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15: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统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3.3加大“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作用
前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当今体育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专业性,提高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研究者只有了解当前研究现状与问题,选择合适的、迫切的议题,才能推动整个学科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本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期刊、会议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评述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不足,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5―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期刊、会议共7778篇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查阅与收集了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以及国内期刊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专著,掌握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数理统计结果。
比较分析法:对所采集的数据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以期发现文献之间的异同和规律。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论文、期刊、会议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了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
研究现状分析
1. 论文量的研究
从图表一中可以看出:2005该领域共334篇,2006年该研究领域共520篇, 2012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为1178,从2005-2012年相关论文的发表量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同时也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未达到高峰。在未来几年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仍将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和青睐。
2. 论文作者所属单位分布
论文作者所属单位的分布可以反映该刊论文所属研究机构分布的规律,同时反映不同机构的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1]。从图表二中可以看出:华东师范大学355篇,西南大学167篇,大多数是国家部级重点师范大学,说明我国高等院校是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地方性大学研究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表二还可以看出该领域论文作者所属单位主要分布在师范院校,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可能的原因是:师范院校是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光荣使命。师范院校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已经拥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同时也掌握了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
参考文献
[1] 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学科自引率;学科他引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12-02
一、测度指标
本部分研究主要采用“学科自引率”“学科他引率”和“相关学科引用率”这三个测度指标来进行测度。
“学科自引”是指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研究文献引用本学科或专业文献作为引文的文献引证行为。“学科自引率”为学科文献引用本学科或专业文献与其总引文量的比率。
“学科他引”是指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研究文献引用非本学科或专业文献作为引文的文献引证行为。“学科他引率”为学科文献引用非本学科或专业文献与其总引文量的比率。
“相关学科引用”是指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研究文献引用相关学科或相关专业文献作为引文的文献引证行为。“相关学科引用率”是指学科文献引用相关学科文献占其总引文量的比率。
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发展的成熟阶段,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方法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学科发展得越成熟,其研究成果就会越多,研究成果越多则可供本学科研究的知识就越充足,即越是发达或成熟的学科其“学科自引率”就越高,“学科他引率”越低。反之,如果一门学科发展的历史较短,学科还处于年轻的发展时期时,其知识量还不足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学科还需要从其母系学科或其他学科吸收“营养”,其“学科自引率”往往则低,“学科他引率”则高,这种情况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科还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学科自引率的高低往成为衡量一个学科发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测度指标。而“相关学科引用率”可以反映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关系程度的强弱,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大,其“相关学科引用率”就越高,反之“相关学科引用率”就越低。因此,“相关学科引用率”是反映学科之间强弱关系的主要指标。目前,“学科自引率”和“相关学科引用率”是情报学界衡量学科成熟程度、确定学科背景及探讨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程度强弱的重要测度指标。
二、统计样本
本文调查样本选取了我国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的体育经济学学科论文,著文总计1224篇,其引文7382篇,引文总计8274条作为统计样本。该来源期刊所载的上述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体育经济学学科论文的总体情况。统计样本的取样时间自1998年始至2007年共计10年。参照由蔡军、钟天朗和邵淑月主编的《体育经济学》一书,对这些引文进行学科自引和相关学科引用情况的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从我国体育经济学科学论文之引文的学科自引和学科他引情况统计表(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经济学论文之引文的学科自引率为47.20%,学科他引率为52.80%,以上数据可以得出,该学科目前所引用的知识中只有47.20%来自于本学科,学科的知识积淀还不足以达到自给自足的地步,其仍有52.80%的知识来源于其他相关学科。以上情况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体育经济学还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学科的发展不是很成熟,其知识体系仍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完善之中。于此同时,52.80%的学科他引率进一步表明,我国体育经济学在知识的吸纳上其开放程度还相对比较高,由此也进一步证明该学科正处于从其母系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中引进知识、汲取“营养”的发育、成长阶段。
本文将我国体育经济学和运动心理学与运动训练学这两个二级学科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对研究。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学科自引率为40.8%,学科他引率为59.2%;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自引率为46.99%,学科他引率为53.01%。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经学的学科自引率要高于运动心理学的6.4%,基本等同于运动训练学的自引率,由此说明我国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知识建设相比之下相对充实。但从学科自引率总体上看,该三门学科的学科自引率均不是很高,说明该三门学科的知识积累均处于发展建设之中,学科的发展都还不很成熟。与此同时,通过对比该三门学科的学科他引率还表明,这三门学科在学科知识的积累上均处于相对较大的开放状态,从母系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吸取知识的“营养”仍然是该三门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了证明我国体育经济学目前究竟与哪些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调查样本又进行了“相关学科引用率”的调查。详见表2。
根据表2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经济学引用经济学的文献为22.59%,占其相关学科总引用率的42.78%,首先说明经济学是我国体育经济学的母系学科,我国的体育经济学尚未从其母系学科中完全“脱胎”或独立出来,经济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国体育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这一点也同时进一步证明了本文前述对我国体育经济学学科发展尚未成熟的研究结论。
其次,我国体育经济学引用体育其他学科的引用率为16.09%,说明体育经济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紧密联系了体育学的理论。
总之,经济学和体育学与体育经济学关系最为密切,是该学科的主要背景学科。除此之外,体育经济学与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引用率表明,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同时还在不断引进或吸纳上述各学科的知识用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我国体育经济学还是一门发展建设中的年轻学科。该学科科学论文在知识的引用上独立性程度还相对较低,开放性较大,说明该学科知识还处于不断充实和发展的阶段,学科的发展建设相对不是很成熟。
参考文献:
[1]蔡军,钟天朗,邵淑月.体育经济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关键词:体育科研方法;教学改革;探析
体育科研方法主要以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领域中的各种问题,是现代体育的主要研究工具,同时体育科研方法课程作为体育学院一门各专业的必修课,它旨在使学生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设计课题,掌握收集与分析统计资料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科研方法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书面作业和期末考试来评价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明显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届学生的掌握情况,实践能力效果等,不断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如何在有限的32学时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的掌握效果更好,是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现实问题。本文就体育科研方法课程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进行了解读,并根据目前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中突出的问题,结合教师自身的实践进行了探析,旨在扭转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内容衔接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为学生今后从事体育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1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在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
1.1教学目的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选题的原则与方法、研究计划的制定方法、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为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及论文答辩事宜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清楚地掌握进行体育科研的步骤及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体育科研论文,初步具备进行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1.2教学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体育科研理论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采取课下实践作业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课下作业为主,而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下作业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所有的教学方法都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目标服务,因此教师必须动态调整教学中的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可见,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推荐学生广泛阅读体育科研文章,适时安排学生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包括实践作业),切实提高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与思考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探索中找到更适合新一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创新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转变以往被动学习和厌学现象。第二,有利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在体育科研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1源于课本而又脱离课本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讲解内容完全按照书本,由于学时较少,这样不但学生没有实践学习的机会,甚至满堂灌,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源于课本而又脱离课本的教学方法。源于课本指的是总的指导思想、总的教学内容要源于课本,脱离课本指的是不要完全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照本宣科,而是要善于总结归纳,将教学内容适当分解,必要时可以打散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各部分可独立实施教学,最后再进行系统归纳、融会贯通。
2.2教学步骤设置合理,讲座中结合具体案例
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步骤设置上,最好要与撰写体育科研论文步骤相吻合,即: (1)论证选题,包括学术性、前瞻性、时代性、交叉性。(2)设计研究方案,包括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内容和原则。(3)收集研究资料,包括原则和要求、资料的来源、收集资料的方法。(4)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包括原始资料的审核、分类和分组、数据统计图表、计算样本统计量等。(5)撰写科研论文与科研论文的答辩,包括论文的格式要求,论文答辩中的注意事项。在讲解体育科研中常用的方法中,对于每一种具体的方法,可以安排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并结合具体实际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谁愿意抢篮板球?没有人。谁想得分?都想。我从来不喜欢得分,从来不,我喜欢抢篮板球。我抢篮板球不是为了观众的叫好,我为我自己,我把抢篮板球看作一种科学,一种艺术,甚至一个生命。”前nba巨星丹尼斯·罗德曼如是说。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篮板球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表演看进攻,赢球靠防守,而抢篮板球则是进攻和防守两方面均要看重掌握的重点技能,是攻守转换的关键环节。美国职业篮球教练雷·乔治来华讲学时指出:“抢篮板75%取决于愿望(拼抢意识),也就是说你想不想冲上去拼抢。而25%则取决于本人的能力;身体矮小的运动员固然不利于抢篮板球,但不等于他就抢不到篮板球。而身材高大的运动员有利于抢篮板球,但不等于说他一定能抢到篮板球。”阙剑根据nba、cba诸赛的有关数据统计,对现阶段我国运动员和世界强队运动员的篮板球意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场上出现争抢篮板球时机时,我国运动员参与人数均少于nba赛中的名队,反映我国篮球队整体篮板球意识弱。
研究的意义:我国运动员和国际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在争抢篮板球意识及技术环节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提高的薄弱技术环节。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内容:抢篮板球的技术及训练研究
问题:
1. 抢篮板球技术的几点要素
2. 抢篮板球训练的几种方法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1. 确定研究基本内容
2. 根据已确定的基本内容,搜集资料
3. 拟好提纲组织资料
4. 研究写作
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法 2. 调查法 3. 数理统计法
研究措施:
1. 查阅资料 2. 统计数量 4. 调查研究
研究工作进度:
查阅文献、设计,拟订论文研究方向
开题报告撰写,收集资料
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整理
论文撰写、初稿修订、定稿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丹尼斯·罗德曼. 《nba篮板尼斯·罗德曼自传》[m].
[2] 曾伟志. 《体育师友》. 1997.4:13.
[3] 陈惊生,沈良晓. 《中国男子篮球队中锋进攻能力的探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11).
[4] 孙民治. 《高等学校教材·球类运动——篮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76-177.
[5] 叶国雄,陈树华. 《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126-128.
[6] 张才超. 《拼抢进攻篮板球技巧》[j]. 体育信息科技. 1944(2):52.
[7] 阙剑. 《篮球运动员的篮板球意识及其培养》[j].
[8] 郑刚等. 《剖析争夺防守篮板球的抢位挡人技术》[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3(1):8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利研合作是科学工作者为了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或实现各自的科研目标而进行的协同互助的科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共享方式,既包括智力、知识、声誉的分享,也包括资金、设备资源的分享。科研合作的最终效应是使得科学知识的产出得到快速发展。国际科研的效应则是促进体育科研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和共享,促进的是合作国的体育科研论文产出数量。我国作为科技新兴国家,为了缩小与科技强国的差距,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应当充分合理地利用国际合作这一途径,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随着交流途径的拓展、沟通方式的便捷,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当今科研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可以带动和影响我国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发展现状也显示,虽然我国国际体育科研从论文总量和被引总量来看与欧美主要国家还存有较大差距,但国际合作比例则一直处于该学科领域较高水平,16年来国际合作论文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0%以上,说明国际合作一直是我国国际体育科研重要的组成部分。除此以外,我国的国际合作覆盖面不断扩大,从最初的6个国家扩展到54个国家。而我国国际体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合作范围虽广,但布局过于集中,与美、英、澳、加4国的合作论文量占到了72%。另外一个问题是表现出单向合作倾向,与主要合作国的合作深度不够,合作论文量占被合作国论文总量的比例过低。面对这一合作局面,我国应继续加大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扩增合作国家的同时,加强与现有主要合作国的合作深度,开拓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合作项目,并且努力提升同一科研项目下的科研产出,丰富国际合作的实际成果。
2 以国际合作推动我国体育科研的国际影响力
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价均发现,在许多学科领域,国际合作论文比非国际合作论文具有更高的平均被引率。其主要原因是国际合作促进了资源和技术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各国学者的自身优势,科研成果水平的优越性自然引起国际同行更多的关注。其次,相关研究也发现,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作者数量明显多于非国际合作论文,出现10人以上大群体作者的概率高,借助于这些作者群体的科研影响力也导致科研成果影响面大于非国际合作论文。
本研究中,与大多数国家合作的期刊影响因子高于非国际合作的期刊影响因子,说明国际合作更多地瞄准高水平体育期刊平台,这些发表在国际期刊的论文对提高我国体育科研成果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产生的实际影响力方面,我国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无国际合作论文1.7次,且大部分国际合作论文得到了高于发表期刊平均水平的被引率,表明我国国际合作论文确实引起了更多同行的关注,而且是超平均水平的表现。此外,国际合作论文的作者群体更加庞大,3一7位作者成为主流,而无国际合作论文的作者数量大多低于4位。国际合作为更多国内学者提供了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也为未来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打下了基础。
3 以国际合作带动我国国内体育科研实力的提升
国际合作的目的除了增加对外交流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改善国内科研环境和氛围,培养国内科研人才,提升自身科研实力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学者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科研方法和理论知识,接触到先进的科研资源,包括科研设备、数据资源等。尤其是可以借鉴国外开展科研的思路和合作的方式等经验,用于改善国内科研现状,提升我国科研软实力。有学者对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的作用、做法和问题进行过总结,其中建设良好的国内科研环境和科研机制,培养一批高水平科研人才是国际合作的最终目的。除科研能力外,国际合作还培养了我国学者熟练使用英语学术语言的能力,为交流和展示更多的国内优秀体育科研成果提供了便利。
本研究分析了国际合作带动我国国内科研实力的现状。我国国际体育科研论文中无国际合作论文的比例近几年在小幅增加,2015年接近60%的论文属于国内学者独立完成,而高被引论文中这一比例的增加幅度更加明显。国际合作论文中我国学者的通信作者比例也已经超过了40%。国际合作的带动效应已经体现出来,我国体育学者的自主科研成果正逐步被国际期刊平台接受,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增。国内科研成果虽然没有国际学者的实际参与,但知识点不应局限在国内领域,通过增加与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讨论也可以拓展实际影响力。尤其在引用行为方面,我国学者需要增加对国际学术规则的熟悉和运用,加大对自身科研成果的肯定,以及与国际学术核心成果的链接,这些都是提升领域内影响力的合理途径。
4 以国际合作增进国际体育科研领域的话语权
题目(中文):影响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大学体育社团是大学众社团的一分支。是在各体育单项基础上形成的,以各项运动项目为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学生自发组织,它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体育需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它以开展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为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成员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的团体。它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体育社团已成立多年,目前已蒸蒸日上发展,但随之也暴露出其社团管理混乱、种类单一、活动经费有限等不足之处。
所以在当前我校体育教育日益注重下,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性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促进学生体育社团的更好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本人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和网上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高校体育社团的文献资料,现将所查文献阐述如下:
1、体育社团的现状
王利涛在《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11)文章中对高校体育社团现状调查发现:体育社团种类比较单一;多数体育社团的负责人对社团的长远发目标没有一定的概念、眼界不够开阔、综合能力较差,造成社团也比较平凡;指导教师在社团的开展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的没有时间;通过对高校社团成员参与社团组织的出发点进行分析,主要以娱乐性和目的性为主。
王传友,冯伟.《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09)中提到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但是,多数体育社团组织的负责人缺乏对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以近期和短期行为开展活动。绝大多数体育社团组织没有必要的管理章程和行政组织措施,财务管理和开展活动的秩序较混乱,造成社团发展和内部管理低层次的重复发展,停滞不前。
2、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
李明,刘继志在《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2010)中分析了制约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有: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体育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体育社团参与者与参加者的性别比例发展不平衡,法律安全意识淡薄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原因。
黄林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012)总结了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有:外在因素。学校对社团活动的限制,很多高校规定学生社团活动仅限于学生活动,不能参与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这些规定严重限制了社团的发展,办公和活动场所的限制。内在原因。体育社团自身组织机构不健全。社团干部选拔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缺乏岗位培训和岗位机制,导致社团干部责任意识较差,选的干部经验不足,不能担当重任,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社团活动内容单一,对社团成员吸引力不够,导致很多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平时很少关注社团活动。
3、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王惠在《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2008)文章中提到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可操作的层面上提出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具体包括对体育社团实行宏观管理,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完善财务制度,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
张登峰在《影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2009)总结出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自身的组织机构与法规制度建设不完善,管理方式上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经费来源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自身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提出了建议。
刘强德在《我国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6)提到我国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内容有:员流动性大,种类过于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体育社团的物质条件差、团干部差异大,服务意识差。
4、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
梁平,王林等人在《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2008)中提到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有:1转变认识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生活化也成为大学生余暇生活的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入有偿体育服务,使大学生体育社团向体育产业化方向发展。2变组织结构。管理原则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的统一思想指导下,形成各个项目“随需而发”的宽松局面,为学生充分提供各种参与社会实践的空间。3优惠扶持政策。转换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在活动的各个方面提供有偿服务,给予优惠和扶持,逐步提高社团(俱乐部)的生存能力,为社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打下扎实的基础。
周艳,顿志强等在《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2002)提到要加强制度建设创建一系列完善的体育社团管理制度、监督制度,是我国体育社团发展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本人通过对有关影响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后发现,许多学者做了大量关于影响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到高校体育社团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联系到我校体育社团目前发展也存在各类问题,阻碍了我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从以上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分析:体育社团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结合实际出发对我校体育社团进行全方面分析,旨在为我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帮助。以上这些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将会为本课题的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三)研究内容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的基本现状
1.1我校体育社团各分社的基本情况
1.2社团人员管理、运行基本情况
1.2各社团开展活动的效果情况
2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内部因素
2.1社团的结构、规章制度
2.2社团的管理模式及规划
2.3社团的指导老师、学生干部的专业技术及引导影响能力
3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外部因素
3.1社团的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宣传体系
3.2社团的参与者与参加者的积极性
3.3学校制度对社团的影响和各级领导对社团的重视程度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与大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的有关文献资料、并收集整理。
2.调查法:对部分体育社团的指导老师和负责学生进行调查。
3.数据统计:对调查来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4.逻辑分析:对最终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二、技术路线:
收集文献资料和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整理资料—制作问卷和拟定相关访谈的内容—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回收问卷—整理问卷—分析结果—整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定稿。
三、可行性分析:
1、本人对该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
2、本人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一名学生,并且参加过体育社团活动,可以更深的体会社团中的现状。
3、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多,可以对研究成果提供借鉴和参考,能为研究顺利的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五)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完成期限
(1)20XX年1月确定指导老师,确定课题,搜集资料,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完成开题报告。
(2)20XX年2月下旬,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方面实现质的跨越,完成论文初稿一、二、三稿,并请导师审查。
(3)20XX年3月,继续开展研究,完成论文修改稿,并请导师审查,送系部预审。
(4)20XX年4月,接受导师审查鉴定,结题验收,论文定稿。
2.主要措施
(1)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2)利用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期刊、参考最新论文范本,收集资料;
(3)指导老师的指导,与老师沟通。
(六)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王利涛.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校论坛,2011,(10):80.
[2]李明,刘继志.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黄林.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31):231.
[4]王惠.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D].[硕士论文].厦门大学,2008.
[5]张登峰.影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体育与艺术,2009.
[6]刘强德.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
[7]梁平,林葛.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8).
[8]崔丽丽,叶加宝,苏连勇.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9]周艳,顿志强等.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
[10]伟巍.高校体育杜团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51.
[11]丁斌.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
[12]王传友,冯伟.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01).
[13]汪桂花,赵永魁.影响新时期大学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05).
[14]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博士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15]解会娟.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D].[硕士论文].山西.山西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