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8: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前艺术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前艺术教育论文

篇(1)

1.课程安排重能力轻教育。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学的重视度不断加大,使学前教育迎来发展黄金期,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高师的学前教学,因为就业率高一直是重点招生专业,很多社会机构也趁机办起了学前教师培训。参差不齐的办学条件,使他们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即使一些正规院校的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音乐课程的设置,将《舞蹈》《键盘》《声乐》当成必修课从入学到毕业坚持学习,而对于《幼儿舞蹈编排》《幼儿音乐教育》等教育教法课程只安排在毕业前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忽视了学前专业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教师重实用而轻理论。高师及综合大学的学前专业一般隶属教育学院,办学规模相对较小,招生名额受各个方面限制学生不是很多,专职教师也不多,几乎都没有专职艺术教师。他们的艺术教师都是从临近高校聘请的年轻教师指教,这些教师学历很高,但是教学经验尚且缺乏。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内容、学生评价、教学方式等都存在中实用轻理论的状况。比如,在声乐课上,教师一般先领唱几遍,就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教师纠正,学生再练习,至于为什么这么唱、学前儿童有什么样特点及他们唱歌时应注意什么,教师都没有告诉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像舞蹈、美术、键盘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都是这一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唯一优势,就是学习成效高,短短几节课,学生就能学会好几首歌,在用人单位面试时,很占优势。但是,学前专业培养的是走向幼教岗位的教师,他们应该学会如何教幼儿唱歌、跳舞,而不是像艺人一样唱歌、跳舞给幼儿看。目前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只会让未来的幼教教师,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对幼儿开展艺术教育,还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教育现状的策略

1.利用课余时间发展“一专”技能。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课堂学习实践十分有限,而课余时间却十分充足,学生们可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自身的艺术技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参加二胡、钢琴、声乐等艺术社团,院校可组织专职教师参与社团管理,给社团成员布置作业,并督促他们完成。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发展了艺术特长。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对准幼教教师来说是提高个人素质及艺术教育技能的贯通都有很大帮助。

2.注重幼教一线的实际需求。由于学前专业培养的是幼教教师,该专业教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加强与幼儿园教学一线的联系,及时掌握教学一线对教师的要求,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及教学规律,将自己了解的情况融汇到教学中去,使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更加切合幼儿园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前专业教师还应将自己所教授学科与学前教育体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技术技能不是单独表现出来的,是揉合在幼儿游戏中,通过游戏活动逐渐展现出来。说明,幼儿园教学是一门艺术,所以学前专业教师应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学前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表现美。只有这样,院校培养的幼教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这一岗位。

3.以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实习及见习活动是学前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前奏,也是其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幼儿教师的最好契机。然而,在实际中,很多学生对实习活动并不看重。我国现有的见习时间一般在毕业前的第一个学期,见习实践仅有一周;实习时间一般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实习时间为八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的实习、见习机会太少、时间太短。导致了学生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使他们不清楚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及努力方向。所以,笔者建议,学生要充分认识见习、实习的重要作用,努力创造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模拟课堂的形式经常性练习。学校也可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进行考评,特别是艺术技能课,让学生把艺术技能渗透到游戏或活动中,教师可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计入期末成绩,以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三、小结

篇(2)

幼儿园2016年秋学期园务工作总结

转眼间,20xx年秋季已过半,这半学期来,在教委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各方面工作按预定计划逐一落实、完成,现小结如下:

一、期初准备工作

⒈秋季开学前,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一方面认真做好秋季开学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招收足龄幼儿,做好体检工作。

⒉学校于期初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各班相应制定好班级工作计划,教师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

3、认真做好开学初各项工作,接受镇教委办组织检查工作。

4、做好秋学期期初各项事业统计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

⒈每周定期召开教师工作例会,及时小结上周情况,部署下周工作要求,促进教师提高工作能力。

⒉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互相听课、评课及教研活动,通过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⒊坚持每天做早操、课间活动、室外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⒋经常开展一些常规性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让幼儿从小学会一些基本、必要的常识。

5.做好家长工作,召开家长座谈会,家校互动,并分发表格向各位家求意见或建议,以此推动学校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6.组织教师、幼儿参加一些活动、比赛。如教师参加卡拉OK比赛、组织教师参加全园培训活动、幼儿参加镇讲故事比赛等。

三、安全教育工作

⒈学校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开学前,组织一次学校安全检查,每月一次大检查,每周不定期检查。

⒉加强门卫、保安工作,把好大门关,留意校园周边情况,每天安排教师进行校园巡查工作,严格做好校园治安管理工作。

3、开学第一周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并与11.9分别举行防震、防火安全教育与演练。

4、加强后勤工作,每天坚持对食堂、教室、大小玩具、校车等及进行打扫消毒,确保环境卫生清洁。

5、开展环境大整治活动,对全园每个角落进行大扫除。

四、业务方面学习

1.我园深入开展《重新发现学校》读书活动,召开教师心得体会交流会,教师互荐好书供大家学习。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安海镇幼儿园真教育实施方法》并撰写心得体会。

五、今后工作思路

⒈认真回顾总结上半期工作的得失,改正不足之处,以求下半期工作做得更好。

2.根据《安海镇幼儿园真教育实施方法》文件精神,做好园内的各项工作。

3.积极参加镇里举办的各项比赛活动。

幼儿园2016年秋学期园务工作总结

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园围绕园务工作计划,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现对半学期来的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立足教研,提高教育质量

1.课题研讨,共同提高。本学期,我园开展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小课题研讨活动,通过开放观摩、主题发言,探讨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开展适合幼儿的课程。10月份,我园小课题《泉州妆糕人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被确认为福建省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2.磨课提升,展现水平。在省示范性幼儿园的泉州市级开放活动中,我园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好评,这是教师个人能力的积淀,也是通过团队的帮扶、磨课探讨,不断改善计划,关注细节,集体智慧的展现。

3.专题研讨,逐步提升。结合镇教委办开展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评比活动,学园通过外出参观、理论学习、环境和区域互赏互评、检查评比、观摩评价、检查推进等一系列活动,引领教师贯彻《指南》精神,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区域环境。我园在镇幼儿园区域环境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4.幼儿活动多样,收获点滴成绩。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推普周、亲子绘画度国庆、中秋博饼、老幼联欢过重阳、镇幼儿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幼儿在主题活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安海镇皇家杯幼儿讲故事比赛中,我园陈昕琳、黄继强获二等奖、黄翊宸获三等奖。

二、后勤保障,创建平安校园

1.抓好常规工作,保证学园稳步运行。如隐患排查、消毒工作、签定安全责任书、二次供水检测、清洗水塔、安全教育宣传等。

2.完善环境,服务教育。粉刷围墙、购买门口机、安装壁扇、

创设涂鸦墙、楼梯安装铁板、增添角色室围栏、安装全球眼、增添监控探头等,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制定带量食谱,计算幼儿饮食营养,监控食品来源,检查厨房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召开膳食会议,确保教职工及幼儿饮食安全。

4.开展安全工作培训,提升全员安全工作能力。后勤园长庄小玉、保健医生苏阿风参加晋江市学校传染病防控师资的培训、晋江市幼儿园卫生保健例会;保育员洪秀莲、杨相会参加泉州市幼儿园保育员业务培训会;全体师生参加泉州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

5.开展期初地震应急疏散演练、11.9消防日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让师生在实际操作演练的过程中,巩固对安全防护方法的掌握。

6.在登革热的高发期,全面开展防蚊灭蚊宣传和消毒工作,防范疫情的发生。

7.接受晋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的现场核查,提高工作警惕。

8.及时做好各项隐患排查和修补防护工作,给幼儿营造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提高素质,打造优质团队

1.学习、践行真教育。开展真教育读书交流、撰写心得体会;学习《安海镇幼儿园真教育实施办法》,以实际行动践行真教育。我园老师撰写的论文在安海镇真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

2.交流参观,经验共享。我园园长、教师在镇真教育论坛、新教师业务培训会、区域环境创设论坛交流会、《重新发现学校》读书交流活动暨真教育调研活动上发言;教师参加市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专题研讨活动;学园开展教师手指游戏分享会,以此传播与学习优秀的工作经验。

3.积极参与,提升能力。伍文君、朱晓瑜分获镇幼儿教师卡拉OK比赛获一、二等奖;张明丽获镇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三等奖;张小岚、柯美蓉摄影作品入选20xx年秋安海镇教师书画摄影展;张明丽、伍文君参加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的表演活动。

4.注重培训,推动工作。重视岗位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园长、骨干教师、保育员、电脑员参加省培训1人次,晋江市级培训6人次,镇级培训6人次。

四、家园携手,提升共育质量

1.开展新生家长会,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工作;宣传新生入园须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开展亲子绘画度国庆、老幼联欢过重阳的活动,在节日活动中萌发幼儿爱国情感、敬老之情。

3.利用多渠道:园家长栏目、班级家长园地、短信、告家长书、LED显示屏等,及时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做好沟通工作,确保家园教育同步。

4.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发动家长参加泉州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学园消防周,提高家长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确保幼儿平安成长。

下阶段工作重点:

1.开展亲子运动周、家长开放周暨庆元旦活动。

2.开展园本课程观摩研讨。

3.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力度。

篇(3)

课题批准号:201101329

摘 要: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是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和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共赢”工程。本论文从河北师范大学和唐山师范学院顶岗实习和脱职培训的实践模式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参与顶岗实习的1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参与脱职培训的6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研,从实习生、高师院校、实习接收幼儿园和受训教师的角度分析该模式运转的优势、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尝试提出科学客观的解决措施,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这种“共赢”模式。

关键词:顶岗实习 脱职培训 高师生 农村幼儿园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前教育的普及必须兼顾质量的提高,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既是普及的重难点,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但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待遇没保障,流动性大,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与能力普遍不足。农村幼儿园网络信息资源落后,图书资源匮乏,幼儿教师学习资源有限,再加上没有继续教育经费来源,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难以实现,这严重影响农村教师的再学习与再提高。可见,探索加快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已迫在眉睫。最新兴起的高师生顶岗实习,教师脱职培训模式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让农村学前教育走出困境,但现阶段看,的确产生了“共赢”的实效。

一、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的产生

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是成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顶岗实习是提高实践经验的有效方式。其次,农村幼儿园现有在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或在岗培训无法兑现。最后,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高师教育实习安排,主要不是依靠机制和政策保障,而是高校与地方的“友情”和“关系”。实习时间、实习指导、实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等难以保障。鉴于此“顶岗实习”“脱职培训”的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

二、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在我国实践应用

顶岗实习是在高师院校和农村教育薄弱地区之间双向开展、由高师生顶上因各种原因而缺乏教师的岗位,旨在推动农村薄弱地区教育发展的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置换培养”模式即脱职培训。实习生去农村学校顶替某教师担任相应科目的教学工作,被顶替教师到高师院校参与学习和再教育。

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就是组织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在学完骨干课程,经过有针对性地系统培训后,到农村基层学校进行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考核鉴定合格者记入学分。同时利用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对被顶岗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和脱产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培训。

三、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的优势

为了全面科学客观了解该模式的优势,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河北师范大学和唐山师范学院参与顶岗实习的1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参与脱职培训的6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和教师的脱职培训现状。结论是:顶岗实习与脱职培训模式是高师院校、实习生、农村幼儿园、受训教师多方配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共赢”方式。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从教能力。学生在实习学校是全职教师,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得到全方位的实践锻炼。第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感恩心态。顶岗实习深入农村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在艰苦的农村或远郊的乡镇,条件艰苦,基层师生的生活状态给学生震撼的生命体验。第三,与农村幼儿教师双向交流加深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同。

顶岗实习对高师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无疑是新尝试和探索。第一,促使高校构建“3.5+0.5”人才培养模式并将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施“通识教育+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第二,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顶岗实习遵循教师教育规律,促使高校及时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第三,利于深化教学研究。服务基础教育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通过顶岗实习培养优秀师资的同时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实现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有效结合。顶岗实习――脱职培训实践模式采用与以往不同的置换方式,即师范生顶替农村教师上课,该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和再教育。幼儿教师在充实和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又能与高校教师及参与培训的广大教师交流探讨,实现教学经验共享。这一举措在同一时间内实现高师生的职前实践锻炼和农村教师的职后再教育。

四、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对实习生而言,存在实习准备不足的现实情况。首先,专业知识准备欠缺。学前教育专业要求“五大领域”样样精通,通过调研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由于平时缺乏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创新,尤其是幼儿英语和艺术课程的驾驭能力偏低。其次,心理准备不足。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这种反差使多数实习生不适应。第三,课后缺乏反思与交流。

对高师院校而言,实习生岗前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学校指导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对实习生指导出现时间和投入上的矛盾。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反馈没有得到学校教师有效帮助。以上两所学校顶岗实习时间普遍在两个月或三个月左右,其中,前两周安排实习生听课,最后一周进行总结,实际授课时间有限。

对农村幼儿园而言,顶岗实习落实不到位。顶岗实习顾名思义是顶替某教师的岗位进行实习。访谈得知有部分实习生竟然无岗可顶,幼儿园没有按照事先通知为实习生安排岗位。幼儿园指导教师跟进指导不充分,有59%的实习生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持不满意态度,甚至有1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指导教师。

五、顶岗实习――脱职培训模式有效实施的建议

顶岗实习与脱职培训要经过多方合作,多方交流才能产生良好效果。要切实保障顶岗实习政策长久有效地发展下去,就要凸现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院校、实习生、农村幼儿园、受训教师的密切配合。

首先,在不耽误本岗位工作的同时完成农村幼儿教师轮训,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共赢”性,高度重视工作部署和实施环节的督导。其次,高师院校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做好实习前的集中培训,将顶岗实习准备工作具体化。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实习生也能充分得到锻炼。完善指导教师包实习点制度,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第三,实习生着力提高从教能力,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不发生幼儿安全事故。第四,农村幼儿园做好实习生的接纳指导工作,保证实习生有岗可顶。为实习生配备全程指导教师。第五,脱职培训的幼儿教师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认真学习,主动吸收,将更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带回幼儿园“传经送宝”。

总之,顶岗实习与脱职培训是高师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农村幼儿园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一旦试运行良好,可以尝试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建强,实践的教师教育――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75―77

[2]赖华强,顶岗教育实习问题初探,韶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

[3]索淑艳,张丽艳,我国顶岗支教研究综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

篇(4)

在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在这个美丽的收获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华封镇小学2019年秋季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新教师、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年来为我校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全体教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祝全体师生在新的学年里,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回首过去的一学年,我校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克难奋进,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在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谱写了华封小学发展史上的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教职工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结果,是全体同学不断努力、奋发拼搏的结果,是我校师生用辛勤汗水浇灌的共同结晶。但是,成绩毕竟属于过去。老师们、同学们,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该如何将这些成绩发扬光大,如何创造新的辉煌,是我们每位师生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九月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从来都只属于那些辛勤耕耘的人们。新的学年,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新的憧憬。现在,我们每一位老师与同学又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地站在新学年的起跑线上,为实现伟大目标而全身心投入,努力奋斗。在此,我祝愿并相信我们全体师生都能在新学年的工作与学习中,绘下美丽的蓝图。老师们、同学们,我们都是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希望我们群策群力,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班级、学校的发展征程中,为班级、学校工作出谋划策,为学校的发展腾飞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学年伊始,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乘着梦想的翅膀”,这堂课分为三个章节: “有梦就有动力”、“有梦就要坚持”、“有梦就能出彩”,为了我们梦想的实现,我要向老师们、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希望和要求:

1、要学会做人,先成人再成才。在一个人成长的诸多因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是道德,比道德重要的是信念。同学们要学会严格自律,遵规守纪,自觉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与人格品位。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会从小事做起,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好的,但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身边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做。比如:每天上课不浪费一分一秒,每天课间少吃或者不吃零食,每次想出言不逊时克制住自己,每天的作业坚持独立完成,每天能够设法看几页有益的书,每天坚持做好课间操等等。这样优点就会积少成多,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身上也释放着明星一样耀眼的光辉。

2、要明确目标,学会学习。青少年时期就是要咬定学习不放松。我们要坚信,没有勤奋的学习就不可能有成长和进步,放弃学习就是放弃幸福,放弃美好的未来。我们要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进步,只要进步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要全力以赴。成功不在于你是否聪明,而在于你是否把通向成功的每一步走好。每天清晨迎着朝霞,对自己许下一个心愿,今天我要充实地度过;每天晚上看满天星月回想一天,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做好一点点,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让所有人骄傲的人。

3、要心存感恩,学会关心。同班同学之间,大同学和小同学之间要相互友爱。男同学要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能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女同学要自尊自爱、坚强宽容,不能把自己举手之劳的帮助看成别人报答不完的恩情。我们要相信老师,也许你觉得老师有时候过于严厉,但我们要相信,老师是为了我们的梦想而爱我们的人,老师是我们迷茫时的指路者,是我们持久意志力的支持者,是我们走出困难的拐杖。我们要学会关心父母、亲人,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小姐、贵公子,我们要体谅和尊重老师和父母的辛苦辛劳。我们也要关心自己,远离威胁生命安全的场所和游戏,永远让自己成为大千世界里一朵最蓬勃芬芳的鲜花。

4、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断完善自我。同学们,未来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多阅读好书,多关心生活,多关注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们,我们肩上的责任关系着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未来,只有以充满着无私和宽容的爱心投入工作,才能无愧于我们光荣的职业。我们应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文明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我希望我们每位教师争做学生欢迎、家长满意、同行敬佩的优秀教师,为我们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老师们,同学们,新的希望、新的挑战在迎接着我们,我衷心希望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能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昂扬的精神投入新学期的工作、学习中去。用我们的实干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最后,祝我们华封小学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谢谢大家!

在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范文(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金色九月,秋风送爽,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学年的到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政及全体师生对今年来我校工作、就读的新老师、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刚过去的一学年,合肥市行知学校在校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质量、办学特色以及创建品牌的进程中,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深受社会的好评,学校从三年前的39个班发展到今天的56个教学班充分证明了家长对我校办学的高度认可。目前,学校人心齐、人气旺,校风纯、学风正,发展态势强劲!

老师们、同学们,合肥市行知学校承载着无数人的嘱托和期望,这里,有领导的殷殷期望、家长的托付期待,还有社会各界的关注关心,更有在座全体师生的心血和奋斗!有了这些,我们的动力更强劲,学校的明天更阳光、更灿烂!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许多老师硕果累累:

我校校程曙辉老师在“安徽省第六届小学英语观摩研讨课”上喜获大赛一等奖;张正茂老师荣获“合肥市十年课改先进个人”称号。在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论文评选行知学校22位老师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蔡育新、杨冬梅、童绪付、等七位老师分获合肥市“我身边的好老师“征文比赛二三等奖。王执虎老师指导学生荣获合肥市“育才杯”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行知学校王强同学的创意作品《房屋抗震角》唯一特等奖。在瑶海区第八届陶研会暨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中袁方正、王文君等九位老师的论文获得一二等奖。在第十一届瑶海区中小学冬季跳绳、冬季长跑暨教职工拔河、集体跳绳比赛中,行知学校分别获得中学组集体跳绳、穿龙跳绳团体第二名、中学组集体长跑团体第三名、教职工集体跳绳第四名优异成绩。在中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课例评选活动中,我校程曙辉老师荣获了一等奖,夏兰老师荣获了二等奖,周武老师荣获三等奖。在合肥市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张军民一等奖。2019年3月杨吉梅、樊允浩、朱晓辉、魏正国老师分别荣获安徽省首届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一、二、二、三等奖。樊允浩老师荣获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资源应用新星称号”。夏兰老师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竞赛中荣获合肥市一等奖、安徽省三等奖。在合肥市“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竞赛,夏兰老师一等奖。

在合肥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中,我校许珊老师荣获合肥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称号。孙敦荣等11位教师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

在瑶海区第三届德育文化艺术节诵经典展演、扬歌声展演中,我校均荣获特等奖,展舞姿汇演、青少年模拟法庭展演分别荣获一等奖、在合肥市第三届中学生社团文化节中,我校的“科技创新社”荣获“优秀社团”。

在瑶海区第三届德育文化艺术节“讲故事”比赛和“读书演讲”比赛中,江睿齐、孙雨荷、柳琛、张一铭等四位同学均荣获特等奖,占整个瑶海区特等奖奖项数近三分之一。

在体育、读书社团、信息技术、航海建筑模型、科技创新、机器人大赛等社团比赛中以及校园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展演中,许多同学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

在2019、2019年中考取得辉煌的基础上,2019年中考成绩再上新高,大放异彩:全校最高分759分,750分以上4人,730分以上17人,占全校考生9%;700分以上55人,接近全校考生的30%;650分以上123人;合肥2019年录取线580分以上173人,占全校考生83.6%。全校平均分646.67,在全市稳居前列。其中我校第三届科技创新特长班单班平均分716分,700分以上人数占全班82.2%,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成绩的取得,见证了全体师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努力,是我校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结果

新学期开始之际,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希望同学们积极锻炼,健康身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是知识的载体,只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才能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运动贵在坚持,我们每天都有课间操、眼保健操、武术操活动,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参与,积极锻炼。健康的身体,除了要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外,同学们还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注意培养自己具有快乐的、积极向上的、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性格,经常保持一种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大胆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沟通。

二、希望同学们诚信做人,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我校的校训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校训可以这样理解:老师无论教学生多少,最重要的是要教人学会追求真理;学生无论从老师那里学会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个诚实正直的人。

三、希望同学们勇于竞争,善于合作,养成良好的进取性格。我们处在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的时代,成功更加需要与人相容,合作共处。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很难有大的作为。重大科技成果的获得者,往往是团体冠军。同学们要学会互相合作,在集体中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实现自我的飞跃。

我们七年级的同学来自我们本校小学部和周边十几所学校,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非常优秀。在开学前的广播体操学习中,我们七年级新生不畏高温酷暑,刻苦训练,不甘落后,仅仅两天时间就领会了基本动作要领,在广播操比赛中,你们发挥了非常好的水平。在8月30日下午的大扫除中,各位班主任带领同学不计较工作量的大小,不叫苦不叫累,大家挥汗如雨,一心想着以最好的校容校貌迎接新学期,使原来脏乱差的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在做操和打扫卫生两件事中,你们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负责的态度是可敬的,同学们热爱集体,不畏艰难,顽强作战的精神是可爱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开学前就表现出的好作风、好纪律、好品质带到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为新学期的开始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初中时代是我们成长阶段的转折点,成功迈好初一这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我们七年级新生在行知学校西区上学,我们的学校位置在非常引人注目的长江东路上,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我们的举止言行都将代表着行知学校的形象。行知学校新七年级是行知发展史上招生规模最大、生源质量最好的一届,我们在做人、做事、学习等各方面都要不甘落后,永争上游。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协力、不怕困难、顽强拼搏,行知学校西区七年级部必将是行知学校的“示范窗口”。

希望同学们尽快融入新集体,热爱新学校,愉快开始初中的新生活。

篇(5)

【关键词】视唱教学 价值取向 教育文化内涵 内容与对象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29-02

课程的价值问题是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的宗旨。进入20世纪后,国外的很多学者以斯宾塞的课程研究理论为起点进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为课程的设置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我国的课程理论中关于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很少见,这一情况与我国的课程论发展历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主要是以知识价值为目标进行的研究,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这个问题只是在课程论的著作中有很少的介绍。当前我国能查阅到的音乐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笔者仅搜集到了王秀萍老师的两篇关于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文章《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 、《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 和廖丹的学位论文《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 ,以上文章都分别从不同时期、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

一、视唱课程价值取向

视唱学科是音乐教育课程中隶属基础训练的一门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门音乐学科紧密连接。视唱课程价值取向在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经历了“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发展的两个过程。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取代,在更深层次上,这意味着课程价值观有了本质的变化,价值取向不再单纯地以知识目标为准则,扩大了取向范围。介此原因,视唱教材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不应该再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而是要围绕着我们实际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在视唱学习过程中根据其自身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有意义的选择。在新教改的形势影响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将学科价值取向推向多元化发展,这一变化为课程扩大了教学的范围,教学内容不再是只局限于单门学科的教育,而是要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相结合,向学生传授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提高稳定扎实的技能,正确引导师德情感的教育。

二、视唱教学内容包含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内涵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教育发展历程中一直主张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可见我国从古代时期就开始重视早期的教育。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家教理论中,就可以看到对早期教育的重视,颜之推就是我国早期教育论最早提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人在幼龄时期,精神能够集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敏锐,成年以后,思想变的复杂有了自主的思维模式,很难通过教育对其言行有所改变。所以要在幼年时期就进行良好的教育,不能错失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理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现在的早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幼儿早期教育,可以在多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因为在幼年时期,一切的行为习惯和性格都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通过良好的引导方式,使其向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而且从幼年时期开始知识储备的启发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大脑思维发展。可见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现、美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声音对生活最贴近、最真实的直观表现,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世界,通过感官的理解可以去认识世界。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去分析、探索、聆听世界上的各种情感表现。音乐教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审美活动表现,在音乐的鉴赏、表现和创编的过程中,也都需要审美意识的配合。视唱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演唱,仔细的聆听,细心的去体会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将审美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来。学习音乐的目的是要丰富人类的审美情感,利用这种情感去美化生活,使人类充满爱心去面对生活。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期望能更好地来体现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审美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审美活动的展开,首先需要通过聆听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学会听辨音乐要素的性质及音乐基本组织形式,学会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种种不同特征。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联想,对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并逐步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所聆听到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感受欣赏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入音乐。视唱练耳教学并不是孤立地训练学生对音乐诸元素的反应,而是通过对音乐语汇的分解、剖析,从细微处刺激学生的多方感官,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培养音乐联想的习惯,再通过人脑的二次加工,使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体性的人物、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审美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

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种审美意识的培养,来诱导、启发幼儿对美的认识,真正的在早期就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审美意识的培养。这也是视唱教学内容包涵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中对美的认识、审美意识的培养的内涵。

三、视唱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关系

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整个视唱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古往今来的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培养是通过教材中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讲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考查,才能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具体价值体现出来 。

在视唱教学中,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在整个的视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教学内容则是活动的内容来源。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可以沟通的和互动的关系;教师与教材之间构成了创新与实践的关系;而学生与教材之间则是建构与重组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国家教育机构取消了很多学科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视唱学科也在其之列,这就意味着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学科教学大纲及使用教材。教材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教师也要随之不断的更新知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是依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而逐步骤有计划的编写设置的,教学内容按序教学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既定指标,制式的教学内容限制了教学模式的扩展,使教师完全依照教学大纲设定的内容去教学,去设定学生课堂的学习内容,因此形成了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依赖性,没有了探索创新的动力。使教师认为学生学会课本中的内容,就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去深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更不去深究怎样拓展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的适用于学生,为自身教学减少阻力,完全依照教材中给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考核及评价。完全忽略了事物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没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下降、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必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的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来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师生的相互配合。

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借以抒发的一种形式,我们在视唱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因此相较于一般的教学活动来说视唱教学中具有更多的情感抒发的体验。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熏陶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长久以来造成了学生处于学习的弱势而且学习很被动。因此我们借鉴这种方式,期望可以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使教师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成因,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多一些了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而教师则通过交流的方式,将自身的知识与学习经验教授给学生,去除传统教学中形成的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勇敢的提出学习中的困恼,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足、不适之处提出建议。让良好的互动促进教学内容更好的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材内容的设定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研究教材内容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只是权威性,这是不可动摇的。以它为根基,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用于探索钻研,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提高技能水平的方法。

结语

由以上各方面纵观我国当前学前教育视唱课程教学可以看出,视唱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与处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准确恰当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这些都是紧密联系视唱学科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视唱课程的价值最终取向将会通过课程的具体实施而得到有效的体现。依据近代视唱学科发展历程中,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和课程评价等等方面的成果体现和发展情况,这些都说明了视唱课程的实施深受学科价值取向的影响。

从价值主体维度看,课程价值存在社会与学生两种取向,导致这种二元对立的因素有:教育价值选择、教育事实、社会更替。缺乏人性是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隐忧,应采用优化思想促使课程价值取向在不同层面上找到人性与科学的不同结合点,力保学生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弘扬教育主体性。课程价值取向;主体性 。由此可见,对视唱学科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课和为其他学科做铺垫的课程,视唱学科作为新的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到的价值取向,远在知识价值和精神价值之上,还应该具有创造的价值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我国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2]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论[J].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01期

[3]廖丹.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http://正文第一段

[5]http://

[6]苏海明.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17页

[7]芦笑娟.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6月

篇(6)

相关热搜:特殊教育制度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学

随着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机构的多元化发展,残障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大众更多的重视。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公共资源总量的紧缺和分配不均等原因,我国的特殊教育水平仍然差强人意。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阐述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对特殊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建议。以期对当前全方位的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1.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特殊教育

 

1.1教育资源的内涵

 

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活动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资源的总称,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其中,人力资源是核心,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和辅助人员等;物力资源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土地、基础设施、教研和后勤设备等;财力资源是指维持学校日常运转的资金,目前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的划拨;信息资源也称智力资源或知识资源,泛指新知识、新技术等,传递信息资源就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时间资源是师生进行教育活动所能够利用的时间,总量极为有限,是一种最为宝贵的教育资源。

 

1.2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表现

 

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将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教育资源以一定的方式配置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定的资源结构的过程。均衡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同等享受国家和社会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应不同的维度,笔者认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表现为:

 

教育资源向西部倾斜。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东中西部的地域差异,单靠地方政府投入的教育资源是无法支撑庞大的教育消费的。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进行跨区域资源整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文明程度高,应该相应地把公共教育资源向西部倾斜,特别是在人才、先进设备等方面大力提高西部教学水平。

 

关注多种教育类型。长期以来,考虑到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科研力量,我国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两个教育过程的终端上投入的教育资源多,而有所忽视中间的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其他教育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为目标之一的社会改革,需要在特殊教育等多种未受到重视的教育类型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城乡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统筹城乡间的教育。农村教育在师资队伍、学校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城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有一个新的问题需要注意,随着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农村出现了一批“空巢”学校。教育资源的落后与部分资源空置现象在农村并存。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和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

 

1.3教育资源在特殊教育中的均衡配置

 

1.3.1特殊教育的定义。特殊教育是指对身理或心理发展有缺陷的儿童、少年的教育。它对保障残障青少年与社会融合、体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经过了20世纪50到80年代特殊教育体系的形成期和调整期,再到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将此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之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数量与质量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3.2资源均衡配置在特殊教育中的表现。上文中,笔者提出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标志之一是教育资源在各类教育中实现均衡配置。本文重点分析教育资源在特殊教育中的均衡配置。

 

时间资源上:在此次论文写作之前,笔者走访了成都市、德阳市的其中5所特殊教育学校。了解到特教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的平均时间是正常学生的3-4倍。特教老师均表示,在特殊教育中保证时间是前提。因此,在课程设置和设计等方面都要根据特教学生的残疾程度对教育时间进行特别设计。同时,教师额外的时间成本也需物化成补贴,才能不打击其工作积极性。

 

物力和财力资源上:特教学生是一个“医教结合”的群体,对基础设施和设备有额外的要求。如无障碍设施、辅助器具、康复设备等。但目前大多数的特教学校还只是具备普通学校的功能,专业度不高。要实现物力和财力资源在特殊教育上的配置均衡,就要在医疗部分投入更多的资金。

 

信息资源上:传递信息是教学的目的。提高传递信息的有效性是特教学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特殊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接受度,在知识结构和内容的设置上需要以特教学生的身理缺陷特点为首要考虑因素。

 

2.我国在特殊教育公平上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1面临的问题

 

在与传统教育的比较上,特殊教育面临的不公平更加明显。

 

2.2.1发展落后。虽然我国的特殊教育取得了飞速地发展,但与传统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发展仍然滞后。据近期公布的统计数字,我国在校的残疾儿童36.47万人,随班就读的学生为24.15万人,占在校人数的66.25%。这表明,有相当大数量的残疾青少年没有享受到真正适合的特殊教育。其次,特殊教育机构类型不健全,残疾人教育内部的发展不平衡。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自闭症、脑瘫、语言障碍、智力落后等),而经调查,地区的特殊教育机构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无法满足残疾人教育的需求。

 

2.1.2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一是资金投入量少。有关部门近期年对136位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做过问卷调查,对于“配额资金能否及时到位”的问题,仅有35.56%的人作肯定回答,64.44%的人表示不能够及时到位;同时,92.59%的校长认为学校使用经费缺乏。二是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像陕西、河北农村个别条件差的特教学校,全部家当加起来就值几万元钱,而杭州一所特教学校就投入1.2亿元,差距非常悬殊。目前我国60%以上的特殊教育学校设在县镇或农村,校舍建设标准较低,存在较多安全隐患。70%左右的特殊教育学校需要进行校舍建设和配置必备教学、康复训练设施,其中中西部占绝大部分。

 

2.1.3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资质、能力、道德品质之外,还需要担任康复师、家长等职责。据2002年的高校名单和专业目录,全国84所师范院校,共11所开设特教课程。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只有3所设有特殊教育系(所),4所学校有特教专业,但其中有两所学校做不到每年招生。目前,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招生最多,平均每年也不过是60人。

 

2.2产生的原因

 

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目前特殊教育面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2.2.1学校方面。学校是特殊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对学生的教育成果负有直接责任。但由于资金、师资等客观原因,特教学校常常感到有心无力。同时,目前的特殊学校确实存在主观管理上的问题,如管理松散、民办特殊教育学校落后,机构类型不健全等。

 

2.2.2社会家庭方面。目前,在社会和绝大多数家庭中存在这样一种观念:特殊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达不到正常儿童的水平,接受普通的教育存在着极大的难度,接受特别教育难以找到相应的学校和教师,并且费用高昂,即使接受教育之后,他们也不能达到正常水平,所以,有一部分群体认为特殊儿童接受教育是不必要的。

 

2.2.3政府方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政府对各地的拨款不能满足需求。特殊儿童康复所需的器材和对特殊儿童的服务所成本很高。若政府的拨款不能弥补这部分资金空缺,特殊教育机构,特别是民办特教机构资金短缺导致机构的环境建设跟不上,教学条件简陋的现象更加明显。第二,法律保障尚不健全。

 

中国建国以来虽通过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对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力和特殊教育的实施做了规定,但由于这些法律都不是专门的特殊教育法规,对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特殊教育实施的细则都规定得不够具体,因此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促进我国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措施

 

3.1加大宣传,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弱势群体逐步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利用新闻传播、教育培训等多种手段提高全社会认识。要特别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福利院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这些人相对其他行业的人付出更多,但是得到的回报,特别是物质上的回报比较少。根据双因素激励理论,可在提高特教教师社会地位,大力表彰残疾工作者等方面做工作。

 

3.2提高财政经费比重,拓宽筹资渠道

 

一是要严格遵守“特教特办”的原则。中央政府明确表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带着深厚的感情,履职尽责,特教特办,认真实施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让残疾孩子与其他所有人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二是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新增教育经费向特殊教育倾斜。要规定对特殊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制定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三是要拓宽特殊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引导社会捐助、慈善基金等更多地投向特殊教育领域。建立政府资金投入民办特教学校的渠道和机制,利用民办学校的体制优势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特殊教育领域中来。

 

3.3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建设,扩大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特殊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二是创新特殊教育的教学理念、模式以及方法。三是加强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定期总结特殊教育工作经验,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四是学习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特殊教育发展经验,如“正常化”、“回归主流”、“一体化”、“全纳教育”等特殊教育模式。

 

3.4面向市场,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当前特殊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是因忽视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中和高等教育,导致许多残疾学生毕业即失学或失业,其中许多残疾学生初中毕业后又回到了原先的生活状态,从而从整体上影响了残疾人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基础上,要为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在教育体系较为成熟的前提下,开展学前教育以保证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目前,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一些民办特教机构做了一些尝试,将机构的资金筹集推向市场,包括将特教青少年的艺术作品进行慈善拍卖以筹集善款,逐步实现学校集团化等,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本文认为可以在将特殊教育推向市场等方面多做尝试。拓宽发展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为我国的特殊教育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作者:李奥 来源:金田

篇(7)

2010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留学生中国计划》,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一般认为,我国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在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上有了巨大的增长,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人数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国策和国力逐步强盛的必然要求和恰当反映。

重庆市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314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提速国际化进程,提出并正在建设“内陆开放城市”。因此,重庆市对各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规模、层次、领域将呈现高速增长,除了面向中国学生培养国际化人才之外,如何吸引和培养来华留学生,便成为重庆市高校面临的新挑战。

二、国际商学院培养来华留学生的理念

国际商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是经国家教育部第一批复核批准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商务人才的中外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机构,2009年获评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校学生2000多人,留学生约100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际商学院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优势,总结出了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有效路径,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实践证明,“开放办学”是指导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基本理念。“开放办学”的基本内涵是:高校必须始终围绕经济社会主体的要求,通过引入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内涵发展。“开放办学”主要表现为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开放和向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开放。“开放办学”从发展的观点看有从单向开放到双向开放、局部开放到全域开放、非对等开放到对等开放的演进过程。

作为西部地方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国际商学院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优势,经过长足的发展,已经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发展到“走出去,引进来”,培养来华留学生成为国际商务人才的阶段。

学院根据国内外,特别是重庆市的发展要求,以及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引入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依托法、英、加、美4个国家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与学院合作项目,探寻五个有效的培养路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专业基础扎实,通晓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具备一定汉语交流能力的留学生。图示如下:

三、国际商学院培养来华留学生有效路径的具体实践

(一)有效路径之一:确保留学生入学前专业和语言的充分准备

学院与多所国外合作大学协商确定来华留学生入学要求,并成立考核委员会进行选拨考核。三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如下:

1.专业学习准备。留学生来华之前(拟就读大学本科三年级或研究生一年级),应具备如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本国大学学习经管专业至少2年或已取得本国学士经管专业学士学位,初步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初步了解中国商务政策、法规及企业环境,同时了解国际商务惯例与规则,具有一定的从事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管理工作的能力。

2.语言学习准备。留学生来华之前,应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至少学习汉语达300学时,并能运用汉语进行日常的对话交流。

3.文化认知准备。留学生来华之前,其应较为了解中国的文化,并对中国与其所在国文化的异同有一定的知晓,并能够认同中国的文化,从而能为其在中国的学习提供较为熟悉的文化氛围。

(二)有效路径之二:突出中外经济与文化的比较和交融,优化教学活动

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学院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针对留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组织教学。

1.与国外合作大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院与国外合作大学共同设计了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的目标,突出中外经济与文化的比较和交融。

2.专业理论教学重在差异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现趋同化。留学生教的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1)专业教学内容:突出中外经济与文化交融。学院设计的许多专业课程,如《法资企业在中国》、《中外经济发展状况》、《中国与外国金融》、《中国企业营销策略》、《中国与外国旅游文化》、《中国商法》等,体现出中国的经济、文化与来华留学生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对比,留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交融。

(2)语言教学内容:强调汉语的学习与沟通。留学生在华期间,每学期都开设有汉语课,每周的汉语课时达到6-10节,强化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要求留学生能够比较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并且要求留学生在毕业前通过汉语语言的等级考试,也要求留学生能够用汉语完成毕业论文摘要。

(3)实习实践内容:重在体验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留学生每学期都可以选修体现中国文化的课程,如《武术》、《烹饪》、《针灸》、《书法》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留学生每学期可以参加企3至5次企业见习参观活动;留学生必须完成为期1至2个月的企业实习。

3.教学方法部分采取国外大学的通行做法。结合留学生的个人特点,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中国企业营销策略》课,授课教师采用“移动课堂”的方式,带着留学生到企业去实践营销的策略。

(三)有效路径之三:举办学术讲座(英、法语),深入介绍中外经济与文化

留学生在华期间,学院举办了使用英、法语讲授的学术讲座,主要有:

1.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讲座。学院借用“欧洲研究中心” 平台,邀请了国外合作大学和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来院交流。国外的专家学者主要涉及到与学院合作的国外大学,如图卢兹一大、里昂二大、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英国林肯大学、伦敦城市大学等大学的专家学者,同时,也邀请了许多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就留学生在华期间所关注的专业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

2.政府官员的讲座。学院为来华留学生邀请了国外合作大学所在地的政府官员、驻华使领馆官员、我国教育部的有关政府官员及地方政府官员,就留学生所关注的留学政策、在华期间注意的重大事项、中外经济文化的差异等问题进行探讨。

3.企业家的讲座。学院与国内多家企业建立有实习基地,会定期邀请这些实习基地的老总就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话题与留学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学院还会邀请优秀的校友企业家为留学生开设讲座。

(四)有效路径之四:专门建立留学生实习基地,留学生实习1至2个月

留学生在华学习后期,要在中国进行1至2个月的实习。学院为留学生建立了较多的知名实习基地,如建设集团、力帆集团、宗申集团、鑫源摩托、金夫人、希尔顿酒店、宏信软件、海外旅行社等。实习基地为每个留学生制定了个人的实习计划,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留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和市场拓展,为中外企业的交流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比如2009年5月-6月我院法国马赛二大留学生Arnau FLORIAN 在力帆集团进出口公司北非部进行实习,负责翻译资料和开发北非市场,对力帆的产品进行宣传,为力帆的产品进入摩洛哥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力帆集团进出口公司对该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五)有效路径之五:围绕专业、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除了课堂教学外,学院围绕专业、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类:

1.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如“IBS家园”Home―Stay,1+1中外学生“学习伙伴”活动,英语角、法语角、汉语角(每周一次)等。

2.学院与学校联合开展的第二课堂。如“走进工商大、感知新重庆”活动,“中国文化体验计划”活动,“体验中国家庭”活动,“来华留学生汉语比赛”等。

3.学院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展的第二课堂。如“红色文化体验和参与计划”、“体验中国西部新农村”、“重庆传统建筑艺术”、“重庆知名企业的参观及调研”等。

四、成效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际商学院已经培养来华留学生约200多名;派出十几名中国教师到合作大学进行学历或课程教学培训;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取得的成果广泛应用到学院本科教学;留学生在课内外多种途径和平台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开阔了中国学生的视野,促进了文化和学习的交流;来院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人数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提高了学院国际化水平和知名度,进而促进学院开展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留学生升学、就业情况良好

截止到2015年7月,我院已经开展三个合作项目共累计招收来华留学生223来华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继续深造或者国际范围内就业,升学率达到100%,就业率达到95%以上,多在跨国企业工作,如法国电力公司、法国兴业银行、拉法基、苏伊士水务、家乐福等,有一些还在法国公司驻中国的办事处或机构工作,对法国公司的本土化管理和市场运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了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院中外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在国内尤其是在西南地区独具特色。国际化程度高,具有跨文化能力和背景,中西方多元文化融合;学缘结构广泛,中外教配置和使用合理,整体综合素质高,很好地满足了培养留学生的需要。学院近几年派出了十几名中国教师到合作大学进行学历或课程教学培训,其中大多数教师在从事着留学生的教学工作。

(三)对学院本科项目的教学质量提升产生了促进作用

留学生项目的发展对学院本科项目的教学质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师教学能力上,担任留学生课程的教师都同时担任学院国内本科项目的教学,留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中外经济理论和现象的比较研究,推动教师进行有关科学研究,进而在国内本科项目的教学中进行应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需要与合作大学教师进行交流,跟踪前沿问题的研究情况,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采用留学生比较习惯的国外大学的教学法,有关成果必然应用到国内本科项目中去。我院任课教师的学生满意度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

(四)极大提升了学院国际化水平

目前学院留学生总数占学院学生人数为5%,长期留学生中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占长期留学生总数的63%,来源于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占学院留学生总数的95%。留学生项目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院新的国际合作项目的有选择性的拓展,增强了对发达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极大提升了学院国际化水平。在我院留学的学生与合作大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我院的学习生活情况能够及时反馈给合作大学。在我院的历届留学生对学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为申请人数规模扩大、层次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31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永秀.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3(03).

[2] 陈信存 谢仁敏.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质量之对策分析[J].学术论坛,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