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园林论文

城市园林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2 01:11: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园林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园林论文

篇(1)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篇(2)

一、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体制方面的落后与不健全

首先,管理体制方面的落后与不健全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依然沿袭着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尤其是政府一直在扮演着协调经济与社会的重要较色,这样以来就明显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其次是比较缺乏科学整体指导规划的指导系统。这是因为城市绿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如今已呈现了多元化趋势的局面,而政府主管部门却很难去控制和规范部分绿化的工程。比如:少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生态型楼盘时,从节约资金和降低成本两种角度考虑,就找人随便种上几棵树,铺点草坪,并借此来蒙混过关。然而整个开发的工程率却比较薄弱。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很多管理部门目前都尚未建立起考核和监督的机制,并且也没有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工作纳入到各级相关领导政绩的考核内容上去,甚而至于有的还未能列入到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这样就势必会造成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薄弱的监督机制。

最后是城市里的园林绿化管理目前还缺乏一整套比较统一且协调的管理体制。对于大部分地方园林绿化规划和管理以及建设,一般都遵循各自为政,比如城市里的各个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辖范围内,各企事业单位和各开发商等,这些部门里的园林绿化管理基本都是自成体系,在管理体制上也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同时也因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导致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最终使得有些城市整体的绿化环境遭遇到了严重的损害。

(二)规划管理的缺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前的园林绿化规划方面还缺乏长远性。一般而言,整个城市里面环境质量的高与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的好坏,然而该城市园林绿化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又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好坏。通过这样的规划与设计,就可以使城市的园林绿化地在整个城市的建筑规划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保证有一定的比例,从而达到了最终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巩固和发展,并且为整个城市里的居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已编制了合适本城市发展需要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最终由于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的指导,使得整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不相协调,这样一来就造成远远不能达到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对现代生态型城市的要求。

其次我们应该都看到了不少城市目前还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由于缺乏这种较为长久以及稳定的规划系统来指引整个城市在绿化方面的规划,在进行城市园林管理的同时就没有可靠的依据,结果就会导致整个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编制方面与实际规划实施的脱节。就会让城市园林的绿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也大大的滞后于整个城市生态发展的要求以及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发展对于园林绿地的要求。

(三)绿化管理理念与实践方面的落后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市的政府部门基于园林绿化管理在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尤其是在整个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功能认识不清。比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与整体园林绿化建设不相协调。表现在大多数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绿地预留面积的比例都相对不足,高标准的绿化景观也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数现在都不从城市建筑功能与市民生活的需要方面出发,在破坏绿色植被的基础上来构建人造景观,不少城市的园林规划过分看重城市绿化的最终景观效益,只知道一味盲目的追求覆盖率,却忽视了城市绿化的综合生态效益。并且我们也看到了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不能像其他的商品货物一样能够在短期内就可以直接产生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而它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很少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导致城市绿化管理实践和理念出现滞后局面。

二、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创新方面的发展策略分析

(一)推进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现代化的管理创新体制

首先便是基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各级管理部门务必要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尤其是在体制上更要逐步完善分权分级管理,并且管理的重心一定要逐渐下移,调整其职能配置,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和谐且有效的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协调统一的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管理体制;最后是需要建立起管理部门的责任机制。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在管理方面的工作任务量巨大、涉及面非常广,而且具体操作起来也非常复杂,这也就需要众多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团结一致来完成的一项社会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就要求各个管理部门必须倾力重视与关注城市绿化,建立起城市绿化管理责权。

(二)从严控制绿化建设的用地面积与配套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编制中,为了能更好地配合城市规划作了强制性的内容管理,应该对“绿线”进行特定的规划,以单独图来对它进行编制,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强城市绿线的规划设计要求。要为城市绿化的建设预留好足够的建设空间,以便能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并且城市的绿化工程必须要与建设里的主体工程项目规划、征地、验收、建设同步进行,要坚决抵制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现象和行为。并且有关部门应该采用法律以及经济与行政相结合的监督手段来保护和发展绿化成果,特别是要对违反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要严肃查处,从根本上来切实维护和协助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工作。

(三)提高城市绿化管理创新方面的理念和实践

篇(3)

园林是现代化城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因为城市园林有着极强的艺术性和表达性,所以,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城市园林设计是集诸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布局、材料应用、绿化等各个环节将它的艺术性体现得非常充分。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漫长、变化的过程,它的视角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渐向着人类生活空间艺术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的实际能显著改变人们生活的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2方面也是城市园林设计的核心部分,因此,好的城市园林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而且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但由于人理念的不同和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理想的效果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在设计中要把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技应用到园林设计中来,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2现代艺术概述

2.1现代艺术简要介绍

现代艺术也称为现代派艺术,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能够对其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只是通过把现在的科学思想和现代化的艺术思想,还有理性思想相结合,来体现现代化艺术的美感。现代艺术的内容由多个方面组成,包括立体主义、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等。目前,现代艺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打破传统艺术思想的约束,将人们的现代文化相关特点融入进来,体现现代化特点。

2.2主要关系

现代艺术是把现代的文化特色融入到艺术中的新时代产物,现如今,伴随时代变化,人们开始把现代艺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这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还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艺术是把现实和艺术结合起来,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理念和理性的手法,把现代化艺术的特色表现出来,因此,现代化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此外,还可以对发展过程中的艺术资源展开研究。光效应艺术、极少艺术、动态雕塑、灯光雕塑是现代艺术最常见的几种现代艺术活动。(1)光效应艺术。是一种基于光心理学试验发展而来的艺术,艺术家们通过利用精确的仪器,改进艺术品的色彩和光效果,其代表艺术家有布里奇特·里列和瓦萨雷里。(2)极少艺术。追求艺术的精确性,主要以工业生产方式创作,作品一般是多个单元的重复,代表人物是贾德。(3)动态雕塑。主要代表人物有廷古莱、莱里。(4)灯光雕塑。这是雕塑的另外一个发展方向,使雕塑在光学设备下达到另一种效果,代表人物是弗莱温。

3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城市园林建设占地面积都会比较大,包括园林植物、园林建筑等很多内容。只有通过交错、层叠等方法合理布局园林中的建筑、山、石头、植物、水流等,才能不断形成空间上的层次。必须科学分析地势,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园林中的土地,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优秀的设计成果。在艺术中,空间布局由布局的美观性和布局的合理性2部分组成。用道路和水流造景,动静结合,给人们以舒适恬美的感觉。

3.2城市园林中的绿化设计

在设计园林绿化时,因为必须综合考虑园林设计效益和绿化植被的环境适应性,必须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用这些植物与园林中其它要素如山水、建筑搭配,不仅要满足视觉需求,而且还要注意发挥植物的色、味等。因此,设计者在绿化设计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历史特征,把情感和环境有机结合,让设计在空间上更加丰富。设计时为了美观,还必须设计植物在行竖、高矮上的搭配,还可以塑造多样的园林景观造型,如花卉造型、数目造型、草坪造型等。

3.3城市园林中的现代雕塑

篇(4)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只是城市面貌的变化,更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观点,高楼大厦不再是人们追求的主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逐渐提升。对于城市来说,规划指出追求的是快速发展,因此绿化率较低。在城市发展稳定后对园林绿化就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为维持生态发展,保证城市一定绿化规模,必须加大园林绿化力度,从而相对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绿色体系。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绿化经验的不断积累,绿化工程实施效率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熟练,但许多项目实际绿化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只追求施工进度,忽略了绿化细节,未对绿化带作良好保护措施,施工期间监督管控力度不够。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手段进行控制,保证园林绿化的效果。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主要是控制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这种控制源头的做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其他地区蔓延过来的空气污染物却难以控制。通过园林绿化能够达到治理空气污染的效果,从实际上做到净化空气。园林绿化的目标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通过园林绿化使城市整体环境优美,并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城市园林绿化平台。大幅的提高整个城市辖区园林的绿化率,建设环境美丽、空气干净、人居和谐、生态安全的现代化文明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城市主要基础公共设施,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保障人们生活质量重要的公益事业。

2园林绿化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实际园林绿化设计中,必须根据园林绿化项目的实际情况(生态环境、自然状况、以及人文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从而保证项目实施的高效性及实用性。同时针对园林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及水土状况选择适宜的绿化品种,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具有乡土特色的植被,并结合土地保护以及观赏性等因素进行园林绿化的项目实施。

2.2人性化原则园林绿化项目的实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需求以及生态换进的优化,还应该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园林绿化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保证城市居民拥有良好的日常放松休闲场所的环境,而不仅仅只是用来欣赏。因此在实际园林绿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居民对园林绿化的功能需求以及实际应用,保证从园林绿化中得到实际利益。

3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及问题

3.1植被成活率不高因地制宜是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实际栽种过程中应该切实考虑植被对当地气候以及水土的适应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现实情况是一些园林在实际绿化时为了片面追求观赏性以及价值性,强行引进稀有品种。忽略了树木植被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从而造成植被成活率不高,绿化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现代园林绿化工程将重点放在前期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对后期植被保护以及培养没有太多重视,因而造成植被大量死亡,园林绿化效果昙花一现,难以得到长期维持。

3.2工程监理机构不完善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工程监理机构普遍不完善,尤其是对中小城市来说,园林绿化的监理机构基本沿用其他工程项目,没有属于自己的园林专业监理机构。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在设计前期、施工过程、后期管理等过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借助于其他监理机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园林绿化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与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并未考虑实际情况,对土壤以及周围环境未做实际调查,施工很多时候都抱着蒙混过关的态度由于缺乏具体考核标准,无法对实际施工情况作具体判断。施工人员过于注重初期效果,忽略了园林绿化的长期发展,这种情况下的园林绿化工程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3.3缺乏技术创新园林绿化项目的实施已经有数十年时间,当前绿化项目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含量都远超过去,这就对园林绿化提出了较高要求。现实情况是当今园林绿化仍旧沿用传统模式,缺乏自主创新,很多时候的园林绿化与当今时代主题格格不入。传统模式建立的园林绿化难以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同时达不到对环境的优化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有关人员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设计与实施项目时仍旧在“啃老本”。

4园林绿化效果实现的工程步骤

从园林绿化现状来看,问题遍布于整个园林绿化工程,从方案设计初期到后期绿化维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因此必须在绿化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改善,加强监理力度与执行力度,保证园林绿化效果最大化。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园林绿化项目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明确人员责任及施工标准。管理机制要涉及施工设计之初到后期维护整个过程,对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风险预测与规避,并准备相应的应急方案。在园林绿化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保证园林建设的科学性,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在后期维护中定期对园林绿化带进行检测及保护,让园林长期绿化发挥作用,提高园林的时间效益。

4.2园林绿化植被的选择园林绿化植被的选择对绿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园林植物群落搭配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不仅能保证绿化效果,还能节约绿化成本,做到项目的绿色经济。植被选择不当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还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难以维持园林绿化的长期效益。在园林绿化实际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合在当地气候成长的植被,最好选择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品种,不仅体现当地风土人情,植被能在最适的环境中发挥主场优势,达到最大的绿化效果。在考虑气候的同时不能忽略土壤以及水分等因素的影响,植被的选择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任务。

4.3提升项目团队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技能园林绿化工程本身是一项充满技术与复杂程序的项目,需要团队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项目的整体实施效率及效果,这就要求项目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目前我国从事园林绿化项目专业人才数目稀少,大多施工人员都没有专业学习过有关园林绿化的知识,大多团队组成是靠短期合同或临时工的形式拼凑而成。为了保证园林绿化的实际效果。发挥园林绿化的长期效益,必须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出专业施工团队。同时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内部培养园林绿化相关工程师,以此为基础建立团队核心,负责项目工程的关键技术分析及项目制定。

4.4做好园林绿化后期维护园林绿化施工完成并不代表项目的完成,只是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即由园林绿化施工向后期维护的过渡。园林绿化后期维护是对整个绿化工程的再加工,这是一个复杂且周期较长的过程。植被的维护必须有完善的计划,定期进行相关性能指数的检测,及时发现园林绿化带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措施,保证绿化效果持续发展。在绿化项目结束后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养护标准,并安排相关施工人员长期跟踪,例如除草、施肥、除虫。灌溉、修剪等各方面细节工作,保证园林绿化发挥最大效果。

5结语

篇(5)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一、城市园林的功能

随着城市日趋工业化和现代化,随之而来的是工矿企业的“三废”污染严重地破坏了人居环境,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家和园林专家曾多次提出,将森林引入城市,让森林发挥其生态功能,以改善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园林的基本功能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范畴的城市园林绿化,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落实在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这一目标上。所谓身健康,就是城市园林绿化首先应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最有效的改善,从而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所谓心健康,就是城市园林绿化应该给人们美的视觉享受,并且通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使人们感受到城市色彩的丰富绚丽,品味到城市特有的人文风貌与历史脉络,从而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满足。因此,城市园林绿化的根本目的决定了它应充分发挥出两方面的功能: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要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但草坪的生态功能有限,只相当于森林的1/25,光靠草坪来改善生态,改善环境是不够的。相比起来,建设上有高大的乔木,中有低矮的灌木林,地面上是草本地被植物的森林,其生态和环境价值就要高得多。国际上以“城市之肺”来比喻森林对城市的作用。由城市森林构造的“肺部”吸纳的则是尘土、废气、噪音等污染物,呼出的是氧气和水分。这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城市园林绿化要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功能。

美化市容,充分烘托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城市园林绿化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同时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营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从而使城市色彩更丰富,外观更美丽,并且通过不同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充分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使城市更富文化品味。森林绿量是草坪的3倍。据测定,同样面积的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的森林,其植物绿量约为单一草坪的3倍,因而其生态效益也明显优于单一草坪。因此,为了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并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地改善人居环境,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和有机结合的绿化方式是最优选择模式。而森林则有良好的参与性能,人们可在森林中尽享鸟语花香、尽情休闲娱乐,使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地相处。美好的市容风貌不仅可以给人美的享受,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并获得知识的启迪。美好的市容风貌还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有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成功的城市园林绿化在美化市容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这是城市园林绿化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二、病虫害治理原则

以往防治病虫害就是将害虫和病原微生物赶尽杀绝,这个观点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而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必须更新这一旧有的观念,要容忍有害生物的存在。对有害生物不应只注重于杀死,更要注重于调节,只要把危害控制在不影响植物观赏效果就可以了。

在人类管理的城市园林生态里,由于人类、植物、有害生物、环境条件和天敌等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所以其中任何一因子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在防治上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管理上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

因此,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我们的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三、病虫害治理对策

(一)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三)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四)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园林植物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五)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篇(6)

1.1自然美自然美是中国园林设计之精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明朝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起首篇提出的中国园林创作宗旨,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学美观。这对园林创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园林创作不是简单的园林景观罗列也不是单调的植物堆砌,它是融入了生态理念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在这种设计理念下,运用艺术手法将造型美与自然环境不留人工痕迹地融合渗透在一起,充分体现自然的魅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美的质朴、清新是任何人工造景无法比拟的。面对现代化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在钢筋混凝土中寻找自然美感的回归。回归自然,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减少硬质景观,增加植物比重,尽量避免在设计中过分的人工雕琢。立足自然,重拾自然美,为人们营造一个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原生态居住环境。

1.2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低碳”在园林中即是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眼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沙尘席卷,雾霾频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低碳理念和环保意识已然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城市园林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主要方式,如何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与低碳环保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不过,在目前的城市园林建设中依然存在许多非低碳现象,有些设计者目光短浅只考虑眼前利益,对低碳材料的长效性作用缺乏完善意识,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高碳原材料。这不仅有碍了城市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也不利于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设计中应重视生态效益,大力发展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节能减排。在城市园林中,比较常见的新能源应用就是太阳能路灯照明。虽然材料投资成本高,但是后期维护管理费用低,而且没有电费,受益长久。此外,还应注意一些不必要的能耗,比如合理控制路灯高度,离地面过高或过低都是不适宜的。通过强化低碳环保意识,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构建绿色园林,实现城市园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设计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1.3节约成本,经济适用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地域差异。地理、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了植物生长形态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植物的选种配植时,不可一味追求时尚,热衷于引种外来名贵树木,完全不考虑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多数外来树种价格昂贵、运输困难、成活率低、养护成本高、景观效果并不理想。结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得不偿失。近年来,很多北方城市纷纷效仿南方城市引进榕树(FicusmicrocarpaL.f.)、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银桦(GrevillearobustaA.Cunn.)。南方树种大多树形高大,生长周期快,景观效果好,而且四季常绿。但它们大多是喜欢高温多雨、空气湿润的环境。而北方城市四季季节变化明显,气候干燥,多风沙天气,自然、气候条件不能满足南方树种的生长需求。相对而言,乡土树种取材方便,免去长途运输,节约了运输成本,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低。在城市园林的树种选择上,选用乡土树种是最为经济实惠的。乡土树种不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而且还彰显出了地域特色。所以说,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作用重大。我们应该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摒弃“”心态,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凸显生态效应。同时还应注意在水源不足的地方,必须选择耐旱的植物,减少灌溉用水量,节约养护成本。在设计时,重视对原生大树的保护利用,适当保留原生大树,达到观赏效果。

2城市园林设计的人文化

2.1人文的内涵

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和核心的部分,包括对人的尊重、爱护、关心,以及重视度。换句话说,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2],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人文关怀表现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即是按照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来指导设计方案。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作为园林的参与者,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以此作为指导设计的基本原则。

2.2城市园林设计中对于不同对象的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设计是为城市中的男女老少设计的,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娱乐而设计。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要关怀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尤其是对特殊人群比如老人、残疾人、儿童的关怀,更要体贴周到、细致入微。人文关怀从关注弱势群体开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据推算,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48亿[3]。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更要在设计中突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方便老年人的生活。由于各个群体的社会需求不同,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该针对不同的社会对象,从实际情况分析,给与不同标准的人文关怀。比如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变得虚弱,反应迟缓、行动不便,他们一般喜欢清静幽雅的环境;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缺陷,大多行动有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上有孤独感、自卑感,渴望得到尊重;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差。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不同群体区别对待,让人文关怀兼顾到各个阶层。

2.3人文理念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园林的任何区域都离不开人们的活动参与。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片草坪中被人们走出了一条小路。我们在对这种践踏草坪的行为,指责批判的同时,设计者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设计中是否考虑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追求景观效果,注重园林形态美,是否与人类活动的方便快捷产生了冲突。当两者冲突时应该以谁为重?城市园林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就应该考虑人的需求,以人为本,把人文理念放在首位。园林景观再美,失去其功能性,也就降低了价值作用,成为了一种摆设。

2.3.1植物绿化设计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中掀起一阵“草坪风”,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是乔木灌木的种植减少,树荫减少了,城市温度升高,尤其是夏季烈日下,老百姓走在街道广场上,只能头顶大太阳,连乘凉的地方都没有。而且一般的草坪绿地都不允许进入,只能用作观赏,让人可视不可达,阻碍了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因此,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减少草坪的使用面积,在选择植物树种时多选择阔叶乔木,它们的造氧能力强,遮阴效果好,有助于净化空气,可以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此外,为了解决城市园林树木中飞絮、落果造成的污染问题。应避免选择有落果、有毒、有异味、有刺激性的植物,在选择有飞絮的树种时要注意选择雄株。针对城市空气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选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污染物、降低噪声污染的绿色植物,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伤害,打造宜居城市园林环境。

2.3.2建筑小品设计设计者在设计园林建筑小品时,通常只关注景观效果而忽略了实用性。人文关怀理念的融入,引导设计师把对景观效果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对景观使用者的关注上来,使得景观的功能性更强,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更加人性化。人性化设计并不是多么精湛的技艺,也不是多么高深的科技,而是每一个细节的用心斟酌。小到一个园林座椅都要精心设计。座椅的功能是供人们休憩,设计中尽量采用使人感到舒适的材质、造型、尺寸。木质材料的座椅温暖舒适,是园林座椅的最佳选择;而冰冷生硬的铁质、石质座椅,让人望而生寒,想做不敢做,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低。座椅的造型、尺寸要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原则。一般座椅的坐板高度为32~45cm,坐板的水平倾角为6~7°,椅面深度40~60cm,靠背高度35~65cm。这些数据是人在使用过程中的最佳尺寸,在这个尺寸间,人会感到方便、舒适[4]。另外,还要注意座椅的位置选择。座椅要设置在就近方便、安全感强的地方,建筑、广场或绿地的边缘都是人们喜欢的区域。

2.3.3园路设计园路作为城市园林的脉络,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活动是否方便、快捷。园路的规划布置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的脚步也随之加快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捷径。许多园路设计中,存在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过小、死角等问题。致使人们为了行走方便,直接穿越草坪踩踏出一条小路。因此,园路的设计就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尊重人的行为习惯。设计时应注意相交角为圆角,转弯半径合理,也应该避免多条道路相交叉,让人不好判断去向,造成困扰。铺装材料应采用防滑、防眩晕材料。并且应注意设置无障碍通道、盲道,以及清晰易识别的路标指示牌,体现对老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人性化关怀,保障他们的活动安全。

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有害生物问题分析对策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城市环境质量。

一、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

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在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点发生,其蔓延之势已覆盖了我国5亿多亩森林。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现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正在敲响北京的大门。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从未过长江的北方蛀虫臭椿沟眶象,在本世纪初,跟随寄主千头椿大举入侵上海市,形成严重危害。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杨树烂皮病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2003年春,长春市因冻害死亡杨、柳树2万余株,由冻害引发病害,严重染病的树木3万多株。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在云南已成“喧客夺主”的心腹之患,占据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坏当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堵塞交通,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地破坏了生物间生态平衡。

二、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2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2.3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

2.4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

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2.5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2003年春长春大量树木死亡也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

三、防治的对策:

3.1加强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3.2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加强养护管理就是人为地调整适合目的植物生长,而不适合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害生物很难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对目的植物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解决植物衰退病这一难题。

3.3从规划设计着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北方冬季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绿色,去与自然规律进行无谓的抗争。

3.4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保护环境,使有害生物的控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