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三政治

初三政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8:02

初三政治

篇(1)

关键词:特点分析;注意问题;面临尴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52-01

初三政治活动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算个别教师开展了活动,也是出于应付检查或上公开课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学,既然开设了活动课,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对于初三来说,学生即将步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政治活动课无疑是提高学生政治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动课,实际上是斩断了提高学生政治认识和世界观改造的“恶魔”。从另一方面说,政治活动课是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活动课教学,学生将会感到政治课堂的孤立和无用,他们会厌倦政治学习。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初三政治教材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

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初三政治“活动课”面临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篇(2)

第一轮复习:

一、重课本,重基础

我先对初中三年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按单元复习,由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我根据中考重点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归类。在复习时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关联复习,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例如:在复习七下第四单元时,我列出了几个区别和联系:(1)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与联系;(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目的是力争让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把教材知识落实到脑海里,为下一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针对章节中历年中考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考常考的考点之一。2010年民族问题不断出现,针对今年中考,运用此热点,最容易选用选择、简答的题型考察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识记、理解情况。在开放性试题上,针对玉树事件易对学生生活中怎样维护民族关系和国家安全进行探究等。针对新疆工作座谈会考中央重视对口支援的原因以及为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等等。

三、编题

复习后结合课本的知识以及相关资料,编成题让学生做。

例如:什么是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些权利。

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以此帮助学生指出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地方,扎扎实实的打好基本功。

四、查缺补漏

通过前面的复习,让学生自我检查自己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理成“线”,再织成“网”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

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力争让学生把教材知识落实到脑海里,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为下一轮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轮复习:

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首先,结合素质卷的试题和已考中考试卷,来编写试题,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然后,选薄弱环节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以往的中考成绩和学生平常测验与作业来看,失分较多的是 简答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点我加强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学会逐步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断积累答题技巧,努力提高答题能力。

比如:1.简答题一般要求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和命题的要求,确定答案,答案要简明扼要、准确。

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辨析题首先需要做出判断,然后再说明理由或者补充题目中较为模糊之处。

例: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外开放。

答:(1)“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历史证明闭关自守只会使我们停滞和落后,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 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外开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只有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推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才 能使我国在21世纪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以上的训练来加强学生的运用、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更好的面对中考。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

结合热点活动模拟试题,来组编成试卷,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例: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落下了帷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300多万国内外观众入园参观,创造了多个世博会之最。是什么让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你想到的是科技?文化?和谐?还是奉献?

[看科技]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最新科技成就,如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节能建筑等,彰显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本届世博会期间,诸如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它们在世博会上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使之更快地走向市民生活。

[看和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是已故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美好设想。上海世博会仿佛将这位老人当年的愿景浓缩在了184天、5.28平方公里之中。本届世博会唯一的主题秀《城市之窗》也是世界各国艺术家共同合作的结晶。主题秀导演来自西班牙,灯光设计源自加拿大太阳马戏的指定团队,音乐设计师则来自美国百老汇剧场。

[看奉献]一届成功的世博会,离不开成千上万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1)读了这则材料,你能从中悟出哪些道理?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④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⑤青少年应该自觉培养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人才等。

(2)本届世博会是如何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

答:学会合作;合理分工,科学计划;有效指挥,相互配合;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3)你认为做为一名志愿者,除了奉献精神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3分)?

篇(3)

关键词:特点分析;注意问题;面临尴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54-01

初三政治活动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算个别教师开展了活动,也是出于应付检查或上公开课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学,既然开设了活动课,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对于初三来说,学生即将步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政治活动课无疑是提高学生政治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动课,实际上是斩断了提高学生政治认识和世界观改造的“恶魔”。从另一方面说,政治活动课是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活动课教学,学生将会感到政治课堂的孤立和无用,他们会厌倦政治学习。

一、当前初三政治活动课面临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 “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上好初三政治活动课渠道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篇(4)

关键词:初中政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42-01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泛滥的时代,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许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或者手机上的各种社交app进行信息更新,同时更新的还有自己的观念。但是对初中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首先,初中生没有较好的控制力容易成为各种网络工具的俘虏,以此丧失了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其次,网络上各种信息互相交错,未经过滤,学生很容易因为接受太多的不良信息影响到自己对整个世界的判断;最后,而今社会已是一个比较重利的浮躁社会,社会信息多以段子的形式搏人眼球,造成学生对真正有价值东西的忽略。

1.目前初中政治课在三观塑造上的不足

1.1 过分注重理论学习。目前我们的政治课一直过分注重对各种理论的学习。在政治课上,大多数老师都会采用一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初中低年级的学习其实还是一种经验型的学习,但是老师们已经脱离这个前提提前进入理论概念学习阶段了,对学生们灌输法律的概念,灌输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义务,或者是怎样做一具有良好品德的青少年,虽然这些初衷是极好的,但是,在讲课时却忘记了联系实际,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少,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感悟,由于思想的不够成熟还没有达到主动接受这些理论的阶段,造成的结果就是初中的政治课时肤浅的、表面的,只知道空喊口号的,学生从心底就会排斥这样一门课,更惶论吸收这节课传递的正能量。

1.2 教师自带主观性。很多的老师其实很容易把初中的政治课当成自己的一言堂。大谈特谈各种时事新闻,并且唾沫横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丝毫没有想到下面坐着自己的学生,正指望从自己这里学到一些东西。这部分老师经常抒发一些带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评论话语,殊不知这些话在政治课上传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没有太多自己想法的学生会全盘接受并奉为真理,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偏激的看法,不利于塑造正确的三观,而有自己看法的学生会因为一个老师讨厌一门课程,因此,政治课的教育目的就成为了一种形式而已。

1.3 被考试左右。在初中,考不考才是决定一门课地位的关键性因素,初中政治课在考试中所占比例小,很多重要时刻还得为主要学科挪课时,剩下的课时老师们只能针对考试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重点式教学,就会减少很多真正的思想意义上的学习,并且政治课的不被重视导致了政治老师地位的地下,最后在初中其实是很缺少专业的政治老师的,很多都是有其他老师,或者一个政治老师可以负责整个年级的政治课,在这种情况下的政治课,对三观的塑造就显得比较粗糙了。

2.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改善与提升

2.1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在思想政治课上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如何在课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社会正在以一种令人咋舌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政治课上,如果老师们不能将教材上的理论同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相联系,那么老师们的讲授的内容就很可能是落后的,走在时代后面的,因此我们的老师要在讲授每一个理论时都尽量同实际相联系,在实际中潜移默化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 对事物客观评价。教师的职业在某方面和作家是很相像的,作家被要求在写文章时淡出文本,不要试图以自己的观念去代替文本的观念和读者的观念,教师也是如此,在向学生传递事实时,尽量不要把自己主观性太强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只需要将事实摆出来,将各方观点一一陈述,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仅仅代表自己并且要向学生陈述这一点,尽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避免用自己的思想去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只要向学生传达大的概念,配以合适的例子,留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感悟,合适的时候在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中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3 创造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传统的"唯考试论",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代精神和自由精神。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创造一种教育平等的环境,将初中的政治教育同语文、数学、英语放在同一水平线,给予政治课一门学科足够的尊重,这也是价值观的一种培养,尊重老师不仅是学生要做的,也是教师之间,学科之间要做的,这才能让学生信任这个老师,乐于学习这门学科,以此达到初中思想政治课塑造正确三观的目的。

篇(5)

本人多次担任初三年级的政治学科教学任务。每学期之初,我根据《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即:加强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教育,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热爱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发展战略及建设成就教育,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几年来,我按照“打牢基础、增强能力、教书育人”的工作思路,坚持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本、教学和教法,积极参加政史组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平时课和公开汇报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不断总结探索教学经验,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于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对一些基本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并能正确的运用。采取课前提问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基础知识,课后精选习题或者自编习题布置成上交作业或者家庭作业,并通过做一些配套练习题,及时督促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配合学校通过月考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考试前组织学生复习,对于容易考到的地方进行重点复习,每次都对材料分析进行有针对性复习,这样让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考试后对试卷进行全部批改,并对学生考试情况、试卷等进行分析总结,为评讲试卷时做到有的放矢,在评讲中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改正,并做好笔记。通过考试、复习、评讲,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在教学中还有针对性地列举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并正确看待、认识和处理社会问题。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随机引入历史、地理、文学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好学生,今后成为一个责任心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和自己有用的人,潜移默化的达到初三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

对于初三年级学生来说,政治课是中考必考科目。作为初三政治课教师,我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理论、分析教学重难点到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巩固等各个环节入手,多方搜集资料,精心安排设计,丝毫不敢懈怠。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我努力改善教学手段,借助课堂辩论、讨论交流、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授课,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增强。我带的初三年级五个班,班级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每个班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也很大。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开学一个月后,即根据第一次测试成绩让每一位学生给自己订出目标,对于较差的同学多给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成绩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表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育教学中,我坚持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施教,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引导学生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余,我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课堂上,坚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

篇(6)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召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篇(7)

一、学生教材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新分配的班级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情况比较陌生,本学期在熟悉学生的重点上应特别予以倾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本学期教材是上册教材的延续,主要研究三个主题,那就是一、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二、依法治国;三、承担社会责任。

2.本学期主要学习的是下册教材,共有三单元,六课内容,分别研究热爱科技、崇尚科学;走创新之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六个主题。

3.本册教材内容难度相对上学期有所增强,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更加紧密,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和渗透觉悟。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大纲要求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创新与科技发展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

(二)教学难点:

1.搭起创新的桥梁

2.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公平、正义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Ji发自身潜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3.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增强公平意识,勇于承担自已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增强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2增强区别科学与迷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参加各种迷信活动。

3.维护宪法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4.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已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五)知识目标:

1.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尤其是我国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道迷信活动的危害性,理解科学是反对迷信的最有力武器。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知道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意义。知道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几种基本形式,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及司法公正的保障。

3.了解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知道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