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教师半期总结

小学教师半期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7: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教师半期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教师半期总结

篇(1)

关键词:初中 小学 数学 知识衔接

通过对中小学数学教师调查,我发现从认识上,大部分小学教师就长期发展与近期成绩来说,更注重长期发展,但从做法上来讲,许多小学教师又没有在学生的长期发展中去下功夫,有大部分小学教师对初中教材要求没研究过。而大部分初中教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压力过大:素质教育的不正确实施加大了教师的精神压力和备课量,择校现象的日趋增生也加大了部分名校教师的工作量,使这些教师在对现有学段的知识传授中投入很大的精力,无暇再顾及其它学段的知识。好学校班额大,学生多,考评教师的主要是成绩,教师压力大,无时间和精力,偏远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也早就了有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干起来不出成绩,钻研课标和教材的热情明显不足

2.方法欠缺:许多教师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知识的衔接:部分教师虽然通过座谈知道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但仍处于经验之谈,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不深入实际,自以为是。

3.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度不够,不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的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不能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水平,完成特定的任务。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数学的学习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1.立足长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有全面的、牢固的、结成网络的数学知识,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必须严格按规定授完全部教材内容,而且教学时概念必须交待准确,数理必须交待清楚,做到每个判断都有依据,每个推理都有道理。例如,对于图形的认识,小学阶段虽然不要求教师讲严密的概念,但也不能模糊起本质。不能随便拿一个厚纸板就说是一个圆,同样也不能说“一块厚纸板是一个长方形”,应该说这块厚纸板的正面是一个长方形,反面也是长方形。

2.做好小学知识的延伸,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准备

(1) 适当延伸,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一般要借助实物、图形或者头脑中的表象来进行。例如: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去考虑,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不应强求统一,但要注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比较,采用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

(2)适时进行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例如:在图形的变换中,学生感知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现象时,实际上就是中学的全等、相似知识的前奏。还有,小学的“图形与位置”就是中学的“数对、坐标”,这些都可以适当渗透。

(3)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是一个有名的探索规律的问题,教材中多以穷举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为主,是学生认为较难的一个问题,而用中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集变得容易多了。因此,在小学解决此类问题时,渗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接受起来会更自然容易些。

(4 )教好简易方程,为初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做铺垫

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不急于计算结果,首先把各数的位置摆好,然后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用等式表达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解方程,求答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解答复杂疑难的问题,是中学的主要解题方法 ,小学教学应该认真做好铺垫。

中学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1. 加强交流,建立中小学教师相互交流的机制。

为了熟悉教材内容,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阅读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小学数学教师阅读初中数学教材;中小学数学教师加强研究和探讨,互相交流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摸清中小学数学脱节的知识点,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解读教材,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重组、拓展等处理,使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整个知识系统的衔接不断层。与此同时,中小学数学老师们更应该经常走进彼此的课堂,感受不同的学习气氛,领悟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知识的融合、方法的统一。只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统一了,才能使学生更自然地过渡。这样初中的数学教师做到了“瞻前”,小学数学教师同样也完成了“顾后”。

2.克服教学内容中衔接上的障碍,找到衔接知识的切入点。

(1)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虽有过两次数集的扩充:一次是引入分数后,自然数扩充为算术数,另一次是在小学六年级的下半期引入了负数,但对于负数的引入,学生仅限于肤浅的认识,对数的概念的扩充意义和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并不是很清楚,而七年级引入负数后,数的概念扩充为全体有理数,由于人们习惯于“收入”和“支出”,“盈利”和“亏损”,而现在要把“亏损200元”说成是“盈利负200元”,把“支出80元”说成是“收入负80元”是很不习惯的。因此,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性是七年级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

(2)具体的算术数与抽象的代数式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代数初步知识中,引进啦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了有理数的运算。实际上,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合公式化。字母是表示数的,但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从小学数学的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衔接,简易方程到复杂的一次方程的衔接

教师要有意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用算术法解简便的应用题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5、6年级,教材中也出现了简易方程,但小学里是由“得数与已知数的关系”来解方程,而中学里是根据同届原理来解方程,因此,七年级在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要让学生始终参与审题、分析题意、列方程、解方程的全过程,了解解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和解题方法,其中审题最为关键。

(4)做好几何方面的衔接

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命题,在小学教学中,可以把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中学在讲授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可以使用小学使用过的模型,启发学生学习辅助线的做法和思路,让学生有点感性认识,而后再进行推理论证。这样既回顾了小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小学知识到中学知识的过渡。

3.搞好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也是做好知识衔接的重要方面

篇(2)

日前,上海市出台了“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将被降级”的规章;重庆市教委也发出通知,明确提出主城区必须在2至3年内取消学前班,对于正式取消之前过渡时期的学前班也要严防“小学化”倾向。与此同时,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倾向也已引起了辽宁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教育厅已经出台了“幼儿实施纲要”等相关政策,其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是一种违规行为。

幼年时期的孩子,应该是最快乐、天真没有任何压力的。玩是他们的天性,本来就是应该属于他们的。可是经调查发现,现在孩子在进入学前班以后,被硬性的分派给许多读、写、算任务,如教拼音、写汉字、学计算,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学前班还给学生布置不少家庭作业,有的还像小学一样举行半期考试、期末考试。很多家长也乐于学校这么做,使得学前班扭曲成为一个“小学化”的怪胎。

家长和有些老师希望孩子过早的接受这些所谓的“学习”,认为这会让孩子在其他未上过学前班的孩子面前领先一步,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有关人士否定了这样的想法。

专家说:

程跃(著名儿童心理教育学家、留美学者):首先由幼儿园来进行小学阶段知识的教育并不系统和正规,很容易造成孩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或错误理解,反而是为小学教育设置了障碍。教育首先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大量小学内容的做法是“急功近利”,因为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学教育一样,要各负其责,任何阶段的教育都不能越俎代庖。

张学范(幼儿教育专家):智力其实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包括了观察力、想像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许多方面。可是,现在的家长一说起早期教育,就是教孩子认字、背唐诗……

这是当前爸爸妈妈对早期教育的主要误区之一。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抓,而且要抓早抓好。因为脑的开发潜力是递减的,开发越晚,收获就越小。但家长必须明白两个原则:首先,智力开发也要全面,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智力的开发才是成功的;其次是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讲究遵循教育的规律。为什么把0到6岁的孩子称为学龄前期?就是因为这段时间不适合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地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变得厌学,这才是最可怕的。在小学低年级教课的老师也都深有体会,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

兰海(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硕士):孩子如果过早接触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等到真正入学的时候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丧失兴趣点,久而久之养成“老师教的东西自己已经掌握”的思维习惯后,对于自己接触的新知识也会缺乏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心理健康也相当不利。除心理角度之外,过早灌输小学的读、写等知识对儿童的生理发展也是不利的。由于孩子未到学龄,骨骼、肌肉发展还没到可以长时间坐着读书、握笔写字的程度,如果被强迫长时间进行读、写等上学后才应进行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孩子脊柱、视力乃至握笔姿势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门和专家们的说法,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完全是从有利于幼儿教育的角度出发的。可是,禁令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的态度看起来并不买帐。

家长说:

声音一:做家长的,没有谁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这么累,可是没办法。我一个同事的孩子想当初就没上学前班,在幼儿园玩的是挺高兴,但上学后那叫个费劲,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家长天天陪着做作业,辅导功课,但考试成绩还是排在后面,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伤,经常哭,家长都操心死了。现在孩子上学前班虽然累一点,但用这一年的时间把一二年级课程全学会,再上小学就不用这么操心了。

声音二:有些幼儿园给学前班孩子安排的课程非常少,今天带孩子去公园观察大自然,明天搞模拟课堂,让孩子扮演医生、患者、清洁工或者超市收银员模拟生活,后天又带孩子夏令营,甚至孩子上课时可以随意走动、说话、发问,这种西式的教育看起来挺新鲜,可并不适合中国的教育啊,等孩子一上小学,乱走乱动的习惯都得板几天,而且成绩明显比学过小学课程的孩子差一截。这种比较正规的学前班首先是培养孩子的课堂习惯,整个流程都按照小学的模式来,孩子上学后就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声音三:现在幼儿园的教育基本上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做的,都是从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入手,不教写字也不教算术。单纯看这一块,挺好!可是孩子就这么上了小学,肯定会不适应,为什么?翻一翻小学的课本,比我们当年上学时难多了,可我们那时候上学前还会点东西呢。现在,上学前不让教,入学后对孩子的要求一下就提高了,孩子怎么适应?其实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幼小衔接”的问题。我也觉得学前班不能学太多的小学课程,这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那该学什么?现在这个问题没有相关部门能给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能家长自己去摸索。

老师说:

学前班老师:以前我就是小学老师,后来被精简下岗到幼儿园教学前班,主要就是教小学课程。其实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讲,我并不赞成在学前班教小学课程,但是家长不同意,他们都觉得上学前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学认字、会做题,觉得玩耍没用。

其实,从我当小学教师的经验来看,根本没必要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因为这本身就是重复教育。在幼儿园学完小学一二年级课程,等孩子上小学后,开始时什么都会,老师、孩子、家长可能都很轻松很高兴,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不认真学习、不爱动脑的习惯。每天都在重复学习过去的知识,孩子也没有兴趣,完全是浪费时间,而到了三四年级,突然开始接触新的知识,孩子就会跟不上、不会学,原本老师眼里的聪明孩子,就会变成脑袋笨、智商低的学生。

而且,学前班的孩子本来在应该做游戏的年龄,被强行施加学习压力,回家还要按要求完成作业,在这种重压下,极易产生“学习是苦差事”的想法和厌烦情绪。

小学教师: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最初确实比其他孩子适应快,字迹工整,学习不吃力。但这种优势大约在两个月以后就逐渐失去,并渐渐陷入劣势。而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尽管前一个月较为吃力,但却在不断进步中培养起了学习兴趣,且有学习后劲。而且,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普遍缺乏想象力,听音乐做律动很吃力。

学前班应该教什么

沈阳实验幼儿园以在学前班对孩子进行计算机和英语教育而著称。该园教师认为,学龄前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来开展。所有的活动都应以开启儿童智力、激发其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中心,以学习生活常识为主,帮助儿童积累大量丰富的感性知识,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应过早地向其灌输知识,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沈河区某小学韩冰主任说,让学龄前儿童接受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不仅不合理,势必事倍功半。因为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理解力不强,根本无法领会1+1为什么等于2,他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掌握得不扎实。这样施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没一点儿的好处。这些孩子往往有张扬的心理,认为都学过而不用心学习,导致日后学习成绩严重滑坡。个别学生没有严肃的学习态度、学习反而不如其他学生。实际上此举纯属多余,到了正常学习的阶段相关知识就能自然掌握,为什么非要在学龄前让本该充分享受童趣的孩子们浪费玩的时间去学这些根本就不用学的东西?而且学前班的教学方法与小学的也有不小的区别。前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如1+1等于2,学生知道等于2就行了,不必了解为什么会如此,而小学则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能举一反三。

辽宁教育学院学前研训部张老师认为,让学龄前儿童过早地背负起学习的重任是应试教育延伸的结果,社会、家庭、幼儿园、学校都应对此进行反思,别让我们的下一代过早地承受学习的重压。幼儿园应解放孩子而不是相反,应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增长生存的意识,为孩子创造快乐中成长的环境;小学也应总结经验,做好新入学学生的接收工作,家长也应从望子成才心切的不正确的成才观中走出来,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成才,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加压。

和事老说:在与几位家长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的观点几乎一致,即希望多教孩子一些知识,并认为如果不开设这类课程,是不负责任,会耽误孩子的前程。一位家长表示,提前让孩子掌握一些小学课程,将来不吃力,还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外语、计算机等。同时,现在升中学、考大学,甚至跨区上小学都要考试,误了哪一步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