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16: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闻报道策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于不同的新闻媒介,由于受众定位、媒介功能、传播目的的差异性,选题决策往往也有所不同。同一个新闻事实,能够成为一些媒介的重要报道选题,但在另一些媒介却可能不受重视,得不到充分的报道。但是,也有一些新闻事实,可能会成为所有新闻媒介的报道焦点,那么,新闻报道选题决策的内在规律究竟是怎样的呢?
选题决策的共性规律
新闻报道选题决策是一种理,是对报道客体的信息进行收集、鉴别、选择和组合,从而确定报道对象和报道内容的过程。选题决策的共性规律,缘于新闻传播活动都是由传播者、传播内容和受众三要素构成的共同特点。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都要受制于传播者自身的条件、新闻事实客观存在的状态,以及接受传播的受众的需要,因此,所有的选题决策必然在这三方面有着共同的运作规律:
第一,可供传播的客体。新闻是对新近变动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因此被传播者所发现到的客观变动的事实,构成了策划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依据,报道选题总是在“可供传播的客体”范围之内。但是,由于媒介载体的有限性,难以对所有的新闻事实都进行策划性报道。因此,客观事实的新闻价值成为选题的重要标准。在新闻选择中,编辑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主要以新闻事实发生时间的新近性、新闻事实有助于消除受众认识的不确定性、新闻事实具有的社会影响力、新闻事实发生地与受众的距离、以及新闻事实对受众兴趣的激发力等为标准的。这些标准适用于所有新闻媒介的报道选题决策。
第二,受众的获知需求。新闻传播活动是以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为基础的,没有受众的传播不可能存在,不合乎受众获知需求的新闻报道是无效的报道。因此,新闻报道策划要以受众的获知需求为依据,报道什么,如何报道,都要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现代社会中,“广播”在变成“窄播”,“大众”在变为“小众”,每一家媒体的报道活动都要针对自己特定的受众群体。因此,策划者只有根据受众定位确定报道选题,才能设计出最佳报道方案。
第三,实现传播的可能性。新闻传播活动是依赖一系列客观条件而存在的,具体到每一次新闻报道,除了有客观存在的报道客体、受众对客体有获知需求以外,媒体要完成报道,还要具备一些外部与内部条件。比如在媒介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法律、政策、社会道德观念及文化传统是否允许报道这样的新闻事实,报道主体自身是否具备进行报道的内在条件,包括是否具备采集该新闻信息的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是否有相适宜的采编运行机制与管理水平等。对于任何新闻媒介,在报道选题决策中都要以传播主体的可操作性为前提,凡是不符合可操作规律的选题是不宜划入报道范围的。
三个方面的依据是一个彼此相关、互有重叠的集合概念,新闻报道选题策划一般是在三者的重叠部分运作。但三者重叠部之外的内容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受众的某些需求在可供传播的客体范围之外,说明需求是潜在的,客观变动的事实也是潜在的,只是报道策划者尚未意识到。选题策划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制约报道的某些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以及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对可供报道的客体的认识水平,使受众的获知需求尽可能被包容在策划者的选题范围内,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合乎受众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需要策划,有的选题尽管处在重合部,也无需给予过多的关注和报道。真正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选题只是所有报道选题中的一部分,主要有三类:第一、可以预知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第二、非可预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第三、新闻媒介自己设立的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性报道。媒体作为文化产业也在运营,它也会关注一些社会问题、热门话题,在没有重大新闻、突发性事件时,媒体可以为自己设立一些议题来吸引受众。这三类新闻选题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报道对象具有潜在的社会影响力。由于被报道事件、现象的重大,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值得耗费较多的版面、时间、成本。二是报道对象具有复杂性,不是一两篇稿件就能够说清楚的,必须要团队作业,可能是连续性、组合性的报道。只有对报道客体进行充分地发掘、展示和分析,以多条稿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组合,才能使受众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上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选题决策的个性化操作
新闻报道选题决策一方面要遵循上述共性规律,另一方面还必须追求选题的个性化,因为新闻竞争在不断加剧,所有新闻媒体即使在报道同样的新闻事件时,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定位和资源优势,追求与众不同的传播效果。如何才能做到选题决策的个性化?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考虑新闻传播主体的差异。传播主体及其条件的差异,具体来说包括媒介的定位、功能、载体,以及媒介所处的环境、内部条件等。这些因素有些还与报道客体、传播受众相互联系,这些都是在选题决策时要考虑的。传播主体差异还表现在不同的报道者对客观事实的价值判断不同,这也决定了选题决策的个性特征。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对于不同的媒介是共通的。但具体到每一个编辑的实际操作中,对这些标准的把握、运用又与编辑的主体意识不可分割。报道选题的确定本质上是传播主体新闻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
第二,考虑受众需求的差异。不同的媒介拥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受众的差异性本身就导致了受众对传播的要求与期待是不同的。对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新闻事实,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和普通市民关注的焦点显然会有差异。同一受众群体对不同的媒介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受众的需求差异对选题策划的影响,直接表现在编辑对客观事实的价值判断中。编辑在选择新闻时,对新闻事实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的鉴别,都是以自己所在的媒介的受众为参照系的。
第三,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在媒介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除了以自己的特色吸引受众外,必须时刻关注同行的动向。同行的动向也是一种环境信息,影响着媒体的价值取向。关于同行的信息,大体包括同行的定位、历来报道的特点和常用的报道手法,同行在此次报道中投入的力量,同行接触新闻来源的情况等等。总之,对同行的优势和劣势要摸清,方能确定本媒体的避让之地和伸展空间。
选题决策的系统分析
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做出个性化的选题?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关于新闻资源开发项目的研究成果,选题的个性化主要来自于对媒介所拥有的四个方面的新闻资源的发现、开发与利用。
第一,报道客体的信息分析。在可供传播的众多客体中,什么适宜进行策划性报道,什么适宜简单性报道,什么不宜报道,客体自身的特质是第一因素。报道策划所选择的事实,较之其他事实应该具有更大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而要发现和确认这样的客体,必须将这一客体放在社会大系统中,从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中进行考察。因此,策划者不仅要了解客体本身的现状,还应对背景性信息、前景性信息和相关性信息加以收集和分析。
第二,报道主体信息分析。报道选题决策,还需要根据报道主体本身具备的条件对可行性作出判断,因为完成任何选题的报道都要受到主体自身条件的制约。报道主体信息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信息、保障系统信息和传播符号信息。每一个报道选题都对报道者的素养和能力具有特殊要求,而且较大的报道选题往往对报道展开的规模、操作的复杂程度、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通讯手段,雄厚的资金保障等的要求也越高。
第三,报道环境信息分析。任何新闻报道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对报道具有制约作用。尤其是新闻传播具有舆论导向功能,各类利益组织和集团都会设法影响媒介的新闻报道活动,执政党和政府对新闻传播有着政策、法规、纪律方面的制约,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文化传统也对新闻传播形成无形的约束。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来自于竞争对手的压力也是新闻报道的环境因素之一。因此,报道选题决策不能忽略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第四,报道受体信息分析。报道受体即新闻传播的对象,他们对报道选题是否关注,对报道内容是否有兴趣,对报道的评价如何,是衡量报道策划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策划者在选择报道选题时,就要预先掌握报道受体信息。不仅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共同性的需要结构,而且要考虑到这种群体需要是有阶段性、情境性。
【关键词】创新;大型主题策划;服务;政法;法制新闻
创新,顾名思义,是创造新的事物。《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创新”一词出现很早,如《魏书》有“革弊创新”,《周书》有“创新改旧”。在西方,英语中Innovation(创新)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的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替换;第二,创造新的东西,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第三,改变,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发展和改造。
面对都市报和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冲击,法制报作为专业性相对较强、发行渠道相对固定、覆盖面相对有限、读者群相对专业的传统报媒,已经越来越紧迫地认识到新闻策划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在同一报道领域内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最大差异化,如何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法制事件的深刻内涵及其承载的社会意义,如何给读者带来最切实有效的法制信息服务等,值得深思。这就要求法制新闻人不断强化新闻策划意识,特别是结合专业报特点,加强大型系列主题策划,努力探索创新法制新闻报道样式和内容,以切实服务自己的受众群。近年来,河南法制报坚持“服务政法机关、服务政法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同时不断改善服务的方式方法,推出了一系列大型主题新闻策划,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读者的好评和专家的肯定。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服务政法中心工作的有效平台
自2006年以来,我们坚持每年一到两个主题,先后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系列主题新闻采访报道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法系统的肯定。
好的策划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好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一定要选好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结合当地政法中心工作。
2006年2月,《平安河南建设纲要》刚刚颁布,报社领导敏锐把握,决定启动《平安河南巡礼》大型系列报道:从省里刚刚表彰的政法工作先进集体中选定了60余个县(政法单位)作为报道对象,以全省平安建设为大背景进行采访。并确定每篇报道发一个整版,通过报道实践,探索政法典型报道的创新和改革。经过精心策划,2月下旬报社组织了精干的报道小组,开始了河南法制报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采访活动。从当年3月1日推出首个整版,此后每天一期,至6月3日共推出《平安河南巡礼》62个整版24万余字。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采访小组深入全省各省辖市中的基层单位,走村串户,深入全面报道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的做法。这一系列报道得到了省委、省委政法委以及各级政法系统领导的肯定,并先后荣获河南省社会治安综治好新闻一等奖、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围绕平安河南建设,报社紧接着又策划了《走百县,看平安》系列报道,10余个报道小组骑车深入100余个县(市)进行采访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平安建设舆论宣传氛围。
2008年到2009年,河南省委政法委按照中央政法委的要求,结合全省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在建立执法巡视制度、开展执法巡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省委政法委把开展执法巡视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的有效手段,通过深入执法巡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全省政法机关的执法活动予以监督。报社随即策划实施了《关注执法巡视》系列报道,很好地服务了政法中心工作。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创新法制报道方式的有益尝试
经验报道、典型报道难做,难就难在创新。创新是新闻宣传的活力源泉,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旋律,[1]如何在深入、融入中贴近实际、把握主题、抓住重点、满足读者的新需求新期待,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几年来,河南法制报按照集团党委的要求和政法机关报特色的定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注重策划,力求从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破解“新闻报道四难”的要求,积极地配合平安河南建设和全省政法中心工作,创新性地做好报道,得到了省委政法委和全省政法系统的肯定和欢迎,报纸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2010年年初对全国政法稳定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围绕这一中心任务,结合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0年下半年以来,河南法制报启动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河南》大型系列报道,组织报道了全省各级政法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记述我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生动实践。从2010年7月开始至年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河南》大型系列报道先后刊发了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18个省辖市以及部分政法工作先进县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度报道66个版面。
为了切实做好此项报道工作,河南法制报制订了详细的报道方案,明确由编委会成员分头带领骨干记者深入一线,扎实采访,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报道任务。为凸显报道效果,河南法制报对于该策划报道,每篇都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导读及核心提示。同时,在版面处理上做到了精心、美观、大方、图文并茂。
大型系列主题新闻策划是锻炼采编队伍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新闻策划 作用 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媒体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受众的法宝。新闻策划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新闻运作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炙手可热,各个媒体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特别是在重大的新闻事件中,更加离不开新闻策划。本人结合多年以来在清远广播电视台担任记者、编辑工作之实践,现就“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这一议题一叙管窥,以期抛砖引玉。
一、什么是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新闻策划一般包括策划者、策划目标、策划对象、策划手段、策划成果。新闻策划它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活动,这种主观活动是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活动后进行的,是在坚持事实第一性的原则下,新闻工作者意识能动性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的充分反映。这些信息包括对采访对象各种新闻要素的了解,对各种报道手法和技巧的运用,对本单位、本地区、全国以至世界范围新闻单位对同类或相似报道的历史资料的掌握。
二、新闻策划的途径与方法
1.根据社会公众热点来策划新闻
公众在不同时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也不相同。策划新闻者,要洞悉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知道什么时间记者对什么新闻感兴趣,根据“热点”问题来策划新闻。
例如:在2008年冰雪灾害发生时,清远人民广播电台就及时组织策划,并发挥电台特点,利用记者连线的方式,第一时间采访了抗灾现场的情况,使听众在最快时间内获得最新的信息。另外,报道了供电部门积极抢修受损线路、努力保障灾区用电的情况,稳定了灾区群众的情绪。
又如:在近期日本的地震、海啸、核危机以及利比亚内战这些新闻事件中,中国中央电视台就紧紧抓住上述事件,分别在央视国际频道、新闻频道中开辟专栏、新闻性专题,大量报道有关事件,此举在全国及港澳电视台都堪称力度最大,份量最足的,央视的报道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瞩目,相关节目的收视率也一举超越此前在此类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一直处于翘楚地位的凤凰卫视台。
2.借节日庆典来策划新闻
借节日庆典来策划新闻,这种手法并不新鲜,但无需晦言的是,这种手法在最近这些年来呈现出越来越被众多媒体采取的策划方式,而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节日或庆典追求的信息量愈来愈大,这种比较不新鲜的策划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媒体采用了。
最近几年,清远广播电视台、清远日报等多家本地媒体,围绕每年的春节、2.28清远建市日开展了多次借节日庆典策划新闻的报道,从老百姓每逢佳节到来时,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远的变化,并通过展示这些变化,成功运作了一批经营项目,媒体在因此而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今年的4月2日于广州举行的20011年中超联赛开幕式,承办方广州恒大集团,就可以说运用节日庆典成功实施了一次特大型的策划活动。这次号称史上最华丽的中超开幕庆典,吸引了包括国内的三十多家电视台并机直播,两百多家媒体到场采访,恒大的名声因这场开幕式的成功举办而愈加广为人知。不管恒大企业、恒大俱乐部今后的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但这场开幕式无疑让其赚足了眼球。当然,恒大集团承办的这一届开幕式,在新闻策划上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一点将在后面的论述中提及。
3.借名人效应来策划新闻
生于清远市清新县的莫锋,2003年9月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放弃福利待遇在业界首屈一指的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金碗”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志愿服务西部,扎根内蒙古大草原。2004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担任内蒙古巴林右旗卫生局副局长,大板镇党委书记,共青团巴林右旗委员会书记,现任巴林右旗卫生局副局长兼大板镇党委副书记。清远广播电视台就围绕这一典型人物,组织了一系列的策划报道,使莫锋在清远家喻户晓,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
4.借新闻机构来策划新闻
一个组织如果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就能增加该组织在新闻媒介中出现的机会。因为新闻机构参与了这一活动,自然会在自己的新闻媒介上报道这一活动的,组织因此也得到机会和广大公众见面,提高知名度。
四、新闻策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新闻策划一定要符合实际。新闻策划的基础是客观实际,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实际。新闻宣传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都有一个时期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闻策划只有摸准“脉搏”,吃透精神,找准切入点,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这就是 新闻策划新闻性原则。
第二、新闻策划不能滥用于所有的新闻报道工作中。这就是适度性原则。在新闻策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宣传要适度,不能炒作过头,产生副作用。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在新闻策划中,一定要讲辩证法,防止因片面性造成本质的失实,从而影响受众对是非的判断,影响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一家新闻媒介每天报道的内容是大量的、全方位的,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事实都可能成为新闻媒介报道的新闻。对此,任何一家新闻媒介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全部报道进行策划。真正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策划,只能是那些对于重大事实、典型事实和代表某种发展趋势的事实的策划。
第三、新闻策划不能变成策划新闻。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策划,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有时候,新闻媒介为了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会抓住时机参与或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如果这些活动是有益于受众的,当然无可非议。但若仅仅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特别是仅仅为了扩大自己的广告效益,则是不可取的。
第四、新闻策划应该跳出老套,力求出新,更不能一招用到老,从而导致新闻策划活动不仅未能收到其应有的效果,反而变得“画虎不成反类犬”,以致贻笑大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往往能够让后来出现的新闻报道更加有声有色。新闻策划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我们必须切记的是:新闻策划绝不是,也不应该是策划新闻,更不能够是“制造新闻”。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新闻策划》 武汉出版社 2000年8月 第185页.
[2]肖云、王卉:《新闻策划的本质和对象新论》,媒体竞争研究网站,2005年2月27日.
[3]吴粲.策划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4]董天策:《走向21世纪的中国报业理念》,《新闻知识》2000第9期.
[5]陈宣良《理性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17――18页.
[6]郑兴东等:《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
[7]《都市报现象研究》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第164页.
[8]贾奋勇:《捡回来的“新闻冲击波”》,郑兴东主编《好新闻后面》,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9]陈放:《策划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年版.
与此同时,一个严峻的现状也同样摆在我们面前,在近些年大量的虚假新闻、不当新闻和打官司新闻中,有不少新闻就是打着“新闻策划”的旗号进行的。在有些新闻单位,有些新闻工作者,有些新闻受众那里,好像有了新闻策划就有了一切,就可以制造一切。在他们眼里,什么事物发展的规律,什么新闻报道的规律,都被忘却了,新闻成了可以随意把玩的器具。一门严肃的学科被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给歪曲了、亵渎了。这一问题不仅受到媒体的关注,同时也引起高校的重视,不少的新闻院系已经将新闻策划这门课列入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教程。不仅如此,在2000年的新闻学专业的博士生招考试卷中也有了关于新闻策划方面的试题,而且比分还很重。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试题是《简论新闻报道策划》,50分;复旦大学的试题是《评析目前流行的“新闻策划”的利弊得失》,25分。在硕士生的考试中也有这方面的试题。中国传媒大学2002年有什么是新闻策划的名词解释;2003年四川大学的试题是什么是选题策划,如何进行选题策划?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的试题是试结合一个近期的实例,分析报道策划时需要把握的信息;暨南大学2005年的硕士招考试卷中,也有一道题目《新闻策划与公关策划》。有一批学者和学子都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等等。尽管各校在试题的选择和考分比重上有不同,但是,这种不谋而合的相似已经反映出我国新闻院校特别是高层次学生培养中对此课题的重视。
新闻工作的实践对新闻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本书《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首次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正逢其时。
所谓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提出这个定义或表述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新闻报道策划是整个策划属概念中的一种,在“策划”前面冠以“新闻报道”,是有别于其他的如经济策划、军事策划、商业策划、文化策划、体育策划等等。
第二,新闻报道策划既属于策划活动中的一种,那么,关于策划的一般属性和要求,新闻报道策划都应具有和必须遵守。
第三,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前提是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这是新闻报道策划与其他的策划活动的根本区别――新闻传播者步入社会,深入实践,一切所作所为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可越俎代庖或随意扭曲;策划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必须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遵纪守法,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讲究传播技巧。
第四,新闻报道策划是人们的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现实的一种行为表现――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搞好新闻报道策划;同时,必须防止由于人的主观意识违背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干预客观事实,造出假新闻或使新闻失实。
第五,新闻报道策划是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的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大量收集和掌握各种信息材料(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自己的和他人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成功和失败的)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提出大胆的预测和假想――这是一个有一定风险的创造性工作。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和宽松的思想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第六,新闻报道策划是一个有目标并追求最佳效果的策划活动。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是策划者的行动起点和最终检验标准,策划者的一切策划方案都不能违背这个大方向。
在上述“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中,关键词是:事物发展规律、新闻报道规律、最佳效果、创造性――这就是我们对新闻报道策划的一般的也是较为科学的认识,我以为将“新闻策划”改为“新闻报道策划”,不仅仅只是增加了两个字,而是这样表述更加科学严谨;同时,对于新闻实务单位的同志来说,他们在使用“新闻策划”一词时也不必受到指责。对于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也不一定强求将其更改过来,实际上强求也是无效的。只要我们都认真把握策划的实质,对于学界和实务界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本书对我国近十多年来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和理论框架,收集和介绍了100多家中外媒体成功的策划经验,指出了新闻报道策划中认识上的理论误区和实践中的偏颇之处。本书阐述了新闻报道策划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行动守则、创新思维、素质培养,对新形势下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有关突发事件报道,专题报道,专栏、专版、专刊报道,体验、暗访、催生或促成等参与式报道,节日、假日、纪念日等特定日报道,会议报道,摄影报道,社会活动报道以及电视和网络报道的策划技术。书中附有中外媒体成功策划的精美版面和图片。本书作为“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可供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此课程学习,供研究此课题的有关人士参阅,同时也有助于新闻媒体的报道策划及宣传部门的科学管理。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策划开始受到我国新闻界的关注和研究,我是其中一位。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使我对新闻策划有了一些感受,于是有了对新闻策划的初步思考,2000年出版了拙著《新闻策划》(曾获湖北省新闻学会新闻论著评选一等奖)。随着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新闻策划实践的广泛实施,其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理论研究对此作出更深入更明晰的说明。2001年,我调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任教,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当年在我校召开了“新世纪首届新闻策划学术研讨会”,使我有机会与来自全国的新闻学界和业界的朋友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在此基础上,2003年,我出版了《新闻传播策划导论》,被列入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学术丛书。回顾我对新闻报道策划课题的研究,大约有十多年的时间。其间,我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粗放到精细、从局部到整体的研究过程。2006年,我在原著基础上申报的《新闻报道策划》一书被列入“十一五”国家教材。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改撰写,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
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竞争对从事新闻教学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作为一个新闻学院必须培养具有新闻特质的人才才能适应媒介市场的需要。这种新闻人才的特质就是:以新闻的敏锐和智慧去发现故事,以新闻的视角和手段去描述故事,以新闻的威力和魅力去促使故事在有利于社会和大众的轨道上完善和圆满。拙著《新闻报道策划》的出版愿为培养新闻人才的这种特质提供一些有益的知识。
本书的出版得到全国不少新闻界同仁的鼎力相助,他们提供了经典案例,还有不少国外的最新资料。我应邀到一些新闻单位和大学讲授有关策划的专题,有机会与他们交流切磋,受益匪浅。我的研究生参加本书的编务工作,提供了许多有新意的文字和图片。在此,谨向长期关注和支持本人教学、研究和写作的诸位师生和同仁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以新闻策划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受众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播媒体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收集来自社会、受众的各方面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策划,以求得新闻的新颖、周密、完善,从而更好地提高整个新闻策划的成功率。
榆树市素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称,农业是报道的主要方向,建材构成了这个城市“刚硬”的形象。近年来,榆树市委、市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打出了“粮仓”这张新名片,利用榆树市产粮多、资源丰富所形成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向社会广为推介榆树。榆树广播电视局抓住这一机会,策划了一组战役性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和方向上,对这组报道明确要求,同时运用各种新闻报道手段进行新闻报道。在这组新闻策划中,策划者从榆树地形地貌、文化底蕴、旅游资源、民族风情、美食风味、交通优势、城市品位等多方面向听(观)众进行报道。通过看电视、听广播,人们最早并最直接地理解和认识了身边的“金不换”资源,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城市有着如此深厚的秀美,一种城市自豪感油然而生。本组报道的推出,不仅在报道时效上占尽先机,还展现出独有的引导性、贴近性和服务性,直接深入市民心中,较好地解读了市委、市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思想和力度,从舆论上产生了较好的城市品牌效应。这组报道的成功,得益于新闻策划的新颖、周密和完善。通过这组战役性的新闻报道,新闻策划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对提升广播电视的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新闻策划提升广播电视传播的目的性
作为传播活动,新闻采编的目的性是十分明确的,但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认真进行分析和设计。也就是说,新闻策划有利于增强广播电视传播的目的性。从普通新闻着手,抓住普通事件中的典型事实,这样就能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这也是新闻策划的意义所在。
近年来,被人们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网吧,成为教师、家长的“心病”,一些学生沉溺其间而不能自拔,身心受到影响。甚至在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呼吁整治网吧,还学生洁净的电子空间。网吧对学生的影响,这个看起来较为普遍的现象,要从网吧整治的普通新闻报道中做出精品,新闻策划须得下一番工夫。2007年5月,榆树市某中学一名单亲高三学生,深感高考压力过大,于是沉溺网吧,以求发泄压力,致使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其母在万般无奈之下,在网吧跪求老板,请求不要容留儿子在网吧游戏。从网吧对青少年身心的污染这一普遍新闻着手,榆树电视台抓住普通事件中的这一典型事实,进行了新闻报道,由此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与此同时,新闻策划及时“出击”,对事件之外的新闻进行预测。整个事件的报道,把读者关心、关注的网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实现了新闻策划的目的,这就是新闻策划的意义所在。
可以说,“单亲母亲跪求网吧老板”事件的新闻报道,是一组较为成功的战术性策划,即对单篇新闻进行报道策划,就这一单独的新闻事实进行有预测、有目标的新闻报道,使一件貌似单一的新闻事实,深挖出更深层次的新闻内容,最大限度地产生新闻本身的效益,达到增强广播电视传播的目的性。
以新闻策划提升报纸传播的计划性
广播电视既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又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其整个过程和活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人们身边的一件件相似的事和一个个相同的节日或氛围。新闻策划,可使广播电视活动的计划性大大增强,对相似的事件、相同的节日,进行着不重复的计划报道。不同的新闻策划,使整个新闻工作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新闻报道中,少不了新闻固有的“四季歌”。唱好“四季歌”,是报纸新闻不可或缺的规律。“老歌”换上“新词新曲”同样是悦耳的“四季歌”。例如,榆树人民广播电台在2006年年初“新闻特稿”中,对上一年的新闻事件进行盘点。在这组新闻策划中,分别以“喜事”、“好事”、“大事”、“悲事”、“憾事”等,对一年的新闻进行归类,并以极简洁的语言,对事件给予点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电视台年终的“新闻特稿”,与上一年有所不同,重大新闻事件以日历式简括,突出新闻画面的冲击效果,从画面中更多地读出新闻的现场感和时代感。把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新闻画面重复播放,成为新闻回顾中的主角,并适当点评。从这一新闻策划中,仍然不难看出策划者的独具匠心。
从新闻实践中看,新闻策划不是整体报道中独立存在的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新闻策划必须适时调整新闻报道的规模、程度和表现形式。因此,新闻策划在系统性之中,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显示出动态性。
运用正确的方式和适当的方法进行新闻策划,对提升广播电视的有效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以及改进广播电视的报道效果,大有裨益。从新闻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实际,作出符合实际的新闻策划,并在组织实施新闻策划时,从策划细处抓紧、抓落实,才能有效地实施新闻策划,这样的新闻策划,才是新颖、周密、完善的新闻策划,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广播电视传播的有效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舆论宣传水平。
1 融媒体与新闻宣传策划
融媒体是指在互联网思维下整合不同资源、具有融合性体制机制,以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为技术支持,重构与用户关系的融媒体生态系统,可以成为媒介融合的依托平台[1]。融媒体不是一个具体的媒体,而是一种媒体运作的形式,是一种趋势,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新闻宣传策划是指在新闻事实报到前对重大新闻事实从报道主题、采编、制作、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构思,经过反复思量之后,做出整体的设计,已达到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从而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目的[2]。新闻宣传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前期准备工作,奠定了新闻报道的基础。
2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宣传策划的要点
融媒体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实体媒体存在的,它是一种媒体运作模式。融媒体是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优势整合而成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策划需要注意明确宣传目的、确定报道内容和多渠道传播方式。宣传目的是新闻宣传的开始,首先要明确宣传的目的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展开分析;确定报道内容是宣传策划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整个宣传的主干部分;传播方式决定了宣传的效果,不同的渠道宣传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1 明确宣传目的
2.1.1 坚持党性原则
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新闻宣传策划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人要牢记新闻观,要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要宣传正能量的能够鼓舞士气的内容。
2.1.2 熟悉新闻业务
新闻宣传策划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采访效果和传播效果。熟练掌握新闻采编业务是做好新闻策划的基础[3]。新闻宣传策划工作者要具备基本的新闻敏感,要有能够挖掘新闻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进行新闻采访提纲设计和策划的能力。融媒体时代还要求新闻工作者熟练掌握不同的报道形式和采访方式,能够在传播中融入新媒体的特点,要学会利用新媒体传播报道。
2.1.3 遵循传播规律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是完全不同的。传统媒体的受众较窄,传播范围也比较窄,但是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较广、传播范围较大、受众反馈及时等特点,所以在策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报道传播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报道所针对的受众群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
2.2 确定报道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自媒体越来越多,网络上的假新闻和反转新闻也越来越多。所以传统媒体要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要坚持“内容为王”报道真正的优质新闻。
2.2.1 确定报道体裁
融媒体时代,各个平台报道的体裁也有所不同,所以要在策划的时候,考虑到受众以及平台的问题,确定一个合适的报道体裁,把握各个体裁的不同特点,做好报道前的充分准备。
2.2.2 确定报道标题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初印象,很多读者都是根据标题来判断自己是否对这篇新闻有兴趣。但是因为恶性竞争,自媒体拉低了媒体人的整体素质,现在新闻报道的“标题党”横行,甚至有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出现,所以在确定报道标题的时候既要能够吸引读者、概况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警惕“标题党”。
2.2.3 确定报道内容
新闻内容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在报道策划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人民关注新闻角度,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做党和人民的喉舌。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多,新闻人的入学门槛也越来越低,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信息繁杂的时代。这是一个新闻很多事实很少的时代。作为主流媒体更应该坚定立场,坚持做内容,坚持报道优质新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2.3 多渠道传播方式
新闻需要内容和传播渠道两方面的支持,新闻是面向大众的事实,最终是要传播出去的,所以新闻的传播渠道是新闻的一个重点。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新闻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广播、电视、互联网、客户端、微博、微信等。
2.3.1 多媒体报道影响面广
宣传离不开平台,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受众,不同受众有着不同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4]。现在互联网成为我们日常接收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纸媒也开始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比如中国江西网选择与《信息日报》融合发展。每个媒体都有他们的受众,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冲击更大,很多纸媒宣布停刊,所以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还能够围绕报道展开讨论,打造宣传点。
2.3.2 新媒体渠道受众面更广
选择的渠道决定了传播的效果。新媒体具有传播面广、受众范围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以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同时在后台评论区去受众实时互动,了解受众的接收情况以及反馈,方便后续报道;可以通过微博开通相关报道的话题,通过网民讨论得到受众关注的重点所在,考量报道效果;也可以通过制作小视频进行相关报道,吸引受众的关注,增加宣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 策划效果和意义
新闻宣传策划是新闻报道前期的准备工作,奠定了新闻报道的基调[5]。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开始,对新闻宣传策划是对新闻宣传整体的一个把握,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融媒体形势下的宣传报道策划,是对主流媒体的一个多重性考验,更是宣传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3.1 锻炼新闻宣传队伍
新闻宣传策划,从新闻选题、确定报道目的、确定报道体裁、确定报道标题、确定报道内容等方面都对新闻策划人员的新闻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它需要新闻策划人员具有新闻敏感以及专业的新闻素养。新闻宣传策划有利于锻炼新闻宣传队伍,帮助他们培养新闻敏感,熟悉策划流程,学会选择传播渠道以及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坚持新闻观,有利于为新闻界培养一批专业、有能力、有素养的媒体从业人员。
3.2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新闻宣传要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这就要求无论是采用何种渠道进行宣传、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新闻,都要坚持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党媒的新闻报道要在主导舆论话语权、引导社会舆论,通过新闻宣传策划,努力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目标,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就当前的媒介环境而言,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已经逐渐开始朝着自媒体的方向发展,“人人都是总编辑”早已成为现实。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报纸编辑要想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就必须积极进行转变,依靠报社、杂志社的自身优势,实现优势整合,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一、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在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博客、微博、社区论坛、播客,以及手机报等新型通信工具,二是指借助新型通讯工具实现信息快速交流、沟通的信息环境。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低门槛的新媒体实际上给报社、电视台、出版社传统平台带来极大的压力。加之,国家推出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政策,以及各种政策偏移的基础上,新媒体的发展态势愈发迅速[1]。同时,新媒体在利用其自身快速、碎片化等特点,可以实现突发新闻的快速报道,实现报道与评论、互动等交互。传统新闻的及时性与网络新闻报道相比要慢很多,并且传统报纸的版面有限,不能够将所有的新闻都包含其中[2]。
但是依靠新科技发展的新媒体,由于自身技术不够稳定或者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问题导致操作故障,在新闻报道方面,由于新媒体新闻大部分都是各家新闻进行转载报道,新闻的公信力不强、新闻来源不明,同时新媒体新闻仅仅是泛泛而谈,缺乏足够的报道力度和深度。而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于新媒体新闻报道来说,报纸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可以进行深度报道,这并不是说新媒体新闻报道不能进行深度报道,而是指对于一些重大会议、经济报道、重大事件的报道、重大活动的报道方面,报纸会利用自身版面,通过各种形式如深入采访等将新闻进行深度解读,加之与报纸长期积累起来的权威和公信力,网络新闻报道相比之下要单薄很多[3]。
由上所述,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激烈的态势之下,报纸编辑如何发挥其自身的特点更好的适应环境,实现优势整合并实现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是目前急需探讨的话题。
(一)新闻报道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新闻传播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甚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了解一个新闻事件而是要求新闻媒体围绕该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该新闻事件,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解析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分析新闻事件将会产生的影响,最后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一个成功的新闻报道案例背后无一不经过细心严谨的策划和组织,同时进行深度新闻报道、策划和组织新闻报道的任务一般由报纸的编辑部主任、版面主编来承担[4]。
(二)记者的指挥员和参谋
报纸编辑是记者的“指挥员”,主要是指报纸编辑不仅需要对新闻报道进行深度解构、策划,还需要与记者沟通、部署采访任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新闻采访的顺利进行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前台”的记者不同,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在“后台”进行的,如提供采访线索、提供资料、推荐合作者等。报纸编辑是记者的“参谋”,主要体现在记者在进行采访报道写作的过程中,由于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性质不同,编辑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与记者实现优势互补。同时编辑和记者相互沟通、彼此交流,更易找到更有价值的选题和更好的报道角度,便于加深对于报道对象的认识,也更容易产生优秀的新闻作品。从某种角度来看,新闻编辑对于新闻报道整体起着统筹的作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激烈,报纸编辑在其中的重要性越突出[5]。
(三)多媒体主持人、新闻话题的引导者
在新媒体环境下,竞争愈发激烈,在此环境下对报纸的新闻起着指引作用的报纸编辑要树立起办“精品报”的意识。这里说的“精品报”主要是指能够从多角度深度分析新闻事件并对其进行预测和引导。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自身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自媒体、新媒体也慢慢加入到公交流的平台上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报纸编辑应该在竞争中快速成长,实现由“新闻把关人”向“多媒体主持人”的身份转变,从互联网络中寻找到更多的新闻素材和新闻源,同时,新闻编辑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变得更重。他们已经不仅仅是新闻把关人,更多的是需要对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话题进行引导、解释与评析,从而使得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联系更加紧密[6]。
(四)各种新闻素材的提升者
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素材的来源十分丰富,但是其中的真假参半、良莠不齐,因此在进行编辑报道之前,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便是对新闻来源和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同时由于记者和编辑工作的不同,报纸编辑对于新闻素材更多的是从新闻选题、新闻话题等方面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和看待问题,使得报纸的报道立场和原则更加明显,也更加符合报社自身的形象。因此,对于记者尚未意识到的问题或者并没有发现的新闻素材中潜在的价值,报纸编辑能够找到更好的报道角度,通过组稿、对比、联想、拓展,从中提升出一个更深刻的报道主题或者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再对新闻报道实现重新策划和组织报道,以实现新闻价值的提升。同时,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民众身份的转变,其已经不仅仅是消息的接受者,而是开始朝着传播者的方向转变,因此报纸编辑在进行新闻事实的报道过程中需要将公众的意见囊括在内,实现与公众“对话”。
三、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的工作特点和工作任务都开始发生转变,如对于新闻话题的合适引导以及对于新闻素材的组合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报纸编辑也是报纸品牌塑造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玉秋.试论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编辑工作特点[J].新闻研究导刊,2017(1).
[2]林亚辉.新媒体时代报纸记者编辑的意识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7,8(3).
[3]朱岩.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编辑如何创新[J].科研,2017(2).
[4]窦宪彬.新媒介技术对报纸编辑的消解与建构[J].新闻传播,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