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飞机维修员实习工作

飞机维修员实习工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5: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飞机维修员实习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飞机维修员实习工作

篇(1)

1实践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工程训练”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在于实践性。因此,根据民航发展对航空电子维修人员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民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航空电子维修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分析航空公司对航空电子维修人员的知识、能力、技能的需求及标准,根据航空电子维修工程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内容和特点,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以培养学生的严实作风、安全意识、团队精神、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符合本科教学及航空电子维修特点的工程训练三层次课程体系:工程基础平台、航空电子系统训练平台和航空电子系统维修工程平台。明确课程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实用。

2.1工程基础平台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具备专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通过学习基本加工技术、航空维修规范性技术资料、飞机的总体布局和工作概况,使学生对飞机维修技术有初步的理解及感性认识。同时参照航空公司适航维修标准和维修流程,对学生进行维修工程技能基础训练,使学生学习掌握航空维修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2.2航空电子系统训练平台

以高年级航空电子专业学生为基本服务对象。主要使学生养成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掌握专业必备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该平台课程以航空电子系统为对象进行基本训练,以飞机典型电子系统为载体开展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际飞机电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实际工作情况,熟悉各系统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建立完整的飞机电子系统概念,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3航空电子系统维修工程平台

以高年级航空电子专业学生和航空公司培训学员为基本服务对象。主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工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熟练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技术规范。该平台课程着眼于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独立解决飞机维修的实际问题。以实际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航空电子维修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航空电子维修工程的工作规范和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3完善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创新性能力培养

通过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校、民航局各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编写民航统编教材,推进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逐步使课程内容达到科学、合理。及时跟踪国际、国内民航维修技术、维修方法的发展,更新、完善训练项目的内容,对于专业实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实习科目,在涵盖现有项目的基础上,提出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更有利于专业技能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实践项目,以适应民航发展实际需要。研制一批集电子拆装、通电测试、模拟排故和标准线路施工于一体的新型机务培训平台。将课堂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模拟再现飞机维修现场环境与工作流程,使学生掌握航空电子系统维修的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给学生提供科技训练机会,以期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学科的前沿,明晰学科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实习飞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资源构建仿真与实训相结合的航空维修工程训练环境,以满足工程训练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要求,通过实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边讲边做,通过理论讲解、实物演示并配以图片,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结合航空典型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深化相关理论知识、基本操作训练、分析故障、排故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及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注重启发式、探究性教学

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和学术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4.3充分利用现有实习飞机进行实践教学

通过真实的飞机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真正的航空维修环境中进行学习,动手操作,熟悉并掌握各项专业维护和排故要求。

4.4通过软件虚拟实现,提供一个高真实度的现代民航客机操作环境

学生可通过该平台学习各种仪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变化以及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的组成、操作、显示和衔接条件,并可利用视角切换,观察机舱外各操纵面的动作,深入体会自动飞行操纵系统的工作过程。

篇(2)

关键词 CDIO 电控实习 飞机维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据国家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国内工科毕业生只有10%符合跨国公司聘用标准,而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从实习教学角度考虑,究其原因是离散的课程实践环节很难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致使工程设计能力与基本技能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而民航飞机维修又是国际化程度高、跨专业、多种技能知识综合运用的特殊工作,实践证明毕业生只有符合其国际化标准,才能胜任飞机的修理、改装等任务。

1 飞机电控实习教学的现状

航空电机学与飞机电气控制是本校电气类的专业课,而飞机电控实习又是对以上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该实习科目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从目前的实习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不够规范,不同老师执行标准不同,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不认同;(2)工程应用背景不明确,和飞机实际电气控制有差别;(3)设计性和知识综合应用性不强,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能力强的学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能力弱的学生则完不成教学任务;(5)现有的实习设备不能做到电路功能的扩展,学生无法将设计好的电路用在教学设备上,不能做到电路控制的实际运行。

2 飞机电控实习科目的改革思路

CDIO 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 、运作(Operate)4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表示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作这四个环节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周期,并以这种工程体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掌控能力等。可以说CDIO 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其提倡的“基于项目的教育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工程项目设计为主线,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展开,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CDIO教学理念,改革和完善飞机电控实习教学,形成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理想方法。

根据CDIO教学理念,飞机电控实习科目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依据现役飞机维修需要,制定飞机电控实习科目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并完成该习科目的设计选题的构思与论证;(2)通过设计环节将选出的实作题目按工程项目的形式展开设计与实施;(3)通过实现环节完成具体的实习科目的教学;(4)通过运作环节对该实习科目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设计进行完善和改进。

3 飞机电控实习科目的实施方案

3.1 实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采用阶段式、层次式结构,将项目操作分为两个阶段、两个层次进行

(1)“构思”,以工程为背景,分级实施。要求学生实现运五飞机(较简单)升降舵电路控制功能,学生需要以航空电机学和飞机电气控制专业知识为依托,通过了解运五飞机升降舵如何操纵,升降舵活动范围与飞机姿态的关系,依据电路设计原则制定控制电路方案,并在研制的电控箱内完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如果他们设计运行成功,则可以进一步实现波音737飞机水平安定面电路控制(相对复杂)。他们需要了解飞行员如何对其操作、主操作和备用操作的关系,飞机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之间关系等,在运五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再设计,控制电路采用模块化(带插槽的控制板,控制板上有相关电气元件),电路功能扩展采用插件方式实现。

(2)“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学生分流情况实施。运五飞机升降舵操作电气控制相对简单,容易实现,但也需要资料查询、自行设计环节,学生通过自己摸索,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能了解设计方法是如何实现的;在完成运五飞机电控功能实现和运作后,此时学生已经出现了分流状况,便更进一步地设计了(波音737飞机水平安定面电气控制)。他们依据以前(运五飞机升降舵设计)经验,选择相应技术路线进行设计。教师只需要把握好设计功能是否和真实飞机工作状态一样,其设计方案与选择技术路线是否能够实现,电路设计是否新颖等关键问题即可,其它的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3)“实现”,强调所学各种技能的综合应用和标准化操作。教师按标准线路施工要求检查相应的电路安装接线、布线、工具使用、仪表使用。如果学生提出异议,教师只需要求他们利用其所学的手册进行查询,做到检查标准化,操作规范化。

(4)“运行”,主要检测和确定其设计与构思是否完善。电路设计安装完毕后,需要通电运行,以判断其设计是否有缺陷。针对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实现的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反思在构思、设计阶段的得与失。

3.2 基于CDIO教学理念研制相应的教学设备

工程项目设计是工程实践的精髓,CDIO培养模式就是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来完成。所以相关教学设备也需具备能按照CDIO教学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2010年以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获批飞机电控设备箱的研制项目,重新研制相关教学设备,使其能够具备工程设计及功能扩展的能力。项目共研制控制箱16套、模块化控制电路板8套,控制面板预留出开关、仪表、电流调节元件、信号输入及输出装置、信号灯等装置,为电路设计提供了硬件支撑,学生可以按需选用。电气元件按模块化组成可插卸电路板,功能扩展只需将设计好的电路板插在控制箱插槽内就能实现。该实习室还配备手册查询设备,装有相应的标准施工手册、机型手册,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学生设计时所需的各种资料,从而大大改善了该科目的实作环境。

3.3 完善相应的考核标准

通过考核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按照CDIO培养模式进行实习是教学改革目的。原有的考核只重视完成的标准、工艺,没有涉及到工程设计,因此通过制定相应考核标准,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现对创新思维的引导。具体考核标准如下:实习报告的质量占10%;设计方案占20%;进度合理,分工明确,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占25%;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占15%;项目是否完成占10%;总结报告相互交流情况占20%。

3.4 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CDIO 主张通过一体化学习经验带动科学知识与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的获取;这种经验是把工程实践问题和学科问题相结合。在该项目实际教学中,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选用相关的资料、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完成教学任务、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相应阶段性工作、检查其设计、构思是否合理,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否顺畅,考核其设计、构思、是否新颖,有无创新。

将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际问题应用到飞机电控教学中,并对所选题目难度、实用性、与所学专业知识(飞机电气控制与飞机电机学)相关性和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精心选择适合实习教学的题目,将所选题目细化到必做题与选做题,并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学生实习操作的潜能,实作题目以解决相关工程问题为背景,以任务的形式交予学生进行实施,来激发学生实习操作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或自主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组实施与考核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并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结束语

通过运用CDIO教学理念实施的飞机电控教学方法及研制的教学设备,能够建立起学生的工程价值观,激发学生实习操作的兴趣,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加强,分层分流因材施教得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得到提高,经过3届学生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珍香,李全福.基于CDIO模式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5-68.

[2] 郭小勤,王鑫,李漓.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验教学设备研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64-67.

[3] 陶勇芳,商存慧. CDIO 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4] 胡志刚,任胜兵,吴斌.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44-45.

[5] 曹勇锋,张可方.自制设备在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3):135-137.

[6] 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7] 周学君,赵亮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体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1-112.

[8] 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教育质量

2009年4月3日至5月3日,作者随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第一批赴美国培训,先后到华盛顿、纽约、波特兰等城市,对波特兰社区学院(PCC)等11个社区学院进行了考察学习。2011年6月13-26日又随中国民用航空局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赴美国,对波音公司与高等学校的合作进行了考察和交流。通过参观、座谈、个别谈访、培训、参加董事会议、教室旁听、专题研究与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重点对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学习结束后,带领研究团队对校企合作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行业院校办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一、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的特点分析

民航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民航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给民航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民用航空局下属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其优势与特色是“依托行业加强专业建设,校企合作集聚优质资源,国际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安全理念贯穿培养过程”。但在示范学院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感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行业特殊人才培养的高要求,需要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整合高职教育资源,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帮助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既拥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掌握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应该说,美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各行业优秀的生产和管理人才,而校企合作为造就这些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美国校企合作成功的原因在于合作主体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引导度高,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高,学校对社区及企业贡献率高。政府立法规范校企合作,设立基金扶植校企合作,设置项目促进校企合作,监控保证合作效益。企业认识到提高雇员素质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纷纷主动与学校合作。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定、技能标准制定、监督和具体实施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其次,校企合作目标明确、认识到位。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捐钱捐设备,合作双方要为学生和学员服务,要能实现资源共享。[1]

二、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合作经验借鉴

通过美国飞机制造企业和飞机销售企业的帮助,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波特兰社区学院和德事隆集团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实践。校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缔结战略同盟关系,采用项目合作推进模式,开展行业岗位资格证书教育培训的交流与合作、师资交流与培训、专业教育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的启发,引导学校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实践。

第一,调整高职院校的职能定位。学习美国社区学院的做法,适当调整职能定位,为学院的服务对象多作贡献,满足行业和区域的人才培养多样化需求。目前尤其重视继续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要求,提供大量的成人培训课程,提供弹性的课程满足职前和职后教育的需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民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飞机维修执照培训等多种类型培训,2011年培训近10万人天。

第二,坚持以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构建或平行、或交叉、或叠加的多元高职课程结构,使各专业的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50%或更多。

第三,建立兼容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降低办学成本。

加强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选拔与聘任工作,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实现学院的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并逐步使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第四,以制度为载体建设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通过制度的建设使得高职办学模式得以创新,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校企合作双方有良好的联系与联络制度,包括信息有效沟通制度、感情联络制度。

三、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个案研究表明,波音公司通过一个“波音高校关系管理网络”,与世界各地的170所学院和大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波音公司慈善捐款的预算,将相关经费分配到该网络中的各高校,通过讲座、项目咨询、课程开发、捐款、设备捐助、实习等活动,使波音公司与院校之间保持了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也使波音公司分享了他们对毕业生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根据与波特兰社区学院签订的交流与合作意向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建设国际合作的通用航空培训基地,得到了世界著名500强集团之一德事隆集团的大力支持,以及集团旗下赛斯纳飞机公司、莱康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贝尔直升机公司等的鼎力帮助,吸引了美国一家培训企业和波特兰社区学院的积极参与。美国的航空企业和学校以及中国的航空企业和学校搭建平台,共同开展通用航空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培养,是资源共享的成功案例。

民航是国际化的行业。民航高职教育要做强做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基于上述认识,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实践行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互利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2]

战略导向机制。校企合作需要双方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企业、高职院校合作的结合点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发挥教学资源、师资等优势,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以行业院校独特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寻求与民航企业的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坚持为民航经济发展服务,即专业设置重点适应民航保障安全和优质服务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提出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3];教学内容适应于职业岗位需要;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保障民航安全的飞机维修和航空港安全检查等专业在校生始终占全校在校生的50%以上。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中,使学校、企业做到双赢,促进校企双方和谐发展,实现从战略的高度认知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注入动力、生机与活力。

利益驱动机制。学院根据自身特点、优势,以及自身的办学层次定位选择科研的层次,发挥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在应用领域内为企业作出贡献。在学校同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培训,为高等职业教育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行业、企业力量和资源,形成了强大合力,为解决职业教育在经费、师资、基地、设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开辟道路。

项目牵引机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实质性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基础,在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果中达成合作“双赢”目标。近几年将合理的专业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以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作为校企合作的关键项目。

学院以由校企合作主体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为“桥梁与纽带”,以专业设置与建设为项目开展有效的合作,坚持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充分依托行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国内外民航企业和学校合作,以飞机维修工程、民航运输、航空港运行与管理等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了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课程、师资、实验实训条件的全面改革。尤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到:行业标准入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确保专业课程的内容符合和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7个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

通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落在实处。注重国内外民航行业标准和规章的融合,结合明确的职业岗位标准,按照“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思路重构了“课证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嵌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需要的内容。构建了体现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民航特有专业的课程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以民航飞机维修工程、民航运输、航空港安全检查、空中服务等岗位业务流程为主线,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学院建设了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共完成了188门院级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

“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通过合作项目,与国内外行业企业和院校合作,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特色、行业认可、专兼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案例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有利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建设主体多元化,政府指导、企业参与,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民航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民航飞机维修工程、航空服务等民航特有专业的校企共享型“公共实训平台”,满足在校生技能培养、全行业技能人才培训的要求,实现校内实训、岗位生产实习的有机衔接和融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场所)47个,校外实习基地161个。飞机维修实训基地拥有31架飞机,140多台飞机发动机,5万多种飞机零部件和维修工具,这些主要得益于航空企业的支持。

实施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学质量监控。将民航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基于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的红线;将实践教学和基地实训作为质量监控的关键;将教师教学能力和行业实践能力并重,作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将人才培养学校与民航企业的密切合作,作为质量监控的要项,从而促进学院培养既熟悉国内民航行业标准,又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双通”型民航高技能人才,使得基于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实现全面优化。

政府协调推动机制。企业和高校是社会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校企合作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需要有政府架设校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即政府运用行政的、政策的、法律的手段,促进校企合作。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向行业政府汇报,争取政府在政策上明确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政府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具操作性的优惠政策;使政府发挥中介组织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协调校企双方合作需求,沟通校企双方在培养计划、培养规格、教育质量评估以及办学条件支持与扶持等方面的事宜,创建一种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高职校企合作的有效的协调、扶植与监督机制。如,国际民航运输协会主动介入民航运输国际证书教学,每次考试都派专人到校,试卷全部带回批改,保证了质量和成绩的可信度。

经过学习与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并坚持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中开展校企合作,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实现了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与民航运输服务行业发展和广州空港经济区建设深度融合,保持了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谁来培养人?靠什么条件培养人?”的问题进行,项目成效突出。例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民航特有专业公共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共建”的建设理念,“双向参与、同一平台,资源共享”的建设方式,“整合校内外、境内外、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建设思路,及“学历教育、员工培训、技术开发、科普教育”的功能定位等,有效解决行业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设备、教师、教材和考试等瓶颈问题,在工学结合培养高质量行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构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作出了示范,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刘存刚.美国校企合作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J].教育探索,2007(8).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飞机构型与维修;课程定位;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78-02

民用航空业作为全球发展最好的行业之一,也是竞争压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其发展需要的航材资金,是航空公司最大的资金消耗和资产类型之一[1]。目前,有相当数量民航特色类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会在航空公司从事航材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胜任航材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方面的知识,但目前各大民航特色类院校设置的相关课程多针对飞行器制造、维修或驾驶专业的学生,专业性较强,对缺乏工程理论知识、工程实践条件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难度过大。因此,有必要针对民航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发一门既能涵盖所有飞机结构与维修的知识要点、又难度适中、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课程。《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够使民航特色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专业性、特色性,为学生后续学习航材管理课程做好铺垫,为其日后从事航材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一、《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的课程定位

基于民航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日后从事航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将《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定位为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设计有别行器制造、维修专业及驾驶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既保证知识点的覆盖性,同时控制好难度和深度,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确定授课内容及重点,形成教学建设方案,增加趣味性、增添认知性、更具实践性,确保学生掌握从事航材管理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民用飞机的结构特点及各系统的基本构造原理,掌握飞机维修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学生对飞机的基本结构及维修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专业课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打好基础。

二、《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教学内容体系

(一)理论教学体系设计

针对民航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有别行驾驶、维修专业的《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该体系主要从实际出发,简化复杂的结构、原理等知识,拟构建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来帮助串联所有知识点,侧重于介绍飞机构造与维修的全景知识,尽可能地便于学生理解,便于教师讲授。筛选后的知识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1:飞机概述模块。主要包括:飞机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ATA100、ATA300等飞机规范、飞机维修手册IPC、AMM、CMM、MMEL、MEL的内涵及特点、SRM、WDM手册的基本内容。

模块2:飞机结构模块。主要包括:飞机基本尺寸参数、各部分构成材料、飞机舱门的种类和位置、飞机水平、垂直安定面、飞机驾驶舱、客舱的窗户组成、飞机的机翼及小翼。

模块3:飞机设备、内饰及灯光系统模块。主要包括:驾驶舱设备、客舱设备、货舱设备及应急设备、飞机驾驶舱灯、客舱灯、货舱灯、勤务舱灯、外部灯及应急灯的外观及作用。

模块4:飞机动力装置及发动机模块。主要包括:飞机动力装置构成、发动机点火系统、发动机空气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指示系统、排气系统发动机起动系统、发动机滑油系统。

模块5:飞机液压系统及起落架系统模块。主要包括:飞机主液压系统、地面勤务系统、辅助液压系统及液压指示系统、起落架系统中主起落架系统、前起落架系统、机轮和刹车装置。

模块6:飞机引气、空调及电源系统模块。主要包括:飞机气压系统动力源中1发引气系统、2发引气系统、辅助动力装置引气系统及地面气源系统、飞机空调系统、飞机交流电系统、直流电系统以及备用电源系统。

模块7:飞机通讯及燃油系统模块。主要包括:飞机燃油系统中1号油箱、2号油箱、中央油箱及防喘油箱、油箱放泄活门及燃油量指示系统、飞机供油系统。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是需要实践性操作的课程,如果仅从理论上讲授,容易造成学生对飞机结构及配件缺乏实际认知及直观感应,难以胜任日后的航材管理实践工作。因此,有必要根据大纲进一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确定实践方式和具体课时结构,构建适合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更具认知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主要设计以下实践教学内容,分别通过设计成小任务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

任务1:认识飞机的外形和尺寸

这部分主要涉及模块1、模块2的教学内容,通过带学生到某飞机的停放现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飞机,观察飞机机体的表面,弄清楚飞机各部分的结构及材料,对飞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求学生观察飞机机身上各种开口位置和数量,对飞机的登机门、舷窗、以及维护飞机的各种口盖和舱门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任务2:参观飞机内部,了解驾驶舱、客舱和货舱结构

这部分主要涉及模块3的内容,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以及实地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驾驶舱设备、客舱设备、货舱设备及应急设备的构成及作用;掌握飞机驾驶舱灯、客舱灯、货舱灯、勤务舱灯、外部灯及应急灯的外观及作用。

任务3:了解飞机发动机系统

这部分涉及模块4的内容,通过观看图片、实地参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飞机发动机系统,简单介绍原理,重点介绍实物。

任务4:认识飞机停放、起飞和着陆装置

这部分涉及模块5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现不同飞机的停放、起飞和着陆装置,或者带学生前往停放有不同飞机的现场,参观飞机实物。让学生重点观察飞机的起落架,期间,给学生讲解起落架的基本功用,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飞机起落架的配置和结构形式。

任务5:认识飞机的燃油供油系统

这部分涉及模块7的内容,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向学生展示飞机上储存的燃油在飞机上是如何分布的,油箱指示系统如何识读,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授飞机供油的方式和原理。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运用语言形式或视听手段描述真实的特定情景,具有极大的生动性,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在群体中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情景,从而建立真实的感受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烈讨论[2]。该方法在《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精选一些来源于有关飞机各部件出现问题和维修的实际案例,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对航材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启发引导教学法

启发引导教学法要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内容涉及的在实践和理论上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介绍种种观点,诱发学生思索,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各种航材配件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以及敏锐的战略管理理念,以及将来作为航材管理人员或研究人员独当一面的能力。

教师运用启发引导教学法,主要针对优秀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各类实践性教学资源、聘请校内外专家作专题讲座、到民航运输企业的航材基地进行现场实习等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该方法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思维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中小任务,并且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互动开展学习[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培养目标侧重于新知识的传授,以及新技能的掌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加印象深刻地了解、掌握飞机部件和维修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还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规定时间内规定任务量有利于学习者克服懒散的学习习惯。任务驱动教学法采取小组形式,小组任务的布置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培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开放性任务的布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论

航材管理是民航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就业方向之一。为使学生具备从事航材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开发专门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飞机结构与维修方面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设计了《飞机构型与维修基础》课程,对其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期望为民航特色类院校的类似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烨.如何提高航材管理水平以适应航空公司自身发展[J].科技视界,2015,(5).

篇(5)

关键词:航空电子设备维修7S管理实训

一、引入“7S”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部曾多次发文,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训已成为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在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实习实训中出现了以下现象:航材消耗量大,而且价值不菲,且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在实验室管理,存在着现场混乱、东西乱放、工量具维护不当、实训场所脏乱等现象。目前大部分航空公司基地和航线维修实行“7S”生产现场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7S”是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节约(save)、安全(safety)各因素的合称,用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组合进行表示而成。

为了实现校企对接,模拟真实的航空维修环境,包括管理模式,需要将“7S”管理模式引入到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实训中来。

二、“7S”管理的内容与实施

1、整理

将实训场所的各类物品进行清理,把要与不要的东西区分清楚,无用的物品要妥善处理。整理的目的是改善实训场所环境,增加实训面积。第一是对实训场所现场摆放和使用频率比较低的各种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比如进行导线束捆扎之后,剪下的塑料扎带;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学生的个人生活用品、垃圾都要坚决的清理出实训场所。例如以前有些同学,带着早餐到实训室,一边实训,一边吃喝,这是坚决不允许的;每次实训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耗材需要学生去航材库领取,实训现场并不放置工具和耗材;学生携带的书包、水杯或其他与实训无关的物品需存入实训室外的储物箱内。

2、整顿

把经过“整理”的物品合理布置,定品、定位、定量摆放并做好标识。“整顿”是对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准化,使实训场所各种物品摆放整齐,使用管理便捷,提高工作效率。据调查发现,工作者在维修工作实施过程中,因他人询问物品摆放地方、规格、有效期等信息而中断工作的,100%的人表示有过,64%的人表示经常有。进行“整顿”后,可以有效减少或杜绝学生实习过程中被打断的次数,有效减少寻找有用物品的时间。例如为工具配置清单,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钳子、螺刀、套筒扳手等不能随意乱放,用完必须放回到工具箱内,以减少找寻工具的时间和避免丢失工具。电烙铁用完后,必须放到烙铁架上,松香和焊锡不能随意乱丢。拆卸下来的螺钉装入红布袋或者托盘中,不允许丢弃到地上。在实训中,学生应自备垃圾桶或垃圾袋,以便将废弃物放入其中(垃圾收集后不要立即处理,待实训全面结束后再处理;由清洁人员对集中的垃圾进行处理,以防止飞机上的零件被当做垃圾扔掉。

3、清扫

彻底的把实训环境四周打扫干净,营造洁净的实训环境,使实训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师生看到明快、舒畅的环境,也能心情愉快的开展教与学。实训现场在实训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影响实训设备的运行,同时清洁的现场,也是进行航空维修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灰尘和油污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寿命。航空维修活动要求随时清扫,不等不靠,地面有油污时,需要立即清除,以免师生滑倒摔伤。

4、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养成随时自觉保持、维护的行为。清洁活动的要点是坚持“三不要”原则:即不要放置不用的东西,不要弄乱,不要弄脏;不仅物品需要清洁,现场的师生同样需要清洁;师生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

5、素养

努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律制度的习惯和作风,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纳入成绩的考核。例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工卡的要求拆装航空电子设备,不擅自作主张;模拟航空维修中,主要工作人完成后,工作单签署人员、整机放行人员、机组人员进行检查的流程,检验学生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检查,是否有未检查就进行签字的行为;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好学,主动研究故障的特点,探寻解决故障的方法;是否与同学人员沟通良好等等。

6、节约

合理的利用时间、空间和设备等,以发挥他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物尽其用的学习与实训场所。例如坚持人走灯灭,光线足够时不开灯;爱护实训设备和工具,节约航材的使用。

7、安全

此处安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指设备安全。在学生参加实训以前向学生重点强调用电安全、静电防护和消防灭火知识。每一次实训前,首先讲解该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提醒学生注意。实训室内设置灭火瓶和急救小药箱。进入实训场所,学生不允许穿便装,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劳动用鞋、实训服、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女学生的发辫不得露出工作帽外,不准穿高跟鞋,实训服口袋内不装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三、“7S”管理在航电维修实训中的考核

1、“7S”管理活动实施情况由学生自评、小组评分、老师评分,按照“三三四”的百分制进行评分,总分将纳入学生的实训总成绩。

2、将“7S”管理活动实施情况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内容,老师既是监督者,也是其中的参与者,要对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整改意见。

3、将“7S”管理活动实施情况作为班级管理考核、实训管理员年终考核。

四、“7S”管理在航电维修实训中的运用效果

“7S”管理在航电维修实训中的运用,模拟现代航空维修企业真实的维修环境,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强化了学生岗位责任教育,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精神。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或者毕业分配到岗后,能迅速的适应工作环境并达到工作要求,深受企业的欢迎。现在仅仅是“7S”管理在航空电子设备实训中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改进。我们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实践、总结、提升中会讲“7S”管理模式的效用发挥的更好。

参考文献:

篇(6)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新形势下中航、民航、军队航空修理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了高职航空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目标,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航空通信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提出了保障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航空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专业建设教研项目“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的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C1401)随着军队与航空产业的发展,为满足航空产业对航空生产、服务、管理人才的需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进一步明确了“立足军队、面向航空、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优化专业设置,面向产业办专业。2013年,学校新开设了航空通信技术专业,以培养适应军队航空修理企业、民航、中航通信设备生产、维修、维护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该专业的建设任务。

一、职业能力与模块化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其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定位。[1]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为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即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的能力。[2]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课程模块为基本单元的组合体。通常是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对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然后围绕各项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形成若干课程模块。[3]每个课程模块以支持该项职业能力的知识、素质和技能为核心进行课程的优化组合,以增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4]同时,模块化课程体系能方便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开放性与时新性。因此,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职业或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能力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高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以职业定位,面向实际,适应具体岗位群”的特点,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单课程模块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能力,通过多个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有机综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5]

二、航空通信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析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军队修理企业、民航、中航等各类维修类、检测维护类、生产类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将航空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为:主要面向航空装备修理企业、民航企业、航空装备制造企业及地方电子企业的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培养具备航空通信电子设备的维修、检测、维护、安装、调试能力,能从事航空通信电子设备的维修、检测、维护、安装、调试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优良专业技能及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航空通信维护、维修、生产类人才职业发展的路径,将高职航空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分为两个层次,即初始就业岗位和发展就业岗位。其中,初始就业岗位包含民航飞机通信设备定检;中航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军队航修企业飞机通信设备维护、检测与维修。发展就业岗位是指在初始岗位上任职满5年以上可升迁到更高一级的岗位,即可在民航企业任AV定检工作,在中航与军队修理企业任检验等工作。要达到以上就业目标,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包括:有敬慕航空、敬重装备、敬爱生命的航修精神,有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沟通和执行能力,具有一定的器件识别、仪器仪表使用、电路分析、电路与设备检测、航空通信设备与电路故障诊断维修、维护等能力。构建课程体系首先需要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具体的岗位能力和素养。从职业能力要求来看,航空通信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总体要求是具备民航飞机通信设备定检,中航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军队航修企业飞机通信设备维护、检测与维修能力,具体可按照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和支撑课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重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与兼顾学生的基础与未来发展。航空通信技术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四个模块组成。首先,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体育、就业指导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诚信品质、国防安全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其次,职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电子类专业通用的共同能力,包括电工技术与应用、模拟电子技术与应用、数字电子技术与应用等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电子基本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再就业能力。第三,专业核心技术技能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某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并在航空手册查询、民航通信系统检查与维护课程之前,开设辅助支撑课程民航通信技术英语,在机载通信设备维修之前,开设辅助支撑课程通信系统与通信电路分析。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为胜任初始就业岗位奠定基础。最后,专业拓展课模块主要为进一步胜任初始岗位和综合素质提高而设置。除开设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必修课程之外,还开设了航空电子系统等课程。旨在强化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也为未来岗位的发展变化做好准备。以上四个模块的课程遵循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按基本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顺序开设。同模块的课程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技能、技术应用的难易,由易到难、从简到繁进行序化。

四、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实施过程中具有一系列保障措施。(1)学院大力开展“建内涵、立特色、树品牌、创卓越”的建设,为航空通信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在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校企合作、教学条件和教师等方面提供了条件。(2)航空通信技术专业建有电工技术及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等多个一体化教室,航空电气标化施工、通信技术、通信设备维修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中航5712飞机修理企业等校外航空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修顶岗实训基地,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提供了硬件条件。(3)采用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校内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素养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评价的科学性。(4)安排校内教师“走出去”,深入到航空一线企业顶岗,把企业专家“请进来”,担任核心能力模块课程教学,打造了职业能力强与职业素养高的双师团队。(5)依托学校与行业搭建的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创新机制,与中航5712飞机修理有限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湖南分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制订专业标准、建设实习基地、实施课程教学。航空通信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合理,教学保障有力,通过一体化的教学、仿真环境的实训、航空修理企业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培养、素养得到提高,有效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

作者:王文海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继平.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1):46-49.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蒋乃平.模块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1(28):16-19.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校外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重要环节。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则是作为承担教书育人环节的高职院校必须考虑的问题,是确保学生实习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重要方面。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校外实习现状

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工程学院的学生校外实习为例,该校学生实习主要是安排在大三整个学年,学生主要安排到到全国各地,实习时间均为三个月,地设专业除外(主要是考虑到专业的性质),一共分为3批,每一批次的人数约在500人左右,实习点主要涵盖了南航各个子公司,此外,深航、厦航、天河机场、宝安机场、潮汕机场等各个机场也是学生实习的主要地点。在学生实习期间,学生严格按照实习公司员工的要求,在实习点统一办理外场证,采取学徒制在实习公司进行实习工作。通过对历届实习生的调研考查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习过程中没有按照规程操作,导致实习中意外受伤;个别学生纪律松散,实习期间不请假私自逃班被实习点取消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等等。

二、针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校外实习现状,实习管理者所采取的相关对策

(一)理论教师加强对实习学生前期专业理论指导

针对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管理工作,学院专门开设实习理论指导课,指导老师会有方向性地为大家传授实习期间必备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的实习做好理论铺垫,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例如,指导老师会在授课过程中具体涉及到航空器腐蚀与防护等方面的理论。理论老师还会在授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校外实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性指导。此外,学院会组织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二期间学院辅导员会通过组织技能大比武的形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同时,在实习前,各个辅导员会单独召开实习班会,广泛宣传动员,就实习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专门强调。在实习安排方面,辅导员会充分考虑未就业同学的实际状况,将未就业的同学安排在广州以及广州周边地区进行实习,以方便大家找工作,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二)实训教师加强对学生校内实训课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做到实训老师做一遍,要求学生学习后自己独立去操作,不懂再问,一遍一遍地进行。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校外实习的工作环境、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实训教师会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对学生更加强调工作规范,如强调学生要切实将“工具三清点”(工作前工具清点、转移工具后清点、工作后工具清点)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工作要仔细认真、要熟练掌握工具操作规范。

(三)实习带队老师积极拓展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1. 实习带队老师积极构建与企业联系的桥梁

在实习生赴实习点之前,学院会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做演讲,让实习生们提前了解了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实习带队老师要积极构建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联系,定期或者不定期回访,一方面了解了企业相关部门对于实习生的要求;另一方面明确学生技能准备上的不足,为后一阶段指导学生学习提供参考。在实习生进入相关实习单位后,实习带队老师要跟进后续的管理工作。

2. 实习带队老师积极建构与实习学生联系的纽带

学生校外实习期间,基本上处于学校、企业共同管理的状态,期间容易出现校企两者管理真空状态。因此,要求实习带队老师及时建构与实习学生联系的纽带。比如:在考勤制度方面,实行小组长考勤制,小组长每周形成电子文档材料向实习带队老师进行汇报;在信息沟通方面,各实习点建立起了实习小组长负责制,各实习小组长利用微博、QQ群、飞信等新媒体工具建立起了强大的沟通交流群,方便实习学生的问题反馈,让实习带队老师第一时间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请假制度方面,实习学生本人提出书面请假申请,实习单位核实,实习带队老师签字后批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体现机务作风。

(四)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工作,并开展一系列动员教育工作

1. 校外实习前开展实习动员大会

实习生在校外实习前要求举行实习生动员大会,通过动员会旨在让实习生了解当年的就业情况和相关公司的实习要求,认清民航行业内的发展前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把握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树立“主动出击、学会生存、再谋发展”的就业思路,强化“安全为先”的实习工作理念,牢记校外实习工作纪律和注意事项。

2. 开展一系列的诚信修身专题教育

“诚实守信、明礼修身”为主题的教育大会让实习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自身在诚实守信、明礼修身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习诚实守信和明礼修身对实习生们有深刻的影响。教育大会号召大家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诚实守信、明礼修身”专题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思想和行动进一步改进,真正使校外实习生的素质有所提升。

(五)实习结束,加强注重引导实习学生总结和反馈

学生实习结束后,注重引导实习学生总结和反馈。譬如,学生要填写相应的实结和实习报告,客观评价自己近段时间的实习状况,并予以总结。同时,学院还会专门召开实习经验分享会,请在实习企业表现优秀的同学做相应的经验交流,引导同学们更好认识自我、明确自身不足、以便更好地完善自我。另外,学院还会通过实习学生周记、学生实习所在地意见反馈统计表关注学生动态,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果

(一)培养良好品德,展现诚信风采

在校外实习工作中,我们大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尤其是帮助学生树立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劳动观,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观,遵规守纪、严格自律的纪律观,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譬如,第一批实习生吴锡锋同学在实习过程中拾金不昧,将捡到的贵重手机主动上交实习单位,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实习单位发表扬信到我校称赞了其拾金不昧的精神。

(二)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并且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

实习生生产一线实习,他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利用在校学到的理论去解决问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动手实践能力。总之,在实习点专业师傅的“传、帮、带”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高。

(三)企业文化和行业背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劳动品质

在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和实习单位管理制度的严格约束制约下,实习生的适应性普遍增强,实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能以公司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此外,在实习工作中,要求实习生能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敬业、诚实守信、严格自律、开拓进取等职业观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校外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校外实习会使学生暂时脱离学校的管理,那么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于学校,校外实习会有着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劳动,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及时地自我约束,自我处理、自我反省。总之,在校外实习中,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准企业员工的转变,同时他们在自我管理和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在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实习单位还要适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身份转换中提高适应能力,健全身心素质,学生参加实习需要一定的体力,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应变能力等。实习初期,很多学生会因为身体原因产生倦怠情绪。另外,不同的生活环境、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规章制度,无一不对他们过去长期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与挑战。实习单位、学校应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增加行业职业道德与工作性质的培训,加强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尽快调整心理状态,进入工作角色。(2)在文明教育中完善人格素质,树立基层观念。有的学生好逸恶劳,有的缺乏精神追求、贪图物质享受,有的甚至存在说脏话等不文明现象。这些表现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但如不加以教育和改正,将会影响其日后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完善。另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学生实习时尤其需要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静下心、吃得苦、耐得住寂寞。(3)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素质是人才素质与用人单位对接的首要目标。对大量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敬业合作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工作态度。然而,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合作精神。另外,现代社会中,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各业都从自身职业特点出发,确立了具有本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借以调节和约束职业行为。最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立足企业发展,瞄准行业需求,强化实习校外学生技能的培养思路,挖掘了校内师资与校内实训资源,依托了行业协会、合作骨干企业,打造专业品牌,在行业内的企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工作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

[2] 何七荣,周巍,张东升.工学结合过程中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3] 欧阳剑波.“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2008(4).

[4] 何艳斌,黄颖.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5] 胡新华.校企合作“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8(2).

[6] 曹红葵.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沿海企业与经济,2009(8).

[7]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8] 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