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16: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政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围绕全年收入目标,强化收入征管
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蛋糕,是财政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加快固镇发展,推进固镇奋力崛起的基石和重要标志。财政部门将积极协调、配合国税、地税部门,切实加强税源调查,严格税源监管,坚持依法治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奖励机制,二月底前报县政府研究。
二、增强财政预算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
20*年部门预算(草案)已上报县政府,待履行相关程序后,及时批复到相关部门,并自觉接受监督。*年财政预算将从9月初开始编制,11月底结束,并报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审核。
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配合经济委、招商局及税务部门,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及民营企业优惠政策,3月底前兑现到位。二是认真做好县政府对创业园融资的贴息奖励工作,支持创业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三是配合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四是健全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担保基金规模,拓宽担保业务范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四、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构建和谐政府集中采购环境
按照财政部对政府采购的要求,政府采购要逐步向采购管理精细化,采购行为规范化,采购权责明晰化,采购监督科学化,采购手段电子化,采购人员专业化方向迈进。3月底前拿出改革方案,报县政府研究。
五、加强财政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规范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基础上,加强财政监督,强化财政资金跟踪问效,坚决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总体偏紧、财政减收增支因素明显增多的大背景下,全省财税部门紧密协作配合,深入分析经济形势,全面加强收入征管,财政收入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各项重点项目得到有力保障,确保了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731.41亿元,增长22.1%。其中,税收收入2278.71亿元,增长20.3%;非税收入452.7亿元,增长32%。全省一般预算支出为3201.58亿元,增长25.4%。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总量居全国第二。苏南继续保持总量优势,苏北增幅领先。苏南地区共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691.75亿元,占市县收入的2/3强,其中苏州市668.91亿元,增长23.5%;南京市386.56亿元,增长17.1%;无锡市365.43亿元,增长21.6%。苏北地区增幅继续领先,宿迁市增幅高达41.3%,淮安、盐城、连云港三市均增长35%以上,增幅最低的徐州市也达到25.4%。苏中地区增长22.2%,高于苏南地区19.9%的增幅。各县(市)中,昆山市、张家港市和江阴市一般预算收入分列全省前三甲,总量均突破1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15.69亿元、103.98亿元和102.19亿元。非税收入拉动作用加大,增幅高于税收收入11.7个百分点。切实保障重点支出。各级财政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6.5%,低于支出平均增幅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要求,相关支出增幅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环境保护支出91.88亿元,增长102.6%;农林水事务支出274.69亿元,增长41.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6.75亿元,增长38.2%;科学技术支出88.24亿元,增长28.4%。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后,各级财政努力克服收支紧张的矛盾,认真落实对口支援的要求,省级压缩省直单位公用经费预算5%,筹集资金3.6亿元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并制定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定期召开财政形势分析会,加强与人行、国地税等部门协作配合,及时研判财政收入以及工业经济、房地产等形势,分析原因,预测走势,适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确保了全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完成。
(二)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有了新进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机制,明确发展导向,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整省对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按照“突出科学发展导向、体现财力向下倾斜、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围绕引导市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调整完善了省对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创新了省对市县收入分配、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奖励激励三大机制,得到了中央和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整合省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类专项资金。把分散在省有关部门的32项省级专项发展资金整合为6大类17项,共安排46亿元资金,比上年增长51.9%,重点用于支持现代服务业、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发展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方面。建立了分配资金与承担责任相挂钩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前项目过多、用途交叉、使用分散和重分配、轻绩效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了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着力支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支持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项目120个、旅游项目11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82个、现代物流等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84个;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支持实施109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个重大产学研紧密合作项目、141个新产品开发项目、231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126个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项目,引进各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96人。大力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以太湖、淮河流域污染治理为重点,支持1382个环境治理与保护项目,大幅度增强全省污染物处理能力。资助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608个。南京、无锡、常州、镇江等市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泰州、淮安、昆山、通州、宜兴等地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支持和引导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去年以来,国家对宏观调控导向作了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第二次明确提出宏观调控的重点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级财政部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落实中央政策,财税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增加安排省级扩大内需支出。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省财政通过动用去年省级超收财力、调整支出结构、提前预支今年预算安排等渠道,以最快速度筹足100亿元资金,重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支持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教育文化社会事业、提高优抚对象及老党员生活补助标准、加快推进苏北地区开发建设、支援绵竹地震灾区加快恢复重建等八个方面。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取消、停征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123项,减少收费38.98亿元。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办理退税985.24亿元,较去年增长18.4%。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及时落实自主创新以及重大装备制造业、光电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同省有关部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69家;为支持启动房地产市场消费,省和市县财政部门还适时出台了营业税、契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兑现区域发展激励政策59亿元,支持苏北各县重点开发区发展和沿江开发。支持138家财源建设重点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安排34.8亿元,支持连云港疏港航道工程、连云港30万吨航道工程、太仓港、京沪高速铁路*段、沪宁城际铁路、南京铁路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研究制定了加快苏北发展、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支持连云港核电产业、常州科教城国家新能源研发检测平台、南京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在去年初国家信贷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出台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科技项目、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放。省财政出资12亿元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省级以上财政对“三农”投入达到377亿元,增长60%,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支持高效农业扩面增量。扶持437个高效农业基地、340多个“四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62个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支持科技入户、种质基因库、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和示范园区、新型农机具开发等项目174个和农业公益技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79个,建立水稻、小麦高产技术普及化示范区。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造农桥5530座。支持实施治淮、海堤达标、南水北调、水库除险加固、水利血防工程、长江支流治理、城市防洪工程、灌区改造及节水灌溉、里下河地区灾后应急治理和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大力扶持水窖、水源、渠道、农村小型泵站等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疏浚县乡河道2.5亿立方米,整治村庄河塘2.1亿立方米。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28个,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黄河故道沿线土地改造治理、高沙土中低产田改造、煤矿塌陷地改造和耕地恢复等都取得进展。支持解决3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经济薄弱地区67.6万座农村改厕任务,推进“一池三改”、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秸秆气化集中工程等农村清洁生产项目。支持绿色*建设,对全省2726个绿化合格村进行奖励。支持推进各项农村改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由8万元提高到10万元。乡镇机构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基本完成。通州市、灌南县、宿豫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全省共拨付保费补贴资金7.9亿元,为全省农户承保风险总额达到202亿元。积极探索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机制。研究提出了财政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农民所得实惠较大幅度增加。各项补贴政策提标扩面,涉农补贴超过54亿元,其中水稻直补和农资增支综合补贴42.75亿元,比上年增长89.5%,1300多万农户受益。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乡村干部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安排脱贫攻坚工程启动资金7.54亿元。在苏北375个经济薄弱村实施财政扶贫“整村推进”,全面完成1011个经济薄弱村的“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安排扶贫小额贷款规模7亿元,带动贫困农户11万户。
(五)保障民生工作和社会事业得到加强
坚持以人为本,普惠于民,完善和落实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支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和教科书免费制度,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全面推进省属高校化解债务工作。提高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支持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健全扶困助学政策体系,省财政共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5万人次发放扶困助学经费17.1亿元。支持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筹资标准和省财政补助标准。支持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安排专项资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和培养人才。支持对困难群众大重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支持174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实施“三送”工程,基本完成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任务,农家书屋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数居全国首位。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对农村妇女免费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加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力度,对养老保险困难市县实行以奖代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省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补助达到2.45亿元,比上年增加1.45亿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支持全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抢救性康复训练,扶持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省”活动。支持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失业保险金下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建立了按季启动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对城乡低保对象实施适度普惠性节日慰问补助。继续对高校学生发放伙食补贴。支持加快廉租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强社会公共应急保障能力。切实保障公检法司等经费,支持法治*、平安*建设,支持反恐维稳和奥运安保。建立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救助等专项资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针对上半年成品油、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及时向19.5万个补贴对象发放中央石油价格财政补贴,建立了省级食用油临时应急储备制度。支持妥善处置“问题”奶粉事件。
(六)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我局财政监督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收支并举、内外并行、监管并重、统筹兼顾”的原则,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财政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本年共组织检查人员人次,组成个检查组,对部门单位进行检查,较好地规范了财经秩序,净化了经济环境,充分展示了财政监督工作在维护财经法纪、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中的作用,也充分展示了广大财政监督干部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风貌。总结一下,特点有:
(一)始终坚持“促进经济好快发展”这一工作主线,实现了以监督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为主,向更多地关注财政经济发展情况转变。在加强收支监督的同时,加大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如,我们按有关要求,有重点的选择涉及土地问题的项目进行检查,对土地收储交易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对耕地占用税等政策的调整进行监督检查等,在落实中央政策、保护土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将房地产作为重点检查行业,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为规范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努力。另外,我们还围绕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科技创新等财政资金的检查落实。通过检查,不仅强化了资金的管理,而且保证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以监督经济方面问题为主,向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转变。关注市情民意,是我市今年财政工作的一大亮点。我们财政监督部门,适时转变,抓住重点,选择“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等财政重大支.出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了新农合补助资金审核工作,保障了这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另外,我们对中小学校舍改造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对“三通”工程补助资金进行了检查。通过这些工作,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增进了群众感情,较好的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三)提高监督层次和水平,实现了从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为主,向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转变。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把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使监督更好的融入管理之中。比如,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面,我们对发现的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一系列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求每个检查组在提交检查报告的同时,应报送调研报告。为此,我们得到了很多有观点、有价值、有分析、层次较高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一步提高了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四)集中财政监督力量,齐抓共管,实现从“小监督”到“大监督”的转变。通过整合监督力量,改变了过去专职监督人员各自为战、独木难支的状况,形成上下一盘棋,同唱一首歌的局面。从纵向看,我们加强与市局、各兄弟单位的配合;从横向看,在内部加强同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和协调,增强财政监督的互动性。这些措施效果明显,为监督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促进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二.财政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财政监督基础更加牢固。
年初,局党组确定*年要将财政监督工作做实做细,使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全程监控。为此,我们加大投入,健全机制,进一步夯实了财政监督的基础,充分发挥了财政监督的作用。
(一)把财政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我们统一思想,把握形式,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努力开创财政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二)监督观念和方式上更成熟。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要求,我们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拓展财政领域,形成“收支并举、监管并重”的工作格局。将财政监督工作和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将监督融于管理和服务中,使监督与管理、改革、服务、调研相结合,突出时代特点。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发挥监督合力;创新监督方式,从检查型监督向管理型监督转变,最大限度的提高财政监督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基础。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今年,我们在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的同时,开展“四种意识”和“四种能力”的学教活动。“四种意识”即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四种能力”即调研能力、学习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同时,我们注意加强交流,一方面向业务科室学习相关业务规定,掌握新的政策;另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其他先进地方经验,提高我市财政监督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检查。
*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努力化解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财政增收困难,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为促进我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一)顺利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8%,比*年决算数增长18.7%。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7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1%,比*年决算数增长15.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13.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9.6%,比*年决算数增长14.4%。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84.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7.7%,比*年决算数增长8.3%。
全市基金收入221.3亿元,比*年决算数下降29.8%。其中市本级基金收入162亿元,比*年决算数下降33.2%。全市基金支出284.6亿元,比*年决算数增长25.8%。其中市本级基金支出150.4亿元,比*年决算数增长16.5%。
(二)加大民生和公共事业投入力度
*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在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实际支出196.1亿元。主要项目包括:教育支出23.3亿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民子女、家庭困难子女受教育的权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9亿元,完善共享型社会保障,逐步解决社保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医疗卫生支出17.6亿元,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城乡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住房改革支出5.7亿元,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文化体育传媒支出14.1亿元,促进文化体育等相关事业的发展。农林水利支出3.8亿元(不含专项转移区、县级市支出6.4亿元),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公共安全支出26.9亿元,用于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平安*建设等。推进城市交通状况改善,公交行业亏损补贴6.8亿元,车用液化石油气补贴1.6亿元,出租车石油价格改革补贴地方配套0.3亿元,公交地铁票务优惠补贴0.8亿元,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相关支出18.6亿元。环境保护支出2.3亿元,优化人居环境。
(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支持经济发展支出52.8亿元,主要项目包括: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专项用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0.1亿元、技术创新专项资金0.3亿元;扶持粮食风险基金支出1.1亿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相应安排支出8.9亿元用于增加直属企业重点项目国有资本金的投入,并投入0.2亿元用于农资、食糖、冻肉及药品储备;大力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支持外贸发展资金投入0.7亿元,直达国际航线补贴0.3亿元,支持*港发展资金0.4亿元,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出0.4亿元,外商投资总部发展资金支出0.5亿元。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武广客运专线*段拆迁资金11亿元,广珠城际线项目4.5亿元。
积极稳妥地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协助企业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年,共有92个项目经融资担保中心担保获得银行贷款157,839万元(含银行承兑汇票等综合授信品种金额),在保项目90个,在保金额80,684万元。
(四)不断完善各项财政制度建设
1.推进和深化我市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1)实行财税库行横向联网。横向联网系统一期的电子缴税入库业务系统已成为我市重要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年1月1日,财税库行横向联网二期电子拨款系统投产,实现了财政资金的支付与清算的电子化和信息资料的共享。
(2)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年3月,市本级预算单位正式启动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市财政局等8个预算单位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公务卡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公务支出透明度,减少了预算单位现金流量与控制预算单位现金风险,有效加强了预算执行监督。
(3)推动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年10月1日正式启动改革试点工作,市劳动社保局等7个预算单位成为首批试点单位。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是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延伸和发展,对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年,全市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累计938.6亿元,占全市支出64%,其中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累计577.2亿元,占市本级支出65%,区(县级市)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累计361.4亿元,占区(县级市)支出62%。
2.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
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年开始实行的市对区(县级市)财政管理体制提出完善方案并上报市政府。一是在计算各区人均财力时综合考虑常住人口和财政供养人口这两个因素,较好地平衡了各区的利益;二是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各区发展财政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规范市与区(县级市)项目配套资金负担比例,增强配套政策的透明度。
3.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完成了172个项目自评审核和3个项目的重点评价,并向市政府、人大提交了《*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情况报告》,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探索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新机制。此外,还正式出台《*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行办法》(穗财绩〔*〕58号),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年先后制定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3个规范性文件:《*市市属行政单位常用公用设施配置标准》、《*市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和《*市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了行政事业资产从配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监管,实现了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
5.构建政府采购监管新框架
为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我市打破原有政府采购监管格局,进一步强化基层监管职能,明确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预算项目政府采购监管,按预算项目归属将非公开招标方式审批、政府采购过程监管、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批等监管权下放区(县级市)财政部门,实现了事权与财权相统一、权利与职责相匹配。
6.实行城建投融资模式改革
为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在认真研究总结城建资金的投入管理学习、借鉴国内城市城建投资投融资模式的先进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拟订了《关于推进我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7.加大财政周转金清理力度
积极采取法律诉讼、优惠还款、政策核销、财政抵扣、转增资本公积金等措施,加快解决财政周转金历史遗留问题。*年,共清理回收财政周转金59,954万元,其中,现金回收12,853万元(含财政抵扣),政策核销32,843万元,内部往来款清理14,258万元。
8.建立综合治税工作机制
我局拟订了《*市综合治税工作管理规定》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今后,我市的综合治税工作将由市政府综合治税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由市财政局协同税务等28个部门和单位具体落实,从而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信息共享的税收综合治理机制。
9.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
重新修订了《*市财政局政务公开实施办法》、《*市财政局政务公开目录》及《*市财政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进一步细化实施政务公开的内容及具体项目,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736例。制订了《*财政网栏目内容保障方案》和《*财政局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务公开内容保障方案》,确保政务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共向市政府门户网站报送政务公开信息489条,被市政府网站采用的信息有462条,采用率达95%,报送量及采用量均居市直部门前列。
(五)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
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加大非税收入组织征收工作力度。一是加快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完成742个市属执收单位的数据录入,培训860多人,已有479个单位使用系统,通过系统上缴非税收入133亿元。二是以检查促征收,组织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等非税收入专项检查,查出违规资金22,000万元。三是加大财政票据管理力度,首次开展财政票据购领资格年检,通过核票追缴非税收入1,000多万元。四是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停征、取消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策,确保各项惠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清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六)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制定并完成了《*年*市本级财政检查工作计划》。检查項目22项,其中对外检查17项,对内检查2项,重大工程项目全过程财务监督3项,内容包括市工商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国资委等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市民政局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自谋职业退役士兵一次性安置补助和养老保险补助等8项专项资金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和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检查。截至11月底共组织查处单位违纪违规金额5,866.07万元,应收缴财政资金4,275.40万元,已收缴1,744.59万元。收到了以查促管,以查促廉的效果。
会同市监察局等部门制定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财经责任问责试行办法》。这是我市首个针对政府部门首长的问责制度,目的是通过规范财经资金运行,加强对重点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促进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全面正确履行职责,促进政府行政执行力的提高。
稳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年共审核工程概、预、结算及土地开发成本等项目2,287项,审核金额799.38亿元,核减不合理及不必要的开支73.89亿元,核减率9.24%。
(一)突出增强财力,全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通过采取“培财源,严征管,多争取”三管齐下,实现了财政收入增长,可用财力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年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70987万元,比上年增收145万元,增长29.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578万元(税收收入完成31541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2037万元),比上年增收11552万元,增长36.0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2591万元,比上年增支67098万元,增长28.49%。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支,均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批准的收支任务和州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突出科学发展,全力支持城乡经济建设。一是始终围绕州委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支持重大(点)项目建设。省制定出台重大投资政策的机遇,争取和筹措经济建设资金99304万元,并根据建设项目工程进度,累计实现经建预算支出102982万元,有力的推进了州委政府确定的19项重大项目、40项重要项目、项其他项工程建设。千方百计筹措重点项目前期费4700万元,其中:香格里拉供暖工程项目资金2000万元;香德二级公路前期费0万元;虎跳峡景区公路项目前期费10万元;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项目500万元。按照扩大内需项目三个100%的要求,依据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筹措扩大内需项目地方配套资金4970万元,支持重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基本满足了扩大内需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是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大财政农业建设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州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29709万元,增长1.99%。支持了农田水利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新农村示范点和农村能源及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产业发展、农业抗灾救灾和防汛抗旱及森林防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公路、农村沼气池、农村民居抗震加固、游牧民定居工程等支农、强农、惠农工程;全面落实涉农补助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一折通”,及时足额兑现玉米及水稻良种补贴、油菜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粮食综合直补、种粮农民补贴等共计74万元;整合支农资金,完善支农方式,形成支农合力机制。以扶贫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全年共整合各类支农资金7556万元,进一步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突出改善民生,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年是各级财政加大改善民生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我州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的一年。为了支持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全州各级财政认真执行高海拔地区六项优惠政策,省委对云南藏区关怀之情的高海拔地区“六项”优惠政策。通过调优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之基的教育,民生之本的就业,民生之保的卫生,民生之安的社保,民生之盾的维稳,民生之助的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产业。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州教育支出完成41282万元,增长13.61%。进一步巩固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高原农牧民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享受免费教科书;享受生活补助学生达4.7万人;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2.6万平方米,“上学难”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推动了我州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义务教育充分体现了公益性。二是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州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6905万元,增长53%。全面支持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提高筹资标准后的补助资金,新农合参合率稳中有升;积极稳妥的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全力支持健全城乡医疗救治制度,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全州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47777万元,增长23.47%。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根据我州的特殊情况,把僧尼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严格执行国家提高的低保补助标准,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积极落实中央出台的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待遇,确保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全面执行城乡临时救助和优抚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和保障雨雪冰冻等抗灾救灾资金1955万元的到位,并安全及时拨付,有力的保障了受灾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四是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实现我州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全力支持“和谐平安”建设,确保全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全州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0359万元,增长70.18%。五是支持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廉租房制度。全州共筹集租赁补贴资金1752万元,发放385万元,实际发放户数为1950户。
(四)突出科学理财,全力推进财政改革创新。进一步巩固财政各项改革,注重改革的实效性和连续性。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通过统一编报内容、编报形式、编报时间、编报程序和编报要求,明确了编制单位的主体地位,增强了部门预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二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将列入综合预算国库拨付的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对工资和采购资金实行直接支付,其余实行授权支付。三是继续深化政府采购采管分离改革,建立政府采购联系制度和政府采购供应商登记备案管理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全州共组织开展各类政府集中采购0次,政府集中采购实际支付金额9593万元,综合节约率为8%。四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及时制定和下发《藏族自治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行办法》,全州43个2008年度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已完工,总投入1067万元。完善相关手续上报了年度50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五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州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于年5月正式成立,并正式开展工作。制定和出台了《藏族自治州州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藏族自治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国有资产主体和责任主体,形成权责明确、分类监管、流转顺畅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六是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制定和出台了《州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全州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
(五)突出依法理财,全力加强和硬化财政监督。按照年初确定的“突出重点,动态监管,规范有序”的财政监督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州财政局关于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州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实施方案》,积极有效的开展了财政监管工作。一是严把资金安排的审核关,加大对会议费和接待费等消费性支出和追加资金事前的审核力度,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二是强化财政票据监管,加强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和省、州、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四是加强对社保资金和帐户的管理,确保各项社保资金和基金的安全、封闭运行。
全国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及区财政厅贯彻意见下发后,我们制定了传达贯彻会议提纲印发给全市财政系统,组织召开了全市财政系统监督工作会议;重视建章立制,健全内部的审计制度,加强财政内部管理;加大内审力度,圆满完成内审任务。组织了人力,对局内各部门的各项资金进行了全面地、彻底地清理。认真贯彻,全面落实全国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及区财政厅贯彻意见。全国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及区财政厅贯彻意见下发后,我们制定了传达贯彻会议提纲印发给全市财政系统,组织召开了全市财政系统监督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财政监察工作;重视建章立制,健全内部的审计制度,加强财政内部管理;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规范化管理。
对财政的预算资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加大内审力度,圆满完成内审任务。从去年9月开始,我局组织了人力,对局内各部门的各项资金进行了全面地、彻底地清理,继续抓好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对国债服务部、国债办、财政研究所、彩宏公司、彩华公司、局工会、局基建等部门的帐务进行清理,处理遗留问题。通过清理摸清了家底,掌握了财政资金的运行和分布情况,为财政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完成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今年五月开展对下级财政部门的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监督工作。十月底已全部完成对两县、四城区、高新区、郊区财政局的监督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发现县、区财政都存在有违规资金、以拨代支、虚列支等现象。全面分析了城区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也感觉到加强城区的财政管理势在必行,并对今后如何加强城区财政管理提出建议性意见。今年4月份监督科与基建科的同志到城区财政局,检查各个城区城市维护费的收支执行情况,是否专款专用,避免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完成对社会中介机构报表审计监督检查培训工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观看财政部有关监督检查方面的录象报告,为开展检查工作做好事前准备工作。认真贯彻全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对社会中介机构报表审计督检查试点工作。如何对社会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进行再监督是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为此,我们开始对社会中介机构报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抽查,目前该项工作尚未结束。
完成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为贯彻落实监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联合开展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的意见》,经市政府同意,市监察局、计委、财政局三部门抽调人员建立了联合监督检查组,于今年八月对我市使用国债资金的5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今后进一步强化国债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提出意见及建议。
完善财务总监制度,派驻到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总监,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派驻单位提供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达到监督的目的。
XX年,财务总监参与企业改组改制方案的制定、指导企业落实目标成本责任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131条,帮助企业减少不合理税费142万元,协助企业查出小金库和帐外资金3375万元,查出隐瞒税金3608万元,查出违规动用财政性资金807万元,查出成本不实1.52亿元,协助检查入库税费1.02亿元,协助企业收回各种资金5亿元,参与重大事项联签1299项。
截止9月底,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98391万元,完成预算87%,增长2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775万元,完成预算85%,增长30.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完成进度分别超过序时进度12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支出87331万元,完成预算72%,增长20.1%。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幅,财政运行态势良好。
一、前三季度财政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的良性运行确保了税收的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1-8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7%,工业用电12.15亿千瓦时,增长31.6%。在此拉动下,财政收入在上年高速增长基础上仍实现较快增长,剔除计划亏损退库和上年同期一次性土地罚没入库等不可比因素,1-9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6%。
(二)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的税收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产业提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实现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从而促进了相关税收收入的增长。1-8月,制造业实现税收96272万元,增长24.5%。商贸服务业实现税收36918万元,增长23.7%。
(三)地方小税种增收贡献增强。按照建立“三个三”财税工作措施长效机制的要求,在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抓大不放小,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地方小税种保持了快速增长,增收贡献进一步增强。1—9月地方小税种实现15658万元,增加5497万元,增长54.1%,财政收入增收贡献率为13.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四)外资企业税收增长快于内资企业,非公制经济仍是增收的绝对主力。1-8月,外资企业入库税收36184万元,增收8583万元,增长31.1%,较内资企业税收增长快13.4个百分点,但外资企业入库总量相对较小,占税收总量的20.9%,因此对总量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十分明显。非公制企业入库152879万元,增长25.6%,增收31170万元,占税收增收总额的95.4%,仍担当着税收增收的绝对主力,非公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强大的发展活力。
(五)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1-9月,铜管、劳保、伞件三大块状行业发展迅速。铜管行业:汤浦的铜管业由于铜价的快速上涨带动了销售收入快速增长,1-9月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增长66%,入库税收收入万元,增长%。但从产量上看今年的铜管产量反而比去年有所减少,铜管业正面临重新洗牌的阶段,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增加技改投入,而一些小型粗加工企业不得不寻求行业转移。劳保行业:丰惠镇近300家劳保用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增长20%,入库税收收入万元。伞件行业:崧厦320多家伞件企业产业链已日趋完善,国际市场日益拓展,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外向程度较高,尽管近期受汇率波动和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不强,但仍取得一定发展,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增长31%,入库税收收入1278万元,增长13.4%。化工园区:由于企业投入期逐步转入产出期,虽然受原材料涨价、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但其发展仍然迅猛,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普遍效益较好。1-6月实现销售收入31.1亿元,增长30.83%,销售超5000万的企业已达7家,其中外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增长35.28%;入库税收收入11287万元,增长57.2%,其中外资企业入库地方税收523.7万元,增长234.82%。外资企业地税增长较快主要是因为云涛化工、三丰化工等企业内资转外资后,股权转让资本溢价等因素一次性入库个所税337万元。边界经济发展各有特色。五夫工业园区:五夫工业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边界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有正常生产企业70户,其中外资企业6户。1-9月实现销售5.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入库税收收入164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9%。永和工业园区:主要投资者来自余姚,目前正在发展之中,实现销售收入4040万元,增长57.2%,实现税收收入万元,增长%,占永和镇税收收入总量的比重仅为%。
(六)财政支出向更优的方向发展。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控、压、保”的要求,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取得成效。1-9月,我市保障机构运转类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工交商事业费、其他部门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5.6%降低为24%。在确保机构运转的前提下,农业、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支出保持了较高增幅,分别为27.2%、29.3%、76.5%、26.9%,分别高于平均支出增长7.1、9.2、56.4、6.8个百分点。
二、1-9月份主要工作
(一)加大收入组织力度,切实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全面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进一步做大收入蛋糕,切实优化收入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一是大力组织地方税收。加强经济税源分析,实行国地税联合分析,开展大财政运行分析,建立财、税、企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增强财税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感知预应把握能力;建立国地税联动机制,扩大重点税源和一次性税源监控范围,强化对建筑、房地产、化工三大行业税收征管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开展2006年度个人出租房税收集中征收,调节社会分配,公平税收负担,维护税收秩序。1-9月,地税部门共组织税收收入84331万元,完成预算87%,增长18.3%。二是积极组织非税收入。强化非税收入基础管理,建立非税收入收支执行情况报表体系,全面推行“以票管费”和“票款分离”,规范非税收入收支行为;健全财政土地出让金专户核算体系,强化对违法用地土地出让金征收工作,杜绝拖欠,确保及时足额入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抓好市民中心搬迁实物处置,盘活闲置资产,发挥国有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用。1-9月份,累计征缴非税收入176258万元,确保了应收尽收。三是精心组织农业“两税”。动态跟踪项目用地、土地拍卖、二手房等房产销售等税源情况,全面摸清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家底;加大政策清理力度,适时取消部分契税减免政策,加强对经营性土地契税催报催缴工作,确保契税收入稳步增长。
(二)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转化落实政府重点课题调研成果为抓手,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丰富和完善财税调控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量。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大力支持高效农业、休闲农庄发展,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提升农业产业层次。积极投身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制订完善标准厂房招商激励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完善开放型经济政策,继续鼓励招商引资和自营出口,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鼓励社会力量组建担保公司,到9月底担保公司已达20余家,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要素制约。调整金融信贷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商贸服务业、旅游业、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出台重大社会性投资项目有关规费减免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化建设。落实教育费附加调整政策,实行农村教附改征城镇教附,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兑现财政奖励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针对“国五条”及“国六条”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的影响,提出积极的对策措施,努力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理财思路,调整存量,集中增量,腾出资金空间,重点确保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公共财政支出。继续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重点做好专业渔民社保、新型社会救助、城乡低保提标、安全体系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等资金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确保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和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事业、“三市”创建等重点项目支出,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组织运转的经费保障机制,出台中心镇财政激励政策,及时拨付行政村规模调整、农村宅基地整治、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十百工程”、粮食直补、油料补贴等专项资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力保障城市化推进的资金需求,主攻融资、抓好转贷、保障项目进度,确保资金链不断裂,推动城市早出形象。
(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
调整税源管理模式,取消管理员制度,建立起“人对事、事对户”的日常税源间接控管模式,维护税收安全。按照“统一规划、精简效能、监督制约、分类设置”的原则,完善征管、稽查、法规协作机制,建立立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税收效能。分步实施社保费“五费合征”方案,全面启动养老、工伤、基本医疗三费合征,实现征管机构统一、参保登记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征缴流程统一。开展税收宣传活动,精心组织全国第十五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大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继续推行税收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收收入及征管质量考核,实行与公安、工商、国税、房管等部门信息共享,堵塞税收漏洞。优化纳税服务,扩大网上申报范围,为纳税人提供便捷的税企沟通渠道。加强税务稽查,实行大案审理、案件移送、案件曝光三项制度,维护税收秩序。
(五)强化财政基础管理,努力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推进“大财政”建设,建立政府财力综合报表体系,组织开展政府财力执行情况专题分析,实时掌握资金、资源、资产运作情况。继续按照“四要素”打通原则,加强项目前期管理,从严控紧政府项目投资,增强投资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搭建融资平台,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企业债券发行试点工作。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行专家组评审,扩大审议范围,实行重点部门决算情况和预算安排情况报人大审议,增强预算约束力。完成市级财务结算中心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并轨工作,加快乡镇财务核算分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构建绩效评价考评体系,成立绩效评价专家库,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专项资金绩、再就业资金、城北新区项目建设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组织召开全市会计大会,夯实会计管理基础。出台罚没财物管理办法,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着力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专项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
三、当前财政运行中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1-9月份,我市财政运行平稳,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受宏观经济影响,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部门既得利益调整难,预算约束不强;专项资金量大、面广、点散,使用绩效亟待提高;财税执法环境不容乐观,依法治税理财任重而道远。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和克服。当前,财税工作面临主要困难:
(一)所得税增长乏力。今年以来,企业所得税一直处在9%以下的低增幅,三季度仅增长6.8%,比去年同期回落21.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19.5个百分点。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安全生产和环保成本上升以及部分化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大幅下调影响,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引起的。同时,房地产征收政策调整也是影响企业所得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1-8月,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比去年同期下降35.5%,减收2613万元。今年在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内资企业计税工资上调等等情况下,企业所得税获得较快增长的空间很小。
个人所得税自4月份来,增幅一直在15%左右徘徊。政策性调整是个人所得税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1-9月,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出现负增长。今年在个人所得税提高扣除标准、调整年终奖计征办法、个体工商户预征率调低等政策影响下,个人所得税也难出现高幅增长。
(二)出口退税超基数影响地方可用财力。今年以来,我市外贸出口稳步增长,1-8月份自营出口额达到7.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7%。与之对应,1-9月,我市实现出口退税67259万元,增长29.8%,免抵调库仅占出口退税总量的36.6%,地方财政负担额已达3133万元。预计全年实现出口退税超过8亿元,快速增长的出口退税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影响日渐加大。
(三)新增支出增长迅猛。年初预算安排时,考虑到可用财力状况,盘子安排相对较紧,如在职人员住房改革补助、教育费附加政策调整、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免收等政策均未考虑,减少的可用财力或增加的支出因素只能通过税收超收来解决。1-9月,已发生追加4870万元,四季度明确要追加的,如失海渔民3000万元、教师接送车1200万元、新农村建设2753万元、政府搬迁1700万元,此外还有科技节、老年人免费乘车、安全专项资金、消防车辆更新,工商、环境投诉中心和纪委信息网络建设、经济普查、五市创建等经费,地方财政的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贯彻年初市委十二届十三次会议、市两代会和全市,科技会议精神,始终保持“清醒、坚定、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在地税收入组织上,进一步加强小税种征管,做好城建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地方小税种征收范围和标准的调整工作,积极挖掘增收潜力;扩大个所税全员全额申报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税源管理,确保主体税种持续稳定增长;坚持税费并重原则,扎实推进社保基金“五费合征”工作,壮大政府财力。在非税收入组织上,密切关注宏观形势,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加快土地出让,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统揽政府资产,盘活资产存量,加快闲置资产处置,尽快回笼资金。在农业“两税”组织上,切实加强违法用地“两税”征管,继续清理地方性契税优惠政策,确保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二)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以“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为载体,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为企业发展助推加力。细化完善自主创新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产学研结合、循环经济、高新技术、名牌名品、信息化提升,鼓励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推进政府重点调研课题涉及财税工作的成果转化,重点支持标准厂房推介、重点技改项目投入、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快政府各项决策落实;严格把好总部经济、标准厂房等政策执行关,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细化操作办法,研究政策绩效评价体系,发挥政策效应。继续抓好担保公司的管理工作,引导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担保业务,缓解市内企业融资难矛盾。及时兑现2005年度各类财税激励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体现政府诚信。加强财政资金服务和财税政策服务,加快财税政务提速,切实帮助乡镇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三)强化资金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严格预算执行,合理调度好资金,确保年初预算安排的各项资金及足额到位,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发挥财政调控投资作用,根据前三季度政府投资项目执行情况,及时落实盘子调整计划,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加大融资力度,开辟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缓解城市化建设资金支出压力。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专业渔民等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力保障安保、环保、社保的支出需求。进一步创新理财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扎实做好农村综合改革、中心镇培育、中心村建设等资金保障工作,积极开展“百村联百企”活动,推进“强龙兴农”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积极应对教育费附加政策性减收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免收的双重压力,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市场化步伐,减轻财政压力。加大向上推介项目力度,争取专项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