生产制造、配件供应、销售、消费指导、维修、美容、保养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使得汽车行业人才需求量呈几何级增长,但相关的技能人才未能及时补位,构成了人才供需矛盾。由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的《紧缺人才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汽车工业需求技术工人50-80万人。根据对江苏及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调查来看,目前江苏汽车维修人才需求估计不下10万人,仅上海大众仪征项目就需要6000人。
汽车人才数量的不足为汽车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本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积级发展壮大自己,选择了汽车专业作为院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专业之一,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汽车校内实训基地,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专业。
2.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体验和锻炼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场所,也是实现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保证。通过实训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训中学习、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没有实训基地的技能培养,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特色就是空中楼阁[1]。
3.是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保证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生源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在不断地缩减。生源的大幅度减少一定会带来院校间更激烈的竞争,部分民办院校将淘汰出局。民办高职院校只有通过苦练“内功”,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内涵建设,与其他院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通过培养出获得社会认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生存和发展。
4.是突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境的有效措施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大多企业自身的生产秩序、质量和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学校对企业“需”大于“求”等原因,学校和企业之间很难找到“互利互益”的利益平衡点,因此许多校外实训基地只是“面子”工程。民办高职院校本着“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投资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办学”和“产业”两条腿走路,通过自力更生把企业“搬进”校园,实现“引企入校”,这样既可以突破“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的困局,又可实现办学和产业相互支撑和发展。
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1.建设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是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与应用,也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将实际的企业引入到教学中,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学、研”的一体化,是一种教育化的企业,它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它源于企业而又高于企业,能有效地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目标
(1)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具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完整流程和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基地将充分考虑职业岗位情景,创造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彰显“教、学、做”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入浅出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和文化[3]。并把场地布置、设备配置、训练操作的规范性、技术标准的严格性、场地的安全标识等都要尽量和实际企业的运行环境一致,使学生在整个实践环节的训练中如同置身于真实的岗位环境。实践教学将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真实性、工艺性、综合性实训,形成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体系。
(2)建设现代化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高职培养的对象是高技能人才,其开设实训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同时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的素质相对较低,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理论教学或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不利于高职学生掌握技能,汽车专业尤为明显;因此通过缩短纯理论教学时间,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即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把专业课程改在“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进行授课,学生边学习边操作,操作与理论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将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提高。计划新建的每一个专业教室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理论教学区,配备多媒体、实物展示;另一部分是实训教学区,配备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实训设备和工具,两部分通过玻璃墙相隔,中间通过门相联通,这样理论与实践既相对分开又紧密联系,动静结合,便于高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3)建立创新教学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集教学、科研、技能培训与鉴定、社会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将以现有的汽车实训中心为基础,以汽车专业教学为核心,建设一个能容纳300名在校生参加学习和实训的汽车校内实训基地。汽车实训基地在功能上具备五个功能:教学、科研、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生产经营。
三、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1.体现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原则
(1)应用性的原则。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它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能力等级的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获得立足社会、胜任职业、发展自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将围绕学生技能的提高,按照分层培养、逐步提高的教学特点,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所以实训设备必须具有应用性,不能购买研究型的实验设备。
(2)系统性原则。汽车维修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行业,在建设汽车实训基地时,必须系统完整地展现汽车的主要构造,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系统化的实训。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校内实训基地按系统性原则建设,将实训室与教室、仿真装置与实际装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和具有真实工厂氛围的综合技能平台,形成完整的汽车专业职业技能培养链。
(3)软硬件兼顾原则。实训基地建设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软件的建设,弥补硬件的不足,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配置汽车教学软件,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形象的视频来表达,从而提高汽车专业理论教学效果,做好实训前的知识储备。
2.体现民办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原则
(1)实用性与先进性兼顾的原则。由于民办高校资金紧张,所以主要实训设备一定要有实用性,不能是花架子,质量要好,并确保设备的高使用率。为了使教学设备的质量得到保证,在采购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只采用最低价中标。
同时由于汽车技术发展快、更新快,不能购买技术落后的实训设备,少量设备还要兼顾汽车新科技和维修新技术,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将及时了解、掌握汽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并持续不断地对实训设备进行更新。
(2)经济性原则。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需进行反复的训练,实训设备的损耗和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主要按照分层次理念,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和技能水平,配置不同价值的器材。既保证各层次实训教学需要,又能节约购置和日常使用费用。
为了节省资金,江海职业技术学院购买的设备新旧结合。用于基本技能训练的拆装、维修训练的设备以采购完整的旧设备为主;用于专项实训的动态设备如电控系统检测实验的设备以技术先进性为主,保证技术10年内不落后;用于综合实训的以采购完好的二手车为主。设备数量上考虑以45人为一班,分9-10组,所以便宜设备按10台套购买,贵的按3台套,特贵的按1台套购买,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设备购置资金,保证了实训效果,也可减少以后使用和维护成本。实训设备能满足中、高级技能两个层次的培训和考核,并具有二次开发的潜力。
(3)共性与特色兼顾原则。汽车人才培养各具特色,汽车种类和型号庞杂,实训基地建设考虑汽车人才培养和汽车产品的共性,建立以通用为主体的实训室,同时也要考虑到民办学院生存发展,突出自己的特色,与公办院校错位竞争。如汽车的电器故障排除,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将购买实车,不购买故障模拟台架式设备。学生直接在真车上操练,掌握真本领。经过改动后故障模拟台架式设备与汽车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缺乏实战性,长期使用,学生会出现真车上修不了车的现象。同时大多数学校都是以轿车作为教学对象,我们依托本地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把客车作为教学特色。
四、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1.从组织结构上看
(1)汽车技能实训中心:主要满足课程内实验、演示和实训,技能模块专门化实训,教具制作,科研开发等功能。
(2)汽车技能培训和认证中心:主要是开展校内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拓展服务兄弟院校、社会人员,企业和行业的业务。
(3)汽车维修中心:以一类汽车维修企业建设标准,对内承担实训和实习,提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岗位和环境,积累生产案例用于教学,对外服务社会开展汽车维修生产,创造效益。
2.从学习层次上看
(1)汽车基础技能实训平台(已建好,与机电其他专业共享):主要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中各项基础技能,供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设有CAD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金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液压和气动实训室等,以服务《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实验实训;通过相应项目的学习及训练,使学生掌握各基础环节的技术特点和操作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2)专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以汽车各大系统为重点进行设置,以拆装、操作、检测等要素为技能培训平台,建有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构造与检测实训室、汽车电控技术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涂装实训室,以服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结构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钣金工艺技术》等课程技能实训;要求学生通过这个平台的训练,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排除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3)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建有维修车间、整车检修实训室、汽车商务实训室,以满足《汽车维修与质量管理》、《汽车营销实务》、职业技能鉴定等需要。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进行汽车整车的调整维护、事故汽车的估损与修复、汽车整车综合性能分析、检测和维修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4)汽车技术研发平台:建有汽车教具制作室、汽车应用技术研发室,为大学生创新和教师科研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民办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注册”入学政策的实施和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更多的是探索和研究怎么样利用有限的资金建设,让投入最小产能最大,有利于内涵的建设,专业的发展,招生竞争力的增强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而建设生产性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彰显校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办学和产业相辅相成,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是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 代洪.高职汽车创新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效果研
究[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5):45-46.
[2] 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0,(29):152-153.
[3] 张翠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机
械职业教育,2011,(1):57-59.
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势必给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状况来看,汽车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现实在制约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其中追根溯源,就是因为缺乏专业的人才而导致了行业的落后。
汽车维修专业是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一门重点专业之一,它主要培养适应现代汽车服务业发展需求,掌握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设备、汽车检测设备使用、汽车故障诊断等多方面的汽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及整车的检测流程,具备汽车检测专业较高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指导技师层次,具有一定汽修企业管理的高级知识技能复合型行业人才。他们的今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装饰、汽车改装、汽车营销等相关职业。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使汽车维修专业成为了教育部实施的技能短缺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之一,也使职业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追捧,这给汽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是,从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毕业生无法就业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学校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就业。就目前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影响了学科教学。近几年,虽然受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职业学校的招生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选择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中学阶段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理论学习上存在着困难。而在汽修专业学习中,理论学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机械设计、工程图学、汽车概论、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等课程,知识抽象且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相对困难,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不懂、吃不透,理论知识的困难,往往导致学生的知识不成体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面对这样的社会需求和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新时期下我们的汽修专业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需求作出相关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汽修人才。作为长期从事汽修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如何在当前社会需求下开展教学的认识。
一、整合教材,从而优化教学内容
从汽修专业的设计来看,虽然当前汽修专业涉及较多,如汽车电路、钣金喷漆、汽车改装……但其中社会需求量最大的是三个专业,即汽车的钣金喷漆、汽车美容和汽车机电,这与社会上部分汽车使用者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和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针对社会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
既然社会主要需要的是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那么我们就要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打破原有的课程设计,重新整合教材,要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学科技能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新发展优化教学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主次分明地向学生呈现知识,同时也能够减少知识容量,从而降低知识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关注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我们职业教育有时候又被称作是技能教育,目的是希望通过学校的三年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归根结底来说,教育最终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实际需求。
这就说明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安排和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要注意做到全面育人,坚持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教材的要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合格汽修专业人才。
三、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因为我们的毕业生大多数毕业以后就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要重视实践,抓好实践教学,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汽车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实践,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将过去集中在最后一学期的生产实习根据不同阶段理论课程的安排,分散到三年中的各个学期。打破先学结构和原理再学使用和维修的传统方法,尝试先学使用操作,再学结构和维修,最后再深入学习工作原理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总结提高。努力做到教学设备的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进行完善的“一体化”教学。为此,应有计划地投入资金、装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建立发动机故障测试、汽车电控系统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如在专业教室进行《汽车构造》课的理论教学,可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结合幻灯、投影、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生动、直观地显现出来,“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校也要与条件较好的检测维修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把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以弥补实习条件的不足,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以便毕业后尽快上岗。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项目教学法;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23-01
一、引言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失败者或者没有参加过中考,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厌恶课堂理论教学;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馈乏,思维方式大多在表象思维的阶段,理解分析问题时对事物的表象和工作环境依赖性强,不适于理论与实践截然分开的学科型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项目选择了职业岗位中真实的生产任务,并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生产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按项目内容展开教学:可实现在“做中学”和 “学中做”,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职业习惯,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体现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项目教学法的引入,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能够直观透彻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征
1、教学方法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乏味、枯燥,主动学习的意识不高,抑制了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因而,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成为了改革的重要方向。项目教学法在方法上和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其致力于搭建学习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如情景、语言、实践活动等,强调学生在此系统中发散思维,师生、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激发他们积极探索、求证、实践的兴趣,实现学习主人公的角色转变,在项目当中分析问题、寻求灵感、激发创新思维,并从实践中总结规律与理论,强化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
汽车维修专业的知识点非常庞杂,其传播过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注重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传给学生,但知识点的复杂繁琐性直接导致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难以完全接受消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表现出杂而不精的现象。项目教学法则不同,其一“项目”为载体,在项目中分不了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学生在项目认知、实践的过程中自主性探索的意识很强,注重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潜移默化中就实现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教学成果
传统的教学对知识的正确与错误有硬性的规定,严重限制住了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意识。而项目教学法给学生搭建了探知的空间,学生面对项目时,自主思考研究问题所在,提出实施方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要更新自身的知识内容和结构,能够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而汽车维修专业在面对问题的解决时,往往有多种方案,学生得出的结论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成果。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确定项目
通常由教师依据实训计划,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确定布置项目教学任务。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研究制定项目工作实施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经教师认可后组织实施,内容具体到项目的名称、目标、准备、工作任务、相关知识、项目的拓展等。
2、策划项目
让学生明确项目的具体任务;了解总任务和具体任务;回忆或学习知识技能或工艺;明确项目的操作方法及步骤;掌握评价标准。其操作形式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
3、实施项目
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落实项目计划,确定学生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展开工作,由各个小组完成工作任务或形成产品的过程。教师在分组时要做到:①科学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②合理分工:明确小组成员,有组长、策划人、发言人、操作员、记录员等。③组内角色互换。④小组与小组之间注重合作。
4、评价项目
先由学生小组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价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实践行为。教师在评价时不能只评价结果的优劣,更要注重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不只是评出分数,更应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等等,让学生继续完善项目。其操作形式可由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
5、项目总结
一是师生要共同总结项目实施取得的收获、经验及存在的不足;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对操作要领的巩固,强化对安全要求的理解;三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践报告或维修经验进行归档或应用到学校、企业的教学与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