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6: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素质训练体会

篇(1)

摘 要: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是高校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创新项目背景和实际出发,阐述创新项目具体的

>>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探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评价 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探索与体会 化工专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研究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留住一桶水”项目的指导体会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请、实施与思考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与思考 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的“钓”胜于“鱼”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及收获 谈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选择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浅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践 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践经验与心得 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化的探究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教育者的权责探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认识阐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徐通模.实现高校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02-12(4).

[3] 程永波.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80-81.

[4] 李忠.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制度与创新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4,(12):217-218.(责任编辑:李晓群)

篇(2)

关键词:独立院校 拓展训练 大学生 人格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150-02

1 拓展训练

1.1 拓展训练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拓展训练是让人们在高山瀚海中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会应对一系列困难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身体的各种技能应对生存危机和心理压力的考验,从而获得全新体验改变内心的认知。广义上的拓展类似OutwardBound,讲究户外特点和冒险技能的学习。

从狭义上讲,拓展是将管理与心理游戏融入户外运动元素,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教育活动。校园里开展的拓展课主要是狭义概念下的拓展。通常在设定的陌生情境下,以身体为活动载体,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活动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进而成为全面塑造学生个体和提高团队素质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

1.2 拓展训练的特点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柔和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使学生无论在个人和团队的层面,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辅导的拓展训练而得到提升。

拓展训练具有综合活动性、挑战极限、集体中的个性、高峰体验、自我教育等特点。

2 人格

2.1 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心理品质。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心理学上的人格内涵极其丰富,但基本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个体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的种种言行,人格所遵从的社会准则,这就是我们可以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和人格品质;另一方面是内隐的人格成份,即面具后面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2.2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征

人格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伊始,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显现为:“寻找自我、渴望成才”,这是80年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显著特点。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是:自信,但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独立意识较强,但团队合作意识较弱;接受和创新能力强,但网络依赖性强,实践能力差;时代观念强烈,但人生价值观尚未成型;维权意识明显,责任意识淡漠。

3 研究对象

以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2012级和2013级学生共60人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九个专业随机抽取。每周一次课,共32学时。

4 研究方法

4.1 心理测量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16PF―人格测试),本测试是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卡特尔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本测试从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郁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维度对人进行描绘,可以了解应试者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教学前后各发放问卷60份,实际收回问卷120份,回收率100%。

4.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前后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对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的大一和大二共60名学生,体育课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教学实验中,并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见表1。

由表1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因素在实验前后有着显著性差异(P

本实验教学的拓展训练项目都是着眼于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弱项而精心设计的,能够震撼学生心理的挑战极限项目(如逃生墙、信任背摔、跨越高网、高空滑索等等),当他们完成挑战项目后,他们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潜能,体会到敢于挑战,对自己完善人格,完美人生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参与团队合作及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的挑战项目后(如瞎子背瘸子、连体足球、万花筒、合作音乐椅等等),学生们明显地感到了团队的作用,普遍体会是对自己人格一次极其深刻的历炼。正如有的学生所感悟的那样:在单调乏味的大学校园,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挑战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特别是人格的力量和人格的感召力越来越弱化,拓展训练给我们提供了挑战自我和完善人格的机会,使我们记忆深刻,受益终生。拓展训练对独立院校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 结语

卡特尔16PF量表前后测试数据显示通过拓展训练使独立院校大学生更加乐群外向,尤其对大学生的轻松兴奋、有恒、敢为等特性影响显著。

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将拓展训练引入独立院校体育课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符合独立院校的教育理念和发展需要。

拓展训练能使独立院校的大学生挑战精神得到激发,人格得到完善。

拓展训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提高独立院校大学生的素质和人格的发展,知识和技能作为可衡量的资本固然重要,而大学生的意志和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金芬,周红伟.拓展训练[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 狄维士.人格的魅力[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张艳丽.探讨拓展训练对健全中学生人格的促进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3(S1).

[4] 吴强.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J].浙江体育科学,2009(1).

[5] 张宏如,王雪峰.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

[6] 毛凯.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篇(3)

现在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思想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发展,但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要求大学生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军训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军训可以培养大学生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精神,军训在这方面具有它独特的功效:艰苦的野外拉练、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的内务管理以及经常性的评比竞赛等都将对学生树立高度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对后天的学校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军训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90后基本上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裕,在呵护与称赞声中长大的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身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军事训练正是在艰苦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依靠个人的毅力来完成训练,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我听老师说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关于学生军训的文章,我们去年来到学校的时候也参加军训了,所以就打开电脑说说我自己的感受,2015年是我们学校首次正规的军训,所以肯定会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下面是我军训过后亲身体会和感想:

2、 士气宜鼓不宜泄,良好的面貌、高昂的斗志是军训工作强大的精神动力。我要说的第二点是服装的问题,服装的统一很重要,要是没有统一的服装,在军训的时候看着根本不像军训,一点气势也没有,就像我们去年的军训一样看着那场面乱七八糟的。

4、在军训过后可以让学生去部队感受一下军人的生活,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事迹,以及不畏牺牲、抢险救灾的革命精神,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和民族自豪感。

5、军训的项目不要只限于一般的军姿、齐步、正步等,还要加上一些其它的,把现在的学生培育成现代化的四有新人。

6、在整个军训期间,严格按照《高等院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军训工作计划,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确保了军训期间安全稳定,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休息期间,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严格要求,做到准时出操、准时训练、准时休息、准时收操。

篇(4)

关键词: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学生;技能;素质

一、前言

形体艺术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是以人体科学为理论基础,借鉴舞蹈、艺术体操、街舞等多项运动的精简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现舞姿、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塑造形体、提高素质、训练仪表、培养气质美以实现休闲、娱乐、快乐的健身,呈现大学生风采。多年来我院普体体育艺术选项课教学大纲一直是两大体系,一学年是健美操;另一学年是艺术体操,两项内容虽然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但是艺术体操是以舞蹈、体操融为一体,是女子独有的运动项目,项目内容较为单一。以此,通过申请学院教改项目,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普体艺术体操选项课中实施了形体艺术训练基础内容,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大学体育艺术选项课五个班,266名学生和2013-2014第二学期大学体育艺术选项课五个班,23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两个年级实施了两种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方式,一个是学生针对课的认可度和课的感受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另一个是根据本研究内容与目的设计了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课中运用,对学生多种素质的影响等调查问卷,问卷发放针对2014-2015学期的学生发放266份,采用在课堂中当面发放当时回收的形式,问卷回收率为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影响

1)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技能的影响

形体艺术训练中的多个组合内容,都是由基本动作练习开始,再进入组合训练,有利于节奏变化教学,使学生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每一个练习内容又有着它自身独特的风韵,内容不枯燥不烦味,能快速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动作内容简单易学又实用,适合不同基础素质的人锻炼,所以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形体艺术训练是否能在轻松中学习技能,有30.45%的学生认为非常能在轻松中学习技能。有54.13%。的学生认为能在轻松中学习技能。认为一般的占15.41%。不能的为0.00%。以此由数字表明,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中运用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技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技能的进步和益处,从而对运动技能产生兴趣。

2)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形体艺术训练内容活动范围广,对称性强,不仅有柔中之美的动作内容,还有力中之美行中之美、灵中之美的动作内容。不仅有上肢的伸展而且还有下肢的行走跑跳等等多种内容等,内容丰富是激起快乐前提。不同内容就会采取不同风格音乐和教法,在培养学生爱好的同时,在潜与默化的过程中轻轻松松的锻炼身体。学生认为形体艺术训练非常能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和发展占32.33%。能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和发展占62.03%。一般占5.63%。认为不能为0%。形体艺术训练对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否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认为非常能的学生占31.20%。能占57.89%。一般占10.90%。不能为0%。由此,明显说明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中运用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3)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形体艺术训练内容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和舞步都含有它独特的美,让人身在其中,享受它给带来的美感,并可以充分展现出动人的舞姿,既有单人的练习内容,也有双人的练习内容;既有严格规范的练习动作,又有准确到位的动作,既有整齐一致的集体要求,也有男女动作配合的要求。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团结进取、互尊互爱,严于律己,注意文明的举止、端正的仪表和规范的行为。从而使学生树立乐观、自信、向上的心态,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健康向上的思想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灵美感,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和美的意识,由此,能在美感中培养学生高雅气质和良好的心态。形体艺术训练的内容丰富,精确规范,对称性强,又有着不同的节奏和美感,通过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身姿优雅、端庄、文雅的态度。同时又有着灵活多变,造型多姿各种动作,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意识,而且还能加强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练习,从而使心理和生理达到和谐的统一。通过走、站、坐姿练习,训练仪表,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规范化姿势和良好的体态,使动作和造型更加优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意识和习惯。充分展现大学生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呈现大学生风采,向着形体美的方向发展。形体艺术训练课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审美能力的,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占36.46%。认为有帮助的占53.00%。一般的占10.52%。没有的为0%。由此,可以说明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在大学体育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审美提升有着良好的影响。

2、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课的认可度和自身感受

本着以教学进度内容为主线,结合学生基础情况及课时数,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根据研究目为2013-2014学期238名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此问卷主要针对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认可度及自身感受的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共23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通过统计得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认可度是100%。同时同学们针对形体艺术训练课的内容都谈了各自的感受,下面我们例举几名学生自身体会为代表来说明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实效程度。

1)本学期的体育课,我选的是形体艺术训练课,通过学习,我渐渐体会到其中的要领及形体艺术的美,形体艺术训练是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并且形体艺术训练课要求我们随时都有注意自己的体态、动作、感情,这门课是一门满足学生体育与健康兴趣,培养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丰富精神世界的课程。通过形体艺术训练课可以锻炼身体,还使我们的素质有所提高,更培养气质,有利于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发展。很高兴这学期选择了形体艺术训练课,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对这门课更加感兴趣。

2)形体训练能提高人的自信,是因为它是一项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它融音乐舞蹈、体操于一体,主要通过舒展优美的形体舞蹈、节奏感鲜明的形体韵律操以及形体素质练习等进行综合训练,塑造人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在这门课中,身心都得到了锻炼,每一节课都是愉快舒心的,非常喜爱上课的时间,形体中优美的旋律和韵律,能带给人融洽、和谐的情感体验,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转移和消除。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变得容易多了,加之形体训练的动作不难以控制,因此,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运动水平的人都能很好的逐渐掌握,在平时练习中,形体训练提高对美的感受力、丰富人们的感情,激起人对美的表现欲望,不断表现动作美和形体美的过程中,人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本学期对形体艺术训练课的学习,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课堂当中的愉悦的气氛,在学习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快乐。首先在身体锻炼方面,在课堂上根据老师组合的各种舞蹈,在进行手臂感觉组合,柔踩组合练习时,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促进身体的良好发育,增强体健。其次,对于素质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十分有帮助,在公共场合,交际场所,为人师表等等都能起到对形体和对形象的矫正,有助于我们提高个人形象,留给他人一个美好的印象。在然后,更能帮助我们提高气质,展现美的一面,在平日里上课的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锻炼,在形体艺术课上,我们学习的模特步,交谊舞四步,探戈和拉丁,除了增长我们的才艺,还增加了我们的自信,对气质美培养有很大的作用,我很喜欢这门课,课堂内容也很充实,老师授课也很有耐心。希望在下学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继续形体艺术训练,

四、结论

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在大学体育课中,相对集中的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健身文化意识的时代要求,是一种有意识而且内涵丰富的课程,能满足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兴趣,加强思想和艺术修养,能顺应潮流发展,它是以综合艺术锻炼内容为手段,具有独特风格实用性内容体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能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在享受中陶冶情、舒展身心,在规范中矫正不良姿态、塑造形体,在美感中培养气质、树立自信,为学生走出校门,踏上职场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淑华 孔艳 君张莹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河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大学生 成功心理学

1、课程理论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本科教育培养知识广博、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培养成功人才这个根本任务服务[1]。成功心理学课程的开设既是紧密围绕这一根本任务, 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态度, 契合学生成长、成熟、成功的一般发展规律,所开设的一门通选课,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竞争,协调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等心理因素。

2、课程主题与结构

成功心理素质是一种与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心理素质,属于非专业素质的范围,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竞争,胜任工作岗位,协调人际关系,解决各类问题与保障身心健康的主观条件[2]。具体包括七个板块:

2.1提升人格魅力:合理正确的评估自己,认知自己的优势与短板促进大学生对个人的价值观做出探索,更多的认识自己个性、气质、需求等人格特点,以培养在人生种种抉择中合理确定目标。

2.2改善人际交往:增强人际交往技巧,建立积极的自我接纳与接纳他人、自信与互信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善于欣赏和赞美,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良好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处理冲突完善交往的技能。

2.3情绪管理与控制:了解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认识到情商的重要性,体会积极情绪带来的成功;进行自我探索,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自我激励,并在实践中提升并巩固自信。

2.4 挫折与压力应对:侧重于提高学生面临环境中超出个人能力或心理的压力承受水平,克服逃避、攻击或自责等消极的应对策略。能够合理正确的评估压力和挫折水平,掌握压力和挫折后的自我调节。

2.5 团队竞争与合作: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了解团队目标,培养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的团队关系,提高成员间吸引力及向心力并愿意承担团队责任和义务,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2.6 职场生涯规划:通过自我、机会、限制、选择与对结果的了解,以确立与职业有关的目标,并根据个人在工作、教育与发展方面拥有的经验,去规划具体目标。在规划中消除被动、等待心理,积极进取以求自我实现与成长。

2.7 创新潜能开发:在超常规的条件下,依靠团队合作完成高难度的任务;突破思维定势,发挥创造性;培养独创精神。帮助大学生改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思路更加清晰,在做出决定时更加恰当。

3、课程形式与安排

成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成功心理,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尝试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师生动起来,重在全员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提高,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成功的综合素质,即“认知――体验――反思――提升――内化”这样一套过程。按照上述思想,我们有针对性的将所有课程分为:理论讲授(30%)、训练体验(50%)、案例模拟(20%)。其中理论部分:大学生成功心理素质培养、他山之石、面试技巧、认识自我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程目的,掌握课程主旨,调整心态积极投入课程;训练体验部分包括:风雨同行、蚊龙出海、信任背摔、众人拾柴、车轮滚滚、突破雷阵、生死线、盲行等,这是“体验式”教学课程的核心,通过互动体验使学生融入课程,成为课堂主导;案例模拟包括:移动运输队、诚信博弈、荒岛求生、霍兰德职业能力评估等,帮助学生分析处理现实职场中面临种种两难困境,提升素养,成长自我;每次课程90分钟,整体课程共进行12次。在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都要对当次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作出点评并积极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体会和认知,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得到身心素质的提高。

4、课程的评估

使用自编的课程意见反馈表。由大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匿名填写,共有9个问题。该问卷主要收集参加成功心理学课程后的体会收获、课程内容实效性、相关意见、建议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对课程效果的反馈我们得出结果见表1,大学生对“体验式”教学的总体满意率高达96%,体现了这种参与性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能更好被学生所接纳,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对反馈表中课程的特点进行词频检索(表2),发现学生对课程的特点体会以积极正向体会和感受为主,从选项上看“体验式”教学活动最显著特点是温暖、友善、信任、开放和尊重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生心理需要及发展特点,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改善。

同时,在对参加“体验式”课程的学生进行开放式问题调查中。通过进行主题词检索可以得到以下信息,见表3。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从成功心理学中收获到了团队、沟通和自信等成功所必需的心理和人格品质,自信心及抗挫折能力显著得到了提升,就业技巧和领导能力在课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学生在“体验式”课程中自我得到了展示,同时深切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增强了归属感。

5、小结

成功心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既不同于学校的学科课程,又不同于行为规范课程和常规的活动课程,是一种特殊的课程组织形式,其基本的教学程序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5.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开放、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是提高“体验式”课程有效性的心理基础

传统的教学管理把教师和学生视为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教师容易过分强调自己的意志,使用许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特征[3]。“体验式”教学能避免上述管教方式,刻意在实际课程中创设民主开放、自由宽松的教学情境,通过游戏活动、视频的渲染、教师情感性言语描述、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入境生情、悦耳悦目悦心”的效果。

5.2 引起心向、激活认知,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案例来引发学生对某种现象的思考,可以通过教案所提供的一些心理测验题目的回答和评价来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情景剧、角色扮演的模拟等来激活心理,唤起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课程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

5.3 实施典型训练活动,掌握调控策略

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典型训练活动的目的就是结合学生现有的问题和将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技巧和具体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感受、体验,主动选择,自觉掌握和运用,即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方法。

5.4 反思体验,促进内化

“体验式”教学中,通过自我暗示或提醒进行反思,通过活动操作反思,通过实际检测反思,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反思等等。内化是将外部刺激转化为内在品质的过程。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促进内化既是过程环节又是目标要求,它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 余祁高.成功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氧化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4 (6):57-58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08-02

当前国际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一大批具备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全国各高校都在努力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还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此,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促进高等院校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创新性国家需要的人才,从而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科学训练工作。为此我校开展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相关的一系列工作,了《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桂理工教〔2013〕28号)和《关于开展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预通知》。本文结合指导我校化工专业学生参加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工作,总结出在指导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及感想,以供大家相互交流学习。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目的及意义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科学训练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指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1]。当前,培养新形势下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科研人才,在全国各个行业都受到众多关注,从国家到地方,从高校到企业,都尽可能的为每个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有利的科研条件和实习场所。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准备

我校每年3月份进行一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这给我校学生提供了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校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先让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同学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然后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再择优选择报名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从而实现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互选,有利于项目的开展。我校通常选择有一些专业基础的大二、大三学生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级的学生作为主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参与者,项目团队成员一般是1~3人组成,学生们自己选出一人作为项目主持人。参与项目的学生主要是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进行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学生在指导教师协助下完成项目选题、撰写申请书,然后经过本学院遴选,推选到学校进行项目申请答辩,才能获得学校所设立的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层层筛选后的项目,有明确的目标,选题具有创新性、专业性、实用性,并且工作量适中。

三、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首先,项目申报的选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项目选题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部分专业课程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项目研究内容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基本的平台。项目研究方向偏离专业范围,则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项目研究内容过深,学生课外自学负担可能过重;研究方案没有新意,则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2]。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应符合参与学生的专业方向,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例如,笔者指导的创新训练项目是我校化工专业电化学方向的学生提出的一个课题。该课题深入结合镁合金具有优异的金属特性和易腐蚀特点,进而展开耐腐蚀性能的研究。这一创新项目中拟采用微弧氧化与有机镀膜相结合,以及化学刻蚀与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疏水膜层,并对不同方法得到的疏水膜层进行SEM、EDS等形貌表征和电化学阻抗、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性能测试,以分析镁合金表面疏水膜层的耐腐蚀性能与膜层形貌之间的关系,确立疏水膜微观形貌与疏水性以及耐蚀性之间的关系,为镁合金的防腐蚀研究提供新途径。该选题具有较好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能够达到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训练目的。在选题中尽可能的针对性强,切记选题大而泛,否则学生无从下手。

其次,创新训练项目应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指导过程多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指导方法。如果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过多,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还要多鼓励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进行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指导老师只是提供实验需要的各种必需品。实验设计时,学生相互之间要开会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对创新项目的意义和目标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对分工进行资料查询、购买试剂和耗材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布置具有针对性。指导教师可以旁听学生的讨论会,对学生讨论后的实验设计内容做出补充修改与完善,这样既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知识保障。除此之外,在实验实施过程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规划出合理的实验时间,这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因为创新项目基本上都是学生在业余时间来完成,因此项目组成员相互的协调性是很重要的,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时间较长,需要项目组成员之间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定期进行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总结,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项目进行中的问题,可以和指导老师共同来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且这个总结会还可以提高项目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的能力。另外,指导教师应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更多、更专业的学术知识方面的指导与建议,因为大二、大三的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还是有限的。在指导过程中,尤其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克服困难的思想,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的能力,进而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教师多起解惑、提供思路、保障项目能够完成的作用。通过大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项目协调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最后,项目成果的展示。对于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结题要求,我校采取的是提交结题报告和项目结题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因此需要学会撰写结题论文及项目答辩。结题论文的撰写是大学生创新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用词规范。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所撰写的论文应包含新方法、新结果和新观点[3]。但是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写过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撰写结题报告写作应给予充分指导,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结题报告的结构,然后让学生针对着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的初稿,再与学生交流,审核结题报告的合理性,提交结题报告的终稿。在这项工作中并不是指导教师做甩手掌柜,任学生随意撰写结题报告,也不是完全替代学生撰写结题报告,而是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做到既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又能体现指导教师在项目中所起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结题报告主要体现了学生从对实践结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规范表达方式,为后续的学习和深造打下有利的基础。

四、结语

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依靠各行各业的创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也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所以国家实施各项创新训练计划和创新创业计划,旨在改变高校的教育现状,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4]。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创新发展的需求。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通过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和课本外知识相结合,锻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激励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校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在行动上也逐渐完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在严把立项关、优化教师队伍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下大力气,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谢晋.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工作体会及意义[J].电子世界,2014,(9):194.

[2]杨蜜,付瑞苹,吴蓓蓓.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美与时代旬刊,2014,(4):122-124.

篇(7)

关键词:医科大学生 第二课堂 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87-02

我国高等医科院校的整个教育活动可以概括为第一和第二课堂活动两部分。第一课堂以教学为中心,以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教学为主体,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设计等。第一课堂的教学比较规范,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进度、选定的教材和辅助教材以及课程作业和考试等等。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在第一课堂时间以外由学校安排或学生自主选择的一切学生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大学生课外科研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其他的课外文化、娱乐项目等,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进行的除“第一课堂”外的教育实践活动。当前,高等教育处于转型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形势,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调整以及社会竞争加剧,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而第二课堂活动则被视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因此,促进开展和引导好大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际作用,是大学本科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1 第二课堂活动现况

在国内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业余参加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校对医学生参加业余科研活动非常重视,配有指导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力度和效果参差不齐,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学校只注重表面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实效管理不够;有的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带教老师相对较少,甚至教师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有的学校对有不同科研兴趣的学生是否参加活动、参加什么样的活动缺乏正确引导,不少学生甚至盲目参与活动,后来又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虽然大学生是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参与主体,但学校和带教老师有必要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在活动中带教老师与学生直接接触,因此,如何在以下几方面正确地对学生导心、导学和导向以及悉心带教是第二课堂活动能否健康开展、学生是否能达到培养科研能力、增加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

2 发挥第二课堂活动导向的积极作用

2.1 科研兴趣和科研启蒙导向

医科院校的学生所参加的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很大部分是属于生命科学或医学研究内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实验是该活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尚未接触科研,尚未得到系统训练,肯定会有许多问题,面临很多困惑。为发挥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培养人才和提高科研素质、增加实践技能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对生命奥秘和医学研究产生兴趣。兴趣是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动力,有兴趣才能投入、才能持续、才能出成效。科研兴趣与带教老师的导向有关,因为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初始有可能兴趣广泛,没有明确目标,什么都想做,做什么都新鲜,也可能没有特别感兴趣的题目,参加过程仅仅是为了拿选修课学分,对科研不是很投入,遇到困难时甚至半路退缩、不了了之。所以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尤为重要。我在给大三学生上《局部解剖学》这们课时,在一些意欲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中,有位学生对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的应用解剖学科研很感兴趣,表达想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临床应用解剖科研活动,通过交流沟通,我注意予以兴趣导向,让该生从几个备选课题中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指导他持之以恒地做完课题。

2.2 相关知识储备和系统性科研训练导向

学生对有兴趣的研究课题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感觉已学过的知识不够用,或者很快上手后因相关知识储备不够,不能顺利地做课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研究课题做好充分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科研资料的查阅和学习,好比砌墙盖房打地基一样。有了这些扎实地相关知识,才能进一步深入进行课题工作。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科研活动时,不能系统地知晓科研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科研活动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如查阅资料和分析研究背景、选题和科研设计、实验、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等,使学生有充分地思想准备和足够的时间安排,来完成科研课题。通过参加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受到系统训练,为今后参加生命科学研究或进一步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学习打下较好基础。如前述我指导的那位大学生,从查阅参考文献、研究方案设计、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做实验,一直到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等等,该生受到了科研启蒙和系统规范训练,结果所撰写出论文被专业核心期刊录用发表。该生经过类似研究生科研过程的训练,打下了较好的科研素质基础,本科应届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临床硕士研究生,并且很快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课题研究中。

2.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知识拓展能力、勇于探究和能进行创造的高质量人才,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重点之一。高校利用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教育、科研活动,补充和延伸第一课堂的教学,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青年学生意气风发,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勇于探究。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应着力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成长发展、充满新意的活动模式并倡导具有创造精神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科研时,从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文献资料阅读、资料鉴别、归纳综述、发现和提出问题、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文字表述等最基本的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着力引导科研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能力。此外,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发展鲜明独特的个性,个性培养的过程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鲜明的个性和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是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要为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勇于独立提出问题、验证假设;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机会,为学生的探讨提供更为开放的学术环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集体讨论甚至争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的活跃和发展。简言之,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对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创新思维大有益处。尽管如此,对学生进行增强动手能力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导向也不容忽视。有些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时对动手实践不重视,只想查查文献写写综述尽快发表,我们对这种情况予以正确引导,介绍科研活动实践中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医学有理论有实验,更需要亲自实践。只有自己动手实践,才能学会实验方法和熟练掌握基本科研手段和技能,通过实验才能完成科研设计方案,才能验证研究假设,客观地得到研究结果,才能深有体会地阅读对比参考文献,理解参考文献,把握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实事求是地深入分析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

2.4 科研道德观导向

目前,很多医科高校在优秀大学生的选拔培养和评比中,将大学生是否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和发表科研论文或者是否获得科研奖励等作为重要的参照条件。这一方面起到了鼓励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在大学生中间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在带教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好苗头:如有些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或多或少是从既得利益出发,有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科研活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只是想短平快地获得科研成果,为自己争取评优评奖提供和增加条件,有的学生相互之间封锁科研资料、互相争名次,有的在实验中浮躁马虎,没有仔细观察和客观地分析以及对比科研结果,草率地认为自己的实验结果是新的发现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带教老师有责任对学生在科研道德品质方面予以正确导向。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品质,正确对待科研成果排名和利益分配,克服急功近利、目的和动机不纯、不愿科研合作、争名夺利、短期效益、科研态度不端正等苗头,培养能相互合作共事的能力,提倡科研诚实,摒弃造假、剽窃、主观臆断。还要能实事求是、客观地对待实验成败,科研过程要有耐心、要有敏锐地观察分析能力等。

3 结语

通过对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大学生进行诸多方面正确导向,让学生在直接了解和经历了科研基本过程后,使他们得到类似研究生培养的初步训练,增长了第一课堂以外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科研积累。如,有的学生本科期间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上,还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有的学生本科毕业就考上研究生,并且因为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积累和所打下的科研基础很快就能投入研究生阶段的课题工作。在长期带教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医学科研活动后深刻体会到:指导老师应当在科研启蒙和相关基础知识储备、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科研道德观等方面对学生予以正确导向,使大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受到初步正确的科研训练,增加知识、提高科研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创新性思维的启迪和培养,接受科研道德观的教育和科研条规的约束,获得增强克服困难和勇于探索生命与疾病奥秘、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动力,努力把自己培养和锻炼成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专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清武.寓教于乐理念下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123.

[2] 陈义厚,周思柱,冯进.创新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以机械吕牌专业为例[J].创新,2008(5):116-117.

[3] 马林,赵实,孙静.以“挑战杯”为龙头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J].科技资讯,2008(5):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