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课文

小学语文课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1 01:30: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课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语文课文

篇(1)

组织学生预习有三个方面有积极任用: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预习是学生在没有老师具的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时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材教材能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上也更主动、高效。预习是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于教学深入开展。那么小学生如何预习语文课文呢?

一、读

即读课文,俗话说:“一遍生,二遍熟,三遍四遍交朋友。”读通课文,带着问题读书,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做到精妙处多读,文章写得精妙的段落,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学生充分地与文本接触非常重要,只有读得正确、通顺、流利了,才能在课堂上披文入情,深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圈

指导学生在认真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建立一套标注符号,标注符号必须简明醒目,意义明确,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而定。不同内容在文中加作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词语用“-”,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可以用“=”,并认真思考,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注

给课文加批注,文中的一些生字通过查字典把正确写法批在一边,难以理解的词语的注以释也可以批注,过渡句、照应句、中心句等都可以批注还有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受就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问

即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学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由大进。学生在困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课上就会倾听或与老师、同学讨论,排除疑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

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下来,想想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能力。

六、理

即理清课文的述顺序,看课文的按什么顺序写的,或分几部分写的,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领悟作者的布局谋篇能力。通过多年实践,我发现小学语文习有几点值得注意: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踮一踮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习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习时要具体,要符合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设计习题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展性。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少成由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学生初次不接触习,不仅对习语文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习的习惯和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问题,来逐步养成学生课前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习问题。

篇(2)

1 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2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赵州桥》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赵州桥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起来。

3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w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 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5.1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篇(3)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两大基础学科之一,在教学地位中十分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其中不少教师运用体验学习模式,但也暴露出部分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学习做深入探讨,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体验学习 探讨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体验就是用心灵与身体去经历和感悟,体验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轻松愉悦,让学生在温馨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学习的重要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亲自体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这种语文体验学习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让小学生能够自主地体验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体验,通过体验或感悟的方式获取和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广泛的自主阅读为主要实践方式,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语文材料,亲自尝试,参与实践,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从而深刻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体验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认识到语文知识的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学习的有效对策

1.创设情境,在活动中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并且认知能力有限、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有亲身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把语文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石榴》教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具体的石榴树、树叶、石榴花和石榴果实等,也可以把石榴果实直接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亲自观察石榴,体验语文课文中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对语文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经历,在联想中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运用学生在具体生活中的相似经验,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说勤奋》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根据语文课文中司马光和童第周事例,让学生明白“勤奋”的重要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有一直勤奋,才能够有所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找到相关经验,也能够勤奋刻苦学习,并且把这种“勤奋”体验转到语文课文学习中去,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创造环境,在实践中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有些体验无法在现实语文课堂上具体呈现,也无法在想象与虚拟中实现。另外,所有形式的语文体验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语文教材内容,创造体验环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语文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一株紫丁香》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去野外或者是公园去观察紫丁香,让学生亲自接触紫丁香,从而能够更好地体验语文课文内容,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并且体验或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4.深入文本,在探究中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对语文课文中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和探究,阅读语文课文的时候,要探究其文本美,通过语言形式来直接感受文章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体验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独特的人生体验。这就要求学生重点理解和分析语文课文中的每个字、词语、句子和段落等,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青蛙看海》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中青蛙与苍鹰的对话以及青蛙与松鼠的对话进行重点分析理解,体验松鼠教给青蛙的方法,探究做事情要讲究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实现目标。

三、总 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体验学习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需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情感,在体验中获得语文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成绩,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够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洪岭.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03)

【2】刘秀珍.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N】.四平日报,2015(03)

【3】陈玉芬.小学生作文指导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4】曹佩.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学周刊B版,2015(01)

【5】康开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09)

【6】曹佩.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学周刊,2015(2)

【7】杨秀玉.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赤子(上中旬),2015(06)

篇(4)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开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变得尤为重要。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之后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巧,以期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体验,不断的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技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教育部对各学科教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也都开始转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出整合性、互动性、开放性特点,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第一,整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的运用,强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新教学大纲做到了多样教学目标的整合,体现出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性。第二,互动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开放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单一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开展,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向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巧

1.营造愉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学好一门学科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主动的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当然小学语文也不例外,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们乐学、好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中,在游戏的同时学习到语文知识,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其次,注重学生求知兴趣和积极性的引导,对于课上学生的小动作、溜号等现象教师要积极的引导,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受到负面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必然是高效的。

2.运用新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运用新颖的教学设计必然会带来不一样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就要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全面性、综合性,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各学科知识的练习,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形成有效的语文课堂学习。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利用手工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这样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在教学中选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小马、老牛、小松鼠和老马进行课文对话。再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们尝试着将课文改写成一首诗歌,也可以画一幅家乡秋季的景色,同时配一段优美的文字进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涵,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对自己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在之后的教学中改进和完善,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舞台。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多元化的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主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局限在测验中,要多方面相结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测试成绩相结合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教学准备到实施再到最后的反思,都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行为,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真正地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军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巧探析[J].写作,2016,(08):88-90.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及措施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实际,远离生活

新课改一直要求,要注重课本与生活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缺一直存在者脱离实际,远离生活的现象。有些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没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很难有真实的体验。比如,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到有一位老师讲的《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故事。这位老师制作了非常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堂全程都是学生看课件上关于课本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做笔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缺少生活阅历,没有生活经验,仅仅通过课本无法体会到三个小孩是怎样做对别人做有益的事情而感到幸福,老师并没有联系实际生活。其实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很多小事,比如借同学文具,帮助了同学,这个时候自己就是幸福的。只有这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才能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幸福的真正内涵,才能达到课堂效果。

2、流于形式,缺少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很多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越来越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殊不知,有的时候过于重视表面花样,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到实质性的东西,只是停留在表面,走马观花。比如,之前大力推行的高效课堂模式,讲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层次不一样,课堂总是流于形式,学生从被动的位置变为主动,一时很难适应。一节课下来,看似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可能只有少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有所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只是滥竽充数,不知所云。随着多媒体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喜欢使用多媒体教学,殊不知,过度依赖多媒体也存在弊端。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学生兴趣较高,但是由于播放过快,学生很难快速接收信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说教过多,情感缺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课堂不同于政治、历史、地理那么死板的知识。语文是充满人情味的,需要带着情感来教学。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很多老教师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一板一眼,只是把学生该记的生词教读,该理解的课文内容进行阐述,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一个毫无生气的语文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比如,笔者曾经听一位老教师讲小学课文《观潮》,他拿起课本就给学生教授了新字,并且梳理了文章大意,分析了课文内容,全程学生只是负责聆听,做笔记。学生没有仔细的品味语言,也没有表达自己对于钱塘江大潮的感受,更不要谈从课文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气势了,没有了这种感受自然就无法发自内心地赞美钱塘江大潮了。

二、应对策略

1、学会将课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准备的时候就要提前思考好,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点,只有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才能与教材中的课文产生共鸣。只有达到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兴趣,自然可以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比如,有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中跟课文中的相似的情节,让学生用生活经历去体会文章,体味最真实的情感。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猫》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回家后观察以下自己家里养的猫或者其他小动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猫长什么样子,猫的活动状态时怎样的,猫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学生才能跟文本的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回归教材本身,丰富教学内容

在新课改的促进之下,固然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但是不管模式怎样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待语文文本解读时的态度应对始终如一。课堂模式的变化,依然离不开教材本身,只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教材的内涵、内容,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时,我们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做一些表面工作,适得其反。对于逐渐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深受教师的喜爱。它确实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接收情况,不要过多分散学生注意力,还是要让学生回归课本,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避免走马观花,流于表面。必要的时候,也要让课件暂停,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情感交流。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才能显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而又不失本质。

3、讲“语文味”,重情感体验

我们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也不能将语文课上成“贴标签”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应该讲“语文味”,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到底,就是强调学生的“体验”。真正的小学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师生之间应该有情感的交流,学生跟文本之间也有交流。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幸福是什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讲述以下自己了解到的幸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幸福故事。如果发生冷场的情况,教师还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给学生启发。学生这个时候就会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达到与文本的共鸣,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幸福的真正内涵。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有“语文味”的课堂。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充满“语文味”应当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殿东.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 2013(14).

篇(6)

加强教师修养,突出“语文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掌控者,教师掌握教学进度,还要实时创新教学内容,灵活转化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强化教学效果。当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旁征博引、灵活自如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及时调动起来,并且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反之,小学语文课堂便会失去活力,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极大受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比如在教学内容上要深挖教材,与一些课外知识相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还需教师提高备课质量,重视备课环节,仔细钻研教材,划出重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教学方案。教师还应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课堂学习活动,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课文《天安门广场》时,教师应在课前收集天安门广场的各种资料,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设想学生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及时充分地解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在品读课文中体会“语文味”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已经具备一定的发散性,讲究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认真品读文中的每一个精彩词句,使学生在品读课时悟出“语文味”。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知识水平还不够,品读课文时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消化和吸收文章精髓。

品读文中的精彩词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中包含了很多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具的文章,文中的精彩用词既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准确生动的用词习惯。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庐山的云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笼罩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缠绕半山的云雾”则像“一条条玉带”,虽然同是云雾,但不同形态下的云雾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作者用形象化的比喻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这两种不同状态的云雾,表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用词之精准值得学生学习。再如课文《老师,您好!》,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将老师形象地比喻成“春蚕”“甘露”,既亲切生动,又准确细致,表达了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

品读文中的句子和段落 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除了用词精彩外,还包含很多精彩句子和段落,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了巧妙的修辞以及其他写作手法。教师引导小学生品读这些句子和段落能够使学生更为系统全面地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黄果树瀑布》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这段关于瀑布的描写动静结合,时而“悬挂在岩壁上”,时而“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向我们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奇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将倾斜而下的瀑布比喻成织布机上泻下的宽幅白练,形象生动,让人体味到语言运用的魅力。

加强专项练习,实践“语文味”

要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不仅要让学生多动脑,还要多动手,引导学生进行专项练习。如: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不偏离主题应实时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教师还应善于“见缝插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品读巴金先生的信,理解文中巴金先生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对孩子们的深深期许。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古诗词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对古诗词充分理解,并体会到古诗词的韵味――古诗词能够把很长的一段话浓缩到几句诗里,并且能够做到对仗押韵。再如:在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少年的智勇双全,一般教师都是顺着提问“少年的智勇双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课堂中设计了这样的合作探究题:“螳螂捕蝉的确是少年那三天中看到的趣事吗?”探究一个这样的问题,本身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见微知著,从多侧面分析。小组学习中,学生围绕以上问题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如:从少年一开始就手拿弹弓来分析,他早就在心里想好了这个故事,弹弓只是一个道具而已。再如:这是少年早年经历的真实一幕,当吴王做出不成熟的决定后,少年在冥思苦想如何巧劝吴王时,想起曾经经历的一幕,于是用来巧谏。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听力训练

小学是学生进入知识领域的第一个台阶,所以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进,但是由于农村小学办学资金缺乏,教师普通话水平有限,直接影响了小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听力、读音及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弱势。

一、农村小学语文笼统听力训练教学法

农村小学语文笼统听力训练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大致听一下课文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节课内容时,教师用录音机以标准的口音播放着课文的内容,由于这篇课文的特点与故事相似,所以,教师让学生大概地听一下课文的内容,在遇到生字生词的时候会特意提醒一下学生,用这种训练法使学生听出课文的层次。

二、农村小学语文具体听力训练教学法

农村小学语文具体听力训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专门听一处或几处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寓意,要求学生仔细地听“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几句诗,来体会童子说的“师傅去山里采药,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可见山林之大,树木之密。用这种训练法体会课文需要展示的中心思想。

三、农村小学语文反复听力训练教学法

农村小学语文反复听力训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反复听的过程,在听之后进行相应的跟读,这样会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例如,在学习:“、o、e读音”这部分内容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而标准的读音,所以教师用正确的发音,反复地带领学生进行听读的练习,教师读“”,学生跟读“”,教师再读“”,学生再跟读“”,使学生边听边读,反反复复地练习后,掌握学习的要领。

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听得清楚才能理解到位,才会表达得清楚,书写得清楚。通过农村小学对语文课程中听力学习的重视,以及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断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定会得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