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15: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亡羊补牢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网络视频教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一言堂”教学,虽然从知识的传授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可厚非,但是从学习过程上来看却缺乏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教师和学生没有教和学的自由。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网络凭借其优越的开放性和交互性,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它作为教学工具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网络教学有着非常强大的交互能力,使得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好的方式获取信息,近年来随着教学课堂的信息化,许多班级具备了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于是利用网络,一种更为有效地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起来,那就是网络教学视频。网络教学视频和录像课不同,录像课只是将教师上课的过程录制下来进行保存,而网络教学视频则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将其格式转换,上传至网络供更多人来点击观看,即教学视频是将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形式,以辅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教学视频可以帮助老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在课堂上难以甚至无法实际操作的部分,同时又能真实的记载下教学内容,方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近来,各类别的部分学校都开办了网络教学视频课,给同学们展示了其独特的教学过程,效果颇佳。笔者就目前网络教学视频的特点,谈谈它给实际教学带来的优势之处。
一、学生有了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
和传统教学不同,网络教学视频完全可以脱离课堂。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课堂教学,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在能上网的地方,就可以开展学习。学生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事、病假带来的缺课问题,而且在实际课堂上没弄懂的地方或者没注意听的地方,还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教学视频重温教师的教学,巩固课堂知识,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学生在复习阶段也有了更有效直接的复习方式,身临其境的教学视频远比文字更加形象。同时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生往往在主动的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某些学科教学在上传至校园网供学生点击后,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教学作用,比如体育和美术学科这些需要掌握实际技能的教学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反复模仿练习,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是常规教学力所难及的。
二、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教师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存在问题,因为不好的教学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更正,特别是一些教学小动作,口头禅之类,如果有别的老师听课的情况下,还能在课后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否则就只能通过最后的学生实际成绩,或其他途径来得知了,这种后知后觉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慢。而教师通过点击教学视频网站上自己的教学视频,站在录制的角度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就能很快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改进,促进自身的教学水平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视频教学有着优越的交互性能,学生在网络上观看完教学视频之后,还可以对自己未能理解的课堂问题,来给教师的视频进行留言及发送邮件,这可以很自然的形成对教师教学的课堂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留言来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节课中加以改进。
三、教师可以更牢固的掌握本学科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的把握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是一个教师是否掌握本学科教学的衡量标准。这需要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才能获得的能力,整理教案是一个把握体系的好习惯,但教案只有文字,以中学为例,初高中都是3年为一个循环,3年前的教案在整理的时候,看着教案上的文字,往往都已经忘记了当时是如何进行教学的了,而现在通过教学视频网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传自己的教学视频,在将来需要回顾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的查看自己在若干年前的教学视频,配合教案和教学设计回忆起当时的教学过程,从而更好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建立更为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
四、学校可以更方便的互相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学校里常见的教学活动便是教师开设教学公开课,邀请他校教师来本校参加教学听课,再展开课后教学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可以很好的进行学科内交流,但有个显而易见的缺点,即交流的范围过于狭小,受教学课堂大小限制,市级公开课也最多只能邀请本市教师,不可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交流。但是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可以回避掉这个传统问题。听课老师无需亲自到场,只需通过网络点击,就可以看到教师的课堂教学画面,这样的话,交流的对象也不再限制于本区,本市,全省,各教学区域的教师都可以参与交流讨论,可以促进各校,各地区的教师的教学交流。而且教师在教学视频直播的时候,没有旁观者的注视,压力不会太大,更容易表现自身的教学特点,
围绕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这一总体发展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导处的工作轴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教学的各项工作。深化管理,规范学校教育行为;强化师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提高和全面发展,坚持抓核心、求突破;抓薄弱、求协调的策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 教学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经常温习《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为重点的校本培训。
2、狠抓教育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争做教育科研的策划者、引领者和实施者。教研组活动要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主讲人,使教研活动有针对性,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建立、健全教研活动机制,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抓好新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几个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检查考核等)。
4、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管理促质量。加强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网络建设。
三、主要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树立“全面、科学、均衡、协调”发展的质量观,实行教学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抓薄弱”“求协调”即抓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步协调发展,一抓各学科教学的同步发展,二抓学生知识掌握和培养能力提升学力的同步发展,三抓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整体均衡发展,四抓年级之间与班级之间的均衡发展。
面对严峻的“抓质量,求发展”的教育形势,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攻坚克难,力争完成各种目标任务。
1、要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全面负责,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要重视每一位学
生学业水平的提高,特别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坚持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思想。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贯彻执行教学常规的重要性,要认真执行好《教学常规要求》,要强化课前准备,过好备课关,努力提高每堂课的质量和效益,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关注各层次学生。强化课后反思,反思每个环节的得失,反思每一节课的实际效益和质量,要思考调整改善的策略。强化训练与辅导,精心编制或筛选好每一次的学生习题,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和考试,精心评判好每一份试卷,耐心做好每一次质量分析与研究,及时为学生查缺补漏、亡羊补牢,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梳理教学思路。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督查与考核,坚决杜绝无教案进课堂、私自调课换课、不按要求布置批改作业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抓核心”即抓教师群体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力,参与竞争的实力和不断攀升学校发展的潜力。“求突破”即队伍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合作氛围的进一步浓厚,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质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专业氛围,更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钻研,离不开自主研究,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主研究和同伴互助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积累提高,在研究问题中产生智慧。本学期要开展好教师教案设计比赛活动。
1、要坚持“守球门”的理念。各年级、各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在抓好学生常规管理的同时,要下大力抓好本年级、本班教学质量的提升,既要抓好整体质量的提高,又要抓好学困生的提高,尽自己的努力让学困生的数量降到最少,学困的程度降到最低。
2、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讲座、专题讨论、案例研究、课题研究等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教师的思
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按照教师专业基本功的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通过传帮带,师徒挂钩结对计划,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课题的选择、设计和研究,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究教改课等,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能力。
(1)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校的校本培训计划,通过校本培训增强教师课程改革的能力。
(2)全体教师要强化自主培训意识,要确定自主培训目标,制定自主培训计划。
(3)广大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校本培训计划,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4)重视校本培训档案装档,促进自我反思,不断提高。
(5)加强理论学习,重点要学习课改的理念和教育专家的专著,每人都要读一本书,并要写读书笔记。
3、通过考核激励,加强教研组建设,
重点研究“轻负担,高质量”的科学规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坚持做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教师在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把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作为减负增效的主要抓手。积极开展说课比赛和公开课展示活动,结合教研组考核方案,开展创建先进教研组室活动,推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实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提倡电子备课,鼓励多写教后感想,加强教学反思。鼓励优秀教案、课件上网,加强共享资源建设。实行校领导和教导处推门听课,有效促进教师重视平时的日常教学。强调有效训练,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要精选精练,倡导分层作业、特色作业,注意学科间的合作与平衡。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管理,精讲精练,重视分层次教学。力求教学成绩的新突破。
5、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教学与教师 。
教导处全体人员强化责任、质量等意识,完善和健全各项考试、命题、阅卷、登分、质量分析、反馈等规章制度,使考务工作更科学,更完善,更合理,更严密,真正起到考试推动教学的作用。
6、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
继续开展网络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计算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教师的网络管理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
1、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管理,各教研组要认真制定教研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多组织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使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针对性,每个教研组成员应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并积极承担组内分配的教研任务。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不断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总结上学期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准突破口,在“研”字上下苦功夫,下狠功夫。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学进度,统一测评,大力提倡组内的随堂听课活动。
3、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组为组织形式,深入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每个教师要多在“说”上下功夫,教研活动多在“评”上下功夫,以“研”促“教”提升本组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全校优质课的数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各教研组成员本学期必须完成每人至少一节组内公开课的任务,各教研组要发挥好组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以人定教,以点带面开展教研活动。
4、本学期学校继续组织教学展示活动,搭建教师交流和提高专业素养的舞台,并认真进行总结评比。
5、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升我校的知名度。
6、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教研组要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培养本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交流使他们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7、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巩固个各种能力的养成。
(2)、作业设计要难易适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布置作业,以达到都有发展的目的。
(3)、作业量要适当。
(4)、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批改及时认真,要给予评价,做好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一字不落地贯彻实施。将在课堂上出现的悖离自己设计的小插曲,称为“出岔子”。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师者盼望已久的答案。备课时,我们通常会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预设多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甚至连每一句过渡语都工工整整地写在了教案上。然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课堂沉闷,面对精彩纷呈的课件,学生也是兴趣缺缺,而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常有一种唱独角戏的无力感。
是的,初中阶段毕竟有中考的压力,所以我们平时的教学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指挥棒”,什么要讲,什么不讲,从来都只看考不考。至于学生想知道什么,我们从来不去关注。即便是要讲的知识,我们也是强调一个“效率”,而并不去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也难怪,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提不起兴趣。于是,我下定决心做一次勇敢的尝试。
一、走下神坛,亲近学生
当我脱下师道尊严的“外衣”,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时才发现,学生是多么渴望与教师沟通。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回想一开学时,不少学生喜欢插嘴,常常脱离书本大讲特讲,稀奇古怪的想法层出不穷。这时我总是很恼怒,摆出教师的威严来“治”他们。不久,学生果然规矩了,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太太平平”的。然而,学生从此也就不苟言笑,藏起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代之成人化的老成。几个乖巧的学生甚至能揣摩老师的心理,顺着老师的话去说,教学任务总能顺当地完成。然而现在,当我不再以师者自居,亲近学生时才明白,由于自己教学观念的落后而压制了学生的童真,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的发展。所幸,“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我改变了自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不再扮演主角,甘愿去陪衬那些“小星星”。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他们愿意表达,乐于交流,不吐不快。而我也乐意看到学生开动脑筋,放飞自己的思想,给予他们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这样的课堂使我感觉到师生真诚面对,所创造出的课堂是温馨、和谐、融洽的。它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满怀耐心,倾听学生
以前上课最不耐烦地就是学生脱离书本,天南海北地瞎扯。这时我通常会不耐烦地打断他们,甚至呵斥一顿。现在,我不仅不去阻止学生的“异想天开”,而且还会去认真地倾听。是的,我们的教育并不是要造就出一批一模一样的人,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所以,我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升入初中之后一下子阅读上千字的文章这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巨大的挑战,而且有许多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所以理解时带上他们自己生活的体验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我尝试去理解他们,换位思考,不轻易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他们,学生的主动探究得到教师的肯定,其心态更加放松,潜在的表现力能得到充分地释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
当然,倾听学生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有专家说: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但教师乃是平等中的首席。面对学生,我们应像神话中的智者,倾听着并指引着学生。因为,教师与学生对话的中介是文本。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感悟文本,我较以前更多地去研读教材,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本真回归,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寻找着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切入口。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激发起他们的主体意识与文本交流,促使其在人与文的对话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言语。
三、真诚面对,赞赏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效
教师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学生正处于获取信息的状态。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处于有效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双向交流过程的建立,都应通过各种有效信息反馈来评估。
一、在学生的学习情绪中获取信息,及时调整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了解学生是否进入学习的状态,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的状态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走进课堂的一刹那,学生的精神面貌是衡量学生是否进入学习状态的典型标志。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在进入教学内容之前就是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譬如,炎热的夏季,学生的体力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显得萎靡。面对这一情况,如果教师视而不见,执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接纳程度将会大打折扣,教学的效益也会相对低下。如果教师能用鲜活的话题同学生进行课前谈话,激活学生的思维,用人格的魅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二、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中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这也是教师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是造成语文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尤为重要。
如学习《三亚落日》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理解“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是文中的总起句,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加以点拔,指导学生理解“真有诗意”是指“特别韵味”。在分析三亚落日的过程时,始终抓住“像一个快乐的孩子”、“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轻快敏捷的跳水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夕阳西下的全部过程,使学生的脑海里有了形象的概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积累,又有利于学生“纲目”式理解课文。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信息,及时“亡羊补牢”
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其二是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经过某一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不足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反馈渠道,我们应该正确利用这一渠道,获取信息,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中留下的不足。
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特别强调堂内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都安排到课外去了(尤其是高年级),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就从及时获取课堂信息角度来看,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课堂上书面“练”的份量,也需要为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而当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尽管也注意经常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但他们所得到的反馈信息还往往要待到作业批改后。因反馈信息来得迟,补缺就不能及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自然就打折扣了。我们不是经常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看到“重做”的批语吗?但老师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学生做了“无用功”,而教师本身也付出了不少无效劳动呢!
反之,如若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能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完成,教师做到当堂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查漏补缺;对个别差生加强指导;对带有共性的问题集中加以评点,那么,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吗?教师在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加上的特别显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避免了吗?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在值得在此问题上多花心思。
四、在与学生交流中获取信息,做到教学相长
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应,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信息。
当你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便应该说已基本达到协调一致,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是好的。
2、春的梦想,夏的烘托,秋的陶冶,冬的考验;新生如约,焕发万象;快乐新年,渗透新福无限。
3、有职无权搞绿化,有种没胆的搞文化,有财无势的搞腐化,有烟没酒的自封大众化,有小没大的瞄上自由化,有天没地的信仰神秘化,摊上咱做娘的只有一胎化。
4、十岁不愁,二十不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不悔,八十不急,九十不愤,百岁不羁。
5、摸着小姑娘的手,仿佛回到了十八九;摸着情人的手,一股暖流心上走;摸着小姨子的手,只恨当初握错了手;摸着老婆的手,就象左手摸右手。
6、新年来临之际衷心祝愿朋友们,一天都高兴,两手把钱挣,三餐把杯碰,四面关系硬,五福同来庆,六处把宝送,七彩做好梦,八方有人敬,九洲显神通,十足发号令!一生都好命!春节快了!
7、月亮是圆的,海水是咸的,交了个网友是留过洋的,小嘴是甜甜的,小腿是长长的,伸过来的小手是绵绵的,口袋是空空的,心里是痒痒的,想摸那小手是要花钱的。
8、老朋友,祝你佳节如意,一年到头走好运,开心如意,财源滚滚!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9、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搂着爱人,把商场转转;商场这边首饰晶莹,转到那边衣服好看,包里的钞票有点寒酸,转来转去只为养眼。
10、导游要有一张婆婆的嘴,有一颗哈哈哈心,去对待客人,学阿庆嫂,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来的都是客,全凭一张嘴,人一走茶就凉,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
11、二十活理想,三十活奋斗,四十活智慧,五十活成功,六十活余热,七十活健康,八十活回忆,九十活记忆,一百活失忆。
12、语文好歹增长文学知识!英语能与老外交流!历史让你不背叛!地理让你不至于迷路!政治让你知道怎样维权!数学是毁掉整个人生:去黄鹤楼还去算长江里的船距离你多远啊!
13、男人不吃醋,感情不丰富;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小孩不吃醋,学习不进步;老人不吃醋,越活越糊涂;大家来吃醋,社会才进步;做人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14、打牌打得好,说明有头脑,打牌打得精,说明思路清,打牌打得细,说明懂经济,打牌不怕炸,说明胆子大,赢了不吱声,说明城府深,输了不投降,竞争意识强。
15、真着急假生气,热问题冷处理,敢碰硬不硬碰,走直路拐活弯,过去的事情不后悔,眼前的事情不攀比,一心一意干工作,全心全意保身体。
16、您如一叶扁舟,载着我驶向知识的海洋。老师,谢谢您!祝福你新年快乐,桃李满天下!
17、口袋没钱心里没钱,轻松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有钱,劳累一辈子;口袋沒钱心里有钱,痛苦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没钱,快乐一辈子。
18、现代老师真好做,教案不用自己写,网上百事都齐备,学生会的他不会。吃着皇粮过日子,踩着铃声进课堂。学校力气省着用,外带家教才吃香!
19、老方扛着黄幌子,老黄扛着方幌子。老方要拿老黄的方幌子,老黄要拿老方的黄幌子,末了儿方幌子碰破了黄幌子,黄幌子碰破了方幌子。
20、紫瓷盘,盛鱼翅,一盘熟鱼翅,一盘生鱼翅。迟小池拿了一把瓷汤匙,要吃清蒸美鱼翅。一口鱼翅刚到嘴,鱼刺刺进齿缝里,疼得小池拍腿挠牙齿。
21、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婚姻一张纸,折磨一辈子;做官一张纸,斗争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一张纸,后悔一辈子;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看病一张纸,痛苦一辈子;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淡化这些纸,明白一辈子;忘了这些纸,快乐一辈子!
22、山上五棵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箱里五条裤。伐了山上树,搬下架上的醋,射死林中的鹿,取出箱中的裤。
23、新年将至,祝您大财小财意外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如意;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爱人亲人友人,人人平安。
24、哥们儿,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祝你全家平安,工作顺利!今年发财了吧,别忘了请客!
25、人到五十像篮球,儿子姑娘抢着留,买米买面又买油,抱着孩子能上楼;洗锅做饭不发愁,拖地买菜像灵猴,能养鸡来能喂牛,冬天还能脱煤球。
26、自古北大无娇娘,残花败柳排成行,纵有鸳鸯三俩对,也是野鸡配色狼。自古北大无娇娘,放眼一片飞机场。偶见一座富士山,也是红杏早出墙。
27、现在恋爱真是高,见面就问你钞票,没钱连忙把头摇,还会说你光棍好,要是有钱就对了,立刻订婚忙酒肴,现实真的太微妙,爱情竟被钱戏了。
28、做人呀,别太装,早晚要受伤;别太滑,迟早要挨砸;别太坏,迟早要被踹;别揭短,迟早被人铲;别太奸,都有一片天;别怕苦,早晚会享福;别滥情,爱一个就行。
29、植树造零,白收起家,勤捞致富,选霸干部,任人为闲,择油录取,得财兼币,检查宴收,大力支吃,为民储害,提钱释放,攻官小姐。
30、窗前明月光,原来催债荒;举头四目望,只见大水缸;皆愿儿时不努力,一天到晚打游戏,要想翻身挺腰板,亡羊补牢还未晚!
31、踩着风的翅膀,迎着满天的雪花,洒落你一身的祝福:一周七喜,百事可乐,万事芬达!
32、大家好!大家好!见面喝酒少不了!你不喝,我不喝,国家造酒往哪搁?你不醉,我不醉,国家马路谁来睡?
33、花样小酒天天有,整完白酒整啤酒;强中自有强中手,不全撂倒誓不走;酒过三巡情飞扬,谁也不扶就扶墙;酣然一梦似断肠,醒来一看是茅房!
34、二十岁后,外地与故乡一个样,三十岁后,晚上与白天一个样,四十岁后,有没有学历一个样,五十岁后,漂亮不漂亮一个样,六十岁后,官大与官小一个样,七十岁后,房子大与小一个样,八十岁后,钱多与钱少一个样,九十岁后,男人与女人一个样,一百岁后,起与不起床一个样。无论何时,健不健康大不一样。
35、和为贵,忍为高;自寻乐,莫烦恼;睡得香,起得早;不偏食,七分饱;常活动,勤动脑;天天忙,永不老。
36、考场风光,千里信飘,万里眼瞟;望考场内外,一片大好,交头接耳,手势更妙,大家互比谁更高;不愧时代骄子,考试作弊出新招;俱往矣,数作弊高手,还看今朝。
37、钱财多的回家少,美貌多的穿衣少,想法多的成事少,劳累多的收入少,权力多的时间少,情人多的安宁少,朋友多的困难少,锻炼多的疾病少。
38、胡子骑驴子,驼子挑螺蛳,胡子撞翻了驼子的螺蛳,驼子拖住胡子的驴子,胡子去打挑螺蛳的驼子,驼子来打骑驴子的胡子,胡子打驼子,驼子打胡子。
39、新年之际祝您: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走无虑,中有健康;左逢源,右发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内积千金,外行好运!祝新春快乐!
40、人上六十像排球,儿女不抢也还留,虽然不像以前牛,和面还能用手揉;买葱买盐打酱油,帮助孙子能洗头,忠心耿耿当家奴,儿女轻闲街里游。
41、一岁哭着出场,十岁功课繁忙,二十春心荡漾,三十基本定向,四十事业栋梁,五十老当益壮,六十荣归家乡,七十打打麻将,八十晒晒太阳,九十躺在床上,百岁挂在墙上。
42、一种游戏真是很累,每天上班先练开会,练一上午有滋有味,中午还要把酒练醉,常练时常伤肝伤胃,上床练梦总说无罪。
43、近日天气很坏,常有暴雨袭来,专家提出建议,注意防害防灾,趁着天气良好,及时晾好铺盖,然后裹紧脑袋,好好享受暴晒。
44、香烟几时有,把酒赏音乐;身边小二小三陪,洗脚桑拿舞厅歇;开着洋车进私房,搓着麻将搂小姐;野花真比家花香,公款花完外债借;警车嘀嘀追得紧,手铐监牢嘴巴咧。
45、热闹不过人看人,着急不过人等人,难受不过人想人,残酷不过人害人,阴险不过人算人,郁闷不过人气人,耻辱不过人戏人,为难不过人求人,生气不过人比人,温暖不过人帮人,感动不过人疼人,繁衍不过人和人。
46、明明是我长的壮,偏偏说我长的胖,远看就像大肥猪;明明是我长的帅,常常叫我丑八怪,越说越丑没人爱;做个男人真无奈,害我现在没人爱!
47、人过七十像足球,儿子姑娘都不留,人老话多不能由,洗鼻吐痰口水流;女儿女婿看见愁,儿子媳妇皱眉头,儿要出差女旅游,不想收留找理由。
48、漂亮的靓妹你最美,大大的眼睛柳叶眉,两只尖角似弯月,一把胡子好妩媚。远看啊是羊妞,近看呀是怪兽,说你呢,正看短信的羊喜洋洋!
49、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春节的气息,我对你的深深祝福,也洒落在其中,你觉察到了吗?
50、谁说北大无靓女,男生更象牛魔王。不是我们太放荡,没有银子咋轻狂。情画自古无色狼!正人君子排成行!偶然一起强J案,抓住也是女流氓!
51、小职员的烦恼:领导心情不好,让你流泪;客户有所不满,你得受累;上级要来检查,就你受罪;年终要发奖金,给你鸡肋。
52、人进八十没活头,不如一头老黄牛,少气无力卧床头,吃喝拉撒把人求;远亲近邻无人瞅,儿女因你结了仇,瞎子点灯白费油,不如早些跳了楼。
53、帘外雨潺潺,今夜无眠,独卧破床老出汗。每遇盛夏常停电,气死花仙。独自猛摇扇,貌似清闲,幻想男儿在身边。流水落花人去也,过了昨天。
54、春风洋溢你,家人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系着你,朋友忠于你,我这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祝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55、独坐相思椅,手握相思笔,望着相思月,想着相思的你,写着相思信,句句相思语,滴滴相思泪。想的就是你!
56、蓝教练是女教练,吕教练是男教练。蓝教练不是男教练,吕教练不是女教练。蓝南是男篮主力,吕楠是女篮主力。吕教练在男篮训练蓝南,蓝教练在女篮训练吕楠。
57、男人不吃醋,感情不丰富;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小孩不吃醋,学习不进步;老人不吃醋,越活越糊涂;大家来吃醋,社会才进步;做人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体育反思周记范文一:
这的孩子们很单纯,很活跃,也很调皮,一点不亚于过去的我们。和他们的相处让我回想起了高中时代,那青涩而奋起的时光。我没有后悔也不希望他们有什么遗憾。
但是他们的课堂秩序确实太差。我不希望有这种情况,所以在晚自习的时间我便分别找了几个孩子了解了一下原来地理课堂情况,和他们交谈之后我明显意识得到这的孩子们对课堂氛围没有要求。他们由于自己的基础差,班里太多人对考学不报希望。可是,从他们的眼神我或多或少看到了求知欲望,我想关注他们给他们爱是我要做的。我几乎找了两个班的每个人谈话,软硬兼施的要求他们。在每节课堂上都能看到他们的每一个小进步。从不记笔记到记笔记,从沉默到回答问题,从睡觉到听课,从坐最后一排到第一排??虽然每天课上我对他们很严肃,是他们眼里的坏老师。但我想只要他们在一点点成长进步,这些我都能承受。
看着他们上课的表现总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看着他们受训后的表情又总是想笑。他们说我很坏,对我又爱又恨。每次当他们叫我老师我就很触动。我下定决心要为做一个他们都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即使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易事,我也不会放弃,我要寻找,从这帮孩子身上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自愿给我一个承诺。
既然已在此,便就此寻梦,我要和他们一块学习地理,要和他们一同在地理成绩上有所进步。成长的积淀告诉我“破罐子”不能破摔,我要言传身教,告诉他们。我们即使是“破罐子”修修补补同样能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对于这一学期的实习生活,我并不期望能做出多大的成就,我只要做好我该做的:尽我所能帮助孩子们端正学习态度,教好我的课;虚心向老师们学习,提升我的教学涵养;和组员团结和睦,改变我急躁的脾气。生活之事,没有什么落差,从现实出发,心中所想,在新的起点做出更满意的自己!
体育反思周记范文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管起点如何,前进应永不止步。我已经切身体会到闫校长所说的教育中班级管理比教学更重要。孙老师所说得不是教书教得怎么样,而是管学生管得好不好。
从孩子们上课的状态和听指导老师的课,我对我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多疑问,发现了很多问题。那想不切实际的计划碎了一地。感受到落差过后我深刻意识到
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我目前的追求。教学没有最好,却一定存在更好。我要向更好靠拢看齐。
虽然很久不学文的我对地理的灵感早已荡然无存,但看着书本上的知识点和课程框架还是有些教学想法。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培养自己对地理的兴趣,最好在备课时融入自己的学习方式,尽量采取有讲有练的教学模式。多看优质课,多看优秀的教案,多请教指导老师,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平时多练练粉笔字,写好板书。
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学生参与性活动,最大程度上让每节课内容生动有趣,让孩子们能充分展示他们各自的才能,也借此机会检验检验孩子们的掌握程度。根据每个班的不同情况和他们友好相处。对二班的孩子们我会鼓励他们多发言,自信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可以死学但要活用。不排除采取抄写数遍重要知识点来记忆,但做题一定要会用。我在课堂上也尽量从他们的角度解释问题,培养他们理解记忆的能力。五班的孩子们自制力稍欠缺,我想要严厉一点管束,当然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意愿决定我的管理方式。采取一些课堂小活动等方法吸引他们对课堂的注意力。在适当的时机穿插情感教育,尽力让孩子们意识到读书的机会是有限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想学的孩子无论如何会好好学,不想学的孩子能让他学习就是一个老师的本事。作为老师的我能做的就是不要放弃孩子们,给他们我能给予的爱和关心,让他们从捣乱中来获得老师关注改变到从学习中来获得老师赞扬。也许这个时间很漫长,也许这做起来很困难,但我相信孩子们,我们将一路前行!
体育反思周记范文三: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三年三年一个的鸿沟只要用真心跨越,没有什么不可以。孩子们如今都处在青春期,我们需要容忍他们或多或少的叛逆。孩子们如今年轻气盛,我们需要理解他们或多或少的倔犟。
其实,孩子们不是不懂事,不是不想学习,他们只是不知从何学起,他们迷茫,他们畏惧前方的路,用放纵麻痹自己,狠心欺骗自己的心。
我们要有一颗耐心、爱心。细赏佛晓,静待日出。我们明白即使是伟人也不会瞬间改变一个坏习惯,即使是智者也不能不犯错误。坏习惯需要一天天克服心理障碍才能最终攻破,错误要不断反思才会意识到去避免再犯。我们和孩子们都是普通人,面对孩子们,无论他们进步的大小,只要每次我们能看到的进步就尽量给予鼓励,甚至有时善意地撒个小谎,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称赞。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这样写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
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上的进步同样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同。不是他们虚荣而是大部分人的本性。如果学习生活上的进步得不到老师父母的夸赞,他们就可能通过上课走 私、睡觉、玩手机等等体现他们的存在,引起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也就是说学生的表现得好与坏,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老师忽略了孩子们真正的想法,没有尝试正真走进他们的心里。
这几周私下里,和5班的孩子们说到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都能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好。不过他们也提到老师们给了他们过大的信任,他们感到老师离他们越来越远。和2班的孩子们谈到他们的上课方式,他们也为自己无尽的沉默自责。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他们不想总是遭到老师的批评。他们是一群心思细腻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
他们从侧面告诉了我他们对我的的期望,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严厉的老师而是一个敞开心扉的大姐姐对他们的信任。我不能再一味地管制他们,强横的约束他们,我要进一步采用“心理战术”,真诚和他们相处交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血气方刚,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如今孩子们的高中学习之路才开始,我不能急功近利,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细赏佛晓,相信那一天我会看见一个个升起的“太阳”。
体育反思周记范文四:
在木井实习快一个月,老师们帮助了我的成长,孩子们成就了我的成长。 和孩子们相处的那段时间,我看到了很多我原来完全忽略的教育细节,从各位老师那学到了不少教学经验,也从孩子们那找到了很多教学灵感。
首先,面对孩子们,无论他们的求知欲望是否强烈,我们都应该怀着满腔热血,良心教书。教学过程中的不如意,我们不仅仅要从孩子们身上寻找原因,更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弥补完善自己的同时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发放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心中的求知欲望一点点被唤醒。
其次,我们要用爱“感化”我们的孩子们。稚嫩的我们怀揣着各种抱负站到三尺讲台,年轻气盛的我们可能无意识地对孩子们太苛刻严厉。虽然孩子们可能迫于我们的压力而学习,但这不是我们内心期待的结果。我们要避免让孩子们处于痛苦学习状态或者麻木学习状态,我们要给予他们关心照顾,不要吝惜我们的赞美,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快乐自信地学习。
然后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帮助孩子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陪着孩子们一块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我们不得不赞同孩子们不管是在玩还是看书写作业都是一种学习,我们要学会给孩子们适当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另外我们引导孩子们避免好高骛远的心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设定各个时期的学习目标。并且我们最好能在孩子们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适当督促,对孩子们实现目标给予肯定。那么他们的成就感就会化作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着他们一直勇往直前。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育变革;变革智慧;本土文化
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无论从什么角度切入或者以什么方式推进,目前确实已深入到学校内部,学校变革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节点上,需要我们的变革智慧,因为智慧地认识和把握关键性的发展问题,对于深化改革至关重要。
一、在教育变革中增长变革者的智慧
我们经常听到来自理论层和各级管理层的各种抱怨,“一线教师的素质”往往成为问题的焦点,好像学校改革推行不力、进展不利,主要根源或决定性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师。这种抱怨反映出对教育改革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我们决不能把问题责任转嫁、推卸给一线教师。无论以什么方式、什么身份或者以什么心态参与改革,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任何时代的变革都不是首先有了“合格”的变革者才开始的。在变革过程中,研究者和管理者可能是变革的始作俑者、推动者,可能对变革表现出更多的主动、关注、热情和责任感、使命感,或者多拥有些可在教师面前炫耀的“先见”或“先进理论”,但这些却不见得是什么变革智慧,因此也不能构成对教师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或指责抱怨的资本。
为什么要变革,从哪些方面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学校在变革过程中可承担和应承担的责任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是进行教育变革必须解决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想变革和正在变革当中的群体和个人未必都能清楚,因为没有相当广阔的思想视野和深刻的思维品质,很难把握和体会在时代的背景、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和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中,何为教育发展的应然与可能,即使是很“专业的”研究者或管理者也很难把握。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却可以随着变革的深入,逐步渗透到理论者和实践者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之中,也就是说,只要置身于变革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因变革的推动和进展而产生个体的适应性心理、观念和行为变化,并可能促进个体变革智慧的内在生长。这种智慧获得的途径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定是产生于变革之中或与变革紧密相关的。以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例,“主体的人”、“个性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创新的人”、“主动发展的人”以及“独立而合作的人”,是几十年来我国教育中的主体词汇,也是很多其他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同处国际化、信息化、高度消费化以及生活方式多样化背景之中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出现类似的教育追求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对于相同大背景下具体民族差异决定的不同教育发展需求,大家却未必能一下子认识到。在日本,由于城市化和家庭孤立化现象日益严重,人们对人与人之间有联系的、具有生活情趣的社区生活产生渴望,并借此重新审视教育的内容、方法、制度和政策,寄希望借助“个性原则”来实现新的生活理想。在我国,社会的转型为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全面发展的一致性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急剧变化的复杂社会环境突显了人的自我选择意识与能力,“主动发展的新人”、“个性健全的人”、“独立创新的人”等成为对教育新的期待。这些新理想和新期待,都首先出现在少数研究者的理论话语中,而后成为理论话语系统的主体词汇,进而渗透到实践话语之中,并或多或少地通过实践者的观念和行为实现着它的“实践形态”。一种观念从个别意识到普遍认同再转化成实践要几经反复和曲折,这个过程足以见证个人认识和能力的肤浅和单薄,也足以摧毁任何个人对自己变革智慧的夸张想象。
任何一个人,都是在变革中认识变革并在变革中增长相应的智慧;任何和变革有关联的人,无论是从事研究的、管理的还是实践的,都是变革的成果或产物而不单纯是前提性条件。所以,对那种想当然的自我陶醉和责任转嫁,都需加以冷处理。在以往的变革思维中,教师一般被作为最后的责任承担者,而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充当了最后的执行者,是理论者和管理者描绘出蓝图指令他们来操作而已,在变革设计和谋划过程中,他们被“分离”出来。变革谋划和实施的“分段”,造成任何一方都不能透析变革的全局和复杂过程,而只能得到些局部的零星的见识。认识到这一点,参与变革的任何一方,就可以认真检讨自己认识中的过度自负,或者不恰当的过度自卑,努力给予自己和他者以恰如其分的理性认识。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目前所要做的是真正抛开偏见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师。其实,只要真正贴近和走进实践,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在课程开发、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潜在的或者迸发的创造性的变革智慧,而这些智慧大多既不是先进理论者可给予的,也不是高明管理者能传授的。已变得普遍的班干部竞选制度以及后来的演进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把“竞选”作为民主参与的一个手段和途径,通过“竞选”打破教师单方面指定班干部和班干部终身制的局面,在改革初期,在促进师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方面发挥了有力作用,但随着认识的深入,“班干部岗位”从狭隘意义上的班主任帮手性质,逐步被看作是一个锻炼学生管理班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公共资源,一种不为某些学生所专有的、人人都有机会和权利分享的资源,“竞选”作为实现“民主”的一个常规性程序,其局限性就暴露出来并被意识到:“岗位”是有限的,“民主”并不能扩大参与面。此时,师生表现出非凡的制度创造才能,如建设两个或三个班委会;对班级事务分类实行“工作组”制;从功能和形式上扩展岗位类型等,通过广泛参与来营造竞争对比,学习合作的氛围,同时还保证了学校中各种民主制度和形式独有的“教育性”,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实践创造。有这种智慧性创造投入的教育变革,成功的可能性无疑会变大。
二、借鉴过程中警惕制度、方法和本土文化之间的漏洞
把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汇聚在教育之中,并思考和定位置身于时代和社会之中的教育的应为与可为,可以避免就教育而论教育的狭隘思路,为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和坐标所向提供基本条件;但这还仅仅是第一步,变革教育的措施一样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成效与意义的体现。日本近几十年来教育变革的得失可供我们借鉴。
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理想,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向产生“欺侮现象”、“校内暴力”等教育病理的中央集权制的“划一的平等主义式教育和竞争性”宣战,着手放宽各种规章制度,“宽松”和“个性”成为教育变革的指导思想和变革目标。学校变革中体现“宽松自由”原则的直接措施是增加课余时间和减少课程内容,如实行双休日制,课程内容与50年代比,削减近50%等。在班级组织、纪律和教育方法上也有相应的宽松改变,如上课不讲纪律,教师管教不管学;几乎没有家庭作业;班级里没有“班长”或其他“班干部”,只有一些纯粹服务性的“委员会”;还实施一种“平行教育法”,即在教课时不论有没有能力,学生成绩都要一样;在运动会上或其他的比赛中不设一等奖,只设参与奖,只要参加了这项活动,就都可得奖,以避免落后的学生被别人看不起。学校为学生提供各项咨询活动,对因为被欺侮而惧怕上学、拒绝上学的孩子,允许转校、转班或让他们到学校的保健室自习,以脱离欺侮者等。
应该说,日本学校的各种改革措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确实有效,但同时也暴露出回避问题实质和转嫁问题责任的倾向。作为医治“欺侮”等教育问题的处方,实行周五日制和削减教学内容的目的是想把孩子还给家庭和社区,让孩子生活得轻松和自由,以减轻心理压力进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从理论上可这样推测,降低学校在青少年生活中所占的比例,那么与学校有关的各种病理现象就会减少。但显而易见,这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赶出学校之外,把责任推向社会和家庭。周五日制推行者所设想的学校以外是“健康的家庭和社区”,但事实上,学校以外的地方更可能是“私塾”和“闹市”。“‘工作狂’的工作中心主义、公司中心主义和‘学校教育依存症’、‘学校教育肥大症’以及激烈的考试竞争,使得学校生活变得没有放松的余地。”学校病理不是升学压力、管理主义、学校生活与时代生活不一致等单方面造成的,而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所以单纯靠压缩学校时间、教育选择自由化等,解决不了教育问题,同时还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导致新的社会问题。学校采取的一些如咨询、指导和加强监护的措施,也多是在防、堵上做文章,不能触及产生问题的根本。
“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日本靠移植、“拿来”成功地解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促进了社会政治生活的转型,也希望通过“拿来”的方式变革教育。日本的三次教育改革,都以欧美国家教育为范型,尤其是从第二次改革开始,在变革的制度和方法上全部仿照美国模式。但制度和方法很难孤立地评价出好坏,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并在运行过程中才能准确认识和判断其价值。制度与文化处于相互构成的关系状态,美国的民主制度诞生于它的文化并依赖这种文化,并与之相互滋养、相互生成。在具体制度和方法的借鉴过程中,日本所缺少的可能正是对自己社会文化特性以及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的深度反思。
日本和美国在思想、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日本社会以均质性、划一性著称,差异被当作异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日元不断升值,许多企业纷纷到国外投资,而随父母到国外生活和学习的孩子一旦回国后,就首先成为被压制的对象。因为他们将国外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带回,“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所以,日本从表面看是一个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善于学习的国家,但它的成功大体上集中在技术和制度层面,至于更深层的文化心理,在客观上和主观上都有排斥倾向。虽然,第三次教育改革以自由、民主、平等和个人等思想为内容,但事实上,日本人所信奉的个人、平等和自由等观念,却都是很“日本特色”的。日本的“个性观”,与其说是“个人主义”的,不如说是“关系主义”的,因为不论孩子还是成人,都是集团或关系中的“个人”,个人的地位、价值是以所属集团的社会地位来衡量的。“与众不同”就应被排挤、受侮辱,而且是“耻有应得”。这与欧美对个人主义的看法有不同的性质;即使美国人现在也强调在“关系”中认识个人,但其对特殊性的态度向来是欣赏和包容的。
此外在日本的文化传统中,“身份制”和“等级制”是相互关联并沉淀为潜意识的文化基因。“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各尽其责”是他们理解的和谐秩序。给了你名分,也就意味着给了你这个名分下的社会地位,或者受尊重,或者受排斥,也都是“各得其所”。所以,理解日本人的平等、自由、个人等观念,必须放在他们的“身份”和“秩序”的文化背景中,否则,就容易和西方的平等、自由和个人观念等同。日本人用日本文化改造了西方的企业制度,但在民主自由的制度里面流动的却是自己的划一、等级色彩很重的文化血液,这种被改造的或“日本化”的企业制度在成人世界里可以顺利运转(但也可能表现出另一种类型的问题),但在儿童世界里,在学校生活中,却会出现儿童化的问题,即一方面是划一、等级和排斥异己的文化意识,另一方面是民主的制度和学生现实生活的无组织和无政府状态,也即在制度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个漏洞,在这个漏洞中,会自行产生一种依靠自然法则(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处理群体关系的方式,欺侮现象就是一种表现。
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制度给个性、自由留出余地,但个性和自由却没有自然而然地“结果”。日本人倾向于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于旧制度的“疲劳”,但事实上“打不起精神”来的不光是划一的集权制度,还包括美国式的新的“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正是民主制度诱发和加剧了欺侮现象、班级崩溃等问题的程度。在日本,也有人认识到自由、平等、个性等观念是班级崩溃的真正土壤,认为那种把各种教育病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看作是学校内部的东西,尤其是制度的东西,并把制度的变革与学校自由化、教育个性化直接从表面上联系在一起,是不恰当、不明智的。对日本来说,缺少的或许并不是单纯的制度性变革,而是缩小文化与制度之间漏洞的人为努力;在已有的文化基础上、在新的社会结构上,重建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的价值观念,才是文化建设的真义。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增强,文化交流深入,“制度热”在中国也暗暗升温。在教育中,引进制度的热情也一度异常高涨,但我们同样需要思考我们是否具备产生这些制度和保证这些制度运行的文化土壤。从文化特性和变革思维方式上看,此时的我们和日本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匹配,单纯的制度挺进不是没有可能,但却不会行得太远,类似日本的新的制度性问题也会在所难免;其实当前已有很多的制度疲惫现象和文化漏洞需要我们进行大量亡羊补牢的工作。“本来民主”和“为了民主”说明了文化根底的不同,民主制度运行于民主文化中可能是一种如鱼得水的自然状态,但脱离开它的文化母体,则可能导致无政府主义。
三、追求和实现教育变革的本土文化意义
教育变革赖以自足和骄傲的文化目标,还不在于致力于填补“借鉴”和民族文化之间的漏洞。这涉及如何认识学校变革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学校变革的文化使命以及如何寻找完成文化使命的途径方式等问题;而且,也不仅仅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其中还涵盖对民族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文化变革的思想方法等。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全面转型,就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变革的同步性及相互作用性,就意味着社会各个领域都要为实现社会全面转型而变革自身同时也为整体变革做出“分内之贡献”。教育变革,一方面要依据社会文化的推动实现自身的转变,另一方面,又不能等到社会文化转型成功之后,再考虑自身的变革;教育同样承担着社会文化传承、文化改造和文化创新的多重使命。对于社会文化和学校变革的相互生成性,“新基础教育”有着自己相对全面的理解:教育提升文化的教育功能,以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和探索、创造意识的态度和作用,以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培养新的一代和改造成年一代的双重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过程,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双重改造,包括观念、内容、组织、活动及教育的行为方式的全面改造;学校要完成适应新时期发展所提出的新文化任务,唯一的出路是参与新文化的创造,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精神建构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新学校文化;学校新文化的建设并非要求对历史和现实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而是应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按培养新人的要求,进行取舍、整合与转化,使文化活化、动态化和面向未来。
教育的文化使命并不是理论的奢望和虚幻,因为文化作为生存方式,不是静止的、凝固的“遗产”,而是活动、策略和变迁着的,它就渗透于人们日常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所以,文化的改造就意味着是对现实中人的观念行为的改造,改造教育中人的观念行为,也就触及和走到了实现教育文化使命的基本途径上。
教师和学生习惯于“执行”已经被安排好的什么,教师完全依赖于教科书教学、课堂上演出的是一幕幕事先编排好的“教案剧”,即使在教育变革中,教师也要求给“操作模式”,不仅被别人而且被自己降为按照固定流程和程序进行操作的“操作工”;班级中,学生“干部”和“群众”层级分化,班干部天经地义地成为教师管理的帮手,行使“小警察”、“情报员”和教师“代言人”的角色和职权,作为“精英”包办所有的班级事情,一般来说是“终身制”,不发生严重错误不会“下岗”,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即使是班干部,也会认为“锻炼的机会”是教师给的;等等。学校中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依赖顺从和整个的社会文化传统息息相关,而学校班级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也有很强的同构和同质性。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更容易理解学校变革和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依赖关系,也更容易理解学校通过变革来实现自身的文化使命,是可以在日常性工作中、通过改变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切实进行的。
在师生心目中,对于班干部标准有以下几种认识类型:
(1)成绩和能力型:学习好,有能力。
(2)特长型:某些方面领先一步(如智多星、火车头、水中鱼)。
(3)态度和品质型:肯为同学服务,工作认真;说到做到;对自己要求高。
(4)资源型:把各种岗位看作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权力和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锻炼自己的资源。
对这些认识进行过程性的分析,我们发现一种明显的变化趋势:在改革初期,前两项认识占绝对多数,后来中心逐渐后移,目前,第三类型成为普遍认识,第四类型开始增多。在一些学校中,班干部的推举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即不再从能力,而是从“工作认真;热心助人;说到做到;对自己要求高”等方面对班干部提出要求。当然,虽然推举班干部时我们不再“唯能力”论,但在班干部上任之后,不仅要从能力和态度方面要求,而且还要有意识地从态度和能力方面对班干部进行培养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干部岗位的教育价值和作为一个公共教育资源的意义。与此相关的是对干部轮换制的认识变化,在实施干部轮换制的初期,各种阻力比较大,“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给撤下了”?思想上很难想通,心理上也很难接受。现在,班干部被轮换下来感到“很光荣,因为可以带新干部”,还有人认为“可以到新的岗位上或挑战新的有难度的工作,更多地锻炼自己”。有的班干部会主动提出让少数能力差、或没有当过班干部、或担任过的岗位难度较小的同学有锻炼的机会,以培养能力、锻炼胆量。而且,这种认识还辐射到家庭、社会。干部轮换制实行初期,最大的阻力其实来自家长,当家长也接受了“资源意识”后,“干部轮换制”的阻力自然消失。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变革和人的变革、教育中文化的变革和整个社会文化的变革,其相通性和一致性是内在的,而不是人为强扭的。
当然,追求和实现教育变革的本土文化意义,不仅是指对本土文化的改造或者对传统文化的宏扬,它体现的其实是对待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态度、立场或者是在教育变革中必须秉承的文化信念,即“中国教育与中国本土文化是相互缠绕相互锁定又彼此构成和彼此催育的,只有在民族文化土壤中扎稳根基,才有可能摆脱外来教育和文化对我们的强力牵引和拔根式的撼动,实现民族性意义上的自主发展”。
注释:
[1][日]藤田英典著,张琼华、许敏译:《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页、89页、88页。
[2][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41页。
[3]叶澜:《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参考》, 1996年第5期。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7期。
[5]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版,44页。